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12月7日GMAT阅读当月题分享 [打印本页]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2     标题: 12月7日GMAT阅读当月题分享

 

阅 读

INDEX

经济类... 2

公司战略决策... 2

公共资源... 2

Benchmarking. 2

两种评价公司效益的模型... 3

税收补贴和出口公司... 3

北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3

顾客complaints和员工的recommend. 3

check. 4

共同基金公司和指数型基金公司... 4

投资回报率 ROI 5

对应工业的改造... 5

企业存货... 5

亚当斯密写的书... 6

董事会... 6

天文地理类... 6

超新星... 6

探测风暴... 8

salt的creep. 9

温室效应... 9

Milankovitch Cycles Theory. 10

妇女类... 10

女性选举权的长短期效应... 10

女权... 11

动物植物类... 11

冷血和热血动物... 11

人和鸟学发声... 11

鸟类与伴侣的二重唱... 12

鸟类叫声研究... 13

导致树叶光和作用的某元素... 13

欧洲和美国的植物学家... 13

预测种族灭绝的数学模型... 13

antagonistic symbiosis. 13

同种相食。... 14

green lable. 14

蚂蚁的两个状态... 14

语言类... 14

某种语言和其他语言的差别... 14

基因和语言的关系... 15

某作家的某作品的意义... 16

历史... 16

二战期间中国移民... 16

美国早期的什么work days 减少的运动... 16

未分类考古寂静... 18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3

 

经济类

公司战略决策

V1

后两篇一篇讲公司管理者什么的,第一段结尾说政府出了个law,其他没仔细看。

考古

V1--11月已有机经第12。

公司能否adhere to其战略与什么因素有关,两段,第一段说与决策过程有关,decision-share的容易adhere to,还说了原因。。。;第二段说决策过程受战略本身有关,把战略分成两种:build类,解释为牺牲利润抢market share,和harvest类,牺牲market share追求利润和现金流量,harvest 一般是decision-share, 它容易得到通过啦,执行时由於没太多路可走不得不坚持啦等等, 而build 则一 般是 individual-leadship, 文章的结构也很清晰,语言也很简单。

公共资源

V1

关于某公共资源的第一段,先说了一定义,是关于资源占有的,然后说明这定义的关键点在于这个资源是公共拥有而非individually。然后给了个例子,关于渔业资源的,说了几句渔业资源枯竭方面的话题。

第二段,解释了为什么渔业资源会枯竭,中心意思是渔民个人行为导致。有一些elaboration。

第三段,开头一句就是政府可以采取某些措施阻止渔业资源枯竭。However,由于政府斗争,利益等等因素,政府的措施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有效。所以,最终渔业资源还是会枯竭滴。(这最后一句特别有印象,因为就像是给了人一个肥皂泡又自己来戳破一样)

题目共3, 一问主旨,二问下面那个也可以用于开头的那个定义(这个我选的是太阳能,因为很多其它选项都是个人或者个别公司拥有,好像只有这个是公共拥有),三问政府的行为怎么怎么样的(定位在第三段)

V2

各个自然资源转化成商业资源的。 写了不同派别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依稀记得第一个观点(派别)说,自然资源开发成商业资源比较有利可图,比如开发度假村酒店之类的。后来一个人说其实现在开发的商业项目都没有真正的把自然资源转化成商业资源。题目想不起来了。

V3

第一个文章讲的是第一段给了一个common economy的定义,然后说就像捕鱼,因为是公共利益所有大家都不知道珍惜,造成现在越来越少了,如果给一个大的利益集团拥有这个捕鱼权情况就是不同了,因为鱼的价格和供给有关...第二段说个人不会在乎公共利益,因为个人不想牺牲自己的利益 第三段说,政府有时候要负责任,但是政府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利益,不是全世界的利益,也不能很好保护资源.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3

 

Benchmarking

V14段)

第一段开头讲Benchmarking的概念 第一段后面讲第一个分类

第二段 和第三段分别讲了第二、三个分类

第四段 开头用了However 有了转折...

考古

V1

长:BENCH MARK的。其它基本上以前的机井都有的。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是内部比较;要提醒的是第二种方法说和同行业比较又分两种: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以及把行业中的几个竞争对手组合起来去平均之后的值比较。第三中是说和某个具体竞争对手比较。

V2

benchmark那篇

第一段-公司要增加绩效,需采用benchmark,有几种方式,第一种内部benchmark

第二段-第二种产业内许多家公司联合起来做benchmark

第三段-第三种同产业的竞争者做benchmark

第四段-忘了

第五段-说明benchmark的缺点

两种评价公司效益的模型

V1

有关于两种评价公司效益的模型,对比,然后得出第一种不好,第二种比较好。第一种是短期效益,第二种注重长期的投资,从长远来看,还是后者比较好。有问道主旨,有定位题。都不难。

税收补贴和出口公司

V1

tax subsidiary 和export firms 第一段就大概介绍了一下tax subsidiary和export firm的关系,第二段说没有这种subsidiary的export firm在于其他有subsidiary竞争中有comparative disadvantages。然后说这种firm只能采取其他办法,比如。。。(这里的列举有except题)最后又说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注重profit多于employment,但有一种情况是这个export firm如果在别的国家有subsidiary的话会依赖该国的tax subsidiary(这里有infer题)有主旨题,剩下就是细节。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3

 

北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V1

关于北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sweden的经济被忽视。实际上sweden经济发展的很好。失业率低等。

顾客complaints和员工的recommend

V1

讲的是顾客complaints还有员工的recommend,这篇我以前绝对做过,实在想不起来在哪做过了。第一段就是说,conflict的产生是由于expectation of 什么 and expectation什么的。(这是一道题的答案)第二段就说,员工的high activity能减少什么,然后negative能增加,但是negative的那个观点没有观点证明(这个有道细节题)。然后后面说了什么我真不记得了

V2

第三篇长文章,一屏半,说公司的两种战略,一个是认为顾客忠诚是公司重要资本,一个是认为员工是公司重要资本,然后就说两种战略适合在什么样的公司种用,有什么样的结果什么的...

check

V1

四大段。我感觉有两屏。是说check的事情。虽然现在技术发达啊什么的,但是paper check还是主要被美国人应用。后面见了新老观点对比。有道主旨题。看见之后我异常的冷静,因为当时已然还剩20分钟了,急也没用么,我只读了第一段和每段的首句,还是读懂了大概,然后看题带进去找了细节,3道细节题,其中很多无关选项的,稳住了,相信自己的能力。

V2

还有个支票的使用,说都有信用卡了,很多人还是喜欢用支票,有人认为支票造成market failure 。 提到了一个概念: check float 意思是写支票和兑换的时间差, 写支票的人靠这个时间差获得利益,收支票的现在也明白了这个利益,所以会在谈生意时和对反谈这个问题 (我写的这些都是有题的!)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4

 

共同基金公司和指数型基金公司

V1

第一段:市场上有很多Mutual Funds,他们的资金回报率往往低于stock market的回报率,而且低于指数型基金公司。后面有解释,指数型基金公司就是用投资人的钱去买那种和股票市场邦定的指数型股票。然后分析原因,Mutual Funds因为要经常买进卖出,所以要支付高额的手续费,所以回报率低;而指数型的基金公司一旦买定就不动了,不用支付手续费。

第二段:讲人们为什么要去买共同基金公司的基金。现在市场上有种比较流行的投资方法是什么,好像也是自动邦定什么的。

第三段:讲索取手续费的公司的动机是什么,好像这个也是共同基金存在的理由什么的,记得不大清除了,这篇阅读不难,题目也比较直观,可能是我掉进低分区的缘故吧。

V2

P1 市场上有很多Mutual Funds,他们的投资收益率即便在刨去管理费之后还低于市场收益率和指数收益率,然后解释了一下啥叫指数(有题),然后这些active manage的共同基金不仅收益率不高,还收取高额的管理费,这样的话比起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就更没什么优势了。

