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对阅读和句子改错的一点个人感受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xiugirl    时间: 2009-2-2 20:19     标题: [转帖]对阅读和句子改错的一点个人感受

The Wade of Solitude and Preseverance

3 Sep 2003, Boston GMAT CAT,

既不起来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本文主要是对自己过去学习英语的总结。此前我一直希望通过提高英语实力来覆盖GMAT考试范围,但是自己过去的经历和绝大部分朋友的经验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依然沿着这条路在痛苦的跋涉。如今终于从心理上克服了这个障碍。除掉verbal的基金之外,(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22&id=14167&star=1#94278) 如果我的方法还能对一些有志于这样做的朋友提供帮助,我感到非常欣慰。至少你知道,面对茫茫沙漠,你可以不用跟着大队人马,一样可以征服他。

考试历史: 2001年初3次GMAT平均620水平。2003年9月3日,720 96%(quan 50 96%, Verbal 38, 85%),2 standard deviation 以外。(1995年1月8日,Toefl 560. 2000年10月TOEFL 650.)
准备资料:GRE, LSAT, GMAT
准备时间:2001年在职5个月。本次全职5个月。

准备过程:
2001年考GMAT看过XDF所有的笔试题。做过所有的机考资料。GRE阅读笔试题做过2遍。
2003年GRE笔试题做过2遍,LSAT逻辑2遍,LSAT阅读24篇一边。OG SC大约6次左右。OG CR一次。OG RC最后一天看了一下笔试题里没有的资料。GRE PP2做了大约一半多一点。没有背GRE单词,但是把所有GRE, LSAT, GMAT,OG 阅读中碰到的生词,复杂一点的句子,代表句意的词群全部输入excel5个月的时间累计了5100多条。每天背这些单词平均2小时。

所用时间:
2001年那次没有纪录。
2003年.每周看5天,每天平均看8小时。3月初到8月底,总共6个月时间中间除去度假,面试,看Queens Open, Wimbledon Open, 大约1个月的时间。所以总共的看书时间大约5*22*8=880小时。

2001年考前状态。
GMAT笔试题开始做的时候超市不说,阅读,逻辑,语法基本上对半开。阅读稍稍好一些。老题反复做,最后能够做到正确率在95%以上,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Kaplan Princeton 反复做,最后题目都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这是一种典型的irrational exuberant。为什么,因为一上GRE阅读,就露馅了,说说GRE的感觉把,第一次看时,一句话:看不懂并痛苦着。因为有巨多单词,阅读时间超时,文章意思不能理解。长文章至少错2个,短文章要错到2个。GRE逻辑提干的阅读也是痛苦,选项的阅读痛苦,选择更痛苦。钱用强的GRE逻辑单体做过2篇。语法:按照XDF 和LZM的语法逻辑做题,痛苦。看题主要看语法点。套用若干所谓的GMAT公理。没有理解GMAT为什么叫做句子该错,而不是toefl的语法。

2003年考前状态。
在记完5000多单词句子之后。感觉到阅读时生词出现的平率已经大大下降了。由于阅读量的堆积,单词在句子中的一些习惯用法已经了解了不少。阅读英文文章和中文文章之后感觉的差异在缩小。
无论是GRE还是LSAT阅读,逻辑,句子改错。生词基本上不成为阅读和理解文章的障碍。所有的阅读,逻辑,和语法都是在看懂的前提下做题。所谓看懂的定义就是看完一篇文章,能够用中文复述段落的逻辑关系。GRE和GMAT以前做过,说服力不大。说说LSAT阅读巴,4篇60行左右的文章,27个左右的题目。一般在45-50分钟内做完,80%的几率错3-6个。OG CR只做过一遍,100秒钟一题,错不到20个。LSAT逻辑最后3套,6各section。我目前只能做到50分钟左右25题错8个的水平。句子改错虽然做过多便,但是每次基本上还是要错10%。GRE PP2 我一次安排42~45题,基本上能够做到在考试规定的时间内,80%的几率错6-8个。

2001年考试中的状态。
感觉难!!阅读文章理解不透,或者根本不理解。阅读问题的选择基本上是猜。不是我不愿意原文定位,而是或者没有时间去定位,或者根部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定位,因为文章就没有看懂。逻辑提干感觉长,阅读后不能理解其逻辑关系。句子改错一上来就找语法点,但通常经常找到一个答案有我熟悉的A语法点,但是却有另一出不完美,另一个答案有B语法点,但是其缺陷真好是前一个答案的优点。经常面对2个答案不知道如何选择。看国的东西基本上没有时间再看第二遍,基本上所有的选项,都是凭着模糊的感觉过去的。考试时不停的催着自己speed up! Speed up!

