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MBA就业之---投资银行的岁月 [打印本页]

作者: stream    时间: 2010-12-20 10:56     标题: MBA就业之---投资银行的岁月

本文由一系列关于投资银行的文章组成,作者并不相同,却又刚好可以组成一个整体,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投资银行家这个被光环笼罩又带些神秘色彩的职业,写得蛮生动的,特意摘到论坛上来和大家分享。

一、什么样的人能进投资银行?
二、用肾上腺素工作
三、年终派奖
四、跳槽!跳槽!
五、国际投资银行是如何裁员的
作者: stream    时间: 2010-12-20 10:56

一、什么样的人能进投行?

作者:张环宇 2009年03月24日

       高校毕业在即,咨询工作的电话也多起来。一般来说,托各种各样关系过来咨询的小朋友,都是想进金融机构的,或者投行,或者咨询公司。多数打电话过来的人都很出众,成绩优秀,实习经验丰富,或者海归名校硕士,外语暴强,或者国内数一数二的高校,世界著名刊物上都发过Paper,或者就是证书无限,但凡你想到的都一一持有。

  对于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小朋友来说,投行的生活无疑是激动人心的,每天惊心动魄,动动嘴巴就是百万上下的出入,今天东京明天罗马后天没准就去了纽约看胜利女神,站在希尔顿酒店总统套房,对着月亮做梦梦见自己银行账户里多了多少个零。

  那实际上呢?

  可以说,符合投行条件的人很多,如果你足够聪明,那恭喜你,你可以去投行,因为他们需要那些精通数学语言,能设计出让人看不懂的金融产品的人才。如果你很能吃苦,人际交往能力强于世人,那恭喜你,你可能非常适合飞东飞西,只要你有足够的精力和足够的忍耐力。如果你是一个既聪明,又能吃苦的人,那非常恭喜你,因为你也许就能万里挑一,进去投行。

  对于那些又聪明,又能吃苦的人来说,外语不是问题,成绩不是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投行的要求不值一提,因为每个要求他们都能达到。

  那么他们是否是最合适的呢?

  从现实来看,不得不非常残酷的说,他们未必是最合适的。

  虽然在金融危机前,几大世界知名的投行都加大中国的招聘力度,但是每年整个大中华区不过就是寥寥十几个人,而少的,甚至只有个位数的招聘计划。那中国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加上海归那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都能进去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来猜测下,什么样的人,最合适进去投行呢?

  从正常的逻辑来讲,投行最喜欢的人显然就是能拉到项目的人~当然,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这都是最最迫切需要的人~从BONUS的分配比例就可以看出来

  那么,如果你能拉到项目~~恭喜你,要去投行,非常容易。不过谈及项目,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显然过于为难了。

  其次的逻辑是,你是否有十分靠谱的关系在投行呢?如果你是名校毕业,比如哈佛,斯坦福,沃顿毕业的,在校园里异常活跃,拥有傲人的平均成绩,还有一个肯于帮助你推荐的学长或者学姐,那么你的胜算就大了很多。而如果你曾经参加过这些投行的实习,在里面吃苦耐劳,非常劳模,那你的胜算又大了一些。

  从理论上讲,投行每年的招聘,是要将前两种人扣除掉的,那么名额还剩下多少呢?

  可以说,通过层层面试,最终被录取的人,都是绝对的让投行赏心悦目的人。谈吐温文尔雅,学历超群,外语甚佳,有着令人羡慕的实习或社团经验。但是从人数上看,这种人凤毛麟角到惨不忍睹。

  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好的方式虽然存在,却少有人知晓。

  如果你做研究出身,想去投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常春藤镀金,博士毕业后去IMF,FED这类地方去搞搞研究,然后在某个时间再跳回投行;如果你做实务,那可以考虑先去四大,做几年AUDITING,跟多些项目,然后再跳槽回去投行,另一个选择是去咨询公司,不过考虑到主流的几个咨询公司进去的难度并不小,所以可行性比较低。

  当然,如果你曾经在政府相关部门工作过,对于发行上市兼并收购破产重组资本运作异常了解的话,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因此,一行三会,几大资产管理公司,债券评级机构,这些地方的工作经验也很有帮助。

  另外,如果你在基金公司有着很深厚的人脉,或者是有着长期的从业经验,那跳槽也不是一件难事。

  这样看来,进去投行并不难。只不过在去投行前,你需要很长时间的酝酿和发酵。
作者: stream    时间: 2010-12-20 10:57

二、用肾上腺素工作

作者:王维熊 2009年03月26日

  2005年毕业后,我在一家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工作了三年。那段时间,是我迄今为止人生经历中最辛苦的日子,也是最开心的一段日子