P2  这些收取高额管理费的共同基金往往还受到市场的青睐,号称具有很强的manager,他们有很强的past investment performance,但是以往的收益和未来的收益没有关系(有定位题),并且一旦赶上了经济危机大家都完蛋。现在市场上有一种电脑自动管理的基金,他们可以植入那些政工的investment strategy,并且只收取很低的管理费,这本来是一种好东西但是很少有投资者愿意投资(定位题),因为人们已经形成了高额管理费意味着高额投资回报的观念,并且基金公司因为这些基金只收取低管理费所以不愿意推广这些基金,久而久之就没什么人买了。

V3

mutual fund跟index stock的差別

作者不贊成投資基金 因為手續費高 而且基金經理人說自己很會選股 但根本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們不是吹牛 還有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 當市場突然發生狀況時 損失非常的大 作者支持index stock 投資所有股票 而且是被動投資 沒有經理人選股 手續費低 而且電腦會自己跟蹤績效好的經理人的選股策略 之類的~~

投资回报率 ROI

V1

第一段:说 衡量投资的performance通常都通过投资回报率来计算,这个东西好像有比较和排名什么的。这就使得很多公司比较注重眼前利益,想方设法的弄高ROI

第二段:说这些公司为了高的ROI,往往不注意研发什么的,在这方面投资很少。所以逐渐失去市场份额。有一类公司比较注意长远收益,所以他们的市场份额在逐渐扩大。

第三段:又记不太清楚了,同学们原谅。。。。。。好像是说人们现在评价一个公司,不太注意ROI,而比较注意市场份额什么的吧。

V2

Market Share VS ROI 我看了一下考古,感觉不太像。但是也有可能是我当时太混乱了没看清。还是把我看到的内容大致说一下吧。希望不会误导大家。

P1一些人认为market share 越大的公司,profit越高,公司运转的越好。有几个百分比大致说的是market share百分比越高的公司profit 怎么怎么高,反之越小的公司又怎么怎么不好了.(第一段这里有题,高亮一些人,说他们will agree except,挺好排除的,market share 和profit成反比的错就是了。)

P2但是现实状况反映不是这样的,一些小企业(也就是market share不高的公司)因为什么原因(不记得了,汗,对不住大家)其实效益也是很好的。

考古

衡量公司performance的指标,总说ROI(投资收益率)比较好,就是说现在美国很多公司还是用RIO来衡量公司的表现,只图短期利益的。现在的企业比较重视报酬率, 美国很多企业用投资回报率来衡量投资的收益,并决定是否要投资.但是这个标准忽略了在研发等起初高投入收益低,只有长期投入才会有很好收益的项目,那么导致过于重视在短期的表现 ,而不重视研发、长期投资及人才培养 。因此,使得社会没有进步的动力,并且很多采取ROI的公司利润都下降,因为RIO的标准是能捞一笔捞一笔,追求短期利益,于是发现这个指标太短视,因此失去market share。

但作者认为在高度商业化社会,建议公司更关注最大化股价。要用提出另个策略以股价的长期走势为目的才行,公司不应该光追求短期利益,市场份额market share更重要。在现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更有优势。作者观点很明确,赞成后者。作者认为企业要重视的应是市占率,市占率的变动可以真实反映市场需求了解顾客想法,利于企业作长期规划 。不重视市占率,即使有优势,也会渐渐被对手超过。因此,现在提倡用另外一个measure来衡量,新的方法更重视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不会使得企业因为只是追求短期的投入而失去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问题1、有问主题的题。我选了分析两个strategy优缺点那个项,好像是C

问题2、另一题问 用 ROI 来衡量企业performance 的话, 有什么缺点. 其中有一答案: 用 ROI 的企业不会投钱去研发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我选了这个答案.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4

 

对应工业的改造

V1

对应工业的改造。就是因为这篇 搞的我PACE大乱   大体讲到了 关于新型造纸工业的改进。 哎 不乱说了 误导大家不好

企业存货

V2

1P 为了平抑突发性的产品需求(有目的题),企业往往需要存货,以实行smoothing production,然后说了一些具体的原理。(没题)

2P 但是研究表明smoothing production往往会出现销量和存货同时上升的问题,这证明smooth production没有达到需要达到的目的,这其中特别提到了用的是行业总体数据。

3P 延续了一点2P的内容,说通过季节调整的企业的存货和销售数据依然反映出来S production不能达到目的,用总体数据是如此,即便使用单个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依然如此(有题)

亚当斯密写的书

V1

说亚当斯密写的什么书,富国论吧大概,对英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但是呢 后来的研究人却忽视了以前businessman对语言的运用,他们在语言运用中体现了credit,loyalty,trust等等。

考古:亚当斯密国富论
版本1
"P1:亚当斯密国富论说人性自私,一些经济学家受他理论影响(这里有题),所以商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是为一己之私的。
P2:however,人们忽视了那个时期对诚实,信用等的各种语言描述。支持商业关系不是自私的 blabla~ "
版本2
"讲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面提到""truck, barter, exchange"",说他这个流派的理论说人性自私什么的,blablablah,造成了大家的观点是在18世纪的英国,自私自利的风气如何损害了community的利益。第二段反驳,说当时并不是这样的。当时的交易基于credit, trust啦什么什么的,大意就是这些交易非但没有损害community的利益,反而使他们之间bond的更紧密。
亚当斯密一题问引用barter truck and exchange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段,barter truck and exchange 是引号内的内容,不记得是前一句还是后一句能找到答案了
版本3
"P1:第一段 亚当史密斯觉得商业交易是出自于 self-interest 第二行出现了”truck, barter, exchange” 有题考这是什么作用
P2:第二段是 作者推翻亚当史密斯的看法不对 因为英国16世纪是用credit交易之类的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4

 

董事会

V1

是董事会的,一共两端,第一段说董事会有2个职责,然后现在董事会做的不好政府应该管制什么的 第二段写了些具体董事会怎么做事情之类的,然后作者的意思好像是说董事会其实可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什么的...

天文地理类

超新星

V1

一篇是说supernova,第一段说超新星是在宇宙大爆炸中形成,然后不断发出辐射,人们可以探测这些辐射。随着辐射减弱,星体的转动减慢,星体沉寂形成了一个叫什么玩意的东西。然后解释了一下这个现象。第二段说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超新星周围的一些的物质会吸入还是怎么的到超新星中,让超新星复活(我自己发明的词),星体速度加快,又有辐射了

补充背景信息

有时候,遥望星空,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在某一星区,出现了一颗从来没有见过的明亮星星!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甚至几天,它又渐渐消失了。

这种“奇特”的星星叫做新星或者超新星。在古代又被称为“客星”,意思是这是一颗“前来作客”的恒星。

新星和超新星是变星中的一个类别。人们看见它们突然出现,曾经一度以为它们是刚刚诞生的恒星,所以取名叫“新星”。其实,它们不但不是新生的星体,相反,而是正走向衰亡的老年恒星。其实,它们就是正在爆发的红巨星。我们曾经不止一次提到,当一颗恒星步入老年,它的中心会向内收缩,而外壳却朝外膨胀,形成一颗红巨星。红巨星是很不稳定的,总有一天它会猛烈地爆发,抛掉身上的外壳,露出藏在中心的白矮星或中子星来。

在大爆炸中,恒星将抛射掉自己大部分的质量,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样,在短短几天内,它的光度有可能将增加几十万倍,这样的星叫“新星”。如果恒星的爆发再猛烈些,它的光度增加甚至能超过1000万倍,这样的恒星叫做“超新星”。

超新星爆发的激烈程度是让人难以置信的。据说它在几天内倾泄的能量,就像一颗青年恒星在几亿年里所辐射的哪样多,以致它看上去就像一整个星系那样明亮!

