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4月GMAT——阅读新题(4月13日)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0     标题: 4月GMAT——阅读新题(4月13日)更新

Social Science Division. 4

1.1.     Business & Economics. 4

1.1.1.     捆绑销售*. 4

1.1.2.     overeducated works的雇佣问题*. 5

1.1.3.     超市 OLIH*. 6

1.1.4.     企业获利和环保*——201012月机经... 11

1.1.5.     新公司同行业竞争与商品价格... 13

1.1.6.     工人wage问题... 13

1.1.7.     ROI*. 14

1.1.8.     MC -_-|||. 15

1.1.9.     瑞士电厂... 15

1.1.10.       发展中国家... 15

1.1.11.       公司改组... 16

1.1.12.       供货 retailer. 16

1.1.13.       广告... 16

1.1.14.       GWD原题... 17

1.2.     Analysis & Research. 20

1.2.1.     城市推导mammal
20

1.2.2.     男女wage gap.. 20

1.2.3.     Language family 语系... 20

1.2.4.     Humanitarian. 21

1.2.5.     WTOtelecommunication的影响... 22

1.2.6.     farming nomadic huntingand gathering. 22

1.2.7.     Inunit *. 24

1.2.8.     Unique tool
25

1.2.9.     Organization overhaul
27

1.2.10.       anchor 锚定效应... 28

1.2.11.       Coral reef*. 29

1.2.12.       Retension & expansion. 33

1.2.13.       BUDDHA.. 33

1.2.14.       估值... 34

1.2.15.       grievenc procedure. 35

1.3.     Human (Woman) Revolution & Historical stuff. 35

1.3.1.     黑奴的历史... 35

1.3.2.     African 海盗的司法公正问题... 35

1.3.3.     American bank system*. 36

1.3.4.     女权运动... 37

1.3.5.     黑人女企业家*. 38

1.3.6.     妇女地位... 42

1.3.7.     Indian 土地交易... 42

Natural Science Division. 44

2.1.     Biology. 44

2.1.1.     Neighborhood theory. 44

2.1.2.     生物交配... 44

2.1.3.     植物密度... 45

2.1.4.     FUGI. 45

2.1.5.     Beetle fossil*. 45

2.2.     Geography & Geology. 52

2.3.1.     冰河时期... 52

2.4.     Astronom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53

2.4.1.     supernova宇宙能量... 53

2.4.2.     望远镜看星星... 54

2.4.3.     galaxieslocomotion. 55

2.4.4.     power station*. 55

2.4.5.     卫星E*. 56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0

1.1.        Business & Economics
1.1.1.        捆绑销售*
V1 by海蓝色
我碰到的是第一篇讲捆绑销售的。说什么两种方式,但是公司不应该因为这个而忽略掉那些可以seperate sale的。题目不难。文章也能看懂。
【考古】 by Eros7
一篇bundling 的,我补充一下:两段,很简单
第一段说的是bundling 能够促进产品的销售(降低推广难度,减少推广时间),然后举了几个bundling strategies来说怎么促进销售的,有三个,一个是aggrevigate bundling marketing strategies,也就是把多样化的产品功能集中在一个产品上,以满足广泛多样的客户群需求,并降低数次开发新产品的成本。每个客户不需要该产品所有的功能,根据自己需求使用相关功能。举例信用卡,可透支消费,可住房按揭。
第二段讲的是另一个strategies (快忘记了)。好像是说多元品牌策略,旗下每个品牌的多功能产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参考Nike旗下的Converse,Toyota旗下的Lexus等)。提出企业需规避的问题(此处有细节定位题),开发的产品多样化功能对大多数客户没有用。客户会因此觉得购买该产品价格远高于其可取的使用价值。最后说企业还是要注意保持其小的独特需求客户群。
1 逻辑增强题,最后一句高亮,这有道题目是下面哪个例子证明这句话的(这句话是说顾客不会理会bundling这个策略,而选择单买specialty):Healthy customers will buy separate cereal。 (肯定)
[2-3 最后一句(大意:无论那种策略,都不会影响企业单独销售的产品的销量)出题]
2 从文中可以推出什么,定位最后一句:捆绑销售不影响单独销售
3 类比题,定位还是最后一句,只有一个选项符合文章叙述:消费者随便买了捆绑销售的东西,但是还可以另外买其中的某一样东西
4 主旨题,二选一:present两种销售方式的效果;compare两种捆绑策略。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1

1.1.2.        overeducated works的雇佣问题*
V1 by 海蓝色
第三篇是个什么理论,什么关于overeducated works的雇佣问题的。挺长的。第二段用了一些可以解释的possible explanation,但是第三段说这些理论有东西没法解释,于是有个XX和XX就提出来了另一种解释方法。有主旨题的。 不是很难。
V2 by staystupid
讲overeducation employee的两个现象。他们比学历低能力强的员工薪水低,比能力相当学历低的员工薪水高。
前者可以解释为a) over supplyof overeducated employee;
b) This job is simply a transition job for them;
c) People tend to accept a less desired job when they have hunted job for a long time
貌似还有个d
后者可以解释为 学历高的员工面对突发状况时能有更好的处理方法。举例 investment bank数据需要每天整理录入,虽然要求的skill不高,但是工作很重要,高学历的员工效率更高或工作绩效更好(不确定)。
【考古】 by Eros7
v1.
第一段, 提出了两个现象:1)there is some overeducated people who is doing the job that does not require such high education 2) companies are likely to pay more to those overeducated people for doing the same job than those non-overeducated.
第二段, 针对第一个现象,提出了一些解释,大概包括:是因为有的人太久找不到工作,所以就屈就了,还有的人是拿这些容易的Job做跳板。(不太重要,基本没考)
第 三段, 针对第二种现象,有两个鸟人蹦出来提出了一种解释:公司之所以给那些做简单工作的高学历者高工资是因为相当于上了一种保险:当他们工作中出现某些比本职工 作棘手的情况时,他们也能应付。现代社会的特点是这些公司怕出现意外时员工处理不好,会导致整个公司完蛋!最后还举了银行雇佣大学生做data typist的例子证明上述观点。(呵呵,看来不光是咱中国人力资源过剩阿)
v2
有 一道是关于overeducated workers 这种现象,第一段先写了两个关于这种现象的general fact ,一种就是overeducated workers 比与他们相同的水平的但是是做与之水平相当的工作的人的待遇少,另一种就是overeducated workers比与他们做同样工作的,但是学历没他们高的人的待遇要好。 第二段就是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然后就是说现有的解释都无法来说明第二种 general fact,然后又用了两个人关于银行的调查来说明为什么会有第二种general fact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1

1.1.3.        超市 OLIH*
V1 by 午夜蓝
一个超市的,两种方式OLIH和####(4个字母的缩写),大订单怎么怎么样。成本的,第一段就是这个cost低了,完了什么怎么变什么怎么变。
【多版本考古 待确认】 by lyl512
考古了一下相关的有一些~~但看来貌似有几个版本~不确定这个月是哪种~~希望有狗主人来确认啦~~(以下的都是哦~)
15.    超市价格战略
    By 大个钊(710)一个关于超市价格战略的,说有两种,一种是 每天降价, 一种是偶尔降价,然后消费者有两种,一种是一次买一揽子的,一种是经常去但每次买的少的(类似于退休的老头老太太没事天天逛超市专买特价的)然后讲这两种策略对这两种人的影响,题不难
bycissy630(710)是说的两种超市定价策略。一个是E策略,(这个策略就是长期各个商品都打点小折)适合于large-basket consumer(就是很少去超市,一去就买很多的那种);一个是H策略,(偶尔给一些商品打很大的折),适合于small basket consumer(常去超市,每次买的不多,就是那些很闲的爷爷奶奶~) 大家理解清楚哪种策略对哪种人有利,为什么就好,文章就一段,不难的。
我记得有一道题,是说哪个选项支持了作者的观点,我选的在采取E策略的超市,通常顾客每次付的钱都很多。这个答案啊应该没什么问题(答案全是E超市怎么样怎么样)
byxiaofan1990(750)第一篇是超市的价格战略的 EDCI (貌似)和HO什么的,然后针对不同消费群的
第一题问你H的能从以下哪个战略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第二个问你哪个关于large 什么customer 是对的
by figoliuxi(730)超市价格战那篇的确不难,只要读出一种喜欢一次买很多,因此数量大,不在乎个别商品价格,在乎整个一篮子商品价格,一种喜欢多次购买,喜欢打折,数量不大就行
bydemonj(760)超市使用整体大促销的策略或者针对某些商品促销的策略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有什么影响。结论是很久才去买一次东西的消费者一次会买很多种类的商品,会认为整体大促销比较省钱,而经常购物的人一次可能只买某样商品,所以觉得针对某些商品促销比较有吸引力力。因为他们可以经常去商店看,所以要是发现一个商品价格不够低,会一直去看直到等到他们满意的低价。(这一句有题)。这篇蛮简单~
byerhou我的第一篇文章不难,但是题目超级绕, 讲述的是超市的事情,但不是那个什么香港超市的事情,是另外的超市, 有2种超市他们分别是discount low prices on everyday,另一种是什么只在特殊的时候狠打折。 分别给了这些超市的代码, 然后又说了2种消费者, 一种是一次买很多的larger-basket , 另一种是每次就买一点, 但是经常去超市的人。 然后就开始对2种超市,2种人进行匹配。 说那种每次都没很多的人适合去那种特殊时期打折超市, 因为这样划算, 那种经常去超市的人,适合去那种每天都打折得店面,划算。

问题有一个挺绕的,问你那种在特殊时期打折得店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我选的是偶尔采用那些经常打折得店面的价格措施。 我个人觉得这个选项不对, 还有另外一个选项我觉得可能靠谱。  然后还有一个题目说从文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选项里有什么谁比谁多卖多少钱, 另外谁比谁卖出的多, 这些都不要选, 因为文章根本没提谁比谁卖的多或者多赚多少钱。
bykangxi4000(700)超市价格策略有问下面哪个正确,我选的是large 比 Small的每次买的东西多,好像是这个意思,反正选项里面有the number of的一个。还有一个就是问h用什么战略吸引更多人。因为整篇都是针对消费者说的,所以选了吸引某类consumer的选项,但不肯定。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1

19超市促销策略
版本1 ny_915, 分数不详
前面一个是常年discount,后面这个是偶尔discount。文章分析了这两种价格策略对消费者购物的影响。拿大购物篮的一看就是不怎么买东西的,对价格也不敏感。拿小购物篮的就是经常会买很少的东西,在乎价格。题目包括选项都比较长。。:下面哪个比较容易发生:某超市是什么类型的超市,周末人很多;其他选项不记得了
版本2 Biology提供 ,成绩770
第一段:超市有两种促销策略,一种是在很多品类搞长期的促销,叫EDLR,一种是在某些特定的品类搞短期性的促销,叫HILO。(大概是两个长成这个样子的缩写)
   有两种顾客,一种basket size大,一种basket size小。(简称大篮子和小篮子)大篮子购物频率低,每次买很多品类的商品,价格不太敏感,他们被EDLR的商店所吸引。小篮子购物频率高,价格敏感,他们发现某个商品最近比较贵,就不会买,因为他们过几天还会来商店,他们被HILO吸引。
版本3Sdyolanda   730,q 51,v37
一个是有关超市促销的,一题好像是说哪种现象支持作者关于大小篮子消费者针对促销行为的不同反应的分析结论,选项我记不清了,有一个是HILO周末人多肯定不对啊,还有一个选项是HILO中的商品被visited的次数多,而EDLR的商品被购买数量多,我选的这个。
Every day low price*——这个还是去年我整理的…囧 = =
EDLP,就是every day low price, 说了刚开始好多store都高价,后来都实行这个,好像还问到大多数都实行DELP说明了什么
还说了很多EDLP的advantage
[考古]  感谢feid1984
第一段说普遍采用大减价的策略,定高价,然后打很多折扣,然后说了这种策略的不妥当之处。这段基本没题
第二段说采取另外一种政策(EDLP),然后开始论述采取这种策略的好处,可以使顾客减少调查哪家折扣更低的时间等等。(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找DEAL的消费者会被吸引到这样的商店中.)最后说即便价格不是最低的,顾客也会愿意牺牲稍微高一些的价格来换取节省的时间
问题1有问到EDLP的价格策略的好处: 换取节省时间
问题2还有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策略:
问题3画线部分many retailers都采取这样的策略,问如何削弱(不能节省时间或者别的缺陷)
问题4:一个新的方案
背景资料  感谢deodar
background info from answer.com
Pricing strategy that promises consumers the lowest available price without coupon clipping, waiting for discount promotions, or comparison shopping; also called value pricing. EDLP saves retailers the time and expense of periodic price markdowns, saves manufacturers the cost of distributing and processing coupons, and is believed to generate shopper loyalty. A manufacturer's successful EDLP wholesale pricing strategy may reduce volatility in production and shipping quantities and decrease the number of time-degraded product units that consumers receive. EDLP has been championed by Wal-Mart and Procter & Gamble. In recent years, other marketers have dropped EDLP in favor of more traditional strategies, believing that consumers are more motivated by temporary markdowns and coupon savings. To be successful, EDLP requires every day low costs in line with the pricing
[背景资料] 感谢 游吟者
EDLP是每日低价的英文简拼(every day low price,简拼为EDLP),其含义是门店以每天低价出售所有的商品项目,而不是采用定期少数的商品低价出售的原则。另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应的定价方法是EDFP+,它是每日合理加价的简拼(every day fair pricing plus,简拼为EDFP+)。以上是两种比较常见,也是最为主要的超市定价方法
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当中,由于EDLP能够平抑一定的顾客消费需求曲线,进而使日常销售分析预测的准确性大大提高,避免了商品的脱销现象的产生,同时,EDLP使门店的销售人员不用疲于变更商品的促销广告,减少门店更换商品标签和处理这些大量需求所必须增加的额外的人工费用,而使其有时间去帮助顾客购物,有利于进一步改善门店的销售状况;另外随着门店的断货率的降低,也必然将会吸引和稳定了自己的目标顾客群体在门店的购物行为;
  在公司的管理费用上,由于EDLP的定价行为减少了公司每期的特价宣传费用,包括DM宣传刊物的费用,新闻传媒的广告费用等。据1987年美国的《广告时代》杂志(Advertising Age)第9和11期的数据反映,同期内,沃尔玛在媒体广告上花的费用不到销售额的1%,而凯马特(K-mart)商店则为2。5%。
  从便利性上看,因为EDLP策略下的商品价格比较固定,销售商品目录不容易过时,可以长期使用,为顾客的购物提供了尽量多的方便,有利于稳定商场的固定顾客群体。例如:著名的丹麦宜家家居中心(IKEA),其产品的特价目录会保持长达一年之久,这样,顾客就可以在自己方便的任何时候,随时光临门店购买自己的所需之物,并且不用等门店打折销售,看商家的日程表安排自己的购物时间。
  从门店的商品库存管理上看,稳定的商品销售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门店的商品存量,降低商品的安全库存量,加快商品的库存周转率,避免了商品的滞压现象的产生,进而有效的减少了企业的费用开支。
每日低价的促销策略
是说EDLP的。是everday low price(lower?).我记得就是说。什么price strategy的。文章就一段。说原来什么price demand的关系。有几个数据。但是没什么用。然后又说采取EDLP怎么怎么样。我现在就去考古找找。。。我记得问题一个是主旨。我选的EDLP的好处。。但是我选完就觉得错了。还有问。EDLP鼓励retailer干嘛的。我记得定位在文章。我verbal太惨不忍睹了。。ps:考古归来。拍砖吧。因为我没找到类似的文章。谁有类似的文章。我可以帮着确认。。
RC-27 EVERY DAY LOW PRICE
【版本1】一个是EDLP(every day low price),
第一段说大部分商家定期打折 怎样怎样,
第二段说后来发现这样做不好,不仅increase the cost,而且顾客还怀疑(怀疑什么忘了,貌似原价不公之类的)所以商家就采用EDLP(有题问为什么选EDLP, 我选了顾客怀疑的那个)  后面忘了太对不住了。
【版本2】说了很多商业用high-low price策略,然后说这个不好,容易让客人怀疑这个东西不好(考点),后来推荐了用一种EDLP的策略,就是这个策略和别的有竞争性的公司做比较,然后说了用这个方法让客人如何如何的好处(考点)。
[旧JJ内容]
零售业的战略 版本1 jj 590
还有一篇阅读说的是零售业的战略
之前是制定high low的价格策略,后面是EDLP每日平价的价格策略
EDLP省了员工经常更换价格标签TAG,还有节省费用====优势,
问题1有问到EDLP的价格策略的好处
问题2还有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策略
问题3画线部分many retailers都采取这样的策略 问如何削弱
我选择的是消费者选择消费的理由是离家近而不是价格差异  (具体他因削弱?)