2003年考试中的状态。
感觉非常容易。逻辑和句子改错生词几乎没有,即便是在做阅读中碰到极个别的生词,但是不妨碍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几乎所有的文章,段落,句子都能够看懂。考试的时候不是摧自己加快,而是有意让自己放慢脚步。考试开始时在草稿纸上写下了54-38-18的速度。但是我进入12题时大概还有58’-60’分钟,20题是好像还有40分钟,30题是好像还有21分钟。前12 题,在我做完每一提,我基本上可以回去检查差一下,也就是简单的看一遍。从12 题开始,几乎每一道题,在选择答案的时候,我基本上在选择了一个答案之后还要做一个反向检查,比如说在判断出了正确答案是A后,还要自己找个理由为什么B,C,D,E有错误。当时为什么这么做是有理由的。前10题,我基本上时按照我平时的速度在做题。也就是为了保障速度,有一些题在我不能保证的前提下,必须做出决定。但是当我进入12 题时发现,我的速度太快了,而且感觉10题以后难度没有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改变策略。当时我想可能是前10题有不少错误。如果我不能改变过去,那么承认事实,做好ETS下面给我的每一道题。大概从15-20题开始,我隐隐约约感到ETS可能只会给我这种难度的提了,所有我感觉有点enjoy life的味道。首先是两个肘关节离开了桌面,背开始靠到了椅子背上,变成了2个手掌撑着桌面。原来是前胸紧贴桌边,现在身子里桌边至少有40共分以上的距离,以至于我身体的大部分都超过了侧边的挡板,眼睛的余光都能看到监考者。进入38题,我还有5分多种。这个时候真得有点紧张。紧张的主要原因就是感觉难度没上去。当时感觉自己最后的分数两极分化可能比较厉害。

2001年和2003的考试感觉的比较
语文考试感觉跟2001年不同的是,(1)看得懂,(2)难度在下降。我认为是我的水平提高了的缘故。(3)部分题能够迅速排除3个无关选项,(4)能够有时间比较仔细的比较剩下的2 个选项。(5)感觉时间充裕。大部分提在做出选择之后,还有时间检查一遍。

差距背后的原因
2001年我的verbal好像只有24-26分。如今是38分。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60%来源于词汇量的增加,30%来源广泛的阅读量,10%来源于其他。

关于词汇量,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可以判断是650分的分水岭。也就是说如果你词汇量不够的话,你的实力可能就无法逾越650。词汇量多少算够。我在2000年10月考托650。阅读最高,听力第二,语法第三。当时我感觉我的词汇量覆盖托福没有问题,但是离Gmat的要求应该还有至少3000词汇的差距。这3000词汇全在红宝书里。但是红宝书里有6700多单词。也就是有一半是GMAT中不考的。怎么半?答案应该取决于你将来的目标。如果你准备将来毕业后要能够留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我建议将红宝书一定要背下来。而且如果将来你能够deliver a extemporaneous presentation in English.你会发现你能够双语对译。也就是说,生活对你的要求,不止是停留在看到这些单词要认识,还要知道他们的用法。因为那里面的单词全市其主流社会里面受过教育的人,在一些正规场合使用的词汇。所有的国家极大报,电视,社论,评论,均使用这些词汇。对于目前而言,红宝书不但覆盖了整个GRE的范围,熟悉其词汇还将帮助你突破压力最大的阅读要求,LSAT阅读中的生词都能在红宝书中找到答案。而一旦你能够毕业后在欧美工作,你会发现这些单词还是不够的。你学会的只是正规场合的表达。还有大约一半是日常生活的口语词汇,小报词汇,娱乐节目里词汇,是无法从这些考试中学到的。所以你还必须继续学习。

