Board logo

标题: 三招备战托福听力 [打印本页]

作者: Keunssy    时间: 2013-12-11 15:36     标题: 三招备战托福听力

其实在准备托福听力的时候,我们最经常见到的无外乎下面三种方法,分别是听写、精听和跟读。而且,包括无老师在内,也经常会提出“听写是提高听力的唯一的方法”,在这里貌似是否定了精听和跟读的作用。其实也不是这样,这主要是根据对于中国学生最为主要的认识,才有这样的提法,这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抓主要矛盾。
对于听力来说,我们的考友们只有一种提法,就是“听不懂”。但是实际上,就像导致高考失利,是有很多原因的,有可能是之前3年准备不够,也有可能是高考前一天生病,也有可能是就差一分,没有去一表一的学校,我们都算是高考失利。对于“听不懂”这3个字也是一样的,有可能是单词根本就不认识,有可能是听到了之后根本反应不出来是哪个词,也有可能是都听出来了,但是不明白什么意思。这里之所以强调听写,是因为很多考友的核心问题,是在于这个词认识,但是听到的时候反应不出来,这个认识所决定的。
但是实际上,从客观来说,因为现在考生的群体是多样的,问题也是千变万化的。其实我们今天,可以从各位考友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几种学习方法。
首先第一种听写。
具体步骤
step 1. 总体听一遍材料,大概了解一下
step 2. 将文章第一句句子听一遍,写下来,倒回去再听,直到把它完全写出来,往返3~5遍
step 3. 重复step2,直到整片文章的文本写出来
step 4. 根据自己的文本再听一遍,适当做一定的笔记,掌握整体脉络。
听写主要解决的问题就像刚才所说的,是主要来解决各位考友听到了听力,发现单词认识,但是却反应不过来的问题。这对于初级考友来说特别的重要。所谓的初级考友就是听乾坤高级听写包,觉得里面的单词都知道,但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接下来是精听。
要求:听的时候做笔记,不提顿的听,共听五遍
方法:
第一遍——掌握文章大意,记住没有听懂的
第二遍——以句子为单位听,不停顿,记住没有听懂的
第三遍——如第二遍,只是以单词为单位听。
第四遍——听的时候看script,然后查明白一切不懂的,单词,句子,搭配等~
第五遍——不看script听,检查自己原先不懂的这下懂了没。
其实从客观来看,精听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听不出来是什么单词+意思理解”的问题,但是在这里测中解决的是“意思理解”,而单词听不出来这个问题是放在第二位的。
第三种是跟读。
具体方法
step1. 对照着文本,将跟读材料详细精听至少三遍,着重留意连读、重读、语调、弱读和缩读(这些语音现象附件里会详细介绍),对于这些地方,要做有嘴型的默读练习
step2. 对照着文本,尝试以相同的节奏跟读听力材料,一开始可能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但是请尽量跟上,至少在step1中着重注意的一些读音现象一定要跟读上
step3. 不断地跟读跟读跟读,理想情况下平均8遍之后可以跟上材料的语速
step4. 再次对照文本精听材料多遍,对照自己跟读和原音的一些区别,学到的和以后要注意的东西
跟读主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单词辨析+意思理解+矫正发音”。因为有一条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能说出来,就能听出来,从这个角度来阐述跟读的意义。但是实际上,在广东的外地人就会发现,自己能听懂广东当地的白话,也就是粤语,但是自己不会说。这也就能说明,并不一定会说,才能听懂。
但是我们还必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跟读,也就是其实很多考友之所以听不出来,是因为自己对于发音的辨析是有问题的。举个例子来说就是粤语是有7个音,但是普通话只有4个音,很多北方人说粤语发音不准,是因为成年之后,因为我们对于音的辨别的能力长期不用,而退化了,因此无法很好地识别其他的音,而造成的这个原因。这个问题,其实就可以通过海量的跟读来进行校正。当然初期的时候,最好能够找人校正一下自己的发音,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自己发音,也就是对音的识别准确了之后,才能很好地判断对于听到的内容进行判断,其实跟读还有着方面的作用。
别人的问题不重要,要关注自己的问题!你跟屋子里面坐的其他人的问题都不一样,永远要关注自己的问题!
作者: s    时间: 2013-12-12 12:05

谢谢
作者: 未来的选择    时间: 2013-12-16 10:51

谢谢
作者: Kevin李    时间: 2013-12-18 16:34

谢谢
作者: Tracy~    时间: 2013-12-20 12:21

谢谢
作者: masaduoduo    时间: 2013-12-22 00:33

mark
作者: cameo    时间: 2014-1-3 12:05

mark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