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英语专8优秀,新东方班,2个半月复习
二。感想:
1。走在新东方班进度的前面,利用该培训,但决不仅限于该培训的水平。新东方的一些做法是比较“愚民”政策的。个别老师(如广州的语法老师)上课的语速极快,热中低俗笑话,笑话多了,分析题就只好蜻蜓点水了,有见地的分析极少。SO如果仅满足于培训班的水平,很难胜出;
2。多参与论坛的讨论。尤其是对OG以外的题目,因为没有权威解释,讨论一下(或看前人的讨论),特别有裨益。
3。机经:在大家都看机警的前提下,你忽视机经就几乎不可能胜出了!!!我考试数学中碰到了无数机经,VERBAL方面因为一直比较自信,所以没看,但以前的牛人不少也声称从VERBAL JJ中受益;
4。复习计划:不要随大流,大家说SC为王你也把大量的时间放在SC上面,根据你自己的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来安排。 比如说,也许99%的中国人都可以把数学放在最后半个月来复习,但如果你的数学如我一样水,那随大溜会让你REGRET的。
5。的OG的使用:对语法的解释,反复看。但每遍看解释之前,最好都先做题,这样比较有针对性。
6。心态:
复习时:随时调整,在最低落的时候,相信睡一觉,明天又是新的充满希望的一天。有个前人的话我非常赞同:“对绝大部分人而言,那种前是悬崖后是火山的情况永远不会出现,永不放弃希望,永远要看到光明的一面。”我补充一句,真正的悬崖和火山,只在我们的心魔里。
考试时:提醒你自己:只要不到最后一秒,你都有“回天” 的希望。(生活有何尝不是如此?)
昨天上午考完,M50,V41,750。
个人背景:人大学经济类的,在事务所工作4年,现在一家美国公司任职。因为大学专业是“国际”开头的,在加上班里的同学都特好强,所以在他们的带动下大二过了6级,不高,好像是80出头吧;大三考了托(627)GRE(2100)。当时只是考着玩,也没当回事,这也导致了我对ETS轻敌,造成了我第一次的失败。后来进了事务所,基本上是和英文打交道,尤其是后2年,大篇的写报告,感觉词汇量不如上学的时候了,变的相应单一而且比较集中于一个领域内,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比上学时强。
复习:对于像我一样在职的人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是相对有限的,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获得复习效果,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1) 复习前要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复习的目标和主攻方向。因为没有考过GMAT,所以我在大概了解了一下GMAT的考题类型后,作了PP3的第一套(730)。当时比较得意,觉得GMAT也不过如此,比GRE还容易。可当我作了作GWD后,才发现错的太多了(GWD1我错了14个)。我分析了一下,感觉CR和RC还可以,但SC太差了,这和我以前学习的方式有关,看文章好像看武侠小说一样,对不懂的就跳过去,没有仔细研究,长此以往,忽略了对语法知识的积累。明确了方向,我就制定了主要以语法作为突破点的复习计划。而CR和RC则相应次要,因为看SC的同时也是对上述两种能力的锻炼。
2) 考虑到时间比较有限,我主要使用的复习资料就是OG和GWD。网上说的确实没错,OG就是GMAT的Bible,培养对GMAT的感觉完全靠对OG的理解,此情况下,我看了3遍OG的语法,2遍逻辑;因为我的语法比较烂,刚开始作题的时候完全靠语感,很少能明确的指出选项的错误。通过OG的锤炼,我基本能指出大多数选项的错误了,在第3遍的时候,我就把仍然作错的题按照正确选项背了下来,10几道吧,起码从语感上做到能基本正确。另外就是钻研GWD了,毕竟是真题,考试的时候有很大可能性碰到,因此要完全领会,至少要知道大部分错误选项的原因,同时也是检验对OG的理解。我感觉GWD比OG的难度要大,很多题看懂了也不一定能选对,比较接近实战。
3) 另外我想强调一下,其实阅读能力是整个复习GMAT的基础,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包含2部分:对句子的理解和单词量。在分析错题的时候,我感觉80%的题目是因为没看懂,如果看懂了,中国人的深厚文化底蕴是不可能作不对鬼子们出的题的(我真不信同样给鬼子们出文言文他们作对的percentage能超过5%);而且主要读不懂题的原因是词汇量不够。但是我又没有时间去背单词了,于是就下决心把OG和GWD里的所有生词都搞明白背下来。我总觉得常用汉字不只有3000吗,同理,常用的英文单词也就这么多,在具体到GMAT这种特定的考试中就更少了。关键是这种复习方法也比较容易行的通,那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实现的最大目标。
4) 我基本上是从9月中旬开始正式复习,每天不管工作多忙,一定要保证3小时的复习时间。尤其是考试前的一个星期,我就是拿GWD作模考而且只是作verbal的部分,一天一套,多了也作不完。当然也要做到劳逸结合,我考前一天就简单看了看要点,然后就跑联众玩去了,居然糊了一把天糊7对,呵呵。第二天起来觉得脑子比较清楚。
5)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多参与讨论,我10.29号还是个“新手上路”,现在已经是“业余侠客”了,呵呵,挺有成就感的。要勇于发贴,不怕问任何问题。
6) 作文因为成绩还没下来,不好说什么经验了,但我觉得模版一定要写,而且要用自己的模版,其实只要多看一些文章,综合一下,很容易就有自己的模版了,这样考试的时候才游刃有余。我考试写的都至少450字,而且提前5分钟就能写完。
实战:实战的经验不太多,因为就考过2次。我只想和大家说,心态是最重要的,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坚信自己的能力。我的考试题很奇怪,不知道有没有人遇到过:我的RC是第三题开始,连续3篇,2篇是90行;而后连续7道CR,5道SC,BF一道,而且直到第37题才有(我都快绝望了),幸亏考前想大不了就用上次的660申请,所以也没有太慌张。另外一个就是jj了,个人觉得jj确实有用,但真的不能依赖jj。我今天有一道题就和jj很像,我匆匆扫了一遍就开始找选项,5个选项都巨长,看完了却不知所云,于是又看了一遍,还是不明白,这才重新看原题,才发现完全不一样,(可恶的是题干居然问法都一样,晕),结果这题害的我足足作了5分钟。所以我觉得即使是感觉上一模一样的题,也要认真的作下来,就当是没见过的,这样有了jj的基础,在加上临场的感觉,正确率肯定有保证。还有pace的问题,我第一次考试verbal提前10分钟,math提前20分钟,结果很差;所以这次我特地放慢速度,保证有把握才选,结果都是终场哨响的前1,2分钟作完的。
最后我想说说我对GMAT的看法。我一直都觉得中文是最美丽的,其他语种都是蛮夷之邦落后文化的产物(一人之言,open to discuss…)。所以如此复杂而华丽的语种都被我们掌握了,那小小的英语又算的了什么呢?具体到GMAT上就更是如此了。所以不要轻易低头认输,就是输也不能输在语言关上。考英语,去美国就是为了将来能战而胜之,老祖宗就说过,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吗。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我们作些许的牺牲和努力,而且失望注定只是暂时的。努力!
BTW,考前碰上个老外,马上都要进屋考试了,还傻傻的问我Cnm的公式是什么,晕。看到这些老外,我觉得中国人真的是聪明多了,我们绝对不能因为这些破考试,尤其是英语考试就放弃我们自己的理想,大家努力阿,ETS都是纸老虎!!!
M51,V41,760
为什么要考GMAT? 我认为原因决定你的坚定性,而你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你focus的程度,从而决定成功。就我自己来说,我是因为要申请finance的PHD,本来想用原来的GRE充充数,结果问了我们学校几个B-school的教授,都建议我考GMAT。(其实他们没明说,但我估计是因为我的GRE不是很高的缘故(<2300))我后来决定考GMAT还有一个原因,三年前的GRE考得十分不爽,我想,总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弥补一下,证明自己还不是那么差。我毫无退路,不能重考,因为deadline就在眼前。所以时时提醒自己要focus.
话虽如此说,但因为自己其实是一个懒散的人,最会找借口,从来没有完成自己做的计划。所以第一天作了计划,在47天内反复修改了6,7次。个人认为,每隔一段时间修改计划有很多好处:总结上一阶段的学习,根据新的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复习;每当看书做题的效率不很高的时候,就静下心来告诫自己,然后制定新计划,鼓励自己。
我的复习计划:
前2周,OG。 第一天,在从没接触过OG的基础上做了PP3, 640。统计了自己各个部分的错误率,SC,RC,CR比较平均,Math因为不熟悉题型,只有47分。制定了复习计划之后就开始做OG,做一遍然后看一遍错题和做的时候自己不确定的题。 同时看feifei数学前两部分。零星的时间看看杨鹏难句,大概从开始到考试前一共看了40句,还是有些作用的,起码比较容易把握句子主干。 因为一个礼拜要做20小时的intern,还要上课,做作业,不是有很多时间,而且不上课不上班的时候也万万不能让自己10点钟之前起床(我是那种一定要睡8小时以上的人)。所以两周时间OG根本没看完,大概看到3/4。两周结束的时候做了一次PP3,770,因为很多做过的题目。
第三周,OG没做完,继续补上。
第四-五周,feifei看到第5部分,开始做GWD,做第一篇的时候错了15个,当时都晕了,想我复习了三个礼拜跟我没复习之前的程度是一样的,太有挫败感了。郁闷了一整天,连看了三集火影忍者,才有勇气重新审视自己,继续下去(每次没了勇气的时候,我都看看火影忍者,很有用)。我想我太高估自己或者低估GMAT了,因为大家都说GWD和真实考试很像(就自己的经验而言,确实如此)GWD比OG难(搞脑子)。不得不静下心来,focus 再focus。 以后各次GWD的成绩,供大家参考(按做的时间顺序): GWD3, -11; GWD4, -3; GWD5, -5; GWD13, -6; GWD7, -7; GWD6, -5; GWD12, -7; GWD11, -3。8-10没有做,因为没时间了。GWD24也没做,因为没找到那个从军行。
最后两周,看JJ,只看数学和CR部分(10月份11月份,11月份只看了一半就没时间了),feifei7看完,做GWD(到考试前一天才做到11)。考前一周做了一套prinston test4, 690,数学错了一道就只有46分。有点担心作文,因为作文模拟了两次,居然都写不完,所以整理了模版,也看了些范文。
考试:
我的感觉是: 1,作文最好先列提纲 2,数学要仔细 3,不要慌,千万不要像我一样点错选项。SC或者CR的题干+选项=满屏,尤其是SC,如果大部分题干都划线,而句子结构又错了的话,就不知道题目讲什么了,很绕,只好连连深呼吸,告诉自己镇定。
M:51 V:36, Total:730
没有JJ,JJ见另外的帖子,这篇纯粹是没事瞎扯两句。
先说偶的背景,4级70分,6级过了3次,最后一次68,当时心里还暗自得意,没浪费几分就混了个6级合格。工作将近5年,中间考了一次雅思,5.5,上次考试7月19日,600分,然后8月21日的托福就只有550(现在偶还在为这个发愁,也太少了介,重新考又要很长时间,不象GMAT当时出成绩,真是)。考前做GWD,第一套对了16个(注意是对了16个),第5套做的最好,错了10个,剩下的平均错15个,只做了10套题。不过感觉考试还碰上好几道和GWD一样或者差不多的题。
再说说复习,偶觉得偶2个半月的复习,还是比较有效的,8月21日考完托福,玩了几天,9月1日正式开学。说了不怕大家笑话,偶的SC超差,一般都在50%的正确率,而且全职从3月复习到7月,没有一点长进。9月份,我就从新东方的语法讲座开始,就我们CD当的,每天听2节,当我听到第三遍的时候,突然找到感觉了,语法有了个庖丁解牛的开朗,然后再看OG,竟然可以对到80%了(惭愧,做过2遍了,第三遍还是这个水平,但是当时可真让我惊喜的很),于是信心倍增。为什么先听讲座呢?因为我看OG的解释总是理解不了,不,应该说看完了记不住,还是中文说的出题点让我有感觉,但是听别人讲比自己看要快,所以就拿XDF下手了。所以如果有比较懒的,然后时间又不太多的人,建议那XDF试试,毕竟一次讲座只有8节课,也就是12小时,听3遍也才36小时,能提高30个百分点还是很划算的。(题外话,最后考试前因为做GWD做的语法感觉乱了,搞得正确率只有65%了,让偶比较沮丧)
再说CR,偶的CR一向还行,第一次做题正确率就超过75%,感觉CR就是阅读,读懂了就能做对,可惜总是有几题,死活读不懂人家的题目。
最后说RC,其实我从开始学英语RC就是比较好的,但是之所以以前考的不好,我总结了一下,不是因为我没读懂,而是因为读的太懂了,想把文章所有的细节都记住,结果考试只出3,4题,根本不用记那么多,结果应该记的太多,该记的反而没有记清楚了,所以以前我读阅读都需要看2遍文章,但是这次听了XDF的语法,觉得还比较有长进,就顺便听了一下阅读,结果,嘿嘿,正对我的弱点,我按照XDF的阅读法,把文章纲领提出来,一般3题的文章,只要不是问特别细节的题,我都可以一遍做对。后来GWD的水平是14题错4-6个,呵呵,比刚开始对4-6个的情况,已经让我满足多了。
再说考试,考试的时候,感觉SC还是不太好,因为听说如果SC好的话,到最后就是画线越来越长,可是偶的题目,画线越来越短,后来有几题只画了个词组,倒是第一题画线还是最长的,画了一半。CR也不好,第一次考试还见到2个BF题,这次考试竟然一个都没有。但是RC我应该做的还不错,因为第三篇是一个长达101行的大文章,当时我就晕了,心里还暗暗对自己说,别紧张别紧张,文章难了说明分数高,结果这篇文章我连文章说什么都不清楚,就随便选了。结果连着就是一篇40行的小RC,当时我就晕了,想着完了,不能还没有上次考的多吧,这次可是偶老妈亲自陪着我来北京考的啊(我们那里没有考点,我老妈非跟我一起来),而且当时还有10分钟,还有10题,咬牙看清没一题,快快做(偶平时做题很快,一般都是时间用不完,但是很毛糙,粗心多),竟然按时完成了,还好后面都是SC,CR了。最后能出这个分,真的是大大超出偶的意料,所以建议没考的XDJM们,考场上感觉再差,也要坚持,而且要每个题都当作最后一个或者唯一一个题认真的做,可能胜利就在前头,一定不要放弃。
最后说MATH,Math我推荐看钱永强的GRE&gmat数学难题精解,倒不是别的,而是他前面总结的数学知识复习很好,我第一次49就因为有几个题目根本不知道人家在问什么,开始的时候连梯形的英文都不认识,第二次考试我把这本书前面的数学知识认真的看了3遍,做了后面的题,还有GWD的5套,感觉GWD的题比较简单,但是似乎考试就是这么简单的。
偶不是一个目标很远大的人,只是喜欢做一些目前能力的情况下,跳一跳能够够着的事情,说实话偶觉得700以上就已经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但是这次真的给了我一个鼓舞,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收获的。而且第一次考600的时候,真的觉得GMAT不难,可是这次觉得,题目还是很难的,但是也许正因为你的水平已经上去了,所以才能看到难题啊!
math 51, verbal 41,total 760.
感觉
说实话,考试时没有找到任何感觉。开始writing的时候两手冰冷,戴上耳塞之后只听见心脏超响亮的跳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的什么。第一个break中吃了两块已经变成液体的巧克力。当时心里直打颤, main sections 要开始了!回到屋里还有2-3分钟,可是越看计时器一秒一秒的数心里就越害怕。干脆forfeit了the rest of the break。前十道数学题由于一道JJ题微微变了一下,慌了,因为数学不是我的强项。后面接着出了几道我也不知道是简单还是难的JJ。(我不太清楚ETS的判分technique,可是每当我在考试上看见JJ题总是数30-40秒才选的。听大家说选快了有可能被判为猜题)。在中间调整心理,打算努力做好后面的,可是后来出现了几道稀奇古怪的大餐,消化不良的我差点没昏过去。感觉就像有五杯酒摆在我的面前,看我能不能喝到那杯没毒的。我硬着头皮选了。最后几道题破罐破摔,连检查也不检查了。section 结束后,我像地瓜一样连滚带爬的跑去喝了点水,连监考老师都看出来我脸色不好。
我再一次forfeit了the rest of the break,开始了verbal。一直听大家说如果SC做对的话,underlined portion 会越来越多。在我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做了几题之后,画线的portion一点都没有增加,吓得我直打哆嗦。还好,第一篇RC是GWD里的,问题也没太改。可是逻辑跟语法真的好难,到后来我又累又饿,在全身麻木的情况下选了一些答案。做好survey以后我毕着眼睛按了report score, 微微睁开眼睛,via眼缝里看见我没按到report score。又来了一次,result 真的让我大吃一惊。
我的复习过程:
我是第一次考GMAT, 复习了差不多两个月吧。
数学
再说说数学吧。我是五年级来北美的,所以数学比美国人好不了哪里去。我不是牛人,做800score 跟GWD 从来没有拿过满分。我是今年九月份开始学GMAT 的,当时数学一般错6-7 道,但由于verbal更差,一直没有去理会math。可是十月中旬左右发现数学成了我的心头大病,做九月跟十月JJ十道里面可以错五六道。由于没有总结JJ,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自信狂减,十一月初GWD数学竟然十道十一道的错。每次看到稍微长一点的题心里就打颤,根本连思考都不思考就断定自己不会。那时还剩不到两个星期,真的可以说是连哭都哭不出来了。后来硬逼着自己改变心理,忍痛总结错题后不停的做新JJ跟feifei,试着understand (实在不懂就 memorize) 所有的题(说到这里,大家不妨看看我在JJ区发的帖子,呵呵,很多问题傻得要命,到最后都不好意思问大家帮忙解答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时候,好像突然间进步了,GWD后来只错2-3个,今天在上帝保佑跟大量JJ的presence,终于拿到了我想都不敢想的满分。
再来是verbal, 九月开始做powerprep?错14个,每次都是不多不少14个,气得我直打哆嗦。其中cr:错2个,rc and sc 都是百分之四十的错。对于SC,我每天做55道题from大全,然后总结前一天的55道题(对了的要再看,不对的就抄下来再写笔记)。好像在第一个星期就有起色了,错误率由40%降到25-30%,几个星期后稳定在15-20%之内。就这样总结了大全后又把错了的题看了一遍,又由以前的笔记写了然后背了一些generalization of concepts learned, 之后大约读了四遍OG。然后是reading, 这里我要强调OG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RC。可以说我只有学og来improve我的rc performance的。我觉得如果时间充足,一般人可以大大提高rc。OG 就有这个好处,一开始的题比较简单,给人一种时间充足的感觉。我每天做四篇OG的RC, 然后总结错题。在做题的时候不要一直想着时间,这样会分散注意力。我一般限制每道题2分钟,但其中actual reading 占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选题每道1分钟。一定要把passage读透,读懂,除非100%sure, 否则一定要在原文里面找到support。一开始可以边读边列一个outline。放心,一开始或许难一点,但慢慢就会觉得时间够用的了。
GWD: 他的重要性我就不用说了,是非常宝贵的材料,今天就有考到。
JJ: 同月JJ一定要看!今天全靠他们拿的满分。当然,不要抱侥幸心理,还是要自己做。而且只背答案是很危险的,很多题都有不同的version,选项不一样。
去年5月先做模底考,用PP3。开始满怀信心,以为读书和工作都是用英文的,可以和ETS打一打,结果蒙了:560!铭记在心:VERBAL错23题:SC错9题,CR错7题,RC错7题。数学错4题。
后来复习的步骤是: 1) 背TOFEL单词。以前没考过TOFEL,所以单词只是吃老本,发现不够。而TOFEL单词是最好的,背了之后足够应付GMAT的语文。一些抽象词要属。不要任为背单词浪费时间,如果一句话里面有一个看不懂的词的话,这句话常常理解错。 2) 做OG。 A。 数学不用怎么做OG,但数学要好好的把PP3上的教学部份看一遍,知道ETS是怎么定义一些概念的。比如中数这个概念就是我们中国数学的教学中没怎么强调过的。 B。语文部份好好做,是为了打基础。个人觉得OG的阅读的难度和真实考试还是很像的。而RC和SC的难度是为了以前笔考设的,往往错误比较明显,而现在的难度要看GWD。但如果连OG的语法错误都不牢牢掌握的话,机考就危险了。 3) 做LSAT逻辑 我做了大半,掐35分钟做,一开始肯定很痛苦,但要坚持,因为它能很好的训练逻辑。做过后,逻辑部份就不再怕了! 4) 做PP2逻辑单题 也有近200道题了,很不错的ETS思路的题目。 5) 做PP2阅读 一样的机考环境,4篇一组,40分钟,很好的训练啊! 6) 做GWD。 现在我们全部有14套,每套都当模考看时间做,可以知道当前水平。如考试碰到,可以帮一把。 7) 关于PRINCETON VIEW和KAPLAN: 都做过,觉得可以当练兵,主要是感觉机考的心跳感觉。但题目本身可以不要去深究。我的PV模考760, KAPLAN:680 8) 作文一定要背模板,而且要滚瓜烂熟。本以为平时工作的EMAIL和REPORT都用英文写的,模版就可以稍微知道个大概。事实证明有两大好处: 第一:模板可以帮你大大节约时间。更多时间可以用在其他地方结合题目。 第二:语言可以更丰富。比较我们母语是中文,时间紧,可能想不出什么精彩的话,模板可以提供多样的单词和句式。
我这个人从小相信题海战,虽然复习GMAT的真题有限,但如果把可以找到的相关ETS真题(包括GMAT笔考题,GRE,LSAT)全都做一遍的话,题目还是相当多的。事实上我就来不及做完全部的题目。 其他数学部份感想: 作为中国人,数学绝对可以和ETS有一拼。但如果不好好复习的话,可能只能保证49分。因为有很多东西要在毕业多年后拾回来。 哪里弱强攻哪里。费费的宝典是武功秘籍啊! 如我一开始有点怕排列组合和概率,连P(M,N)和C(M,N)的基本概念都忘记了,后来就反复练,直到彻底明白为止。
其他语文部份感想: 平时用的英文和考试不是一回事。只有适应ETS英文,才能获胜。 总结了几点:
第一: 对ETS的长句要充份理解。其实考试时的奇怪的句子平时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是ETS人为造成的,为了考验你的英文水平。蛮好的文章,故意写的很奇怪。以前我常买BUSINESSWEEKS看,想提高英文水平,后来发现效果不大,因为不是ETS写的句子通常是 比较正常的。解决方法:一定要读杨鹏难句,因为只有能迅速读懂长句,才能做语文的题目。现在的SC,RC 和 CR其实都是长句和难句的考验,反复读了之后会发现长句可以读懂的。
第二:不要怕阅读,尤其长文章。事实上因为ETS喜欢写长句,一篇文章没几句,看的时候一句句看懂它,不要想赶时间没看懂就看下去。这样到头来还得从新看,很容易心慌。而且现在的GMAT文章远比以前PP2的有些八股文好懂,当然GMAT选项非常迷惑。
第三:不要怕长的SC,尤其是整句划线。因为有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ETS的答案必须是Indisputably Correct,它不能说“我认为这句好,所以对”。正确答案一定是没有争议的,所以SC要仔细分析选项间的差别,往往长句只是考了一个时态,要坚信一定是能找到端倪的!还有,自己怎么读都辫扭的句子一般是错的,除非其他选项有致命错误。(以前傻乎乎的以为:啊,原来一句句子可以有这么多写法, 一定是自己没能理解ETS高深的写法)
Math-50, Verbal-51,Total-790.
考场里令人窒息的寂静着,只听得到我心跳的声音。按下“report score"之前,我像小姑娘一样用手蒙住了眼睛。从指缝里,我看到了结果。放下手,我呆坐了几秒,习惯性地摸一下口袋,才想起来考场不让带烟。收拾好东西,接过监考JJ的unofficial report 和一句简短的祝贺,我快步走出考场,在楼梯怪角处点燃了4小时来的第一根烟。吐出第一口烟后,我对着楼上默念了一句:“Goodbye, GMAT!".
好了,我的长篇大论要开始了。只想看机经的,请看另一贴(呵呵,混个贴,积个分嘛)。
先讲一下我的背景,以免误导同志们--英语专业毕业,专业八级优秀。外企三年W/E,英语为official language。准备时间一个半月(part-time)。资料-OG,GWD,Feifei Math, Kaplan, Princeton, Powerprep. 考试次数2次,第一次在10/29(710 M49,V37)。所以我的感受和体会可能只适合英语基础好,准备时间少的同志们。
1. Time Management 和 Priority Setting.GMAT就像一个 Project,自然需要像管理一个项目一样去对待它。这就使得时间管理和优先权设定显得很关键。在开始备考之前,做一次摸考,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然后根据结果设定每部分准备的时间分配权重。我的Prioirty list和时间分配比例是: SC(35%)--Math(35%)--CR(20%)--RC(5%)--AWA(5%).提醒大家,这绝对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不要随大流。比如,我的数学不好,所以只好恶补一下了。而阅读和作文较强,就少花时间。这里有一点要尤其注意,应该根据情况偏科,但绝不可以荒废任何一部分。
2.时间段的分配:如果你有2个月准备时间,我建议第一个月的时间按部分分成时间段,比如7天专攻SC,5天专攻CR 等; 到了第二个月,就最好各部分齐头并进,即每天30个SC,30个CR,4篇阅读,50个数学。题嘛,多得是。主要推荐OG,GWD,Feifei Math.这样一来,你既打扎实了基础,又能实现思维在不同部分任意跳跃。而且如果卡一下时间,就可以当摸考了,呵呵...
3. 摸考,在我看来,摸考有三大作用-1)衡量进度 2)提高信心。3)练PACE ,所以摸考要安排得当,不要早上爬起来一冲动就摸考一次。那样浪费时间,毫无意义。我摸了六次,大概每周一次。先KAPLAN, 后PRINCETON, 最后POWERPREP。基本是650-750-780。哈哈,你可以想象,我是自然越摸越有信心。(骗骗自己也是有正面心理作用的嘛。)另外,摸考后,如果发现自己原来的强弱项分布有变化,就一定相应对复习时间和优先权安排做调整。还有,既然决定花宝贵的4小时来摸考,就当成正式考试。我每次摸考,连烟都不抽一根。PACE也完全照着真实考试来。
4.关于重考:重考要慎重,如果没有提高到特定分数段的把握,就不如多花时间在案ESSAY等上面。比如你考了650,如果没把握考700+,就不要重考了。其实我重考已经被人骂了,说我第一次上了700 还要刺激大家。我也不想重考,可是选学校时,710的分数实在是如鲠在喉,好生不爽。而且,第一次我VERBAL 37, 实在是侮辱我呀。因为从小到大,我的语文很牛,英语语法和阅读都很强,而且摸考没下过40。所以这次VERBAL 51(比数学还多一分),也算是还我清白了。
5.关于sense还是doctrine:现在G友持两种意见。有的认为感觉好是最高境界,有的认为要稳扎稳打,仔细分析,直到挖出ETS皮袍下的“小”来。个人认为这也是因人而异。我是感觉派的。很多SC和CR我说不清理由,就是觉得这个答案对。在准备的前期,我看了一些语法知识和逻辑知识,结果越看越晕,错误率不降反升,所以后来我坚决凭感觉,只有碰到难题,才两者一起用。
6。关于考试:不用担心休息不好影响考试,因为除非你特N,否则没理由在考试时睡着的。如果头晚没有休息好,一定不要给自己“完了”的心理暗示。我昨晚搞到3点没睡着,所以我索性不睡了,我跑出酒店,到一家KTV的超市里买了啤酒,回来一阵猛灌,终于在4点左右睡着。考试时,照样精神抖擞。还有,考完MATH,我觉得太简单,而VERBAL很不爽,看来感觉不可靠,不要自己吓自己。
激情燃烧的岁月
先说说我的背景. 人在北美, 且有些年头了, 英文是日常工作经常要用的, 也要经常写技术文档资料, 所以实际上是天天在学英语. 再加上以前考过GRE (那时候还是7个部分的GRE), 所以词汇也不是问题. GMAT中经常出现些与生活有关的名词术语, 对没有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来说可能不知所以然, 有了这里的生活经验后, 这些对考生来说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备考
考GMAT的想法是在两年前了, 让国内的朋友给买了些资料, 包括新东方的几本书,数学,语法…..还有些讲课的录音. 然后就把两本书过了一遍. 课堂录音听了20分钟,发现纯粹是浪费时间, 所以以后就再没听过. 然后因为许多原因就拖啊拖的没有考. 我知道有CD,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想在网上找点关于GMAT的东西, 就在GOOGLE上搜索, 然后就发现了CD. 注册之后就很少来了. 但是CD一直在偶心里J
今年夏天的时候有想起GMAT这岔事了. 原因大概有二个, 一是一直有这个梦想, 也给自己说过无数次要考GMAT, 所以就决定要把这事给完成. 二是, 工作时日已久, 渐生倦意, 觉得将来一片茫然, GMAT/MBA也许能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再说, 正如 “技多不压身一样”, 考了之后, 就不会进退失据, 随时可以申请. 基于这些想法, 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看了一阵子PRINCETON REVIEW的GMAT GUIDE, 然后又翻了一下KAPALAN的书. 发现KAPALAN的真是没什么用, 数学太简单, 语文的出题思路和ETS相差太远, 所以看了几页后就放弃了. 唯一得到的好处是, 这两本书中讲写作的部分有些参考价值. 然后又游荡了一阵子, 终于在10月初决定考试, 为了使自己不再拖拉, 就报了11月中的名. 大概5周的复习准备时间. 既然决定考了, 马上就给自己定了个5周计划,打印出来10月和11月的日历, 来规划复习计划. 大概计划是这样的:1.5周花在OG上,1.5周花在机经和作文上,然后1周留给最新13套题,最后一周看最新的机经,总结以前的东西,然后调整状态,熟悉GMAT考试的软件,最后准备去考试.
OG
大概的计划如上所述,但是后来执行的不是完美.因为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发现晚上的效率很低,工作了一天了,很疲劳.周末基本是全天花在GMAT上,除了锻炼/买东西的时间.前1.5周的OG计划执行的还不错,基本按时把OG的语文题过了一遍,平均下来每30题错5/6个左右.OG的数学没时间做就没看.我的经验是,如果有时间把OG中的错题再看一次,正确的没必要了.因为我发现,即使第一次做的是猜对的,以后的倾向还是猜那个对的,所以不要再花时间把全部OG搞个两三遍了.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考虑重复OG.
JJ
然后就开始看JJ了,开始的规划太过宏伟,把整个2003和2004的JJ看了一遍.开始一天能看3/4个月的JJ,后来题越来越多了,一天能看一个月的就不错了.所以JJ占用了我太多的时间,超额了3/4天才完成.以至影响了GWD13.结论是,没有必要把所有JJ的数学都看完,主要是2004的和去年同月附近的就够了.也没必要把每月的几百到数学题全看完.挑些重要月份的全做一遍,其他的流览,只注意一下那些看了题后没思路的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策略,头脑中对如何做数学有个清晰的概念,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注意纠正.读题一定要认真,不要错过关键的字,比如要注意题目是不是说了数字是正的,是整数,或者是质数啊等等...关于JJ的语文部分,大多数JJ写的都不是很清楚,对阅读和解题的帮助不是非常大,CR的还有帮助.SC的帮助也不是很多,这要看平时的功底了.我最后只是快速看看了JJ的语文,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可惜大部分时间都花在2003的JJ上了, 本来留给AWA的时间也没能用在AWA上.)
GWD13/24
因为JJ占了很多时间,所以影响了原来预先留给GWD的时间.只剩最后一周了,没办法了,只有把GWD的前三套全做了,后面的只做语文,不做数学了.上个周末两天搞定了10套,基本是上午/下午/晚上各两套语文.到了周二才把GWD13剩下的全搞定.这时候基本一般错题在5个以下,最好的2/3个.得出的经验是一定要把5个选择都看一遍.有些就错在没看完就选,所以没能选到最好的答案.周三和周四的晚上看了看作文和最新的JJ,周四的晚上想了想作文该怎么写,大概给AA和AI搞了个思路,写了些开头结尾的模板.周五白天忙里偷闲把GWD24的语文做了,然后有把GWD第13的数学做了.晚上回来就开始看了看作文模板,看了几篇范文.睡觉前把ETS寄给我的CD装了一下测试考试的软件.然后就睡觉去了.
作文
感觉作文的思路最重要.我的经验是作文一定要按照考前制定的策略/模板来,否则可能乱了方寸.我给AA总结的思路是:AA一般存在这么几个问题,你只要把这几个都说了,基本加上开头段和结尾段就够5段了.400字以上不在话下.这几个问题是:(1)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扯到一起.(2)把一个具体的例子普遍化.(3)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 这基本适合所有的AA.你可以总结你自己的. AI的也是5段,开头结尾各一,然后中间说三个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中间的三段我一般是欲扬先抑,先来一段说作者的观点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合适,但是不能代表全部.然后两段说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再强调自己的观点.
什么最重要?
阅读的速度和准确度最重要.阅读影响所有的东西,包括对数学的理解.大家很担心的BF题其实就是阅读的变体,就是看看你对一段短文的主题的理解程度,CR整个就是个阅读,SC也是阅读,想把SC做好,必须能快速读完全句,迅速把握句子的结构和意思.RC本身要求把文章快速读完,ETS的花样就那几个,大多数文章的结构大体是:以前有个什么结论,现在新的研究发现不对了,现在的结果是什么,等等.几乎适用于70%以上的文章.
考试
波澜不惊.开始因为选送分的学校出了点问题,所以很不爽.但是,我告诉自己,过去的都过去了,不能因小失大,损失的就是几十块钱而已.然后开始按自己的思路写作文,按台湾当局的说法是:"所有资讯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休息了一分钟开始数学.前面的稍微慢些.最后看时间剩的太多,继续减慢.中间休息5分钟,然后开始语文.前一部分的SC和CR句子短,感到很担心,后来来了个BF,就放心了.果然BF之后的题目都很长,基本占了整个屏幕,有几个全划线的SC.最后参加了ETS的调查,然后看到了分数.出来时,考试中心的MM向我祝贺!
结论是:细心,耐心,专心,信心,平常心
770 V:44, M:50
真奇怪,杀鸡前我都没怎么看牛人心经,现在为了写自己的jj还要先看一下别人的经验,以免贻笑大方。偶打字速度慢,要一个一个敲,所以写不长,就当是抛砖引玉吧。
Motivation: 1. 偶考GMAT周围没人知道,所以要回报社会嘛!(做个有用的人,呵呵)
2. take GRE时没怎么看jj,也记不住题,所以就没事偷着乐去了(2350+),一直心中有愧,这次看了大半天jj,虽然没碰上几题,但让偶心里有底,所以更要弥补缺撼,努力回忆供大家分享。
3. 希望所有和偶一样考前没时间灌水只是潜水的XDJM能给后人一点经验。(其实偶这两天每天睡不到5个小时,昨晚更是紧张的失眠,但花一个晚上来写这片jj还是值得的,不能只乘凉不种树呀!^_^)
Preparation Process: 从7月中开始,共3个半月。前一个半月每天平均两小时,听XDF的网路课堂。复习的不规律也不认真,大概是因为没报名所以没压力。(建议:早把银子扔出去,绝了延期的后路!)也有可能是因为Kaplan的Diagnostic做了680,乐得不行,把自己给高估拉。。。从9月开始做XDF的旧题,花了一个多月,直到看了CD的贴子才明白OG的重要性!(至今后悔ing,应该早开始OG的。不该套用考GRE的老经验---那时只有XDF的题。)当时做XDF的题总是时间不够,正确率也一般,所以按某牛人的建议,分项强化,即分项做OG,同时复习对应的网路课堂笔记。感觉这个方法不错!(但要注意:after finishing reviewing one session, such as SC, 一定要保证每天练20个,否则感觉会退化!偶就吃了这个亏:刚整完SC时觉得N的不行,后来等CR和RC结束时,水平下降了。) 一直到考前一周才知道GWD,所以只做了1,3,4,6,13,24 六套及10月jj中提到的GWD的CR和SC,急得不行!!!(最后3套考前两天才做,太赶了,强烈建议提前两周开始,把GWD全弄懂。这是偶这次verbal大翻盘的关键!)还有关于作文,我在最后一周花了30多个小时把所有题目想了一遍,太浪费时间!这次碰到的issue虽然眼熟,还是要重新想。所以建议只看黄金和jj的就够了。Last but not least,偶要强调数学jj!偶在最后一周才发现数学不象PP3中那么简单,本来想先做费费再做jj,但时间有限,只做了两个feifei, 到临考前晚上10 点才开始看10月jj,做了60多道---这是偶这次数学砸了的原因:要多做多练,提高速度,降低粗心。
模考:PP特准!原先考GRE时就准(完全一样!),这次也是:偶在开始OG前做了两套PP3,分数和这次总分相同,但当时偶的数学是全对的。princeton和kaplan就不准了:princeton 一次710,一次740;kaplan较惨:两次640,V都有六七题没做,狂打击!!!(当时距考试一周了)建议: 还是要做一下以督促自己,但宜早做。GWD的模考度也还成:但第一套V偶有7题没做(12 wrong, 做错的5个基本上是CD上争论不休的),第3套V偶有2题没做(5 wrong, including the 2 not done), 第6套V全对,最后做的三套V基本错3~5个(24套没做完因为中间接了个电话)。基本反映了考试的情况:来不及但准确率还行。但M总要错1~3个,容易粗心,和考试结果也很一致。
Test experience: (1) 早上头昏昏的就去了,出发前背了一下磨版(也就是开头而已)。第一篇AA很简单,所以我这个慢性子都写完了。(考前3天练了4篇,都是匆匆结尾,这篇居然让我充分写完,字数一定上500,所以应该没问题)。本以为交了好运,结果第2篇AI巨不爽:坑坑洼洼的写完,觉得论证不充分,但语言和字数还行,应该有4~5分。建议:平时要练打字准确率:争取一次敲对,考试时可能没时间检查(尤其是那些写的长的同学)
(2) To eliminate the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 the bad AI experience might have on my mood, 偶出去上厕所了。回来后开始数学,但从第三题开始就有点绕:当时为了赶时间,就匆忙选过:后悔呀!前10题宁可慢点也要包证对。后面25题能明显体会到题目难易的转换,自己感觉不好:肯定是有做错了才给特弱的!不过偶不停告诉自己:做完的不能改了,重要的是简单的不能再错了,否则连着错分就低了!所以我一直是难易交替,直到最后。教训: 前面不要赶,后面保证简单题不能错。
(3)休息完进入verbal, 头两个是SC, 简单,但为了吸取教训,仔细排除了所有干扰项才敢点。第3题的CR不好选,第四题的SC更变态,花了不少时间,猜了答案,感觉有点着急。接着的第一篇阅读就有点赶,选的不是很有把握,尤其是中间问科学家从研究木星的月亮中能得啥结论,花了偶好半天。后面的题又是难易交错,但没有见过的,有几道jj里提过,可是没有明确答案又难,所以很花时间。偶越做越绝望,因为pace全被打乱了:自己给自己归定的速度无法达到:只能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会有机会的。奇迹终于出现!!!第三篇阅读是GWD的!于是有两题不用怎么看就选出了。但下面的SC虽简单,CR却很难。到还有15分钟时才做完29题!又有点急。这时最后的救命阅读出现。虽然长,但很好懂,于是飞速扫遍全文,用6分钟搞定4题。后面的SC更简单了,可CR难了,正当我觉得考的很差以至于一道BF的题都没有的时候,它出现了!又是jj里提过的GWD!!! 于是压跟没读题干,在选项中挑了答案,省下宝贵时间。经验: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努力会带来奇迹!jj和GWD重要!还有,赶时间的话,选项不用读全(偶的毛病是每个字都读!),迅速排除有错误信息的项!