新星或者超新星的爆发是天体演化的重要环节。它是老年恒星辉煌的葬礼,同时又是新生恒星的推动者。超新星的爆发可能会引发附近星云中无数颗恒星的诞生。另一方面,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的灰烬,也是形成别的天体的重要材料。比如说,今天我们地球上的许多物质元素就来自那些早已消失的恒星。

到了近代,借助于望远镜和照相术的帮助,天文学家发现了更多的新星。在20世纪初天文学家们逐渐认识到,这些新星并不是新出现的恒星,而是原有的恒星因为某种原因发生爆炸时亮度急剧增加的结果。有的新星亮度变化极大,就被称为超新星。实际上,从恒星演化角度看,新星和超新星这两种爆发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颗典型的新星,起亮度在几天之内可以增加一万倍以上,亮度的最大值可以维持几个小时,然后再逐渐转暗。转暗的速度比增亮时的速度要慢的多。
  新星最亮的时候,其绝对光度可达太阳光度的10万倍。只不过它的距离太遥远了,在地球上的人们看来还是一颗星。新星爆发时释放出的能量可达〖10〗^38万焦。这意味着,它在几百天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我们的太阳在10万年中所产生能量的总和。根据对新星光谱的研究,天文学家们知道了关于新星的一些细节。新星爆发时,半径会增加到太阳半径的100~300倍,而爆发结束后,体积却又会缩小;爆发时,星壳无限制地向外膨胀,永远离开星核而去,变成了稀薄的星际介质;爆发时恒星损失的质量可达〖10〗^26千克,这差不多相当于太阳质量的万分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新星爆发事件呢?观测证据表明,几乎所有的新星爆发都发生在双星系统之内,尤其是在那些密近双星上(如分光双星)。在这样的双星系统中,两颗子星靠得很近,以致物质可能从质量较大的子星转移到质量较小的子星上。如果密近双星系统是由一颗红巨星和一颗白矮星组成。当元素氢等物质从红巨星冲向白矮星时,由于白矮星的强大引力场,物质在它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吸积盘。大量的物质坠落到白矮星的表面上,同时大量的引力势能转化为热能。当温度超过100万开时,氢核聚变被重新点燃了。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又把白矮星表层加热到超过1000万开,这时就会发生新星爆发。爆发时向外抛出的物质,速度可达1100千米/秒。
  1975年在天鹅座出现的新星是新星中的一个例外,因为天文学家始终未能证认出它属于一个双星系统。所以,使白矮星加热的吸积盘物质可能直接来自它周围相对稠密的星际介质,而不是来自一颗拌星。

 

考古

V1

一个行星爆炸后会有碎物,碎物中诞生了一种A类星,A同学转速很快,质地较厚,可以发出辐射。不过A同学年纪越大就转速越慢,到最后转不动了就自我粉碎了。由于碎物一般寿命很短,所以诞生于碎物种的A同学都是很年轻的。可是最近科学家发现有一种A同学寿命很长,噢原来它是A同学类型中的B类星。B同学很奇怪,它年纪很大可是转得很快,科学家发现B同学是诞生于另外一个体系的。因为B同学周围有很多一般的小行星绕着它,当B同学年纪变大发不出辐射的时候,它就从周围行星那里吸取物质得到力量,这样可以让它重新又越转越快。所以说啊,B同学和A同学是不一样的。
V2

讲超新星爆炸。以前发现的超新星爆炸,其残余部分会spinning,然后会有radiation,但是随着aging,radiation会减弱,最后变成normal。但是现在发现了一种新的残余部分,年龄很大,但是却还有radiation,而且spinning速度很快,不符合原来的观察结果。但是发现了这些新发现有companion,能够使得它重新获得能量,继续radiation和spinning跟新的一样。接着列举了4个原因来说明这个新发现是正确的。结尾句indeed....就没怎么看了。
V3

“超新星爆炸”,记得的两道题有:文中第二段提到了1%(one percent), 是什么目的,回到文中定位,应该是说作者在第二段中讨论的现象是比较独特的,存在于 Golbal Cluster (星团),在 normal binary system  (双子星)中并不常见。 还有一个问题是问中子星从周围吸收物质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应该是选“spin more quickly, and become pulsar again."还有文中的这句话:由于碎物一般寿命很短,所以诞生于碎物种的A同学都是很年轻的。是一个考点。
V4

第一段讲超新星爆炸如何如何变为白矮星(就是能量耗尽了),这个过程产生了很多东西,形成新的星,一部分生命物质和全部的氧 都来自这个过程。第二段讲原先科学家一直都不知道这个过程如何产生的。现在知道了,然后详细解释了一番,先是在自己重力下缩得很小,然后核变开始,大量能 量把物质冲出去。 1.以下哪个不是supervalor 产生的;选B,其它都可在原文中找到A New star B Mass star C part of human D dust E 氧气 2.早期天文学家对超新星的认识过程与下面哪个类似(知其然不如其所以然) 选某生物学家知道某种病毒可以感染细胞,但不知具体过程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4

 

探测风暴

V1

还有一篇是说探测风暴的,说有了一个飞行器可以到台风中心去探测风速,得到了一些数据,并且小小解释了一下这些数据和它的用处什么的;后来说这个方法不是很完美(不确定),说探测的数据和传统理论有出入(小解了一下传统理论)然后是科学家们提出了四点的解释.......

V2

又想起来一篇阅读是写hurricane dropwindsonde的,一个测量方法之类的,就是有很多数据,写不同高度测量的到的速度不一样。后面的记不清了。

V3

说以前条件不容许研究 风暴中eyewall的 具体问题。但是科技进步,利用太空中的航拍技术(我理解的) 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关于风暴的图片。 可以显示EYEWALL的问题了。

对比了 在eyewall 和 风暴周边的 速度。 一系列比较。  最后还得出EYEWALL的速度其实是多方面受影响的:还和周围条件 不然气候 温度有关的

V4

Hurricane P1-如何探测风暴强度的一个research,提到一个aircraft带着A物体上升到空中可以探测到aircraft 自身高度以及below的位置的风暴强度(这里有一个推断题,推断A物体的一些特性,我选的是A物体只能探测到比自己位置低的风)接着讲通过这个探测,发现eye wall的风力强度最大,它的outside一般就是90左右的风力,而到了它相对的地面的时候风里就只有78%了(这里有一个推断题,说如果测到eyewall风力为200km/h,那么某地的风力是多少)
P2-提到现实中的一个hurricane, 说它实际上的风力低于用第一段提出的那个方法预测出来的风力,作者有一个judge说说明这种方法还需要更多的practice证据,来更好的验证完善它

补充背景信息

GOOGLE上发现没有原文。这里贴出来一小段是跟原文由关的,就当不充背景知识吧,原文除了这段还写了不通高度不同距离之间风速的区别;一下是GOOGLE的背景资料:

Since 1997, forecasters have us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dropwindsondes, a measuring device dropped from hurricane reconnaissance aircraft into the eyewall—the windiest part of the hurricane. The sonde system measures temperature, barometric pressure, water vapor, and wind data every 15 feet on its way down.

This new method gave meteorologists an important glimpse into the true strength of these devastating storms. The analyses of the dropwindsonde data indicated that, on average, the maximum sustained surface-wind speed was about 90 percent of the wind speed measured at the 10,000-foot aircraft level flown as Andrew approached south Florida. In 1992 Andrew's wind speed was estimated at 75 to 80 percent of the aircraft observations. The research finding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the estimated wind speeds of Hurricane Andrew from 145 mph to 165 mph.

