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写给即将踏上赴美留学之路的... [打印本页]

作者: laihuiyuan87    时间: 2009-8-18 21:26     标题: [转帖]写给即将踏上赴美留学之路的...

1 从历史的断续写起
中国人有机会出国留学特别是去北美留学,那还是150年之前才开始的事情。一个在澳门
上学的孩子,他的美国老师因健康原因要回国,问有谁愿意跟他一起去美国完成他的学
业,于是一个广东男孩站了起来。他们乘坐一艘美国油轮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
洋,大西洋,经历了三个多月才到了美国的纽约港。后来这个男孩从Yale毕业,成了中
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留学生,他的名字叫容闳。今天在Yale的校园里有他的一副塑像。

同时,1840年以后,向来以"中央大国"自居,认为其他地方都是蛮夷的天朝,开始经历"
千年未有之变局"。从水师学堂到派幼童留美,寄托着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
的期望。水师学堂里有著名的严复,幼童里面出来出了铁路专家詹天佑,国务总理唐绍
仪。1895甲午战败,终于发现我们落后不仅在于火器,不仅在于工业,更加在于人,在
于让人能尽其才的制度。于是才有了1896年的南洋公学的建立,期待能够培养应对"千年
未有之变局"的人才,今天在交大闵行校区东门口树立了一块很大的石碑,上面记述着当
年盛宣怀给光绪就建立南洋公学的折子和光绪的批复。1901庚子赔款,后来美国通过了
法案退还清政府庚子赔款中超出了美国实际损失的部分,并决定用这个钱来资助中国人
来美国留学,所谓的"庚子"赔款生。庚子赔款生中,有胡适,竺可桢和其他很多中国近
代各个领域的开创者。同时为了更好的组织庚子赔款生的留学前培训,成立了清华学堂
,现在清华大学的前身。191x年,欧战爆发(一战),很多中国人又去了欧洲勤工俭学,
这中间有周恩来,邓小平等。

1978年,正是那个留学法国的邓小平,重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作为一项最重要的举措
之一是在当年就派出50个人去美国各个学校留学。150年来,经历战争,革命等一系列事
件,出国留学一次又一次的被打断,而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成为时代的潮流。回顾这段历
史,今天应该觉得无比的幸运,因为不是每一代人都有这样的机会,我们的父辈们所处
的时代就没有提供这样的机遇和机会;因为有现代的通信交通科技和工具,我们不必在
海上颠簸3个多月才能踏上异国充满着神秘的土地;因为我们今天不用像晚清那些固步自
封的清流一样,觉得西方只是火器和技术好一点,带着傲慢和无知去俯视,也不用后来
的一些人带着"东亚病夫"的谦卑去仰视,而可以自信和尊重的目光去平视另外一种文明
的闪光。

2 那又为什么去美国留学?
这是GA版和oversea版还有在美留学的同学们一直所讨论的问题。前段时间我还收到几位
飞友的投条,大致都是说自己有offer,签证也搞定了,但是现在又变得很犹豫,因为觉
得自己在国内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考虑到家庭,考虑到感情问题,不知道应该如何抉
择。美国有那么好吗?美国留学之后,能够有什么样的职位工作和待遇等着我呢?。。


Purpose问题是留学根本的问题之一。说了这么多,为什么要留学呢?我只能说说我的理
解。
1)个人觉得现在留学已经相当的大众化,不要期待着出去镀一层金回来,国内就像欢迎
拿破仑战胜归来那样迎接你,海带多了去了。由于国情不同,美国学习的那些东西在国
内未必能够找到合适的用武之地的。如果想通过留学就想当然的觉得能够出人头地的同
学,我觉得还需要三思再三思。

2)读完书,留在美国怎么样?这个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30年来,大量的中国留学生
通过各种渠道到美国留学,中间的很多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留了下来,成了真正的"留
"学生。他们是我们需要观察的,或许可以从他们的境遇中找到我们未来的影子。这里不
展开了。