  我做梦都没想到,我的第一份工作会干得那么辛苦。2005年毕业后,我在一家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工作了三年。那段时间,是我迄今为止人生经历中最辛苦的日子,也是最开心的一段日子,同时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天上班时,董事总经理代表公司欢迎我们120位新的分析员时说:“我们很荣幸聘请到你们这批优秀人才。你们看看身边的同事,他们很有可能30年后是全球大企业的CEO,或者是政府高官,甚至美国总统。”他是指我们这120位二十多岁的大学毕业生,能成功通过艰难的投行招聘历程,表明我们拥有美国大学中优秀人才所需具备的素质,并且暗示我们的前途无量。

  那位董事总经理又说:“再好好看一看你们身边的同事吧。在未来的几年中,他们会是你最好的朋友。”他指的是,进入了这个行业,生活节奏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投行的分析员每周工作时间常常高于80小时,最忙碌时甚至达到110小时,朝夕相处的就是身边的同事。因此,跟同事保持良好关系极其重要。

  虽然我对投行的工作时间长有心理准备,但真正体验这种生活时,我感到辛苦两个字是远远不够的。公司特别为分析员设立了休息房间,已说明了这一点。

  有时候,我们要同时准备几份财务分析和会议讨论材料,整整一个星期,每天只能睡一、两个小时。同事们开玩笑地说:“我们哪里是人在工作,而是肾上腺素在工作。”等到任务完成的时候,身体真的像被榨干了一样。

  一般来讲,不吃午饭,不去洗手间,是常有的事。拼命干活时,肚子饿得咕咕叫,而工作完成后,肚子已经失去了饥饿的感觉。

  最难堪的一次是我熬了两晚没睡觉准备讨论资料,然后参加客户会议。因为分析员通常不在会议中参与讨论,我支撑不住睡着了。旁边的经理在桌子下踢醒我,可是已经太迟了,最终还是被客户发现。会议后,我被总经理骂得面红耳赤。同时,他还不无关切地说:“知道你很辛苦,需要的话,你应该说腰疼站起来,这样就不会睡着了。”这更让我感到无地自容。

  除了工作时的辛苦,个人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分析员对于自己的休闲时间不能掌握,包括周末。我记得刚工作的时侯,有几次约好朋友周六吃晚饭,聊聊天。往往客户一个电话就把计划完全打乱。经历过几次,朋友的电话少了,约会也少了。

  不可否认,虽然作为投行的分析员是一份异常辛苦的工作,但对于期望在商业或金融领域发展的毕业生来说,这确实是个非常好的训练基地。

  作为投行分析师,我也常常受到企业的聘请,帮助他们分析应该通过哪种方式融资或进行企业并购。分析项目时,需要研究行业的增长趋势、竞争局面、公司成本结构等等。因此这让我对所分析的行业有了深刻的了解,增长了知识。将来,无论是为大企业打工,或者自己创办或投资企业,这些辛苦的锻炼都是非常重要的本钱。

  对我来讲,最具有吸引力的是,这份工作能让自己有机会跟各国大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进行直接接触。在投行第一年中,最爽的一刻莫过于,我帮一家美国大企业做融资项目的路演时,坐着私人飞机,摇着酒杯,和公司高管在几千米的高空“聊天”。

  工作三年,辛苦三年,也是开心的三年。为什么开心?三更半夜,还有一大班同事在一起忙碌,偶尔,休息一会儿,叫点儿外卖,八卦一下。同事都变成了兄弟姐妹,应了刚来时董事长的一番话。

  我是幸运的,在投行工作期间,正值行业的高峰期。现在投行的境况一落千丈。从各个方面来看,都不像我工作时的那样了。年薪没有那么高,待遇不会那么好,竞争激烈了,分析员之间的关系可能也没有那么融洽了。然而,我仍觉得,对于一个刚刚走出大学的学子来说,投行还是一份很理想的工作。
作者: stream    时间: 2010-12-20 10:57