准备GMAT前后一共拖了半年多,真正用于学习的大概有3个月。考了两次,6月那次完全失败,一是水平不够,二加上由于对实力不够自信所以心理上也患得患失,离700还差好几十就草草收兵。10月刚考完,认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好好做了总结和针对性复习,加上一些运气,侥幸砍下760,总算对这段时间的努力有了个交待。 在准备考G前,我的英语水平大约相当于英语六级85分以上的水准。我觉得我最大的问题在于阅读和GMAT语法上,主要表现在语法猜题,阅读速度不够(直接导致在解答各种题目时速度变慢)。所以主要集中在语法学习和提高阅读速度上。
语法:
OG,白勇题集和大全里的分部分题。由于第一次备战时间紧张,没有看各种语法书,较少使用LONGMAN词典,如有困惑多从语法版上寻求解答。
主要学习经验:
1> 老话了 ―― 做题后一定要总结,把题目的难点和要点都提炼出来。我前后做过OG总结,白勇总结,大全部分题总结和语法总纲总结四次总结,其实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但是收效很大。我就不把我自己的总结贴这里了,因为仅浏览总结本身并没有太多收获,关键的收获来于你自己亲手总结的过程。
2> 多上语法版,参照大家的讨论,有空也积极参与,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
单词:
新东方GMAT词汇
背了一遍,对常见词都留了个印象,再阅读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其它不常见词就忘得七七八八了,在考试前大约有400 / 2000 的词我已经记不住什么意思。
逻辑:
OG,狒狒宝典。
还是老话,总结,更重要的是在做题中不断回头思索,找到整体题目的套路。我并没有看太多什么套路和技巧,对于我自己而言,逻辑题的难点在于阅读,只要熟悉了题目的那么几个不多的套路后,只要能保证准确理解题意和选项,逻辑题没有太多难度可言。
阅读:
OG,只有OG。
阅读上不用做太多,只要能吃透OG的50篇文章,阅读题将会变简单很多。我第一次考试阅读失败,第二次备战时则采取了两个方法,一是小安总结法,二是背OG上的GMAT阅读文章。二者都带来了很好的效果:前者让我更熟悉题目和文章的对应,后者让我更熟悉文章写作的结构和语法。我把OG的文章前后读了四遍,背了其中的5篇(后来时间不够了)。这样我不仅提高了阅读题解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加强,极大帮助了我解答其他题目的能力和速度。
数学:
做了三套机经,分别是由橙子,LWEI和HORSEFISH做的注释,做题的时候还不禁想:这些可真是热心人…
数学题对于我们来说肯定不难,关键还是多练习,多做两套机经,数学成绩>=50没问题。
作文
模板。
我根据别人提供的5套不同的模板,总结出了自己的模板,效果还算不错。
总的来说,我认为做好GMAT题的关键在于完整清晰地理解题干/文章的意思,这样在选择选项时就可以一保证选择依据的充分了解,二则减少回视太多浪费的时间。我个人不太习惯新东方先看题目后看文章的方式,还是习惯按照正常的方式来做。清晰理解了文章意思,完成题目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如同OG上关于GMAT阅读题的说明一样:正确完成阅读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地理解,而非盲目赶速度。
在心理上,我第一次考试失败,虽然心理深受打击,却没有太过灰心。反正已经看到自己可以发挥的最差水平,心里反而比较稳定了。停战了两个月,还趁假期出去旅游了一次,回来再复习了大约5周(我平均每天学习的时间大约是4~5个小时),终于取得满意的成绩。
我很喜欢CD网首页的诗。我想考GMAT对我和这里的大多数人而言,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挑战。只要是挑战,就要有面对失望的准备,但是却绝不可忘记自己最初的决心。不要停下前进的步伐,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以文首的话与大家共勉,祝大家考试成功,申请顺利!
Lshine
760 99%
V 42 96%
Q 50 95%
第二次备战:
从8月底考完T,休整了几天,偶就杀回GAMT的战场了。在这两个月里,偶主要以做题练手为主,继续按流水帐叙述吧:
第1阶段——语法:先用了10几天的时间把SC大全的题(除OG外)从头到尾做了一遍,每天1-3个section不等,上午做,下午就上CD网一题题的查,查字典,总结语法点,看NN们的讨论,真的受益菲浅,晚上继续。另外,正好用这10天以一天25道的速度看完了一遍OG-SC。。第1次考的时候,虽然看过1次OG的SC,但是那时候因为我的语法基础太差太差,看了一遍什么也没看明白,只是越看做题的错误率越高,所以放弃了OG。。第2次考的时候,因为有第1次猛看BY打下的一点语法基础,加上结合做大全的感受,看第2次OG的感受跟第1次完全不一样了,我终于明白了一些ETS喜欢的语法偏好,而且印象比较深刻!
计划外的第2阶段——LSAT逻辑+语法:9月初caterpillar考出了不错的成绩750,我把她心经也是看了又看,觉得做LSAT能提高阅读水平这个方法不错,也决定采用,刚好偶的报名刚确认下来,因为原定的考试日期中国ETS要开年会,推迟了一个星期,所以多出一个星期做LSAT,结果几天LSAT做下来,唯一的结果就是一看电脑上的英文字就觉得有些恶心,一个星期下来,学习效率超级低不算,还极大的影响了学习情绪,决定放弃了。
但是这期间开始大全SC第2遍,每天晚上一个section的练习和回顾是没有拉下,每天1小时就够。
第3阶段——阅读+语法:这个阶段,偶主攻阅读,把纸装版的OG的RC又看了1遍,对于一些不明白的题目,就去看OG的解释,对于没什么问题的,我就偷懒没看解释了。看完之后试着做了阅读大全里的22篇,错得很厉害,一篇能错一半以上,觉得自己是不太适应在电脑上做阅读题,所以又用几天把OG-RC的电子版过了一遍,再做22篇的时候,就好多了,比较好的情况一篇文章9题只错1题。
这个阶段,语法依旧是每天一个section,大全里那么几十个section,够慢慢做了。
第4阶段——逻辑+语法:因为上一次考就觉得逻辑比较容易,因为偶自己把OG逻辑部分按类型整理了1、2次,收获很大。所以这次逻辑就不是复习的重点了,得到的时间最短,只用了4、5天把大全做了一遍,很多重题,答案都有印象了,几乎这几天的练习对于偶的逻辑没有什么帮助,以至于最后二战做题时,最没把握的就是逻辑了。
第5阶段——GWD+强化复习+语法:这个阶段偶先做了1套GWD,还是第1次考前做的那套,居然还错了13题,苦恼得不行,关键时候又是caterpillar的复习经历鼓励了我(偶是把她的复习日记从第1页看到最后1页若干次,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去看,看当时caterpillar遇到同样的困难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偶把错误一分类,发现阅读错得比较多,又用了两天把10几篇的电子版的OG-RC,然后再做的时候,果然阅读又好了一点。
然后每天上午一套GWD,下午晚上分类总结回顾,不明白的就来CD查,大部分问题是前人讨论过的。错误率在5-14个之间。
做GWD期间,8、9、10那三套是极度考察偶的毅力的时候,因为这做这三套题时,偶不仅超时,做的过程中一度站起来,想不做了,结果也很惨,错到了10-14个。想不到自己复习了这么久,做GWD居然做出这种状态,当时灰心丧气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感觉偶的忍耐力已经到了发作的边缘了。。。忍字心上一把刀,终于冷静下来,分类分析后,觉得自己败在心态不好上,然后在做剩下的GWD的时候,就不停告诉自己冷静冷静。终于做12、13套不仅能提前完成,还只错了6-8个,经过这个小风波,就告诉自己在考场上无论如何不能急躁,不能放弃,不能灰心。
这个阶段语法照旧一天一个section. 终于完成了大全语法第2遍的任务。
第6阶段——临考前一周。这一周偶把GWD的错误率做了一个总结,发现依旧是阅读占了错误的大头,一般SC和CR只错1-2个甚至不错,决定把剩余时间的大部分留给阅读强化。偶用了4天把OG最后16篇文章又看了两遍,把GWD的阅读汇总看了一遍。剩下几天就看了GWD的SC汇总和CR汇总。考前的最后一天偶主要看了作文,把黄金80题过了一遍,心里想了想AI的论点和论据,晚上用几十分钟把GWD-SC和CR的错题过了一遍,然后打了两遍作文模版就睡下了。
考试——考前2天不幸感冒,一直处于嗜睡状态,作息时间也没调整过来,依旧是晚上1、2点睡,早上9、10点起。考试前夜偶吃完感冒药11点上床,显然偶的身体没有适应这么早睡觉,很清醒的躺了一会感冒药发挥药效,昏昏沉沉睡了过去,12点醒,1点又睡过去,5点醒,数着自己的心跳等到天亮。早上起来喝了红色尖叫,以前喝过,觉得效果不错,而且因为考场上人的精神状态多少还是异于平时的,偶还是很精神的完成了考试!所以XDJM们不必为这个问题太过担心。。。
考试前是3个SC,然后2篇40行的阅读,一直若干SC和CR交替到20几题,80行的阅读,最后在20多题的时候终于等来了两个连在一起的BF(不是因为偶觉得BF跟高分有什么必然联系,而是真的是最后偶觉得逻辑题里就BF容易了)。最后verbal提前5分钟完成。
其实两次在考场上我的心态都挺正常,两次考完的感觉其实是差不多的,两次都是math和verbal 都提前完成,这次考完要成绩前我最差还想到过620。关键在于这次实力(应付GMAT考试的实力而非E文实力)较上次有所提升,所以正确率有所提高。
关于阅读:
阅读显然是这次考试里偶的得分大头,也许是最后那几天的强化,真的觉得NN们说的反复炒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今天读阅读的时候都觉得文章结构很清晰,回去定位也比较容易,选项里也没有特别迷惑人的地方,更多的可能是象流沙MM说的那样:运气比较好,碰到了比较容易的阅读吧。。。
关于语法:
第2次复习最稳扎稳打的要算语法了,第1次复习我太过纠缠于XDF的语法规则了,也许大家做到GWD的时候就能发现,光凭语法规则很多时候没办法顺利的得出答案了。。。也许是第1次考试狂看BY打下的语法基础+第2次考试的狂做和总结大全,再加上考T时对最最基础语法(比如说句子结构的重要性)的重新认识,做着做着总结着总结着,突然做题就很有感觉了,偶基本上又开始凭规则+语感找正确选项了。。那种感觉很妙,虽然平时不能象做逻辑那样全对,但是还是很有成就感。
关于逻辑:
严重同意很多大NN们的见解,现在的逻辑真的越来越绕了,偶考试的时候从始至终没有一道逻辑是特别有把握的。。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偶会好好研习逻辑。
关于数学: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第2个阶段偶几乎没有留时间给数学,因为从小到大,唯一没怕过的课程就是数学,所以这次绝对是掉以轻心了。。。本想通过整理10月MATH基金的时候,督促自己好好做一下JJ的数学,结果整理也仅限于整理,只是考前的倒数第2天才匆匆把10月JJ没看过的看了一下,算了一下。。另外,每天晚上10-12点BTV-5的金庸剧场把偶做数学题的时间都占用了。。从开始复习到现在,一系列的老片(射雕、天龙、雪山)偶差不多是一集不落的复习了一遍,数学反倒没有认真去复习。。。结果今天上考场,一开考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很不适应读E文数学题,有些慌乱,结果也很一致,49分而已!遗憾!!一个教训:千万不能在任何一个自以为有把握的事上轻敌。
更要感谢各位斑竹为大家做出的牺牲,偶第1次整理MATH数学原始JJ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每个斑竹为大家提供各种资料,不厌其烦的回答问题后的无私和奉献。。。向你们致意,鞠躬!!!活活~~~~由衷的!!!!
题外话:
740(M49、V42)只是一般的成绩,其实今天拿到这个成绩的时候,没有太多意外的喜悦!因为3月中旬开始全职独自杀G,从7.5的660,经过8月底考T,再战GMAT,到今天的740,在这半年的复习历程里,偶是把失败、沮丧、绝望、落寞的滋味尝了个遍!有了这样的代价,我想什么样的结局都不太可能让人狂喜了。。。
私下以为大凡N人无外乎出自两条路,1是天禀聪颖,2是勤奋刻苦,二者居一者一般都能N起来,当然如果一个人两个条件都占上了,那就该是人中龙凤了。。活活!!可惜小妹我是一条也没沾上,所以跟GMAT战斗对于偶来说,真的是比较苦!(众人云:这不是找骂吗!)
读了几年国内的研究生,把热爱学习的好习惯给扔到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去了。工作之后,也更习惯了一个时间段在若干在项目和若干个事情中转换,好象很上瘾,所以让我踏踏实实的坐在那里看书,真的特别不适应。不仅每天能坐下来学习的时间有限,而且学习效率也很低下。所以最终把这个全职考G的战线拖到这么长,如果有可能,希望XDJM们不要象我这般,因为到最后几天,偶已经觉得拖得人身心俱疲了。。。
最后激励一下:GAMT不想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但也绝不象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有信心,走过去就会发现头上是蓝天一片!!
上午刚刚考完。760。
一。逼上梁山
偶天生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人。要不是因为偶已经大四,盘算着申请学校真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去考GMAT.话说我觉得我有必要要考GMAT到我真正开始准备中间有一年的时间。我就一直拖拖。拖到九月份的时候发现再不考就一定来不及了。于是赶紧把og翻了出来。
可是9月份也已经开学了。平时有功课,还有在准备申请学校的选校,还有找工作都同步进行,所以每天能够复习的时间很少很少。于是我上来一趟CD.看了一些nn的总结。确定了og是指导思想的方针,就开始做og了。
ps: 偶的背景对考GMAT有益有弊。英文底子不错。高考时140。在香港大学念书,也是全英文教学,所以对英文不怵。不过我后来发现这对我阅读影响很大。虽然我阅读速度很快,但是长期看英文教材培养出来的习惯,就是一目十行,会自动过滤掉一些字眼。因为熟悉的人指导,英文教材实在废话很多,尤其商科的。整个一页翻来复去就重复一个观点,所以养成了很快过滤字眼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带到阅读中,好多次都发现自己错就错在看不仔细。
二。复习策略。(只适用于复习时间不够的同学)
我相信复习的策略是因人而异的。我一共也就1个月的时间,还有出去上课,做作业,interview,选校等花去的时间,完全没有能力做很多的练习。所以我得复习材料只有:
OG+GWD
语法做了两遍。看了一遍。逻辑做了一遍:((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发现逻辑总是我得绊脚石)
阅读做了一遍总结了一遍。我干的事情就这么多,就只剩下几乎一个星期就要考试了。刚好这个星期就是我们的reading week. 于是我得安排是:
早上:一套GWD.卡时间。
下午:重新看og的题目。对比GWD题目和OG题目的考点。尽量去og上找类似的题目。
晚上:数学机经。
感想:GWD很重要!!!(og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说,我就不说了)
今天的考试里面不管是verbal还是数学,都有好多题我觉得在GWD里面似曾相识。有些甚至就是原题!!即便不是原题,我觉得我今天碰到的verbal考点GWD里面都一定出现过。所以强烈建议大家好好做GWD,因为GWD没有正确答案,所以两点就很重要。
一:到og里面去找类似的句子。比如语法。gwd有些语法点可能出现在og的题干上面。
二:上cd看大家的讨论。看大家提出来的要点有哪些。
接下来稍微分类说一下:
语法:个人觉得语法一定要成为拿分和节省时间的有力武器。因为语法绝对是有路子可循的。我觉得对语法的感觉来自og!! og一定要反复做。至少做两遍。然后多看。一遍一遍看og的解释。你会发现og最喜欢考的有哪些。稍难程度的有哪些。
说到语法,我相插一句我对整个GMAT考试的看法。我和之前有一位mm的看法相当一致。我认为整个verbal,不管语法,阅读还是逻辑都是对你逻辑性的考察。比如语法,逻辑关系考的就很多。这种逻辑关系包括可比性(比如people不会跟number比。)还有那个很经典的unless tranplants involves 两个双胞胎那道题目,都是考察一种逻辑性。动作发出者是谁,承受者是谁,是否是一类的。
之后就是我觉得语法不要改变原意。有很多选项放进去是对的,但是改变了句子的意思。而有些时候这种改变句意是很不明显的。比如有道例题:
By a vote of 9 to 0, the Supreme Court awarded the central Intellegence Agency broad discretionary powers enabling it to withhold from the public the identities of its sources of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这道题目有一个选项。
B)for it to withold from the public
我一开始怎么都觉得这个选项是对的。后来发现og的解释是这里enabling it to withold ...是修饰powers的。说给了它这个power?什么power呢?可以withhold from public....的power.如果是B.不定式就可以是目的状语了。这也改变句意了。
大家可以把og 212,og 222,og 210连起来看一下。就会豁然开朗。
逻辑:
逻辑是我的软肋。因为第一遍做逻辑准确率比较高,所以很大意,到后来做gwd发现很多时候我没有完全吃透题目的逻辑关系。这个我自己没有做lsat,但我从理论上分析我觉得做做会有帮助,可以找到理清逻辑关系的感觉。
考试我觉得也是逻辑做的不好。因为记得一道逻辑完了,出来一个巨简单的阅读,我吓得半死。不过我今天考的逻辑很难。所以我觉得大家要重视CR.逻辑mindfree有过很好的总结。我觉得我的技巧也就是那一点。看清楚句子的结论到底是什么。迅速排除无关选项。
阅读:
阅读的话。我觉得重视首句。末句。以及中间段落的转承关系词。有一些段落第二段一开始就是such ..或者this....那么很快反映出来就要去找上面的那句话。很有可能题目会出infer题。
suggest题一般取非就可以了。according to ..的题目。一定在原文中几乎有一模一样的句子。一定!!还有一些词,比如问你作者identify..或者cite...这些都是在原文中一定有的。
对于判断main idea的题目。注意答案中的动词。是“defend. argue.,evaluate, 还是describe.只需要凭借动词就可以很快判断哪个是正确选项。
四。最后。感谢的话。
考试总体的感觉:
1。数学没难题。(害的我现在都想不起什么jj:(。几乎我觉得全部都是jj上出现过的。就算没有一样的数字,也完全一个概念)btw:我看了今年9月,10月的jj.
2.语法点喜欢考比较时动词,主动词的补出/不补出。我好象碰到两道这样的题目。稍难。
3.阅读总体不难。suggest题喜欢出取非题。但是好象有一个新题型。说叫你evaluate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并不是说表达作者的什么态度。而有点像逻辑的boldface那种感觉。
4。逻辑也有一个新题型。有划线部分,然后说问你这个结论等于下面的那个结论。我努力想想看能不能想出那道原题。PPP
上外 770 感想和一些几经
10.11参加的考试。因为自己懒,而且总有那么多的事冒出来,又贪玩,还有要说的废话太多了,所以到现在才贴上来,
我的整个复习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而在那之前的2个礼拜里,我还要忙着自己的一些私事,因为在四大工作,出差很久了。还有因为MBA tour,要写简历,要和有兴趣的学校约见面试等等。所以我真正完全投入的直到mba tour之后,也就是2星期前。 其实,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参加过一次gmat考试。当时休了2个礼拜,一个礼拜考GMAT,一个礼拜考TOEFL。之前就是在职复习,不过在四大工作,那样的在职复习,结果可想而知,当时我拿了个700分。出来,我就觉得太累了,不想再考了,而且觉得这样的分数也够用。
但今年,当我开始准备我的application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分数不够用。不够用是因为我会需要奖学金,谁叫咱穷人一个,而且不想再让父母因我而过苦日子。为了考不考的问题,我和一个对申请很资深的朋友讨论了很久,他始终不支持我去浪费这种时间,而且告诫我,考不到725重考完全毫无意义。因为他的关系,我犹豫到8月份才下决心报了名。
好吧,废话少说,下面分门别类,说了些感受、体会、还有几经,大家就各取所需吧!
先写给复习时间少、短的人吧!
这次我在公司拿了3周的休假,加上国庆,正好1个月!在这之前,我虽没有开始看书,但我已经开始做准备工作了。我的准备工作就是拜读CD上最丰富的牛前辈们的成功经验,还有各个项目的经典复习方案,阅读、语法、逻辑、作文,比如mindfree语法,mura和小安的阅读法等等。我把他们全部打出来,带在身边,有空的时候就读一点!然后综合各种复习方案,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复习时间,制定了一套“非常完美”的计划!不过,虽然后来也没有照此执行。但我至少从CD的这些经验中,了解了什么是最重要去把握的,那就是:OG,大全,狒狒,模考、GWD。其实如果真要全部把这些材料过一遍也起码3要3个月,而且得全职的那种。我除了OG的语法和阅读时全部做完的,其他完成的都1/3不到。但是大家关键是focus在这上面,无论你多没有时间,每一种都要尝试一下。做完题目,即使再没有时间,也要记的总结,OG的题目是要100%总结,其他的总结错误的就可以了。当然这些材料中,最最最重要的就要属OG了。
因此复习真正开始前,我就去新东方的门口买了OG,其余资料都是从CD上down下来,有些打印出来作的,有些直接在机上作的。我前天考完回来一整理从CD上打印出来的东西,包括前人的经验、复习方法、大全狒狒GWD等题目(都是做一点打一点的)、作文题库和黄金80范文、还有几经,居然都有2本多OG那么高。可见CD对我的帮助有多大了。
正如前人所说的,做OG并进行总结是很重要的。我一开始不仅在忙别的事,比如去炒股了(因为股市一下子火起来了),而且做完OG,总结花了我不少的时间。所以前2周特别的慢。我一般上午背个5~10句杨鹏难句,作完30个语法,再看看股市;总结就得进行一下午;晚上只能做一套逻辑,总结个一点点。因为总结的时间总超预算,每天都不能完成我自己的计划。所以,每晚躺下前,就不断在反思,怎么更快地总结,每天进步一点。虽然后来我基本都没有怎么看我大概费了总复习一半时间进行的总结,但所有我自己写的东西都进了脑袋里。后来看网上对一些GWD的讨论,我都能看了大家的意见后,基于以前对OG总结的感觉,做出最后的决定。而且,我觉得是有99%的把握的,因为我好像找到了ETS的感觉。
比如语法,正如大牛们所说的,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所以你在做题的时候要把握ETS的感觉,是么是绝对的错误,是么是相对的错误。不是新东方总结得那么简单,有很多trick在里面。题目我都记不得了,现在让我找也找不到了。以后大家有问题可以写email问我。现在只好打个大致的比方,语法中最绝对的事:平行、指代、时态,其他比如:简洁、被动、习惯用法,都是相对的。绝对错的选项就不要被相对的优势而迷惑了。大家试着做题的时候这么感受一下。
再比如逻辑,象weaken, support, assumption这种题,有干扰选项的时候,就拿2个选项和结论对着看,哪个更好削弱了,哪个更好支持了,一目了然,万无一失!归纳题,就是要选项里写的关键词,都是文中提到的。我以前这类题常错,后来找到窍门了,所有关键词都一致,推得很合理,就pass。我以前犯的毛病就是递推,但递推的选项里有文中的无关信息,所以必错。
阅读题更好作,首先是边读边记:记中心思想,行文结构。主题、结构题要求马上反应;细节题回原文定位,他的问题一般都有about...,就按about后面的内容去定位,有line提示的就更不用说了,所有细节题,都可以找到完全类似正确选项的语句,大家信我的没错的,不信的话,找段时间,找些文章全部总结一下好了;最难的是infer和suggest题,我的错误率最高。但我后来总结出来了:infer题必是横跨2个段落的细节内容的逻辑归纳题;而suggest题一般是原文的话换种方法说,比如,取非,从小词的用法上,推断那个人对某事的态度(这种题要特别注意定位一些表时态度的小的副词、动词等等)。
可惜,我当时时间太紧,所以没有作任何这方面的书面总结,以上那些都是存在心里和感受里,很晚才发现的。有时间的朋友,如果能好好地总结一下,再多加练习,考满分都不是问题。因为我到快考试的时候,做GWD模考的时候,所有错题(一般一套错3~5题左右)重看一下的话,马上就能找到正确的选项,就觉得做的时候真是因为时间关系,太粗心了点。所以如果给我时间,我真的可以做个满分出来。
我的复习方案:
前2周:
只做OG,作完一定要总结。因为刚开始做了几套,发现语法最弱,其次是阅读,逻辑最强,一开始就只错1~2道。所以我后来在语法上总结的时间最多,每题都要看ETS对所有5个选项的解释,把所有选项的知识点全部挑出来总结的。而阅读、逻辑也是每题都总结,但只看我自己的选项和正确的,也就是只找正确的感觉。到后来时间来不及了,索性og的解释也不看了,凭自己的体会来总结。但OG与众不同的好处是,对于你自己做错的,还有左思右想都搞不懂的选项,它会仔细、细致地告诉你原因。所以我的阅读复习,除了GWD,还有模考,练习的内容全在OG里面。可惜到临考,也没有做完。
背杨鹏难句,每天5~10句。英语这东西,最靠感觉,即使在没有时间,也得背一背,就是训练自己对ETS句子、语言的感觉,虽然只背到一半,但对训练感觉,对阅读、逻辑、语法甚至作文都很有用的,是百分百包治百病的一帖良药。
第三周:
看语法大全、逻辑大全前四套。语法大全是在碰GWD之前一直做的。至于逻辑大全,不知道为什么前三套特别难,本来作OG到最后基本每30个错0~1个,开始碰逻辑大全的时候却要错到6~7个,信心大挫。不过后来做到第四套,又一个都不错了,没了挑战,马上换作狒狒。狒狒那套题倒真的和机上考试还有GWD挺象的。阅读则继续做OG阅读和分析。作文开始看了打了CD上一群牛人的复习方案,然后又打了很多牛人的范文,最后挑了一个特别中意的整理了一个模版,此时也开始看些作文题目,主要是围绕黄金80还有新题,每天一练,在加着看一些题目,写一下points。这一周结束我用princeton模考了一次,710分。
最后一周:
每隔2天模考1次,pp3一次770,不过这个分数大家也知道有水分的,全是认识的题目。那天要模考kaplan的日子,发现不知为什么,打不开kaplan的模考试题,好像是run-time error。所以只好又做了一套princeton,720。但这时候发觉做princeton其实很浪费时间,而且毫无意义。因为它的题目很多没有ets的感觉,特别是阅读,读起来别扭的很。这时候我已经开始看几经,9月几经真的整理的很好,很多题目作者只提到gwd里有,居然就能给斑竹找出来。后来发现很多都是gwd上的。之前对gwd没有什么了解,去年考试的时候还没有这个玩意儿,今年考之前的确看到很多人提到了,但支支吾吾都没有明确是什么东西。我后来一作才发现,好家伙,绝对来感觉。可惜,我真的发现得太晚了。只有3天了。于是我每天做一套,从13套倒过来,在机上当真题作,掐时间的;还有就是把9月几经上的所有有题好的阅读、语法、逻辑题都做了一遍,当然千万别忘了做完要分析,至少要分析你错的。一定要搞到你100%明白为止,网上有很多讨论的帖子,虽然不一定都有理,看了你也会获益非浅。而且网上的帖子千万不要迷信,不是人多就力量大的。我至今还记得boldface第8道,一年之后我还是坚持和很多人都不同的观点,有心的人还可以看到我去年考试的时候留的那个帖子。不过,我对有些大虾倒是有点迷信的,比如mindfree的帖子,大家多看看啊!他的分析棒极了,而且真能把我100%的说服,令我100%信服他的答案。可惜这个大虾现在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可能已经在国外了吧!我发现在所有帖子中,过去有很多领袖一样人物的大侠,可惜现在却越来越少了。至于几经,我把整个9月的几经所有部分,包括作文,都看过,想过,有GWD题号的都立刻打开那套题作一下,数学每题都做了,错的地方还重做一遍,highlight出来,考前又看一遍。虽然后来机考9月的一道都没考上,但很多题目很类似的,只不过换汤不换药,比如换换数字,换换讲法--抽男女的改成抽苹果的,还有就是换换题型。所以换题库,大家也不用怕!
以我的经验来讲,最好的材料,如果你的时间真的是非常非常紧的话,就是OG,还有GWD。如果上天能给我重来一次的机会,我要说,作完OG,就做13套GWD,分析并参与讨论每道有争议或者你错的题目。接着就是几经。当然,如果没有基础的人,之前还是先多做些题,背些杨鹏的句子,有了感觉之后再这么做才好。
那就几经吧!
作文:我跟着9月几经看了很多题目,还有新题,但issue和argument都没看到过。我的issue是关于courtesy又没有disappear的讨论;argument在几经上到看到过,不过是用中文大概的描述,当时没看到原文,只是大概想了想,是关于improve highway用哪个城市的方案好的,大家找找看吧!
数学:只有一道,5本书的排列,特简单的那道。我当时做到一半发现没有一道几经题的时候,就慌了,我想完了,换题库了。我以前小时候数学也挺不错的,不过大学里、工作就没有怎么用到这些平面几何是么的,只有简单的加减乘除吧!后来模考的时候每次数学都粗心大意要错个4-6个,很严重了吧!princeton模考的时候,语文都比数学高,数学42,语文46。去年的gmat,数学也只有49。此外,作9月几经的时候,发现难题特别多,像是么“男黑、女蓝”,更玄的是“1^2+2^2+….n^2”,那时我就想ETS出这种题目,我必死无疑。所以这次特别认真,每道题都算2遍的,而且用另一种办法演算的。所幸的是,没有一道那样古怪的难题,其实都很简单,都是你可以百分百确信的题目,大家当月或上月的几经一定要好好做。而且虽然没有一道几经的题目,但很多题目都那么点象,数字不同而已,题型不同而已,说法不同而已。你如果好好做过几经的话,看到就能反映怎么个算法的。所以不管怎样,几经都很重要,ETS的题目万变不离其宗。而且我也有怀疑,是不是月初换题库的时候,题目会比以后的简单。我怎么没有碰到一道难题呢?
Verbal: 题目都不记得了,都不是几经的,除了第一篇阅读,看过中文的叙述,也没什么用,反正属于那种全是怪词,却很好读懂的那种。现在也完全忘记了。有一片阅读,在GWD里看到过,关于经济、妇女什么的,你没读过也很容易读懂的那种。我的阅读最难的是最后一篇,在三十几题出现的,85行还多,而且生词多,又绕口,考的全是我最讨厌的infer和suggest题,选项又臭又长,4道题目,为了定位,花了我很多的时间,害到我后来都来不及做题目了。真的很抱歉,大家,我一出来就全部忘记了,反正看9月的几经就对了,可以看到我刚才说的2篇阅读,也没什么帮助。其他题目都不熟。
考场感想
对于机考,我看了很多帖子对他计分的研究。可是大家也不要迷信,做题时候一定要fully involved,不要试图去猜测ets对你的评价。比如说,我一上来就是4道语法,一道比一道长、难,当时我真的一下子很紧张。好像说是你做对一道,就会换个题型考你,那么多道连出,会不会?那我会有几分啊?以至于一时间我对后面几道的判断变得很慢很慢,一边害怕,一边反复检查。不过,我马上调整心态,心想不管怎样,我也要好好做到底,就像那种奥运精神,摔跤了,也要走到终点。就这样我平静下来。后来又连来2篇阅读,10道之内,居然没有逻辑。不过,后来想想,当时我选完每个选项的时候,都会再看一眼,是确保100%正确,至少在我看来。所以快结束前,我碰到了那道奇难无比的阅读文章,2道boldface,2道奇长无比的语法全划线题。不过最后3道,我时间有点不够用了,逻辑、语法我光看选项,挑了一个就点过。幸好这个时候题目也一下变得简单了,除了逻辑没有把握之外,语法还是很有把握的。
My road from 700 to 750:
填完survey, 自己感觉应该比上次考的好, 鼓起勇气report score, 750. 让我长出了一口气, 那时候没有高兴的感觉, 第一反应是解脱, 总算不用再考了. 第二反应是欣慰, 总算没有辜负众多好友们的鼓励和支持.
先说备考过程.
一战:
上完XDF的课之后, 我就定了时间考试. 复习时间也就是近50天, 事先看了网上的牛牛心经, 自己觉得英语基础还不错, 估计应该来得及, 就开始了全职复习. 复习的资料有OG, 大全, LSAT. 到考前两周发现还有13套, 拿来做了一遍. 考前一周作模考的成绩还不错, 到考前的两三天, 才开始复习AWA. 突然发现AWA巨难, 连忙开始练习, 连着练了两天作文, 也没有怎么做题.
到上了考场, 发现自己状态皆无, SC和CR还好, 可RC四篇里有两篇居然根本没有看明白, 这里没看明白是指我根本没有弄清楚文章的逻辑关系, 谁反对谁, 谁支持谁, totally没有idea, 7题里面至少猜了5题, 还浪费了大量时间, 导致最后10题里面也开始狂猜.
前3题是SC, 然后出来一篇短文, 还好. 紧接着就是一篇80行的长文, 当场就晕了, 就是这篇我怎么也看不懂, 费了巨长的时间, 还给我读第4篇的时候造成了心理压力. 我平时练习的时候最有把握的就是阅读, 正确率和速度都很让我放心, 没想到这次打击最大的就是阅读. 最后分数出来一看是700. 心里那个郁闷啊, 朋友们都说700不错了, 可是我心里知道我可以考的更好的.
二战:
接下来, 我有些犹豫是不是要考第二次. 当时真的很郁闷, 信心被打击不说, 再次考G恐怕时间不够, 而且还有T要考. 如果不考的话, 自己觉得有些遗憾没有发挥水平. 这时候tianwan邀请我担任语法区的斑竹, 说我的语法分析水平不错云云. 这对我是个极大的鼓励, tianwan当时可是刚考完780的大牛, 能够得到他的认可, 又让我恢复了信心, 下定决心二战.
一开始我只是在集中精力复习T的听力, 平时上论坛讨论语法. 我对GMAT语法知识体系的理解是在这一段时间得到巩固的. 尤其是13套里面的题目, 由于答案有争议, 所以有大量的讨论机会. 在讨论中间, 会对ETS的出题思路有更深入的了解.
考完T之后, 然后我所做得复习工作是把OG的SC仔仔细细看一遍; 练习分析SC大全, 不过时间不够, 大全没做完; 13套仔细作了一遍, 转眼就到了二战了. 为了吸取上次RC惨败的教训, 我在考试前一天, 没有做别的事, 把13套的阅读都读了一遍, 还作了大概15篇OG阅读. 这次二战的题型和上次如出一辙, 3道SC之后, 就是连着两篇RC, 不过这次我顶住了第二篇. 临场的时候读的不但快, 而且逻辑关系看的清楚. 做到30题之后, 大概还有21或22分钟, 觉得时间肯定来的及, 不象上次手忙脚乱了. 最终report score的时候, 我觉得应该发挥正常了吧, 果然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
下面说说我对各个单项的练习方法:
RC:
看完我两次的考试过程, 大家应该理解我为什么把RC放在第一项了吧. 前辈们的教导是GMAT改错为王, 我想补充一句, 阅读为本. 在考试中间, 一道SC, 一道CR做错了, 你可能根本不会感觉到. 但是如果一篇阅读没读明白, 对心理上的打击是巨大的.
对于阅读提高的方法, 无非两个字: 多读.
在一战前, 我把LSAT逻辑28套都做完了. 我把bar设在40分钟内. 一开始, 怎么也来不及, 大概10套之后, 突然发现能够在40分钟内作完, 错误率在6题左右, 从此阅读速度过关. 所以, 如果大家有时间, 我极力推荐拿LSAT逻辑提高阅读速度, 强迫自己适应高强度的阅读. 人都是蛮贱的, 逼一逼自己就适应了. (当然前提是单词量得过关, 否则怎么逼都没有.) 练习LSAT的另一个好处不言而喻, 逻辑应该没有问题了.
阅读的另一个关键在于理解. GMAT的阅读文章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逻辑条理性强, 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从这个意义上说, 其他文章比如GRE, LSAT帮不上忙, 一定要多读GMAT文章. 平时训练时要一边读一边想, 这是个历史现象吗? 是对这个现象作解释还是评价?这是新观点还是老观点? 作者是什么态度?我想这就是NN们说的active reading吧. 第一次考试之前, 我把精力放在作文上, 疏于阅读, 所以临场的感觉很陌生. 第二次相反, 考前的强化很有帮助.
推荐: - 用LSAT逻辑练习阅读速度. - 一定要理解GMAT文章的逻辑关系.
SC:
谈到SC, 我必须先向大家推荐gemj的学习方法.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23&ID=62016
在7楼, 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 但是gemj提到了至关重要的学习方法问题. 大家一定要看!