词汇之后,就是词群和句意。这一点只能通过GRE,GMAT,LSAT来提高。这个目标如何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那你看英文的感觉和你看中文的感觉比较。如果不爽,证明还有努力的余地,尽管你GMAT已经考出了高分。千万不要放弃了脚步,因为您英语的真正实力是大大低于你的分数的。如果你不相信,如果你有机会坐在名牌大学的课堂内,周围做一群Harvard, Pennsylvania, Columbia, UCLA的本科,跟他们在一起上一周的科,做2次group assignment,参加1次小组讨论。99%的大陆高分考生,我说的750以上的考生,在考GMAT建立起来的自信都会荡然无存。你会发现如果然你用中文跟他们参加讨论还差不多,但是一旦需要你用英文来表达,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与你的GMAT分数相差太远了。这个时候,你多么希望能够迅速将中文翻成英文。

对于一些问题的争论和思索
argument 1: 阅读是熟悉套路重要还是看懂文章重要
不象80年代的大学英语老师鼓吹的 - 提高英语的捷径是快速语读,YMH为代表的一批人在另一个层面为广大出国学子找到了另一个学习英语的真正捷径 – 真题和红宝书。然而,当你在捷径上想再超捷径,很可能超的不是捷径,而是悬崖。这里我不得不提起吴中东和杨继这两个人。打一个可能不恰当但是很贴切的比喻,吴、杨执争就是典型的beta和VHS在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水平之争的翻版。吴中东编过一本GRE阅读高分突破的书,现在市场上可能已近绝迹了。但是我一直认为,那是一本跟ETS要求最接近的GRE阅读理解书,是一本提高阅读实力的根本之作。如果你现在看OG对阅读的解释,你就能看到吴中东在1998年就已经这么做了。每一个题的解释,都是引用文章的原话。但是吴中东指引的是一条建立在你必须记熟5000多单词和词组的用法,阅读大约100万字以上的文献,文献还必须涉及4大类题材,搞懂100个以上话题的背景资料以后才能做到的。

而杨继在GRE阅读中首次提到的套路概念,使得广大GRE考生,在缺少练习靶场的情况下,看到了通过GRE阅读的希望。因为当时就只有那么几套试题,互联网也不像今天这么发达,我们接触不到Times, New York Times。套路成为迅速提高阅读准确率的法宝。但是,通过这一手段提高阅读准确率的考生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回归倒ETS指引的那一条道路上去呢?

套路的概念本来就是一个权宜之计。他是在一个小孩还走不稳的前提下的拐杖。但是你终究是要丢开拐杖自己走的。打个比方,如果你阅读一篇80行做有的中文文章,你是否需要任何套路的帮助。这里还有一个理念就是,当你走了一条捷径取得了成功之后,你是如何看待你的过去,如何准备走将来的路。而杨继的最大失误就是在他自己取得了成功之后,不是回归倒提高阅读理解的实力之道,而是将其提高的理论的高度,继续在GMAT领域推销其理念。杨继在它的GMAT阅读精解中的前言里这样写道:笔者曾把各种GRE,GMAT的阅读文章那给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做,大部分来自美国,… 结果,无论是…,还是…。其理解这些文章的能力比广大的中国考生号不到哪里去。GRE长短2篇文章限时18分钟,有一半以上的文章不能说出准确的意思。GMAT老式考题(30分钟3篇文章),更是鲜又能按时完成的。最后得出结论,既然美国人都完不成,那么如何指望中国人这么去做呢?在他自己relax之后,还不忘记批评其他脚踏实地这么做的人。假如一开始就把领会深意作为(阅读的)一个终极目标去解决,就会走进了一个永远无法看到尽头的隧道,…, 一切都是惘然。这难道不是80年代大学英语老师鼓吹英语不需要记单词,只需要快速理解的reincarnation。

目前,我们无法判断当时杨继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真的相信,还是一种marketing的手段。但无论如何,他错了。在这里我不想把他写成一篇AWA的argument。但是有一点还是值得一提。首先,GRE本身考试就是选择优秀的尺度,而非考驾驶执照般的门槛式考试。他是用来衡量学生未来潜力的尺度。因此,用这个尺子来度量,一定会有68%的个体在一个标准方差以内。而那些tip of the sword 一定是在2个标准方差以外。如果你没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优秀学生,而把你接触到的绝大部分的普通学生的普通表现当作部分优秀中国学生的榜样,或者从根本上就错误理解了ETS考试的统计学依据。那么,至少就犯下了无知的错误。