三、年终派奖

作者:王维熊 2009年04月02日

      十二月,对于投资银行的员工来讲有三件大事:月中举办圣诞聚会,次日派奖金,然后就是休圣诞假期。

  圣诞节前夕,投行都要举办圣诞聚会。从秘书到高层管理人员,共同享受一次豪华自助餐,醉醺醺地狂欢一晚。

  按照投行的行业风格,聚会中必不可少地会加入竞争性娱乐节目。因此,每年都会举办一场服装秀。赛事以各自部门为一个团队,每个人200元经费,按照大会指定的主题,比如某个漫画的人物来设计一套服装。表面看来,这只是大家年底娱乐一下。实际上,这也是部门之间在明争暗斗。每个总经理都不愿意自己的团队输给别人。

  设计服装和安排表演的责任常常属于我们这些分析员。那次当让我“一显身手”的时候,我将团队里二十多名队友,打扮成埃及王子和王后,随着美国歌星Britney Spears的歌声翩翩起舞。那一年,我们能拿到最佳团队奖,“大美女”克利奥帕特拉先生功不可没。

  这样的圣诞聚会,一是管理层对员工一年来的辛苦工作表示谢意,同时,也是通过这样一个狂欢的夜晚,暂且放松一下员工们的心情。因为,聚会之后,即是对员工来讲最为揪心的事情--年终派奖金。

  玩到三更半夜的员工,第二天一早都齐刷刷地来到办公室,像个小学生等老师发成绩表一样坐在那里,有些不耐烦但又无可奈何地等待着上司的来电。

  电话来了。

  总经理:“今年我们公司表现得特别好,感谢你的勤奋工作和贡献。”

  分析员:“谢谢。”

  总经理:“我们对你的表现非常满意,因此我们今年会给你XXX美元的奖金。这是一笔挺大的奖金,比我当年……

  不需要继续听下去了,因为,最重要的数字已被披露。

  奖金代表公司对员工表现的评价,也是该名员工在公司里的前景指标。虽然投行里每个级别的奖金范围是个绝对秘密,但员工总是有办法取得准确信息。理论上,得到较高奖金的员工自然是心花怒放,这是他们可以继续在公司赚钱的保障。反而,奖金较低的员工就必须积极联系猎头了,因为这暗示了他们可能被裁掉。

  实际上,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公司里还会上演另外一幕:一些员工早有打算。当天,总会有几位决定跳槽的员工,拿到高额奖金后,开心地去递交辞职信。当然,还有一些虽然得到该级别最高奖金的人仍是欲壑难平,愤怒地把电话扔到地下大喊道:“XX银行的奖金比我们高20%”。

  电话讲完,大家对公司的任何事情都不关心了。一些人带着难以掩饰的笑容匆匆离开。另外一些人,很可怜,他们面带愤怒,或者去找个地方借酒浇愁,也许从此一去不返。

  没有大意外,大部分人都可以利用圣诞和新年假期,放下工作,享用一下过去一年辛苦熬夜赚回来的血汗钱。
作者: stream    时间: 2010-12-20 10:58

四、跳槽!跳槽!

作者:王铮 2007年1月22日

2007年1月8日,花旗集团亚太区企业与投资银行部门对外宣布,原瑞银集团董事总经理张文东转投花旗中国投资银行团队。

这只是新一年度投行人事变动的开始。“现在刚刚分派完奖金红包,正是跳槽的好时候,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接到猎头的电话。”一位投行人士对《财经金融实务》记者说。

“这个月最忙,单子很多,关键是要保证挖的人春节之前到岗。”1月9日,深圳尤里克猎头机构高级顾问于榕(Annie)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于榕具有六年金融业猎头经验。外资猎头公司光辉国际和海德思哲亦对记者表示,1月的工作日程已经排满。

数据研究公司Dealogic统计显示,2006年,各国际投资银行在亚太地区的收入共计约为52亿美元。中国及亚太地区资本活动的提高,带来的一个副效应是投行间人事流动的日益活跃。

“人员的频繁流动不可能是个人偶然因素,与中国整个资本市场的活跃有关。”于榕说,“在2001年的大熊市中,绝对看不到这种现象。”目前,券商营业部经理、基金经理、投行分析师、从事境外金融经纪的业务经理和券商创新项目的负责人都很抢手,“能拿到业务单子的人最受欢迎”。

大多数投行人士是在同类机构中变换办公桌,投行业内的人才流动看起来是川流不息的人才交流。2006年上半年,花旗集团从摩根士丹利挖来赵竞、武胜和季业宏,充实其中国团队;之后,摩根士丹利亦大规模扩展其中国投资银行部,形成一次“挖角”小高潮,涉及投行包括了JP摩根、美林证券、汇丰控股、花旗集团以及BNP百富勤等。

