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有关MBA [打印本页]

作者: 馨蕊    时间: 2008-9-24 11:57     标题: 有关MBA

今年小LMs开始大规模申请MBA,还有将来准备申请的。也有在申请的新朋友出没水贴,

大家问了些问题,额就在这里和大家讨论下,水姐姐帮额补充下

 

额们炸学校三人组,读的都不是所谓顶级的世界TOP10,也8是常青藤名校

所以,额们的对MBA,对出国读书的理解可能都很幼稚和浅薄

只是把自己的一点感受写出来,给大家内部参考。

 

希望我们昨天走过的道路有过的经历,

能够帮助兄弟姐妹们去面对明天的未知。

 

介个水贴

送给在等待在选择在努力的

MMFOOLISH,荷包里的月亮,星空飞鸟,CROWKILLER

送给未来有可能去选择去努力的

小米和叶子。


作者: 馨蕊    时间: 2008-9-24 11:57

WHO SHOULD PURSUE A MBA DEGREE? FOR WHAT? 

MBA班级里的人年龄差异比较大,因为目的与经历粉不相同。

有一些是想事业上转行的,比如本来做工程师的,现在想做投资进投行

有一些是想事业上上升的,比如本来没到MANAGER TITLE,想以后做MANAGER, DIRECTOR的。

有一些是想镀金,拿个文凭,将来防身的。

有一些想借着到米国读书的机会,毕业之后有个选择的机会,在国外工作生活下有个海外经历。

有一些是没事做,来读书,丰富下人生经历的。 

MBA是兼容并蓄的PROGRAM,喜欢BACKGROUND DIVERSIFIED,学生的背景越杂,对PROGRAM有一定的丰富多彩的作用。所以,虾米背景的人都可以申请。读书,整体上说,自然是好的。虽然MBA不是为了让人学知识,可是多多少少都学到些知识和有用的东西,改变了自己,虽然改变的程度,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但是,读书是个很大的决定,一方面是两年的读书的时间+至少一年的准备时间,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因素,学费生活费放弃的现在的工资等等。在满地都是MBA满地都是海龟的今日中国,在自己二十几岁的黄金年华,每个想读的人还是应该仔细想想,自己为虾米要读书,不要只是跟从众人的脚步。这条路,已经红红火火的在最近十几年里被人一批一批的走过了,你茫然地跟着众人走,未必在路的尽头,回头一望的时候,有欣慰的感觉。 

今天的中国是个充满机会的日新月异的中国。很多人很年轻就有很好的工作机会。对他们来说,如果仅仅考虑经济上的收入和回报,从短期或者中期来看,去读书,哪怕读名校对他们都不是好的投资。长期的话,或者从INTANGIBLE的角度讲,就是很难量化的了。选择读书,选择出国读或者国内读,都是一些很CRITICAL的决定。这些决定,应该根据一个人对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生活,对未来的规划来做决定。


作者: 馨蕊    时间: 2008-9-24 11:58

选学校和INTERN 

选择学校是个很重要的决定。虽然其实大部分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也都差不太多。

米国的学校,TOP 5 TOP10,大家争取的目标就是能被学校录取,奖学金很少,大家靠对学校的景仰和对未来的期望贷款读书。TOP30左右,为了吸引学生,都愿意出钱,买点稍微好点的学生,拉升自己的指标,为了能晋升点更高排名。

所以,要不想贷款,可以读30左右的,肯贷款,就去努力下名校。 

不贷款的好处是,“吃到肚里的包包才是好包子”,省下的钱是真金白银的。毕业不用为了挣钱还贷款,只好卖身去拼命挣钱。在选择上有很多自主的可能。

缺点是,之所以给你钱,就是因为你毕业之后也得比人家当初不给钱的名校毕业的人挣钱挣的少,学校等于先贴补你点将来的损失。 

贷款的好处是,名校就是名校,这辈子出去,一说是哈佛的,自然光宗耀祖,照几代门楣。将来儿子要申哈佛,也算校友后代。而且名校虽然收的多,很大情况和可能下,将来毕业也挣得多。现在多出点,将来多挣点。整体上,还是收益最大的。 

名校是世界通用的。二流学校不是世界通用的,在米国还可以,大家都知道。出了米国,要想到未必有人知道有人认的。在中国可能木有啥校友。要在中国找工作,估计人家也分不清楚你那个是排名20的还是排名40的。如果是毕业之后要在中国发展的同学,要考虑到这点。 