GMAT的语法也有其特殊性, 就是大家都知道的GMAT家规. 比如, 在字典上我们可以找到consider A to be B, 但是ETS只认consider A B. 所以GMAT语法的最好资料, 首推OG. 虽然OG也有些bug, 但是基本上是权威的.
其次, 一些语法现象和规则需要印证, 而印证最好的资料莫过于三套大全, 可以认为是ETS prefer的语言库.
所以, 语法学习中最可靠的资料按优先级来排列, 我认为是:
OG 大全 字典, 权威语法书 Google
语法总结我认为纵向横向总结比较有效率. 拿OG来说, 我应该至少看了5遍. 第一次是熟悉题型, 第二次再做一遍, 同时把所有语法点都作好笔记, OG里没有提到的也记下来. 第三次, 把这些语法点按照语法现象串联起来, 比如平行考了哪些题, 主谓一致考了哪些题, 纵向得再看一次. 这三次下来基本奠定了我对GMAT语法体系的认识. 以后也仔细看过OG, 也有启发, 但是效果只是补遗而已.
纵向总结的好处就是对语法现象集中总结, 能够快速理解语法现象, 类似于集中突破法. 而且便于日后的reference. 如果不做纵向总结, 就像OG第二片阅读(讲考古的那片)里说的那样, they cannot be found again and become as inaccessible as if they had never been discovered.
在奠定语法基础之后, 大家应该积极在论坛上搜索以前NN的讨论, 并且参与其中. 不断提问和讨论是对语法知识的不断锤炼. 不过, 我在语法区也经常发现一些普遍的问题, 这里说说我的看法.
1. 刚入门的xdjm们应该focus在OG上, 反复总结几遍之后, 可以开始大全和13套的练习和讨论. 因为如果没有OG作基础, 大家很难深入讨论和理解某些NN见解的精妙之处.
2. 语法现象一定要验证. 有不少网友都应该上过XDF. 的确, XDF有很多归纳的很好的语法规则, 但是大家一定要验证. 举个例子来说, 我不止一次看到有网友提到有生命体的所有格用’s, 无生命体的用of. 而根据我的总结, GMAT根本没有一道题目考到过这个原则. 我的总结只包括: 双重所有格错误; 代词不能指代所有格里的名词, 还有一些其他的所有格的effective的规则. 推而广之, 一切不出自于OG的语法规则, 都需要验证.
3. 语法现象和逻辑意思孰轻孰重? 大家都认为逻辑意思优先, 不过我觉得可能有些矫枉过正. 有些时候会有网友认为某选项正确因为意思合乎逻辑, 但是该选项却有明显的语法错误. 我觉得GMAT语法考的是在合乎语法规则的基础上判断逻辑的合理性, 也就是说, 我们应该先用语法规则排除错误选项, 然后再来用逻辑意思来narrow down.
推荐: - gemj的语法学习方法. - 纵向横向总结. - 多多上CD论坛搜索讨论.
CR:
如果练习过LSAT, CR应该不难. 只要多练习, 熟悉思路就可以. 我自己常常提醒自己两点:
- 要注意区分前提和结论, 注意line of reasoning. - 注意区别原文和选项的一些细微的gap.
另外, 按照题型作总结应该也是不错的方法.
Math:
复习数学我觉得Feifei宝典+jj足够了. 考试的时候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AWA:
我是个标准的投机取巧派, 第一次考试的唯一闪光点是我考前最担心的作文居然有5.5分. 这次分数还不知道, 等出来了. 我会单独在AWA区贴一片模版改造大法. Bryony要记得催稿, hehe!
10/30更新我的模板改造大法: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26&ID=76404&page=1
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战成绩不理想之后, 我总结了一些教训. 表面上看是考前没有保持练习状态, 其实是平时复习的discipline不够, 如果平时复习充分, 何必要到考前临时抱佛脚复习AWA? 所以大家复习一定要规划好.
另外, 第一次考试还是仓促了一点. 我觉得如果想扎扎实实复习拿到高分, 一般都需要全职3个月以上的时间复习. 在职应该更长. (NN除外, hehe.) 很多朋友都希望在两个月里突击掉, 我觉得其实不是因为复习有把握, 而是忍受不了复习的枯燥和折磨, 想快点结束. 所以我的建议是, 如果发现准备不充分, 不要硬着头皮去考, 时间允许的话还是延期比较好.
模考分数. 千万不要让模考影响到考试的信心, 尤其是Kaplan, 不要高估也不要低估. 我一战前一个月Kaplan模考620, 考前一周居然是700, 这时候信心极度膨胀, 所以在考前两天也不注意练题保持状态. 二战前我也模了一次K, 620. 不过我没放在心上, 还是按照既定方针, 强化对GMAT的感觉.
考前对阅读的强化真的很有用. SC不可能在短期内提高, CR逻辑也是一样. 但是对考前的大量阅读能够帮助建立起对语言的感觉.
V 39, M 50, 740。
一、备考过程
我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6级75分。考完6级就把英语扔了,一扔几乎6、7年。单词忘的一塌糊涂,在复习前它是我最大的心病。刚复习的时候以为数学没问题,但考试前它成了我最大的心病,因为模考pp3我的数学也只有42,吓的冷汗直流。
从6月初当xdf开始,正式准备gmat。6月花了一个月背toefl单词,用杨鹏的方法。在郁闷无比中坚持背完了,gmat单词看了几页就放弃了。在8月份又用余敏洪单词串讲mp3将toefl单词过了一遍。
七月份边上课,边开始做og。我的语法很差,刚开始做的时候几乎错误率达到90%,cr和rc稍微好点。我将og没有订正连做两遍找感觉,到7月底的时候终于有了一些感觉,但正确率一直在60%-80%徘徊。这个月里我还把杨鹏难句过了2遍左右,觉得对长句子的理解有了一些进步。
八月份上完xdf之后,我按照董樑的建议将og的rc最后20篇和cr的最后80道空了下来(虽然前面做过两遍,但后来再做时还是新题)对前面做的题目开始做小结(事实证明这样效果很好,推荐大家使用)。rc是将og的28篇和xdf补充材料30篇一起按照小安的方法做了分类小结。一遍小结下来,对gmat文章套路有了一些认识。cr是按照题型分类小结和订正了一下。sc走了挺大的弯路,一开始我没看解释将sc每道题目自己小结了一下,然后再看og的解释。事实证明根本没有必要,而且这个浪费的时间使得我的sc只做了一遍半左右的总结,今天考试的时候一道语法题都没有把握(除了碰到的gwd和jj)!八月份我还做了狒狒宝典和几套lsat,错误率狂高,到8月底做lsat几乎是做一道错一道,最后放弃了。也做过几篇gre阅读,因为对我来说生词太多,很快也放弃了。
九月份辞职后在家复习,开始做gwd。第一套verbal错了20几个,我觉得自己可能是状态不好,又做了两套,第3套做19个。那个时候真是无比绝望。后来在一些CD上朋友的开导下冷静下来好好考虑了一下自己的弱点,决定先不做题,重做总结。我将og的cr后80题半天做完,花了一天时间按题型分类总结,做错的看og解释。然后又将og的rc后20篇做完,并做了第2遍总结。sc按照菜鸟手册开始总结(因为时间不够,只看了1天多完成一小半就没有继续)。在这样大强度的总结下,我对verbal尤其是cr和rc的正确错误选项有了一些感觉,sc也确立了抓句意和平行对称,主谓一致等大的方向原则。又开始做gwd,4、5因为比较简单和重题很多,只错了4、5个。后面的gwd因为状态时好时坏,在7~13个之间徘徊,一直到考前。
十一这七天,我将所有gwd题目按照分类又过了一遍,除了弄熟题目外,也是因为发现大强度的分类复习对我特别管用。同时,因为发现og最后的题目和gwd思路很接近,又将og的cr和rc的最后一些题目过了一下,sc只过了几十道以前打勾没有弄懂的题目,除了没有时间之外也因为实在太累了。
从以上的备考过程看,我做的实在不是很好。在考试前,我已经做好重考的准备,并为重考做了一些计划。或许这样的心态帮了我一些忙,还有可能运气比较好一点。也希望xdjm能从我这里得到一点信心
二、教训
我在考前将我的担忧排了一个顺序,分别是作文,数学,语法,逻辑和阅读,与花的时间成反比。而我对考试的总结就是心得没有很多,教训一大堆。
1、作文 我很早就想练作文,但一直到考试前一周才把模板弄好,写了大概4、5篇。所以心里特别没底。建议使用小安的那个作文软件,和考试界面一模一样。还有,模板什么的要打熟。我刚开始练的时候,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一堆,后来练了几次之后就好很多。要是因为这个被扣分,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还有多看issue的提纲。考前我把去年10月和今年9月的作文jj提纲扫了一下,挺有用,考试的时候就考到了。
2、数学
在准备gmat之前我绝对没有想到数学会成为我的心头大病。因为我从小数学都还不错,高考也是很快做完并几近满分(大学数学对gmat来说太高深就不用提了)。但从做jj整理开始我就为之郁闷,因为我的数学犯的错误极其弱智并一犯再犯。做的gwd数学能错6、7个,pp3模考数学也只有42分。今天考试在大量jj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拿到满分。
我说这个的目的是,大家不要轻易忽视数学。相对于verbal而言,它太容易拿分也很容易丢分。粗心其实也是数学不好的一种表现,通过多练才能克服。
3、sc
我从来没有象今天后悔过没有好好弄sc。如果你有时间,请好好的抠og的语法点,并能达到条件反射的地步。gwd里充斥了大量靠句意判断选项正确与否的题目,但是这个可能是比较高的层次了。而没有基础语法的正确率,可能也碰不到那样的题目。我今天语法竟然碰到了划线一个单词的,而且几乎所有的语法点我都一点把握都没有(绝对不是因为题目难)。
4、cr
我在cr花了很多时间,因为我觉得阅读能力才是根本。所以在og之外,我还做了狒狒宝典,lsat也做了4、5套,错误率都在40%左右。但我想它对我还是有帮助的,因为后来我碰到长的题目和阅读文章通通没感觉,一路读下去而不为长度吓倒。
个人感觉,og的分类总结非常管用,我在做集中总结的过程中对ets的相关不相关,正确选项错误选项的区别有了不错的感觉,以至于在总结完cr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还有,就是一定要对og最后的题目非常重视。它的攻击方向,错误选项的干扰度都和gwd非常接近,而og提供的解释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思路,比起gwd有争议的答案要好多了。
5、rc
我的rc在我做一遍和两遍总结之后提高是最快的。我基本按照小安的阅读方法进行了总结,而我觉得这种总结的最重要的地方是要集中总结--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做题从而对文章的思路和题目的正确错误选项形成感觉。当然,读懂文章是最重要的,没有读懂的时候那些做题的技巧才更有用武之地。除了这个,我还注意到到og后面的文章,题目的选项干扰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有些主题型。后来我才发现ets在用词方面非常讲究和精确,抠这些词才能很好的选出正确答案。
在我开始准备作文模板并看og文章的时候,我才体会到了brony说的“og的每一篇文章结构都非常完美”。而在每一次看og的文章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提高。以前没有注意的词和句子,没有深刻认识的结构和题目,在一遍遍阅读中都有了新的感觉。
以前曾看到有心经说,反复看og能提高阅读能力。我开始是不信的,后来是很信的
6、PP3和GWD
非常推荐刚开始准备的xdjm用pp3测一下自己的水平。我最后做pp3的时候发现它的verbal竟然考到大多数我觉得比较难的题目,甚至还发现一道我一直没有弄懂的语法题。
GWD很重要,几乎大家都说。除了现在考试出现它的频率越来越高外,我觉得它的意义在于它是og的延续,它的题目非常有参考价值。就譬如说rc,og总共才48篇,而gwd 13套加起来也有40几篇,而且比xdf补充教材的阅读更贴近机考,实在是非常难得的复习资料。而且做它绝对可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我考前计时将每一套的数学和verbal做了一遍看网上讨论订正了一遍,最后又按不同类别过了一遍,觉得对整个verbal的提高还是很有帮助的。
其他的大全什么的我统统没有做,除了xdf补充材料上那30篇阅读。除了没有时间,也是因为我觉得它们没有gwd思路更与机考一致。
7、其他
首先,一定要注意身体,尤其是考前一周的休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因为复习没完成考前会拼命看,但我还是建议最后3天要降低强度,因为考试的时候兴奋点很重要。还有,调整你的生物钟,使得早上比较兴奋,而且要早点调整。我考前一周试图调整但已经太晚了。
其次,如果想尝试红牛、咖啡的话一定要至少提前一周。我大概比较敏感,喝这些东西除了对我没用之外,使我的生物钟完全紊乱。考前三四天那会都是早上3、4醒过来,使得本来就很累的身体更是吃不消,最后两天完全不兆,只能勉强撑着看点书。gmat绝对是体力活,最后一定要悠着点!!!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心态放松。报着考不好重来一次也许反而容易考好!我在考前就想着,ets唯一可取的地方就是考不好可以重来,一次失败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下次可以做的更好!
最后一点废话
走出考场的那个时候,我唯一的感觉是“活着出来了”。从昨天开始肚子疼痛难忍一直到考完几尽虚脱,让我觉得无论考多少分我都没有遗憾了。再次提醒所有考试的xdjm,一定一定要注意休息,尤其是考前一周!!!
如果看过《寻秦记》,一定会知道那个“一滴蜜糖”的故事。我曾经用这个故事来勉励过自己和朋友,现在也送给G区的备考的朋友。无论在备考中还是在生活中,那种前有老虎后有狼上无生路下有深渊的情况永远都不会碰到,所以只要努力向前走,不放弃不气馁,成功一定会属于你的,而那滴蜜糖也不是只有在绝境才能尝到。
在xdf里最有收获的就是这句话,与大家共勉!
“People are what they repeatedly do. Therefore, excellence is not an action, it is a habit.”
今天上午终于成功的考出了700+的成绩。从五一的600+到十一的700+,虽然半年过去了,但是由于繁忙的工作,我真正的复习时间只有10天,没有看过数学、逻辑、作文,没有做过一套模考题(因为没时间,时间充裕的XDJM当然要做了),所以虽然没过750,但是自己已经很知足了。
先介绍一下自己走过的历程。
我的背景:国立大学本科毕业、4、6级都是及格过的。在一家以累和非常累著称的外企工作,在工作中要用英语,但主要是读和写。
我五一后考的gmat,由于工作太忙、复习的不充分,做的题明显不够。不要说885、986,连OG都没仔细看过一遍。结果语文考的太差,没有到700分。我考后自己分析了一下,发现语文不好的原因在于阅读,阅读不好的原因在于单词。我始终认为中国人的逻辑不可能是问题,做错的逻辑题都是看不懂导致的,而我错的语法大都也是主要单词不认识造成的。因此当时虽然没上700但并不是非常灰心。我想只要背好单词就会有个不小的进步。
只要不辞职,工作繁忙就是没法改变的,我只能指望着每天下班10点以后看看单词和OG了。可是在夜里10点下班的人和早上醒来痛下决心的就好像不是一个人一样。每次出差时背着半拉杆箱的书然后再原封不动的拉回来。我始终在内心深处对那些下班后夜里才开始学习的大牛们充满由衷的敬意,我知道,你们考700+而我考600+的原因就在于此。
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一直拖到了8月底。我看项目的booking的时候突然真正意识到已经8月了,立刻,汗就下来了。赶紧先请假,好说歹说请了10天假,然后迅速打电话报名,报了个9月底的。
Ok,还有一个月。谁知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大项目,一直做到休假前。心开始虚了。10天,能把5月份到现在忘了的想起来就不错了,而我自己总结的关键——单词也不太可能有时间背了。休假一开始,我花了几个小时和女朋友开了个短会,与会代表就当前的紧张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认识到,10天多做题是实现不了了。有鉴于对题目的分析要远比做题目本身重要的广泛共识,我制定了只作OG的计划。OG就是GMAT的圣经,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既然我只有10天的复习时间,我就全交给它了。逻辑是不作的,作文也不可能有时间看,主攻阅读、捎带语法。做完题后对照OG的解释深入理解,有时OG说得过于简单或牵强的就上CD搜索一下。就没有CD没讨论过的题。由于前辈们为了论证自己的答案通常引经据典、归纳总结,从前辈们讨论的中能够发现很多计划外收获。
到考前3天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没底。我又回想了一下第一次考试时的感觉。觉得对我打击最大的还是阅读。语法难就一道,阅读一旦看不懂就是3-4道啊,而且签10题现在通常都有2篇阅读。因此决定加大阅读量。最后两天我一共坐了近70篇GMAT阅读,每篇做完后我女朋友都帮我把不会的单词查一遍,然后自己细读一遍并拿我的错题去上网搜索,然后再和我讨论。在她的帮助下,我才能在2天内完成70篇阅读。短时间大量的阅读有如下好处:首先从心理上消除对阅读的恐惧,以前我一看到浮游动物、女权运动、黑人权益类的文章就发怵,现在看的多了,也许提高了、也许麻木了,总之不怕了;其次,有针对性的提高了单词量,70篇文章所覆盖的单词应该都是GMAT最常用的单词了;再有就是发现阅读其实是语文中最简单的——所有的答案都在文章里摆着呢,就看你会不会找。做多了,原文定位的本事大增。开始觉得原来傻,告诉我答案的我都答不对。结果在考试中,阅读是我发挥最好的一项。有2篇长阅读我压根没仔细看,直接找原文重现就都作出来了。
总之,我觉得我能在10天上700,主要原因在OG和最后2天的大量阅读练习。当然,我这是逼不得已的,当然最好不要等到最后2天。最后祝大家都考好。
刚刚考完,770。 (特意加到主题里了)
很多前辈已经讲了考试过程,我还是想谈谈我的感想。对于爱睡懒觉的人,一定不要安排早上考。我是下午考的,所以没有“头天晚上一定要睡个好觉”的压力。但是还是担心头天晚上睡不好。不过后来睡得还不错。因为是中午12点的考试,考场也离得不近,所以要早早吃中饭,但是其实是吃不下的。强逼着自己吃了点。就开车去了考场。头天晚上其实不紧张,结果早上起来还是觉得tense. 幸好开车的路上听了林忆莲的歌,放松了很多。到了考场,check in and start test, very quickly. Actually I started earlier than scheduled. 对了,我事先去了两个考场踩点,结果去了一个离家远的,因为那里环境好多了。离家近的那个,我去的那天,两个考GRE的都不能按appointment 考试。后来发现决策正确。有一个小小注意事项,我考试的时候怕自己冷,就带了一件衣服进去,结果觉得热,就把衣服放在椅背上。结果中途监考人员居然进屋要我或者穿上,或者拿出去(正在我狂写作文的途中)。后来我让他拿出去了。考完作文,出来换了一件长袖后,上了一个restroom, 喝了口水,发现就已经6分钟了。赶紧冲进考场开始数学。数学结束后不敢多耽误,硬逼着自己吃了巧克力和半块饼干,就杀进去了。还好没耽误。另外,我觉得耳机很好,因为很多人一起考,难免会打扰。带着耳机,至少是个心理安慰。
复习
复习前我仔细拜读了tianwan, robertchu, and pumpkin , 还有albert得心经,获得了不少启迪。现在我说说我的一些小经验。
语法
刚开始以为自己基础好,第一套OG结果20道题一般错4-6个。我只做了og。 大全什么得没来得急。不过我觉得语法真的只要研读oG 就够了。我是前后仔细,不仔细加起来大概看了6-7遍。我没有从一开始就作总结,因为也不知道总结什么。我是先做完第一遍,20题一组,掐时间,一般20-25min, 做完一组,就看解释,把认为重要的highlight, 错题也highlight. 几乎每道题我都去CD搜索,看看有没有讨论,除非哪些我认为特别简单得。一般一组总共要花3个小时。好烦OG那时候。做完一遍,以为自己可以了。就急不可待得作大全,结果错的很多。只做了几十题就又回到OG。发现og得思路清晰很多,于是又想第一遍一样又来了一遍。第二遍,我一般20分钟内就可以做完20题。然后第三便我就只看错题,看原来作记号的解释。做完后,我觉得还没有吃透,就又开始了枯燥的第四遍。在这之前,我又做了og补充(感谢stoneren的提供)。发现错的也不少,一般20个都错5、6个。而且觉得思路和10th OG不同。后来就再也没看了。我觉得我的第四遍很关键。第四遍,我又把所有的题(包括正确的)看了一遍,并且作题时,我试图不看og的解释,自己先把每个错误选项的错处标出,再和og对照。然后是第五遍,横向总结,即把自己不清楚的的一些句式,考点放一起。我又一个表,不知道怎么上传。然后6,7遍就是看,看,看。然后就考试了。在此要感谢tianwan解答我的问题。我觉得不用作og以外的语法,因为思路很不同。
CR
我做了21套lsat,very challenge. Every time when I finish one section, I feel I need air immediately. Otherwise, I’m dying. But I didn’t finish them all because I realize I don’t have that much time. 感谢lawyer , robertchu 回答我的问题。后来og逻辑我错的很少。不知道是不是lsat 的功劳。
RC
我想是我很有心得的。以前我以为阅读一定要完全看懂,事实证明有些不用完全看懂。RC我只看了og48篇,正确率差不多是每4篇总共错2-5个。我只看了一遍。但是我是用了小安阅读法。就是边想边看边计。其实我后来50行一下的都不计,因为都可以记住,至少记住在哪里。尤其是我看的时候,就想ETS要在那里出题。然后对照后面它有没有出。后来发现真正考试没有og那么多题。
数学
我花了好多好多时间。FF,钱勇强的书,还有排列组合难题,全看了。感谢tulipmontreal 回答我的问题。
模考,
发现模考真的不中要。Prinston Review, Kaplan, 的题和ets思路很不同。不过我觉得kaplan 可以作,it’s a challenge. 有一次我做完kaplan, 已经全身是汗了。
第二次9月29,750,Q51,V39
第一次在8月6考的那么烂,颓废了2周。什么都没干。
下面是我总结的自己的缺陷,希望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免,千万不要和我反同样的错误。
首先,就是新东方的方法过于教条和绝对,不要尽信。当然,东方有它的可取之处。我当时读的住宿班。效率奇高,氛围很好。初步的学习不至于太痛苦。但是从我的经历看来,考GMAT,东方只能是启蒙教育。他的老师都是巨牛,给我很多感染,但说实话,毕竟学员太多,无法给我象CD 般 细致的照顾。而且我可以很肯定的说,不是我学的不好。我做了很多的笔记。学的很认真。但结果证明,方法并不好。
其次,是我自己的态度不够认真严肃。觉得GMAT小CASE。这样的想法很危险。GMAT是需要细心和耐心的。我觉得即使是大牛牛们,马马乎乎的也不见得能考好GMAT。
第三是,复习不够充分,虽然来回也复习了很久,但中间因期末考试搁浅了,最后只复习了22天。记得当时有人给我的计划回帖说22天只能考500多,结果我果然不比人家说的好哪去。
第四是没有重视OG的解释,全部按照新东方和自己的理解诠释GMAT,感觉不对路。
第五是临考前的几天过于放松,致使考试不是处于最佳状态。现在看到自己总结的这么一大堆缺点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那么自信。
第六,运气差,5号住招待所,遇上临屋一大群人打扑克,吵的翻天覆地的,第二天困的晕晕的。外出考试的同学们一定要顶好一点的包房啊。睡眠非常重要!!
先说我的背景吧。很多很多年前本科毕业,工科背景,只考过四级(俺那年月六级不太流行),成绩不太记得了,应该是不高不低的那种。工作后几乎不用英语。今年元旦后开始全力以赴准备考G,此前大致看了一下各类资料,知道了GMAT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考试。对了,还用PP3做了一次模考,成绩550。三月底考了第一次,成绩660。4月休息了一下,6月初考了TOEFL,接下来就开始准备这次考试了。
考试过程:
这次考试一开始就不顺,头天晚上一直睡不着,直到早上四点才迷糊了一阵,但好象都没有睡熟。早上七点半起来,收拾好之后就去了考场,虽然预约的是十点半考,可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以为早到了也可以早考的,所以就早去了。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天考的人奇多,我一直等了一个钟头,才轮到我考。一进去先选送成绩,结果不知道按错了哪儿,刚选了一个学校就跳过去了,想到要自己掏钱送成绩了,心里就难受。不过还是强迫自己集中精力,暂时不要去心疼银子了。作文遇到了黄金80题以外的题,而且键盘不太好用,让我打字速度慢了不少。数学做起来竟然时间很紧,还有两道题都没把握。因为时间紧,还没想清楚就赶紧选了,怕来不及做后面的题。语文的pace也没有把握好,到了最后10题还剩下12分钟,其中还有一篇阅读,给我急得!关键时候是我的逻辑救了我,最后10题里有三道逻辑,其中一个是BF。BF题我就没完全读懂,仅读懂了划线的部分,用排除法找出了答案。另外两题套路都比较清楚,我比较容易就找出了答案。估计这三题我一共只花了不到三分钟。紧赶慢赶之后终于追上了,到最后一个语法题的时候还有一分半钟。非常庆幸自己关键时刻都咬牙挺过来了,没有因为前面的种种不顺产生过一点点消极的念头。所以觉得GMAT考试,毅力和信心是关键。
备考过程。
1、 SC
我的语法复习重点是放在OG上的。我找了一个大大的笔记本,把OG中提到的语法点横向列出来,纵向写上题号。每道题我都先自己分析,然后逐字逐句地看OG的解释。每道题包含了哪个语法点,就在笔记本上那一栏下面打勾。其实做法跟菜鸟语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我觉得看电脑眼睛很累,所以用笔写。这个过程相当花时间,但是觉得对自己帮助很大。一遍下来,我对语法的重点清楚了不少,并且可以对一些比较难的但又很重要的语法点进行一个横向的比较。比如比较从句的省略,就可以根据笔记很快找出所有相关的题目,对它们进行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我觉得这个工作必须是你自己亲自来做,光是看别人总结出来的东西是不行的。也就是说,你必须亲自经历这个总结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规律,才能达到灵活运用规律的效果。光看别人的总结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
这一遍下来之后,我觉得对语法已经有一些底了。我拿大全里的题试了一下,虽然都是以前做过的题,没法用正确率来说明问题,但明显感觉思路清楚多了。接下来我又把OG重新再过了一遍。当然这一遍比上一次快了,并且我把重点放在自己不太清楚的一些语法点上,比如比较省略、定语从句与分词的区别、限定与非限定从句的区别。而对于自己已经比较有把握的,比如平行结构、单复一致等就一带而过。这个过程中,我上CD看了很多前人的讨论,感觉收获非常大,前人有很多讨论贴非常精彩。我发的贴子不多,因为我觉得能把前人讨论过的都搞懂了,就可以提高很多了。与自己发贴提问相比,这无疑是一个省时又高效的方法。这一遍下来,我弄懂了一些比较难的考点,我觉得这些考点应该是高分题的出题点。
直到考试,OG语法我只看了两遍,不是我不想再看,是实在没有时间了。我的时间特别紧,这一点后面我会再跟大家解释。
接着我做了大全,每做完一套都回头分析每一题。因为我已经发现,如果只做题不总结,跟没做没什么大区别。所以这一次复习我给自己定的规则是,不管是verbal的哪个部分,要么不做,要是做了就一定要回顾分析。大全不象OG,有权威解释,但是CD上几乎全都讨论过的,我就一道一道翻出来都看上一遍,收获也是非常大。这样做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到最后大全我只做了一遍。
这次复习与上次复习的最大不同在于:这次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回顾分析以及总结上。每看到一道题,我首先想到的是抓它的语法点。所以虽然这次复习把OG又看了两遍,可是最后对OG题目的熟悉程度好象还不如上次,因为上次记的都是题目本身,而这次记的都是其中的语法点。以至于到考前翻到OG的时候,还发现很多题跟没见过一样。不过好在,没发现我没见过的语法点了。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逻辑意思在语法题中的重要性。我觉得GMAT考试整个贯穿的都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试。其实verbal三个部分中的精髓都在于逻辑。上次考试的时候没有理解到这一点,所以总希望凭着各种语法规则来选答案,结果总是出错。因为语法规则是死的,而题目是灵活多变的,靠死规则是没法解决所有问题的。这次首先把重点放在了对句子逻辑意思的理解上面,每拿到一个句子,首先想的是它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意思才是符合逻辑的一种意思。理解这个之后,再看五个选项中哪一个能精确表达这种逻辑。如果逻辑表达错误,即使再符合语法规则,也是错误的。
2、 逻辑
这次花在逻辑上的时间是最少的。我一直对自己的逻辑比较有信心,因为上次考试之前就基本能做到80%的正确率。但是这次刚开始复习CR的时候突然正确率下降,而且提高不了,一度很困惑。后来发现逻辑区有一个贴子,把CR的各类题大致归了一个类,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于是自己也把OG的CR题分类看了看,发现真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多数情况下套路还挺明显。以前选题的时候总有点似是而非,分类看了一遍之后,觉得对于正确选项更有把握了。
然后我开始做大全,每做完一套,都回头大致总结一遍,看看每道题的思路是属于哪一种套路,这样把这种套路从思想上固化下来,以后做题的时候就很容易识别这种套路了。
最后我花了一天半时间把费费做了一遍,结果是一共错了17道,好象。
3、RC
阅读是一切的基础。从三月的那次考试里我知道了自己最大的弱点在于阅读能力太差,速度太慢,生词太多,对难句的理解也很差。而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是语文各部分、甚至于也是数学的基础。所以6月初一开始准备二战,我用了三周时间专门来做LSAT,其它什么都不做。主要是用它来练阅读速度。做完之后我只检查错题,不做总结。做到后来其实正确率也不是很高,每个 section要50分钟,平均错个5、6道。但是感觉阅读的速度还是提高了不少。对于做LSAT好象前人也是见仁见智。有人觉得没必要,有人觉得很好。对于我来说,我感觉做LSAT还是有帮助的。因为我觉得逻辑题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其实比阅读题更高,逻辑题要求你把每一句话都理解得特别清楚,而且对每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要理解得很清楚。而LSAT题里生词少,逻辑严谨,思路清晰,用来练习阅读速度真的是挺好的材料。
然后我开始做OG和XDF的补充材料。本来打算做完之后再做一些GRE的阅读,后来看了tianwan的经验贴,他觉得反复读一批文章比不断读新文章的提高更大。所以我放弃了以前的打算,把OG的文章看了两遍。每做一遍,我都用小安的方法进行总结。同时,我还挑出一批文章,把OG的解释认真看了一下,看看我对文章的理解究竟有些什么偏差。这些工作做完之后,自己感觉读文章的时候对整体框架把握得清楚多了,对出题点也敏感很多。XDF的补充22篇以及大全里的考古题我都没有做,因为觉得这些文章太难了,出题思路好象也不太一样。
4、模考
我主要用了GWD。我觉得这些是新题,应该比大全更有代表性。虽然没有标准答案,做起来很费时间,但是我觉得在CD上与大家讨论,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因为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往往引经据典,谁也说服不了谁。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容易忽略的问题也讨论到了,反而比有答案的东西讨论得更加透彻。
另外我只做了一套princeton, 没有做kaplan。再就是考前一周内做了两次PP3熟悉界面。
5、pace
我考试是没有pace的,因为觉得无法预知出题的顺序。第一次考的时候就遇到了前十题出两篇阅读,一下子就把pace打乱了。这次复习的时候,我就严格按小安给的时间来练习,渐渐地不用看表也大概知道自己做题的速度是不是太慢了。后来做GWD,我也只是在每次做到一半的时候看一下时间,由此来调节自己做题的速度。但是我考试的时候时间也掌握得不是太好,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心态比做练习紧张,二是看电脑不如看书来得快,三是考前一晚休息得太差,反应比平时要迟钝一些。
6、JJ
我只看了数学八月JJ,verbal部分完全没看。因为做GWD的时候,经常发现自己前面几套做过的原题都可能记不住,还以为在做新题呢,所以想,那JJ就更记不住了,干脆不看了。数学JJ好象也没怎么遇到,如果遇到了,那一定也是比较简单的那些,我没记住。
两点体会:
1、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大家其实肯定也发现了,考高分的人用的复习方法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人做了GRE阅读、GRE逻辑、LSAT逻辑,有的人就只做了GMAT真题。有的人说刘振民不错,有的说一点用都没有,还有反作用。我一开始也挺迷惑的。后来发现,并不是所有方法都适用于每个人,我需要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得当初逻辑正确率提高不了的时候,看到mumuwa、pumpkin和陌他们的经验贴里都说要好好把OG的解释看两遍。我也打算学,可是几次捧起书来,却怎么也看不下去。感觉逻辑的解释比语法的更深涩一些,看起来更慢,而当时我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了。后来我发现,分类总结的办法对我似乎更有用一些,而且关键在于不用花太多时间。而考试的结果也证明,这种方法的效果也不错,自己感觉逻辑是我这次做得最好的一个部分。
再比如,我看OG语法的遍数也不多,而花在大全上的时间并不少。这一点上,我开始也心里没底,后来是juan mm的成功给了我信心,让我知道,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成功。从我的想法上,反复看OG可以让你掌握规律,但是掌握规律之后应该有一个“试用”的过程,才能保证你真正会运用这种规律。我把做大全看成了这个“试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加深理解,查漏补缺,有些当时看OG的时候没有理解透的东西,现在反过来看也能理解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定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哪种方法有效,就用哪一种。如果这种方法不行,就赶紧换一种。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
2、 讲效率,不讲时间和遍数
可能因为太老了,也可能因为从小体质就差,我每天只能保证高效地看书4-5个小时,不可能象其他XDJM那样看8-10个小时。一开始我心里也很不安,可是后来觉得,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耗在那里,但效率很低,其实效果会更差。在接受这个事实之后,我开始好好安排自己能专心学习的每一个小时,力求做到每一分钟都是有用的。因为每天能看书的时间短,也就不可能把OG看上很多遍,再把大全做上两遍。但是我力求保证每一遍的质量,保证每一遍的深度。有时候我看到CD上的一些朋友,常常念念不忘自己OG看了几遍。其实这个指标是没有意义的。你只看了两遍不等于说你就考不好,而你看了十遍也不等于就肯定能考好。关键在于你在看的过程中都从中吸取了什么东西。
8月31日上外终于杀鸡归来,750,一个还可以的分数,长出一口气,不用再捐钱给ETS,支援美帝国主义的建设了,机井题目实在是想不起来什么了,就和个位xdjm们谈谈感想吧,权当给还在奋战的xdjm们参考,说得不当之处,请各位斧正。不过这可是真实感受,字字血泪啊,当然很多也是参考了很多牛人的体会,^_^。
1. 复习计划。本人是硕士毕业,工作4年才去杀鸡的,奔三,原先英文基础还可以,但大学整个没提高,也没考什么Toefl之类,整个荒废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唉!去年9月份上了新东方,浑浑噩噩上了两个月,建立一个初步映象,GMAT是个什么东东。结果一直拖延着没敢报名,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看看书,没什么效果。5月份痛下决心,缴了1890大洋,报名6月中旬考,经济利益就是管用,这下开始每天奋勇看书,还好工作不忙,上班时间也能偷着看。但时间虽长,效果却一般,因为长期没有高强度地看书了,坐不住,老是无法集中精力一直看,我想很多工作过的tx都有同感。结果6月份考得一塌糊涂,数学听信别人的话,只要看机井,结果竟然做不完,于是根本没敢要成绩,胆小鬼,^_^。回家后,痛定思痛,感觉还要再战江湖,咱就不信咱学计算机的头脑,还斗不过这小小美国佬的考试。于是,痛下决心,再次埋头苦读,又天天看书,看了2个月,所以有了今天的750分,虽然不是太高,但申请一般好像也差不多了,再说还要其他东东呢。所以有以下几点经验。
(1)交钱是硬道理。不交钱只会不断拖延下去。但也不用太早就交钱干,最好是高强度复习一段时间,做个模考,感觉可以上700分了,再交钱报名3周之后的考试,最后2周突击,天天一套模考,保持状态。
(2)高强度复习是关键。如果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看,效果是不好的,最好是高强度地强攻,一举拿下,兵贵神速嘛,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敌人!
(3)复习越充分,考试越不慌。题海战术还是有用的,当然还要配合进行题目的反复复习,争取自己的思路和ETS的美国鬼子一样,那你就能搞赢了,这点在逻辑中反映得特别明显。借用逻辑的说法,一定的题目量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
(4)阅读是关键。其实说到底,这题目要是都翻译成中文,我相信大家都可以考得好,问题就在于咱英文阅读能力和速度不行,无法在短时间内把英文意思看懂。阅读题自然是如此,逻辑又何尝不是,语法也是如此,关键是看懂了意思,自然就能搞对。所以一定要加强阅读。而且是高强度的大容量的阅读,读到最后,什么否定句,长句子,难句子,统统一通狂读,意思明白就可以了,管它什么语法分析,什么题型,什么技巧,读懂意思自然就能做对题。
2. 新东方
新东方只是领进门,在你对GMAT一无所知的情况,让你知道GMAT是什么东东。所以,怎么说呢,作为起步还是可以的,当然上了新东方不代表你就能搞定了,关键是自己复习做题。至于资料,下面我要说,新东方在这方面已经没什么优势了,网上都有的。至于新东方的方法,也许开始的时候还是管用的,等到你真正做了成千上万道的题目的时候,还用得着分析这是什么题型,阅读重点是什么,要用什么解题方法。到最后,不管什么题,看了就一通狂读,然后比较选项,选择答案就可以了,管它什么题,一样狂选,^_^。
3. 复习材料
Chasedream上的资料非常管用的。阅读大全,改错大全,逻辑大全,我最后就是靠这些东东来复习的。不过最好一组一组地掐时间做,训练自己的感觉。
4. 模考
Kaplan太难,阅读比较生僻,题材也不一样,出题思路也和ETS有区别,没什么意思。Princeton数学太简单了,改错容易了一些,阅读也短了一些,逻辑也偏短,我感觉还是比真正的考试简单了一些。但是分数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你连这都不能稳定地上700,那真正考试也玄了。
最新13道题目,非常管用的,简直和真实考试一样了,真是令人叫绝,我甚至碰到一道一摸一样的逻辑题。我最后的2周复习就是靠这13套题,每天上午8:30开始,先写作文(根据机井上出现的题目),然后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做数学,做Verbal,一开始也是时间不太够,等到最后,时间还有剩余。结果真正考试的时候,我数学多了10分钟,Verbal多了5分钟。下午去公司上班,然后晚上就把上午的答案对一下,分析分析错题,然后不看书了,早早睡觉,培养早晨6点多就起床(和真实考试一样)。模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没训练好Pace,考试的时候肯定就慌了。再说这4个小时考试也是体力活啊!