诚然,杨继的观点还是有不少亮点的,首先,毕竟他帮助那么多中国学生,克服了GRE阅读的心理障碍。而且,他最响亮地提出了原文定位。这一现代科学的基石。但是,从good faith 的角度出发,熟悉“套路”只能做为一个expediency. 而且英语阅读实力的提高,归根结蒂不是靠套路而是靠对原文的领会深意。而且,随着今天互联网的如此发达,题目是如此众多。使得我们可以做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将我们的阅读在实力上覆盖GRE,GMAT,和LSAT的考是范围。那么这种套路的拐杖就可以丢掉了。杨继同学时少应该告诉一些愿意通过organic方法提高英语阅读实力的朋友,还有一条路,很艰难,但是也行得通。而且一旦成功,前途光明。

相反,那些通过这种testosterone approach来获得高分,从此之后,不能够transform自我的人,将面临这样一个dilemma.越是在名牌学校,你受到的压力越大。在这些学较就读,不要一个星期,你会发现,你的阅读速度只有别人的1/4。课堂发言,你好不容易在心理准备了5分钟,才开口说出来的观点,老师可能会打断你,你的发言好像针对上一个议题,我们现在在讨论下一个议题。

但是,2年前我没有这个眼界,也没有这个实力。因为按照organic的方法,肯定效果要慢一些。更何况单词量也不大。今天在我做完了几乎所有的GRE和LSAT的阅读和逻辑之后,我觉得我可以站出来用我的亲生经历,告诉所有在考GMAT的朋友:无论GRE,GMAT,还是LSAT都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在水平上覆盖其考试范围的。而一旦你能够在水平上覆盖这些考试范围,就为你开始在欧美的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Argument 2: LZM的语法改错精解和OG SC的差距

应该说,LZM的书在OG没有出来之前,还是在极大程度上帮助了GMAT的考生的。该书的影响似乎超过了BY,几乎成为GMAT语法考试的法宝。LZM之所以能获得如此的地位,也应该要间接的感谢BY.如果不是BY坚持不肯出书,LZM也没有机会一举成名。而且,LZM作为一个GMAT的考生,在1999年写的书,即便是用目前的OG标准来衡量,很多地方还是写得很精彩的。但是这本书有一个最致命的缺陷,就是他有意无意的将GMAT的句子改错的层次,降低到了托福的语法考察的层次。这一下降的潜在副作用就是:他使得考生在准备句子改错的开始,就已经输给了ETS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这正是ETS用来区别一个考生驾驭复杂句子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ETS对于句子改错的Majestic principle,翻成中文只有6个字,那就是“准确,简洁,清晰”的表达意思。所谓准确就是说一句话,要别人听的懂。所谓简洁,就是在别人听的懂的基础上不要罗嗦。所谓清晰就是简洁的底线 – 简单但不能发生歧义。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硬性的什么公理,家规能够凌驾其上。在准确,见解,清晰的原则之下,ETS的基本主要考察点就是复合句运用,平行结构的运用,主谓一致,时态的确定,比较结构的运用,修饰语的运用,再加上一些习惯用法。而要适应这一要求,必须一上来就从句子的意思和结构出发。根据目前的笔试题总结一些经验未尝不可,出书也行。但是将根据部分不具代表性,不能够与时居进的归纳上升到公理的高度,不仅不严密,而且还有害后人。

LZM的书虽然在最后勉强提到了句子层次的重要性,但是他全书的编排,将使得绝大多数读者,按照我们中国传统的英语学习的逻辑,来应付副ETS考核复杂句子的要求。有一些句子的归类,然我们产生了怀疑,就近他本人相信他自己的解释吗?他真正理解了他写的东西吗?还是像BY宣称的那样,LZM是一个盗版者。

在目录上, LZM虽然对用了从句这一章来表示复合句的概念。但是他把许多应该属于这一章的东西,列入到了其他章节。随便句一个例子:

P235 E11-66: Since the 1903’s aircraft manufactures have tried to build airplanes with frictionless (wings, shaped so smoothly and perfectly) that the air passing over them would not become turbulent.