 

Read more: Hurricanes - average, low, world, high, days, Hurricane and tropical storm season, Portrait of a hurricane, Hurricane casualties, The nations worst weather disaster http://www.weatherexplained.com/Vol-1/Hurricanes.html#ixzz0Z0lycETb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5

 

salt的creep

V1

salt的creep:地质学题,第一题就是highlight第一段中的“one may say that”(大概是这个)的作用还有一题是说salt是incompressible和保持low density。

温室效应

V1

这篇比较长又一屏多,四段:

第一段:气候学家说温室效应使得那个叫什么(从水到水蒸气,再从水蒸气到水的循环增速)的变换变得剧烈,降雨增加。有些地方的降雨增加了很多,有些地方本来该降雨的季节,结果反而降雨减少。由此对农业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第二段:又有一派说温室效应对农业最大的印象不来源于降雨什么的,而是土壤的湿润度。然后就是一些解释阿什么的

第三段:好像也是说土壤的湿润度什么的

第四段:农业学家站出来说,气象学家们对温室效应对农业的影响估计大了。虽然土壤的湿润度降低,但是由于温室效应,农作物对土壤的湿润度要求降低了,所以blablabla。。。。。。。。。。。。
先写到这里,休息下再上来补充。

V2

温室效应的评价

1P 温室效应能够造成降水和蒸发周期和范围的改变,有一些地方的雨水会增加,另外一些地方的雨水会减少,而雨水减少的地方往往是corp dense的地方,将危及到人类的粮食。

2P 某气候学家认为气温上升了,土地中的水就会进一步蒸发,造成土地的干旱,并且冰川会快的溶解,造成很多位于冰盖下的土地储存的大量地下水的蒸发,会对土地的保养造成致命的影响。

3P 另外的气候家认为,忘了,我觉得和2P的大意基本一致,但是更严重了。

4P 农业学家不同意,认为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有题,问农业学家的态度),说增加的二氧化碳有肥料作用,会降低农作物对水的依赖。

主题题 我选了提出了一个问题 present了三个观点

考古

温室效应的评价考古

"全球变暖,降雨和二氧化碳,农作物的影响 (长,4段,但结构清晰,是我认为最容易的一遍)
由于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使得全球气候在变暖,海水受暖使得更多的水分蒸发到大气,从而使得局部地区降水大大增加。但是,大部分的农业作物的区域面临做降水不足的问题。(这里面有一句circle什么的,后面有题,)

科学家A研究出一个模型,得出结论农作物区域降水要减少,等等。然后好象春天土壤解冻(thaw)的早(这部分重要),什么的。

另外一些科学家B警告上述的科学家,认为问题不在降水的多少,而在于土壤的湿度。最后 他contend if, ……, 也是针对土壤解冻的观点。

最后,一些农业学家却远不如那些模型家们悲观,他们认为,实际上问题不会有这么严重。(忘了他们的理由,这段最简单,最短)

题目一: 具体题意不请,好象是问第一段这个circle 怎么了?回第一段定位即可。

题目二: 科学家B同意以下对于科学家A的观点的陈述?这题目一开始看成“B同意A以下的那个观点”

我选的是认为A的观点建立在unsupported assumptions. 别的选项还有,refuted, false等。

题目三: 农业科学家这段的意思是什么?简单:就是“实际问题没有这么严重,不如模型家悲观”的改写。

题目四:主题题,我选的是a phenomenon advanced, and three different explanation of possible

consequences discussed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6

 

Milankovitch Cycles Theory

V1

1.先是陈述了 这个理论 然后说当时人们只能在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 大体的承认这个理论

2.但是1950年出了个A.B 研究了一些东西  说是理论错误了。 导致一段时间内人们都不再接受M的理论了

3.随着科技的进步 新的方法(或旧的改良) 出现了 证明了AB的 证据索取是比较片面的  M再次被人们接受

补充背景知识

Milankovitch Cycles Theory背景知识~~~

Most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 ice ages are the result of subtle changes in Earth's orbit, known as the Milankovitch cycles. One such cycle describes the way Earth's orbit gradually changes shape from a circle to a slight ellipse and back again roughly every 100,000 years. The theory says this alters the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that Earth receives, triggering the ice ages. However, a persistent problem with this theory has been its inability to explain why the ice ages changed frequency a million years ago.

7   "In Milankovitch, there is certainly no good idea why the frequency should change from one to another," says Neil Edwards, a climatologist at the Open University in Milton Keynes, UK. Nor is the transition problem the only one the Milankovitch theory faces. Ehrlich and other critics claim that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caused by Milankovitch cycles are simply not big enough to drive ice ages.

8   However, Edwards believes the small changes in solar heating produced by Milankovitch cycles are then amplified by feedback mechanisms on Earth. For example, if sea ice begins to form because of a slight cooling, carbon dioxide that would otherwise have found its way into the atmosphere as part of the carbon cycle is locked into the ice. That weakens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 Earth grows even colder.

9   According to Edwards, there is no lack of such mechanisms. "If you add their effects together, there is more than enough feedback to make Milankovitch work," he says. "The problem now is identifying which mechanisms are at work." This is why scientists like Edwards are not yet ready to give up on the current theory. "Milankovitch cycles give us ice ages roughly when we observe them to happen. We can calculate where we are in the cycle and compare it with observation," he says. "I can't see any way of testing [Ehrlich's] idea to see where we are in the temperature oscillation."

10  Ehrlich concedes this. "If there is a way to test this theory on the sun, I can't think of one that is practical," he says. That's because variation over 41,000 to 100,000 years is too gradual to be observed. However, there may be a way to test it in other stars: red dwarfs. Their cores are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sun, and so Ehrlich believes that the oscillation periods could be short enough to be observed. He has yet to calculate the precise period or the extent of variation in brightness to be expected.

11  Nigel Weiss, a solar physic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s far from convinced. He describes Ehrlich's claims as "utterly implausible". Ehrlich counters that Weiss's opinion is based on the standard solar model, which fail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magnetic instabilities that cause th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米兰科维奇理论认为,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是驱动第四纪冰期旋回的主因。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单一敏感区的触发驱动机制,即北半球高纬气候变化信号被放大、传输进而影响全球。最近,由于大量高分辨率及精确定年的气候变化记录的获得,从以下4个方面构成了对米氏理论的挑战:1)一些低纬地区并没有明显的10万年冰量周期,而是以2万年岁差周期为主,表明北半球冰盖的扩张、收缩变化并没有完全控制低纬区的气候变化;2)在最近几次冰消期时,南半球和低纬区的温度增高,要早于北半球冰盖的融化,表明冰消期的触发机制并非是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3)大气CO2浓度在第2冰消期的增加同南极升温相一致,表明该时大气CO2浓度增加亦有可能早于北半球冰盖消融;4)南半球的末次冰盛期有可能早于北半球。这就说明单一敏感区触发驱动机制已难以圆满解释所有观察事实,天文因素控制下轨道尺度气候变化机制研究正面临理论突破的新需求和新机遇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6

 

妇女类

女性选举权的长短期效应

V1

还有一篇是说1920年代美国妇女在获得投票权后,其实妇女的政治地位并有什么改变(全文开头有个很醒目的词:it is ironic that...),然后作者让步说其实妇女还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文章最后面又转了一下,说即使有一些成功但妇女在政治上没啥影响力(这里有题)

女性选举权的长短期效应

V2

1P 二十年代女性获得了选举权,可是没有造成短期的political reform,而且这个选举权并没有想象中造成那么大的影响(有题,问人们期待二十年的女性获得选举权会有什么影响),共和党依旧以保守的观点把持着政权,女权运动的影响力似乎还没有1890年的时候大。

2P 但从长期来看女性的选举权是带来了一些影响的,比如社会福利,女性的工作机会等等,但是作者又做了让步,说这些效应并不能实际上改变政坛,造成political reform,证明女性选举权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女性运动不会对政治造成很大的影响的基础上的(有题)