5. 机井
上一次我非常迷信机井,结果数学和verbal一道没碰上,简直浪费了最后几天的宝贵时间。这次,我还是最后看了看数学机井,就当是查缺补漏吧,阅读、语法和逻辑机井,我根本没看,免得还给自己造成负面影响。结果碰到几道数学机井。Verbal不知道,因为没看机井。
6. 临场发挥
我想自己属于临场发挥一般的人,上次数学时间不够了,简直就慌了,Verbal倒是比较坦然地做完了,因为没打算要成绩了。这次因为平时模考练得不错,时间还有剩余,自然不慌张了。所以平时一定要控制好时间。
Q:51 V:33 Total:710
或许对很多大牛来说 这样的分数还很不是很满意。但是对我来说这样的分数已经让我很感动了..因为 我考了五次AT 历时一年 分别是600 640 680 660 710
五次,我不觉得丢脸,但为自己能够坚持下来感到欣慰。
当看到分数的那一剎那 顿时觉得百感交集 因为 煎熬为时一年的苦难 终于在今天告一段落了..那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真的让我的情绪好久都不能平复 只想鼓励许多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 还在迟疑要不要重考的网友们,如果你还有时间跟金钱 也想给自己在申请时多一份筹码的话 坚持下去 继续重考吧!!
2004的七月 我离开工作三年的IC制造龙头 卸下工程师的身份 领完股票 全职专心准备AT 那时很单纯的以为去美加补习三个月 十月考AT,十一月考托福,12月申请,三四月拿到admission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没想到却完全相反。 我第一次AT在十月考-600分 那时后觉得快完了,这样的成绩如何申请前五十的MBA? 加上十一月中又要去美国玩,所以考完的隔天就立刻回到K书中心继续苦念,并多增加了LZM刘振民的语法书项目,一直念到十一月中去美国为止。十一月底从美国回来后,强忍着时差连续考了两天的AT与托福。托福成绩倒还可以-273 但是AT还是只有640. 但是我已经没时间了 如果十二月不开始弄申请文件,赶不上2月的DEADLINE。于是开始蒙蒙懂懂得开始找资料 申请学校,由于我的分数不够高,只能锁定在30~50的学校,虽然与自己理想的志愿有些差距,但是却没有办法。 不过在一个很偶然也很幸运的情况下,我找到一位顾问谈过我的申请计画。他建议我慢一年出去,并且把AT考高,并且还可以赶明年的第一个round,因为他从我的托福来看我应该有机会把AT考的更高。这个建议乍听之下很疯狂,但是我回家慢慢思考后,却发现越来越能够接受。因为慢一年出去,不但又累积了一年的W/E,同时也可以重考AT,并且有更多的时间准备申请。于是我做了这个个周遭很多人都不能谅解的决定---晚一年出国。
晚一年出国,我内心其实真的很挣扎。因为读书会的许多成员,都一一申请完毕出国了,我却还要重新找工作,念书,还要面对昔日同事与朋友的质疑。但是,想申请好学校的憧憬却支持我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一方面找寻为MBA铺路的工作,一方面重新准备AT。 在2004年四月底,我考完第三次AT 680,那时后的心情其实是很复杂的。因为680对我来说已经是个很棒的分数,他可以大大增加我申请前TOP 30学校的机会。可是,在我的心中,我却一直很犹豫要不要接受这样的分数。因为,如果是去年十月的我,以三个月的准备拿到这样的分数我会很开心,但是今年的我,已经用掉了一年的机会成本,却只换来40分的进步,怎么样都觉得不够划算。我整整苦恼了半个月,最后下了第二个重要决定—继续重考。 准备第四次AT
开始重新上班后,专心在sales & marketing的工作,念书时间变少很多。但是我依然尽量维持语感,每天固定做一定数量的SC RC CR。并多做了许多Chasedream的整套题目。即使是在外地出差,再累我也坚持回家看个几回OG和自己整理的语法。不定时就会上来CD跟大家交换意见,看看文章,贡献一点自己的意见。感觉上,我的语文好象又有一点进步,可是又说不上来,但是信心却越来越够。怎料,六月底的第四次AT,660彻底打碎我的梦。原本以为挟着680的底子,可以冲到700,但是却不进反退。而且就在此时,ETS跟我说我已经在12个月内考了四次了,仅剩下一次的机会。天啊?我该怎么做?接受680 +660的成绩去申请吗? 那我努力么久,多做两个半月的题目,却换来-20的成果,整整一周,我一直无法释怀。一个礼拜后,我下了最后一个决定,准备在七月底重考最后一次。
七月中, 被通知要去波士顿出差两周。心情很差,因为原本计画好的考试日期要改了。于是,我改到八月底,并带着许多笔记OG整理,跟一台NB,就赴美开会去了。悲哀的是,身在美国的那两周,我根本无心去玩,开完会后,吃完龙虾后,看完MIT 哈佛后,我总是又匆匆的回到旅馆,继续念我的AT。总觉得越念越悲哀,因为努力了一年,如果最后一次再考不好,那我这一切的努力不是就白搭了吗? 身材走样,脸色变差,每天晚上都不敢看电视,这些牺牲也不救相对的更可笑了!
在不安怀疑自己当中,八月初回来,正准备全力冲刺AT时。我又被指定在八月底陪客户去日本出差。惨了,最后一周是冲刺周,去日本出差我不就玩完了? 于是我又带着所有的AT书籍,前往日本。在飞机上 在新干线上,在跟小日本喝完一大堆清酒全身酒味后,我还是坚持有空就看AT,有机会就维持语感,因为我已经快没机会打这场我一直赢不了的仗了!!
回来是星期四,我匆匆用了三天时间浏览了CD的JJ,做了数学,怀着不安的心情在礼拜一上考场。 考试过程中我一度快要放弃了,因为我不但前五题都是SC,又没有全画线,前三篇阅读又都小于50行,这根本就是恶兆嘛! 匆匆做到37题,时间到,还有四题没做完,想说没差了,就这样吧。希望ETS可以拿我缴了快五万块的报名费去做点好事。然而当我看到710的分数时,我心中一怔,接着激动的快要掉下眼泪,因为,等了一年,终于让我等到了 终于可以卸下这沉重的负担!!。
写了这么多,只想分享我的心路历程,让许多考AT的网友明白你并不孤单,考AT的过程对很多人来说真的是千辛万苦。虽然我很羡慕一次就考好的人,但是如果我没有那个实力或是那个运气,那我只好乖乖的愚公移山,一步一步走。
其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考到780 (Maths: 51 Verbal: 46) 那么高,因为在模考时,只有在最后两天做PP3时才有过这样的分数(PP3里面都是OG中已经做过的题目).
我的文笔不好,以下就先用流水帐的形式跟大家回顾一下我的备考历程吧.
我是在3月底决定要考GMAT的,然后就去报了一个新东方的周末班,从3月底一直上到了6月初.期间我做的事就是1)把单词背熟 2)把OG和新东方的补充材料都做完 3)把GRE的阅读旧题做完(No.4~9, 90.4~96.10).因为当时每天上下班在班车上面要花大约2个钟头,所以背单词的事情大部分是在班车上解决的.虽然说GMAT不像GRE那么强调词汇,但是我觉得单词是非常基础的一环,没有背完单词千万不要去做阅读,否则只是浪费宝贵的真题.顺便说一句,没有必要去背GRE单词,把俞敏洪的GMAT词汇精选背上3遍左右就可以开始做题了.还有把杨鹏的难句解读认真研究一边再做阅读题也是十分有帮助的.当时我每天看书的时间大概在晚饭后的3~4小时左右.
从6月初到7月底这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我开始做第二遍的阅读和语法,使用的资料是大全.其实大全中的GMAT题目要比OG+新东方补充材料还要多,所以完全有必要做一遍的.同时我也开始每天做一个section的LSAT逻辑.前一个月每天基本上还是3~4小时左右,后一个月因为已经全天在家复习了,所以每天看书的时间比较长.
8月份我开始做模考.有一点是我最深的痛:Kaplan和Princeton的题目其实就是这么各4套,原先我还以为Kaplan2001~2004以及Princeton2002和2004每个版本都是不同的题目,其实全都一样,只要准备一个版本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像我一样既花了银子,又浪费了时间.同时我又把OG的题目(包括RC,SC,CR)连同解释仔细的看了一遍,嘿嘿,这也是看了CD上某个大牛的经验之谈.另外,GWD的13套题目我觉得也非常有用,可惜我得到的时候已经距离考试不足两个星期了,当时三步并作两步一天2套的做完(因为最有几天我还要留给PP3呢),没有认真的分析琢磨,后来事实证明还是遇到了其中的题目的(2道CR).
经验:
l 关于阅读:
还是那句老话:再怎么强调阅读都不过分.虽然我以前考过GRE,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把阅读重视起来,感觉考试的时候读了个稀里糊涂,verbal也只得了650.GMAT的阅读真题不如GRE那么多,但是每篇文章只读一遍是不够的,每次读的时候不但要找出正确的选项,还要分析错的选项错在哪里.一定要养成边看边想的习惯,至于回视么,我觉得我是控制不了自己,反正老是忍不住要回视,又是甚至读到了第三段还会回过头去看第一段里面没看懂的句子.但是一定要给自己规定一个限度,如果再看一遍还是不能完全理解的话,就要果断放弃,要坚信ETS不会在个别难句上过多纠缠.即使考试的时候遇到了很多不懂的单词,也要尽量把文章结构和作者态度看出个大概.其实就我个人而言,遇到科技性文章根本不用害怕,其逻辑结构比人文类一般要简单明了.
l 关于逻辑:
做LSAT还是很有帮助的,至少它给你一个感觉,让你能够一眼就排除2~3个无关选项,使你知道什么是ETS的最爱,什么是永远不可能成为正确答案的.其实做LSAT只是追求一种感觉,不用过多去追求正确率或者速度,我刚开始做的时候一个section要用50分钟,还会错6~8个;后来即使做到了20个section,也要用45分钟左右,错4~5个.但是我知道错的题目不是逻辑错误,而往往是阅读失误,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还有就是开始做逻辑题目时,我还是赞成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要一直想着他因削弱,桥梁作用等没用的规则,等到题目做到一定的境界,自会对这些规则有更深的理解,而到了那时,它们也就自然成了你的感觉和常理了.
l 关于语法:
其实我在做模考的时候每次三种题目错的最多的就是语法,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部分我不敢误导大家,只说我的一个笨办法:每道语法题目都要用排除法做.
l 关于作文:
在此要非常感谢Anchoret(嘿嘿,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他应该就是我在新东方的作文老师啦),我的AA基本上都是用他给的模板,挺有用的.不过鉴于目前作文成绩尚未出炉,在此就不多做评论了,以免贻笑大方.
l 关于数学:
因为我是理工科出身,一向对自己的数学挺有自信的,所以做完了OG和补充材料以及费费宝典后,就开始看机经了.建议大家多看数学部分的机经,而且要抱着解题而非撞题的心态去看,目标是要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而且保证考试的时候不会遇到根本没见到过的题型,以致乱了阵脚.正如前人所说,Kaplan的数学有一定难度上的参考价值,考试时的数学部分在中间15题左右会让人非常的不舒服.平时我模考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每道题都尽量用不同的方法验算的,但考试时可能会让你没有这个时间去三思,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这一阶段的题目,还要一次就做对,51分就尽在掌握了.还有就是后10题难度会突然减小,大家千万不要慌张,就当是ETS已经没有更难的题目出来考你了(笑).
另外,我已经报名了10月的toefl,所以在今后仍将与大家常在一起学习,共进!大家如果有GMAT的问题,我也将尽全力为大家解答!
我是7月底考的,740(Q50,V41)。这个分数没什么了不起,而且大牛们的经验已经很细致很全面了。然而最终还是写点东西,一方面有几个同学和版主跟我客气了一下让我分享经验,另一方面因为看到很多同学还在为一些问题苦恼,比如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复习好,或者按大牛给的方法坚持的非常辛苦,或者根本就看不进去书。最后我自己也算作个总结,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我讲讲我的复习经过吧,没有按照什么方法固定执行,现在说的很多东西是事后想到,觉得自己应该作而没作的。要是觉得没用,那也别耐着性子看了,看别的大牛的。我要说的无非两条:1,提高效率,2,总结方法。有缘者取之吧。
我的英语基础一般,说好不好说差不差的,考G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实力的差距。04年5月底,决定考G,正好有两个月空,于是告诉所有人我要考了,把时间也定了7月底考。我的脾气要不约考试的话,再两个月也考不了。中间6月底到7月初有事又折腾半个月一字没看。后来又买DC,在网上看了几天的REVIEW。其他时间看书最多的时候一天5,6个小时大概持续了几天,全部平均每天看书1-2个小时。总时间大致在100小时左右,大概吧,没个准数。
有的同学问多少天够用,这决定于你每天能有效学习多长时间,而不是你有多少业余时间。什么是有效学习时间呢?你在学习而且真学习进去了,脑子没在想别的比如买什么相机,没有走神比如看着窗外,没有对着屏幕发呆犯困,没有看一句话站起来走走喝口水,没有东翻西找,没有上网聊天,没有上CD发灌水帖子,也没有重复用功比如反复看没有任何疑难的题目,没有钻牛角尖耽误了时间又累的够戗,没有看了等于没看比如一段阅读看下来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每天有效学习8小时,岂不是两星期就能搞定?答案基本是否,你如果能每天坚持有效学习8小时,你早就是极品大牛。首先人的注意持续能力有限,其次考G复习真的学进去是高强度的劳动,至少我的身体就受不了,年轻些得同学有这个优势。
那么是不是我运气好,蒙的。也对也不对。我的基础不算差,这次的运气也不差但也不是特好,这个分数基本正常。对在哪呢?我作题多凭感觉,而很多大牛方法全面。
说了这么多全是废话吧,跟考试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这就是我着重的两点中的一点。要关注你花了多少有效时间在复习上。这样就不会太担心多少天的问题,是脱产学习还是业余学习差距也不是那么悬殊了。
那么怎么能学得进去呢?有的同学看着复习材料就烦,遇上难题更烦,还有得同学拿一个巨详细得大牛给得计划单,每天学习8,10,13乃至14个小时。我没有贬低他们得意思,事实上我敬佩他们在作我根本不能想得事情。但是这样作得效率如何?看的进去,你是大牛。如果看不进去,把自己累得够戗,那就不如减少时间,提高效率,找一个适合自己得方法。
心烦得同学你不一定有我烦,我也是这么过来得。最初看着材料,尤其是不懂得时候,会有一种不仅是心里上而且是生理上得不舒服,根本作不住,一定得走走,喝水,上网看小说,看电影,就是不想再看书。所以开始时候得效率非常低下。看一句,歇半天。每天想今天怎么也得看一小时,晚上就改了半小时。要是让我按大牛得学习计划进行,那是要我得命。以前我还一毛病,看一段书以后,觉得已经很累了,就想玩会游戏什么的犒劳自己一下,结果整天就泡汤了。后来我逐渐注意培养自己连续学习得能力。到中断前,小有进步。基本一次性作10道SC或读完一整篇阅读是可以了(也许更好一点,而且写了头一篇作文,所以大概能坚持半小时了),而且一天断断续续可以学几次了。
然后中断半个月。之后,还有大概半个月就要考试,我幡然省悟再这样下去也是必死无疑(其实原来也不是不醒悟,只是不愿意接受)。开始努力一次学习两小时不间断。然后考了三个模考,每次基本都做完。然后有两天做到每次坚持连续四小时学习保持效率较高。每次都很累,然后晚上基本也就干不了什么了。而且我这段时间很紧张,睡眠不好,晚上睡不着,早晨才能睡,睡不着很难受,也看不了什么(后期几天可以看一点,因为注意利用晚上时间了),中午左右才能起来还很累。开始还想调整过来,结果搞得更痛苦也不行。后来索性我就大道自然了,反正我是晚上考。
到了考前三天左右,又学不进去了。我得复习资料基本就是下载的OG,这时候SC作了三四遍,逻辑两三遍,阅读两三遍。同样是那么多遍OG,每个人的效果是不同的。我的方法和效果不是最好的,最后看来达到了目的,但是比较危险。
这里把第一点再简单强调一下,从一开始(渡过认识GMAT阶段后)真正复习,就要培养连续的有效学习的习惯。因为考试也是四个小时的连续作战。
开始有些同学自然是作不到的,连续不有效,有效不连续,不连续不有效。这时候就要给自己定计划,加压力,强迫自己(尤其是上班而又懒散的同学)。比方今天一定要连续专心学习半小时,学两次。可以从少坐起,但是一定要尽快养成这种学习习惯,一旦养成,配以合理的方法,事半功倍,而且对最后考试帮助极大。每当学的时候,就督促自己,作题就盯着题目看,想题目,别走神,做完这个SC,不歇着,再作一个,延续下去。久而久之,习惯可以养成,一旦可以养成这个习惯,你会受益更多,已经成功了一半。尽快上路!我自己到最后,也只是在强力压迫下小成,太晚。也别太苛求自己,走神等等是不可避免的,真的太累就歇歇,不用也不必追求太完美。万事开头难,确实如此,习惯了就会好些。
那么到底多长时间够?个人情况自己决定。我觉得开始复习一段时间后再作决定。如果没有那么从容,有的同学说,只有一个月,或两个月,否则今年的申请就赶不上了。这种情况,首先大多数准备考G的同学年纪比我小,不用着急,你有时间!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欲速则不达,老话是没错的,与其考不好,伤心伤身伤财,不如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但要太不着急,拖个10年8载,那就象我这样了,能不着急吗,也不行。有了考G的想法,就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3月也好,半年一年也行。如果非要赶这批申请,那也不是不行,一个月,两个月,甚至10天半个月,都可以有相应的策略。无非看自己的基础,看你肯下多大功夫,看你的毅力合心里状态。
一般来说,基础一般,全职复习2-3个月应该够了(平均每天学习8小时,其中有效时间4-6小时,总计240-720小时),业余复习可时间稍长(更主要的是要提高效率以缩短时间跨度)。比如上路以后,每天能连续学习2小时(开始可以1小时)。星期1-5,保证四天,每天连续两小时,或1×2,周末每天至少四小时,至少一天是连续4小时(或2×2),考前最好全职复习一两个星期,两个月就有差不多200小时了吧。时间越短,越需要基础好,心里素质好,身体好,意志顽强,每天学习时间增长。一句话,觉得自己牛系数高,时间可缩短。反之依然。
第二方面,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合你自己的方法,少费劲多考分的方法。
头一个星期或半个月,熟悉阶段。上CD到处转转,看复习指导,知道该上哪下载什么东西,用哪些材料。看看哪区都有什么资料,比如下载区的通用OG里的东西合各区的大全里的东西是不完全一样的。上ETS网站了解G的注册,题目格式等问题。我刚来的时候什么叫PP3, GWD, SC, CR, RC, DS, PS, 大全, 885,杨继,杨棚等等都不明白,看人家作DS,直接选ABC我就奇怪选项在哪,两眼一摸黑。
看大牛心经过过瘾,吓唬自己一下,就够看一礼拜的,平衡,SHINOGI, PUMPKIN, ANCORET,ROBERTCHU, REEDSONG等大牛,随便点几个,的复习经验都很好,挑挑拣拣,组合一套自己看着顺眼的路子。
现在流行的路子:OG为主,句子为王(SC),阅读为主(逐步取代前者),阅读又有ANCORET(小安)阅读法(MUMUWA的南定格而总结是绝佳例子),结合作文模板,数学机经等等。
材料:OG, (阅读大全),(改错大全),(LSAT逻辑),机经数学,224范文,(全部作文题目)。这些应该足够了。
没有那个是最好的,又都可以是最好的。也没什么是绝对的,现在流行的OG为主,阅读为主的长处是强调理解透彻,胜于盲目作题,而阅读是一切的基础。时间较少的同学,基本应以OG为主,先吃透OG,再扩展到其他题目。但也有大牛说,先作LSAT逻辑题目,可以高屋建瓴,再作OG势如破竹。有的牛讲,他OG阅读都没作完,885语法作了四五遍,结果语法吃透,阅读也跟着解决了。
我建议还是先以OG为主,结合自己特点。如认为某个部分较弱,可以再用其他材料来进行突破。觉得基础实在差的同学可以看些系统读物,介绍各种题型及相关基础知识,数学,语法,写作注意事项等,比如KAPLAN和PP3的练习部分。从很多大牛的经验可以看出,在平衡的基础上,大牛往往将某一材料(或全部材料)吃的很透,从而面对任何问题都可战而胜之。先吃透一个材料,是考好的先决条件。千万不要贪多。看OG,如果难以入手,可以先看数学(比较容易),然后逻辑,然后SC,RC,比较容易上手。刚开始的时候,整天看一样都没关系,到后来如果能坚持几个小时学习,就可以换着看,按考试的大概比例分配,每天看书就象模考似的,一举两得。
怎么吃透OG,大牛们说得构多了。我想提醒得是,吃透OG不等于读10遍OG,不用心读多少遍也没用。每作一次,要加以总结。我是每作一次,根据题目得难易程度作记号(acrobat或word)。有些从此不用再看(除非最后有时间愿意全过一遍),有得要重点看,有得要注意某方面。逐渐题目就越来越少。作对得题目,看看其中比较迷惑得地方。做错得题目重点看。相对于大牛,我得做法比较草率。一般只看我的选项哪里错了,正确的为什么对(看其他部分,跟那些造出来的错误讲道理会很烦躁)。如果有时间,应仔细读OG得解释,这是无数大牛强调多次的。
但目前也有些同学按照大牛经验啃OG有点钻牛角尖的趋势。OG是好,也只是一个方法。某个题目觉得自己明白了,也就差不多了。OG的解释(尤其是SC),也有很多语焉不详的东西。因为错误毕竟是造出来的,有些时候也只好说UNIDIOMATIC,有些地方不用过于追究。关键是要明白当前这个语法点。每到题目都是让你选BEST答案,不是选PERFECT答案。哪个比其他的更好,更象,就是哪个。
作文:不能轻视。有些大牛说最后在复习,我觉得还是提早为好,尤其是作文不好的。不要压在最后给自己增加压力,而且作文是考试第一关,一个小时。如果考不好,给自己心理和体力的损失都比较大。要尽量多练,写出来才是自己的,我考试时候由于紧张,common都不会写。用模板也要早造好,多熟悉。我没用模板,因为不会用。知道考试前才明白,模板的用法(至少有一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敲上,然后再填空。用不用,自己看情况。其实主要就是那些转折词,however, nevertheless, moreover之类。224范文里头并不靠这些取胜,但224可能是鬼子写的,有些词我们仓促之间没法用。作文最难的就是用词,早点练,建立自己的作文词库,就好办多了。推荐用CD的AWA SIM,否则自己拿notepad之类写,俩小时也写不出来。有时间限制,不写也得写,写不出来也得吭哧,实在不行,中文翻译成英文,多难受几回就行了。那些题目确实比较扯淡(每每看得我义愤填膺,好在考试时候题目还好),不过话说回来了,不就是强词夺理吗,谁不会呀。
数学,要给以应有的重视。我算半个数学专业的,但这种初等数学的东西你不熟就是不行。建议基础不好的同学早点看,一些不懂的概念要搞懂。最后就作机经(最近两个月应够了,可能上年这个月的也有用,因为经常看见机经的题和上年机经重复)。机经的作用不是指望遇到同样的题,主要是搞懂思路,作的时候也要注意时间,不要先看答案。遇到机经的可能性未知,题目会变,类似的题,ETS估计也有很多变种,而且随着分数提高会越来越难。我考试就遇到一个机经类似的题,却麻烦的多,而白痴题基本没有。我不知道背答案有没有用,考的时候遇见少量机经,也还是仔细看重作一遍,遇上机经却不一样是很讨厌的。我只作了一个月机经,因为月底考,已经够多题了。但是太难的排列组合什么的最近好像没出现。如果碰上个别难题,基础好得同学可以多花几分钟,5分钟应该没事,自己要控制好,不要慌。我刚开始遇上几道难题,害怕了(主要是觉得数学考不好不能接受,而且想申请的专业数学一定要上90),没仔细考虑就选了,后来紧赶,结果提前了20分钟做完。我已经看到很多很牛得同学栽在数学上了,不要以为中国人就数学好,那观念太老了。虽然不是那么可怕,但万一数学考不好,直接影响心里。后面再想拿回来,不那么容易。
逻辑:没有感觉考试很难,我只作了OG(大部分容易),觉得鬼子正常思维跟我们差不多,不是总那么变态。作不对的绝大多数是没看懂题(细微之处或前后关系)。个别实在搞不通的,可以学学大牛总结的各种判断方法(他因,否定等),我没太用过。建议不要太执着于方法。更,不要去背方法,把学方法当称主要内容,本末倒置。个别题目实在搞不懂,我的策略是放弃,考试时候不一定碰上,碰上还可以蒙,蒙不对又不会死。如果经常不懂,要检查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了。
补充一点:bold face题目是我的倒数第二道题,让我浮想联翩了半天,至少bold face出现顺序跟分数没有太大关系,不用为此担心。
改错:句子为王的说法不无道理。考试时候觉得最难的就是SC,开始有一阵子的题连续都是5个答案看着都是胡闹的,非常压抑。所以有时间多下些功夫是值得的。而且SC也很培养仔细的阅读习惯。我是凭感觉的,没太多心得。多花功夫就行,也是不要太执着。感觉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动词)单数复数,时态,尤其要搞清楚什么是(相关部分的)主语,现在的题经常一大堆,of连of,一会就糊涂了。
阅读:作了一遍OG以后觉得心里没底,文章大部分不难,不过题目不一定作对。就犹豫是不是该总结一下,还是再多看其他补充,LSAT, GRE等文章。后来看到ancoret(小安)的阅读法,坚定了信念。把OG又弄了两遍。但是弄不了那么细,主要是看文章时候注意一些会出题的地方。比如转折however之类的,historical, recently等,语气一变化,一般就出题,还有就是有比较,列举的地方容易细节出题。比较难的是有些小形容词,看着没用的(主体还没看明白哪有功夫顾他),一滑就过去,会出题。要对这些敏感之处培养较强的感觉,光懂这个道理不行,否则上考场一紧张这些平常看着多么有道理的东西就都不灵了。考试时候是不允许你看第二遍再作总结的。后期最好用一些新文章来测试自己的应用水平(GMAT补充应该够了,GRE什么的应该没必要),培养对新文章的感觉。我做完KAPLAN发现,虽然OG也弄了两三遍,文章都熟了,作新阅读题还是错很多。关键问题是第一段没读懂,一般科普,人文文章,第一段很关键,基本的概念,理论,名称(科普的怪名字)等都在第一段介绍,因为很陌生,怪单词又多,就容易糊涂,又没时间重看,再往下硬撑着看,就不知所云了。反之,第一段读好了,下面的题目即使蒙也有个谱。考试的时候拿鼠标(或铅笔)逼着一行一行读,否则容易串行。每读一句的同时,争取在头脑种形成一个idea或图像:这句话在讲什么?一句一句接下去,一句没读懂马上回来再补一下,这样整个大的意思就有了,一般题不用回来找,找也知道在哪找。大牛说看完一段或一句再复述,我觉得一句还行,一段不容易,视自己情况吧。考试当天我找了几篇新文章来读,注意第一段和同步理解,感觉好多了。结果考试遇到的文章不难,看着看着就没那么注意了,可是题目非常搞人,比OG要难,前后比较跳跃性大,牵扯的东西多,有些文章不是象OG那样观点对立明显,总之题目的模糊性加强了。可见平时练习要把方法用熟考试才用的上。我考时前10题两篇阅读,折磨得够戗,不停的告诉自己,挺住。
关于模考:
模考一共大概有PP3, PRINCETON, KAPLAN, HIGHSCORE, BARON, GWD等。后三种我知道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我在考前10天左右作了三套。PP3,450(VERBL乱选),PRINCETON 670, KAPLAN 580。
PP3除了模考之外的部分,是很好的官方说明(比如我看了才知道DS题问能否知道结果那类题要唯一NUMERIC答案)。 PP3是很好的一个模考软件,它本身是ETS发布的,界面和题目类型最接近真实。但我是做完了OG再作PP3,就失去了新鲜感,没有刺激。所以有些大牛建议开始准备GMAT就作一套PP3,测试自己的实力。但我复习完OG再作PP3,因为是第一次模考,仍然觉得很痛苦(事实上每次模考都很痛苦,比真考痛苦)。
所以除非你是纯天然大牛,或毅力超强(那就必然也是大牛),我有个想法,是否可以把PP3里面的题目挑选出来,在复习OG的时候把这些题目标记出来,不看,专门留给模考时候再作再分析。(很多大牛也建议留一些OG最后看,如果能结合进模考,岂不更美)。
PRINCETON,我不喜欢。界面很差。AWA只给了我一个AI,AA没有!写AI的时候,不小心用了个CTRL+C,所有字母都踪迹不见了。数学太简单,VERBL一般。非天然牛作为入门测试不如用它,不浪费资源。
KAPLAN,数学在这三个里最难(不完全是目前GMAT路子,不要紧),VERBL很难。很好的用来训练PACE和心里素质的材料。做完KAPLAN,纳闷了半天,不过也没辙了。
以上我建议PP3(如果不和OG重复)和KAPLAN每套都作, 其他的,有时间不妨都试试(主要是心理素质和pace)。GWD有大牛说很接近考试路子。
有什么不懂的上OG提问,都复习好了,就可以拿CD的提问当材料用,别人问的,必然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些东西讨论比自己琢磨容易懂。阅读nightinggale creativity那题我始终没明白,考试完了看见mumuwa的分析一下就明白了。
我有个建议:提问每贴只问一个问题,如果你的问题引起讨论很多页,最后有结果后总结一下结论放在题目一起以便别人查看。
考G的关键因素是运气,实力,策略和技巧,状态和心理。
运气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不是永远最重要的,但也是我们没法控制的。技巧是依托于实力的,没有实力什么技巧都使不出来。状态和心理能保证实力和技巧的发挥,实力也是心理稳定的保证。考试很累人,应该锻炼身体(尤其是大龄考生),我们中国人太文弱。快考试了没复习好也没事,继续努力,多看一题可能就多得10分,考试的时候一题或一部分没答好也没事,下面还有题,多对一道就多得10分(具体不知道),不到最后,总有机会。我最后阶段睡眠不好,因为复习的不充分也特别紧张,考试前想去买红牛,居然到处都没有。考试时代了几瓶各种饮料和snickers,后来就喝了几口水,吃了一块。根本都顾不上了,考完一整夜都睡不着。mumuwa说:数学没考好,可以用VERBAL补,鬼子不就是这么干吗,中国人也行。
还是那句话,什么都不是绝对的。考不好也不要紧。活的开心比什么都强。无论如何,这只是个考试,活着不是为了考试。考试中我忽然想,这个游戏也挺好玩的。
总的说来,我的复习过程非常普通,也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特殊方法,但我还是想把我三战GMAT的历练之路写出来,如果能够对还在奋斗着的XDJM们有丁点儿的帮助,我就非常开心了。
我最想告诉大家的就是:考GMAT其实就是一个自己与自己较劲的过程,坚持到最后,你就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一、简单背景
很久以前,当我还在上本科的时候,英语基础只能算一般,当时6级也就是80分的水平。特别是毕业后一失足去了对岸的小国学习了两年,在学了无用又无趣的日语的同时,却把英语忘了不少。99年光华上研,终于在努力忘掉日语的同时把英语捡了一些回来,由于有些课程是纯英文的,有机会好好地练习了一下阅读能力,最起码看到一大篇文章时,不会发怵了,想起来这点对我后来的GMAT阅读的准备还是起到了一些帮助,虽然可能纯粹是心理上的。
之后,与几位校友开始一起运作一家软件公司,工作中也就基本上不用英语了。公司从五、六人发展到后来的八十多人,虽然辛苦,却也做的还算开心。如果不是的一次偶遇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我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现在我也在做去往A国的努力。几年前,偶遇了一位令我心仪的MM,当时她正在考GRE。之后,这位MM成了我亲爱的LP,LP在去年获得了全奖先行去了A国。为了能够reunion,我才开始走上了GMAT之路。
二、三战经历
由于公司的发展正在处于过坎的阶段,每个partner的工作都挺辛苦的,实在不好意思提出请假,所以只能选择在职备考GMAT。这样,在整个备考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每天晚上的看书时间成了最为困扰我的问题,因为经常的出差和不得不参加的应酬不时地打乱我的复习计划,也使得我原来预想的毕其功于一役的速战速决变成了三战方决的持久战。
首战
我正式的复习从去年十一开始,7天的长假让我有时间好好地整理了一下思路,制定了大概的复习计划,并把首战的目标定在年底前完成。
由于考虑到自己实际的有效复习时间不多,所以,我就把首战前的复习重点放在了OG上面。但即便是如此,在首战前也只来得及把OG做完一遍,并且这一遍基本上是属于硬做,没有什么好的指导方法。其中CR还行,正确率大约在85%;RC的感觉也还算过得去,正确率大约在80%;但果不其然“SC is the king of GMAT”,在SC上面开始遇到了不少困难,第一遍做下来错题笔记就积累了70多道,感觉没有找到太多的门道,但明白了一个道理,光凭感觉硬做来对付SC是不行的。于是我就开始把复习时间主要向SC倾斜,听了一遍白大侠的语法讲座录音,把他讲到的习题做了一遍,并仔细地整理了笔记。作为入门指导,我感觉白大侠18次课的录音对我的帮助挺大的,让我开始学会了用语法点去考虑ETS的出题意图。然后,利用这种新的方法,去分析OG上做错的题,感觉有了一些提高。
但等我弄完这些,已经是到了12月份了。
这时候,MATH和AWA还没怎么复习呢。MATH做了OG上的PS和一半的DS,钱永强数学上的5套题和网上的排列组合习题,看了11月和当月的JJ。AWA则根据“七宗罪”和一些范文编了自己的一个模板,并用模板各写三、四篇文章。
考前一周在深圳出差,带着本子原想打算做两套KANPLIN的模考,但是一用发现有不少的乱码,就只好作罢。最后还是用PP3做了模考,虽然都是OG上的题,但也算是熟悉了一下在计算机上做题的感觉。
到了12月下旬,考前一天赶回北京。首战就在这样有些仓促的情况下开始了。
由于是首战,本来期望就不是很高,所以心情比较放松。AWA和MATH一路都还比较顺利,但Verbal的Pace掌握的不太好,总是担心时间来不及,于是前面做的有些赶,等最后做完时竟然还剩5分钟。估计在比较靠前的题当中就做错了不少,所以总体感觉后面的题的难度不是很大,这样就造成了Verbal的分数偏低。首战的结果是Q: 51,V: 32,T: 700。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鸡肋分数,但也更加验证了不能心存侥幸的道理。
二战
记得在首战后的JJ贴里,我说准备近期再战,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些情况,使我错过了首战之后一个月内一鼓作气进行二战的最佳时期,让我原计划的“近期”却变成了4个月之后的“远期”。
等我再次静心下来开始准备二战时,已经是今年的4月份了。通过首战,我仔细分析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发现最大的问题是:主要靠感觉做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可靠的方法和良好的做题习惯,这样,做题正确率的随机波动性就会比较大,特别是在实战中,一紧张就会造成正确率大大降低。找到了问题之后,我就准备通过多总结、多练习来解决。
准备二战,我给了自己两个半月时间,确定了750+的目标和6月中旬的考试日期。
首先,从CR开始,我准备改变以前完全依靠理解题意生硬做题的方法,准备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解题思路。先是听了费费的逻辑讲座录音,学习了对各种题型分类,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套路解题的方法,第一次知道了桥梁型假设、断桥法、not+ weaken等方法。然后采用这些方法做了一遍费费逻辑宝典,然后又做了一遍OG的逻辑部分,并从头到尾仔细地研读了OG的解释。通过了这一轮以后,自己觉得做逻辑题比以前顺了不少,减少了不少在以前发生的一旦对题意理解不太透彻就很可能做错题的情况。
对于SC,我下载了GEMJ大侠的著名的《GMAT语法SC大全》,从头到尾仔细地做了一遍,对于做错的题、有些含糊的题全部在电脑上做了详细的笔记,到CD语法区上搜索相关的帖子拜读前辈们的讨论稿,并且参加了一些讨论,尽量把每一道题的语法点想清楚。由于从首战的准备开始,我就养成了随手记笔记的习惯,这次又经历了大全的做题经历,积累了五十多页的笔记,对我后续的复习总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对于RC,我也下载了GEMJ大侠的《阅读大全》,但我只做完了前面的四个部分:63篇,补充22篇,考古题和OG新增17篇。其中的63篇是在五一期间集中做的,感觉集中突破的效果还是比较好,因为这样更容易找到一些ETS的出题规律。通过这一轮做题,RC的正确率基本能够稳定在85%—90%之间了。
对于MATH,这次我做了费费数学宝典,之外再次复习了一下排列组合难题,考前看了5月的JJ和6月很少的JJ。(后来发现,由于是月中考,基本没有遇到JJ)
对于AWA,首战只得了5.0,觉得还是练习不够。于是二战前一方面好好地看了黄金80的范文,后来又多练了几篇。(二战的AWA得了5.5)
在忙完这些之后,二战就要开始了。
似乎万事具备,自己也感觉很有信心,但是由于疏忽了一件事情,却让我尝到了苦果,那就是考前的生物钟调整。由于我的看书时间大都是在晚上,而下班回去后通常比较累,看书的效果不好,所以就总是先睡一段时间,然后才起来看书,看到凌晨三四点钟再接着睡觉。本来我准备在考前一周调整回到正常的作息时间,但觉得看书时间不够,就没有调整。而考前一天又不太凑巧,要投一个重要的标,忙完回家已经比较晚了。当时也不知道哪根神经发生了差错,突然觉得应该再熟悉一下PP3,结果又把PP3的一套模考做了一遍,做完时已经12点多了。于是厄运就开始了,躺在床上,我发现自己怎么也睡不着了,虽然觉得很疲劳,但是大脑皮层就是没法平静,辗转反侧,一直耗到了凌晨六点,就索性起床了。由于我家离考点比较远,7点钟就开车出门了。后来发现这又是一个决策错误,那天在马甸桥附近大拥堵,在那里整整堵了半个多小时,心急如焚。好不容易在北太平庄附近把车放下,打车到人大附中附近的考场时,已经是接近八点半了。这一系列不顺都给了我非常不好的预感。
强打精神进入考场,AWA和MATH都还行,MATH虽然没有遇到JJ,但没有遇到特别没有把握的题。但是到了Verbal部分时,终于不行了,做了1/3左右的题后,开始觉得脑子有些昏昏沉沉,感觉反应变慢了好多,这时体力不支的疲态已经开始显现了。一路挣扎着让自己打起精神往下做,但pace也慢了不少,当只剩下12分钟时,竟然还有10道没做。紧赶慢赶终于在还剩20秒时做完了全部题。
当我看到屏幕上最后显示出来的730的成绩时,心中郁闷到了极点。
决战
如果首战的时候得了二战的分数,当时我有可能就不再考了。但是我自己感觉准备二战的过程中,有了不少的提高,觉得应该能够考到750+,结果却没有达成目标,心里觉得很不爽,所以就想7月份再战。
记得二战之后写完JJ上传后,收到pumpkin斑竹的一条消息,说JJ已收到。很恰,当时我正在研读她写的心经,就回了一条消息说:我准备再战,正在拜读你的心经呢。感谢pumpkin给了我很多的鼓励,还给我发了一篇一位三战终成NN的DD写的心经,让我更加坚定了再战的决心。
很快我确定了再战的日子:7月26日,并且考虑到7月份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深圳,于是我就把考点选在了广外。
三战前的一个多月时间,主要是对自己的心态进行了调整,因为我分析自己二战失败的原因,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心理因素,由于总想一定要比首战考得好,反而在潜意识中给了自己造成了压力,没有了首战时的放松,这也是二战前失眠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另外,是回归OG,又把OG的SC和CR做了一遍,详细研读解释一遍;对于RC,则按照小安大侠的方法开始做一些归类总结。
还有,偶然发现网上好多人在讨论GWD,在刚开始也惊奇于“GWD是什么东西”之后,从shinogigi MM无私奉献的帖子里找到了出处。之后就把13套Verbal做了一遍,这段时间也参与了CD上的好多讨论,特别是逻辑区的,感觉获益良多。尤其是拜读了mindfree总教头写的许多帖子,在无比佩服之余想明白了不少以前没有想得很透彻的问题,收获很大。
晚上也不再熬夜了,每天都在12点准时休息。这样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
然后,决战的日子来临,反而没有了二战时的压力,我告诉自己,以平常心发挥自己正常的水平,不要去管结果如何。
AWA正常。MATH却感觉是最难的一次,感觉陷阱不少,有好几道题都是算了一下,发现对不上答案,又重新理解了题意,才最终搞定。做完最后一套题时,竟然自剩下3分钟了。早两次每次都能够剩5分钟以上。
Verbal前20题的Pace做的特别仔细,PACE也基本正常。之后,出来一篇70多行的阅读,花了我不少时间,到最后7道题时,只有7分钟了。还好,当时比较冷静,快速看题,判断,过,终于还是赶在时间到之前做完。
其实最后这段做的感觉不是很好,我甚至有些担心会不会比二战的成绩还差,但想起前辈们说的“感觉不好未必分数不好”的“定律”,于是接受了分数。
虽然与NN们相比,差距还很大,但总算达成自己的目标了,觉得还是很欣慰。
还好,事不过三,三战成了决战。
三、学习体会
前面说过,我的学习方法很普通,主要就是多做题多总结,现在我就分类说一下我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RC
相对来说,RC是我自己较强的项目。我一直没有学会跳读或略读然后回去定位的方法,我总是从头到尾阅读,阅读速度控制在保证对每句话的意思基本明白,在机考格式的屏幕上比较简单的文章约15行/分钟,比较难的文章约10行/分钟。边读边想,在做题是main ideal和structure类的题基本不回去定位直接选,对于infer、类比和一些细节题则通常回去定位确认。
其实我一直是想学会跳读-定位法,因为我觉得在一些非常规的情况下,例如时间非常紧时,跳读-定位法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可惜,我一跳读,觉得看不懂,心理就不踏实,这样做题反而慢了。所以,我要说的是:不是跳读-定位法不好,是我没学会。
另外还有一个体会,由于我的词汇量很一般,曾经我比较怕那些看着好像有不少生词的文章,如一些天文类,动植物类,地质类、医学类等文章,看到这些文章就先入为主地发怵,结果错误率也通常比较高。后来,我就专门把这些内容的文章收集在一起,集中做,集中总结,并且仔细分析做错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单词不认识而造成,最后发现其实大部分错误都不是由生词造成的,因为很多单词不需要知道确切含义,只需要知道是一个“某东东”就行了。通过了这种方法,我基本解决了自己对这类文章的恐惧症。
其他的一些经验则都是从NN心经里学来的,如集中一段时间大量做题突破法以及小安的总结法,这些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SC
关于SC的方法,NN们总结过很多了。最近CD上大力倡导的以OG为根本,反复研读OG解释,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重要,我自己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与RC和CR相比,SC在入门阶段是最难的,但等到通过反复仔细研究OG实现突破之后,就能够稳定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了。反而RC和CR想要从80%的正确率往90%以上提高时,是一个比较缓慢和痛苦的过程。
关于SC,我个人的一点体会是:最好能够以电子文档的形式随手做笔记,做OG和大全时,对于做错的,或做对但有疑惑的题都应该随手记下来,把当时做错的原因、错误选项错在哪里、考察的语法点等内容记下来,以后再次复习有新的心得随时追加。这样,等你复习到最后阶段,你就可以通过看总结的笔记实现快速的多次复习OG和大全了。
RC
关于RC,我就想说一点:大家一定要多上CD参与讨论,这些讨论会有很大的启发。在准备三战之前,我一直没上逻辑区看过,后来去了,觉得收获很大。另外,极力推荐大家搜索mindfree总教头回答问题的帖子,很多帖子都非常精彩,让人茅塞顿开,获益多多。
MATH & AWA
这两部分我花的时间不是太多,也没有特别的体会,所以就不发表意见了。
四、感想和致谢
不可否认,备考GMAT之路,艰辛是难免的。我的一个好朋友对我的评价是:这半年多,你已经基本没有自己的生活了。是的,除了工作,我的时间基本上都是花在GMAT上了。最让我可惜的是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心爱的运动。
但是,在体味到艰苦的同时,我也确实感到了一种单纯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在很多地方找不到的。
我有时候就经常想,白天,我不得不去面对不同的客户,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面对一个有一个的投标,没一件事情是仅仅靠我自身的努力就能够做好的,经常有太多你所没法左右的因素在控制着事情的发展。而在晚上,当我摊开书本时,我却感觉到这是一个多么单纯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只需要跟你自己去较劲,你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决定事情的成败,你不需要去费尽心思去揣摩客户的多变的心思,你只需要按照ETS设定的一套既定的规则玩游戏——对,其实修炼GMAT的过程和玩游戏很相近呀,做每一道题,其实就像就是想方设法避免一个个隐含的陷阱,打过一关又一关!这是多么纯粹的一种快乐呀!