Version1. (720 (M50 V37))
讲一种价格策略,两段,短文,不到一屏,三题
第一段说普遍采用大减价的策略,定高价,然后打很多折扣(就是不定期的打折)High-Low(先贵后打折),然后说了这种策略的不妥当之处。因为顾客怀疑它们无端的降低价格,然后再提高以赚取差价。
第二段作者提出了说采取另外一种政策,就是始终平价型的,这个策略有个简称everyday low price(EDLP)。然后开始论述采取这种策略的好处,很多厂家们采取这种一直低价的方式,顾客们更容易接受这种销售方式。可以使顾客减少调查哪家折扣更低的时间等等。最后说即便价格不是最低的,顾客也会愿意牺牲稍微高一些的价格来换取节省的时间。
1主题?
2 策略的好处: 原文reduce personal cost
3 哪个选项undermine作者关于EDLP的说法:这个也很难选
考古1 第一篇: LOW-HIGH。 60多行
美国厂商以前一般使用LOW-HIGH策略, 就是把价格先打高, 然后经常搞一些SALE促销.
但是, 现在一些商店采用了另一种策略, 就是把商品的普遍售价全年都定的很低(虽然比SALE时候还要高一些).该策略的好处是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找DEAL的消费者会被吸引到这样的商店中
问题:主题、策略的好处(问题和文章都不难,关键是定位的能力要准,此篇,就不多说了)
考古2 关于市场营销内容 (18/02/2004)
原来商场一种促销方案(大概是在特定的季节打折).后来说这个不好,因为顾客怀疑你的东西的价格.
作者提出了说一个新的方案,好像是everyday low price(EDLP?),然后怎么怎么好,
第一个问题好像是以下哪个选项undermine作者关于edlp的说法.
1主题、一个新的方案
2 策略的好处: 换取节省的时间
3 哪个选项undermine作者关于EDLP的说法:推测为:不能节省时间或者别的缺陷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2

1.1.4.        企业获利和环保*——2010年12月机经
V1 by 三零年代
低碳和公司成本:
说低碳是可以避免地球变暖,比如把一种灯换成节能灯(姑且这么理解吧)。但是很多公司没这么做。可能是因为换灯得成本比较高而且很麻烦(要么就是成本低但是很麻烦)。专家说了其实不是的,换灯的成本很低而且公司第二年就能收回成本。
第二段说为什么公司还是不愿意做呢?是因为公司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可以节省成本,也没计算过。还说政府要通过强制措施。后来好像说强制措施不好(好像)。最后一句话说,换灯,节能这种行为要积极进行还是神马的,因为这个涉及到地球的生存变暖之类的大事。
考了主题题型,考了某一段的作用。答案和问题具体记不清楚了。
V2 by hjchosenone
第一段:说很多措施都能够节能减排。比如公司把现在的灯换成节能灯的话,就能够节省很多能源。但是很多公司并没有这么做,作者推断说是因为公司怕麻烦或者费用很高。专家说,虽然说换灯需要费用,但是它节约的电费完全可以支付。
第二段:专家分析,公司之所以没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花功夫来计算一下这个可以给公司节约开支的办法。他们根本没有节能减排的意识。因此国家应出台一些政策。其中提到了要征税。(题目中有一题问这个政策怎么不好的)最后总结说这个节能减排是利国利民的事情(both private and public good,其中public高亮,问指什么),应该大力推进。
V3 by beibei0412
第一段,现在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全很重要的议题。有些专家在研究一个题目,内容是对碳排放收取一定税能否改善企业的排碳量。这个过程里他们发现即使不对排碳收税,如果公司采用某些节能措施后,本身就可以为这些公司省钱。比如用某个荧光灯,虽然要花一点钱,但一年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但是这些公司仍然不采用节能措施。
第二段,专家就是认为这些公司的决定是由于他们的不理性,公司根本没有认真的计算采用节能措施能省多少钱。
第三段,国家如果建立控制排碳的标准,似乎是有用的。但大部分政治家都懒得干涉企业的行为,因为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企业管理者本身比谁都清楚怎样提高自身效率。最后一句是,但是国家还是应该干涉,因为这不仅concern了private什么什么,还concern了public good。
然后问题里有一个问public good是指什么(我选得是减少引起全球变暖的排碳量,不知道对不对)
问到了第三段的内容(或者功能,记不清了),我选得是说明有必要重视减低企业的排碳量(似乎是)
[考古]
V1关于什么企业获利跟环保什么的,
第一段只记得里面说企业什么行为会引起环保的问题,这里提到了一个tax,
第二段举了个例子,关于灯泡节能什么的,但是好像节省的也不多,提到企业在成本和什么上要注意什么什么的(我的脑子呦。。。第二段结尾有题),
第三段是重新提到那个tax,说是这个tax也不能很好的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第二段里说的一个问题(这里有题,问第三段的作用)。。。然后balabala。。。不记得了。。。希望大家能够看懂一点点。。。
文章都有点长,但都不难,能够很快定位
V2
第一段,提出现象:reduction of carbon已经成为当今的issue. 但研究发现许多公司仍然使用不那么环保的一些方式,如仍然在使用”…light”(某一种灯) 而不用”….”(某种节能灯吧)
第二段,解释现象:为什么公司不改换那种节能灯呢?因为公司管理者没有计算…成本。实际上,换了节能灯save large amount of money and the effect is maximized.
第三段,提出solution:tax on the carbon emission 并不能让公司改装节能灯。反而,Government-regulated standard is a possibl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尽管economist 认为市场应由companies 本身来决定,government 不应干涉。
(有题,问第三段在全文的function,回答:propos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BY deer1989 700+
【考古】
V1 by Fujiko
关于政府提倡公司环保节能。全文共三段。
P1:政府提倡环保节能要对不公司环保的行为征税。有人发现,有些事情(比如改用节能灯之类的),如果公司做的话,不但可以节省开支还可以避税。但公司都不做这些事情。
P2:研究为什么公司不做这些事情。结果是发现公司没有算过这笔节能开支,不知道这样做可以省钱。
P3:提出一个政府管制的方案。
V2
第一段:讲国家制定税收政策,让公司环保,是无效的。因为很多时候,即使没有税收的影响,也有一些可以让公司获益环保的改进,但是公司往往不会去采纳。比如和一种灯换成另一种灯,可以既环保,又可以通过为公司节省能源而获益。
第二段:解释为什么公司不会换灯。因为这个换灯是否合理是要公司自己去计算成本收益比的,而公司往往不会去做成本收益分析,所以不会改进。
第三段:所以同样,公司也不会对政府税收政策去做成本收益分析来采取行动。尽管一些经济学家说,政府不应该通过行政手段去影响公司,但是因为环境问题关系public interests,所以应该采取行政的手段。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2

1.1.5.        新公司同行业竞争与商品价格
V1 by wendyxm 720
市场上如果公司害怕竞争者多,则商品的价格不会涨,所以给予新起步公司资金,可以抑制价格飞涨和通货膨胀只记得这些,希望能帮到大家。
V2 by wenyuz 710
有一篇讲有一种c。。。Industry,指这个Industry里面的company害怕竞争者进入,所以不敢要高价。第二段讲有一个E*trade的公司(E*trade记得很清楚,那公司就叫这个)做电子交易的,它的出现使得financing行业的其他降价。还有个第三段,印象不清楚了。
V3 by wanghao2206
第二篇 contestable market, 第一段是将什么事contestable market,就是一个大公司由于害怕潜在的竞争而将价格压的很低,这种潜在竞争很主要源于科技创新(这里也有题,说大公司把价格订的很高,为什么,我选:没有科技创新没有竞争)。第二段举了一个例子:E*trade提供很便宜的internet trade,美林不得不把自己的价格也压低,这里有题:问题好像是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我选的是“竞争者用很低的价格与原来的公司竞争。第三段讲inflation会得到缓解~但印象里好像没有出题考~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2

1.1.6.        工人wage问题
V1 by perplexed
开始说如果单个company的工人接受lower wage,那么会有竞争优势,但是下一段写如果社会普遍降低wage那么将会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影响demand影响profit最后恶性循环,导致工资持续下降和失业率上升。
V2 by linjingyuan 720
一个是wage下降的问题,刚开始说如果单个公司wage下降是会产生competition advantage的,但是如果整体wage下降这种advantage就没有了,后面说甚至会对整个经济有负面影响,最后一段是说employer还是boss之类对wage下降的态度,最后一段我其实没怎么看懂,sense出他们有点落井下石还是发横财的感觉,呵呵~~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他们的态度的,大家还是注意下这段;另一个是union对提高男女wage gap还是起到了作用的,原因是以下四点。。。这具体的就想不起来了,大家到时候根据题目一一对应吧~~
V3 BY 大马oz
一个是wage下降的问题,第一段说如果单个公司wage下降是会减低成本,产生competition advantage的。第二段一开头说,paradoxically,如果整体wage下降这种advantage就没有了,后面说甚至会对整个经济有负面影响。因为工资降低,消费能力降低,还款能力降低,会带来经济萧条。最后一段说,business对loan也会慎重对待,不会贷款了,然后给了一个原因,这里有题。
问题1,问为什么作者用到这个paradoxically。LZ选择了一个是说wage下降会造成跟第一段里面提到的那些in favor of降低工资的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貌似有把握。
问题2,问说business对普遍降低wage后带来的经济萧条怎么看之类的?反正跟那个loan的态度有关,具体记不清了,定位了就不难应该。
问题3,似乎有问到,作者最赞同以下什么观点。楼主选了,一个是说如果只有一个company降工资,会产生competition advantage。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3

1.1.7.        ROI*
V1 by perplexed
一篇是市场占有率大的firm的return on investment(ROI)反而木有某些小firm的利润率大,有个问题问market share 70%以上有关ROI的描述正确的是什么。
V2 by tttl111
Market share 和ROI的关系:一个公司Market share越大,其investment 的ROI越大;但Market share超过70%时,则MS越大,roi越小。
[考古]
文章很不长,明明挺简单一事儿,句子搅来搅去的。题目也很贱,狂多陷阱啊,要小心!
衡量公司performance的指标,总说ROI(投资收益率)比较好,就是说现在美国很多公司还是用RIO来衡量公司的表现,只图短期利益的。现在的企业比较重视报酬率, 美国很多企业用投资回报率来衡量投资的收益,并决定是否要投资.但是这个标准忽略了在研发等起初高投入收益低,只有长期投入才会有很好收益的项目,那么导致过于重视在短期的表现 ,而不重视研发、长期投资及人才培养 。因此,使得社会没有进步的动力,并且很多采取ROI的公司利润都下降,因为RIO的标准是能捞一笔捞一笔,追求短期利益,于是发现这个指标太短视,因此失去market share。
但作者认为在高度商业化社会,建议公司更关注最大化股价。要用提出另个策略以股价的长期走势为目的才行,公司不应该光追求短期利益,市场份额market share更重要。在现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更有优势。作者观点很明确,赞成后者。作者认为企业要重视的应是市占率,市占率的变动可以真实反映市场需求了解顾客想法,利于企业作长期规划 。不重视市占率,即使有优势,也会渐渐被对手超过。因此,现在提倡用另外一个measure来衡量,新的方法更重视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不会使得企业因为只是追求短期的投入而失去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问题1、有主题题。我选了分析两个strategy优缺点那个项,好像是C
问题2、另一题问 用 ROI 来衡量企业performance 的话, 有什么缺点. 其中有答案: 用 ROI 的企业不会投钱去研发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我选了这个答案.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3

1.1.8.        MC -_-|||
V1 by 什么是阳光
还有篇是说MC(什么communication,囧)的,大致第一段说服务行业不倾向于花太多的费用和顾客做交流(有点做广告的意思),因为觉得这样的产出没有nonservice行业的产出大。第二段说但是有人做了研究,说无论在consumer还是industrial市场,两者的差别都不大,甚至service行业收效更大,还比较了长期影响。第三段说的忘记了。。。不好意思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3

1.1.9.        瑞士电厂
V1 by lestatwm
关于19世纪末瑞士电厂事业蓬勃的原因, 两段, 但有点长
第一段说19世纪末瑞士电厂事业非常蓬勃, 历史学家说是一是因为当时技术人员和专家的数量猛增, 他们做了很大的贡献, 二是由于瑞士的水力资源的开发(不肯定), 三是事业机构的支持, 接下来就有人来批判, 说这不对, 当时瑞士的电厂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水利资源的说法就更诡异, 另外, 与其说是机构做贡献, 不如说是小工厂的贡献更大, blablabla…
第二段就开始说, 其实该国电厂事业发展的真正原因是民众的舆论热情, 当时随便一个有关该话题的讲座或新闻发布会都是爆棚状态, 人民对该项目极热衷…然后一堆, 哥就走神去了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3

1.1.10.        发展中国家
V1 by weiwei8793
还有就是说第三产业 service industry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 发达国家manufacturing decline service才增加 但以印度为首的四个发展中国家来看 本来这些国家的primary industry就很强大 指农业和工业 同时政府支持 票票debt神马的 然后就是在维持现有manufacturing 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发展service行业  起码有两个对比题是关于service和manufacturing在发达国家 还有发展中国家 还有各种文章啥目的啊政府的帮助有啥作用啊...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SERVICE SECTOR和MANUFACTURING SECTOR的关系。
题目里有比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政府行为的不同,还有发债啊,补贴神马的,不是很难。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4