主题题我选的是present 长短期效应,还有一些别的干扰项,忘记了。

考古

阅读有一篇是十九世纪妇女政治参与的;

第一段:说了从50年代到70年代不同的scholars对妇女在politics party里面的地位,以前都是没有人关注她们的存在的,后来的学者关注妇女的作用,并提到后来有不少妇女自己建立party。

第二段:说了妇女在politics中的地位,说女性在政党或是选举的人数比以往多,看似女性的政治地位提升,提高了地位什么的,参与政治也更深入,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参加选举的女的多并不意味着当选的女的就多。并且她们在政府关键职位的比重并没有上升。于是,开始解释政治体制的原因。说政党只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才让女 性党员去参与竞选,比如肯定能获胜或者数个候选人竞选数个OPENING的情况,因为发现那些让女的参加选举的往往是因为那场选举胜率不大的选举。所以为何女性竞选成功的少,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多数情况下incumbent(此处的incumbent指的是在职者,就是指原本的当选者有可能后面继续连任)获胜的机率大,而原先的在职者就是男性居多,所以女性成功的少。还有就是女性多数只是竞选较低层次的位置,而那些高层次的基本都没有女性 (仅供参考,不是很清楚,说是并不是在所有层面上),最后说什么造成这样的状况。

问题1、主旨题。我选的选项大意是give explanation to why a possible phenomenon not occur(就是一开始research提出的possible  phenomenon)

问题2、问research probably will agree with which one

问题3、female candidate 的那题 其中有一题问题忘了,但我选的答案是,如果没有incumbent(一定要搞懂这词啥意思),那么男女竞选的机率是一样的(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GWD-11-Q35 -Q37

当代女权主义者对20年代妇女选举权运动的评价

      Recent feminist scholarship con-

       cerning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20’s

       challenges earlier interpretations that

Line assessed the twenties in terms of the

  (5)       unkept “promises” of the women’s

suffrage movement.  This new scholar-

ship disputes the long-held view that

because a women’s voting bloc did not

materialize after women gained the right

 (10)       to vote in 1920, suffrage failed to

produce long-term political gains for

women.  These feminist scholars also

challenge the old view that pronounced

suffrage a failure for not delivering on

 (15)       the promise that the women’s vote

would bring about moral, corruption-

free governance.  Asked whether

women’s suffrage was a failure, these

scholars cite the words of turn-of-the-

 (20)       century social reformer Jane Addams,

       “Why don’t you ask if suffrage in

       general is failing?”学者的观点认为suffrage是失败

      In some ways, however, these递进

scholars still present the 1920’s as a

 (25)       period of decline.  After suffrage, they

argue, the feminist movement lost its

cohesiveness, and gender conscious-

ness waned.  After the mid-1920’s, few

successes could be claimed by fem-

 (30)       inist reformers: little could be seen in

the way of legislative victories. 衰退的年代 new scholarship的另一观点

      During this decade, however, there

       was intense activism aimed at achiev-

ing increased autonomy for women,

 (35)      broadening the spheres within which

they lived their daily lives.  Women’s

organizations worked to establish

opportunities for women: they strove to

       secure for women the full entitlements

 (40)       of citizenship, including the right to hold

office and the right to serve on juries.最终观点 不同意recent的观点

老新观点

逻辑简图:

1P: recent scholarship challenges earlier interpretations unkept “promise” of women suffrage. Disputes, also challenges older view…

2P: in some ways, however, decline….

3P: during this decade, however, intense activism…. Women’ organization worked to establish opportunities for women…

Prep

The identification of femininity with morality and a belief in the innate moral superiority of women were fundamental to the cult of female domesticity in the nineteenth-century United States.  Ironically, this ideology of female benevolence empowered women in the realm of social activism, enabling them to escape the confines of their traditional domestic spheres and to enter prisons, hospitals, battlefields, and slums.  By following this path, some women came to wield considerable author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services in their communities.


The sentimentalized concept of female benevolence bore little resemblance to women's actual work, which was decidedly unsentimental and businesslike, in that it involved chartering societies, raising money, and paying salaries.  Moreover, in the face of legal limitations on their right to control money and property, women had to find ingenious legal ways to run and finance organized philanthropy.  In contrast to the day-to-day reality of this work, the idealized image of female benevolence lent a sentimental and gracious aura of altruism to the very real authority and privilege that some women commanded--which explains why some women activists clung tenaciously to this ideology.  But clinging to this ideology also prevented these women from even attempting to gain true political power because it implied a moral purity that precluded participation in the messy world of partisan politics.


Question #42.  537-01  (23257-!-item-!-188;#058&000537-0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ideology of female benevolence was consistent with women taking part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spheres of activity EXCEPT   C


(A) organized philanthropy

(B) domestic life

(C) electoral politics

(D) fund-raising for worthy causes

(E) social work


Question #43.  537-04  (23303-!-item-!-188;#058&000537-04)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the author would be most likely to agree with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oncerning the cult of female domesticity?   C


(A) The cult of female domesticity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of the concept of female benevolence.

(B) The cult of female domesticity was incompatible with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sm.

(C) The cult of female domesticity incorporated ideological elements that actually helped some women to escape from their traditional domestic roles.

 

 

女权

V1

女权啥啥啥的,是在没时间了,大概扫了扫,就两段,第二段讲了在非洲一个什么国家的妇女怎么怎么样了....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6

 

动物植物类

冷血和热血动物

V1

阅读第一篇是冷血和热血动物的,第一段讲了一个叫De什么人的观点,像法国人的名字,第二段说了O这个人观点,反驳了De的观点。

人和鸟学发声

V1

最后一篇讲什么人和鸟学发声的,mimic,野外不野外的什么,唉,真惨。

V2

一種動物還是烏模仿人說話的問題。

第一段:starling(歐掠鳥)這種鳥可以模仿和vocalize。但是因為它們flock and vocalize too much, too frequently, too.... 所以science studies很少。 最近剛做了一個實驗, 說明starling不僅模仿自然界的聲音,還模仿人的聲音。

第二段:說這個實驗。把幼鳥分成組,只跟人關在一起。發現那組人說話的多,那一組的 鳥vocalize就多。 說明幼鳥是通過人的話來學習發音的。而且幼鳥還都模仿discourse和phrase, 不是單個的word。又說自然界,幼鳥是通過學習neighbor的鳥,比如自己的parents and ...。

第三段,忘了,沒題。

V3

關於starling---八哥的研究,這是一種叫聲音域(compass)很寬的的鳥,甚至與模仿人的聲音(鳥類中的和旋手機),說得是以前很少有這方面 的研究(有題),因為需要大範圍,長時間的研究,而這通常做不到。然後說現在通過實驗可以做到。。據了一個可行的例子證明了八哥可以通過和人的接觸(有 題)就會模仿人的聲音。所以得出一個結論,八哥小時候就開始接受家庭的音樂熏陶了(有題)。

題目:

1)主題題:describe an experiment researching a phenomenon(我選的, 還有一個選項比較模糊,建議大家再看看)

2)如果下面哪個成立,說明這個實驗沒道理?(感覺像邏輯)

在幼鳥即使在人一句話都沒說的那組,一樣能學會發音。

3)在wild的情況,幼鳥如何vocalize. 答:學習他們的parents and ....