我知道, 这个分数对于很多牛人/大侠们来说甚至会disappointing: 才730. 但我想说的是,: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而且实是高龄考生了, 更何况我是学文科的女生, 天生又极其粗心大意, 所以在许多大侠眼中的轻而易举的Quantitative 对我而言就向过一片沼泽地一样艰难. 但我最终还是过了,
(1) 不是牛人也可以过700的, 只要用心去学习参考牛人们的方法心得, 并结合自己的总结. 但千万别照搬别人的方法, 一定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亲力亲为”, 才能真正提高.
(2) 数学不是很好, 没把握拿满分/50分的, 并不代表就没机会过700, 多下工夫在语文部分, 拿40分以上, 越高越好, 来补救数学的失分, 也可以的. ( 我的分数就是数学49, 语文4x, 总分730)
数学部分
在数学方面, 很少有前人在介绍心得的时候会讲很多, 可能他们都觉得很简单吧. 但对我而言, 要拿50分可一点也不易. 我在去年7月开始正式投入到考G的战斗中的, 在那之前也就是去上了XDF的课, 作为一个热身. 那时心理就很担心, 因为XDF的老师都说, 如果想过700, 数学一定得全对, 否则机会渺茫…. 我从复习开始到今天, 全对的记录屈指可数, 通常都错4-5个,当然也有更多的. 如果我十分注意准确率, 则又不够时间做了. --- 再加上那时的语文部分太烂, 故前两次考试都饮恨6xx. 在决定作最后一搏后, 我把2个月的复习重点放在数学上, 复习方法也相应的改变了.
(1) 陈向东的书, FEIFEI, 最近三个月的JJ, 我全都做了不下两遍, OG的DS题也认真的做了一次. 对老错的题目更是反复做. 加深自己对各类题型的熟悉.
(2) 象做Verbal是一样, 我很认真总结做不同题型的解体步骤和规律 (比如说, 有一种DS题常要比较某两个代数式或未知数的大小, 我的解体步骤就是将两个代数式相减, 然后把给出的两个条件套上去, 看结果是否大于0. 如FF上的一题: 问X^2是否大于Y^2. 给出的两个条件是(1) X>Y, (2) XY>0. 题目实际问的是: X^2-Y^2>0 ? 由于 X^2 – Y^2 = (X+Y)(X-Y), so必须知道X+Y和X-Y是否大于0. 再看两条件,都无法确定X+Y是否大于0, 故立刻就能断定是E.) 这样做的好处是到后来每看到该题形, 就能快速的解题, 并且准确率也提高了. 就象是手里揣了很多把钥匙, 见哪个锁就用哪把key.
(3) 我个人认为, 解DS题的关键是看完题目首先要立刻明白问的是什么, 解题过程都牵涉到那些数量关系; 然后先列出相应的代数式, 使自己清楚如果要得到问题的答案, 必须知道哪些数字, 哪些数量关系; 在搞清楚了这些信息后, 再看DS给出的两个条件. 这时因为心中已经有数, 就能立刻判断两个条件是否有用了. 例子如上. 我以前一直的做法是题目加条件全部看完, 然后才解题, 于是总是做着做着就把题目给出的信息和两个条件混到一块,… 很confusing, 而且也慢.
(4) 另外, 我觉得, 陈向东的书比钱永强的好用, 练习题也多, 唯一不如钱永强的书的地方是有关概率的解说, 钱的书结合集合概念来解说, 明白很多.
(5) 最后, 别过分依赖JJ. 我把近三个月的数学JJ做成了好几遍, 结果可能是刚换题, 竟只觉得碰到一道不太难的JJ, 真纳闷, 还好自己配的几把钥匙还管用.
以上就是我这个数学菜鸟复习数学的方法, 请众多牛人们千万别笑, 这样写只是给别的考友的提供一个参考: 数学如果不太好的话, 可能需要考虑也要象Verbal对不同题形认真总结, 方可快速提高.
语文部分
语文部分的整个过程, 最深的体会就是: 对于一个中国人, 英文好跟GMAT高分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 我英语什么级都过过, 可以说算不错了, 虽然工作的几年都很少用, 但总认为 “烂船还有三根钉”, 所以第一次考G时只用了两个多月复习, 狂做真题, 然后就去考了, 结果差点掉下600的range. 于是洗心革面, 重新调整心理和考试策略. 结果6个月后证明还是有效的. 要考好G, 真的必须得站在ETS的鞋子里去看去想去理解GMAT.
阅读
正如众明星级牛人如Mindfree, 小安等所强调, 阅读是基础, 我先用了头2个月的时间把Reading提高. 基本就是: 先把YP的“阅读难句”背了一次, 然后就每天20句30句的快速看, 提高自己对难句的感觉和快速理解. 然后按照花儿阅读的方法, 把GRE的no题和年代题认真练习和总结, 具体方法就不好意思再重复了.个人认为, 这是提高必须走的一步, 其效果就是 很快就发现ETS考来考去就那么几样东西. 而且,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 在看文章时就越来越敏感了, 几乎一边看一边就能猜到问题.
在这里, 只想说两点个人的体会:
(1) 在做练习和总结的时候, 我建议不要一下子把所有文章全部都做完, 然后再从头至尾再做第二次. 我个人觉得, 以10篇或5个section为一个界限, 做10篇, 每篇做完后总结, 做完这10篇后, 回头再做一次, 再总结, 然后才开始下一个10篇.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短时间内加深对文章结构及考点的印象, 更好的学习和纠正自己的思维, 把握当前的考点, 然后才进入下一个阶段. 我到后来做年代题的时候就已经能很好的掌握文章的结构及主题, 准确率都能控制在80%了.
(2) 在整个过程中, 我还做了一样工作, 就是收集整理自己的 “阅读难句”, 把所有文章中出现的我认为 “绕”的句子都收录下来, 每天早上看20-30句. 对于那些文章后面问题牵涉到或问到的难句, 更是highlight起来, 并把文章的问题附在句子后面, 认真学习.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习如何以ETS的眼光在文章/句子中 “抽丝剥茧”, “infer” 出答案, 因为阅读的难题通常是 “infer” 题, 而 “infer” 题的答案通常都藏在那些难句或 “闪烁其辞”的句子中. 这样看多了, “infer”的能力也相应的提高了. (Eg: This ability to quickly locate unseen prey suggest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ers, that the anteaters were using their electroreceptors to locate the nesting chambers. à Infer --- The speed with which the anteaters located their prey is greater than what might be expected on the basis of chance alone.)
关于 “阅读速度”, 我个人认为, 称之为 “理解速度”更贴切, 看得再快, 不理解, 又有何用? JJ中通常都有两派意见, 一说快速读文章, 然后答题1题1分钟; 另一说法是读文章不用太快, 要边读边总结, 然后答题时就容易些, 更有把握些, 通常也不用1分钟1题. 我两种都试过, 然后觉得后面的一种方法非常好用, 对文章main idea及结构理解得更好,准确率也高, 尤其对于长文章.
逻辑 & 语法
在阅读提高了的基础上, 我开始把逻辑和语法放进后4个月的复习计划里. 反复做LSAT的逻辑. 解题思路是学习Mindfree 的 “边读边想”的方法, 很有效.关键是抓住问题问什么 和 短文的Line of reasoning. 在这里我就不再班门弄斧了.
语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什么长进, 虽然我一直都是如众多牛人所说的反复看了n遍的OG. 后来一位高分牛人道出其语法心得, 说是一题一题总结, 然后把每个考点分别归类写在纸上, 然后又一位大侠语出惊人, 说是得 “看练结合”, 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于是, 我在最后的两个月里, 立即调整复习方法, 把OG里的每个考点认真归类总结, 并且结合 “SC大全987Q” 去练习, 结果马上就 “立竿见影”, 大全里的每一道题, 都能一看就能把考点一一列出, 感觉很踏实.
在我看来,无论考试的形式内容如何,从开始备考到考试结束,有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良好的心态、充沛的体能和扎实的知识储备。
一、良好的心态:
心态对于考试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得到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不是很容易。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赋予考试本身太多的含义,考试就是考试,只需要想着要把1+1=2算对就好。不要想如果把1+1算成了3就与top 10无缘,或者把1+1算成了4就注定终生平庸——这个考试承载不了那么多。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到这个考试上对自己不公平,对于考试本身来说也不公平。
但是心态的起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正确处理。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我在这方面吃亏很大,无论状态好与不好,每天的计划必须要做完而毫不变通,当时的想法现在看来很可笑—“状态不好?再作几个section就好了”。所以很长时间里我每天的学习都能保量,但是否保质就很难说了——这是在考试之前,考试之后我发现,呵呵,不言自明,不言自明。
这次备考,心态还是经常会出毛病,不过这次备考过程中我开始注意自我调整,在心态出现起伏的时候我的做法通常是三种,一、运动;二、听音乐;三、看一段喜欢的文学作品。
情绪低落的时候,大运动量的锻炼是我的不二法门。对我来说,力量练习效果最好,力量练习之后再跑上半小时到一小时,消沉也好,抑郁也罢都会随着汗水流出、消失,然后你会重新找回在下定决心要考GMAT那一刻的你,那个满怀抱负与信心的你;或者读一段书,第一次考试失败之后我基本上是靠着一本《水浒传》找回勇气的。因为无论杀人还是放火,那些人物总能让我体会到一种近乎原始却又无可抑止的野性,那种充满了勃勃生机的野性,那种让人血液沸腾的野性。我很喜欢看江州劫法场的那一段,“只听空中焦雷也似一声大喝,跳下一条虎形黑大汉,脱的赤条条的,……手舞两把板斧,当先开路,火杂杂的只管砍人……”。还有船火儿张横打劫时唱的湖州歌“爷爷生长在江边,不怕官府不怕天,昨夜华光来趁我,临行夺下一金砖”,语近鄙俗,但是那种藐视一切的气概却可以打破所谓的消沉——因为,“爷爷”连天都不怕。
所以,看书也好运动也罢,在感到绝望或者消沉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其实只是让血管里的血重新热起来,越快越好。
烦躁的时候我比较喜欢听一听音乐,Stan Getz的萨克斯或者Keith Jarret的钢琴。常听的曲子有两首,Stan Getz的moonlight in Vermont和Keith Jarret的it’s easy to remember. 其实我的意思是说心绪烦躁的时候最好让自己的步子放的慢一点儿,找些让人平静的音乐来听,只需要几分钟,但效果很好。上面的两首曲子大家可以找来听听,都是经典啊,大师的作品,呵呵。
“良好的心态”,听起来很玄,但是保持起来其实并不是很难,和考试一样,掌握好pace就好——可以快或者应当快的时候就尽可能快些,需要或者不得不慢下来的时候也不要强迫自己,because pushing ourselves too hard will backfire, that’s it.
二、充沛的体能:
从备考到考试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少则三两月,多则一年,而考试本身又要持续将近4个小时,所以我一直都觉得没有充沛的体力作保证,我们很难顺利地度过这样一个painstaking period.
在第一次考试之前我的体能训练一直很规律而且也确实有效,但是到了最终的冲刺阶段我却放弃了锻炼,那时候我想前一阶段的体能储备应该够了,但事实上我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冲刺阶段之前的那些所谓的体能储备其实早已经完完全全的消耗在了每天的工作学习之中,所谓的储备在开始突击复习的时候早已荡然无存。而且第一次考试之前我是休假在家全力复习,整个生活状态完全改变,加之在这一阶段犯了冒进主义的错误,每天学习时间都保持在13-14小时左右,消耗很大。所以到了最后考试的时候,感觉站都站不稳,let alone to crack the exam. 换句话说,一战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输在了体能上。考试就好比是打仗,体能就是我们的后援补给,没了体力就等于是被对手断了粮道,试想没了粮食没了弹药,这仗还怎么打得赢,考试不能单凭血气之勇的,换言之,谁都不是铁人。
上面已经提到了经常性的运动有助于消除各种消极的情绪,但是运动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在我看来,运动的作用不止于此,因为经常性的运动可以维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而良好的身体的状态又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第一次考试的突击阶段,由于一下子停止锻炼,身体状况随之恶化,各种想赢怕输的念头也随之纷至沓来,到了考试当天,我的想法已经不再是“克敌制胜”而是“只求速死”。在这样的想法支配下,一战大败简直是顺理成章。
第一次考完之后我有时看机经,特别是verbal部分,看完之后觉得很疑惑,因为我实在是搞不明白那些文章我怎么会看不懂,就算是英文的。后来觉得正常,其实数学我作到一半左右的时候脑子已经基本上不转了,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体力跟不上和过于紧张。
这次备考后期其实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但锻炼基本上还是坚持下来了,所以到了最后考试的时候感觉体力完全能够应付,同时感觉信心满满毫不紧张,甚至是感觉math部分做得很糟糕的时候也是如此。
应该说在身体锻炼方面我的条件比较好,因为我们单位有一个设施完备器材过硬的健身房,但我要说的是身体锻炼实在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所谓的设备有固然好,没有也没有关系——在校念书的兄弟姐妹绕着操场慢跑两圈,工作的兄弟姐妹上楼下楼别坐电梯……等等等等,都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按照我个人的感觉,每天半个小时足够,这半个小时用在学习上无非多做一个section,而且效果未必如何的好,但如果用在锻炼上,我认为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考试本身
1、根本——OG
第一次拿到OG,是去新东方上课的前一天。厚厚的一大本拿在手里,那种感觉与其说是兴奋倒不如说是诚惶诚恐,因为从来都没有用过这么厚的一本英文参考书。但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本厚厚的参考书其实就是GMAT考试的根本。
在新东方上课的时候狒狒对我们说,OG上面的题目都是680分以下的。想起来真得很可笑,我当时的目标可是700+,简单得作了作,发现题目似乎确实不难,于是我想这本书或许是徒有其表吧。所以从开始上课到集中备考,这本书我始终没有仔仔细细的看过,我的时间基本上全都放在了新东方的辅导材料和狒狒宝典上。因为那本“简单”的OG让我有了一种非常盲目而且非常危险的自信——OG不过如此,GMAT也不过如此。但当我发现OG其实远不像我想象得那么简单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那在第一次考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再CD上面看到很多牛人都谈到了OG的重要性,我当时很奇怪,不超过680分的题目会很重要?所以我又开始看OG的逻辑部分,一看之下,如堕冰窖。并不是那些题目有多么难,而是我忽然发现我其实根本弄不清楚这些题目的思路——正确的选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选项为什么错误——那天晚上我发了个帖子,好像叫做“此战之罪,非天亡我也”,就是把项羽自杀前那句话倒着说了一下。那时候我其实已经感到不妙,但还是心存侥幸,毕竟我作过的题不算少了。但是,真正考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做那些题目所培养起来的所谓逻辑思维根本派不上用场,阅读、逻辑和语法也是如此,所以我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因为我从来没有为某一次考试付出过这么多,也从来没有输得这样惨。
还好,第一次考试失败最起码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什么才是GMAT考试的根本,OG,OG,还是OG.
对于OG,我的看法是这样,把OG看得滚瓜烂熟或许不会保证一个700+的高分,但是如果对于OG缺乏起码的重视,那么700+的高分只能是个幻想。如我所言,OG的题目确实不算难,可能真地就像狒狒所说得那样,都是680分以下的题目,但我觉得它的意义其实并不是一本所谓的难题集锦,而是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告诉我们真正GMAT考试的出题思路是怎样的,考试会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考察我们。作为一本备考的参考书,这已经足够了,而且这样一本OG的意义要比所谓的难题集锦大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ETS还是很厚道。
这次考试,新东方的参考材料基本上被我搁置了,因为我感觉这本书上的题目是中国人用来考中国人的,尽管全都用英文表达,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解题思路都和真正考试的题目相去甚远。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这本书毫无用处,我觉得这本书用来入门还是不错,但在有OG的情况下却没有必要深究。所以我的时间基本上全部用在了OG上面,不过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做题,而是让自己尽可能的习惯那样的语言表达,并且用ETS的思维去思考解题的方法。
这次考试看OG还有一点帮助就是让我学会揣摩verbal部分正确答案的表述。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纯感觉的东西,其实就是做题的时候会感觉某一个选项很像,而且绝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那种,而是故意把话说得很绕,或者把原文的意思反着说一下,但意思还是没有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所以,OG对于考试来说,其作用至关重要,望CD诸友慎之慎之。
2、脉络——总结
上面说到了第一次备考的时候我曾经把新东方的补充材料做了好几遍,但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所以我有时候会想难道新东方的东西这么不重用,但是后来发现我其实连新东方的题目都根本没有掌握。因为我所谓的“做了好几遍”其实根本就是literal and superficial repeat without any summarization。题目做过之后就或多或少有些印象,做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做过两遍之后答案就已经完全的记下来了,不加以总结的一遍遍的重复除了增加盲目的自信外,对于考试毫无益处。当我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发现问题根本不是考试那天“脑袋短路”,而是“脑袋里的线路从来就没通过”。换句话说,第一次备考我根本没有找到复习的脉络,所谓的复习只是题目的简单累加,各个知识点支离破碎却没有任何连接,一切都处在混沌之中。简言之,这个所谓的脉络其实就是总结,总结,再总结。
所以这次备考,我的大部分时间全都用在了总结上,正确率高低已经不再是第一位的,对我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把题目的解释彻底弄清楚,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然后再找找ETS喜欢在什么地方设陷阱,又喜欢在什么地方把正确答案搞得云遮雾罩。很有帮助,很有帮助,记得牛人pipi妹妹对我说总结时间和做题时间应该是3:1,诚哉斯言!
3、枝干——各个部分的复习
(1)math
在我写的那篇机经里已经说过了,GMAT里的数学似乎有变难的趋势,所以即令勤奋聪慧如CD诸友者,仍未必能够轻松拿下数学。因此我觉得这部分还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我感觉,数学部分的复习还是最好从基本的概念开始,新东方老师的三本书我都有,吴强,钱永强,陈向东。我感觉各有千秋,数学概念方面总结的都比较好。但我本人比较喜欢吴强那一本,尽管里面有不少错误,但那本书里确实有不少很不错的解题思路,概率、统计和排列组合部分也总结了不少的难题,对于数学复习来说帮助不小。
数学准备的第二步应该就是OG了,我希望大家注意一点,那就是OG数学前面的题目确实很简单,但做到后面就会发现题目越来越难,换言之就是水平越来越高。我第一次备考就是只做了ps的前100题,当时真的是狂妄的要命——就这题拿来考我?笑话!可是和逻辑一样,当我发现根本不是那么简单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这次备考OG数学认认真真的作了两遍。我感觉解题思路对于math部分来说似乎不如verbal那么重要,但是语言表达方面却绝对值得引起大家重视,要知道因为不熟悉语言表达在math上失分是很冤的。
第三步就是狒狒宝典和机经了,那些题目确实很有价值,但我觉得大家最好还是以掌握解题思路为主,切勿强记答案。原因有三,一、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几百道题的答案全部准确地记下来;二、考试的时候的题目未必和宝典上的题目一致,说不定换了数字;三、即使考试的时候遇到了相似题目我觉得大概也没有谁敢直接去点答案,原因就是上面说的第二条,多数的情况就是会把真正考试的题目去和记忆中的题目进行比较,而这样很费时间。但是时间对于考试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宝典和机经的作用就在于让我们达到有宝典如无宝典,有机经如无机经的境界——一切了然于胸,无惧千变万化。(当然了,我还差得远,不过我的数学水平基本上是等而下之,大家比我强得多,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也就是考前的阶段我觉得还是要回归OG和概念以及专有名词,把不熟悉的题目再作一作,基本上问题就不算大了。
(2)verbal
a、RC
我感觉RC的关键在于找准文章的结构,做到这一部其实问题就不大了,新东方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其实文章中的A专家、B事件、C理论等等其实根本就是些符号,被一些似是而非但又很清晰的关联连接在一起,把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基本上问题就不大了,没必要去分什么文章类型。
不过我感觉RC真正难的地方是在选项上,甚至要比GRE的选项还要难。因为往往是很像答案的选项并不是答案,答案反而是那些绕来绕去的东西。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正确答案里好像有春秋笔法的成分在里面,也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当然这种考试远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比方说很多RC部分的选项看起来很像,甚至根本就是原文复述,但就是在关键词的前后加上了一个不必要的副词,或者贬义词变了褒义词,于是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完全变了,变成了一个很隐秘的迷惑选项,这就很像《春秋》里的那句很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一个“克”字,尽含褒贬,但需要仔细体会。这句话放在RC的文章里可能会这么说,Earl Zheng defeated Duan in Yan, 选项里可能就会变成Earl Zheng murdered Duan in Yan. 语气不同,褒贬不同,也就不会是答案。
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多看OG,尽可能弄清楚文章脉络,另外就是学会如何排除迷惑选项。至于说GRE和LSAT的阅读我觉得很有益,有时间当然可以做一做,但是要记住根本还是OG。
b、SC
有的时候我觉得OG对于考试的决定作用在SC部分体现得最为明显,所以这部分实在没什么可说得,做题,看解释,总结,一遍一遍又一遍。另外就是注意语感的培养,反正我感觉SC的正确选项大多是念起来最顺的一个。
c、CR
我觉得verbal的三部分中,CR的总结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做GMAT的逻辑还是LSAT的逻辑都是如此。所谓熟能生巧,用在逻辑思维的培养上再恰当不过。另外就是看了题目一定要搞清楚结论是什么,做对一道逻辑题必须对结论有一个明确地认识,然后带着结论去看选项。这一部其实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一句话在复习的时候要有意识的进行练习。
我的复习步骤是这样:OG总结,这一点我觉得上面的几部分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
二、LSAT,这对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是因为它难,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很多题目涉及的都是理论意义上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lsat题目的思路其实是GMAT逻辑思路的“纲”。纲举则目张,记得有位牛人说过,仔细得作过lsat逻辑的题目,再作GMAT就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按照这种方法是过之后的感觉是“牛人诚不我欺也”!
三、就是回归了,一句话,看题目看思路。
(3)作文
总体而言,中英文写作其实是一回事,就是多看多练多想。多看就是多看好的范文,真正的去学怎么把一个句子乃至一篇文章写得很漂亮,多练就是一定要下手写,写出来才是自己的;多想,就是说要留意身边的素材。一句话,要做个有心人。(说这话其实是很狂妄的,不过一时间也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大家见谅)
一、前期准备:
我认为准备AWA,第一步工作就是要按照文章的分类(写作区里有现成的分类),把issue和argument的所有题目从头到尾的阅读一遍。我觉得看题目的意义一方面在于熟悉题目,不至于在考场上找不到北;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帮助我们找到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其实仔细得看看你会发现在很多题目说的都是一回事,只不过观点相反,issue 题目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比方说issue的13和47两道题,一个说保护环境的责任应该属于个人,另一个说这种责任属于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准备一道题的思路和论据就完全可以了。另外就是很多题目的论据其实都是互通的,比方说issue第15题,说国家间应该合作来限制儿童上网接触adult material, 其中一条论据就是this problem is international in scope, and the dissenters can always be coerced into compliance politically or economically by an alliance of influential nations等等. 而issue第2题说节约能源应该靠国际合作来实现,在这里就完全可以套用第15题的这个论据,因为这两道题目都说到了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也就是说把论据里的关键词换过来就可以了。还有issue136题说在商务课程中,教授只应该教授实际的知识和技术,而非道德,这种观点当然可以反驳,论据就可以说business leader should keep high standard of ethics, 同样这个论据还可以用在第111题里——“最有效率的企业领导是保持最高道德标准的人”。相关的例子也是互通的。仔细的阅读每一道题并且总结自己的写作思路之后,找到题目之间的联系并不难,在我看来,完成了这一步,AWA的复习就成功了一小半。
二、写出来的才是自己的。
对于每道题都做到心中有数之后的工作就是开始写了。我个人认为对于大多数考友来说(牛人除外),想拿高分真的要多练笔,练笔嘛,最好就用黄金80题的题目。我开始写作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思路有了,论据也有了,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英语把自己的观点陈述出来。也就是说想和写完全是两码事,不实践再好的想法也等于零。真的要做到把自己的观点比较好的表达出来就是要靠多写。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不用掐时间,只要是自己能想到的,有多少就写多少。就像我上面说的,论据是互通的,所以说越充分越好。然后就是自己修改,看看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存在问题,然后加以改进。自己的习作没事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每次看可能都会有新的想法出来,这样一来,练笔的效果才真的达到了。
在练过几篇找到感觉之后就要实战演习了,小安的那个aswim是很棒的软件,强烈推荐使用,不过在写完之后还要注意修改、总结。
三、注意素材收集
准备verbal的其他部分对AWA的复习也是很有帮助的,比方说做阅读和逻辑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少非常好的句式甚至是例子,在这时候就要注意总结了,比方说我做lsat逻辑,感觉里面有很多涉及对于文章推理过程的描述,用在argument里面是非常管用的。另外就是有时间可以看看新闻,上面有很多好例子,比方说那天看新闻说俄罗斯的石油大亨Khodorkovsky又被提审,其实这个例子至少用在三个题目上,一、企业领导人和政府领导人谁更能影响政策,这个例子就可以写一条,就说企业领导人影响政策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不能危及当政者,因为传言克氏密谋推翻普京;二、企业领导人应该遵循道德标准:克氏被抓的罪名可是漏税啊;三、不遵循传统者更容易成功:遵纪守法可是传统啊,克氏违背了这一条所以被抓了。
特别要说的一点就是孙远宝典里的工具箱,很有用的,特别是human need那一章,因为考题里很多都是涉及企业的,而涉及到企业就不能不提雇员和雇主的关系,这些东西在那一章里都有很好的叙述,完全可以拿来用。
四、关于模板
我认为模板最好还是自己总结的好,这其实是出于大家自身利益考虑的,原先gre的作文就出过事,而且在参考过现成模板之后,借鉴一下范文,自己总结不会有太大问题。此外就是总结模板可以尽量细化,比方说issue可以分成立论、驳论等等,argument的模板我觉得索性按照七宗罪来,开头——1到7宗罪——结尾。当然一定要做必要的修改,切不可把七宗罪直接搬上去。
好了,总算是写完了,林林总总的说了一大堆,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不过总算是我对各位兄弟姐妹尽得一点儿心意吧。写的时候总感觉好像写完这篇东西就要和大家告别了,所以真的不想这么快结束,因为我是那样留恋你们给予我的温暖和勇气,真的。
780,M51,V45
考试过程:
考前嘴硬说不紧张,其实还是很紧张的,还冲着LP发火(这在平常是绝对不敢的)。在做完题目后,我回答完所有的调查问题,心里反而不紧张了,心想要是分数不怎么样,也无所谓,大不了重考就是。
今天做题目的感觉实在是太差了。根据NN们的经验,今天我是下定决心math每题都做2遍,保证不错粗心题。结果做到后10题时直后悔做的太慢,差点没做完。真是应了前几天NN们所说,7月后数学太麻烦了,大部分题目都是又臭又长。我做完math后只剩下2分钟,更可悲的是一道数学题竟然花了5分钟没做出来,闭着眼睛选了一个。而且真是非常奇怪,我做的题目37题如一题,基本上是个个难缠,只碰到不多于5个的所谓傻子题,到了最后,题目还长长的,是不是我前面做错很多题啊?