1.1.11.        公司改组
V1 by weiwei8793
还有篇说有个公司前段时间改组了 变得跟容易让customer来visit 一堆变化 后来发现行不通 management很郁闷了 第二段开始说为啥那个公司没改革成功呢 他们都太注重formal的因为忽视了informal的东东 其实员工之间的collaboration很重要啊 有题 千万看仔细 不是2/3的公司会失败 而是是那些改革的公司2/3times 会失败 在下面还有一段 忘了 第二段蛮多题目的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4

1.1.12.        供货 retailer
V1 by jasmine1102
还有一个,关于供货的,为了让retailer多提货,生产方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好像用得比较多什么的,但是第一个方法的好用是建立在两个assumption上的,然后第二段就说为什么第一个assumption靠不住,第三段说为什么第二个assumption靠不住,第二个assumption 有出个题,是加亮的一个两个单词的词组。。可惜两个但此都不认识,于是华丽丽地猜了。
V2 by lily百合花语
讲到了retail 和manufacture,说overstock的问题。提供了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说其中一种方法用得更多,但是这种方法的成功依赖于两个假设,然后分析了这两个假设。问题有一个有关第二个假设中提到了equal 什么的,问这个是啥意思之类的,不难。还有是问接着文章结尾作者会继续讲什么。其他不记得了。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4

1.1.13.        广告
V1 by junyihuo
主题是对比性的广告(把自己牌子的产品和其他牌子的产品明确区分)和非对比性的广告(只是宣扬自己的产品)。翻来覆去的提出论点,反驳论点,提出反驳,我基本got lost了。能记得的是,一些调研显示,非对比性的广告,观众看了会记得这个产品,而不会对这个广告中产品的品牌有深刻印象。不过还有其他90%的信息量我都没吸收。

类似的GWD-31-Q5-Q8
A key decision required of advertising managers is whether a “hard-sell” or “soft-sell” strategy is appropriate for a specific target market. The hard-sell approach involves the use of direct, forceful claims regarding the benefits of the advertised brand over competitors’ offerings. In contrast, the soft-sell approach involves the use of advertising claims that imply superiority more subtly.
    One positive aspect of the hard-sell approach is its use of very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product claims presented as explicit conclusions, with little room for confusion regarding the advertiser’s message. However, some consumers may resent being told what to believe and some may distrust the message. Resentment and distrust often lead to counterargumentation and to boomerang effects where consumers come to believe conclusions diametrically opposed to conclusions endorsed in advertising claims. By contrast, the risk of boomerang erects is greatly reduced with soft-sell approaches. One way to implement the soft-sell approach i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hat implies the main conclusions the advertiser wants the consumer to draw, but leave the conclusions themselves unstated. Because consumers are invited to make up their own minds, implicit conclusions reduce the risk of resentment, distrust, and counterargumentation.
      Recent research on consumer memory and judgment suggests another advantage of implicit conclusions. Beliefs or conclusions that are self-generated are more accessible from memory than beliefs from conclusions provided explicitly by other individuals, and thus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Moreover, self-generated beliefs are often perceived as more accurate and valid than the beliefs of others, because other individuals may be perceived as less knowledgeable, or may be perceived as manipulative or deliberately misleading.
    Despite these advantages, implicit conclusions may not always be more effective than explicit conclusions. One risk is that some consumers may fail to draw their own conclusions and thus miss the point of the message. Inferential activity is likely only when consumers are motivated and able to engage in effortful cognitive processes. Another risk is that some consumers may draw conclusions other than the one intended. Even if inferential activity is likely,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consumers will follow the path provided by the advertiser. Finally, a third risk is that consumers may infer the intended conclusion but question the validity of their inference.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5

1.1.14.        GWD原题
GWD17-Q24 to Q27:
     In 1938, at the government-convened National Health Conference, organized labor emerged as a major proponent of legislation to guarantee universal health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representing physicians’ interests, argued for preserving physicians’ free-market prerogatives.  Labor activists countered these arguments by insisting that health care was a fundamental right that should be guaranteed by government programs.
     The labor activists’ position represented a departure from the voluntarist view held until 1935 by leaders of 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AFL), a leading affiliation of labor unions; the voluntarist view stressed workers’ right to freedom from government intrusions into their lives and represented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s a threat to workers’ privacy.  AFL president Samuel Gompers, presuming to speak for all workers, had positioned the AFL as a leading opponent of the proposals for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that were advocated beginning in 1915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Labor Legislation (AALL), an organization dedicated to the study and reform of labor laws.  Gompers’ opposition to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was partly principled, arising from the premise that governments under capitalism invariably served employers’, not workers’, interests. Gompers feared the probing of government bureaucrats into workers’ lives,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y that government-mandated health insurance, financed in part by employers, could permit companies to require employee medical examinations that might be used to discharge disabled workers.
     Yet the AFL’s voluntarism had accommodated certain exceptions:  the AFL had supporte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n behalf of injured workers and child laborers.  AFL officials drew the line at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however, partly out of concern for their own power.  The fact that AFL outsiders such as the AALL had taken the most prominent advocacy roles antagonized Gompers.  That this reform threatened union-sponsored benefit programs championed by Gompers mad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even more objectionable.
     Indeed, the AFL leadership did face serious organizational divisions.  Many unionists, recognizing that union-run health programs covered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union members and that unions represented only a fraction of the nation’s workforce, worked to enact compulsory health insurance in their state legislatures.  This activism and the views underlying it came to prevail in the United States labor movement and in 1935 the AFL unequivocally reversed its position on health legislation.

24. Q24:
The passage suggest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the voluntarist view held by leaders of the AFL regarding health care?
A.    It was opposed by the AALL.
B.    It was shared by most unionists until 1935.
C.    It antagonized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D.    It maintained that employer-sponsored health care was preferable to union-run health programs.
E.    It wa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tect child laborers but not adult workers.
--------------------------------------------------------------------
25. Q25: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

A.    account for a labor organization’s success in achieving a particular goal
B.    discuss how a labor organization came to reverse its position on a particular issue
C.    explain how disagreement over a particular issue eroded the power of a labor organization
D.    outline the arguments used by a labor organization’s leadership in a particular debate
E.    question the extent to which a labor organization changed its position on a particular issue
--------------------------------------------------------------------
26. Q2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in lines 42-45 (“Yet … child laborers”)?
        
A.    It elaborates a point about why the AFL advocated a voluntarist approach to health insurance.
B.    It identifies issues on which the AFL took a view opposed to that of the AALL.
C.    It introduces evidence that appears to be inconsistent with the voluntarist view held by AFL leaders.
D.    It suggests that a view described in the previous sentence is based on faulty evidence.
E.    It indicates why a contradiction described in the previous paragraph has been overlooked by historians.
-------------------------------------------------------------------
27. Q2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Gompers’ objection to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was based in part on his belief that
        


A.    union-sponsored health programs were less expensive than government-sponsored programs
B.    most unionists were covered by and satisfied with union-sponsored health programs
C.    it would lead some employers to reduce company-sponsored benefits
D.    it could result in certain workers unfairly losing their jobs
E.    the AFL should distance itself from the views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5

1.2.        Analysis & Research
1.2.1.        城市推导mammal
V1 by海蓝色
还有一篇是什么先说可以通过一个城市的大小来推测出一个城市的service station的数量。这个可以通过一个公式,这个公式也可以运用到mammal身上,好像说什么越大的动物比如大象,它所需要的cells什么能量越小。记不清了,反正是个反比的。题里还有问为什么这两个可以是一个道理,我选的因为有类似的fomular.

V2 by doumidoumi
大城市SERVICE STATION少,大象CELL能量比小的动物少
这篇的题目挺难的,都是要推论的。总之记住它的观点是反比关系。
有一道题目问哪个选项不支持这个观点。还有一道问支持这个观点。罗极了。

V3 by eeyore0827
一个是city的service station数量和城市规模成反比的那个,再补充一点。第一段说城市的这种设施不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同比扩大吧,说per thousand people的gas station大城市比小城市要小。第二段举了大象和老鼠的例子,cell里的energy大象比老鼠少。第三段给解释,后面说是因为在一个大的三维空间里transport和什么什么的可以更加有效率。有一题说service station和mammal有什么共同点吧,记得以前的狗里好像选的是他们有same formula,我觉得这个是错的,文章里说是alike,应该不是the same,我选的是和那个efficiency有关的,还有一个干扰项说他们都是K的研究对象,我仔细找了下好像第二段mammal的那个是K研究的,第一段好像没提到K哇。。。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5

1.2.2.        男女wage gap
V1 by Eros7
说男女的wage gap。unionization是有必要的。提了四点来证明。结构比较清晰。有考到except题(就是关于那四点)。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5

1.2.3.        Language family 语系
V1 by makypang 670
讲一个A什么的language family 和 M什么的 language subfamily
V2 by carypig
文章很简单,如果遇到的话,建议大家仔细读读。我是最后一篇,来不及看了,大概过了一下,然后定位做的题目。
第一段说,有一种A开头的语系。有900多种语言。然后讲其中有一种语言覆盖最为广泛。
第二段说,其中一种语言是在台湾的bla blab la.
第三段提到了马来的什么什么语言。然后还提到了玉米,不过是为了说明语言出现的先后问题。然后有一句是说如果某种语言跟台湾话不同的话,那应该是因为跟移民到台湾的时间先后有关。(这里有题)
文章不难,题目也不难。可惜我没仔细看,所以不说答案了。但是从分数来看,应该猜对了一两题,因为2、3两片阅读做的不好。
V3 by Latiaslee 740
第四篇是讲语言的。我没太看懂因为时间不多了,各种定位不能基本乱选的。。- -大概是说某个语言下面的语种很多,有两个很长的专有名词,一个PXXXX一个MXXXX,然后他们是有某种关系吧(弄懂这个很重要,我就是没看懂。。),第一段说其中一个RECENTLY才DIVERGE出去;然后第二段说另一个和台湾关系很大,大概是在台湾发家的;最后一段说某2个语言很像,证据是形容CROPS的单词很接近。。题目也有4题,貌似有主旨题,还有重点是搞清各种亚语种之间的关系。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6

1.2.4.        Humanitarian
V1 by jeanblanc
第一段讲从事humanitarian是要对limited resource做出合理的allocation,不想很多private sectors只需要根据cost还有其他因素就可以决定资源的分配
第二段讲的是从事humanitarian,特别是large scale的,很复杂的,涉及到很多parties的,要去到很多交通不便不方便到达的地方的humanitarian有很多需要面对的困难,举了三个例子,例如,缺乏工作人员,参与方太多不好协调,资源易流向新闻报道更关注的地方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问题好像是:
1.    作者提到了从事large-scale的humanitarian的活动举了哪几个例子去support,EXCEPT:
答案有上面那三个例子+private sector,我选了最后一个
2.    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内容?
好像有: humanitarian如何分配资源? 如何在humanitarian活动中提升管理能力?如何领导humanitarian agency?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6

1.2.5.        WTO对telecommunication的影响
V1 by jeanblanc
WTO对telecommunication的影响
两段,第一段讲签订了WTO有助于telecommunication 行业从一个monopoly的行业变得competitive,而且以前government通常会tariff trade,WTO的实施会有助于更多的影响domestic politics 等等
第二段讲,在实施WTO之前,telecommunication已经面临了一些网络电话的竞争,所以怀疑是否WTO的实施无助于这些competition变得intensify
问题:1. 作者对WTO的作用有哪些评价
2.    文章的summary是什么?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6

1.2.6.        farming 和nomadic huntingand gathering
V1 by jeanblanc
第一段:讲farming相比于nomadic hunting and gathering 还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说,farming能够更好的满足生存需求,除了能够更多的种植作物外,而且还能够给child raisng提供更多的食物。
第二段: 讲farming还是有很多disadvantage的,比如说效率比较低,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很占用资源,据one calculation, even in the hostile environment, nomadic huntingand gathering only spent three or four hours per person per day 等等。而且大面积的种植类似的作为除了造成less nutrition,还造成了一些disease在特定环境的传播。
第三段:farming还有有其他优势的,比如说建立了对land和property的ownership,而且建立了解决纠纷的机制,在解决纠纷方面也有独到的优势。比如说,一个有房和有地的农民在和邻居发生纠纷时就跑不掉,因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问题1.作者认为farming和nomadic huntingand gathering
相比在哪点上有优势?
2.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V2 by 三零年代
farming和hunting的关系
第一段说farming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稳定的提供食物来源(此处有细节题)等等(好几个,单词都不难)。然后说hunting的不好。
第二段说很早前,人没意识到farming好(或者说不适合farming),因为hunting需要的人比farming需要的人少(此处有题),而且很早前人们都是每天工作很少的时间的。
后面继续说Hunting的好处,比如组织人一起hunting,等等(锻炼了领导力,,神啊)都不太难
V3 by isabelmao1990 740
farming 和nomadic hunting and gathering
第一段间farming比起nomadic hunting and gathering有很多优势,具体列出了大概两三点优势
第二段讲farming也有劣势,也是列举了几点
第三段讲farming有利于形成social rules。
这篇文章不难,不到一屏,也比较容易定位
V4 by junyihuo
第二篇早期农业和当时情况下的牧业的优缺点分析(三段,简单,问题容易)
P1:农业社会比起游牧社会来说当然有很多优势。能提供更多和更稳定的食物来源。人口也容易壮大,小孩子也比较好养。
P2:但不可忽略的是,在当时情况下,相对农业人口,游牧人口也是有很多优势的。即使在最恶劣的条件下,游牧业也只需要每人每天3-4个小时的工作量,比起estimate of (农业社会)of small population要少得多。饮食更全面,因而提供了更营养的饮食。农业社会中,土地呀,人啊,庄稼呀之间疾病容易传播。
P3:在社会结构方面,游牧人口也还是有很多优势。农业社会的人紧密连接在他们居住的土地上,如果和邻居发生冲突,他们并不能扔下房屋和土地一走了之。(这一段我很确定,之前看到一只JJ说这一段是讲游牧业的缺点的,我就很仔细又看了一遍,确定是讲优点的,虽然后面的例子不大明显)

主旨题
高亮题,问高亮部分要说明什么?
农业社会的优点有以下哪个?(提供更多更稳定的食物)
游牧业相对于农业社会来说,以下哪项正确?(更营养的饮食和…………)
V4 by supertina
nomadic hunting and farming:
1)F比N好,因为可以增加充足的食物来源,N还不能为child raising提供足够营养。
2)F的坏处:劳动力使用过量;食物缺乏营养(not diverse crop)
3)N的好处:对比F写。F要分配土地所有权,F还要解决争议。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7