LZM的解释大家就自己去看。我这里谈谈按ETS的majestic principle的指导下如何得到正确答案。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之后,你可以马上明白,这时一个主从复合句。Since引起的是一个从句,它通过逗号跟主句分开。划线部分之后是一个that从句,因此很有可能,划线部分应该时主巨的主谓部分,或者时主谓宾that从句修饰宾语。所以A 不对,因为缺主谓。B有主谓留下。C不对。无主句。D,E不对,无主谓。只能是B.

再下一题:E11-67.while some academicians believe that business ethic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every course, others say that students will take ethics seriously (only if it would be taught as a separately required course.)

LZM排除CDE的解释,也是没说到点子上。看过LSAT逻辑的人应该知道,only if 和 if 是不同的条件。一个比要,一个充分,增么能替换呢?

再来一句:p211,11-31,According to some analysts, whatever (its merit, the proposal to tax) away all capital gains on the short-term investment would be, if enacted, have a disastrous effect on Wall Street.

他解释为什么DE不对,我到现在还没有明白。我也不知道他本人是否明白。但是下面这种解释显然大家都看得明白。注意那个插入语if enacted了吗?只有proposal可以enact.其他的to tax, taxing都不能被enact。

再来一个例子证明LZM在理解句子改错时,不但经常忽视ETS基于整个句子的完整意思,而给考生做出的提示,而且对于主句套从句在每一层次上的主谓宾的掌握也欠火候。

P68,5-6.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s (reduction of interest rate on loans t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s both an acknowledgement of past economic trends and an effort to influence their future direction.)大家注意他对A、C的解释。主语的中心词是reduction,单数3人称。谓语动词acknowledge attempt为什么不加S.

再比如,比较是ETS的考察重点之一。因为作为一个未来的经理,你每天要涉及许多比较。在p154,大字标题是:“在than之后尽量补出谓语动词”。试问如果要尽量补出谓语动词,那你如何理解简洁原则。那你如何理解9-4,9-8, 9-20等众多的系表结构,在使用than的结构时不补出表语动词。实际上的准确表达应该是:在比较的时候,再不影响句子准确意思表达的前提下,能够省略一定要省略。这时第一重要的。但是如果该身略可能导致歧义产生,则坚决不能省略。这是第二重要。而ETS恰好在考察比较时绝大多数都是考察主语比较。而在比较句子主语时,如果谓语动词是实意动词,则不能省略。我句一个例子:I play much more tennis than my dog.这句话than后面就不对,容易产生歧义。My dog 就近时行为的发出者还是接收者,不清晰。有两种修改法:(1) I play much form tennis than my dog does. (2)I play much more tennis than play with my dog.这两句话分别补出了不同的内容,表达了不同的意思。

再比如,LZM说过which指代前面的的一句话所错的。但是大家又没有注意到OG 119。 Which就是指代前面的2句话的意思。为什么他是正确的呢?因为只有这个答案准确的反映了句子的意思,简洁,而且不会产生歧义。

再来一个OG可能也不完美的地方。一般来说,代词it时不能随便乱用的,如果it在句子中指代的不是同一个事务,容易产生歧义的可能性就更大,错误的的可能性就更大。大家注意到OG60了嘛。2个It前后就不是指代同一事物。为什么要这么写,我也不知道。

最后一个例子,就是向大家证明,为什么ETS如此的reluctant to purport 什么硬性的公理。如何将一个句子表达得准确,简洁,不产生歧义是ETS对句子改错的最高要求。有一些通常的做法,但是决不能生搬硬套。

一些感想:
阅读这一条血路我是杀开了,但是还没有做到跟中文阅读相当爽的地步,还需努力。Infer题平时做的也不太爽。OG里的infer题我平时的错误概率达到50%。我认为还是看得不够懂的原因。我的那些Harvard的同学告诉我,infer题是阅读理解的最高境界。Infer就是弦外之音。

目前GMAT的逻辑我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前一段做的LSAT逻辑还是不爽,我看不懂CXD的各种套路。但是我觉得LSAT逻辑里有一些真正的逻辑概念,我做不出题只是这方面的训练太少。我还是信奉看得懂就做的对题。

最后应该感谢Cd里的各位版主和所有热心回答大家题问的各位朋友。是他们不计报酬的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知识来换来了大家水平的提高。并祝大家心想事成。

作者: jjapollo    时间: 2009-2-3 07:45

谢谢分享!!!!!!!!!!!!!
作者: chouliulu    时间: 2009-2-3 19:43

many   thanks !!!!!!!!!!!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