当我做verbal时,反而想开了,碰到实在搞不明白的题目我就猜猜猜,不让每一道错题影响下一题。阅读感觉很顺很好,语法自己知道的有2题没把握,逻辑有2题没把握。我心里大致估算verbal里没把握的都是错的,有把握的里面可能会粗心错4道,总共8道。加上数学一题肯定错,而且做出来的math题目可能会有2-3题的错。750肯定是到不了了。为了750,我不惜延期了40天,看来还是水平不够啊。
Click后,我呆住了,780分,M51,V45。这是我的成绩吗?不过还是要等到作文成绩后再决定。现在只能祈祷,作文也出个好成绩。
关于考试的体会:
从我考试的经历来看,考试的时候不要被暂时的挫折影响,该错的题目就让它错吧,每一道题目都要努力做好,坚持下去,胜利就在前方。我感觉到ETS的判分标准应该是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不是由错题的数量决定的,而是由题目的难度决定的。如果你做题的时候觉得很难,有些题目没有把握,往往可能是好事。我们不能决定ETS给我们题目的难度,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考试时发挥出最大的能量。碰到题目看不懂,做不出来,一定要在自己事前限定的时间内猜一个。坚决不要受到前面题目的影响。
大部分题目我们都应该能做出来,但不可避免的我们会碰到做不出来的题目。平常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仔细研讨,考试的时候坚决不行,只能猜。不猜做不了下一题。我给自己verbal限定的时间是,刚开始就知道看不懂的题目,最多3分钟,猜一个;刚开始能看懂的题目,后来做不出来,最多4分钟。因为数学总的相对时间比较宽裕,我设定的时间限度是是5分钟,超过5分钟,坚决猜一个。
关键是把自己能做对的题目都做对,不会的题目能猜出个大概,就能发挥自己的水平了。
复习GMAT:
我主要谈一谈我做语法的经验吧。因为我资质愚鲁,我的经验可能对很多人是不适用的,但可以给所有人增加点信心。
语法:语法参考书,题海,重复。基础就是时间的无限制投入。
我没有纵向或横向总结,大全所有的题目一个不落,至少都做了1遍,分析了1遍;OG的题目做了3遍分析了3遍;老OG(大全sec01,sec02,补充1-44)做了2遍分析了2遍。完全是用时间堆上来的,对语法的感觉就是在题海和重复中硬生生的积累的。
语法书是很重要的。我买了几乎所有市面上能见到的中文版高级英语语法书,当我碰到问题时,首先就是查语法书,至今为止我最为推崇的是章振邦老先生主编的《新编英语语法》,这本书对英语语法的解释是非常准确的。比如说:对于限制性修饰、非限制性修饰,定语从句的一些复杂情况,非限定性动词的各种用法,冠词的用法等等…..的解释,读后都有让人豁然开郎的感觉。另外我在使用那么多语法书之后,发现几本语法书也是不错的,象《朗文英语语法》,薄冰的《高级英语语法》,Swan的《英语用法指南》,许广联主编的《大学英语语法》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一般情况下,除去词法的问题,句法的问题都可以在章振邦老先生主编的《新编英语语法》(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23&ID=61735&page=1)找到准确的书面语用法的精确解释。
多做题目是很重要的。多做题我就能碰到更多的语法点,题目做多了,怪事也就见多了。以后再碰到偏题、怪题也就见怪不怪了。我把大全所有题目都做一遍再分析一遍就是这个目的。
重复,最重要的实际上还是重复。当我第二遍做OG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所有的题目都象从没见过一样。到现在即使做了3遍分析了3遍后,除了OG上的一些偏题和难题之外,我有时看到OG的题目还是不知道它是OG上的。这就说明题目不重复是记不住的,重复了不注意或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也是记不住的。我说的不是记住题目本身,而是记住这些语法点。当我从第三遍分析OG开始,我才有了很多题目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个时候看到OG的解释和自己寻找每个选项的错误时才开始对一些GMAT常见的错误有了真正的感觉。
上面三点都是非常耗时间的,所以我的方法是必须有充分的时间来保证的。刚开始我分析OG,一天10个小时以上也只能分析完30题。到了第二遍还是一样,分析永远比做题目所消耗的时间多的多。但第三遍就很快了,而恰恰是第三遍收获是最大的。许多大全的题目我只能做一遍分析一遍,并不是我不想多做,而是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不过我觉得,OG,老OG,三套大全最后的真题反来复去炒几遍应该就够了。OG和老OG有ETS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ETS的思路。三套最新题很接近现在的考试。
OG的解释是非常宝贵的。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很多都看不明白,第二遍的时候发现很多可以看明白了,兴趣大增。第三遍看的时候简直就是享受。每一遍看都不是轻描淡写,而是每一句话都要细细的琢磨。时间长了慢慢习惯了ETS的思路。
关于LZM,这本书确实有其独到的价值。但是我建议不要细做上面的题目,只要看上面的总结,而且在看总结之前要告诉自己LMZ上的东西很多都是错的,但是也有很多东西是很有用的。LZM做的一项很好的工作就是分类,对启发我们做语法是很有用的。
一般情况下,在做了足够多的题目,分析了足够多的题目,看了足够多的语法书上的语法点后,自然就对语法有感觉了。这时候带来的是不仅对句子分析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提高了阅读能力。在我将大全做完之后,就再也没有读不懂的句子了。
其实,GMAT的语法考试可以说是最难的一种常规语法考试。它考的是对书面语的标准用法的辨析能力。我们做大量训练,实际上就是练就一双慧眼,说白了就是眼睛贼,要练到一看就知道哪些用法是ETS喜欢的,哪些是ETS不喜欢的。这样的话在即使看不懂题目的时候,可以通过比较选项来找到正确答案。
阅读:
阅读我刚开始没有怎么专门复习。因为CD上很多大N都讲GMAT考试句子改错为王,但是在我复习了很长时间的SC之后,我再做RC才发现大N讲的是不错的,但是只对NN们有用,对我是没有用的。因为NN们在开始GMAT准备之前,他们的阅读水平就已经很高了,速度也很快,只是不习惯ETS的SC的思路。但是我刚开始的时候阅读水平不行,体现在有些句子会看不懂,阅读速度很慢。在一个阶段的SC复习结束后,我已经没有读不懂的句子了。但是我的阅读速度还是不行。SC是可以锻炼对英文难句的理解力的,但是不能提高速度。这个时候我又开始研究小安阅读法,我发现我没有办法做到小安阅读法的要求,他要求2天或3天读完和分析完,我可能4、5天都不能完成。因为一是我的RC的阅读和做题速度都很慢;二是分析对我来说太花时间了。不过小安的关于读文章要读什么的见解对我很有启发。再辅以MINDFREE的ACTIVE阅读法,我尽量在阅读的时候注意看文章的结构和一些重要信息。最后我发现阅读实际上也需要重复,我建议LSAT的阅读没有必要专门做,GRE的阅读也可以不必做。这两类文章可以锻炼阅读能力 ,但是文章的思路和题目的思路都和GMAT考试有差别。所以关键是把OG上的文章翻来覆去看,OG的解释同样非常的重要。可惜我发现的有些晚了。最后我只对OG的最后20篇文章猛炒了一翻,即使仅仅如此,效果也已经很好了。特别是看了OG解释之后很有启发,OG的内容不是看一遍或二遍就有用的,要翻来覆去的看很多遍。我第一次做可能20题里错3题,第二次同样的20题还是错3题,但是是不同的3题。这就说明文章看懂了,题目不一定就能做对。但正是这种情况的发生,使我可以去对比的去看待OG的阅读。每多做一次就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然后我体会到小安的阅读法非常的有用。
当然GMAT的补充题和考古题也是有必要看一下的。但是由于题目没有OG的解释,不如OG的文章用处大。OG猛炒完之后,带来的变化让我吃惊,我读GMAT文章的速度陡然加快,而且今天的考试中的RC基本上是横扫。
再补充一点:OG的RC这一章开头三页(315-317)一定要好好读。这三页讲的是ETS的出题思路,很有帮助。
逻辑:
逻辑没有什么讲的,我这次的逻辑做的也不好。我做逻辑的方法就是先狂做一翻LSAT,然后做大全上的GMAT逻辑,然后做OG逻辑看OG解释。做OG逻辑看OG解释也是看了两三遍。逻辑我觉得要多上CD看大N的解释。比如:MINDFREE和CRANBERRY等大N的解释。我曾经专门看过一些MINDFREE的解释,太有启发了。但我知道我这辈子也达不到他的水平。同样我觉得OG上逻辑这一章的头一页(497页)也一定要好好看。另外陈向东逻辑和狒狒逻辑中关于一些基本逻辑命题的解释要搞明白,至少充分必要条件要弄清楚。UNLESS和充分必要条件的关系要搞清楚。
数学:
我把OG第三章MATH REVIEW(31-71)页看了三遍,然后钱永强的数学难题解的数学知识复习(比OG的MATH REVIEW的内容要多一点)的(1-32)页也看了二遍。OG的题目没有专门做。钱永强书中关于概率的题目(13-14)页做了五遍。主要就是做模考的时候做了一些题和考前二个星期看JJ。
作文:
成绩尚未出来,就不误导大家了。
PACE:
刚开始分项复习的时候,千万不要追求速度,要尽量看懂(实在看不懂的时候,千万别钻牛角尖,先放过去,第二、三遍时会看明白的)。特别是SC,第一遍要细看,别担心自己会记住,做一遍肯定会记不住的。就是只做OG的268题,翻过来做第二次时就和新题一样。速度是自然提上来的,熟了想慢都慢不下来。我刚开始SC是30分钟22道题,最后的时候做新题一般是18-20分钟22道题。很多题目的语法现象已经熟了,基本一扫答案就知道哪个是对的。虽然这时候做题和刚开始一样紧张,自己觉得用时也和刚开始差不多,但是实际时间却短了。我刚开始LSAT50分钟错7-10题,做到第20套的时候,基本上是38-42分钟错3-6题。不是我阅读速度加快了,而是我慢慢发现有些选项不需要看全了。关于阅读,我只是在最近两个星期速度才上来。以前一般都是3篇长文章22-24个问题怎么也要40分钟,考前我没有专门测速度,因为都是在重复,但是感觉到可以横扫了。我觉得读许多不同文章的效果不如翻来覆去读一批文章的效果好。对于GMAT来讲OG上的48篇和它们的题目以及解释是最好的阅读翻炒材料。这些文章读熟了,基本上GMAT文章的结构、句式和出题思路就摸熟了,而且这些文章和题目里没有任何偏、怪和晦涩的内容,绝对不会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
当然如果是模考, 一定要保证自己能做完,不惜去猜,锻炼猜的能力。
模考:PP3,PRINCETON,KAPLAN
PP3是最好的模考材料,建议在刚开始复习GMAT之前,先模PP3。PP3的考试感觉除了数学简单外,别的都和正式考试一模一样。考试前两天最好再把PP3的两套测试各模一遍。因为是做过的题,模的时候注意不要光找正确答案,而是要看错误答案错在什么地方,这样的模考效果会非常好。
PRINCETON做一遍,不要分析,过一段时间再做第二遍,然后分析。我第一遍的分数大致在660-680之间。第二遍690-700分。
KAPLAN题目做了特伤人,建议体验一下,别把分数太当回事。我做了一遍只得了620分,就放弃了。
现在很多人做一些比较新的模考题,这些题目有比较好的训练价值,但是不要指望会在考试中碰到某些题目。这些题目的好处是思路比较接近,坏处是题目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给人造成错觉,有些题过于偏。最关键的是阅读量偏小,数学较简单。而且许多参考答案都有争议,很耗费人的精力。如果时间来得及可以多做一些多体验一下,时间来不及的就少做一些,也没问题,许多NN也都是没做过这些题目的。至少7月以后的题目都应该是新的了。
模考的分数不要太看重,关键是锻炼怎么在考试中发挥自己最大能量的方法。
补充几点:
时间:
5个半月,全职,daily,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任何情况下至少保证8个小时一天。总的情况是平均每天10个小时。刚开始留了4个月5天,目标720分。后来听说对中国考生的分数要求更高,延期40天,目标750。
JJ:
数学JJ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做,一定要讨论,一定要做2遍。语文的JJ可以看,但是语文的JJ有时有误导作用。摆脱VERBAL 的JJ的误导作用,需要在考试的时候,即使看到看似熟悉的题目也要从头开始仔细地看。千万不要因为见过,就不仔细地看。只要仔细看了,语文JJ的误导作用就会最大化的减小。
正确率:
我刚开始SC的正确率是22题,28-30分钟,一般错5-6题。到最后一般是18-20分钟,错2-3题。从没有做过全对的。
刚开始RC的正确率是23-25题,40-45分钟,一般错3-5题。到最后没有专门用新题再测试过RC的速度和正确率。
OG逻辑的正确率刚开始基本是20题,38-42分钟,一般是每50题错1题。最后又做了一遍,大部分题目还象新题一样,基本上是20题,28-35分钟。200题一共错了8题。
起点:
不同的人起点肯定不同,复习方案的选择也应该有所不同。GMAT考试虽然是能力的考试,英语好不一定能考好,但英语不好是肯定考不好的。
英语基础好的人,一般都是阅读能力好。但是大部分人对GMAT的SC不熟悉,这种人应该加强SC。阅读可以从第2遍起直接用小安阅读法。
英语基础不好的人,应该同时加强SC和阅读。阅读需要过难句子关,还要过速度关。难句训练是必要的,杨鹏的《阅读难句教程》一定要看一看。SC的训练也可以有助于难句的理解。速度的增加比较头痛。我最后发现重复的仔细阅读是提高速度的好方法。速度上去后再用小安的阅读法增强对结构和ETS出题思路的理解。
一般理工科的学生逻辑的问题都不太大,做题目到了一定程度后自然就有了感觉。但是可能文科的学生会碰上一些困难,最好先把狒狒和陈向东书上的一些逻辑基本概念搞熟。
补充2:
睡眠:
许多人学习很用功,到考试前一天才想早睡。这样不好,调整不过来。我看到听到很多人考前睡不好,就是因为睡眠调整太晚了。
国内的考试基本上是在上午,所以调整自己最佳状态到上午是很重要的。至少要提前10天开始早睡早起,10:30之前强制自己睡眠,最迟不要晚于11:00;早晨最迟6:30-7:00起床。这样到考试的时候就能精力充沛了。
补充3(16,07,2004):
单词:
我是很早以前就扩充了单词,基本上GMAT题目中很少有生词。背单词有个软件很好,蒋刚的《轻轻松松背单词》的所有TOEFL和GMAT单词背完,至少2遍就可以了,当时我把GRE也背了,不过现在看来没必要,GMAT单词量还是偏少的。背单词还是要预留一定的时间的。而且背完2遍后只能说是知道有这些单词,只有在阅读和写作后在遇到才能掌握。
时间安排:
GMAT考试是能力考试,同时也非常真实的反应了考生的水平。这种CAT考试必须由实力保证的,存不得半点侥幸。不管高分低分,考完后的感觉都是差不多的,因为考试是不停根据你做的题的情况在出题的,你在考试中永远都受到挑战。只有实力才能保证你在一个如此高强度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最费时间的是对语法的重复分析,其次是对lsat逻辑题目的分析,当然还有小安阅读法带来的挑战。没有充分的时间是不行的。大量的模考也耗费时间,特别是GWD的很多答案会让你绞尽脑汁。
许多人准备了不超过2个月,有的甚至少于1个月,就拿了高分。这是他们本来就水平高。对于大部分人来讲,GMAT达到750+可能需要1年以上的非全职备考的时间,其中单词就需要至少2-3个月。国内的 想申请商学院的 年轻的 朋友不妨眼光放长远一些,晚一年申请,多一些时间复习G和T。
商学院的入学GT要求都很高,top20要求中国学生的GT大都至少在G720+,T640+。不要钻牛角尖,不要觉得T640高,要知道现在中国考生的T640已经不算高分了。
其实复习GMAT的过程本身就是自身水平提高的过程,想走捷径可能会得不偿失。
Math 51, Verbal 42, Total 770 Verbal的成绩不理想, 主要是pace 没掌握好. 到最后6题时只剩下5分钟, 只好飞快地 click through. 现在回想过来, verbal pace 不好的原因大概是前一天夜里没睡好 -- 几乎整夜都似睡非睡的. (看来心理素质还是有待提高). 强烈建议XDJM考前一定要休息好!!! 简单说一下我的复习体会. 因为我在北美工作(计算机), 平时很忙,每天也就只有一两个小时复习. 复习材料用的是Official Guide, Kaplan 的GMAT 2004 和 Princeton 的Verbal workbook, 外加一本Peterson's Writing skills for the GRE/GMAT tests. 主要是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做太多题目(只把OG的题目做了一遍, 最后又把做错的review了一下). 但我花了不少时间写作文, 主要是发现写作文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了, 可以把语法运用上去, 而且在工作上也有用. 另外我平时一直读英文报纸杂志, 如 Wall Street Journal, Washington Post, Business week 之类的, 特别是其中的分析,评论类文章. 感觉这对于培养语感,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和阅读速度帮助很大. 考试之前请了几天假, 做了四套GWD, 看了一下5月,6月的数学JJ. In summary: - GMAT主要是能力测试. 提高能力有多种方法, 精研OG 或者 多用(多读多写) 都可以提高能力. - 心理素质也很重要. 要能做到以平常心来对待考试就好了 (我在这方面还要努力) - 考前一定要休息好!!! - pace 很重要, 应该训练一下 - 如果想take advantage of JJ的话,不要月初考; 但是个人觉得JJ or not is actually secondary.
P.S. Web sites of some of the papers and magzines that I mentioned:
www.wsj.com (paid registration required to view article content)
www.washingtonpost.com, www.nytimes.com (free registration)
www.businessweek.com (some articles free, some require paid subscription)
www.economist.com (some articles free, some require paid subscription)
www.fortune.com (some articles free, some require paid subscription)
7月5日更新
我英语底子不算好。N年前大学里只顾玩,连六级都没考,更别说TOEFL, GRE or GMAT了。先在国内工作,因为搞计算机,而国内翻译的计算机书很多实在不堪入目,于是能找到原版的就读原版的,也还都读得懂。后来直接来美国工作,口语关过了之后,也没怎么读英语;计算机专业书倒是读了有几十本。
后来发现自己的计算机水平足够混饭吃了,而且碰上硅谷High Tech’s worst downturn, 虽然运气不算太坏,自保尚可,但耳闻目睹,很多作技术的都被干掉(当然也有做别的)。失望之余,转移兴趣,开始读一些非计算机类的书报杂志,such as National Geographic, Business week, Washington Post, Wall Street Journal 等。
接着又是印度软件业的崛起,相比之下中国软件业不成气候,刺激颇大。同在国内国外的同学朋友等聊天,觉得国内软件企业的管理是软肋。于是有了想读MBA的念头。
人在国外,不象国内的朋友那样有便利的条件如XDF, 各种辅导材料及辅导班等,也不知道CD。只好到Amazon上找了一下,发现老美对KAPLAN评价还不错,于是买了本KAPLAN GMAT 2004回来看。看了both the lessons on the book and the lessons on the CD-ROM, 对GMAT有了大致的了解。个人觉得KAPLAN的逻辑讲解和阅读方法都还不错的。可是语法部分觉得不够,所以又去买了Princeton GMAT Verbal workbook。觉得Princeton的语法讲解不错。之后工作忙,去德国出差,回国内公司讲课,耽误了一段准备。不过在这段时间了倒一直在读报纸杂志(Mostly online),读的时候注意了一下提高阅读速度,抓住文章的line of reasoning, 还注意了一些语法现象及idiom (不过说实话,我不太分析句子的主谓宾定壯补之类的,而是从理解意思的表达入手)。个人感觉,Washington Post, Wall Street Journal, Fortune的语法非常规范,典型的ETS所说的formal written English; Business Week有的文章灵活一点,但大部分文章也还规范。
稍微空点之后,在Amazon上看到有人提起Official Guide, 于是买回来。先看了Math Review, 虽然只有40来页,但我觉得很有用: OG Math Review比KAPLAN更全面。做PS题目,基本上没错。做DS题,一开始不太习惯把(1) (2)分开考虑。后来发明把草稿对折,左(1)右(2)中(1)+(2),就习惯了。前200多没错。后几十题错了几个,还有几个虽没错但对自己的思路不确定或不满意的,看了OG的解释,并全部标注下来。
接着做CR, 用KAPLAN的方法结合自己对逻辑的理解,基本上没错。个别错的发现使自己题目没读仔细。
做SC, 发现出错及做题时不sure的就多了不少。所有这些题OG的解释都仔细看过弄懂了,并标注了下来。(由于前面提到过的时间关系,我做时很sure且作对的题目就没看解释。基于其他NN的经验,建议如非像我一样时间紧,还是应该看)。题目做到一半,回过头重新看了一下KAPLAN 和 Princeton的语法,特别加强了对parallelism 的领会。再接着做题,错误少了,错的都是些idiom 类的。于是买了本English Idiom Dictionary, 平时读到象idiom的就去查,倒也学了一些idiom。不过好像考试的时候SC没碰到什么OG之外的idiom。
做阅读,也还可以,但不时会有错。特别是科技类的细节题。后来发明了一种边读边做关键词笔记的方法,在阅读的时候边读边把 key words 简单记在草稿纸上(用缩写,等等 -- 基本上视线不离 passage),错误就少了。练习一段时间之后作笔记也基本上不影响进度(后来来了CD之后看到花儿笔记法;我的土方法虽不如其精妙,但思路是一样的。因为用惯了我的方法,也就接着用了)。偶尔还有些错的主要是对文章的一些subtle 精微之处的理解不到家。
OG做完之后,作了ETS PowerPrep和一套KAPLAN的模拟题。PowerPrep很轻松,因为题目都做过。KAPLAN时间比较紧,勉强做完,得了700分。觉得可以考试了。
剩下还有作文。一直没看,自以为以前看过Kaplan Writing Power,和 The elements of style, 而且在计算机专业杂志上发表过英文文章,应该没事。把AWA题目download下来,看了两道AA,尚可。看AI, 昏倒。很多topic, such as “architecture”, 完全没有思路。又听说一些top B-school看AWA分数甚至文章,大恐惧。(未完,明天再写)。
7月6日更新
赶快买了Peterson's Writing skills for the GRE/GMAT tests来看。觉得此书非常好,对于AWA写作非常有指导作用。可是当要自己写AI时,有些问题还是无从下笔,有些问题虽然有可写的,从构思到组织到成文要花一两个小时。意识到这样不但考试不行,而且这是自己英语能力的弱项。决心下功夫提高AI写作能力。
我前后两个多月时间只写AI. 碰到容易的自己有话说的题目,可能只写个提纲。碰到难的没思路的题目,则写全文且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每天写两三篇。开始一段时间保证质量,不求速度。写着写着速度就快了。最后基本能做到30-40分钟完成一篇。
开始写AWA之后不久又买了ARCO GMAT CAT Answers to the Real Essay Questions (CD上的AWA 224篇范文), 自己写完一篇就把自己写的和范文作比较,比较思路,论证,例子,觉得好的就拿过来用,修改自己的。这样160多篇AI大概一大半写了文章,剩下的列了提纲。
我AA只写了10来篇,因为AI写熟了,AA只要能抓住谬误,写起来实在是很简单.(顺便提一句,CD上提到过的七宗罪故然重要,但我个人觉得AA中可能有的谬误实际上远不止这些).
这一段期间在辅助休闲阅读时几乎每天都看Washington Post的Editorial Page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print/editorials/ ), 体会人家怎样 Present an opinion, 怎样 Construct a forceful argument。再试着用在自己的写作上,受益颇大,特别是对老美的Rhetorical techniques印象深刻。以前对老美有偏见,觉得很多老美很笨。后来发现老美中的elite思维论证之严谨实在令人叹服。比方说,他们construct argument时常follow “Never leave unchallenged any position that differ from yours” and “Never leave unchallenged a reason or example that undermines your position”.
我AWA分数还不知道,但自己颇有信心应该不错.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只是为AWA,大概我的approach 有点overkill. Focus on 黄金80题应该就可以了.但我并不后悔自己的efforts,主要是因为
(1)练写作对GMAT Verbal的其他部分大有帮助.可以实践语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甚至帮助阅读.自己写时要操心如何举例,如何论证,如何全面平衡,如何承转接合,对一些常用的方法有心得,读别人的文章看到这些举例论证承转平衡的词句就特别敏感,因此很容易follow the flow of the article, and understand the subtle points that the author is trying to make.
(2) 练写作真正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不但自己感觉可以用英语流畅地思考和表达,而且在工作上也用得上.我工作上有时有一些tricky, sticky, or sensitive issues 要跟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 现在同一些native speakers写email或开会,做analysis, argue, make proposal, 都常能掌握主动(以前这种事很怕,能躲就躲的).最近又发表了一篇专业文章,我的老美文字编辑说她 surprised b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anguage of my draft. 所以,或许有人会觉得我这样练习写文章事倍功半,但 I believe the benefits well worth the efforts, and I’m glad that I’ve done it. If for nothing else, the improvement to my English ability can still benefit me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唯一的遗憾是考前做了几套GWD的所谓”真题”来练pace, 在60分钟内完成M, V,基本上M 不错, V 只错 一两个.以至于自我感觉太好,开始妄想考790.没想到无形中竟给自己加了压力,以至于考前整晚几乎没睡着.现在想来颇可笑――想不到自己的心理素质还这么差!才意识到一个网友所说的"平淡从容面对考试"是怎样的真谛.或许当时用KAPLAN的模考来练pace会更好些?
啰嗦了不少.个人经验教训的一点小结供大家参考:
- KAPLAN的逻辑讲解和阅读方法都还不错的
- Princeton GMAT Verbal workbook的语法讲解不错; 加强对parallelism 的领会
- 多读英文报纸杂志, 注意提高阅读速度,抓住文章的line of reasoning, 注意一些语法现象, 培养语感。
- Official Guide Math Review很全面
- 做DS题,把草稿对折,左(1)右(2)中(1)+(2)
- 做CR和Math应用题,一定要仔细读题
- 阅读: 边读边做关键词笔记, 用缩写,基本上视线不离 passage
- 提前准备AWA,多练.先求质量,再求速度.不要迷信template (特别是想拿>5分的)
- 看范文,看Editorials, 体会老美构造argument,举例,论证,全面平衡,承转接合的方法。
- 准备GMAT的同时注重提高实际的英语能力
刚刚从鼎均走回来,在雨中,我就想怎么写这篇帖子。770,我没想到过这个分数,但它真的发生了,回头再想想,虽然有些意外,但这个分数业的确是和我的付出成正比。从1月10号上XDF到今天,我每天都有8小时以上的复习GMAT,现在如果就这么放下GMAT还真的有点儿不习惯了。
先说说考试的过程吧。数学以前一直是我的弱项,只有一次Kaplan全对。今天的题都不难,加上几道几经,我做下来时感觉还不错,提前了5分钟做完。语文前6题都是SC,接着两片阅读(第一篇有点难),逻辑出来时也有点难,但是到后来各个题型就觉得越来越简单了。遇到了几道做过的GWD和几经,等会我会在几经专区上发帖。
我最想说的还是我的复习过程。常常看到CD上很多人讨论最后一两天的安排,我觉得最后一两天是很重要(主要是最后一晚能睡着),但是最后的复习远远比不上前期的准备。我1月10号到2月2号上XDF,二月份主要看语法,三月逻辑,四月阅读,本来定的5月31号考试,但是因为要准备期末考试,而且我发现数学也不像Feifei说得那么简单,就延后了一个月。复习的过程是单调的,我每天从下午1点到晚上11点半,除了晚饭的时间外,几乎都在看GMAT,而且往往海逃课复习GMAT。回想起来,每天最快乐的时间就是11点半时左肩背着书包,手上拿着水杯,右手提着电脑,一边哼着歌,一边悠哉游哉的走在校园里。心情不好时(做题不好的时候)就叫上同学去大吃一顿,或者就是一人扛半个西瓜边聊天边吃。这样的快乐很简单,但也真的很快乐。晚上失眠是我最大的烦恼,我总是怕这次又会像高考一样努力了却得不到好的结果。还有,父母给了我最大的安慰,室友知道我失眠后也把电脑搬到寝室客厅里,还有我上XDF是认识的G友(小楠)也帮了我克服心理上的问题。就这样,我把OG做了3遍,看了5遍,CXD数学和逻辑一遍,LSAT第一册逻辑一遍,987语法大全做了一遍,错题看了两遍,逻辑大全一便,GRE老题一遍,还有GiGi上传的GWD两遍。可以说,几乎现有的资料我都做过了,而且几乎每个错题我都把错的原因记住了。就拿987语法大全来说吧,我第一次做时可能错了200个,由于没有老师,我是每道题都在CD上搜索或者发帖了,并记在笔记本上。在这里我还要感谢那些给我回帖的人,Tianwan,Pumpkin,Weiyu,Coolgirl,Dreadpower,还有很多很多我没记住的。没有你们的帮助,今天我不会得这么高的分。
大家可以看出来,要做这么多题又要总结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是不能少花的。的却是这样,所以我觉得还是态度决定一切。我一直相信anything is possible,每天做题之前都对自己说I will make it! 到现在,我终于made it 了。真的,只要努力,方法得当,大家都能考高分!另外,总结和记录每天的做题状况也很重要,最好每天都想想我今天做这么多到底有什么收获,是多知道了一个语法点,还是更加熟悉了一种逻辑思维。
下面具体说一下我各个题型的复习:
语法:上XDF是最头痛的就是它,现在却是我最有信心的!建议入门时还是要上XDF,它能在短期内给你一个关于语法的大体轮廓,上完后重新做OG,看OG的解释是很重要的,我一共看了8,9遍(比起GiGi的40遍来还差很多)。BY的语法我看了一遍,也是只能当启蒙,LZM的没看过,不好评价,但我觉得这些书还有XDF的黄金规则都不如OG,对于我这个学法律的人来说,OG的解释才是最高法院的解释,而这些书都是各个法学家对法条的解释,不具权威而且肯定有不适当的地方。在各个语法大家的作品中,我觉得石林语法很好,我看了两遍,几乎是背下来了。真正提高我的水平的是987语法大权,我是把每道题都打出来做,一天50题,计时完成,并做好记录(包括时间,题量,正确率,感想),然后每晚花一个小时在CD上搜索错题讨论,看到了很多NN的观点,也看到了很多我没想到的东西。这里我想强调一点的是,我们做题时要考虑出题者的意图和考点,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体本身上。有些难题跟帖就是十几页,我觉得大家没有必要在一道题上花这么多功夫,因为大家的讨论往往已经超出了出题者的思考界限,当然,我很佩服大家的执著。把987做完,错题搞明白,你的水平就不差了。现在要做的是熟悉新题,因为987上面光主要是OG和XDF补充材料上的老题,这时再来做GWD,错多少不重要,关键是看你的复习方向和新的出题方向还差多少。个人感觉新题更注重结构,而不是时态,句子更长,考点更多,而不像987上有些题就一个考点。最后GWD的答案有些也不一定正确,有时候要相信自己,一套题下来语法错个3个水平就和我一样了。
逻辑:个人感觉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主要是读懂意思。要上700的话做完GMAT后做做LSAT,一来我错了17个,58分钟(影像很深),一本书下来之后是43分钟内错6,7个,没有更上一层楼,分析原因主要是错题没有总结,也没有在网上提问(因为回复率不高),现在想起来,当时应该找个固定的伙伴每天都交流一套题!不过没总结也没什么,应付GMAT也够了,不用像有些大牛说的40分钟内小于5个错题。CXD逻辑不是必要的,重提很多,有时间可以做一做。个人感觉新题笔老题难,主要是逻辑关系不像老题那么明显,很多老题一看就知道怎么weaken或者是assumption是什么,现在不是了。有些正确选项比较晦涩,有时有点像我们中国人说话那样要转个弯才行。到最后做霏霏135每11题偶尔全对,一般错一个就行了。
阅读:杨鹏难句是必看的,最好当成OG来学!我没做阅读大权,而是做的GRE。后来感觉不好,就停了。其实我觉得对我的阅读最大提高的还是LSAT逻辑,再上完XDF后,做LSAT之前我一直没看阅读,做完LSAT后突然发现阅读好像变简单了。大家做完后就知道了。GWD也是必须的,感受一下新题。
数学:最重要的心态!我被feifei害了的就是轻信他的“是中国人都能满分”,虽然我也是满分,但是这绝对不是因为我之中国人,而是我在发现自己书写不好之后狂补数学,而且我还专门延后了一个月考试,就是为了数学。复习时主要做的XDF补充材料,模烤光盘,和CXD数学。机警是很重要的,我是等到30号才考的就是为了数学几经。实践证明不到每月的最后一天完了题库不会变。
作文:3,4月每天一个作文(常常在CD上呆久了就不想写了),6月每天两个(配合GWD当成模拟考试),主要抓黄金80题。
同时建议大家多交几个G友,无论在职还是学生,都可以交友,互通有无,扬长避短!交流时的一个敏感问题就是错题个数和正确率,很多人都不愿意说自己的情况,我觉得完全没这个必要,把自己的情况说出来,大家才会更加了解,可以帮忙的地方就越多!
复习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其实我的心理素质并不是很好,所以才常常失眠。但现在我可以总结一下:2,3月觉得有好多题要做,心态是ambtious,但是我每天都要想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自己的水平到底离700有多远,结果反而导致失眠,4月中旬起题都题得差不多了,感觉自己也有一定的水平了,于是有点厌学了,结果一做模考,Princeton:630, 580!顿时挫折感便上来了。分析原因,不熟悉机考环境,数学没复习结果错一大片。到了五月就对这个考试没什么感觉了,好像GMAT也就那样。6月11号考完期末考试后每天一套GWD因为有重题,每套错个5到10个,一般是6个,我也不太在意末考得成绩了。前天晚上故意喝了瓶红牛,结果一晚上没睡着,把什么问题都在床上想完了,昨天坚持不睡觉,下午还去打了一个小时篮球,晚上虽然还是有点兴奋,但是估计11点半就睡着了。今天在考场上感觉比平时做GWD要好,可能是红牛和巧克力的原因吧。大家考试前一定要注意头天晚上的睡眠,感觉自己有困难的,不妨学一下我!听GWD的讲座说考试当天的状态可以影响你的分数上下各50分!
今天我考了770,但是有个以前和我讨论过问题的G友靠得却不理想,其实我觉得她的实力并不比我差多少,可能只临场发挥不好和运气欠佳。
GMAT与我以前考过所有的考试相比最大的区别有两个:
1,用电脑
2,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是多少分,简而言之就是心里没底。
复习时我想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是多少?700?650?还是750?
事实证明,模考成绩并不能代表我的水平,Priceton 580,630(这两次没复习数学,结果都错了9个)690,PP3 780,Kaplan 630。
那么,我们每个人的实力到底是多少怎么检验呢?我觉得:
1,并不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实力,等考试去检验吧。考试前,我一直以为我的水平在700左右,没想到能靠770,现在觉得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是多少所以一直不敢怠慢,每天早上我起来都要告诉自己今天我要变得更强!
2,但一定要有个大概的水平,上XDF时坐我左边的JJ才看了OG以便就上战场,结果可想而知,虽然它只要求650,但GMAT不是上完XDF再随便看上1个月就可以的。
3,根据我的情况,我给出一个我心目中的700分标准:逻辑阅读时加上都是考阅读,只要基本的做题技巧会了(比如阅读抓结构和定位),LSAT逻辑1套题45分钟错6个(主要是GMAT不考的类型),阅读关就算过了。语法主要靠你对这个考试的熟悉程度,987大全做完了,觉得每道都知道选这个选项补选那个选项的原因,那就差不多了,做语法题时新题15错4就差不多了。我做旧题的水平是:考试前3月做987的正确率是50题8个左右(OG和XDF补充材料很多题都作过了),时间在50分钟内(在这之前先做一套LSAT逻辑和GRE3篇阅读)。
4,如果你达到了3提出的要求,那么你要做的便是把你的实力在考试中表现出来,这就要熟悉机考环境。我的莫考软件做得不多但我做的GWD却做得很多,加上从其它地方买来的题一共模考了20次以上。其次便是最后一天要睡好觉,第二天喝红牛(我喝了两罐)吃巧克力。
M 50 V 45 Total 770
上来作文, 没问题, 行云流水, argument 写了500多, issue 讲innovation and change, 写了估计600多, 引用了自己公司, Microsoft和Jack Welch三个案例讲了三方面, 比较满意. 作文不是6分我跟ETS急. 关于作文, Top 10来做road show的时候我当面问过几个associate directors, 他们讲作文的确没有总分重要, 但是, 任何总分和作文间过大的差异, 作文与essey间过大的差异都会被他们注意. 比如一个人考了740, 但作文只有4.5, 他们就会wonder : 这个人复习时分配时间的能力可能有问题, 或者make hasty judgment认为作文不重要. 如果你application的essey写的很好, 即使他们相信完全是你自己的作品, 也会觉得你可能不是个efficient writer ---- 你能花一周时间写出完美的presentation, 可老板或者教授明天就要怎么办? 你说你能把这项重要能力在b-school里练好, 人家说, come on, 活了20多岁了基本写作或者打字还没学好? 所以大家要花适当时间在作文上, 小投入高回报, 何乐不为?
接下来做数学, 数学比较郁闷. 做到第12道时候选B, 但是 mouse 滑到了 A 上面, 与此同时, 运用高中时候打星际争霸的微操作, 1秒内连点了NEXT and CONFIRM. 点CONFIRM的一刹那发现涂的是第一个圈, 狂晕! 希望大家一定要避免低级失误, 这也是一种能力. 接下去的2个多小时里, 虽然考前反复告诫自己不要去想以前的题目, 但还是做不到, 时不时地暗暗懊悔, 要不是看到后来出来的都是全划线, 成绩肯定不要了. 覆水难收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 但是要真正做到心无杂念却不很容易.
带着伤痛进入verbal. SC除了2,3道, 其他画线部分都在2行以上, 但是同时, 就象我在语法区说过, 划线部分越长, 选项错误也就越多, 经常是很夸张的错误. 所以只要冷静看懂意思, 抓住关键迅速排除, SC绝对是省时间的部分. CR不难, 我出现3道BF, 都是暴长然后选项很简单的那种. 对BF这种新题型的一定担心是正常的, 但是也应该意识到这种题型的新本身就意味着难度的下降, 如果一道题让90%人做错, 那么对ETS来讲其实也是一道失败的题.RC 2长2短, 本来觉得时间够, 结果最后又跳出来一篇暴长的, 虽然不慌, 但是多支出了一分半钟, 不爽. 我verbal的教训是 pace 不好, 前面一半时间用多了, 好几道题目看了N久结果还是没改答案, 导致最后匆忙, 倒数第二道CR基本错了, 最后一道SC还有30秒, 虽然对了, 但比较惊险. 感觉如果考第二次的话就会好很多了, 因为PP3 都是做过的题目, 让你熟悉了interface, 但并没有真正训练高难度高压力下的pace,而kaplan什么并不很对路. 关于预测分数, 我想说 BF少, SC短都不说明分数不好, 但是其他情况相同的话, 后面出来的SC长的话, 好分数的概率应该是要大一些. 最难的题目应该都在前20到出现了, 那么面对前面做的好的人, ETS只能加强题干和选项的长度来做更进一步的顽抗.
说些题外话, 如果申请MBA的话, GMAT是相当重要的, 也应该尽全力准备, 但是它只是一个factor, 如果一定要说哪个最重要的话, 我说是 WE (最好配上业界大牛的recommendation), 因为WE本身就是其他各种能力很好的proxy, 有很强的signaling effect. GMAT排第二或者第三. 所以建议大家在准备GMAT的时候, 学生不要过于影响学习, 有工作的不要上班效率下降太多, 让老板和同事不爽, 辞职的人有LP的话要照顾好LP, 没工作不学习无LP的可以把身体养好. 我还是喜欢某猛犸的那句话:
I am in awe of anyone who can juggle as many balls as she seems to have aloft.
最后想说, 准备的时候因为觉得GMAT语法家规较多, 语法比较弱, 所以参加了语法区的讨论, 偶尔尝试回答一些贴子, 颇有收获. ^_^
一个月前,同样是27日,我第一次和gmat考试亲密接触。710的分数是一个寻常不过的成绩,让我放松了一个星期。旁人看来风光无限,然而我内心却隐隐有着不甘。最了解我的一个朋友问我是不是打算重考,我也开始扪心自问。最后,Worton BBS上的一段话打动了我。“对于像印度那样竞争激烈,考分相对较高的地区的申请者来说,710的成绩是值得考虑重考的……”中国和印度背景非常相似,所以这样的建议对我而言也是有借鉴价值的。
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自己仍有上升的潜力。一方面是四月事情多,没有能够密集复习;一方面是盲目地在考试休息时学喝红牛,结果胃疼以致语文部分一塌糊涂。于是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准备重考。
一个月后的今天,770的成绩让我看到了努力的回报。一时间,过去三个月里的复习种种涌上心头,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赶紧记录下来这些感想,可以给还在准备gmat的同学作参考。
数学部分
我高中是学理科的,数学基础比较好,两次的数学分数都不差(第一次50,第二次51)。主要是依靠机经。四月的那次考试前,我把二月开始的所有机经题都做了一遍(不是光光看啦~~),然后去考试发现基本所有的难题不是已经做过了,就是换汤不换药的。这里还要提一点,机经里的答案(特别是一些难题的答案),往往要讨论一段时间才能达成一致。所以如果和自己算出来结果不一致,要仔细看解题思路而不是去背答案(或者即使去背答案也要看完全部讨论,前后相同类型参照后再背下比较公认的解)。
第二次考试虽然数学知识进步了一分,但是质量是远远提高了。秘诀在于一个“笨”字。高考数学147分的我原本觉得gmat的数学题不值一提,模考里面总是四十分钟就做好了,第一次考试也只这样,结果就从来没有全对过。唯一的两次全对,一次是昨天的模考,一次就是今天的考试。究其原因我想就是因为我把每一个ps的题都读了两遍以上,求出答案再验算一遍,而每一道ds的题,排除每一个选项我必给出反例。这样的“笨算”虽然速度下降,但是两次的结果都说明了其有效性。
当然,如果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还有做题速度还比较慢的同学(就是拼命也不能四十分钟完成的)最好还是先把数学基础和阅读能力提高(这方面的内容CD上都有的)
语文部分
rc
我认为阅读能力是语文部分的核心。特别是第二次的考试,绝对是阅读制胜。
4月那次考试的时候,我阅读的能力比较一般啦,做题目的正确率在85%左右,复习的材料主要是og还有新东方发的gre阅读,og做了两遍,gre做了一遍。当时的问题主要是偏科,碰到管理类、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十有八九是全对的;而碰到人文、历史的文章就大好不妙了。不过当时的阅读速度还是很快的,这从kaplan的阅读练习我可以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由此可见一斑。(25分钟18题三篇长文章)
5月份的复习,我用了将近一半的时间来做阅读。做了lsat的二十八套题目,然后把og里的题做了一遍,把gre阅读又做了40篇左右。而且我规定自己不去看中文,也不去写中文(我是到了复习的后期才看机经的)。每天的阅读练习时间都在四个小时以上,中间累了就去看电子版的business week(zinio.com上面有下载的,是个好东东哦)。 一个月下来,我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突飞猛进,具体表现在
1。看到英文句子,就觉得句子中的重要部分凸现出来,意思就明白了。有些时候句子中有错字、漏字也不大会影响理解(我在地摊上买的lsat的那本阅读书真是印得有够烂,缺标点,缺字,缺行,什么样的错误都有,结果我好像反而因祸得福)
2。不需要理解单词、词组是什么意思也能理解文章。其实这个跟我们中国人读中文的科普文章一样,中文的《时间简史》难道我就能懂得每一个字的确切含义吗?