1.2.7.        Inunit *
V1 by 什么是阳光
有篇很长,是说Arctic生活的人好像是Inuit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现在科学家们逐渐采纳或者说融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探索科学问题,研究生物什么的,第一段还举了一个什么council提出什么倡导或建议的例子,第二段具体阐述了一个例子,说科学家原本预测一种whale只有700只(数字不确定总之就是濒危),但是Inuit依据自己的经验估测出其实还有7,000只,然后讲了理由,说科学家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用新的方法估计出来有8,000只,说明Inuit的知识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是有用的。
V2 by zb_david18
说北极因牛特人的特殊技能对环保有帮助,后面举了一个例子说科学家统计的鲸鱼是几百,但是当地人的判断是几千,后来技术升级后发现确实是几千.证明当地人的某种特殊的能力,所以科学家更加依赖这种能力进行环保.
V3 by epic800
2段的文章
第一段-因纽特人在北极的环境问题中有独特的知识,由八个国家组成的北极联合会(arctic council)在处理环境问题上也要参考因纽特人的知识。
第二段-举例说明,北极联合会如何参考因纽特人的知识处理环境问题。有一种鲸鱼,科学家估计,已经只有800头,趋于灭绝,而因纽特人认为有7000头。科学家是假设这种鲸鱼不能长时间在冰盖下游泳,而得出的800头的结论。而因纽特人根据自己在北极生活的经验,这种鲸鱼实际上是可以在冰盖下游泳的。最终,因纽特人的经验被理论证实了,科学家在鲸鱼身上装无线电设备,确定它们可以在冰盖下游泳。因此,因纽特人也不用受保护这种鲸鱼的法律所限制对该鲸鱼的猎捕(7000头,已经不是濒危物种了)
V4 by Latiaslee 740
第三篇是JJ上那个,说一些ARCTIC的本地人,有特殊的能力,能够帮助环保,为了利用他们的能力共同促进ARTIC地区的环保事业,成立的一个XXX COUNCIL。第一段说这些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环保运动中来,第二段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关于那个鲸鱼的数量的,一开始科学家用某种方法只找到800头,然后当地人说有7000头,说科学家假设鲸鱼不能在冰下游泳是错误的,其实他们在移民的时候都在冰下游泳。后面用了另一种方法证明当地人是对的,有8000头。所以当地人可以继续捕猎鲸鱼了(这里有定位)。题目有4道,有一道是问文章primarily concern的是什么。

[考古]
"讨论Inuit民族捕杀whale的习俗是真是假。(只考三题还四题而已)
第一段在讲说虽然研究者发现inuit民族有利用鲸鱼的骨头做住家之类的习惯,他们的很多房子都是鲸鱼骨头做的,不过有些学者认为这些不一定能证明inuit民族真的有出海捕鲸鱼,他们可能只是在沙滩上捡鲸鱼的骨头去用,并不一定表明他们捕杀活的鲸鱼。
第二段其实还是很有可能他们捕杀活的鲸鱼的,因为有是说有证据证明, Inuit有一种工具, 足可以杀掉鲸鱼。而且他们还有一种船,所以他们能够杀鲸鱼,虽然, 现在还没有出土这种工具。还提到说inuit民族过着善用资源的生活,因为他们居住环境。很不适合人居,然后举反例说当时的欧洲人都可以靠其它的source survive.(这里有出题)
第三段举跟祭拜仪式有关的,提到一些壁画还是什么, 是有杀鲸鱼的, 但是现在的Inuit人已经不会杀鲸鱼了。这里比较不清楚,不过满短的,大概三四句。(第三段有更改,没有提到祭拜仪式之类的,而且篇幅也很长,讲什么记不清了,不过有一道考题,考试时还是要仔细看看)
问题1、以下哪项表明捕杀北极熊的,选了找到专门用来捕杀北极熊的工具那一项
问题2、提到了whale什么,选科学家mistaken了whale的某个aspect/选的它是Inuit很好的食物。
问题3、why the survey of whale is a concern of Inuit(大致这个意思,不确定,选了捕猎是被limited...不过问中没找到。我觉得应该是选发现inuit的很多家用东西都是用whale的骨头做成的吧)此答案有待商量。
问题4、问incorporation,选sustained development
Sravan说:这个题目..要点是, 文章要看的快一些, 因为行文很简单, 有点长, 但是句子难度低, 题目比文章难, 绕, 需要推敲一下。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7

1.2.8.        Unique tool
V1 by 三零年代
说的是古代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人(N开头的,OG上提到过)使用特别使用一种tool而且是unique使用。专家说从未发现其他N使用这种工具,然后就开始分析,说因为这个地区的N很聪明,其他附近的N通过观察来模范学习。但是为什么其他地区的N没有使用tool呢?分析说是natual 的隔阂,比如居住在河的N的工具就没被河对岸的N学习到。
V2 by hjchosenone
第一段:说一个古代人种族N,被发现使用一种工具,并且只发现他们一个族使用。该地区附近别的人都不会用。于是专家研究原因。
第二段:列举了专家认为说不大通的原因等等
第三段:说专家认为以下这个原因可以解释:说这个工具大概是由N族中的聪明人发明并使用的,而其他族人观察模仿他学会了。但是这个地区有一条大河,在当时可以被认为是无法逾越的,所以河对岸的人就没机会学习,也就没能学会,故而其他地方的人都不会用。
V3 by lily百合花语
有个O部落用先进的工具,而其他部落不用,然后作者分析原因,第二段排除了一些原因,不是地理位置(不确定是不是这个因素了),不是遗传原因。第三段提供了作者的解释:因为O部落有些experts,他们研究出了然后因为O部落人口密度大,所以又很容易传播这些技术,但是因为这个部落和其他部落中间有河还是其他之类隔开了,所以没有传播到其他部落。问题是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排除其他解释那一段。问什么促使了O部落技术的传播;其他记不得了,反正简单就是了。
[考古]
某部落的特殊工具*
【by cissy0010】
是说一群什么人o 开头的,运用一种只有他们运用一个tool ,由于他们不寻常的人口密度,还有就是他们是通过观察别人怎么做来获取这个技能的。文章3段, 第2, 和第3就是给出2个explains。
考古
V1
还有一篇说的是某个地区(暂且叫S吧)O种族的人会使用一种工具干吗干吗的,然后一帮鸟人学者说那也没见其它地区的O种族人会使用这种工具阿,然后就说这种会使用工具的能力不是遗传的。这帮学者就猜测很有可能是O种族人当中有几个特别聪明的人发明了使用这种工具,然后这种能力在S地区就蔓延开来了,大家都从那几个特别聪明的人那学会了使用那个工具。最后说S地区和别的地区有条河,所以阻碍了别的地区的人来学习使用工具。短文章不难,我记得有道题说为什么会使用工具的O种族集中在S地区?选什么dense population的 (大意阿。。)
V2
补充:当时说S地区人口很密集,所以就导致了这种工具使用的传播
有一题问:为什么只有S地的O人才有使用这种工具的特殊性,(突然觉得不是因为density造成的,density制造成了该工具在当地普及的作用,而非别的地方的O人不会的效果。大家遇到这个题的时候看仔细。)
其他几题都是Inference题型
V3
某地一orangtum?动物会用树枝拨开一果子的坚壳,说明它们会用简单的工具。这是为啥呢,为啥它们会用呢?找原因。首先不可能是gene的原因,因为其他地方也有其他种的orangtum呀,同种同源,但它们不会用树枝啊。然后,可能与environment factor无关,因为…  第二段。研究该动物生活的环境,发现有一条河,河这边的orangtum会用,河那边不会用。原来是河阻挡了该技术的传播。   
文章不长,问题有哪些。忘了。
V4
讲了一种部落的人群有某种SPECIAL TOOLS。 然后文章就在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做这种TOOLS。
这种部落的人和WILD部落的人是同一种基因的,所以不是基因决定他们有这种做TOOLS的能力。
接下来讲他们好像是因为生活限制在部落里所以可以互相学习,又不把这种SPECIAL TOOLS散播出去。
文章是不难懂,但是题目设置很讨厌,怎么都找不出答案!
V5
P1:说有个地方发现了工具,然后科学家就认为是那个地方的人因为当时要砸某种很丰富的坚果,一些聪明的人想出来的。
P2:说其他原因都不可能导致这个地方有工具;该部落与其他部落的相似之处,似乎是想说明没有理由这个部落就有科技了。
P3:说因为那些聪明的人要砸坚果,制造出简单的工具,然后他周围的人看着他砸,也学会了制作这种工具。
P4:说因为这个地方人口密度高,所以大家都能学会制作这个工具,也是为什么这个地方发现了这些工具,但是因为这个地方和其他同种人类还是动物隔着河还是什么, 于是没有和别的地方交流,于是只有这个地方的种群发现有工具,而且其他地方没有。
题点:
1)    第二段作用:说排除其他导致这个地方有工具假设咯
2)    为何会使用工具的集中在S地//什麽阻断了科技的传播:河。。
3)    问为什么指个地方会有很多工具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7

1.2.9.        Organization overhaul
V1 by epic800
以前寂静出现过,我读的不是很懂,文章第一段主要讲,有个著名设计公司为了让职员更好的交流,重新装修了他们的办公场景,新的办工场景像一个小的village,每个组,部门的人都能和别人很快的交流。5年之后,公司发现新的办工厂京对员工的效率影响并不大。第二段解释上面的原因,这种非正式的办公场景消除了hierachy,而有些工作可能需要hierachy,只有knowledge-intensive work才需要close collaboration,公司在决定办工厂京的时候必须要想,to what point,到什么程度,去消除hierachy,换句话说,找informal和formal work place之间的平衡。
V2 by 呜呜啦啦
有一篇是说有个设计公司之前设计的时候大家隔得太远,员工之间交流合作收到阻碍,于是就决定重新设计,大家之间离得近了,合作更多了,但是效果不好,利润反而下脚料,之后就在说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没怎么懂,大概是跟合作影响有关的,题目也基本推断题,很郁闷。
V3 by awishtosuccess
villiage 那个,我觉得是在讲 通协合作
说的是
第一段 有一个搞科研的公司在2004年做了个company overhaul(大概是这个词),本意是提高内部合作,拉进与客户关系。但5年后,公司觉得结果不近人意,所以要重新改
第2段,不是记得很清楚,可能是讲通协合作的好处
第3段 通协合作还是非常好的
V4 by fengchen318
还有篇办公室overhaul的问题,一共三段,第一段讲的是有个公司把办公室改装,但发现效果不好。第二段讲的是:formal company 怎么样,informal company 怎么样之类的。第三段讲的貌似是公司应该focus在某些方面,就是判断什么时候需要等级制度,什么时候需要互相交流。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7

1.2.10.        anchor 锚定效应
V1 by shire
第一段说,有个科学做了个实验。说找一波人,分两组,先随机给个数10,然后问他们非洲国家站联合国的几分之几啊。大家觉得10%太少,估计是25%吧。然后给另一组人一个随机数60。大家觉得太多,估计是45%吧。虽然大家都知道数字是随机给的,但是大家对未知数字的估计强烈地受到了这个无关数字的影响。这就叫锚定效应。
第二段给了几个锚定效应的例子。说一个人在房价高的城市习惯了,然后他来到房价低的城市就会多给钱(大概是这个意思)。还有就是房屋中介怎地怎地。
文章比较简单,问题也比较简单。
背景:其实第一段做的实验真有其事。这个实验发现的现象给传统财务,金融学带来重大的挑战。传统学说里认为人是理性的,但是经济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人不是理性的。因此发展出列一个新的分支叫行为金融学。这门学问用来解释现实中的,不理性的人的决策方式。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考后翻看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等人的论文。卡尼曼由于开拓了行为金融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V2 by 甜你一口
文章分三段,第一段就是那个关于联合国里有多少非洲国家的例子。之后一段大致讲了一下这是个心理学的现象,第三段又举了其他例子,那个从贵的地方搬到便宜的地方会出高价,房地产商如果定低价会让客户觉得质量不如别的好,还有就是法官的判词长度受被害人的呈词长度影响。

V3 by samuelxie
有个鸟人,说那种靠计算机管理,大规模制造的工厂是没有未来的(future). 因为这种工厂谁都可以搞,没什么门槛。然后balala,超长,估计都是在给自己的这个鸟主张找理由。直接跳过去第二段。
鸟人又说,原来(1800)年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是人们没有大工业,都是手工业,都是到店里量身定做云云。然后介绍古人的情况,好像,跳过。
第三段,说将来的工业靠售前的设计和售后的服务。服务才是制胜之道,那些搞销售的都不懂产品,应该利用工厂的人,他们更懂技术和产品,应该让他们为用户区服务。鸟人然后又扯回到第一段,说现在的大工业就是赶工期,注重交货期神马神马的,于是彻底放弃,以为我的GMAT之旅结束了。
好在问题不难,有一道正对服务的细节题,可以到第三段定位,就是改写,很容易,其他的都可以用前面首句的应付。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8

1.2.11.        Coral reef*
V1 by supertina
首段:人类和自然的distribution damage the coral reef,但是不能解释其疾病的数目增加或传播更为广泛。
之后主要就是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说一种wind里含铁(?),诸如此类。
V2 by beibei0412
先说到人类的活动对reef有损害(注意!!确实有damage,这个点考到了),但是无法解释珊瑚为什么在受到破坏以后完全没有恢复的迹象,而且似乎被alter之后的状态有自身的稳定性,也不能解释为什么珊瑚病的蔓延、造成珊瑚的死亡,甚至蔓延到了人类活动难以影响的地方。有种解释是从亚洲非洲飘向美国的一种dust越来越多,里面有某种物质使珊瑚致病。但是又有人跳出来说这种物质是不溶于水的,结构稳定,不可能是珊瑚病的原因。然后前一拨人跑出来解释,这个物质经过长时间的运动,加上受辐射照射发生了改变,所以就变得能溶于水了,因此可以解释珊瑚病。
文章前面有点绕,后面很简单,问题里有“哪一项能weaken这种dust里的物质是珊瑚病的原因”,我选得是“dust里这种物质在几个世纪以来急剧减少”
[考古]
Coral reef*
V1【by ffffighting 730】
Coral reef,最后10道里出现的,实在来不及做了,非常杯具。这篇好像曾经在哪见过的,期待考古。
  第一段:虽然人类对coral reef造成破坏,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coral reef怎样怎样1,不能解释怎样怎样2(并列2大特征,时间紧没看)。
  第二段:研究发现iron啥(总之带iron这个词)可能造成以上特征。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时间真的太紧,我P都没看)。最后结论是iron啥造成coral reef怎样怎样1&2。
1. 想不起来,貌似不难,飞速点掉的。
2. 下面哪一项有关iron啥undermines第一段内容?扫了一眼真的没细看,我选带有area remote from human beings的那项,完全不确定。
3. 主旨题:忘了选什么,反正跟iron啊这些影响coral reef的有关,简单。
V2【by spz316  670】
说的是珊瑚死亡的原因。
第一段说珊瑚减少了,是因为人类活动导致放射性物质。
第二段好像具体解释了人类活动如何影响
V3【by liberzephyr  Q50V37】
P1 人为的因素导致珊瑚礁减少,但是人类的disturb少了,珊瑚礁也没有恢复。。。。
    科学家试图解释这个问题
P2  一种说法是风把dust从亚非吹到了北美(草泥妈 你家的东西坏了 总是怪我们),这些灰里面有iron. 但是iron是不溶于水的不能伤害coral.有些人说吹得过程中,经过阳光的radiation,iron化合物变得可以溶解了,(此处有逻辑削弱题) 所以伤害了coral.最后说了一下这个也不考普,提供的些证据。
V4【by bbeos】
说natural和human disturbance的确对coral有影响,但是没法解释为什么很多地区的coral不recover,而且不论他们生长在离人近还是远的地方。那么作者提出了有个什么什么disease让珊瑚这样了。这个disease是通过富含iron的dust传播的。有的科学家question富含iron的dust让coral得病。因为iron是insoluble和而且不是bio-available。但是有的科学家说,这种dust的传播是经过很复杂的环境的,什么solar radioactive,extreme 啥啥啥的(反正就是环境很极端),影响了dust的chemical和physical性质,让iron变成可溶的而且bio-available了。
有个题问human对coral有啥影响。我选的human disturbance damage the coral。(挺不靠谱的,可是别的选项也不靠谱)
还有个问怎么削弱dust cause disease的观点。不记得选啥了。
V5【by yokiluna】
第一段

