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和G友关于寂静使用的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气猫猫    时间: 2010-7-22 14:27     标题: 和G友关于寂静使用的讨论

自从我发了帖子“北京一战640(M50 V24)到二战730(M50 V38) 写点感想”这个帖子以后,有很多G友联系了我,也向我提出了很多问题。在这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因为什么,我们都通过GMAT走到了一起,走到了Topway论坛,任何一次的耐心回答,任何一次温暖的鼓励都可能让陷入迷茫和失望的人燃起希望。所以,虽然我和G算是告别了,个人也曾以为上次那帖是我在CD最后的念想,但是看到那么多人加我QQ,向询问我考试方法,向我抒发现实的无奈。我想我还是有必要把我这几天和G友聊天的内容摘录重点供大家参考:

几经

几经有没有在你实战的时候给你带来困惑?让你放弃阅读文章,模棱两可的去寻找答案?你有没有怀疑几经答案的真实性?有没有怀疑阅读几经前G友的错误答案将会给你考试带来负面影响?这个问题是一位远在美国的大哥和我在跨洋电话里讨论的问题。我相信,以上的问题可能也困扰过相当一部分G友。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在考T前,由于基础不好,我发现自己的听力和阅读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所以我选择了小概率事件——背几经求命中(根据王京竹那厮的押宝)。然后我在考试中确实碰到了我曾经碰到的几经,由于暗自庆幸人品爆发,我放弃了对文章的阅读,转而盯着题目开始了不停的几经回忆。在考场上的我开始发现,模糊的几经似乎不能帮助我迅速准确的解题,反而给我带来了两大干扰1.、失去了读原文的心情 2、丧失了从原文判断答案的耐性。结果非常惨淡。。。

所以,有我开头所列举问题的同学,个人建议如下:

A、准备几经不等于看几经。

数学个人略过,讲讲个人阅读几经的准备。首先,阅读最重要的是对全文逻辑结构的宏观把握,搞清楚每段算表达的意思,全文所阐述的中心思想。因此,你每读完一篇几经,你应该停下来想想:
(1)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2)全文是怎么展开论述的
(3)各段观点是什么,当中的逻辑转换是什么
(4)如果有题目,几经主人是如何从原文中推倒出的,如果几经主人给了我们特别的提醒,请记住它。如某几经主人谈到一个列举题:第一段列举了三个,最后一个在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大家要仔细。这对于你再考场中答案的检验至关重要,会极大的提升自己的信心。

B、重复。

对于本人来说,智商比较平庸,所以看一两次几经我是无法记住40多篇文章的逻辑框架和狗题。所以,需要不断重复。阅读几经重复其实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因为毕竟大部分是母语天朝文。所以,你可以在复习的中场休息时,倒一杯酸奶,顺便看看几经;可以在坐公车的时候,掏出看看;在等女朋友的时候背个书包,从后面的书包掏出几经随便翻翻。
大量的重复会让你牢记几经的内容,同时会加深你对题目的理解。

C、思考。

几经是一把双刃剑,如何用好几经,个人认为我们还需要思考。我个人举个例子,也是我对美国那大哥说过的例子,他表示赞同。

我举了一篇文章,第13篇,德国经济、失业率与消费能力那道题。很多的几经主人对如何改善经济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提高工资,有人认为是提高购买力。我觉得如果你单纯是看几经而不思考,可能你认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再一看几经提供者都是720,730,那就随便选个吧,反正可能实力都比我好)呵呵,可能我大学期间刻意培养了自身的批判性思维,我是这么面对这题的:

看了一下这道Infer题的出处,是来自第二段。我相信里面应该有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如企业利润下降导致工人工资下降,工人工资下降导致工人购买力下降,工人购买力下降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如此,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提高经济呢?我们需要理清上述的逻辑图,然后做出一步推理而不能跳跃推理。我打个比方(个人猜想,我没见过原题),经济的不景气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下降(因为这样,招人少了,税收少了,blabla…),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经济,那就是将上述逻辑图最后一点即“工人购买力下降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取反,得出提高购买力才能提高经济。我认为,根据文章的一步推理才可能接近答案。

所以,我想说的是:

一、上述推理是我个人猜想,不是几经,只是提供一种让大家更好理解几经的思路。
二、我们碰到这种争议题时,我们可以事先通过几经寻找思路,然后再实战时再回原文核对答案,速度快了,准确率也应该更高吧。

有些G友和我交流的时候,总是第一句会问:“你是怎么学GMAT的?”这种问题通常让我不知所措,因为过于宽泛而缺乏相应的针对点。最为有效的信息获知在于互动。所以,当每个人能认真分析的自己情况,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样能更好的杀G人互动,双方也必将更有收获。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