3。定位的速度更快,结果就直接导致不需要定位了。基本上文章看一遍,全部的内容都记住了,除非是特别细节的题,不然不需定位。
4。扫两眼文章,直接猜答案的正确率大大提高。
CR
四月的考试前把og和补充材料上的cr题做了一遍,正确率90%,所以就没有怎么复习。结果考试的时候发现cr题挺长的,而且那次考试我遇到了3到bf题,结果一紧张就读不懂了
五月的复习,还是没有怎么去看cr。就是临考前三天为了适应机考屏幕,把highgmat中的cr12套联系做了一遍。结果发现随着阅读水平上升,逻辑就越来越简单。
SC
四月的那次考试前,把og和补充材料各做了一遍,觉得SC是我的弱项。
改错还是蛮重要的,而且对于我的复习来说,感觉语文部分中的阅读和逻辑是差不多的,都是拼命练习阅读,然后就发现题目简单了;可是偏偏改错相反,在五月上旬的复习中,我就发现随着阅读的训练,我越来越不习惯把句子翻来覆去仔细看了。当时我在做LZM中省略的有关章节,痛苦不堪。但是等我做完LZM,又把og做了两遍以后,终于体会到“句意是改错精髓”的道理。发现除了那些固定搭配要背一下,其他的改错原则大多和阅读是相互印证的。一个句子能读出两个意思来,就不是一个effective的句子;而一个句子读着不像句子,那就更不是一个correct的句子了。最终我发现SC的反复练习,对于我的阅读能力也应有很大的帮助的。
总结语文部分,我的经验就是要把阅读搞定——用我一个gre2380的同学的话说“如果你觉得看到那些文章都像儿歌那么简单,考试还有什么问题呢?”
AWA
awa我第一次是5.5,这次应该也差不多吧。偶以为awa本来就是gmat中的鸡肋。经验么,一句话,搞定模板再开始练习
模考
我觉得模考主要是用来体会考试时的时间控制。模考的分数么,我个人不大在意的,kaplon做过610、620、630、680、710、740;priceton做过 690、710、720、730、750(感觉这应该是princeton的最高分);pp3, 750+
我四月份的考试前没有好好做模考,觉得上场以后就有点慌,没有控制好时间;这次的复习中,我最后两个星期每天做模考(结果几乎模考软件的所有题目我都能背出来了,所以分数自然不准了),个人经验觉得这样还是有帮助的
一 概况
成绩:
Math: 5X
Verbal:4X
Total: 7XX
这个成绩是我奋斗的目标,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遗憾。当然,没有考出进退两难的730已经是大幸了。对分数的看法是: 想上750的 同学,语文一定要40分以上。我这样的已经是比较悬了。数学51还是50估计影响不大。我估计语文可能错了6-8个。Kaplan测试时曾经数学50,语文38 (错12-14个)个总分690, 所以考虑上700分的同学得再研究一下大家的得分之间的关系。
二 作文
人大考试的人不多,当天只有5-6个,计有PP MM一名。(同是当天人大的考友看见了出来打个招呼哦J)
考试先出的Argument,再出的Issue,便于逐渐进入状态。不过我模考的时候都是先写Issue,习惯了困难的就好了。
由于签了协议不能透题,我就说说我昨天晚上复习的两道AWA的写作提纲。
Argument 新增题中的A8. The following appeared in a memorandum from the marketing department of Reel magazin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recent decline in sales of our magazine, we sent a survey to customers who have canceled their subscription during the last nine months. Results indicate that 80 percent of the 450 respondents feel that Reel contains too many ads. In order to retain current customers and win back customers who have canceled their subscriptions, we should reduce the number of ads. This solution will not only improve customer satisfaction but also increase our revenue by boosting magazine sales.”
这个题算是难一点的,因为只有一个evidence。不过可以话分两头:
1.调查的内容太Vague,比如如果有10000人被调查,450人回应的话观点不一定有代表性。
2.调查的内容没有给完全,只给了一种意见。一个调查通常有好几个问题或选项。比如,没有关于杂志文章质量的信息。很可能是文章质量差导致的读者流失。
3.作者没有考虑减少广告引起的收入下降问题。
对于argument,我主要是看了800 score AWA, 从中可以提炼七宗罪。(过些时候把我的模板放在写作专区)。另外,从中知道有些高分词汇,比如 For example, consequently, correspondingly, 和一些连接词。我在作文中有意识插入一些。实在写不进去,可以写废话,比如: Consequently, the evidence cited by the author can not lend strong support to the conclusion. 另外,Therefore, Consequently 和 Thus 换着用。E-rater 认词不认具体表达的好坏。另外,Correspondingly 我写的是 The author fails to consider that as the ads are cut, the revenue from the ads will fall consequently.
另一类Issue是国际合作:
2. “It is unrealistic to expect individual nations to make, independently, the sacrifices necessary to conserve energy.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and worldwide cooperation are essential if we expect to protect the world’s energy resourc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opinion stated above. Support your views with reasons and/or examples from your own experience, observations, or reading.
遇到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是必要的,应为单个国家的目标是发展本国经济,不顾环境、能源等因素。国际合作使大家处在平等地位:各自牺牲一点利益换取世界的利益。
2.国际合作实际上早就实行了,而且很有效。然后举例。可以据什么协定,公约什么的对XX问题的促进。甚至国际组织本身,比如WTO,UN,IMF等等就代表国际合作,对XX都有促进。
3.当然,国家也有职责。毕竟,国际协作要靠单一国家来执行。各国要自觉啦,议会要监督了等等。
因为俺是学英语的,也学过国际政治,外交什么的,对国际问题就一个字:吹!
过两天闲下来准备写一篇关于“Of all the manifestations of power, restraint in the use of that power impresses people most.”这个题目的文章。因为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自认为能写一篇比其他Issue都好的文章,发到写作专区给大家参考。
三 数学
考完作文休息五分钟,时间不长,只够喝水和上厕所。
顺便介绍一下人大的环境。地点在人大附中校门南侧的第一栋楼里。只有两个考场,比鼎均小,人少给人的压力也小。上次在鼎均三个班一块开始,里面一定很乱。
有考友介绍耳机压一压就可以附在耳朵上面完全隔离噪声。但是我压了好几次,没有吸在头上。不过效果还是可以。不过还要靠资金精力集中。我做题的间隙才听到人大附中做操的声音,做开题根本听不到。还有考友讲隔壁干扰。事实上我都感觉不到隔壁的存在,要一心扑在自己的题上才能有好的效果。
数学机经很有用,因为把大家印象最深――对中国学生来讲一般是难题记录下来。我做了五月机经,碰上5-7道。不在于背答案,而是熟悉ETS的难点和混淆点,锻炼自己的思维(看数学讨论稿)。做的时候每题都看好几遍,答案很简单还是要验算一遍。提醒大家要认真读题,比如这种就很混:A占全体的25%,B占剩下的40%,问余下的C占全体多少?实战时很容易忽视剩下两字。实际上大多数混淆点都是这样,只要多想就没问题。
做题感觉很顺。10题以后ETS就开始江朗才尽了,一道PS,一道DS,感觉像是难不倒我只能一样一个的抽了。数学剩19分钟。
四 语文
数学完了又休息五分钟。可以提醒大家的是,做完数学可以不点confirm 一直再里面歇着,知道最后点。也可以点一下Proceed, 系统提示你可以选休息,直接开始或不选。不选的话一分钟后自动开始休息。也就是说点一下后不点休息可以休息6分钟。不过建议大家不要冒险试,万一我看错了呢?而且个人觉得休息太长不利于精力集中。
我的语文Pace 自定的是
完成10题——55分
完成20题——35分
完成30题——15分
完成40题——2分
不过在用Kaplan模考的时候,往往最后三题剩三分钟,慌。我不愿意放题,因此导致本次考试前20题完成后剩40分钟。实践证明,ETS题量没有Kaplan大。Kaplan模考每次四篇65行长文章,BT,不过对于练习速度有好处。顺便说一下,我觉得Princeton模考不如Kaplan好。数学太弱,Kaplan数学像ETS,而且阅读量还大。语文Kaplan除阅读多偏外没太大缺点,Princeton的出题思路就太散了。做Kaplan第一次很打击,才590, 不过我一共做了六次(每个做两遍),后来三次就稳定在650-690之间了。实践证明做好Kaplan,做ETS不慌。
开头两个语法,第一个就有点拿不准。选了一个语感好的,而且是A选项,估计对了。第二个语法。第三个逻辑竟然来了个Bold Face!拿下,第四个小文章,40行。前十题控制在56分,但10-20题做的太快了,主要是阅读不敢太花时间,怕做不完,赶了一点,不过估计错就错在10-20题里的阅读了。到了30题开外,难度没有上升了,又是一样一道,又来一道boldface题。不过一度出现4-5道连着的语法,但我自觉选对了,而且难度有提升,估计问题不大。35开始最后一篇文章。到30题,我都开始刻意多花时间琢磨选项了,因为后来的题平均2分钟一道,与前20题搞反了。提前一分半完成。
具体题目我只能比照OG给大家说说了。
语法:平行、结构、主谓一致占了80%,跟OG难度一样,吃透OG就没有问题。包括类似OG里 Using a Doplar detector, the physician can…这样用逻辑主语与句子主语一致等一招治敌的题就有4-5个。只有一两个难在句子复杂,要分清主干和修饰部分,多花3-4分钟都值得。
阅读:GMAT阅读明显偏文。现在科技类文章少,而且是类似OG(或是补充教材)中科学家观察海豹在实验室中下潜时的体内呼吸模式和自然界中不一样那篇,着重用语言描述一个现象,而且有新老观点对比等。OG中第一篇咖啡因,以及补充教材中Messenger RNA(我压根就是看了跟没看一样),甚至GRE中著名的海底某螺的形状是左旋还是右旋是由哪几个因素决定的,这种纯理论文章应该考的概率很小了。人文文章,比如妇女问题,黑人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等是重中之重,每次考试必然有一两篇。时间有富余的同学可以看看美国人文科学的简介。比如妇女问题,看看工业革命,一次大战,二战以后几个时间的理论;黑人问题看看南北战争和60年代民权运动时期的介绍;少数民族看看印第安人对土地所有权问题(美国人真虚伪,明明赶走了别人,还在法庭上判印第安人有这权那权)。多看看可以知道美国主流思想对这些问题是怎么看的。另外爱考的有考古,经济等等。
从题型上看,选项中混淆地方不是用文章中其他地方出现的词组――张冠李戴,就是用看着类似,其实说的不是一回事的词组代替。所以读选项一定要认真仔细,正确选项基本都能回文中定位相同的或意义类似的词组。
逻辑:基本也不难,和OG一样。阅读是多了一点,但基本比狒狒宝典中的阅读量偏少一句左右,并非不可逾越。远远达不到短文章的字数。逻辑清晰,还没有OG中的几个偏题,怪题那样的。
注意这样一种逻辑:某地汽车在最近五年中逐渐减少了,所以车船税近几年少了。问下面那个正确:
1 近几年来车船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例下降了。
2 今年的车船税收入比五年前少了。
注意,1 是绝对的错误!!!!因为税收总量可能下降更快,正确选项应该是2,尽管好像是原文的重复。不要让你的常识干扰你!
另外,boldface题最重要的是分清楚黑体是evidence还是conclusion(狒狒语)。因为正确选项都是在说黑体最做为evidence支持或反对conclusion,或是conclusion怎样怎样。BF题一定要读完每个选项再比较最好的。
五 选学校和要分数
前面没讲选学校,实际上是在写作文前。学校在GMAT报名的介绍中有,你需要记住准确的名字,不需要记代号。一共可以选五个。注意两点:1 校名一定要记准。因为选学校时是字母顺序,从A开始,你没时间去找。另外有不要光记简称,比如有Boston University 和Boston College,Northwest 还是Northeast ,还有好多加一个state university 就不一样。2 选中学校还要选专业,有MBA 有PHD有EMBA,最好先研究一下那个合适。
最后说要分数
做完语文,先做一个背景调查,我老实完成,然后让你选要不要成绩。不要慌,看清楚再点,点完以后还有一个界面让你再确认一次。
六 复习回顾和教训
数学:做做狒狒宝典,做几个机经讨论就可以了。
作文:看看800 AWA, 用模拟器写十几篇,就能有感觉。模板一定要做自己的,才能记住。Issue 看看黄金80篇是怎么写的。要再保险就按分类写写Issue,建筑,广告,道德这几个最难写,我没来得及准备。
语法:OG是经典,至少做三遍看三遍解释(从第一遍看懂开始算)。据说现在OG新增了90题,不是原来的280多道,不过我没找到。刘振民的语法经解可以在前半段看,做的时候要小心,里面我发现有好几道答案错了。刘振民的好处是分类,分类练习可以强化对一类题的感觉,不过要有一点怀疑的态度做,不要拘泥于里面的解释,因为只有OG解释才是正统和最有用的。有时间拿885练手,没时间宁可多看一遍OG。
阅读:我在阅读上没花什么功夫,主要是分析套路,掌握结构。CD上阅读元老是小安,多找他的帖子看看。不过我都没时间按照小安法总结。做到一篇错一道的水平就差不多上700没问题。
逻辑:主要是做题,分析错题,研究。其实我对大多数逻辑没有方法,想呗。常理可推。公共元素和无关词排除法基本没可以用,有时候自然感到说这个无关的没用。不过有用的assumption题中加not 后weaken 结论的方法。另外infer的题也较难。逻辑的元老是Mindfree(新秀们就对不住了,太多了不一一点名),多找他的帖子看看。20个一个section 半小时完成错一两个差不多。
时间安排:一定要充分利用时间(我就浪费了不少)。最后10天(全天)基本上拿来总结和保持水平,新题要安排在2-3月前做。一个人学不下去的时候找考友聊聊打气。GMAT是个硬活,投机取巧是不行的,得用够时间才有成果。持续一段时间得专项突破后做综合性的真题, 我做过8套真题,CD上可以下载,很锻炼水平。另外天山真题据说现在还有再考的,值得一做。不过有三道题答案有错,不知有没有人纠正。(提醒天山真题最后一道语法选E没错,有一个帖子给出了解释)。
关于机经:数学最有用,做懂了保证50以上。语文机经阅读较有用,起码遇上了知道结构怎样,语法和逻辑还靠平时感觉和实力。不要盲目依赖,比如我遇上一个题开头类似一个逻辑机经,我就开始预期下一句讲什么,结果不对,原来是记串了,还得从头读,浪费时间。
关于休息:我这次考试前一个晚上又整晚没睡着。
插叙:去年冬天我约过一次考试,也是晚上睡不着,就是想要睡好,但是心理暗示作用太强了,反而不困了,虽然不想什么也睡不着,一直到五点才勉强睡了两个小时。到考场赶上电脑坏了,老师说要等修好的等,不等的给个voucher号下次约。我正好要一个号约了这次。心想这次有经验了不会还睡不着吧,没想到比上次还糟,整晚勉强睡了不到一个小时。
起来洗澡,还是一样不清醒,出门坐电梯不按一楼,按我们家的楼层!到了考场狂嚼西洋参片(没敢用红牛,听说太强以至于有人手抖或心跳加剧)。做题的时候狂集中精神,也不困。
启示: 年轻人熬一夜顶得住。当然我有经验(主要是熬夜打游戏而不是工作)。熬夜到早上一般精神尚好,一般是到中午饿了不得不吃点东西。所以睡不着觉以后不要慌,早上吃饱,一样可以集中精神考试。如果真的睡不好,要想办法。比如听一盘托福听力磁带。两个人说话,中间还有空隙。我大学练听力的时候晚上听不到30分钟就睡着了。或者VOA新闻,有背景噪音的更佳。如果睡到两点还无法入睡,要用非常手段了。我的经验是到了两点还没睡着就开始焦虑,想本来可以睡8小时,结果现在只有4个小时了,越来越急。实在不行,起来连续看科技类阅读文章试试。不过最好还是看看有没有什么从心理上减压的办法能使自己安心入睡。欢迎大家的建议。
关于小吃:
考前吃了吃补脑促睡眠的口服液,事实证明在压力巨大的那天不顶事。考试时带两瓶水,喝了一瓶。中间吃巧克力,嚼西洋参。也可以用超醒的薄荷糖什么的。
其他:
个人觉得春夏天考试会比秋冬好。自然规律决定春夏天生物更活跃,人也不例外。冬天顶着寒风跑老远考试的滋味不好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9 22:12:53编辑过]
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重新振奋了起来,吸取了别人的经验,调整了自己的策略,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除了做了1套Princeton,根本没做任何的新题。重新看起了OG的语法,好好理清自己的思路,尽量明白每道题的考点,尝试将自己看每道题的思路与其解释接近。
2)看了OG前11篇阅读,每篇都是先做一遍,然后看解释。看解释的最大目的在于明白各种题型的解决办法。虽然只做了11篇,但我觉得我对阅读更有信心了,阅读时该多留意些什么,看到问题如何定位,如何排除错误选项都有了一些感觉。如果大家尝试按这种方法做完OG的阅读,那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越。
3)看了4月和5月的数学机经,还有5月的RC和CR机经。
除了以上的复习经验,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些我的心得:
1)提醒大家,要正确面对机经。我在考试中除了遇到2道非常简单的数学机经,Verbal遇到了1道CR之外就没了。但数学机经的最大好处是让你调整思路,看看最近都兴考那些方面的题目,查缺补漏。CR和RC的机经能给你心里的一些安慰,如果你运气好,撞到一些CD上写的很详细的,那自然是好。机经肯定对考试有帮助的,尤其数学,但你也必需抛弃任何的侥幸心里,要想到万一没遇到呢?
2)好好利用OG的解释部分,它对你找到解题的思路和培养解题的感觉很重要,很重要!
3)千万别陷入题海里。我也曾经觉得没做完所有的题,就会没底的感觉。但这绝对是错误的,做题不总结,几乎等于白做。而总结的工具,我推荐从OG的各部分解释开始。
4)考Verbal时,除非你是拥有750以上的水平,其他的请务必提高前20~30题的准确率,把主力时间放在这部分,这点在我的身上还有很多他人的经验中已经得到证明。但我不认同什么只作20几题的策略,那只是一些人的好运导致他们能在后面的题中猜对一些题目才可能拿到不错的成绩。如果不信,大家自己体会体会,想一想。
5)我虽考了多次,但每次都是在考前十几二十天才能看得进去,所以希望很多与我一样毅力差点的不要灰心,注意方法一样可以事半功倍。但我承认,GMAT最好在短时间内解决,那样容易出成绩,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可不要像我这样考多次,导致大量的银子通过ETS流入米国,支援他们的国家建设。
先写这么多吧,如果有其他的体会,再与大家分享。很抱歉我的记忆力一般,没能记下什么机经,尤其因为在数学当中,由于误选了一道非常简单的算销售税的题,搞得我整个后面的考试都挺郁闷的。
如果说在一年多GMAT的漫漫征程中, 我获得些什么? 很多: 是许多志同道合的战友们的鼓励, 是前辈们高屋建瓴的提点, 是毅力与惰性的较量, 是凝听自己心灵深处声音的绝妙机会, 是对自己以及对人性的重新认知. 如果说最深刻的认识是什么? 我想是平衡--- 这个被我们的古圣先贤推崇备至的绝佳状态. 我从这里感到了深邃的力量,我才触及皮毛就已经受益无穷了. 所以借此与所有战友探讨一二.
GMAT是一种平衡: 心态的平衡,自我与外界的平衡,战略与战术的平衡。
一、心态的平衡
1.我想这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心态使分数上下一百分都不足为奇,这是我纵览CD上很多帖子以及同很多战友切磋得出的一点看法. 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我一共考了三次550(2003/4/25), 690(2003/12/29), 760(2004/5/12)。 第一次最紧张,第二次心态最好,第三次还是有点紧张。 第一次,认为GMAT简单,半职复习了四个多月,以为能得个700以上的分数,可一到正式上场,发现题目比预期难得多,顿时六神无主,结果应该发挥的水平都未能发挥,分数就可想而知了。第二次复习从去年9月份开始,持续了三个多月,每天四五个小时。有了第一次的分数,这一次我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心里反而轻松,考前的一晚睡得也不错,最后的成绩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但看到结果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决定要再考第三次了。第三次从今年2月开始,历时三个月,结果尚可,但我对我临场的表现不是很满意。这一次备考过程中我的心态很轻松,没受到患得患失的困扰。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能靠着自己的实力上750,即便是遇上4篇110行的阅读,我也决不放弃这个想法。同时我设想:即便这一次又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这不过是真正成功的前奏,它只会让胜利更加灿烂。乔丹在上初中时想加入校篮球队,可是被认为水平太差,因而被主教练拒绝了。可乔丹并没有退却,他说:哪怕命运让我趴下100次,我也会在101次抗争中爬起来。每每想到这句话,我更坚定了走自己的路。这是一对矛盾的心理,但只要能够把他们和谐地统一起来,你就达到了平衡。平衡就是这样一种临界的状态。这种平衡的心态让我平时复习效率较高,也帮助我从容地应对了考前及考试中的一些小意外。因为天气太热,我家里又没有空调,所以考前一晚睡得不是很好,只睡了5个小时,早上五点就醒了,之后一直处于迷糊状态。当我真正醒来时,脑袋有点疼,不过我丝毫不介意,我想没有什么能拦得住我。不过我出发前还是决定吃了一片头疼药,尽管我知道它有些催眠作用,我想临场我会比较兴奋,应该不会犯困。不过考数学时还是犯困了,考完数学时,出考场晕乎乎,一不小心被花坛突出的边角在大腿上刮了很长一条口子,裤子也破了,上面满是血迹,我一下疼得清醒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无论考场上发生什么,都不要太在意,只要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VERBAL我前二十的状态很好,有种享受做题的感觉,除了个别语法要通过固定搭配解决外,其他的题我都很有把握,几乎每一个题我都做了两遍(其实考完后想想,觉得没有必要做两遍),我感觉到我已经把ETS看透了。此时内心掩饰不住的激动,有种想得790的冲动。我想这也许是我犯下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而且历来我就有这种贪多的心态。当我做完前二十题时只剩下30分钟了,我的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心态便开始有些失衡了,于是拿出了我平时做KAPLAN的速度。但不幸的是我还想把后面每一题都做对。心态的变化让我的速度明显降了下来,特别是语法总让我有种举棋不定的感觉。做到最后10题时只剩下11分钟,我的心态进一步失衡,导致这后面的语法怎么也读不懂意思了。所以不要总想着最后结果,请把注意力放在手头上的工作,这样结果可能会更好。当结果出来时,有些遗憾,不是因为分数,是因为自己不成熟的表现,我知道我能做得更好。
2.仔细思索了自己这三次的心路历程,身旁战友们的得失,我想大致把准备过程以及考试中的心态分为以下四大类:Ⅰ.专注而不焦虑,Ⅱ.专注但焦虑,Ⅲ. 不专注但不焦虑,Ⅳ. 不专注而焦虑。
其中第一类心态最好。无论是在考试的准备过程中还是考试中仅仅关注题目的本身。这是一种最佳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复习效率会比焦虑状态下高10倍(结论源自《十倍速学习法》,作者:著名学习方法专家,瑞士 薇蕾娜·施坦娜博士,南海出版社),而且临场往往能超常发挥。这种状态不是一朝之功,可它又是任何成功必备因素之一。许多纵横古今的人物都是凭着这种心态达到人生的颠峰,如邱吉尔每次在演讲前会把演讲内容对着镜子练习数遍,练习时根本不想结果会如何。到真正演讲时,他只是专注于把自己练习的成果最好地展示出来,但每一次演讲结束后都是掌声雷动。世界顶级高尔夫选手泰格·伍兹1997年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时打出了一个一百多年来别人从未打出来的成绩,当记者采访他时,问他问什么能打出如此出色的成绩,他的回答让人吃惊。他说他只是把脑海中的动作重复一下罢了,没有考虑任何的结果。要想练就这种心态的确需要花些功夫,看似浪费时间,但从整个考试过程或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来,实质上它的产能产出比更经济。有一个比较流行的锻炼心境的的方法--瑜珈里的“冥想法”。大致上就是每天学习前花几分钟,闭上眼睛,坐端正,然后深呼吸,想想自己生活中高兴的事,或是去过的美丽的地方, 然后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开始复习,效率会有较大提高。我和一些战友都做了尝试,效果很不错。
第二类心态稍次。在考试准备过程中,这种心态可能影响还不太大,但在考场上容易带来令人意外的结果. 在备考过程中专注是必须的,但如果太焦虑,就会产生负面结果。 其一,他会影响你的脑电波,降低效率;其二,当你焦虑时各种负面的想法不断在你脑海里重现,会占有相当比例的时间(结论源自《把一天变成26个小时》,作者:美国前海军军官,温斯·帕奈特,团结出版社)。在考场上过多焦虑会极大影响你的思维过程,基本无法发挥平时应有水平,程度因人而异。导致焦虑的因素是什么呢?就我观察,大概可分这两类:一、恐惧失败,二、恐惧批评。第一类心态主要是被自己以前各种失败的记录所困扰,总在脑海中不断模拟自己GMAT各种失败的可能。第二类心态,主要是源自周围的人,特别是亲密的的人的看法或评价。在这种心态中,脑海里会出现当自己考不好时,领导上司,父母或伴侣各色的打击或负面评价。我也曾被这些东西困扰过,但我走了出来。我运用了一个“放大镜”(自己暂定,受到启发《如何把一天变成26个小时》)原理。第二次考试备考过程中,起初隔三差五这种焦虑会袭上心头,我每周固定抽一个时间运用了这个原理,数次后就控制了这种情绪,到第三次准备时已基本消除了焦虑情绪。具体说来就是花上一个小时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最差结果全部想一遍,能想多差就想多差,然后想想自己可能的对策。当我想像完之后,我发现,其实这些结果根本不会对我的生活带来本质的影响。之后我又想想最好的结果,能想多好就想多好,之后这一天甚至这一周都会轻松愉快的学习。CD上也有许多高手克服了心里的这种焦虑情绪后,随后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如Magen_shine,Bryony,Inspire,kid.
第三类心态更次。备考过程中基本进入不了状态,效率不高,每天被一些其他杂事干扰,心里总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不重视。考场上这种心态比过度焦虑稍好,至少能保证基本发挥。这种心态根源主要是太过自信,第一次考试容易失败。我第一次备考过程中就犯了这种错误,可到了考场上反而过度焦虑,发挥完全失常,否则成绩也不会让人如此之沮丧。对于这种心态,我建议早些开始做模考,清楚自己的水平,这样不至于盲目自信。
第四类心态最差。备考过程中不但没有效率,而且容易神经衰弱,导致心烦,失眠等。考场上简直是一场噩梦,对于本来很少的信心更是雪上加霜,考完后要很长一段时间,心态才能恢复平衡。对于这种心态,“放大镜”原理就更显得重要了。冥想时不但要想最差的结果,更要多想最好的结果,同时要不断找找自己的优势。可能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优势,其实只是没有人发现你的优势而已,所以你要自己来发现。我认为任何人都有他的过人之处,我对此坚信不移。我想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有巴恩斯―爱迪生的一个同事。当爱迪生已是大发明家并且已经拥有自己的试验时,巴恩斯还只是一个流浪汉。他每天生活在饥饿,自卑中,可当看到爱迪生的各类发明时,他的内心燃起了兴趣的烈火,一个惊人的想法闯进了他的心灵:一定要成为爱迪生的同事。他来到爱迪生的实验室,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爱迪生,所有爱迪生的雇员都嘲笑他,爱迪生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有些被打动了,于是开口说:“我们这儿暂时缺个扫地打水的杂工,你愿意试试吗?”“当然”,于是巴恩斯便留了下来,这一干就是两个多月,没有任何变化。要是换成别人早就辞职了,可他从没怀疑过自己的目标。终于机会来了,爱迪生发明了一个样子古怪的口述机,他的雇员及合作伙伴都不愿帮他推销,他们认为根本不会有人买这种希奇古怪的东西。可巴恩斯提出让他试试,没过几个月他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成为全美范围内这种机器的总代理商。我们GMATER拥有同样强烈的愿望,难道我们会不如一个流浪汉,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我也是凭借着强烈的愿望最终获得了理想的成绩。我刚开始复习GMAT时,英语基础不好(大学四级六十多分),我也曾怀疑过我能否到达自己的目标。可当我听到了这个故事时,我摒除了所有的疑虑,只是每天完成自己设定的任务。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我可以,你们一定也可以。其实只要你放下焦虑,疑惑,坚定去行动,成功一定是你的。
3.还有两种心态一定要摒除:一是侥幸心态,一是负面心理(心理与心态稍有不同,前者比较隐秘,难以察觉,表现形式不固定)。侥幸心态是任何成功的大忌,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有共识了。另一个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有,只是它不容易察觉,但它确实影响很大。大部分人在各个不同方面,都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通常这种影响表现为把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同负面信息中对应的部分对比,之后或多或少的改变自己对某事物的评价及观点。特别是当自己在做一件自己没把握,或是曾经失败过的事情时,对类似的负面信息特别敏感。随后会不期然的把这两者做比较,进而诱发各种负面心态,害怕批评,失败等。我们就拿GMAT为例,如果你从未在各种考试中获得优秀成绩或是你曾经失败过,此时你读到了很多与你有些类似经历的人遭受失败时,不管你有没有明显的把他和你对比,你的心里已经受到了些影响。如果你意志非常坚定,这种信息就会是一种借鉴。如果不是,那么它会在随后的过程中,诱发你最薄弱的心态。请从现在开始就锻炼你的意志吧,它会在未来的挑战中让你立于不败之地。时间无疑是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所以很多人认为,干一件事情时,不能心有旁骛,所以要等到考完后再锻炼。可正是因为时间的宝贵,我们要有一石数鸟的理念。我们把镜头一路拉到我们生命的终点吧:还有多少挑战等着我们?签证,面试,论文答辩,工作面试或创业,工作职位调整,公司亏损,公司被兼并或破产,再加上婚姻、家庭,及各种人际关系的各类危机。一件比一件重要,一件比一件更难处理,一件比一件更需要平衡的心态。难道你认为在简单的情形你处理不善,在复杂情形时你能得心应手?那时再锻炼自己岂不是难上加难?