3)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既然留学风险这么大,最后还不一定能够给我带来什么,那为什
么还要去留学?有人说,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没有错。几乎任何一个领域,我发现中
国人的贡献基本为零。数学,物理,化学,EE,CS,医学,哲学,。。。。很多与中国
相关的研究也在国外。但是我想说,学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西方之所以能够发展出这
么多现代的科学技术,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主要在于支撑这种科学技术发展的文
化和制度。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自身规律(law)的,而对于law的认知,不
是听命于权威,听从于经典,而是重复去验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此为"求真"
。同时,对于发现这些创新,给予足够的保护,比如patent制度,比如对intellectual
property的保护。你不会因为去了playboy的网站而被滤霸,但是你可能会因为下载了某
部非开放版权的电影或者某个音乐的MP3或者Matlab被叫过去谈话,严重的有因此被警告
甚至开除的。某个学校,有个学生的paper中,有三行引用了别人paper中的原话,但是
没有加引号,被发现而被开除的。

4)了解那个真正的美国。真正的美国不是好莱坞式的美国。个人觉得好莱坞电影和大部
分美国电视剧,仅仅只是描述了美国的一部分,跟全面真实的美国还有不少距离。这个
就如同一个美国人到了北京或者上海,觉得哇,这就是中国;或者另外一个美国人看了
张艺谋的某部关于中国农村的电影,觉得哦,这就是中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多
时候行万里路对于一个人来说意义更大。个人觉得在美国很多地区(加州和NYC除外),民
风淳朴,路不拾遗。当你在学校大楼里面看着faculty或者办公室的list的时候,很多时
候会有人上来主动问你,是否需要帮助,你要找谁;当你初来乍到,用不那么地道流利
的英语问路的时候,有人会很热情的回答,甚至他不知道,他会帮你询问旁边的人,然
后再很仔细的边比划边慢慢的说给你听;当你还没有车,需要来去机场时,有人会愿意
一大早或者半夜开很远的路去机场pick-up,可能你跟他并不认识。。。;在大马路旁边
,路上没有任何一个行人,当你感到无助,感到落寞的时候,你竖起大拇指,或许真的
有人会停下车问你要去哪里,顺路的话,可以带上你。。。;当感恩节来临,美国人都
回家过节了,真的有这样的美国人,他们愿意带你去他们的家,跟他们的家人一起欢度t
hanksgiving。从这里,我体会到这个国家所真正强大的地方:"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
感恩"。我想或许这是很多中国留学生最终选择留在那里的原因之一吧。前几天有一个讨
论交大的一个跟佐治亚理工合作的项目,如果申请奖学金,需要每个周末抽两个小时左
右去做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我相信很多人会想,我是学(电子)EE的,我是学
机械(ME)的,那些社区的工作跟我的学业和专业没有关系,干嘛要去做。我觉得这是美
国人的人才观,他们觉得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只为了自己而不力所能及的对他
周围的人,对他所在的社区有一些impact和义务服务的话,他是不那么合格的。还有就
是,或许你会发现很多美国人的生活很传统,他们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和感情。有时候
我们会觉得中国人走的有点太远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是我们交大的校训
,愿这种感恩的文化,深深的渗入每个交大人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区别于其他大学校
友的标志。

通过留学,你或许能够发现,其实美国并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美国社会和中国社会一
样有他自己本身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种族冲突,贫富差距,教育,就业,官僚主义等等
都困扰着这个国家。很多人在国内或许曾经或者现在仍对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心存向往。
但是我觉得,很多很多国内的人,对于民主本身的理解实在是太过于表面和肤浅了。民
主绝不仅仅是那种每个人都可以上街游行,投票选举总统的理念,而是一种精巧的社会
制度安排;他实现那些掌握公共权力的社会精英和大众的互动和利益一致性,在制度框
架之内调整各个利益集团的关系;对掌握公共权力的社会精英进行有效的制约等等。民
主制度需要懂得并善于自我约束的社会精英和理性的占社会主体的中产阶层作为社会结
构基础。民主背后还有一个更加精巧的制度安排,那就是共和,很多时候我觉得没有共
和,民主就是暴政,这里就不展开了。

通过留学,你会有机会去结交一个美国的朋友,结识一个美国的家庭。东方与西方,中
国和美国,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观念等等都有着很多很多的不同,近100年来,美
国的成功使得很多美国人对于外界特别是中国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他们中间很多人自然
而然的觉得美国的方式是最好的方式,其他人其他国家都最好follow这样的他们的方式
,而他们往往忽略了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不同,或许普世的价值存在但是具体实现和表现
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真正的去结交美国的朋友,结识他们的家庭,有助于我们理解他
们的思维方式,有助于让他们理解我们的思维模式,很多时候两个国家也好,两个人也
好,很多问题都在于我们缺乏足够的交流和沟通。