在“跳槽”大潮中,另一个趋势是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E)吸引力大增。原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竺稼于2006年初离职,加盟贝恩资本公司;原中金公司投行部副总裁肖峰加盟凯雷投资集团;原中国建行董秘宣昌能则加盟了专注金融业投资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弗劳尔斯公司,是其中代表。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国于2006年底对外资银行开放了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纷纷抢占中国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从国内银行挖角成为自然之选。一家外资银行就曾对猎头开出年薪30万元——比国内沿海商业银行的同等职位年薪大约高一倍——以寻找支行行长,并最终从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成功挖来两人。

华夏银行行长助理恽铭庆在一次会议上称,一些外资银行已经通过顾问和咨询公司,掌握了国内重点银行40岁以上优秀人士的一个大名单,作为猎头对象。“相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更看重诸如股份制商业银行里的年轻人。他们市场化程度较高,在国外留过学,更具业务拓展能力。”于榕说。

尽管2006年“挖角”成潮,但是国际投行招聘其实十分谨慎。一般而言,投行组建团队主要有三种方式,简称“3B”:即Build——校园招聘亦称纵向招聘;Buy——经验招聘亦称横向招聘;Borrow——咨询顾问即委托猎头公司。

在“3B”中,横向招聘比较少,只占10%—20%左右,主要原因是投行怕暴露战略意图;一旦职位公开,对手就有机会研究该公司的业务推进情况。“为什么要招这个岗位,为什么要招那么多人,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等?都会有对手拿去研究。”于榕说。

除很少公开招聘,在利用猎头之前,投行一般也会先自己寻找合适的人才,主要是通过同事、朋友等,以尽量减少让外界嗅到风向的风险。在竞争不激烈的初等人才市场,投行使用猎头的机会更少,往往直接从校园招聘。2006年,高盛、美林、JP摩根、德意志银行等,都在北京高校里举办过规模盛大的招聘宣讲会,以吸引名校毕业生。

“他们认为,文化上的认同和对业务的理解很重要。学生像一张白纸,为吸收投资银行知识与文化保留了更多的可用空间,更符合华尔街投行的品味。”一位业内人士说。

不过,2006年,迫于中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的需求,投行们改变了习惯,对猎头公司的利用程度相对增加。这一年,无疑也是专注于金融领域的猎头公司的丰收年。

对于国内的大学生而言,刚踏入投行时,会发现国内投行和国际投行的薪酬差别不大,但随着职位升迁和年限增长,差别开始明显。投行职位通常从低到高的排列是:分析师(Analyst)、经理(Associate)、副总裁(VP, vice president)、执行董事(ED,Executive Director)、董事总经理(MD Managing Director)。

对于分析师,国内投行的年薪大概是12万元人民币左右,国际投行为15万-18万元,区别尚不显著;但三年后升任经理时,薪酬差距扩大到一倍左右,国内投行平均值是25万元,外资投行会达到50万元;到副总裁职位时,外资投行与国内投行薪酬距离最高可拉开到100万元。

“做到执行董事或者董事总经理时,不仅外资投行与国内投行相差巨大,就是国际一流投行间的区别也非常大。”于榕说。

薪酬在投行业人才流动中起着牵引力的作用,无数投行人借助跳槽的“弹力”来抬高身价。“如果挖人,一般两倍于原来薪金,是金融业内的潜规则。”于榕介绍。

(注:本文关于ib薪酬的数据已经过时了)
作者: stream    时间: 2010-12-20 10:58

五、国际投行是如何裁员的

作者: 乔晓会 2009年03月12日

      想像一下,公司上午紧急通知,作为公司全球裁员的一部分,今天你在的区域将要裁员10%,几个职位均要裁员一人,所有员工下午均在公司。

  说的那几个职位,每个职位可能只有十个八个,除去那么几个大家心照不宣、不可能被裁的,剩下的也就三五个,面对这个现实你会怎么想?按公平概率讲,你也可能有20%甚至更高的被裁几率。

  下午和全体同事在一起等待结果,这是一个刺激的过程,相信任何人都会心理打鼓,除非之前上司向你暗示过你的工作很出色。不过说不定你的上司也正胆战心惊呢,他的职位也属于被裁之列。