最后,我想以司马迁《史记》中的一句话结束这一论题的探讨,同时算是共勉吧:不欲速,不欲小利;欲速则不达,欲小利则大事不成。
二.自我与外界互动的平衡
我很喜欢研究各类成功人士的传记,通读了很多传记后,我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任何个人的成功都是一个对外部世界及内心自我不断的加深认识的结果。战胜GMAT的过程也是如此,你不但要了解GMAT的特点及本质,你还要了解你自己,这个过程是一个INTERACTION。我们很多人太注重前一方面,往往轻视或忽视后一方面。如果你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那么你对GMAT的认识不会太全面或太深刻。这里我主要想同大家探讨后一方面。我想主要就学习习惯及记忆力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同样是两个月的全职或半职准备,同样的英语基础,同样的复习时间,同样的教材,结果却大相径庭,我们禁不住疑惑万分。这里面的因素很多,但我认为学习习惯是其中一个主导因素。某些方面的习惯通常是这样形成的:首先是自己想做某些事,经过一些数据或信息的收集及初步处理后,在自己意念中形成做这件事的程序及技巧,随后就是每天按照自己的意念行动,再之后根据反馈信息做或多或少的调整,接着根据自己的价值体系及才智体系判断这些实践的程序及技巧,最后经过一些过滤,一些行为模式及技巧在思维中沉淀了下来。以后一旦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会自动从思维库中调用相应的行为模式及技巧,它在实践中就以我们日常所说的“习惯”表现了出来。CD上很多高手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征服了GMAT,并非夸大事实,他们已经有一套如何在短时间内战胜高难度考试的模式及技巧,其实就是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中国人历经考试无数,有心人会不断总结自己的实践,有效的实践模式及技巧会保留在记忆中,多少及有效程度会因人而异。我历来不是一个这样的有心人,我想很多战友同我一样。因为以前的我对学习兴趣不大,对于学习及考试基本不总结,考前都是临时报佛脚,甚至连抱佛脚也没有固定模式,只是随心所欲。但现在我要面对一个高难度的考试,毫无学习习惯的我怎么可能马上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我必须经历一个过程。打个比方, 就好像武侠小说里面练武功一样,这些学习习惯就是练内功。内功一旦炉火纯青,再来练其他功夫,不管是刀剑还是拳掌,怎么练都能成绝顶高手。如果没有雄浑的内功,即时你得到再厉害的刀剑或拳脚秘籍也不可能成为绝顶高手(《笑傲江湖》里风清扬的独孤九剑除外)。高手们用数年练就的内功不是你我一下能到达的境界,但只要练成,便能无招胜有招。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效的学习习惯才是决定GMAT的根本,所谓的做题技巧,不过是锦上添花。不要同别人比,要同自己的昨天比,甚至同自己的前一刻比。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才能避免各种主观因素,让GMAT的成功变成大概率事件。
到底怎样在短时间内培养适合自己的GMAT学习习惯?我建议初学者开始做一到两个PP3的模考,感受一下GMAT的各个部分。再把CD上牛人心经里各个相应的部分,花一到两天,集中看一到两遍。之后一定要仔细阅读OG上关于各部分的复习准备指导和考试技巧,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初拟一个复习进度计划。这个计划一定要有各部分的做题复习总结程序及方法:之后先按照这个计划执行三十天左右(半职复习每天约4-5小时)或二十天左右(全职),每天花半个小时检查自己是否按照计划所列程序及方法做题。如果没有做到,记住把自己没有执行的原因写出来。第二天做题或总结前把昨天的记录看一遍,保证今天少犯或不犯相同的错误。这个阶段后做一个KAPLAN或PRINCETON的模考,之后再看看自己的错误根源是否已经在计划中有相应的对策。如果没有对策,再花一天时间看反复看看牛人心经中关于自己的薄弱环节的探讨,同时再仔细阅读OG。如果有对策,看看是否有效,想想能否再进一步改善。之后做一些调整,然后就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每天同样做记录,复习昨天的记录。这样又执行二十天,你会发现你的一些做题过程的拙劣习惯会越来越少,而一些好的方法及技巧渐渐植根于你的意识中了。不过这个过程有长有短,我的三次复习时大概花了二十天左右形成了一些好习惯:如看语法时附加逻辑及意思理解,做阅读时注意每个选项的关键词的差别,做逻辑时辨认每个选项的逻辑推理过程,做题时把每个选项都看完,定期复习两三天内的错误。有一点想提醒大家,计划不要做得太苛刻,要有张力,每天设定的任务不要超过自己承载能力的80%-90%。我第二次考试时计划太严格,几乎没有几天完成过,所以很沮丧,导致后期根本就不按计划行动。(这是我们5、15广州聚会时一位高手的心得,她说复习前、中期要有一定张力,不能用全力,否则到冲刺时就冲不起来了,我也深有同感。)
2. 记忆力可以说是任何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记忆力大致分为暂时记忆力(working memory),认知记忆力(recognition memory),和长久记忆力(recall memory)。在这里我想谈谈一些关于怎么运用他们为GMAT备考服务的问题。
一定要锻炼暂时记忆力,他对于各部分做题时都很有用,对于阅读的作用就勿庸置疑了,对于逻辑它能帮你建立清晰的逻辑主体,对于语法它能帮你理清句子的架构,对于数学它能帮你迅速解题。可是怎样锻炼暂时记忆力呢?方法很多,而且效果因人而异,我试过两种,在这里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一个是图像法―把关键性文字转化成图像,保留在大脑中。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同感,自己对一些电影的经典场面总是记忆犹新,但对一些描述这些镜头的文字过不了多久就忘了,所以图像更容易记住。当我在读文章时,一边读一边把可能的出题点(通常是观点或对比点)想象成一些图画,读完一段,马上回忆一下这段主要有那些画面。整个文章读完了,在脑海中就如同放电影一样过一遍。如一篇文章讲了某些植物圈灭决的三种理论,第一种讲了冰河的影响,在我脑海中就出现了冰天雪地。之后作者提出依据,因为化石中的植物是同一时代,这样大面积的灭绝只能是气候的巨变所导致。那么我脑海中马上出现一块巨大冰块把地面上所有的植物压在下面(代表植物圈被冰河气候灭绝)。这就是我的思维及记忆过程。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有连贯性而且条理清晰;第二,由于以一些出题点为依据进行加工回忆,所以答题时速度会比较快。但也有两个局限:第一对于一些陌生的主题没有办法进行加工处理,第二由于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有时会忽略一些关键词。另一个预期法―读文章时对文章进行预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中文框架,当文中内容有某些与自己的预期不符时,就容易把他们记住。这样读有三个优点,第一比较符合中国人习惯,中国大部分人是以文字处理信息的。第二对一些关键词敏感度提高,解题精确度提高。第三即便遇上陌生的主题影响也不大。我一般是两者结合起来用。
认知记忆力主要是用来扫除文章中生词的障碍。文中一些非关键词虽然对理解影响不大,但对阅读速度及心态有影响。这些词越少,对心态的稳定及阅读速度就越会有正面影响,反之亦然。所以我建议单词量少于一万的战友,熟悉一下新东方出的《GMAT的词汇》,但不要花太多时间。刚开始准备时,每天花40-60分钟用最快的速度扫一遍,不要试图穷尽脑汁把它记住,只是看看就行了。第二天再用10分钟把昨天看的复习一遍,没记住的把它划出来。第三天同样花10分钟看第二天的内容,但同时还要花5分钟复习第一天没记住的单词。以后以此类推,每周六或周天再抽40-60分钟把每周的内容复习一遍。这样滚两三遍后就基本可以了。
长久记忆力主要是用于一些关键词句,及出题点的记忆。譬如主题题中一些动词,每段主题句的态度词,以及能影响对比的程度词,这些词的精确含义要长久记忆。这些词最好先查查英文释义(推荐使用WEBSTER英文电子词典),再结合文中具体意思,把他们的英文意思中文化,但同时最好记住英文释义,这样你记住的不仅仅是意思,还有语境。这些词要在做完题后经常复习,让他们进入你的长久记忆。
有时记忆力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产生负面效应。我主要想谈谈两点,一个是关于机经的记忆,另一个是关于老题答案的记忆。可以说机经的记忆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帮你预先熟悉考试内容,但又会影响到现场阅读。我是5、12号考的,由于是月初,所以数学机经一道没遇上,阅读仅遇上三月机经中的一篇。不过我倒觉得这样反而好些,我没有受到太多记忆的干扰。通常来说机经的记忆主要有两种干扰:错认,偏颇(概念源自《记忆的七宗罪》,作者:哈佛大学心理系主任丹尼尔·夏科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考场上当你看到类似文章时会去回忆机经中的内容,然后把记忆中的内容认为是你文章中读到的,这就是错认。如果机经本身就存在问题,那么就会对你形成误导,使得你对文章内容掌握不全面甚至相反。有时当你回忆机经内容受到你自己知识体系的干扰,你会自动加上或删掉原来机经中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描述,这就是偏颇。因为记忆内容不是文章本身,它同样会误导你。还有一些战友声称新题已经做完了,老题的答案基本上都记住了,做老题时总是不期然的回忆出正确答案,感觉做老题没有太大提高。的确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做老题意义不大。我也有同感,如果做完一遍后马上又重新开始做,的确一看到选项就知道答案了,解题思维根本得不到锻炼,一做新题还是错。后来我受到《十倍速学习法》一书的启发,想到了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之所以我们一看到题就会去回忆答案是基于以下两个前提:首先,我们清楚只要找到正确答案即可,其次我们回忆比仔细看选项来得轻松。这两个思维弱点主要源自人的本性:人总喜欢避免失败,回忆答案使得错选的可能性减小。同时人喜欢简单易得的东西,尽量避免复杂艰难,谁来得轻松就会选择谁。于是我告诉自己记忆不可靠,要根据选项本身来判断对错。同时我重做时,看选项找不同的判断点,我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新的判断点上,这样就尽量避免了回忆。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主题题,我第一次做对时是用动词作为判断点的,我选了开头是evaluate的选项, 其他四个分别是,compare, contrast, criticize, chronicle.那么我在第二次做时不以这个为判断点,我看看后面还有什么不同,我发现后部分也有不同,如reason, approaches, theory, questions, history. 再做第三遍时,我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在这两个判断点上,这样也就尽量避免了回忆第二次的判断点。语法也可以如此。逻辑稍有不同,逻辑主要是把注意力放到选项的Line of Reasoning上,这样选项是不容易记住的。下次再做时告诉自己上回的理解不一定到位,同样把注意力最大的集中在Line of Reasoning上,这样你就能尽量避免回忆了。
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GMAT高分,仅仅是我们这一阶段成功的一个层面。无论是从当前还是长远看来,通过GMAT来认识我们自己,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时间最大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战略与战术的平衡
我非常崇拜毛泽东,别的先不谈,仅他对战略及战术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就已经是独树一帜,叹为观止了。如果说GMAT是一场个人的战争,那么我们就必须有战略及战术观,这两项能够左右战争的局势及最终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如果你是一个花卉生产商,你有四块地分别种了玫瑰,百合,郁金香,及康乃馨。你决定今年要获得最大利润。哪段时间采什么花,哪个先采哪个后采,或不采,这就是战略。用何种肥料施肥,用何种工具来采,雇什么人来采,就是战术。即使我们拥有最先进的机器,雇最熟练的采摘工也不能保证我们能获得最大利润。为什么呢?因为你没考虑市场行情,明明这段时间最畅销的是百合,你却采摘玫瑰去卖。这些年康乃馨的市场一直在萎缩,而水竹市场却很有前景。你却舍不得你在康乃馨的原始投资,坚持一定要种下去,不换成种水竹。你觉得这样你能得到丰厚利润吗?同样,没有精良的设备,没有熟练的劳工,会损坏花的品质,同样也卖不了好价钱。GMAT亦是如此,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成绩,战略与战术结合才能保证我们赢的机率最大化:先复习什么,后复习什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哪一部分、哪些复习材料,这些就是战略;用什么样的方法复习,多少时间复习,这些就是战术。以下我想就这两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1. GMAT的战略观
很多高手用了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复习材料,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他们有个共同特点,他们的阅读能力很强,所以阅读是一个战略问题。因为他涉及到其他各部分的做题质量,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前期要重点突破的方面。即便是你要临考了,剩下一周到十天左右的时间,我也建议至少把一半的时间用在阅读上。逻辑比较好突破可以放在中期加强,而语法前期可以稍花一些功夫,把基本概念建立起来,后面只需要保持状态。冲刺阶段主要是模考及总结以前所有的错误,不要再做新题了。数学只要中期熟悉一下概念,再做些难题,冲刺阶段模考,及做数学机经,就行了。如果感觉数学基础不好,中期就要相对加强一些。
复习材料的选择也是一个战略问题。不同的材料会使得复习时间,及效果不同。我们Verbal的复习教材主要有:1.OG, 2.新东方补充教材,3.LSAT阅读,4.LSAT逻辑5.GRE阅读,6.杨鹏难句教程,7杨继阅读精解8.刘振民语法精解9.陈向东逻辑。一定要吃透一套教材,我觉得OG是首选。由于我是半职复习,四月底加上有广交会,非常的忙。刚开始计划最后三十天再把OG及LSAT再复习一遍,但我有种感觉:这样效果不如把其中一种多复习一遍好,于是我决定只看OG. 最后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考GMAT是为了以后成为卓越的职业经理人或企业家,这两种人一定要有冒险精神,否则只能成为二流角色。这些情商中的因素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不要以为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请从现在开始培养这些品质吧。
数学主要有以下教材1.新东方数学难题精解,2.陈向东数学高分突破,3.管卫东数学高分手册,4.费费数学宝典。选择其中一本就行了,再把上个月的数学机经,做一遍,不懂的弄懂即可。
作文主要还是总结一个模板,如果感觉平时写作水平可以,那么可以在冲刺阶段写几篇,借此熟悉一下模板。如果感觉写不出来,最好中期多练习一下。
2. GMAT的战术组合
我想先谈谈几个纲领性的战术,他们适用于每个部分。首先,要设定一个稍高于自己能力的目标。论语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后,你的动力才会被激发出来。第二,每个阶段要列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通常一个月一个,但计划要列的有张力。第三,在执行计划时,不要找任何借口。时间就是在“假如”中被浪费掉(这是人性中一个比较普遍的劣势)。也不要轻易更换计划。第四,如果出现焦虑情绪,做题前最好也通过“冥想法”放轻松,这样才能保证效率。第五,每天每个部分做新题前,要复习昨天甚至是前两三天的错误,可以用“冥想法”在脑海中复习,也可以翻翻前几天的笔记。复习错误特别有用,我拿自己做了一个试验,大概20次左右。其中10次我开始做新题前复习以前错误,另外10题我开始做新题前不复习以前错误,我发现在前一种情况下比在后一种情况下,正确率要高10-20%。第六,每次做题一定要读完所有的选项,哪怕你对某个选项有绝对把握。读完选项是一个好习惯,习惯就是千百次反复实践的结果。所有下面我想就各部分的特点分别谈谈具体技巧。
阅读:我想把准备阅读这个完整的过程分为,洗菜,切菜及配料,烹调。洗菜:如果你的基础不是很好,读得很慢或基本看不懂,这个过程必不可少。我建议大概花60个小时(每天两小时),每天就看杨鹏的难句,再做GRE阅读8篇。建议不要在乎GRE的对错。因为我把他说成“洗菜”,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不会太影响最后菜的品质,但却是必不可少。切菜及配料:这个过程很关键,因为它对最后菜的味道有较大影响,不同的配料及切法,会影响到菜的色,香,味,形。所以你要刀工得法,而且你还要选对料,即合适的教材。既可以是LSAT阅读,可以是新东方的63篇,也可以是OG。我建议最好选OG及新东方63篇。按照anchoret的方法把他们理三遍。烹调:这个阶段也会决定菜的品质。它就是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我在最后二十天中做了9个模考,把阅读的错误结合我在OG中的错误仔细体会了一下,发现错的类型很相似。最后四天,我每天大概做20多篇阅读,就做OG及新东方63篇 ,把我有可能错误的类型通过做题加深印象。但想提醒两点,做错的题最好要看看OG后面的解释。我最后三十天把后面的解释看了一遍,感觉收获很大。另外一定要特别注意比较选项中关键词,现在考试中文章越来越简单,可选项之间差别越来越小,比较难排除。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主题题,经过排除法,最后剩两选项。(A) assess the way to achieve a goal (C) evaluate the approaches of practising a plan. 可以说你通过assess和evaluate己经无法判断。我们关注点应该放在way和approaches,一个是单数,一个是复数。还有后面achieve a goal 和practise a plan。 平时要加强对于这些细节的把握,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这些习惯完全可以通过做老题获得。因为做老题节省时间,能加快我们的进度,所以不要轻视做老题的意义。至于做老题的技巧前面我已经介绍了。
语法: 我的二次考试(2003、12、19)时OG看了三遍,觉得最有把握的就是语法,感觉同OG很相似。可第三次我最没把握的却是语法,OG又看了4遍。考场上我感觉真题已经同OG有些出入了。真题对于意思,逻辑及语境要求更高了,将近一半的题通过OG中的的时态,主谓一致,代词指代,或是简单的平行等语法点只能排除三个选项,最后二选一时涉及到固定搭配,语序,动词及形容词的优劣级别等(不要以为动词一定比形容词好)。即便是时态的判断,也没有明显的标志词,只能通过意思来把握。所以平时做题时,要加快纯语法点的判断,同时加强逻辑及语义的把握。做完题后,要对所有的语法点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比较。纵向比较:把整个句子中的各个语言点要挑出来,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不明白的地方要查查语法书(推荐使用《张到真英语语法》)。横向比较:归纳总结完之后,又要把语法点还原到句子中,去感觉各个语法点在整个句子中的Consistent, and Coherent. For example, OG SC42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on, being worried over some foreign trade barriers being removed and our exports failing to increase as a result of deep cuts in the value of the dollar, has formed a group to study ways to sharpen our competitiveness.(A) being worried over some foreign trade barriers being removed and exports failing (B) worrying over some foreign trade barriers being removed, also over the failure of our exports (C) worried about the removal of some trade barriers and the failure of our sports (D) in that they were worried about the removal of some foreign trade barriers and also about the failure of our exports (E) because of its worry concerning the removal of some foreign trade barriers, also concerning the failure of our exports. 答案很容易选出来C. 如果仅仅把答案选出来,再把后面的解释看一看,这样的复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机考的要求了。这个题中向我们展示了许多语法点,如worry about 和worry over的区别, in that和 because的区别,to increase as a result of deep cuts in the value of the dollar中的介词in,以及as a result of 的用法, has formed a group to study ways to sharpen our competitiveness中连用两个to. 横向比较:cuts 后接的介词是in,我们应该想想是否还有其他名词后面也习惯接in? OG里面还有其他题目中change, increase ,drop 也是用这个介词。那么是不是这些单词后面也可以接on或其他呢? as a result of在这里可不可以换成because of 或是resulting from?(我在OG SC 263中找到了答案。)这个句中后半部连用两个to,但OG SC 140题的解释中说:两个to是 awkwardly juxtaposes two infinitives.其实42题中并非将两个不定式并列,后面to sharpen our competitiveness是用来修饰 ways. 这里用了现在完成时,但文中没有明显的提示词如since, in the first quarter等等。OG中还有很多没有明显提示词,都用了完成时。比较比较他们的异同。纵向比较: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很长一个修饰成份,想想这个成份加在哪个位置不会造成歧义,也不会让句子读起来别扭。想想这里是哪些词产生的逻辑意思使得这个句子用现在完成时。还要注意介词短语的位置。经过这样纵向横向的比较你的语感会得到较大提高。由于我没有太多时间,我只对OG做了上述工作。我想如果把新东方上部分题也做做这些工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逻辑:感觉这一年多真题变化甚微,文章和选项很长,很多答案非充分非必要。前两次,我感觉逻辑是最难的部分,一到考场上,很多题目的答案初一看都是无关选项。即使使用排除法,最后的二选一,也没有把握。这一次感觉最容易的就是逻辑,每一题都很有把握,平均解题时间应该在1分30秒左右,快的就一分钟。我觉得我在逻辑上的提高主要在两方面:首先,阅读速度加快了,暂时记忆加强了,第二,理解了GMAT的逻辑解题过程。我到考前二十天时,逻辑正确率一直都没有突破70%。前面我已经提到了,我做了一个稍有点冒险的决定(实际上我是分析了很多高手的心经才做决定的)――只看OG。于是我把OG上所有的逻辑题做了两遍,把后面所有的解释看了两遍,发现我平时的解题过程与ETS的要求不一致。第一遍后,我就用KAPLAN及PRINCETON来检验一下成果,正确率马上上升到85%。之后我又开始看OG后面的解释,用这里面的逻辑思维来校正在KAPLAN及PRINCETON中我做错的题。这样看了第二遍后,我再来做逻辑,发现正确率已经在90%以上了。最后三四套模考题,几乎一个没错。OG后面的解释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解除了我的逻辑危机。即使你做对了也要看后面的解释,要看所有的解释。大家千万不要轻视这些解释,他们暗藏玄机。For example, OG CR 68 A drug that is highly effective in treating many types of infection can, at present, be obtained only from the bark of the ibora, a tree that is quite rare in the wild. It takes the bark of 5,000 trees to make one kilogram of the drug. It follows, therefore, that continued production of the drug must inevitably lead to the ibora’s extinctio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most seriously weakens the argument above? (A) The drug made from ibora is dispensed to doctors from a central authority. (B) The drug made from ibora bark is expensive to produce. (C) The leaves of the ibora are used in a number of medical products. (D) The ibora can be propagated from cuttings and grown under cultivation. (E) The ibora generally grows in largely inaccessible places. 我做题时认为A,B,C是无关选项,很快排除了这三个.最后二选一时有点犹豫,最终选了D,但觉得E也对.哪知一看解释,发现我对C,E的理解都有偏差.答案的解释是C是加强,E是无关选项. C我马上就理解了,可E为什么是无关选项呢? E不正是说这种植物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因而就不会导致灭绝. 当我仔细看完解释时,我才明白它为什么是一个无关选项.解释原文 Finally, if the ibora is largely inaccessible(choice E), this bears 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production of the drug could continue, not on what would happen if it did continue. 意思是这个选项与文中最后结论的逻辑过程无关,这个逻辑过程即continued production of the drug 导致了the ibora’s extinction. 这个(E)选项与OG CR82题的C选项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加强、削弱或是假设都要对某个逻辑过程入手。当我看完所有的解释后就对此深信不疑了。这次考试时真题的逻辑过程与OG完全一致,只不过对阅读要求提高了。我认为只要你掌握以下三点,现在真题里所有的逻辑就会迎刃而解:其一,找到并记住文章中的逻辑主体,以及哪个主体与哪个主体发生了关系,另外多注意最后结论中的逻辑主体。其二,选项的逻辑主体之间的关系与文章中的逻辑关系有点类似就行,第三,更正这样一个观念:并不是名词,动词或是系动词才能产生逻辑关系的变化,有时修饰语也能产生逻辑关系变化。至于BOLDFACE,OG中只有一题,但已经足够。OG中讲清楚怎样去做这一类题。程序如下:首先一定要找到main conclusion,之后再看BOLDFACE的作用。
数学:我的技巧就是做以前错的题,从错题出发更正思维过程,复习知识点。通过反复做错题,我培养了较好的做题习惯――全面省题,小心解题。最后我考试的MATH是 99%。
在整个备考及考试过程中,各位战友需好好融会战略与战术,此二者相辅相成。
天圆地方,星月轮回,万物皆求平衡之法。你我皆为万物,自当系于其法。
4月下旬只考了660,几近绝望,但是真的很不甘心,马上又报名了5月最早的考试,下定决心重考。
我先总结了这次4月失败的原因:
(1) 考场心态很不好。4月考试时非常紧张,尤其是Verbal开始的5题每一道都需要定神一下才能看下去,第一篇阅读不难但总读不下去,反复重读。在考试中间还走神了好几次。
(2) 没有正确地对待机经。因为是月底考试,所以有很多机经,包括数学和语文, 数学机经尤其多,但反而影响了我的速度,碰到机经时总是想ETS有没有新的变化,有些机经可能只有些印象,或者记得某句大牛的标注,导致迟迟不能确定自己的选项。在语文里面,有不少阅读和逻辑的机经,虽然略熟悉了题材,但反而影响了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去细读。结果感觉做语文的时候一直在猜答案,没有好好理解题目的意思。
(3) 没有把重点放在前面20道。因为数学的前面部分被机经干扰导致速度放缓,后面的题目非常赶,所以做Verbal前决定适当加快前面题目的速度。结果导致前十题有几道没有细读题目但一看时间来不及就随便点了个选项。考完出来就知道第二道改错题错误,而且第一篇阅读(4~6题)中的两道题没有找到原文定位,估计了答案。
因此,在重新备战的两周时间里,我采取了三个应对策略:
(1) 重点调整心态。尤其那篇“2个星期,从650到740”的作者的经验对我非常有帮助。按照她的经验,我也练习集中思想来排除杂念。每天晚上练习半小时瑜珈,感觉对于缓解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很有帮助。
(2) 没有再看机经,当然反正每月初也没有什么机经。我想对于不同的人,机经的作用应该不一样,重要的是要正确地对待机经,数学机经还是有帮助的。
(3) 两周时间重点看了OG的语法和阅读。详细看了语法解释和CD上的各种OG总结。对OG的每一篇阅读都详细的进行了结构和出题点的分析。感觉很有帮助。详细分析了几十篇阅读之后,终于对于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阅读的时候就要思考,同时注意一些关键词,读完后就知道大概的结构和主要提到的内容。以前看了很多阅读方法,但都是别人的总结,没有自己总结过的东西总是不能深刻领会。我现在深有感触,总结真的比做题更重要。做题只是练习速度和熟悉考试感觉。
我觉得重大的改变还是考试现场策略,我重点保证了前十题乃至前二十几题的准确率。我努力确保前面的大部分题目答案都要有把握,大约做到二十二或二十三题(正好第三篇阅读做完)我差不多只剩下25分钟左右。因为只剩下一篇阅读,我觉得还是可以赶一赶的。后面的题目就做得比较快,基本上比较明显后面的题目尤其30题以后的题目变得相对简单,最后一篇阅读出现在36题,我基本只花了几分钟时间大概看一下,好在文章和题目不难。最后两道题目(逻辑和语法)基本是猜题的,但不难。30题以后的不少题目答案都没有把握,但我想其中有不少是测试题,所以后面准确率不高并不会很大地影响成绩。数学虽然机经不多,但我感觉比4月底简单,我拿了满分,估计对总分有显著的帮助。
----------------------------------------
拿到托福成绩的时候我很沮丧,只有610分。但由于新的工作要求我尽快去报到,我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来准备GMAT。根据托福的分数,朋友们判断以我的TOEFL英语水平GMAT充其量也就能考到700。另外我没有报GMAT辅导班、这一胆大妄为的决定又被打击了一番。我是在低落的情绪中开始51天在家复习的。
However,51天后,当我在上海考完GMAT之后,成绩大大出乎我和我朋友的意料之外:780 其中 Verbal 47 99%; Quantitative 51,99%。
下面是我对GMAT备考的认识,希望能对G友有所帮助。
1. 关于复习资料---资料在精不在多 根据我的经验有下面几套资料就够了。 GMAT全真题一套 刘振民的《GMAT语法改错精解》 管卫东的《GMAT/GRE数学提高---机考应试》 陈向东的《GRE GMAT LSAT逻辑推理》 杨继的《GRE阅读精》
实际上我当初在朋友的建议下准备了很多资料(相信很多G友有类似的经历),但是最后只用了以上几本资料。我的经验是把以上几本资料做3-4遍,把每一道不会的题都弄懂,这比把大类的复习资料匆匆的做一遍两遍要好—所谓的贪多勿烂。我感觉每完成一遍都有一次飞跃,于是信心更足,能满怀希望的开始下一轮的复习。做到第4遍时基本没有不会的题更是觉得心情舒畅,这也许就是辩证法----从量变到质变吧。而根据我后来了解我周围的朋友备考的状况,基本都只做过两遍,有的做了很多资料,但只做过一遍,有很多东西都没有弄懂。我想这可能是我G考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分的原因之一,毕竟我的英语基础并不算好,如果按照ETS的percentage来算,以托福的情况充其量也就是below 70%。
2. 关于心态 我把上面的几本资料做完第一遍以后,做了一套模考,结果只有650分,非常的苦闷,而这时候已经过去了1/3强的时间。但是我咬牙开始了第二遍,然后再做模考,发现也不过680-700的水平。这时候离考试已经不远了。这时候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狂做模考题来证明自己,找到一些信心。但是我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毕竟考试的表现还是源于实力的积累,而不是做模考题的多少。我决定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进一步查漏补缺、而不是滥做模考。于是我开始第三遍。这一轮结束后我再次模了两套题,结果让我喜出望外,princeton模拟730,马上就有信心了。这个时候我充分的认识到了反复做题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第四轮,做了一遍以前错过的所有题目,然后做了一套princeton模拟。但是这一回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打击,才考了610,给我打击很大。但我实在不甘心,又作了一套,呵呵,750。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水平波动是很正常的。另外,我做610的原因之一是急于看到第四轮的复习效果。那么我总结出,平常心对于考试的发挥非常重要。
3. 复习计划和复习伙伴 我觉得自己考试成绩比较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复习计划比较合理,并且基本按照计划在执行。所以一直到考试,心态基本平稳。据我的了解,周围的朋友相当一部分人把时间浪费在和备考无关的事情上,焦躁、郁闷等。心情不佳往往会导致整晚整晚的浪费宝贵时间。另外要注意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疲劳战术是万万要不得的。
另外我觉得找一个复习伙伴很重要。没有复习的伙伴,没有一种复习迎考的紧迫感。不断的了解到对方的进展,对自己是很大的激励。另外,复习毕竟是比较枯燥的,在情绪低潮的时候复习伙伴相互的鼓励对保持积极的复习心态非常重要。
但是我个人不建议成立超过5人的复习小组。复习小组的人太多,交流起来不太方便。过多的把时间放在相互联系上有时候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另外,我们都难免有一种从众心理,在一个貌似繁荣的群体里容易有虚假的安全感。而G考实实在在是个人的苦功夫。
关于选择复习伙伴,我个人认为最好找起始英语水平相近的、目标分数相近的,但最重要的是心态积极,能够坚持的人。一个坚持不懈的人往往能在关键时刻(你心态最糟糕的时刻往往是你要获得质变的时候)帮助你度过黎明前黑暗的那几小时。并不一定要同城,通过电话相互鼓励和讨论就够了。即使在同城也没有必要把时间多花在见面上面。千万记住,找复习伙伴是为了共同创造一个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而不是为了获得虚假的安全感。
4. 关于单词
如果托福词汇没有问题的话,可以不背单词。我的词汇在一万左右,在复习过程中我甚至没有准备一本单词书。有限的备考时间也不允许我把时间放在背单词上。但是我觉得单词量15000会更好点。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单词上,因为GMAT的词汇都是一些常用的基础单词。
5. 关于模拟
做一道题要把一道题搞清楚,不要做太多模拟。模拟是为了检测复习效果,而不是为了提分。
6. 关于作文;
我认为还是应该好好准备一下。
7. 关于新东方门口的光盘
我觉得比较有用的是模考题。不必到新东方门口买全了,到相关网站的GMAT资料下载大全上有选择性的下载就可以了。
8. 关于机经
我个人认为有一定帮助,但不要看太多的机经。机经的难题看看就行了。我个人认为机经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但也有考过的朋友认为机经很有帮助的,大家可能出发角度不一样。
9. 关于阅读 并不需要全部读懂
我一向喜欢避重就轻,不愿意花时间阅读,后来作模拟题发现吃大亏了。阅读里面的常见单词一定要把意思搞懂。
阅读我感觉比平时的真题要简单些,最后一篇也没有特别的难,建议时间够的话不要轻易放弃;我碰到的都是很短的文章,最长的好像是55行左右,一遍是什么陨石在星球上砸处窟窿,比重什么的,一篇是美国妇女性别歧视和职业的什么关系,其他的不记得了;具体题,推理题各占1/3;我感觉没有一篇是全部一句句话都看懂的,但是作题大都作对了,因此大家不要追求全部读懂,了解大概内容就可以答题了;
考试前一天想放松放松,才发现很多内容都还没有看,只好有跑到交大教室里看了6个小时左右的语法和数学,把刘振民的《GMAT语法改错精解》和管卫东的《GMAT/GRE数学提高---机考应试》平时做好记号的内容匆匆忙忙看了一遍。晚上9:00,虽然还想再看看作文, 但实在看不动了,于是打开电脑,考了4集网上下载的《射雕英雄传》,12:00上床。晚上半夜1:00,我们宿舍发生一件持刀行凶事件,炒醒了还没完全睡着的我,110警察来折腾了1个多小时,我直到天亮也没有好好的睡上几分钟,直到早上7:30,我才从床上爬起来,到食堂吃了碗稀饭加一根玉米棒子,喝了一罐红牛,又看了25分钟作文,8:05才从宿舍出发,叫了一部出租车,因为是早上上班高峰,平时10分的路程用了27分钟,8:32才到考场。我是最后一个到考场的。
考试经验: 1、考试时间确认我认为不需要太早,最好用电话确认。我两次打电话到北京考试中心,都可以定到之后7---15天内的考场,不知道是不是改变考试时间的人很多还是我的运气好,建议大家不妨到复习得差不多的时间在订考位。提前一个多月订考试时间很不利,谁知道一个月之后会怎么样,也许心情不好也许身体不好;(如果大家都这样确认时间的话就不灵了)
2、我是属于“压力下出成绩”的一类,因此我早早就把钱汇到北京,给自己压力,汇完钱复习效率立马上升不少,还是钱的魔力大啊;
3、考试的心态很重要,考前我给自己订的考试目标是700,觉得够申请就可以了,因此没有什么很大的负担,能以平常心去准备考试;
4、到考场的时间自己掌握,不一定非按照ETS要求在8:00之前到,我是8:30之后到的;这点我觉得大家不到万不得已不必要试,不然碰到哪个考场工作人员认真计较起来会影响考试的心情,建议大家提前一个月调整作息时间。
5、 作文大家可以总结一些常用的万能通用的句子, 如Maslow的需求理论,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商业全球化的等,这对作文考试会有很大帮助的,另外就是要练习打字,在30分钟考试时间内完成400字的作文对打字的要求很高;
6、考试时候题目越做越容易,心里很虚,当最后考完答完一大堆结果分数出来时,我还怀疑780是分数报告的样本,ETS也是的,也不人性化一些,写上些“Congratulations!”什么的,不管如何,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大家不要被考试时题目的难易程度影响考试的心情,尽管一直做下去就好了;题目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ETS可能还没有把这套考试系统作的理论上那么完善;
7、中间休息的时间好像也不是只有5分钟,我考完作文在外面休息了8分钟,回去看时间,还是停留在确认,看来每个section考试都要等你确认后才会进行下去,而不是只有5分钟时间休息,当然这点还需要后面考友确认一下,这点在更多网友确认之前请大家不要在verbal上去试:);
8、我每个section(除数学外)都是提前5秒钟结束,不知道这是不是增加了我的考试分数;
9、数学很容易,不过有一些简单的陷阱,大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
10、考试时间一定要注意节奏,我数学只花了35分钟,我也建议大家在数学部分节省点时间和体力给Verbal,毕竟连续近四个小时的高度紧张需要不少的体力和耐力;
我Verbal考试时间分配是这样的:前11题 21分钟 剩54分钟
12-21题 18分钟 剩36分钟 22-31题 18分钟 剩18分钟 32-41题 18分钟 剩5秒
考试之前我就将这个时间表写在每一页草稿纸上,考试时我作题速度曾经几度落后于时间表,但我都很快赶上来了,所以心理一点也不慌,我觉得这是我考试成功的关键之一。到最后一道语法题时我还剩下5分多钟,但此时脑袋已经不听使唤了,最好只好猜了一个答案,估计是错了,如果这道题也对了也许就是满分了。
太牛了。估计自己都看完了,也成牛人了
初来乍到,看到这么多牛人心经,实在是感激得不得了啊。谢谢楼主
感谢各位大牛,我会将这些文章好好拜读。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执着,我会更加努力。
[原创]610到770,一个GMAT老兵的一点点心得
作者:sammen
2个月不到时间我从一战的610到了现在的770,中间还因为私事中断了大约6个月的时间,才又开始投入GMAT中来,这中的辛苦也只有自己知道了.但是我想给XDJM们建议,千万挺住,挺过去了,胜利终究会到来的,天道酬勤.
关于复习准备,浅谈一下。我是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工作3年了。参加过CET4,6,亚思和托福考试,成绩均看得过去。
我的复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部分我去参加了一下XDF的补习班(这个不是必须,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定).其实说实话,从XDF老师那里没有得到太多的GMAT的能力,只能说是把我领入了GMAT的大门,对于什么是GMAT考试,每个部分大概是什么样的,要用什么样的思路去做题.但是我对XDF的那些资料还是比较的推荐的,但是比较好的复习资料,上过XDF的XDJM们都应该知道那些资料是怎么来的.og的sc一天40到,强调解释,我认为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og的解释。我看了三遍,给二至三个关键字即可反映出题目及考点。看到这种程度很必要,今天考试的时候我的SC就是以看待og的方式看待的。
关键这样可以帮助你了解ETS的出题思路以及加强我们对一些规律认识的程度.然后‘黄金规则’和新东方的语法笔记也很有帮助。要注意自己补充.CR部分第一阶段主要反复研读XDF的笔记,以及og的CR部分每天20道题。不要看解释,上BBS看讨论,og解释也许是因为我的功底不够而看不懂。然后是argument模版的准备,七宗罪要总结完,看前人的模版然后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不断润色,35分钟可以打完(打字速度很重要)。准备了前三宗就可以开始写了。(因为所有的罪都可以用充分必要性分析,第二宗罪刚好是这个)。
第二阶段,在把OG和XDF补充的材料做到一看到题目就可以知道考点和正确的解题思路的时候就OK了,大功初成了.接着可以来做GWD和天山,会马上感觉难度上不是一个档次,那就对了,因为OG等已经更不上现在GMAT的难度了,而GWD和天山基本是体现了考试的难度,个人感觉有的题目还稍稍的要难一点.做完后错题一定要记在本子上,积极参与讨论。不要乱评价别人的意见,多提问。因为如果带着批驳的心态去看别人不对的地方,容易将本来就不扎实的基础引入歧途。要多方汲取,兼听则明。BBS的班主都是很热心的朋友,并且水平很高,总有很好的解答。CR:可以拿LSAT的逻辑来练习,虽然思路有谢不一样,但是做LSAT有一个好处练逻辑的同时练了阅读能力。对于那些读不懂的题目就不要仔细研究了,那不是逻辑问题是阅读能力,但是短文读懂的但是做错的就一定要自己想明白,也可以上BBS和大家讨论一下,尽量把自己的思路往ETS的出题思路上靠.在第一阶段的准备中,关于各种逻辑题型应当很清楚了,现在需要的是培养对答案的熟悉性。那既是看到答案就知道它对应哪一类体的哪一个考点。做完之后一定要按着这样的思路分析,别做了就算了。关于写作,每天一篇argument,其实七宗罪在逻辑题里也是很好用的。而且考试第一部分就是写作,不达到完全的熟悉,才进入考场时的压迫感会让你手忙脚乱的。万一作文没写好会很影响下面做题的情绪的.另外在这个时段是可以开始阅读的练习每天拿四篇GRE文章来读,把小安阅读法拿来看看,或者XDF的阅读笔记。)这很重要,因为GRE的文章又难又无聊,很磨练阅读速度与耐性,切记每天都要读,就像XDF的老杨说的那样,练阅读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就会退步,几天不做的话水平就会大大的倒退的.因为最后是机考,所以最后一定要摆脱对笔的依赖,所以能不用笔作的朋友当然最好。最好是用电子版的,要么在电脑上看.一开始可能会比较的痛苦的,但是还是那2个字坚持,慢慢的就会习惯的.我个人的感觉要是老是拿书来练习,对考试没好处,会对电脑显示的文章有种读不进去的感觉.
第三阶段,就是最后冲刺的阶段了,我开始做大全每天100到语法,40道的逻辑,加上继续做GRE的文章.我把大全做了4篇,还是老样子,错题都抄出来,会发现老错的就是那几道,然后专心的分析一下和BBS上的XDJM们交流一下.不懂得要讨论。我认为我最强悍的就是SC,而这也是GMAT最与众不同的部分。多花功夫多讨论,总结要记在本子上,没事拿出来翻翻。一定要投入,要从中找到乐趣,BBS上有很多语法知识点总结,不要独立的看。自己哪里有问题就看哪个部分。上面的讨论多半都是大全里的题目引申出来的,所以大全的练习过程可以暴露很多问题.这个时候,阅读的经验和技巧应该已经有理论知识铺垫了,可以用电子版的OG拿来一天四篇的作,把自己整理的技巧在OG上实践一下,练练熟.阅读不怕反复做,多读了反而可以更好的把握住ETS改写文章的习惯和思路.最后是issue,每天看题库10道题,要准备好例子和观点。每天也写一篇argument哦!再说一点issue,GMAT的阅读与语法里有些很好的句子结构与用词比如预期反对:you might oppose my view that….To be honest, I confess that. However, you might further oppose my view that…..Here we part company. Does….?(反问对方) Emphatically, ‘No’)要多做笔记,可以润色。名人名言看完题目就会发现只有几个有用的,而且通用的,比如As has ever been remarked by Winston Churchill:’ It is no means to do what you like, but you have to like what you do.’还有Maslow’s hierarchy of human needs.等。一定要记通用性强的。
最终章。高分800(5),Princeton(3), Kaplan(4),PP3(2)这是完整的14套题,然后按标准时间模考,详细分析错题,特别注意节奏。至于有没有Pace一说,我不敢乱讲,我自己是没有特别的去定一个Pace来定自己的做题速度.除了模考,我还把GWD里的SC和CR都单独挑了出来,弄成了GWD-SC, GWD-CR合集每天的做个30道,因为之前已经都弄明白了,所以不太费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每天熟悉一下做题的思路和方式,附加值就是GWD和天山的题目考试会出现,明白了吧,嘿嘿.作文的话,这个时候可以按照黄金80篇开始写,每天一个AA一个AI.至少要把每个AI题目的提纲都写好, AA的逻辑错误找4个以上,以防考试一紧张给忘记了.
考试:我在国内和北美的考场都考过,感觉还是国外的考场比较的人性话一些,你可以可以要求某台机器,如果你认为那会给你带来好运气的话,呵呵,我今天就是这么干的.考试的时候一定一定要注意前10道题目,那是定终身的.XDJM们这是我一战的血泪史啊.后面的题目其实就可以做的快些了, 看到像是答案就过,别犹豫。分数段定了,错一个也不要紧,只要XDJM们不是眇着800去的.还有就是考试的时候千万别紧张,相信自己的能力,You will defeat ETS at last.
对于我的复习计划。我不敢说对大家有多少帮助。但恕我冒昧,我走了很多弯路能有今天的成绩,的确希望修正过的复习计划能帮助后来的人们。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我花了很多的心血,只要你们能坚持执行,哪怕只有其中一个建议,都是我无上的荣幸。
最后谈谈分数,610到770确实是个不小的飞跃,但我认为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坚持自己的理想,矢志不移的走下去,每一个为梦执著的人,都会看到自己的美丽明天!
最后的最后,关于坚持。很多朋友问我:这样的寂寞与枯燥,人怎么可能人得了。我告诉大家一个心得:别把自己当人看。把自己当神看。把自己当作自己唯一顶礼膜拜的图腾。既然是神,有什么做不到的呢?作为自己的神,我给自己这样的神旨:for all you hold the dear on this good earth, I bid you stand, men of the dream! 把考前笔记本上最后一段话送给大家,因为是你们陪伴我度过了所有的岁月,我祝福你们:“也罢,让深的儿子去战斗吧,我是大战士Achilles,我没有怀疑过,也没有脆弱过,让明天,去见证大战士的英勇与无畏吧,让血色的黎明去吹响胜利的号角吧!我是大战士Achilles,我是永远不会到下的战神!我只选择辉煌,或者壮烈……”
我的Email: odien79@gmail.com需要任何经验,帮助,甚至抱怨都可以发邮件给我。
狂顶!
thanks a lot!
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啊
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啊
up!
谢谢前辈们!
many thanks !!!!!!!!!!!!
我好抑郁,月末考试了,我还是很差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