4) 為什麼科學研究會少? 答:

(1)因為flock and vocalize too much, too frequently

(2)因為需要大範圍,長時間的研究,而這通常做不到。然後說現在通過實驗可以做到。

V3

第一段:一种鸟(也不认识),能模仿人的讲话等,但是很少有科学实验记录这种鸟在wide里面的模仿能力。为什么呢?因为…(罗里巴索给了回答,题目竟然考到了,paraphrase一下)

第二段:但是,科学家还是做了实验来看这种鸟的模仿人的讲话。这个实验中,鸟儿们被分成了好几组,有的呢和人没有什么接触,有的呢和人有很多接触。(此处有 一个考点,问哪个不是这个实验的特征,选“鸟儿们和人有很多对话的”要仔细看,鸟儿们和人亲密接触,但是并没有和人有语言交流)。然后实验发现:鸟儿们很 厉害啊,能模仿人讲话不说,还能模仿不同的语调。而且,和人们有更多接触的鸟儿们更爱显摆inference就是鸟儿们对于周围的环境很有 interest)

第三段,忘了…考点都在前两段。

 

 

鸟类与伴侣的二重唱

V1

好象不太难可能我到低分區,一个說某種鳥唱duet with her partner, when other lone female is around and other lone male is around than when other female accompany with male partner. This is to indicate how female bird try to protect security over her partnership.

Ask: When does this female bird sing duet? A. When other female lone bird around, than other male lone bird aound, than other female with family. B. When other female lone bird or other male bird around than other females with families. 大概這樣

V2鸟类发声呼唤

研究鸟的叫声,第一段基本没什么用,第二段说lone female bird 在对mate 时和有male bird和其他

lone female bird在一起时的叫声,都是描述现象,中间有个结论有提到same sex rivals.题目有主旨,剩下主要都是第二段细节。

V3

考了一个什么雄鸟和雌鸟通过叫唤来驱赶别的鸟进入圈子这里的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7

 

鸟类叫声研究

V1

第一段第一句有点orz,因为一半单词不认识,只知道是什么bird的什么东西。然后看后文理解是叫声songs类的,然后说了某人带了某个小组,研究这些鸟的叫声的作用。做了点实验(貌似,没有细读后半段)

第二段给了一堆实验中的发现。其中1、2句话非常绕,大意是说female bird在对自己的mate male bird时,叫得特别欢,然后又对比了当旁边有什么lone female bird以及非mate male-female bird…(这里实在记不得了,但是这里有细节定位题,考试对各种bird前的定义很晕菜)时的情况。后半段大致是解释了一下发现,应该鸟用该现象干什么有关。

第三段来个转折,大致意思是鸟其实也可能用这现象实现另一个作用。后面又是一堆。

总体这篇文章只能记得逻辑脉络了。题目有3,一主旨。2就是第二段里的细节。3第二段的作用(这里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我一开始居然看到第三段去了,orz,后来返回第二段,选了用现象支持第一段里的某个主题云云)

导致树叶光和作用的某元素

V1

A。。。(反正一个元素)导致树叶光和作用的(又说什么 温度降低 叶子颜色变浅 文章里头有UV线照射之类的)

欧洲和美国的植物学家

阅读的话,我碰到一篇有点难度的,说的是欧洲和美国的植物学家的。就这篇,很长,而且很绕。

预测种族灭绝的数学模型

V1

某个数学模型 预测种族灭绝的 有2个缺陷 有2个不确定性 导致模型不准确。

antagonistic symbiosis

V1

第一段写的是发现A动物有一个奇怪的行为,他们会把ocean butter-fly  背在背上什么的(不太准确,差不多就是不吃它),说这样会减少A动物的行动力让他们降低捕食能力并且更容易被捕食(这里有一道细节题,问A动物这种行为有什么后果,有2个选项挺纠结,B:it will be more subject to predation. E: it will not move as quickly as it could.考试的时候同学们自己抉择吧)

第二段写的好像是一个实验什么的。。。没什么考点,不记得了。(有一道细节题不难定位)

第三段就是解释这种现象的,说了这个现象跟之前发现的3种理论都不符合。然后给出一个新的解释。最后整个一段高亮了。问作用。还有主题题。总的来说没怎么看懂,但是考题主要考框架和细节不需要完全理解。

V2

一种海底的什么动物喜欢绑架水中什么蝴蝶的,但是带着那个水蝴蝶走会妨碍那个什么动物的行动,然后专家就开始分析为什么那个动物要带着水蝴蝶走,原来好像是因为那个蝴蝶帮助这个动物分泌什么化学物质保护这个动物

V3

antagonistic symbiosis(对抗共生)的生物题材的文章。

说有一种类似虾的海洋生物叫H. dilitata(不记得了,反正开头是D,后面有个TATA),它们以捕食一种seabutterfly为生。但是,当这种seabutterfly减少的时候这种H DILITATA减少得更快。后来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专门吃HD的鱼和HD还有seabutterfly放在一起,结果鱼不敢吃HD。后来就得出结论,说seabutterfly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来保护HD。然后第三段就引出一个概念叫antagonistic symbiosis,还拿HD的行为跟decorating crab做了比较,讲了一大段。最后一段整段考了段落作用题。建议不要看这个阅读JJ,我这个版本记得不够准确。实在对不住大家!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7

 

同种相食。

V1

1. T和W研究 关于一种动物相互捕食的现象。并说这个现象是有充分理由的 是为了教育pup如何捕食。 这个现象是: adults在 PUP面前捕食pup然后喂给老的成员吃。

2. T和W用了两个实验去证明。

1. 说在一研究组里边, adults只有在pup在场目击时才往往捕食pup。2. 在一个实验组里边 给提供活的猎物。  只有观看过adults捕食pup的那些pup相对更多的 糊了口。 没看过的 2/3都在干瞪眼。

对第二段一段以后全部划线 问作用(PS相当壮观 第一次见那种划法。)

 

green lable

开头说很多人认为green lable或者让伐木场有许可才能经营是能有效保护森林的,因为只有使用不破坏环境的方法的公司才能拿到green lable。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因为成本很高,顾客愿意付的钱往往不足以弥补这样的高成本。然后举了个例子什么M树,用其他方法开采要比用green lable要求的方法有利五倍(此处有题,问举例目的)

第二段green lable方法其实可以变的有效,如果the methods can be modified.然后具体讲了怎么modified。

题目有主旨题,还有问为什么这个方法会失效(第一段),还有高亮green lable问可以让seller 怎么样。

蚂蚁的两个状态

V1

蚂蚁有两个状态 statary  和nomical什么什么的 就说一会蚂蚁大军呆在一个地方两三个星期,一会又移动,有人说这是储存粮食不够了,但作者说这是reproductive的问题停驻的最后一个星期产卵,然后走,走的期间蚂蚁孵化 怎样怎样的

考古:

(今天考过的TX说是第一个和第三个版本,第二个版本差的比较远,大家注意)
版本1
"第一段:有一种蚂蚁会周期性的表现出定居或者流浪的特性。以前人们认为这与它们的什么有关(忘了,很简单,不重要),但一种新的解释认为这与蚂蚁们的繁殖习惯有关。 第二段:具体解释蚂蚁的繁殖习惯与其周期性定居或者流浪的关系。大意好像是在定居期蚁后会专心生育,所生工蚁到了流浪期就主要承担起了forage的职责,而如果这些工蚁还没有发育到能够出去forage的阶段,蚁群就仍会定居而非流浪。
一个主题题,还有一题是问最后一句的作用,还有一题回忆不起来了。。。
"
版本2
"一篇是蚂蚁群的生命周期。 第一段总述了生活周期情况:蚂蚁群刚建立时,生活在一个比较静止的状态(不出去扩张领土),两三周后,幼虫孵化并长成工作蚁后,食物短缺,竞争激烈,蚂蚁们出动扩张地盘(攻打伊拉克); 第二段详细描述了这个过程。
问题一是问:如果在幼虫长成工作蚁之前,把他们移走(到美国去),下面那个选项正确:他们就不会出去扩张领土。
版本3
蚂蚁有时候喜欢在一个窝里一住就是3个礼拜,有时候又每天都搬家,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1,食物的原因,2,蚂蚁在某个时期狂繁殖,需要天天搬家.
版本4
ANT COLONIES:第一段 说有一种ant过一段时间就会迁徙,一般认为是因为他们要寻找食物,但作者认为是因为繁殖 第二段 说明作者认为繁殖的原因,他说ant 繁殖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L开头的,说因为ant幼虫还没有孵化,所以停留,第二个阶段是P开头的,说因为ant幼虫已孵化可以继续工作所以前进(好像有一IMPLY题问第二阶段ant的情况是??)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7

 

Bats & moths

V1

P1-阐述了一个观点,moth 是靠干扰bat的acoustic 的能力来躲避prey 的。

P2一个人做了三个实验来验证上面的这种现象.