通过留学,可以认识一下美国的宗教。五月花号上的人因为不愿受英国教会的迫害而远
渡重洋离开自己的故土来到这片新大陆,他们这些人被称为清教徒(Puritans)。很多人
把美国的历史追溯到那里,美国也一直具有比较强的清教徒传统。直到今天,宗教在美
国日常生活中担负了很多重要的基层的职能。本文上面说的很多东西跟宗教还是有一定
的关系的。比如,在他们觉得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规律(law)是上帝制定的(所谓自然
立法或者叫普通法,common law),所在在law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才有了rule of law。
。。。宗教还担负社会教育的功能,天天宣扬那些被我们中的有些人看成是大道理的东
东,来洗美国人的脑。晚清以来一直有中学和西学争论,有人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只是我有时候会想,西学引进来了,但是西学中的引进来的只是科学技术的那些东西
,只是"用",但是西学本身怎么样产生发展起来的根本是否引进来了呢,比如制度创新
,比如对创新的鼓励和保护,对国民个人权利的保护和保障。。。是不是我们就永远是f
ollow世界潮流…Puritans很重要的逻辑起点是觉得人是有原罪的(people carried
the stain of original sin),人需要有敬畏感,需要控制自己的自由和欲望。中国古
代哲人是很强调修身的。我的理解,修身本质上其实也是讲求要约束自身。市场经济也
好,丛林法则也好,有一个法则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无疑很多时候,这些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一旦强者无所不用其极,自身对自己没有约束,外界也没有对
其有有效的制约的话,恐怕就悲惨世界了。在美国,你会发现有很多很多照顾那些少数
族裔的规定,很多照顾残疾人的措施。或许,我想,作为无神论的我们来说,去近距离
的观摩一下Puritans,对于我们理解美国的很多现象会有很多很多的助益吧。

5)补上人文的短板。最近一直有人在bbs上讨论交大的人文问题。他们说的人文是什么,
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这绝不是建立一批人文专业,建一个"世界一流"的人文学院。大
学本来应该是通才教育,应该首先或者最根本的是培养合格的国民,追求"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人格"的大学精神。但是我想对大家说,我个人觉得在这里我们或许还有短板,对
于理工科背景为主的sjtuer如何补上这个短板呢。所幸的是,美国的很多大学的课程在
内部网中都是可以查到的,比如课程名称,上课时间地点,教授的名字,提纲甚至是所
有的课件。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之余,如果我们可以抽出那么点时间去旁听一下那些
本科生的人文课程或许对于我们会有很多很多的助益的(个人认为远比郁闷了,天天上买
买提或者上各种deal网站找deal来的有价值有意义)。因为很多时候理工科的知识或许只
是给我们找一个饭碗,而那些人文的东西却可以让我们找到人生前进的航向。或者,或
许有人真的对人文等学科感兴趣,也有人旁听而认识相关的教授,后来通过转系申请拿
到奖学金的(美国的大学里,相对来说,转系转专业相当的容易)。如果没有很好的机会
,要自学,我觉得我们可以首先学习两门课,一门课叫心理学,他主要研究人的非理性
行为。一门叫经济学(经济学是MIT任何一个本科生所需要必修的课,而且要求分两个学
期修完,也就是说其重要性相当于交大的大学物理),经济学研究人的理性行为,研究人
群的理性行为。学了经济学,对于很多社会现象会有很多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同时以后
还可以用此来居家理财。从经济学,可以延伸到博弈,理解组织比如政府是什么,公司
是什么再到我们社会的目标是什么等等。然后哲学,历史,地理,法律等等。