说 natural 和 human activity 确实对coral reef 产生了damage, but they do not explain 越来越多的coral reef 不再recover from damage的事实, 也不explain 一个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第二段

解释说(主要是第二个explanation)罪魁祸首是来自africa和asia的存在在atmospheric dust的iron的问题。Most of 这些iron本来是insobu**(就是不sobu**)的形式 which are not biologically available,但是因为长时间接触chemically and physically extreme conditions, 所以转变成了sobu** which are biologically available. 后面忘了……

有题问weaken
下列那个选项weaken第二段有关于atmospheric dust的内容

有个选项是atmospheric dust 来自america, 归陈于america(我没选); 还有选项是some iron不是sobu**(还是insobu**);还有选项是
The passage is concerned with?
A. Support a hypotheses that……
B. Explain that the damage ***by human activity (我肯定没选这个)

C. Explain……

D. Explain……

E. ……

infer题

我选了nature 和 human 对coral reef 做出了damage, 所有选项里最短的一句……我的根据是第一句话

我还矛盾与另一个选项,但现在忘了那个选项是说什么了囧
V6【by 蒙小灰 650】
补充一下Coral reef那个,哪个削弱原文二段的观点?我看狗的时候觉得应该选大气中的iron也通过某个方式溶解了,可是发现没有这个选项,只好选iron的dust每年从到美洲,也有从美洲出去的,可是还是觉得很不靠谱,童鞋们一定要好好看啊
考古
V1
第一段讲,需要解释为什么珊瑚减少并且不会RECOVER,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吗?
第二段讲一种IRON什么的物质本来不会对珊瑚造成伤害,是在流动的过程中IRON发生了化学变化才造成损害的
V2
两段,第一段讲,nature和人类的毁坏是珊瑚减少的原因但是不能解释问什么珊瑚减少并且不会RECOVER (有题问原文第一段说明nature毁坏会怎么样,选nature毁坏,珊瑚可以恢复)第二段讲原因是一种IRON什么的物质从亚洲非洲流向美洲的过程中经过了极为恶劣的环境,使得iron变得能够对珊瑚造成伤害。(有题问,一下哪个对iron的描述正确,我选如果iron减少solar eration,就能降低危害)(第三题是一下哪个削弱原文二段的观点,我选含有iron的dust每年从到美洲,也有从美洲出去的)
V3
讲coral的.第一段说人类的活动对reef coral 有影响.但是在coral下降的同时,一种coral desease 上升了.第二段说有的科学家说从某地运到某地的iron dust 是主要原因,但又有科学家说不是,因为长时间的运输使iron dust 里面的化学结构发生了改变
V4
我做了一个关于珊瑚减少的题 两段,第一段讲,需要解释为什么珊瑚减少并且不会RECOVER,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吗?第二段讲一种IRON什么的物质本来不会对珊瑚造成伤害,是在流动的过程中IRON发生了化学变化才造成损害的
V5
一段,人类活动的确对珊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却不能解释为什么仍然没有影响到珊瑚的Increase;同时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在那些人类活动影响不到的海域仍然存在珊瑚的disease。
二段,后来有人发现是由于亚洲一些污染的海水流入到了美国海域,其中的iron造成了影响;接下来有人反对说大气中也有很多iron,但是不能够溶解到海水里并不造成影响,但是作者解释说那是因为这些iron在经过a lot of sun radiation和什么什么,变得可以溶解了。所以说iron还是最终的原因。
问题1,怎样weaken作者的解释?答案是大气中的iron也通过某个方式溶解了
问题2,Refer?我选择了如果少了很多阳光照射,溶解能力会decrease
问题3,人类活动影响不能解释什么?选disease distribution的那个
V6
珊瑚减少跟natural flucuation的关系,是说,虽然有关,但是不足以解释说为啥珊瑚的减少在geography上怎么怎么地了;然后第二段提出新理论说有个什么dust transport带了iron, 是导致说珊瑚减少,但是有人argue说,dust这个东西在海水中根本不溶怎么影响珊瑚, 另外就有理论支持说,什么在solar radiation, multiple temp-variation, acid的情况下这个dust里面的iron会在transport过程中产生变化,从而说变得可溶了。  最后一句话我拿它定位第一道题,不知道对错,大家一起斟酌。  最后一句说,solar radiation会让什么什么东西变化,从而导致伤害珊瑚的effect increase。  
第一题是个infer题,是说下面那个是作者suggest的, 我选的是说,假如solar radiation少的话, effect可能会降低。  但是选项中也有说到temperature variation很大会导致effect上升。   但是最后一句只指出了solar radiation的作用所以我就选了solar radiation;
第二题问说, natural flucuation对珊瑚是怎样的影响,    我定位到第一段里面,偏中间的地方讲说不够解释珊瑚的geography什么什么的,    所以我就选了有这个意思的选项,    具体话是什么记不清楚了,但是选项是B。  
第三题是说,    下面哪句话能够weaken原文的理论。  我选的是,    最近几世纪以来的dust 已经少了很多了,    因为在第二段开头的地方讲说,    珊瑚减少是因为increase dust里面带的iron的缘故。   可能还有一道题但是实在想不起来了,
V7
P1 [提出问题] 人类的活动会对coral reef产生破坏。但是不能解释为什么人类破坏消除以后,coral reef一直不能recover,还有就是有些离人类活动很远的reef也有了disease。
P2 [提出一个新的解释] 从亚非两地吹到美国的dust里含有iron,对reef产生了不良影响。但是有个疑问,iron一般是不能被海水所吸收的,于是又说了这些dust不是一般的dust,是经过了穿过了什么什么,(总之就是在传播过程中有一些促进因素,包括solar eration, acidity等)最后这些iron可以被海水吸收从而对reef产生影响的。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tural disaster and human disaster?
nature disaster,珊瑚可以恢复
哪个对iron的描述正确? 选如果iron减少solar eration,就能降低危害(注意主语是iron)文章中用的是especiallty high exposure to solar eration之类的字眼,有一个选项也提到了if less acidity, 但句子主语不是iron,但意思也有点像,没选这个,而且原文是relative acidity,感觉差一些,我就没选这个
哪个削弱原文二段的观点?选含有iron的dust每年从到美洲,也有从美洲出去的。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8

1.2.12.        Retension & expansion
V1 by carbonzju
关于一个理论retension & expansion,作者评价其不足最后还是表示赞同其作用。想不起来内容了,不过这个R&E是很经典的marketing课程,可以google之。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8

1.2.13.        BUDDHA
V1 BY peacefuljoy 740
文章很长,说什么佛经的事情,快2屏的样子。Buddha …
第一段说,考古学家最新发现一种G语言写的佛经,G语言是derived from LI language的一种语言,这一发现有很大意义,考古学家认为这份佛经可以take place next to 4种其他语言的佛经——藏语、汉语、什么语,和什么语。
第二段说,考古学家分析这份G佛经位处印度和中国的地带(crossland),所以…
第三段说,英国一家博物馆收到一份匿名的捐赠,是一份G语言的佛经. 历史很久,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 材质非常fragile, 比paper还不容易保存,所以保存下来很不容易
第四段说,捐赠的佛经上面印着“copied”的notation,说明这些是discarded的版本,说明当时的library很科学的保管这些东西。
题目有:
1. G佛经位于crossland,说明什么?
2. 带着”copied”的notation说明什么?
3. G语言是种什么语言?
V2 BY 大马oz
说有一种语言,好像是M开头的词,被发现是继中文,日文,藏文还有一个什么文字之外,记载佛经的语言,发现了佛经的碎片,云云。最后一段说由于发现了佛经里面有一个符号还是什么,代表了copy的意思。因此推断出曾经存在过用此文字记载的大量佛经的图书馆,有人管理,损坏的会用copy补充。
问题1:文章可以推论出什么,我选了M文字是和中文日文藏文等很不相同的文字。
问题2:有问最后一段能推出什么,LZ选了曾经有这样文字记载的佛经的collection。
问题3:中间一段有提到一个城市,说这个城市有literature中心的作用。问提到这个城市是为什么。忘记选项了。
V3 BY chickenrun0407
文章讲佛教的一个分支貌似是。。有越来越多的evidence that有一个以前不被科学家们注意的分支是存在的,而且地位可以和已知的四大什么并列。= =
    接下来按时间顺序写了一些例证。其中一个印象深一点的是1世纪A.D,在一个地方有一个重要发现。后面有一个题说为什么文中提到某地古时候是几个文明的交通的交点,我选的是表明该地很可能会有关于这个佛教分支的发现。
    最后一段末尾提到了中国。。。具体记不清了。。。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8

1.2.14.        估值
V1 BY chickenrun0407
第一段讲让人们估计一个什么的数。给出15,人们觉得低了,说应该是20。给出45,人们觉得高了,说应该是40. 所以人们在对一个值做出估计的时候,往往会受一个随机给定的基础值的影响。
第二段举了几个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个现象。有一个题目是下列哪一个事例符合文中的这一规律。
第三段讲人们这种心理的一些负面影响。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9

1.2.15.        grievenc procedure
V1 BY Latiaslee  740
GOOGLE翻译了一下是申诉程序,当时没搞懂具体中文是什么。文章形式是总-分的。先是GENERAL地说采取这个PROCEDURE的公司有2种可能:1一些法律或者REGULATION的要求,2试图通过这个方法提高SKILLED员工的忠诚度(这里有定位)。然后接下来具体说了一些这2个原因。文章还是比较简单的,有主旨题,我选的是ASSESS这两种INTERPRETATIONS。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9

1.3.        Human (Woman) Revolution & Historical stuff   
1.3.1.        黑奴的历史
V1 by wendyxm 720
有个人J写了一篇文章来分析和黑奴有关的历史事件,和美国当时的司法体系及对解放黑奴的社会态度有关,作者基本肯定j的观点,只指出一个不足

还有一道是黑奴的,说一艘船载的都是黑人,自由身,但是却被拦截扣押,court要审判还是什么,后来有个A童靴就分析了US的对黑人人身自由,贩卖等相关的联邦法律,州法律,还有具体实施,写了很多这三者的矛盾点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49

1.3.2.        African 海盗的司法公正问题
V1 by carypig
好像是说,美国抓了一批海盗,是african的。然后court要决定如何处置他们。然后法庭的判决让人觉得很confuse。(这里有题,问因为什么而confuse)。之后就说有个人J做过study。
第二段就是说具体这个时间最后如何发展的。里面有一句是说,既然美国禁止international slave trading, 为啥允许国内的奴隶买卖呢?(这里有题,我选的就是前面这句话).
最后说J这个人对这个事情的评论是“justice”。然后作者对这个justice做了一个评论(这里有题,问为什么justice加引号。我选的是作者对这个描述觉得不对。有个干扰选项是说这个事情有两面性。但我觉得既然是问作者的目的,那主要还是表达自己的意见)。
题目另外有主观题。有两个选项我不确定。一个是说讲了一个event,以及评论它的影响。另一个是说评论J的study。我选了前者,因为J的观点在这里似乎只是为了引出作者自己的评论,而不是以此为中心。
这篇文章不难,但偏偏出题的两个句子很绕,比较难懂。大家自己分析。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0

1.3.3.        American bank system*
V1 by cindypupu
关于美国历史中bank system的繁荣。
在美国金融发展的历史中,没有什么比bank system的繁荣这个论题更具有讨论性了。在当时,J给出了他自己的担忧—这种system只能造福minority。W给出和J相反的担忧……
历史学家对这个issue也进行了很多研究。从历史的进程看,both J&W are right。但是他们都忽略了xxx,后面就是具体介绍xxx
第一题问的是J&W都同意的是什么,有主旨题……
[考古]
1.        bank expanding is an controversial issue (similar to the issue writing), prisedent W said it will benefit the small people ,but fear its oppision __说什么现状会变。(有题,说WISH WHAT -取非,mantain sth ), 这一点连w的反对者也赞成,。。。。。
2。recent study 认为他们都是部分正确1,w如何如何,2。反对者如何如何(有题,w和反对者都agree what ,选银行扩张is all undesirable).
BUt,研究认为bank expanding 有小果——改变原来的elite structure,出现新的力量(atrength)(有题, 问研究认为-选出现新的力量)
主题题-选讨论历史现象的两种方法,并指出他们的shortcoming "

2.        银行:1830,银行EXPAND,有两类人不满。一种认为, 银行只帮助了少数人;另一种认为,银行贷款给任何人, 导致社会动荡。总之,都不满(有题)。 社会学家分析一类人不满的原因,有两种观点。 一个小岛的银行EXPAND,证明两类不满的人,都有道理。 但是,EXPAND造就了ENTREPRENEUR,回报社会

3.        "1830年美国的银行系统扩张,W派的人反对, 因为这样会减小贫富差距; 另一派的人也反对,但理由和w刚好相反,是认为这样会加大贫富差距。
第二段说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观点有共同的地方云云(75行)  
Q1: Jackson 同学and Whip 同学在哪些方面对银行扩张的看法是一致的?
Q2: 发生在P地的银行扩展的总体评价?"