第一是拿tiger moth和bat 关一起,怎么着了,反正就是bat没吃tiger moth

第二个实验拿第二种 moth(叫他B moth好了)和bat关一起,bat 也没有prey

第三个实验拿第三种moth(叫他C moth)和bat 关一起

对了tiger moth和B moth都有一个特点是m开头的一个挺长的单词(对不起大家我不认识),但是C moth没有这个特点,但是在第三个实验过程中发现虽然C moth没有这个特点但是bat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没有prey.

P3 下结论 第一个和第二个实验共同说明了什么,第三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道题有问主旨因为第一段里最后一句有个单词confirm,所以我就选了设计三个实验去验证现象。

这篇文章我只记了个结构,在Google上搜了段话虽然有点出入,但是大概意思和第一个bat VS tiger moth 的实验性质差不多,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第一个实验的意思。

The researchers chose a tiger moth species (Bertholdia trigona) that was thought not to be toxic, and an unrelated species known to be eaten by bats. They used captive big brown bats, an insectivore that overlaps with these species in their range in North and Central America. The moths were tethered, and the bats let in to the room to hunt on nine consecutive nights.

For unknown reasons, about a quarter of the bats never bothered with the tiger moths, even when the tymbal was damaged, and so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The rest happily ate them at rates similar to the control species. The rates of feeding remained constant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prediction of either the warning or the startling models.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7

 

语言类

某种语言和其他语言的差别

V1

第二篇是一篇讲语言的,说一种语言和其他英语日语啊差别就一个什么P开头的不一样,第一段最后说说英语中介词in是放在名词前的什么,第二段忘了,第三段说将来语言学家也最终会制出一张表,就像化学元素表一样,各种物质的组成元素表里都有(也就是说语言的差别也有像各物质组成一样,例如可能是有的介词放这儿啊,有的放那儿啊),前两篇都不难。


V2

"第一段,某S的一本書(1974)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語言表達與構造差異很大。後來(2001)另外一個study反駁S,認為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語言表達與構造很類似,然後舉了一堆例子。(作者應該也是反駁S)

第二段,1960年來一堆人投入相關的研究。後面忘了。

第三段,忘了"

V3

1960年來一堆人投入相關的研究。先是说一些语言分析家指出这些语言结构是flexible system, 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会自行adapt,构成各个社会的bedrock。有提到说这些人是从ethnographic, social and cultural层面研究...(问哪个选项不是这些人研究的:A. Gender difference B. Generation difference C. Rural and urban difference  D. Social difference  E.记不清了好像就选E,可能各个选项的顺序不对。)第二层是说根据前面提到的分析家的研究,那些认为不同文化的conversation structure 是不同的researchers需要重新考虑他们的premises and conclusions。(好像有问到这些researchers 要...)有个关键词是TURN-of-什么的,要注意。(第二段最后2句话出了2个细节题。)

V4

"第一段 某S的一本書(1974)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語言表達與構造差異很大。後來(2001)另外一個study反駁S,認為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語言表達與構造很類似,然後舉了一堆例子。(作者應該也是反駁S)

第二段 1960年來一堆人投入相關的研究。後面忘了。

说的是conversation的研究,有个关键词是TURN-of-什么的,要注意。

总共2段。第二段最后2句话出了2个细节题。要留心 "

V5

"还有篇讨论所有人类的conversation structure 是否一样的文章,那个是拗口的一塌糊涂。

总之文章的观点是支持所有的conversation structure是一样的,只是这些结构是flexible system, 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会自行adapt。

文章一共2段, 有问第二段的作用。 第二段一共两层意思,先是说一些语言分析家指出这些语言结构是灵活的系统,构成各个社会的bedrock.。有提到说这些人是从ethnographic, social and cultural层面研究...(后面有题目问:选项中哪个不是这些人研究的:A. Gender difference B. Generation difference

C. Rural and urban difference D. Social difference E.记不清了好像就选E,可能各个选项的顺序不对 )第二层是说根据前面提到的分析家的研究,那些认为不同文化的conversation structure 是不同的researchers需要重新考虑他们的premises and conclusions. 好像有问到这些researchers 要...记不清了。"

V6

最后一篇段阅读就是conversation structure的,jj讲的不多,所以然我也不是读的很明白,中间有一个关键词,就是turn-什么的(记不清了,因为没有这个词的题,所以你都不懂这里大可不必心慌,没题)主要内容是:第一段,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加勒比的一个什么村落的人得出了结论世界各地的人fundamental structure of conversation是一样的(作者的观点),第二段就说了下以前的观点认为social interest对这个conversation structure有影响,最后半段反反正正的表述观点,有点绕,大家读不懂也不可以掠过,因为关系到作者的观点。整个文章狠dry,没有什么例子,所以我也记不住很多,题目有个主题题,除此之外我也不记得什么了,大概因为没有读懂,都是词对词回原文定位选的答案。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7

 

基因和语言的关系

V1

最后一篇是写基因和语言的关系的,旧观点是基因决定语言,还写了移民什么的。但是有新发现表明语言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习得,可以覆盖原来的语言什么的。最后得出结论其实美国最初的美国人其实是由一小部分人组成的。(这里有个考点)

某作家的某作品的意义

V1

第一段某作家的作品叫什么名字(好像是印度相关的作品)。来了句正面评价,however,作者认为这作品不光有historical的价值,还有literature的价值。

第二段讲了这作品的内容。一关于一个印度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命运的小说,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很有关系(大概是这样,这里有定位题)

第三段说了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大概记得是除了……,还有两个文学方面的genre,后面一堆,都是elaboration

第四段上来就说有人拿这个作家的这个作品和英国同时期的女性作家如傲慢偏见的作者简奥思丁筒子对比,然而,……,这个对比是moot ???的。(moot这词因为不认识才记得的,但是这里有题,根据原文的逻辑脉络和选项表述判断大概是unclear、open之类的)

题目有4,一个主旨,一道family为中心词的定位题(这题好定位,第二段),另一道定位题就有点绕,因为中心词居然是作者不认为这部作品可以怎么样怎么样,但是通篇都是讲这个作品的,没法从题干定位,看了选项,大部分都含England 作家什么的,就定到了第四段,然后发现了moot这个不认识的词,但是看看选项的意思,大致判断出来的,就选了个这部作品和其它England作家的作品不好作比较。第四题,忘了。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8

 

历史

二战期间中国移民

文章结构大概是这样的,说在中国到美国的移民特别多,有个词dearth,应该是这么拼,我当时死活不明白意思,就没管,但是意思就是说按理说这样的移民很正常,但是像中国这样的持续了超过一个世纪多的(有考题,说一直到什么时候,原文是from...to the second world war, 我就选的是这个,没记错的话是C)就不同了~另外这句话还有一个题,是highlight的...说这句话的作用,我选的是indicate the significance...