每个学校的强项不同。所谓它强项的地方,就是教授这方面更牛,慕名而来和年年都来招这个方向的公司会更加多,这个领域的校友也更多。找工作比较容易点。

不强的那些方面,不代表教授就不强,但是整个学校的环境就是没那么个热闹的氛围在这些方面,得到帮助少点,找工作相对来说,可能没那么大的确定和需要自己更多的努力。 

INTERN基本大家都要做。尤其对要转行的人来说,INTERN是个很重要的项目。

很多人是INTERN的时候拿到了公司FULL-TIMEOFFER,第二年就可以爽下了。 

不管是找INTERN还是找FULL-TIME,大家强调的LOCATION的因素就显示出来了。

如果LOCATION好,公司去方便,公司也就不在乎去招招认试试。如果LOCATION不好,只能靠排名这种硬件,学校牛,公司总归会去。

不过很多公司是只招某些学校的,别的学校在它旁边,它也可能不去。所以LOCATION也未见的一定就有影响。


作者: 馨蕊    时间: 2008-9-24 11:58

写ESSAY和INTERVIEW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整个MBA过程里,最难的就是录取。”这话其实也没错,只要混进了MBA,毕业总不是问题的。MBA不是追求学术成就的项目,大家都是不学无术的。累确实是累,但是,那个累,只是要你付出时间和精力在上面,作业多PROJECT多课程时间短,天天都要点灯熬油,至少第一年如此。挺一挺,谁都能熬过去的。除了要去投行一类的同学,要注意以下GPA,因为这里面很多公司面试之前是要求GPA至少3.5等等。去其它方向的公司,基本木有GPA的要求,你只要达到毕业要求,成绩再烂,也没人在乎。

录取的话,ESSAY和INTERVIEW都很重要。背景等等都是已经固定的了,除了你简历上可以刷点润色的小粉底提亮肤色以外,你也来不及整容了。那就只有改造ESSAY和INTERVIEW的质量了。

ESSAY上,额以前自己写的时候,没看别人的也没给别人看,所以倒木啥经验。今年看了同学们写的ESSAY之后,总结下来,同学们的ESSAY的第一版的常见问题,就是立意不够高。

ESSAY要塑造一个立体的丰满的形象,让学校一见倾心,一看就是自己想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形象。学校要培养出来的是一个LEADER,一个胸中有山峦,忧国忧民,关爱众生的LEADER。一个人写ESSAY不能就写我将来毕业想做个MANAGER,长期做个DIRECTOR,然后OVER。LEADER确实很多情况下会LEVEL越爬越高,经过MANAGER,经过DIRECTOR。但是LEADER,是一个关心TEAM MEMEBER,关心公司的SHAREHOLDER,关心公司产品的CONSUMER,关心公司的合作伙伴,希望回报学校回报社会,一个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人。要把自己先放在LEADER的角度,然后看自己过往的经历,然后开始选材和写ESSAY,酱紫才可能写出立意高点的ESSAY。

ESSAY应该针对学校想要的毕业生的形象,尽量覆盖那些KEY POINT。不要一篇里面就想写我有LEAD一个TEAM的成功经历。成功不是简单的成功。要想明白LEADERSHIP的具体含义。一个好的LEADER是能够LEAD自己的时间工作生活,同时也LEAD自己身边的平级的人,和比自己级别低的人,是能够CONVINCE和SUGGEST领导和客户接受自己的好的建议,推动大家的成功的人。要做到这些,需要的SKILL很多,STRATIGIC THINKING,COMMUNICATION , NEGOTIATION,等等。写的时候每一句话都不应该是浪费的或者重复的,要句句已有所指。酱紫,形象才丰满,才高大健全。

INTERVIEW的话,网上各个学校都有好多人写的面经,把面经搜集下,把常见问题准备下。

这个准备,可以是看着每个问题,把答案写下来,然后象改ESSAY一样的推敲下。每个问题的回答时间有限,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理清思路,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个最完美的答案。其实,MBA里面最后找工作的时候,一样这个程序还要再走一遍,再准备一遍TOP20 INTERVIEW 常见问题。当然,就算都准备完了,面试的时候也要说得自然,表象背出来的。


作者: 馨蕊    时间: 2008-9-24 11:58

方向

MBA下面分了很多PORTFOLIO,比如额们学校有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DUCT MANAGEMENT(MARKETING); CORPORATE FINANCIAL PLANNING& ANALYSIS;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PROTFOLIO ANALYSIS; ENTREPRENEUR; STRATIGIC LEADERSHIP. 那些大的PROGRAM更多,比如HEALTH MANAGEMENT等等。

很多人来之前,有个模糊的想法将来读虾米,很多人来之前连模糊的想法都米有。虽然在ESSAY里面大家都写了一个很好很强大的未来的方向。

来了之后,随着对PORTFOLIO和相关工作的了解,很多人慢慢开始确定未来的方向。有些保持来之前的,这个的好处是有过去相关经验,比较好找工作。有的勇敢转行。有的继续摇摆,找到虾米INTERN,未来就做虾米。 