4.        1830,银行EXPAND,有两类人不满。一种认为,银行只帮助了少数人;另一种认为,银行贷款给任何人, 导致社会动荡。总之,都不满(有题)。社会学家分析一类人不满的原因,有两种观点。一个小岛的银行EXPAND,证明两类不满的人,都有道理。但是,EXPAND造就了ENTREPRENEUR,回报社会。

5.        有关银行的Johnson理论和Whig理论.John派认为expand bank会损坏大多数人的利益,Whig派认为可以level income.。后来的结果发现他们都不全面,enterprise通过建立银行,一些elite脱颖而出。

6.        "jackoson总统对18世纪30年代的银行扩张很不爽,认为新开的银行只服务少数有钱人。Jackson总统的这番胡言乱语影响很大。但有另外一些人 w尽管对银行扩张也不爽,但其不爽的原因却是因为银行扩张使得一些流氓无产者可以随便得到资金资助(真一无聊)。后来有些人认为jackson总统的观点 是源自于其平均主义的思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其主张主要是政治需要。
有一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哥们对18世纪30年代的新兴银行做了研究,得出结论 认为jackson总统和w都是片面的。还举了一些evidence。最后这哥们得出结论认为银行的扩张为有抱负的年轻企业家提供了必要的发展资金,并推 动了经济的发展。(这哥们多半是银行的托儿。)"

7.        "第二篇文章碰到的是前人没有说的很清楚的杰佛训总统跟whing两人对银行是否要开放的政策那篇
1.第一段说总统J觉得应该要开放让所有的人都有权力参加银行存款和投资 不可以只局限在部分的有钱有权力的elite
Whig 就反对说这样会打乱旧有的社会秩序会影响国家的财政 然后说了一些他的看法理由
后面说有两派学者 有人支持J有人支持Whig个有一些理由
第二段说现在的学者分析说其实两个人说的都各有道理 但是他们都miss掉了一些points譬如说......(忘了拍谢)
考题:
1. 细节题:Whing最会同意的观点是? 2. J and Whing观点哪里不一样?"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0

1.3.4.        女权运动
V1 by oceantaferia
有一篇講女權運動的,第二段特別講說黑人女性跟一般認知的不一樣。詳細的記不得了。
V2 by isabelmao1990
有一篇讲女权运动的,第一段是说以前普遍认为女权运动F是因为反对流产还是什么开始的,然后说这个观点不对。
第二段说F其实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f,一部分是什么(就当是a吧),然后讲了小f
第三段讲a
第四段补充说明a
第五段……这段记不得了
V3 by tttl111
先描述了女权运动现在的激进的行为。然后举了south africa为反例,因为sa 的women觉醒的比较早,所以她们现在的行为没有前面国家的女权主义者行为激进。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0

1.3.5.        黑人女企业家*
V1 by lestatwm
两段, 很简单
第一段说一个美国黑人女企业家在上个世纪开了一个化妆品店, 非常成功, 她的商品主要是为高层次的消费群体设计的, 她相信, 如果更多社会名流被吸引, 就能扩大产品的形象力
第二段就说该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它解决了当时很多女黑人就业问题, 她们会在就业前被培训, 而工资也是按提成来算的, 多劳多得. 这些员工会为消费者提供美容方面的建议等等, 同时女企业家也鼓励她们用工资多做社区慈善事业, 以便提高个人和企业形象
[考古  存疑]
妇女M*
V1【by billzhangheng710】
第一段: 某位黑人妇女叫M……Mc……(四个单词的名字)做了很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她做过government agencies,开过xx college啊等4个(这里有题目,问这个妇女没做过什么?排除一下就出来了),但是她不被史学家们认为是political人物。为什么呢?因为不符 合political人物的定义,定义中有一条是spokeman(这个单词高亮,问有什么作用?忘了选什么)
第二段:解释政治人物的定义,和改变之后的定义!最后一句话是作者对这个事情的意思(这句话有考题)。
V2【by DorothyHong】
P1. 一个女的黑人的权益家,虽然她很有名而且代表很多组织地区,也在政府部门工作过,然后为黑人团体争取权利,但是她始终没有得到过历史学家的认可,因为她不 是群众选出来的或者政府工作人员,另外则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所以在政治上就容易被边缘化,寻求的目标也很狭隘之类的。
P2. 后来另外一种方法让她的争取权益的运动得到了很好的说辞或者是理论支持。记得一个词是empowerment。
1.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平均每个选项有3-4行,然后读读都累死,一开始没看懂判断了半天…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认真读懂大意。
2. 第一段有一个高亮,说的是spokenman代表什么…为了说明这个女的没资格代表大家争取权利什么的,应该不对的。
3. 这个女的没在哪个地方工作过:其中有两个选项:法庭;宗教机构,我不知道选哪个,最后还是选了法庭…
做到这篇文章大家一定要谨慎,不要慌,耐心认真冷静的读。我怀疑这篇文章是整个考试的高低分分水岭,然后我很不幸就被弄到低分段去了,希望后面的同志们能够注意。
V3【by meteorbaby】
1.    开始介绍一位美国黑人女政治家,她都参加了些什么活动,做了那些社会贡献,办什么学校。转折,即使这么多功绩,她仍然没有被定义为政治先锋,原因是她没有加入议会,在国会工作。
2.     引申到广义范围,加入了女性,种族社会因素。扩大为黑人在美国建国后的社会影响。
V4【by ffffighting 730】
碰到姓B的黑女(又是女人,又是这种minority)
  第一段:该女做了很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但是她始终没有得到过历史学家的认可,原因有2个:1.她没参加选举什么的,不符合以前历史学家对政治人物的定义;2.不符合’spokesman’的假设且为女人。
  第二段:女权主义驾到,为B平反,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总之该认可啊该认可。
1. 问B没干过什么?选没参加过政治竞选,E
2. 超长主旨题:我选的是D貌似,有advocate貌似
3. spokesman说明什么?忘了,看了以前的考古我还是想不起来
4. B没在下列哪个地方干过?选courts of law(这是我唯一记住的JJ)
V5【by spz316  670】
第一段讲的MC做了很多什么事,单是不是一个政治家,因为政治家的定义。必须参加美国大选(这里记不清楚了,但大家仔细读这里,有题)
第二段:另一学着提供的角度,觉得她算是政治家
题目:1,细节题,妇女没有做过什么
2,为什么说MC不是政治家,答案好像是没参加正式的选举吧
3,高亮部分字体,是SPONKEN man,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是说明MC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家,肯定是类似的选项。
4,我忘了
V6【by GMAT798】
一个黑妞 做了很多事 包括教育、政治、blabla (有题, 问没做什么 选了法律 确定),然后作者跳出来说 因为黑妞没参加government election 然后就不是历史上的政治人物
第二段 从第一段的case出发,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又一题,问文章总结构,选了d)
V7【by 桑子夏  750】
大约是说一个妇女运动者没被当做political leader,然后说新近年来的Definition变了。
有一道题就是问文章主旨:很显然是要飘扬一下这个人,用新的definition说明她就是political leader.
V8【by  manunitedxu】
问B没干过什么?选没参加过政治竞选,E
2. 主旨题:我选的是D貌似,有advocate貌似
3. spokesman说明什么?
4. B没在下列哪个地方干过?选courts of law
V9【by  wingstyle 770】
第一段M黑人妇女尽管作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并不为传统的历史学家认为是political leader。 然后说传统的concept of leader是什么样的。这里有个定位题spokesman 问其作用是什么。
第二段说feminist开始revise the concept之类的。主要意思就是让人们认识到妇女也应该被视为领导之类的,对M。
V10【BY lupin 700】
遇到了那个选courts of law的题目
Spoke man高亮那一题也见到了
V11【BY jaffa23】
还有一篇讲了美国历史上一个女性领导者 虽然做了很多贡献(有道except题) 但是历史上很多学者不认为她是个leader 这就涉及到一些种族歧视之类的问题 第二段讲了很多女性的学者开始为她平反 涉及到一个redefinition 一共就两段
考古
V1:(760)
P1某个黑人女政治家 做了多少多少贡献 但是历史学家不承认 因为不符合政治家的定义
P2 作者倾向于新的定义 恢复了女政治家的地位
不要看我写这么短 这篇有1.5屏 因为例子多 写得纠结 我看得也很纠结
V2(740)
讲怎样定义political leader
文章结构很奇怪 第一段重点讲一个例子 第二段是讲例子引出的一些话题 有一道主旨题 我犹豫了半天 不知道是选advocate TS应该获得更多作为political leader的recognition 还是选什么 black femenist(第二段讲)什么的
第一段讲这个TS(貌似是 我记不清楚了)在很多方面都有成就 列举了这些方面(有题:问这个人在哪些方面没有成就)但是这个TS在传统观念看来并没有被当作political leader 接着讲原因 1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hold major election才是 2性别歧视 说到spokeman (这里有题 问“spokeman"是为了说明什么)作者认为应该重新定义这个political leader的概念的
第二段 讲的是新的定义 如果按这个定义讲的话 很多在为gender and racial的妇女都可以算political leader 第二段大话套话一堆 比较空 不好理解 所以没记住多少
V3
" Although Mrs blah blah blah Bethusia participated in many roles that would label her as a political activist today. On top of being involved in an educational institute which later became the first school of that time. She also was in every aspect of community, social clubs, and government functions. However, since she was not officially appointed or didn’t hold any titles, political historians and politicians of that time did not view her as social reformer.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spoke MAN”, a female did not fit into that description. As political activist should be part of an election process, with party affiliation etc. Even though she help found an institute which later became a sound University, participate …
However, with the rise of feminism and female studies into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activists, there has been a redefinition of the term ‘politicians’.
>>>>>>>>>>>> (引用一段,对’politicians’ 的新定义)>>>>>>>>
Hence nowadays, with any changes to the current regime will classify as a political act & recognize as a politician, even females that work in the local communities and volunteering services. Because females challeng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brought about empowerment to the people through making them aware of the issues at hand and so bring changes to the society.
Q1 作者最不可能支持什么?含糊的“有B女和新兴女权主义者在某些观点上不一样”“B女曾经成立过政党,但现在不再了”我选了后者。因为不好定位。 (I agree)
Q2 作者和2段中的女权主义者都认为什么?我选:由于新的定义,使得为成功的政治家不用参与政府政治活动 (I agree)
Q3 B女没有干过什么?(except 题)E courts of laws
A) National clubs and organizations
B) Various editorial and prints
C) Educational institutes and resources
D) Communities and local groups
E) She is not involved in any laws (E is right)
Q 4   spokeman 的作用。我选“说明特定政治家是如何反对作者个观点的” (I disagree, 定位spokeman,留意各选项, 应该不难)
"
V3
"第一段说这个女人没有被传统公众认可为政治家。尽管她创立大学,当过出版编辑,参与过社会和政府组织(有题)。但是传统人认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应该有竞选,党派等等,就像“spokeman"(有题)
第二段,随着新女权主义家的兴起,重新定义了政府家。引用一段。这种重新定义的结果是原有那些社区,自愿者等都可以被定义为政治家。因为他们把这些话题引入了人们的视野和讨论。
V4
Black women B...was a social reformer.... But historians in that time did not recognize her as a social reformer because ........ The second paragraph discussed another approach that believe Black women did involved in the social reform.... B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1

1.3.6.        妇女地位
V1 by lestatwm
讲妇女地位的, 也是两段
第一段说发展中国家的首脑其实挺想为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做贡献, 但是一旦有不热衷于妇女地位的男人们有需要的时候, 他们的需要总是该国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 一些妇女运动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妇女社会地位的问题, 她们与其说要求社会地位, 不如说是争取一些资源来使她们在家里的工作更有保障.
第二段就讲在南非, 妇女地位的工作就做得很好, 很多妇女争取到了她们的社会权利, 很多得到了在工会啊, 政府啊工作机会, 原因是…不记得了
问题:
妇女地位,用南非妇女做反例的那篇
有一道题问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可能采取的态度:选 满足男人要求的那项
有一道问妇女运动争取的利益可能是哪种: 选对男人有利所以对家庭有利的那项,具体不记得了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1

1.3.7.        Indian 土地交易
V1 by chaplain
17还是18世纪的时候,英国的一个colonist(名字中有个William)与Native American Indian之间的一次有合同的土地交易,这次交易比较有Indian的特色,那就是Indian人出售的只是土地上的自然资源的使用权,比如摘果子、狩猎、打鱼的权利等,还有Indian部落的萨满(类似Shamanism)有权利代表部落其他人出售土地。这篇月度的问题有:(1)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或者文章描述了什么;(2)问了印第安部落的萨满有什么权利?我选择了他们有代表部落其他人的权利;(3)5个选项中描述William和当地印第安人的土地交易哪个是ture?我选择了这次交易provides one of the earliest trade records;(4)类比题目,问5个选项中哪个与William和当地印第安人的土地交易类似?我选择了出售coastal oil drill 的权利。
V2 by amberwyf
好像是说 Native america和England colonists的。说他们对ownership of land 这个conception的不同理解。通过某一次一个什么人跟EC买了块地的例子表现出不同。好像EC是觉得你买了我的地你只是有了与我分享的权利,我还是可以在这地上打猎生活神马的。然后NC的观点就不同。反正主要是阐述观点如何不同神马神马的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1

Natural Science Division
2.1.        Biology
2.1.1.        Neighborhood theory
V1 by Eros7
还有一篇是关于植物什么生长的,好长……一屏半,都没怎么读懂。
P1.提出两个theory.一个是neighborhood什么,另一个是什么gap的。
p2.做了一个实验。关于bluegrass和一个另外的植物来验证上面的theory.
有一题考到以下哪个可以weaken neighborhoodtheory的。
V2 by cassie柚子蜜 740
超级绕!!很长
第一段说有两种理论,关于植物分布(乱。不乱,近不近的)neighbour theory  and gap theory介绍了一下,一定要分清谁是谁,
第二段介绍一个实验, 两种植物放在一起blue grass and sth~ 两组,一组是两种整齐的放,一组是杂乱的放•(记不太清了大家还是好好看看,我怕记错误导大家) 然后是第一代怎么样,第二代怎么样,第一代证明了一个什么理论,第二代证明了另外一个。(这里我混乱了,而且还出了题,大家注意!)
最后有道题说一下什么weaken the gap theory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2

2.1.2.        生物交配
V1 by 呜呜啦啦
还有一篇是研究生物的,不长,第一段说之前有种方法叫什么species法,原理就是有同种生物才能交配,而不同种之间就不行,以此确定种族还是数量什么的,但后来发现这种方法不行,因为有些同种动物之间不能配种,而有些不同种动物间反而可以,第二段就说了个新的方法,是根据动物的trait什么决定的,问了主旨题和一些细节问题,不难
V2 by isabelmao1990
是讲一个理论用来定义不同生物的species,但是这个理论不适用,举出了例子
第二段说因为这个理论不适用,所以人们也用另外一种理论来定义species,然后介绍了一下这个理论。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2

2.1.3.        植物密度
V1 by guoli0403
关于某种植物的密度,到底是有什么决定的。第一段是两个理论;第二段选了一个实验来验证。生词比较多,不过理解了第一段的理论,选起来不是很难。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3

2.1.4.        FUGI
V1 by 快乐追逐  760
说的是关于fungi的一些功能,总共三段。篇幅不长不短。好像是说这种FUNGI可以帮助植物的ROOTS更好的生长,最后一段说rootS可以帮助Soil 留住水分不被变成sand。我对这篇阅读的大致里理解是这个叫FUNGI 的东西(他还有个名字,以M开头的,我不认识) 可以帮助植物的根更好抓住土壤,进而更好的生长,然后由于根可以长的很好,根又能帮助土壤不被沙化,所以最终的目的还是说FUNGI 很有益。
V2 by aqalex
第一段,什么树根形成了一种东西;第二段,这种东西的形成可以为树根补充养分;第三段,这种东西可以让土壤很rich之类的。记得看见过一个2行的狗…问题有第三段作用题,有定位题,第二段某处高亮说什么什么的(高亮部分慎用,不记得)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3