6)探索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留学,你或许可以发现,其实自己可以有另外一
种生活。有句话说存在决定意识。从小长大于中国社会,对于很多很多事情,都觉得很
习以为常,觉得就是那样的。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很多人从小成长在竞争的环境中,考
中学;考大学,学习,分数,成绩好像就成了一切,就成了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就像那
个"牛与不牛"帖子里说的那个之前他所崇拜的牛人那样。毕业,出国的话,觉得去牛校
的人比如去哈佛,MIT的人牛;工作的话,觉得找到很高薪水待遇的人牛,或者觉得考上
公务员牛;考研的话,觉得考爆高分数,考上五道口"某央行研究所"的牛;毕业几年之
后,觉得谁赚的钱多谁牛或者觉得谁手里权力大,谁牛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的
自然。我想说,的确上面的这些都很牛。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社会很多时候,他的价值
观是一元的。就好象打个比方,找女朋友只是以容貌为标准,觉得好还是不好,其实更
好的标准应该是合适还是不合适,而合适还是不合适的标准是每个人有所不同的。大家
用一元的价值观不仅在衡量他人,也在衡量自己。有多少人想过,这些价值观到底是自
己的呢,还是社会强加的。我发现在美国,价值观是多元的。也有很多人在用"牛与不牛
"的体系衡量着你我,有人辛苦读医是为了谋求医生这个职业所带来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但是也有人读出来了MD(医学博士),拿到了行医执照,但是他却跑去非洲某小国,救助
艾滋病人去了。有人考上哈佛退学了(比尔盖茨),跑去开个当时可能被认为"不上路"的
软件公司,(在中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吧),实现着让每个桌子上都有PC的梦想,后来成
了世界首富。前几年不干了,把大部分的钱都捐了出来,即使金融危机的时候,还给全
世界送去慈善,你说他赚钱是为了啥?我们国家曾经的首富,黄某某,也很有钱,应该
属于"牛与不牛"中的典型牛人了,他首富了,都去做了啥,他赚钱是为了啥。比尔盖茨
这种属于超级牛逼的人物离我们很远,但是我曾经碰到过一个T州农民技工学校的历史系
的faculty。他本科他跟我说他就想着早点退休,起先我在想,他在历史系的收入好像是
ECE系faculty的一半不到,退休了更少,为什么还要这么早的想退休呢。他说退休之后
,他就可以专心从事他喜欢的研究了,现在在学校里面有很多教学的任务,要分很多心
啊。在美国大学里,文科的助理教职(Assistant Professor)的收入并不那么有吸引力,
然而往往会有数十个博士或博士后宁愿不要去公司赚大钱,而要前来应聘,大学教职竞
争非常激烈。我曾向一位美国朋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获得一个大学文科教职是如
此困难,为什么在美国还是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去读文科学位呢?这位朋友告诉我,这是
因为他们确实有志于哲学、历史、文学与艺术专业,确实以此种学科当作为自己由衷的
爱好,他们才会做出这种选择。。。在美国,确实有不少人只关心自己的物质生活,但
也确实有为数不少的人在追求其他的东西,例如有的人喜欢冒险,而在日常物质享受方
面则相当随便,有的人成了事业上的亿万富佬,但生活却十分朴素,始终开一部普通的
车子,如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他们对于别人以何种方式生活,追求什么,物质生活
得如何好,可以完全不在乎。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己觉得值得追求的价值。
换言之,中国人的人生追求相对而言则十分单一,而且很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也即通常
我们说的中国人爱面子),既然社会上以物质生活为中心,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人们也
就自然会以各种办法显示自己的成功。美国人生追求则相对多元化。"牛与不牛"的思维
正是中国人一元人生追求的体现。正如,一位现在美国留学水源id是xianweishuji的交
大校友前几天在oversea版说的:"中国人一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和别人比幸福"。

如果没有留学的经历和阅历,或许我们会永远的在"牛与不牛"的思维模式下,而恰恰我
觉得在这一点上,找到了留学的一个重要意义所在。本来就想写一个帖子,写写那些那
个美利坚留学生活手册里面所没有的东西,自诩手册里的东西都只是关注脚下的事情,
所以想写个小帖子斗胆仰望一下天空,后来又收到几位即将赴美留学飞友的投条,了解
他们的纠结和做留学与否决定时的犹豫,最后又看到"牛与不牛"被转载来了GA版,遂有
此文。

回顾历史,留学生是近代以来各个时代精英领导人才的摇篮。万里路上的经历和阅历和
因此而来的开阔眼界,能够帮助你们成为未来时代的领导者。
摆脱"牛与不牛"一元价值观束缚,心怀理想,脚踏实地,乐观自信,荣辱不惊,找到自
己人生前进的航向,经受跌宕起伏的考验,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全球化的时代呼唤具有全球眼光的领导人才。一个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又熟练其他民族
语言,理解其他民族思维方式,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才能成为具有全球领
导力的人才。


谨以此文献给即将踏上赴美留学之路的SJTUers。

作者: GlendaKuo    时间: 2009-8-19 06:54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