人生有很多不确定,让不确定影响人生也很给人惊喜。 

不过个人建议,最好来之前,自己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不要都指望着来了之后,就找到未来方向了。时间飞逝如电,读了书你们就知道了。在铺天盖地的作业考试TA之下,  人很容易疲于奔命,在应付完这些之后,你就发现,时间都过去了,转眼就毕业了。 

对自己对未来,大概想得比较成熟之后,在开始读书之后,有个比较清晰的对未来的想法。虽然时移世易与时俱进,想法都会跟着实际情况变化,但是有个比较成熟的基础比较好。比如你想做投资虾米的,可能早点安排好去考CFA会有帮助,比如它LEVEL1冬天夏天都有,LEVEL 2LEVEL3只有夏天有,你时间没安排好,就得又等一年。 

两年的时间,看着很长,可是真的开始了,很短。入学没几天,ORIENTATION刚过完,
  
来招INTERN的公司可能就来了,转眼夏天,就做INTERN去了。秋天回来,有人工作拿到OFFER,有人没拿到。然后招FULL-TIME的公司又来了,一阵风来,一阵风过去,到冬天的时候,招聘高峰就过去了。 

做这些的同时,你还在上课修学分。没准备好,不容易抓住机会,踏上节拍。

花费这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读这个MBA,不过要的就是一个人生重新选择的机会,大家要好好想清楚自己的方向,尽量做自己未来几十年有兴趣真的想做的事情,不要浪费了这个机会。将来在毕业工作几年之后,又抱怨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没有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话,就辜负了自己当年那么点灯熬油读出这么一个MBA,对不起当年那么辛苦的自己。一个人十几岁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天真幼稚因为很多原因,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但是一个人三十岁有了选择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真的喜欢做的工作,不要辜负了自己未来几十年的时光和努力。


作者: 馨蕊    时间: 2008-9-24 11:58

在人生的虾米阶段读MBA最好?

 

如果是为了事业的话,最理想的应该是毕业之后两三年申请。酱紫,工作经验也有了。一方面申请的时候有了点竞争力,面试写ESSAY都有的可吹;一方面,自己对自己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也开始有了了解,有助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另外一方面,毕业之后找工作也因为以前的工作经验,不至于不好找;再一方面,毕业两三年,再读书两年,年龄还不是特别大,找工作时候,选择比较多。年龄太大,那些LEADERSHIP PROGRAM啥的招你也不合适;要做投行也嫌年纪太大,竞争力方面也有影响;转行也8是那么容易。

如果是为了事业的话,最理想的应该是毕业之后两三年申请。酱紫,工作经验也有了。一方面申请的时候有了点竞争力,面试写ESSAY都有的可吹;一方面,自己对自己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也开始有了了解,有助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另外一方面,毕业之后找工作也因为以前的工作经验,不至于不好找;再一方面,毕业两三年,再读书两年,年龄还不是特别大,找工作时候,选择比较多。年龄太大,那些LEADERSHIP PROGRAM啥的招你也不合适;要做投行也嫌年纪太大,竞争力方面也有影响;转行也8是那么容易。

如果是为了事业的话,最理想的应该是毕业之后两三年申请。酱紫,工作经验也有了。一方面申请的时候有了点竞争力,面试写ESSAY都有的可吹;一方面,自己对自己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也开始有了了解,有助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另外一方面,毕业之后找工作也因为以前的工作经验,不至于不好找;再一方面,毕业两三年,再读书两年,年龄还不是特别大,找工作时候,选择比较多。年龄太大,那些LEADERSHIP PROGRAM啥的招你也不合适;要做投行也嫌年纪太大,竞争力方面也有影响;转行也8是那么容易。

如果是为了丰富人生经历,体验另外一番生活的话,当然虾米阶段都可以。但是要考虑,年纪大的时候,家庭,事业,很多东西已经握在手中,放手两年去读书,需要平衡很多东西,不是那么容易。读书还是有点点辛苦的,年纪太大,体力确实不如年轻时候,会吃力点点。