2.1.5.        Beetle fossil*
V1 by eeyore0827
还有一篇说beetle fossil能推断climate的,三段,第二段和pollen什么的做了对比,beetle fossil的优点是对于climate的change反应比pollen的快,这里有考题。第三段大概是详细的介绍了下这个实验吧,最后总结说用beetle fossil accurate什么的。。没仔细读,只剩6分钟了
[考古]
beetle 甲虫△★
V1  【by: serenashu】

讲beetle的,以前貌似没见过啊~~三段,四分之三频~~
第一段讲这个beetle还是他的fossil神马的用来研究气候?还是什么,反正很有用。作者整篇文章一直在吹嘘他,偏爱之情溢于言表啊~~
第二段把这个beetle还是他的fossil根其它的神马pollen(?)不是花粉吗?反正把这两个东东的作用比较了一下,最后当然还是那个beetle有用
第三段讲科学家用这个beetle进行神马实验,然后得出了具有用的数据。又是在赞他~~
题目我记得不难~~回原文定位一下吧~~

V2  【by: marvelmushui  V35】

讲什么发现什么m化石 有几个讲的是原来专家认为这个地方是一个bog 但是后来证明也可以是 open clean pond
然后说因为m 是在周围生长大的 不大可能会因为不小心死在这里面 最后一个假设是m沉下去死的 但是后面又说有证据说明 M是死了过后 浮起来 然后尸体成了化石的

V3  【by: 手塚弥生 的朋友】

关于甲虫 说是甲虫有很多种类对测定气候很有用 第二段就是举例 甲虫的化石是怎样测定的 定位还挺算容易的

V4  【by: 700+  小魔女】

第一篇:将的是B动物的化石对人们了解古代温度的变化有帮助。
第一段上来就将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B来了解古代的温度。
第二段将B化石比较其他方法的优点,能够很快的反应出气候的变化并且不会因host受限。最后一句比较其与植物pollen的优点:p很容易受到污染(此处有题)
第三段将科学家如何通过b测定气候变化
考题有主旨、与pollen比较、第三段的作用

V5  【by: yinverse  670】

阅读第四篇是beetle的那个,这篇没时间做了,实在是啥都没看清,不好意思了。。。就记得问题有主旨题,一个细节题问beetle为什么比pollen更靠谱,这题我确定我选错了,原文中有contaminated by long-distant wind-啥的 pollen,应该是选花粉被污染那个选项,LZ悲剧地不认识contaminate,纠结了很久。。。

V6  【by: water_st  700】(此狗主人在和本篇V1做比对及补充)

跟花粉对比的那个   绝对不是讲花粉容易被污染,
那段的句子意思如下:
相对于不能移动的花草,B有更大的活动自由,因此对于很小的气候波动,他都能及时地作出反应,因此,这也是B作为一个更好的测量标准的原因,因为P不能移动.........
问为什么有优势:B可以在短时间内怎样怎样

V7  【by: fubeilei88   V38】

记得有道题问甲虫比花粉好在哪里?我看了一下没时间了,又理不清句子,最后就胡乱选了个同义词替换的选项:rapidly respond---quickly adapt.大家碰到的话直接确认下对不对就行了。其他几道都很弱智的。

V8  【by: vague0909  V36】

2甲壳虫与天气的 ,这篇问了最后一段的作用 我选的evaluate什么  还有一道说拿甲虫与pollinate比较还是什么的  我选的甲虫的反应更quick一类的选项

考古 ryangu619  winny莹 (待确认)   

V1
说beetle(甲虫)的化石可以用来判断过去1.5 Milliom year的气候变化。主要说到了beetle化石为啥是判断气候变化的好标准,还说道了食肉beetle和食草beetle用作判断气候变化的标准时候的不同,主要是食肉beetle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更加直接。最后一段说怎么用beetle化石来判断气候变化。最后一段的作用有个题目。
最后一段有题,我实在看不懂,好像跟一个H打头的什么beetle比较的。 1.5 Milliom year那里也有题,就在头两句话,不过我实在没看懂,题也是蒙的。

V2
说发现一种beetle 的fossil 里面的几种化学物质可以证明什么古代的时间

V3
说BEETLES的化石测定天气变化的方法比很多方法实用因为活动范围大而捕食的BEETLES比食草的更适合因为食草的活动范围小

V4
说了这种化石可以反映气候变迁。他们对环境变化敏感并且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都有其身影。但是千百年来他们没有多大不同,因此他们生存的环境也比较恒定。第二段说了怎样用诸实践。

V5
是甲壳虫的那个,问了甲壳虫比pollen的优势,还有一个主题题,看得比较晕

V6  winny莹  至今见过的最完整的回忆
Fossilized Beetle(FB)作为Climate的indicator. 只用现存品种作为indicator.
第一段解释为什么可以用FB 来做indicator,注重说的是FB自身的特点 e.g.冷血。
第二段说为什么不用plant/pollen 来做indicator, 却只用FB. 因为FB适应比较rapid.
第三段说 Scientist具体如何用FB来测气候变化一些方法。
问题:
Q1) 为什么fossil要比plant来得好:
JJ作者:fossil比plant好 是因为 plant或者pollen 在short term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反映climate change. 而beetle 的反应比较快。文中关键字 rapidly。 Sissizh 710:文中关键字 quickly (狗狗上讲rapidly,不过我觉得应该是一样的)
Q2) 问最后一段里提fossil为了什么?
Q3) 最后一个paragraph的作用
JJ作者:应该是Scientists 具体如何用beetle来测climate change.
Q4好像还有个主题题,我选的好像是 xxx(是一个动词,忘了) 一个科学方法which科学家们喜欢用,其他好像都不对。

文字搜索及编辑:winny莹:
这篇不是原文,但是考古的筒子们找到的背景阅读,我已经做过修改,非常贴近考古的JJ   

WHY BEETLES ARE GOOD ENVIRONMENTAL PROXIES
Beetle fossils are commonly preserved as disarticulated skeletal fragments (fig. 2) in organic sediments such as clays, peats, sands and silts (Porch & Elias, 2000).


Beetles preserve well due to their robust nature and structural details can often be distinguished allowing them to be identified to species level. In most cases identification has revealed fossilised beetles to be extant species indicating a great degree of morphological(形态学的) constancy throughout the Quaternary(地质学第四季). This constancy includes that of key characters, such as genitalia(生殖器), us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 As morphology does not appear to have evolved it is generally assumed that the physiological(生理学的) requirements of beetles have also remained constant.

Evidence to support this assumption exists in the fact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beetle communities has, like morphology, remained relatively constant throughout the Quaternary and that host-specific phytophagus species can be sometimes be found in association with macrofossils of their host plant. Due to this observed constancy and the ectothermic nature of beetles – and thus their reliance 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 beetle fossils can therefore make excellent indicators of pale environment.

HISTORY OF FOSSIL BEETLE PAL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S
The first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using beetle fossils was published by Coope. Since this time beetle fossil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sed for reconstructing past environments and the associated climate. Initially this work was restricted to the United Kingdom but soon spread to continental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 Since then the number of studies utilizing beetle remains to reconstruct the pale environment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primaril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but also in South America and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discussion of the potential for this research in Australia. In 2002 the first New Zealand study using beetle fossils to reconstruct pale climate and pale environment was completed proving that this technique is usable in New Zealand and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this study.


While the use of beetle fossils for pale climatic and pale 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has increased over the last four decades it is still little used when compared to other biological proxies, and in New Zealand palaeo environmental analysis is dominated by palynology even though the flora of New Zealand
is temperature-tolerant making quantification of palaeo climate difficult. Other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reconstruction used in New Zealand are tree rings, phytoliths, aerosolic quartz influx, glacial equilibrium-line estimates, speleothems and diatoms

ADVANTAGES OF FOSSIL BEETLES OVER OTHER BIOLOGICAL PROXIES
Fossil beetle analysis 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over other biological proxies such as pollen. Beetles are the most diverse group of organisms filling a large range of ecological roles and habitats from deserts to rainforests to the littoral(海滨的) zone. Beetles, and insects in general, respond rapidl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by dispersal(分散), rather than undergoing speciation, and fossils are generally identifiable to species level in contrast to New Zealand palynological studies where some genera contain species with different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but with indistinguishable pollen.


Predatory and scavenging beetles are able to take advantage of recently modified areas (along with pioneer plant species) before the trees and shrubs with similar climatic requirements. Trees and shrubs can therefore lag behind the actual period of climatic change and the resultant spread of beetles. This ability to rapidly respond to climatic change has also revealed short-term climate fluctuations that are not observed in the pollen record. Beetles fossils also avoid the problem of contamination of the local pollen rain (and hence local climate signal) by long-distance wind dispersed pollen


Unti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tual Climatic Range (MCR) by Atkinson et. al. (1987) studies using beetle fossils were, like palynology, predominantly qualitative in nature. MCR is a method of quantifying paleoclimateand has further increased the usefulness of beetle fossils in reconstructing the past climate of the Quaternary. This quantitative method has enabled studies of beetle fossils to be compared to, or combined with, other proxy(有代表性的) data to provide a more complete paleo climatic and paleo 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MCR uses the modern distribution of a species found within a fossil beetle assemblage to construct a climate envelope for that species. This i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the contemporary distribution of a beetle species is seen to measure its climatic tolerances. Only predators and scavengers are used to calculate MCR as the distribution of some herbivorous species may be limited by the range of a host plant rather than by direct climatic influences. The climate envelopes of all applicable species in the assemblage are overlapped to find the mutual intersection of the climatic ranges. This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the paleoclimate at the time of the assemblage deposition. While providing a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temperature MCR has been found to underestimate maximum temperatures (TMAX) and overestimate minimum temperatures (TMIN) in extremely cold environments. TMIN can also be underestimated in areas with milder winters. However these errors can be corrected for using regression equations. Currently these equations have been calibrated for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n sites. The recent work by Marra(2002) has also formulated a method of establishing quantitative measures of paleoclimate for the smaller datasets normally extracted from New Zealand
sites.
Herbivorous beetle species, while excluded from MCR analysis due to their potential relationship to host-plants, are extremely useful in pal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Some phytophagus beetle species, such as some scolytids (bark beetles), are restricted in their distribution to certain species of trees. When discovered in a fossil assemblage these beetle species therefore indicate that the required host-plant was present at the study site at the time of depos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phytophagus beetle fossils for this purpose is possible in a New Zealand context as previously shown by Marra.


PROJECT  OUTLINE
This project will use fossil beetle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faunal changes in fossil beetle assemblages through several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s. At the very least, the peat and mud units associated with the warm phases will allow the examination of beetle migration and relativ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rough several of these cycles.

This would be the first beetle record extending beyond one glacial cycle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when the work is complete, one of the best beetle records in the world. The work will involve the field collection of samples along chronological transects from the raised beach terraces along the coast of Westland
.  Analysis of the fossil beetle material will hopefully allow the environmental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st climate from each site. This research will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se of fossil beetles as high-resolution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in New Zealand and will, in theory, provide quantitative measures of the geologically recent climate of the West Coast of the South Island. Furthermore the fossil evidence collected will provide bio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on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New Zealand beetle fauna in the Quaternary. In addition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the beginnings of a database of information on fossil beetles that can be used to aid future 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s enabl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clearer overall picture of the Quaternary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f New Zealand.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3

2.2.        Geography & Geology
2.3.1.        冰河时期
V1 by 三零年代
很长,一篇半,1930s 一个叫M的神人提出一种理论,可以推算出冰河时期(是冰河时期还是冰河时期在地下所处的layer的忘记了),并提出了很多evidence支持。
第二段说1950s,一些人提出反对意见,然后举了神马例子支持自己。然后到了1970s,又有人还是证据发现还是神人M的说法对,在经过某些某些情况后,M的说法又重新acceptance.
注意一共两端,其中有一个问题问第二段某一部分是做什么作用的(姐太轻敌了,竟然理解成1970s的那一段,题目标黄的是从1950开始的)
V2 by weiwei8793
记得很清楚 有篇巨烦 第一段说1920年代一个人propose一种根据地球运行轨道推测地球各个冰川时期的办法 然后各种证据说明他这个办法好
第二段1950年代 后来的人用radioactive dating和另一个什么玩意儿测出来 发现新的证据说明某个时期 地质层里什么化石之类的跟地球轨道推出来的矛盾 就说原来那个人提的办法不对 最后还是这段又蛋疼的折腾出来新的证据说这个1950的结论不对 原来那个人的理论又被accept了
由提问第二段啥作用
V3 by 飞向美利坚 690
一篇第一段讲一个人的观点什么earth orbit什么ice age什么的没怎么看懂,第二段有人通过什么technology反驳了它,第二段的最后又被证明说这个人的观点其实是对的。有问第二段的作用,还有第二段里有个theory是划黄线的,有问这个theory support的观点是什么
V4 by junyihuo
第三篇(很长,两段,非常多的生词,文章有一些细节读不懂,但脉络清晰,问题简单。)
P1:1920年代,一个著名的理论由某个学者H提出,这个理论是关于不同的冰川层的动植物化石的。阐述了一下这个理论和所需的背景知识。两层冰川形成的时期中间是气候温暖的时期,冻在前一层冰川的动植物化石和冻在后一层冰川的动植物化石是有variations的。这是因为这些动植物要adopt气候的变化而相应改变。这些动植物随着气候一拨一拨的涌现和retreat是很容易理解的。根据这个理论,可以将冻在不同冰川期的动植物化石按冰川形成时间来排序。当时的技术没办法确定动植物化石的年龄,所以这个理论在确定化石大概年龄方面是非常有用的。这个理论在当时也被广泛接受没遭遇什么质疑。同时文章也提到全球各个地方冰川层很难对比,比如澳大利亚的冰川层很难确定和别的地方的哪一层冰川层是同一个世代的。
P2:1950年左右,一些新技术比如同位素法,放射线法出现了,根据这些方法可以确定单个动植物化石的年龄。将这些化石按新技术排序,发现和H学者的理论所排出的顺序非常不一样。因此,theorists认为H学者的理论是错的。又过了些年,更新的技术出现了,排出的顺序和H学者的理论一致,同时大家发现1950年的新技术在实施时出现了致命的错误。从此,H学者的理论又恢复了往日的地位。

问题有高亮题问这些theorists是怎么想的
主旨题(随时间改变的对这个理论的评价)
还有一道把整个第二段都高亮了,问第二段的作用(现在忘记答案了,但非常好选)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4