之后就是几派人的观点了,讨论这个事情的原因,中间有提到说中国的女人怎么样了,反正是反面的观点,拖家带口的还是怎么了,然后有人提出反对观点,说中国的男人来这里都是为了赚钱,还是要回去的怎样。大概就是如此了,还有个主旨题。


美国早期的什么work days 减少的运动

第一段说减少,然后第二段有个学者提出什么了一句话“employed Americans have had no net gain...”,之后就开始一些人讨论发生的原因究竟是啥,几个人说是什么...最后有个人提出说是什么work hours的减少造成的,大概这个意思,记不太清了。不过这里会有题,因为在第一段有个叫Henry Ford的人也提到了work hours,然后题目问,这句话和Henry Ford的说法suggest了什么...貌似是这么问的...是在记不起来了~

不知道是我进了低分题库,还是怎么的,感觉逻辑不是很难,基本错误选项都有很明显的缺陷,大家按照是否相关性一般都能排掉2到3个选项,之后稍微对比下就可以了~

有个题是说,一个A公司现在要增加产量,但是增加产量的话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让现有员工work overtime,另一个是雇佣新员工。让现有员工工作overtime的话,需要多支付1到1.5倍的工资...However, 雇佣新员工会便宜,但是呢,这样产量就不能保证...貌似...

选项有一个说新员工来了老员工要教他们,无关选项。还有一个是新员工做的东西不能确保质量,无关...其他的不记得了...

考古

中国移民劳工

[版本1]

"1860年开始,加州因农业发展出现了劳动力紧缺,于是开始招募中国移民劳工,这些劳工起了巨大作用,做了什么什么云云。
然后美国人就过河拆桥了,出台了反对移民的法律,中国的民工来的就减少了,可还是对当地作用很大。
第 三段主要说中国民工的到来开创了一种tenant的模式,对以后的农业经营也有影响。这种模式里有个contractor, 负责组织劳工,那家农场需要就装车送过去,contractor是负责这些劳工工资的。有题就是问什么跟这个类似,选的是一个秘书公司招募秘书,那家公司 需要就送一批。"
[版本2]
"CALIFORNIA的中国移民,一段讲CALIFORNIA 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HIRE中国人,二、三段讲一法案对此ACTION的影响。有问二、三段的关系的;为什么HIRE中国人;中国人对 CALIFORNIA的agriculture的功劳,关于RECLAIM等。
其它不是很记得了,反正没有近两月机经上出现过的题目。
问题一:问在1884年前(开始引入移民进入农业的一年)加州农业怎样?
问题二:问主题 "
版本3
"十九世纪由于对中国移民的限制出现了移民署,以及后来对制定移民法的影响,这个law对美国移民的相关法律及机构的影响挺深远的.。Chinese Immigration Act原来的历史学家们认为它怎么怎么不好,作者认为它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注:下面这个选项是另一G友的选项
记得有一题问:从文中能推出以下那一条关于中国移民的说法正确。"
版本4
中国移民对某个国家(什么什么三角洲delta,抱歉,我记人名地名的的能力实在很差)农业发展的影响。第一段说1880年之前(具体记不清楚了),这个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匮乏,幸亏中国移民大量流入,满足了90%的劳动力需求。这个地区的农业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但是1882年,该国出台了限制中国人进入的法案,使得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力中,中国移民比例下降到20%。这个趋势一直保持。故而1882年 之后,研究中国移民对该国农业发展的研究少了,但中国移民的贡献不能被抹杀。第二段就展开来说中国移民具体是如何贡献的。提到了契约中介人,即这些人在中 国人和当地人之间牵线搭桥,把中国劳动力介绍给当地的需求方。此外,在当地生活发展的中国农场主,首创了一种什么什么模式(汗,一个很眼熟的单词,就是想 不起来了,貌似是土地使用权),该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这里有考题,问以下对中国移民的贡献的描述,哪一个是正确的,就选这个提到什么什么模式的选项。)有一个考题,问一下那个事例和中国移民在这个国家的经历相似。选项很简单——关键是我记不住,复述不出来,嘿嘿。
版本5
中国移民对加州农业影响,因为加州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力,此时中国移民成为中坚力量,可后来因为移民法律的限制,中国移民就减少,减少的这段时间后少有文献来说明中国劳工的贡献,但我们也不能因此低估,然后最后一段说了贡献。其中提到contractor,因为中国人不会英文,farmer不会中文,所以需要contractor作为中介,有2道题考contractor

 

 

美国移民政策

版本1
 美国移民政策的那题。开头先说了一个法案,有些专家认为这个法案歧视了中国移民,但其实这些专家忽略了这个法案在其它方面所造成的正面影响,接下来说了一些影响,最后说虽然这个Act歧视了中国移民,但至少这个Act促使了中国移民经过正常申请成为美国公民的程序。
版本2
"短:美国内部中国移民法的。开始提出一个观点说这个移民法妨碍了中国人移民到美国,以前认为是只影响中国人的,但马上提出一个转折说其实也影响了其他的人 就是说不是针对中国人的,然后说这个法案怎么来的。只不过刚好实施之后刚好就影响中国人了,最后说其实对中国人也有一些好处,这些不允许被移民的人至少有 了一个DUE DATE,或者一个申诉的机会。
相对来说这篇比较难懂,我细细读了两遍才开始做题。:)
"
版本3
美国排华法案:排华法案是个歧视性法案,这是共识,作者只是探讨了排华法案的其他影响。1排华法案影响了所有的因民,不光包括中国,2好像是关于身体检查的一个影响,3是提供了一个正式的程序,处理移民问题,并使美国成立了移民局。


作者: Similu    时间: 2009-12-9 10:18

 

未分类考古寂静

本月第10 印度作家作品的意义
考古版:版本1
一部作品,Anagan(好像叫这个名字),是一位女作家的著名作品。人们一般都会从政治角度去看它,但是author认为它的literature的意 义更大。Anagan, setting in India during the World War Two, describes two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of that time。有具体讲这两个circumstance,不过重点在于,它所描述的政治都只是为它的故事做背景,它的作者并没有偏向哪一方、没有明显政治目的。然后,author具体讲Anagan这部作品的文学意义。author认为这部作品的作者从一个带有anger的女子的角度出发来叙述她身边的人和事情,从而透露出那个时代的特点之类的。而且,作品的narrative手 法独特(注意作者是怎样运用narrative来描写作品的)。最后一段,把这部作品的作者和Emily Bronte她们这些著名的女权作家比较。到底是这些女作家影响了anagan这部作品的作家而写出了跟《简爱》类似的作品、还是她们的作品只是一个巧 合,这是一个modest question值得探讨的。
-What do the author think about the politics setting in Anagan?
-What do the author think about the narration used in Anaga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similar to the Anagan? (这里问的就是从什么角度去描述故事的,注意描述人的心情-原文中是带有anger的女子
版本2
一个印度女作家的小说,
 评论她的小说的写作风格。说它不仅有以前说的政治意义, 也有文学上的成就。
版本3
第二篇。Pakistan writer Mastur, 作品alagon。3大段。描述India-subcontinent某个家庭的故事。写作手法独特在于透过这个女子的声音来展现身边发生的一切,和时代 的特点。最后一段分析了和国际上女权作家的联系是否存在,至于受到夏洛蒂。勃朗特等女作家的影响没有还不能断言。4个问题:第一个,在全文的理解上,下列 哪个关于mastur作品的描述是正确的? 我鼓起勇气把选项看了3遍,细微的差别让人头大。第二个问题:narration 跟下列哪个情境类似?讲到公司里现象,有的是老板的回忆录,有的是股东的争吵的纪录,还有是公司客户的投诉。意思是说让你好好找找alagon的叙述手法 是怎样的。答案是某人眼里的这些股东的争吵吧。都是透过某个人的眼睛来展现的。
今天刚考过的TX确认过的考古狗狗


作者: besttys    时间: 2009-12-26 06:49

many   thanks  !!!!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