  如果电话响了,不要以为是客户来电话了,恭喜你,十有八九你中奖了。如果是人力资源总监或者是公司大头的电话,那就不要多想了,准备走人吧。

  “WHY?!”是你第一个想问的,但可惜没有答案,找你的人和你啰嗦半天,但最后只有一个事实,就是半个小时之内你必须收拾东西,离开刚才还是你的位置。

  HR在背后盯着你,你可能不被允许再使用电脑,拷贝资料更是妄想。大部分前台部门,都将接触到公司的法律文书和客户资料,而这被公司视为珍宝。

  你没有时间去想更多的,必须抓紧时间。如果此时你能想到你到哪里去谋新工作,那在下真是佩服你的心理素质。更多可能是你的大脑一片空白,同时可能会觉得浑身都是刺,那是你能感觉到的来自同事的目光,虽然他们可能并没有盯着你。

  你可能痛恨公司对你的无情,看着平时不觉得、现在却显得那么多的私人物品:家庭相册、球鞋、球拍,女士还有化妆品、平底鞋……。你很可能后悔过去为什么要把这里当成家一样,经常加班到深夜,现在却要急忙像败军之将打扫战场,被扫地出门。

  如果半个小时收拾不完,对不起,让你的秘书来替你收拾吧,你得离开了。

  直到你拿着东西,落魄地走出公司大楼,呼吸到第一口新鲜空气的时候,你的大脑才重新开始转动,又回到现实:的确,你被裁掉了。你不得不离开这座经常出入的建筑,离开周边熟悉的餐馆,离开那些经常加班、忙碌的日子,离开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同事。

  上午他们还和你有说有笑,可在你被解雇的时候,本该有的安慰也少了许多。当然,这一切,是在你出门后才意识到的。在你收拾东西的时候,他们不好来打扰,那时你的时间太紧迫了,或者他们在心底里为你叫屈,当然可能也有心里窃喜的,那是你平时得罪的小人。不过在你心里,能感受到的只有冷漠,你会感觉你过去所在的地方,甚至用“地狱”形容都毫不过分。

  如果听说最近公司要裁员,你在外出差被叫回去,那你被裁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如果没有被叫,但你返回公司,刷卡发现无法进去的时候,不要天真地以为门禁卡出了故障。给你的秘书打电话,她会告诉你“很遗憾,你被公司裁掉了”。

  你到办公室,很可能人力资源负责人已经在办公室等着你了。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和上面的一样,尽快收拾东西,走人。

  这就是国际投行的裁员风格。在金融危机的今天,上述场景屡见不鲜。在崇尚“狼性文化”的投行机构,这样的裁员方式也透着许多“血腥味儿”。

  当然,这是低等级level的被裁方式,如果你的level足够高,而公司又有动你的打算,或许不会让你这么灰头土脸地离开。可能给你暗示,你自己选择辞职吧,否则被媒体曝光,对未来职业生涯影响不佳。当然,你的贡献越大,对你的补偿也会更多,这对其他level的人也同样适用,毕竟好聚好散嘛。

  遇到公司大范围裁员的,与老板谈判的时间可能更短了,甚至只有一两分钟的时间,HR、律师都会在场伺候,因为要谈的人太多了,告诉你最关键的补偿金就够了。没什么好谈的,你的整个部门都被Cut了。

  也可能更快的,每个Team的头头被叫进去,然后你会看到他垂头丧气地出来:“我们的Team没了”。

  小范围的被裁,内心的痛苦与失落极具强烈。大范围的被裁,虽然有点“小人”似的平衡心理,让你的痛苦有所减轻,但不要忘了,这也意味着你接下来的工作并不好找。想想吧,你的整个部门都被裁掉了,你在寻找未来机会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也有很多呢。

  当然,罕见的大规模裁员也曾出现过,就像雷曼破产之际,一栋大楼,几天之内被裁掉2000多人,那是什么场景?站在门口,几乎时刻都能看到捧着自己东西走出来的人。

  一年赚几百万的人,一夜之间就失业了。

  留在你面前的,只有再去谋新的职业,但面临全球金融机构大幅裁员之际,想谋得新职业谈何容易,东奔西走避免不了。也有一部分人选择进入高校,再继续深造。转投知名度不高的公司?先有没有这个机会不说,如果你去了这样的公司,意味着未来你想谋得大公司的职位就难啦。

  普通人也许会想,已经赚了那么多,不如先休息个一年半载,待机会好转再说。不过不要忘了,你的职业生涯出现断档,同样会让再谋职业增加困难,一来信息闭塞跟不上形势,二来可能被新公司认为你无能呢。

  另外,最重要的是已经过上了年薪几百万的生活,车子、房贷,各种生活开销都上了档次,日常的高支出容不得你停下来享受人生。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作者: myice    时间: 2010-12-20 13:42


作者: bigpig    时间: 2010-12-20 16:22

good、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