2.4.        Astronom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4.1.        supernova宇宙能量
V1 by海蓝色
第四篇是说什么宇宙能量啥的,专有名词好多,没怎么看懂,但是问题还好,或者是我没看懂?不知道。反正都是对比着文章选的。不过我verbal不是很高。不知道了。
V2 by tzdxrrr
讲Supernova和宇宙能量的,第一段讲了一大堆废话,说什么星星死亡后会收缩,然后一大堆中子神马的。第二段说人们本来不知道宇宙能量怎么传输的,现在知道了!然后就开始扯怎么传输。有个类比题,比较tricky,我选的是生物学家知道一种细菌的什么什么,但不知道这种细菌怎么产生疾病的
【疑似考古】 by lestatwm  求鉴定
About twice every century, one of the massive stars in our galaxy blows itself apart in a supernova explosion that sends massive quantities of radiation and matter into space and generates shock waves that sweep through the arms of the galaxy. The shock waves heat the interstellar gas, evaporate small clouds, and compress larger ones to the point at which they collapse under their own gravity to form new stars. The general picture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supernova explosion and its aftermath goes something like this. Throughout its evolution, a star is much like a leaky balloon. It keeps its equilibrium figure through a balance of internal pressure against the tendency to collapse under its own weight. The pressure is generated by nuclear reactions in the core of the star which must continually supply energy to balance the energy that leaks out in the form of radiation. Eventually the nuclear fuel is exhausted, and the pressure drops in the core. With nothing to hold it up, the matter in the center of the star collapses inward, creating higher and higher densities and temperatures, until the nuclei and electrons are fused into a super-dense lump of matter known as a neutron star.
As the overlying layers rain down on the surface of the neutron star, the temperature rises, until with a blinding flash of radiation, the collapse is reversed. A thermonuclear shock wave runs through the now expanding stellar envelope, fusing lighter elements into heavier ones and producing a brilliant visual outburst that can be as intense as the light of 10 billion suns. The shell of matter thrown off by the explosion plows through the surrounding gas, producing an expanding bubble of hot gas, with gas temperatures in the millions of degrees. This gas will emit most of its energy at X-ray wavelengths, so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X-ray observatories have provided some of the most useful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of the supernova phenomenon. More than twenty supernova remnants have now been detected in X-ray studies.
Recent discoveries of meteorites with anomalous concentrations of certain isotopes indicate that a supernova might have precipitated the birth of our solar system more than four and a half billion years ago. Although the cloud that collapsed to form the Sun and the planets was composed primarily of hydrogen and helium, it also contained carbon, nitrogen, and oxygen, elements essential for life as we know it. Elements heavier than helium are manufactured deep in the interior of stars and would, for the most part, remain there if it were not for the cataclysmic supernova explosions that blow giant stars apart. Additionally, supernovas produce clouds of high-energy particles called cosmic rays. These high-energy particles continually bombard the Earth and are responsible for many of the genetic mutations that are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evolution of species.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4

2.4.2.        望远镜看星星
V1 by renco
天文望远镜看不出一些星星 因为它们发出的光被旁边的恒心吧 掩盖掉了  后来说了一个earch based的望远镜貌似通过什么方法看见啦 有个人就把这个技术运用在哈勃望远镜上 哈勃望远镜是太空望远镜 受到的干扰更少  最后就又发现了很多星星
V2 by carypig
说有个什么新技术,可以把外太空拍到的图片上的什么光线去掉,从而可以看到以前因为那些光的存在而看不到以的一些细节。
第二段说这个技术应用到哈勃望远镜以前拍到的图片上,所以可以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东西。不过呢,离object越close的东西,越难看到,因为受光线的影响比较大。
第三段说有一些光线,因为大气层的关系,到不了地球上,什么的。
V3 by chaplain
有一篇月度挺长的,一屏半,和Hubble(哈勃)太空望远镜有关。
第一段:新的技术能够让原来没被发现的星球或者天体被重新发现,文章具体描述了这项技术,好像是把比较亮的星球的光线remove掉,然后周围比较暗的天体就出现了。
第二段:具体介绍了某个科学教在2008年6月通过这项新技术发现了3颗天体。
第三段:好像是进一步说这项新技术的意义还是应用。
问题:(1)主旨题,问这篇文章的目的?我选了介绍一项新技术以及其重大意义。

有一题有高亮第一句,第一句讲以前怎样怎样,问怎么substantiate第一句的;然后别的题目好像忘记了,似乎有主旨还是功能神马的?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4

2.4.3.        galaxies的locomotion
V1 by jeanblanc
第一段是讲在1920年,发现了一个理论,好像是galaxies是不断变大的,举了个例子,就像是蛋糕里面的面粉发酵一样。然后又说道这个发现就证明了著名的Copernicus theory关于galaxies是static是错误的
第二段是讲,两位 仁兄S和M通过实验发现了red shift,然后spectral line,怎么怎么的,没怎么看懂
第三段是讲在1930年后,又发现了Huber Law,什么velocity equal to什么的,证明galaxies locomotion是uniform的
问题好像是:
1.    作者提到Copernicus theory的目的是什么:
2.    作者提到spectral line是为了证明什么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5

2.4.4.        power station*
讲power station 排放一种粒子(a开头),这种粒子到空中会组成某种云彩,阻挡太阳光摄入地球(这种粒子组成的云彩对地球吸收太阳光的影响十分复杂,如果是在冰上,对地球吸收太阳光无影响,如果在海洋上则有影响,所以分析起来很困难,道题考这个地方)
这种粒子并不能作为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手段,因为如果有一天电站不再运行的话,2周之内,这种粒子将消失。
V2 BY peacefuljoy 740
power station会释放一些物质,有cooling 的effect,可以抵消温室效应的warming effect。night 和winter time会让温度降一降,白天就没什么用。
题目有:
1 作者提到在冰上的效果,想说明什么?选项有,说明这种物质的影响比较复杂;
2 这种效应为什么会引起那些科学家的concern?选项有,因为这种效应obscure了温室效应

【考古】
第二篇讲的是发电厂的某种物质会使温度变冷。第一段说,发电厂释放的某种物质会增加clouds,从而反射了很多本应到达地球的的太阳光和热量。然而这种 作用只影响白天和春夏季的气温,对晚上和冬秋季的气温影响不大。(这里有一道题,问为什么对白天影响比晚上大)好像还说,能从一定程度上减低温室效应。第 二段说了这种作用的具体情况。还提到什么这种作用对温室效应不能持续起作用之类的,记不太清楚了~~~~

是在講一個由工廠牌出來的p物質會使地球的氣溫下降,但即使工廠停止運作而不釋放該物質後,氣溫下降的現象會馬上停止,但一般溫室效應卻會持續進行,所以地球並不會因這個物質而對溫室效應有所改善

现在科学家通常比较关注地球变暖的问题,但是现在其实也存在环境变冷的问题。某种工厂排出的物质比较容易形成小水珠,并导致云层的形成,造成热量被反射 (大概是太阳到地球的热量被反射掉了吧,原文没有写清楚,也没有仔细想)。地球两极的冰层上空的环境变冷现象尤其明显。有数据表明除了冬天以外,在其它季 节地球的温度实际上没有变化或是下降了。变冷效应的最大问题实际上是掩盖了地球变暖现象(我想是因为变冷效应可以抵消变暖效应,导致变暖效应不明显,这里 出了一道题),如果限制工厂排放那种气体,变冷效应可以得到控制,但是变暖现象就会更突出了。

讲的是发电厂的某种物质会使温度变冷。第一段说,发电厂释放的某种物质会增加clouds,从而反射了很多本应到达地球的的太阳光和热量。然而这种作用只影响白天和春夏季的气温,对晚上和冬秋季的气温影响不大。好像和地表的反射情况有关。
作者: xixier    时间: 2011-4-13 14:55

2.3.1.        卫星E*
V1 by jolinlee44
土星的一个卫星E
第一段告诉你这个E跟别的土星卫星不太一样,它表面很光滑,(有细节题)然后有云层。有一层厚冰换肉表明卫星表会有很强烈的活动之类的,推算一定要高温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不懂单词)
第二段解释为什么。科学家用人工卫星相机拍到有一些火焰,不过觉得卫星心中心的温度应该不够产生这样的现象(有细节题,补选rock 产生高温)而且相机多次拍到同样现象在E上,却在别的卫星上拍不到。所以证明不是因为相机的问题(不清什么的)- 有细节题,然后推断有tidal effect. 然后探索为什么有潮。
然后解释这个卫星上有一层厚冰,水密度比冰大,所以水平时是在冰底。可是因为卫星环绕土星的轨道不是圆形,所以会产生潮涨潮落现象。

V2 by lebkuche
有个什么小行星,貌似是太阳系的,好像是土星的卫星吧,表面居然有水和冰帽(snowy cover),大家表示震惊,于是各种研究.第一段就有说怎么就这个有水但是别的卫星没水,然后说这个跟某个activity(火山?)有关,但是一般这个activity都是大一点的卫星有,这个星星太小了.而且阳光也不够发生反应的
然后下一段就是大家研究为什么这个星星有水有冰帽,太神奇了. 然后上面就说在它的两极发现了cloud,又有个spacecraft拍了一堆照片. 这里有句话highlight问作者说"照片显示了这个小卫星上有很多其他卫星没有的情况"是为了什么.
下一段就开始解释,貌似有几张说法,地热说,貌似很rock有关,还有其他几个,最后一种好似潮汐引力说, 然后第一题就是问那个云是怎么形成的,就是这里的答案貌似.
[考古]
E星球*
V1【by mirare 700】
E星球,貌似是土星的moon吧,长相奇怪,因为它太小不足以发出那么多热量(记不清了)用卫星靠近E仔细观察,发现E有 (大概是火山喷射现象),南面还拍到有 Fxx (可能是clouds)——针对clouds有考题。 然后,这个解释,还是说不足以说明E有能力可以XX。 最后,说到可能是tide的关系,因为E的轨道并非circle,所以在旋转中会有能量产生,但tide这个解释最终还是被E上的ice平面,等 否定了可能性
V2【by QQs】
土星有个特别的moon那个,也是稍微有点长,第一段有题,问那个特别moon和别的土星moons的区别在哪里,倒数第二段最后第二句话是highlight,问句子作用,是排除了因为科学家的拍摄出来的照片不精确引起问题。
考古
V1:
那个第二篇出现的超难的阅读是讲什么saturn的一个什么卫星跟其他卫星不一样.
第一段,说一个什么杂志拍到土星的一个卫星的照片和其他的不一样,他比较光,而且好像有水气笼罩之类的.然后科学家就开始研究为什么这个叫e的卫星和其他的不一样.
第二段第三段讲科学家猜测这些水气是什么造成的,就好像太阳和月亮造成地球的潮汐一样.然后说这个e卫星的什么特征符合这个猜测而不符合另外一个猜测(好像是,不记得了,不好意思).反正重点是最后一段,大概两到3个考题都出在最后一段.说这个e卫星表面冰层的下面其实是sea.而这个sea的存在证实了猜测应该是对的.(不好意思,还是慎用吧).
V2:(740)
太空探索题。
一页半。
土星(Saturn)的有一个卫星E和其他卫星都不同,它上面有固体冰,plains of craters(细节题),科学家认为这是heat T作用的结果(我理解为加热作用。。。),但是E卫星的质量太小,本不应该产生heat T作用。
于是派出了人造卫星去观察(本观察的是plains of craters),发现它不仅有固体snow,南半球外层还有水蒸气和生物化合物(细节题,compounds和organism替换),这些按理说都应该是heat T产生的,于是科学家开始分析为什么这么小的卫星会产生heat T作用。
第一个提出的猜想是由于潮汐作用,受土星另一个卫星的影响,E卫星的运行轨道不是正圆形,在土星和另一卫星牵引力下,可能是潮汐导致产生了加热作用。
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南半球表层的水蒸气etc,作者提出除潮汐外,南半球固体冰面下方应该有大量水存在,南半球在照片中是凹陷下去的,这是由于水密度比冰大。(。。。后面的记不大清楚了,Sorry~),总之,作者认为是这两方面原因导致E卫星的的heat T作用。
最后一题,一页,时间来不及,粗略看了下,记不大清楚了,请原谅~
v3: (710)
第一段:土星(Saturn)的有一个卫星E和其他卫星都不同,它上面有固体冰,plains of craters(细节题),科学家认为这是heat T作用的结果(我理解为加热作用。。。),但是E卫星的质量太小,本不应该产生heat T作用。
第二段:于是派出了人造卫星去观察(本观察的是plains of craters),发现它不仅有 固体snow,南半球外层还 有水蒸气和生物化合物(细节题,compounds和organism替换),这些按理说都应该是heat T产生的,于是科学家开始分析为什么这么小的卫星会产生heat T作用。人造卫星先飞近了去看,发现有水蒸气和生物化合物,然后又飞了第二次,发现E有而其他卫星没有一种什么东西,从而证明这种特殊现象不是望远镜GLITCH的原因,是确 实存在的(本段有题,问的是人造卫星去照卫星E的作用)
第三段:前面有讲了这个现象可能是由于ROCK什么的。这里关于ROCK的一两句是没有考题 的,大家可以略读,直接关注本段后半段即可第一个提出的猜想是由于潮汐作用,受土星另一个卫星的影响,E卫星的运行轨道不是正圆形,在土星和另一卫星牵引力 下,可能是潮汐导致产生了加热作用。
第四段: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南半球表层的水蒸气etc,作者提出除潮汐外,南半球固体冰面下方应该有 大量水存在,南半球在照片中是凹陷下去的,这是由于水密度比冰大。(。。。后面的记不大清楚了,Sorry~),总之,作者认为是这两方面原因导致E卫星的的heat T作用。
V4:
长。第一段,一艘宇宙飞船发现有一个E星球散发出大量的热量, 但是这个星球的本身的什么什么特点是不足以散发出这么大的热量的。
第二段.。。又发射了一个C飞船专门研究这个星球的问题(有题, 问发射这个C飞船的目的)。。。。这个飞船从星球表面飞过观察了南半球的一些情况(这里有题)。。。然后又发现了什么什么
第三段.。。又是对这个现象的进一步观察
第四段.。。探讨了一个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
(这篇记得很模糊,做的时候感觉有些生涩)
V5(700+)
考了土星的一个什么卫星,讲这个卫星自重不大不应该有那么多热可以有Water vapor怎么怎么滴,又到题目问道作者suggest卫星北面相对于南半球有更少的什么,选项有craters, 生物organism, 反正有点犹豫
V6:
我记得有个问题是第一段说为什么让人造飞船拍别的星球的照片和那个主角卫星做对比,答案是确保证据的accuracy。还有问主角卫星和其他的卫星比不同 在哪里? 最后一个问题是根据文章suggest这个主角卫星的energy部分来在于哪里?应该是南边冰盖那个选项吧。
V7
就是  C打头的那个飞船飞过去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看看南半球为什么没有那么多被撞击的陨石坑,因为没有坑,说明地表非常新,没有被撞过,没有坑说明地表一 直在移动, 所以想去看看是为什么。其实想看看什么能量使得地表在更新移动,但是选项里面没有关于能量的。所以就选了导致这个猜测和疑问的坑
V8(710)
竟然考了5个问题,好怪。有一题补充一下,Cassini飞船一共飞近两次去观测。我考到的是问第一次飞去看土卫二的目的是什么?是个变体,之前有同学考 到的第二次飞的目的。文中只提到第一次观测后show土星表面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多坑. 选项有两个,一个warm surface,另一个单词不太认识。
作者: Shijie88    时间: 2011-4-14 17:09

LZ好用心~many thx
作者: Malu0819    时间: 2011-4-14 17:12

厉害~
作者: xiaobowei1984    时间: 2011-5-13 02:03

这些题目有原题吗?
作者: s    时间: 2011-5-17 11:23

回复 52# xiaobowei1984


    都是考生自己凭记忆提供的资料,由原题的很少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