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10月11日 上财从640到720(续) [打印本页]

作者: smart    时间: 2005-10-14 23:02     标题: [转帖] 10月11日 上财从640到720(续)


接上次的内容

14 一个图表,显示的是一个品牌的连锁商店1998-2001sales ratio1998年为3.2%2001年为4.0%。其中某一家商店1998年占总的销售比例的6%2001年占总的销售比例的4%,求该商店从19982001销售比例上升了多少?

15.一列数从小到大排列,某数是第十五小的,同时又是第二十大的,求这一列一共有几个数?(34)

其实,就相当于从左数是第十五个,从有数是第二十个,主要是对题目的理解。

16.一共有9个数,从小到大排列,求中位数?(E)

(A) 7个数的中位数是m

(B) 7个数的中位数是n m, n为具体数字)

17.已知S=4T,且f(S)=1/4*S*T2,例如f(16)=1/4*16*22=16,求f(64)=? (144)

18.有一段路程,前x%40公里/每小时,之后为60公里/每小时,求平均速度?

12,000/(x-200)

Verbal

SC

具体的题目都不记得了,当时开始的6道题中,5题都是SC,而且不是很长很难的那种,一度曾怀疑自己掉入低分库了;之后难度就上来了,至少有4题都是全划线题。

CR

1. 一个池塘里有一种微生物,它破坏池塘的生态循环系统是池塘里没有氧气,鱼儿以这种微生物为食物,虽然池塘里种了很多水藻,但鱼儿最后还是因为缺氧大量死亡。所以,专家认为是微生物的存在是鱼儿缺氧死亡的原因。问削弱?

我选的是池塘里的水藻并不能保护微生物不被吃掉,因为如果可以保护的话,微生物就不会被大量吃掉,而大量的微生物就会造成池塘缺氧,鱼儿就会死亡。(大概是这样吧,记不太清楚了,不好意思!)

2. GWD上那道popcorn的题,只不过问的是削弱,只要按照原体“加强”的思路倒过来想就可以了,挺简单的。

3. GWD上那道科学家40岁是否还能出研究成果的题目,就是说有些科学家认为40岁以后很难出成果了,因为已进入该领域超过15年了等等。只不过题目改成填空了,把那道题目看熟,然后考试的时候看跟原题比较缺了什么就选什么就行了,很简单。

4. GWD上一模一样的题目,将的是政府为了吸引游客,将增加雪地汽车的使用,而环境学家认为,雪地汽车的污染已经是很多游客不愿以来该地游览了,问环境学家是以怎样的方式驳斥政府的论点的。

RC

1. 第一篇是GWD上的一篇,将downsizing的影响的。题目也一样,不过选项的顺序有变,大家看清题目。

2. 第二篇讲的是发电厂的某种物质会使温度变冷。第一段说,发电厂释放的某种物质会增加clouds,从而反射了很多本应到达地球的的太阳光和热量。然而这种作用只影响白天和春夏季的气温,对晚上和冬秋季的气温影响不大。(这里有一道题,问为什么对白天影响比晚上大)好像还说,能从一定程度上减低温室效应。第二段说了这种作用的具体情况。还提到什么这种作用对温室效应不能持续起作用之类的,记不太清楚了~~~~

3. 第三篇讲的是罗斯福总统的夫人。第一段说,有个研究学者L认为罗斯福总统的夫人所起的作用只是“男人背后的女人”,即辅佐丈夫;然而有人反对说,她其实在她丈夫当总统之前就非常活跃,而且她的观点很多并不和她丈夫的一样。(这里有一题问反对者为什么不同意L的观点)第二段说,一个叫S的学者用了其他的方法研究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里有题目问S用了什么方法)她的结论归纳出了那个时代的女性社会活动家的特征(有题目问除了以下哪一个,别的都是特征)

4. 第四篇讲的机器人。第一段说,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一种standardized robot,但是这种机器人最大的缺陷是:当环境发生变化后,它竟不能正常工作。于是科学家想通过改进研究一种south pole robot,它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里问两种机器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二段说,south pole robot的具体原理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工作原理等等,比如机器人如何躲避障碍物。

题目除了刚才那一题,还问了一道类比题目,第一题;说的是以下哪一种情况需要south pole robot工作。当时还是花了点时间考虑的,我主要排除了明显看上去不会出现可变环境的情况,剩下来的就是答案。由于不是很肯定,就不误导了。最后一问是主题题型,很简单。

感想

就不单独写什么“N人心经”,因为实在算不上。说说自己两次上战场的感觉吧,希望对一战不是很顺利的同志们有一点帮助吧。

我第一次考的时候太仓促,只准备了一个月;没办法,之前一直出差加班,空的时间都用来补睡眠了。那次惨得很,考的时候就一直心神不宁的,结果可想而知,我还担心自己会不当心跌破600分呢。

第二次考利第一次相隔两个半月,当中还考了一次托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复习GMAT前后加起来大概2个半月吧。有几点我是第二次才体会到的:

第一, 找准弱项,对症下药。阅读一直是我的弱项,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认识清楚,所以也间接影响了逻辑的水平。第二次我就按照行文顺序重新作了OG,发觉水平大有长进。可能,考托福阅读时的迅速定位还是让自己找到不少感觉的,做GMAT的时候也比较顺利了。

第二, 重复了前人重复了千遍万遍的话——OG是好东西,一定要吃透!OG上的SC前后共看了6遍左右,第一、二遍是很仔细的从头到底,后面就跳着看,挑自己不熟悉的。我没有琢磨ETS安排选项的思路,怎样出干扰选项等等,我只是体会了ETS比较喜欢什么,跟很多牛人比起来,功夫还是比较浅的,毕竟我的实际情况让我不可能再分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的更细,况且我不是申请MBAGMAT的分数压力也不是太大。最后用刘继民的书练感觉——我喜欢看看别人的思路,等于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挺有意思的;但是他的书答案不完全正确,所以要随时问“为什么”,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第三, 逻辑用了新东方的补充教材,很不错,也是练感觉。费费的135题逻辑我只做了一半,错得挺惨,一度很低落。于是仔细看了解释,感觉差不多了,就没有继续下去。

第四, 记下复习中经历的点点滴滴。我又一本很厚的笔记本,用标签分割了一个一个部分,错题和解释都在上面,还有就是记录心情,所以准备好好保存着。

第五, AWA准备自己的魔板。我的魔板都是自己准备的,所以绝对不会和别人重复。AI开头和结尾都分情况固定了魔板,比如对原观点支持的和反对的魔板就不一样。AA的魔板比较简单,开头结尾就那么几句话,“七宗罪”里我挑了几个通用的错误改写了魔板,以备在挑不出错时不至于没话说。没怎么特别准备。考试的时候,我进考场先把背好的魔板写在了草稿纸上,省得还要想,浪费时间。由于紧张,我打字的速度飞快,结束时两篇都应该在500字以上了吧,反正不管怎么说,肯定会比上次好。

总之,天道酬勤,努力了一定有回报。其实,第一次考不好没关系,第二次的努力让一切都上了一个档次,国外的学校看到你的进步也会认为你比较有潜力的,所以未必是坏事。成绩出来了,爸妈似乎心情很复杂,我想可能是觉得我正渐渐离他们远去。lg倒是和高兴,我们正在为一起出去读博做着努力。还在本科学校还不错,能为我们助把力。可是,前路漫漫阿。工资涨了,也更忙了,还要为出国准备着,我也不知道我们可以在这条路上走多远……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