对单身年轻女生来说的话,还要考虑爱情和将来结婚家庭等等。


作者: 馨蕊    时间: 2008-9-24 11:59

很多人想到读MBA,就觉得好像是很辛苦的样子。

读MBA是挺辛苦,尤其是第一年。不过这个苦呢,额觉得更多的是体力上的苦,其实智商要求并不高。MBA追求的是时间段见效快。在短短的两年里面,要涵盖到BUSINESS的各个方面,但是又要照顾到不同方向不同背景的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水平,所以,课程都是浅尝辄止。不够深入,自然也就不会很难。如果是BY MODULE的话,几周时间就期末了,短短的时间里,很多课从一点不知道,然后就考试,中间还好多作业,PROJECT虾米的;为了创造一个跟REAL WORLD相似的环境,为了增进TEAM WORK的能力,好多作业还是TEAM的,要不停开会啥的;要找工作的,还得JOB SEARCH,还得NETWORKING;要是二流学校再做个GA,又要花掉好多时间,这些都是体力活,都是要放时间精力在上面的,虽然不难,可是样样都是真刀真枪要花体力的,所以MBA确实累,但是不一定涉及智商。

不同背景的学生,对难易的感觉也会不同。如果是经济类出身的学生,不管学啥的,COMMON SENSE都是有的,很多课程本科的时候要么学过,要么接触过,要么知道点意思,总之,再上课就轻松很多。如果是理工科或者纯文科,有些科目会觉得很陌生,以前木接触过。

一般来说,建议来之前熟悉下的科目只有两个,会计和统计。非经济类的,一般会觉得会计是外星人的语言;大学没学过数学的,会觉得统计象天书。这两门,没学过的话,可以来之前稍微看下。也不用学到很深入,也不需要。但是至少有个概念,有点基础,上课听听就木有问题了。

语言的话,现在80后同学,基本上英文都很好的,这个额就不说了。

额只想说,其实MBA,谁都读得下来的。不管是智力,还是体力。


作者: 馨蕊    时间: 2008-9-24 13:00

某天的BLOG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60000个小时负责
为你身边的人的60000个小时负责
希望每个人都能ENJOY自己人生里的每一个小时。
------------------------------------------------------------------
今天STRATEGY课,
老师说,“假如算平均年龄30,工作到60岁的话,你们还要工作30年。
30年里面,每年平均工作2,000个小时的话,你们还要工作60,000个小时。”

然后满头白发的老师带着那种超然滴目光环顾大家,
“你们看到这个60,000小时,心中有何打算呢?”
  
这接下来的60,000个小时
老师说作为一个manager,一个leader,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60,000小时负责
也要为那些under你around你的人负责,为他们的60,000小时负责。
 
人年纪越大,身上责任越重。
粉沉重。

作者: 馨蕊    时间: 2008-9-24 13:03

我大学同学写的有关他读书的感触。引用了给没看过的人参考

他读的是英国的FINANCE的MASTER

不过很多东西,其实都是相通的。

----------------------------------------BY KEVINAO-----------------------------------------------------------------

10个月的项目,没有实习机会,意味着刚入学就要开始找工作。紧张的学习生活,也意味着找工作的时间有限。而对于寻求CAREER CHANGE
      且只盯着热门的投行,投资等领域的大龄人来讲,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找工作主要有几个途径:来学校开宣讲会的MILK ROUND, 在学校PORTAL上贴广告的招聘,及靠个人NETWORKING或在外面招聘广告得知的机会。
    

 
    

开学第一周,CAREER SERVICES就开始为我们介绍未来工作情况,如何面试,如何写CVCOVER LETTER。因两周后每天就有2-3个金融机构或咨询公司来学校招聘,也意味着在对专业知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了应聘流程。记得第一天来的公司是Morgan Stanley, Lehman Brothers and Mckinsey. 为了取得有限的面试机会,大家各尽所能与招聘公司人员交谈,试图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能取得面试机会。对于没有相关经验,英文也不够好的亚洲男人(美女还有点优势),同大摩的员工交谈几分钟似乎也非易事
      不只是握手HELLO
      要谈出深度。几天下来,大家发现得到面试机会的人大概总是那几十个人:有3-6年相关经验经验,英文好或懂第二欧洲语言,或美女。当然也有通过个人魅力,如登门拜访HR,与公司内部人联络,或靠CAREER SERVICES给公司压力来取得面试机会的。我投IBDCV全军覆没,也不奇怪。与那些有投行或MCKINSEY/BCG经验,30以下,懂欧洲市场和语言,长得也帅的几个德国人相比,伦敦业务部实在没有理由选择我这样的人面试。我的面试机会主要集中在与经验相关或投行的另类部门,如:

    

l                      Barclays Capital HK Sales planning, 可惜伦敦面试通过但香港分行不希望继续面试我
    

l                      Credit Swiss Holt (valuation软件有关), 我的回答太不专业,甚至没谈清什么样的企业有投资价值
    

l                      American Express Finance program: 糊里糊涂地没进入第二轮
    

l                      Accenture strategic consulting: 我对咨询的理解还停留在IT/Business consulting阶段
    

 
    

最有趣的是CitigroupStandard Charted Finance program, 没给我面试机会,我想到的唯一理由是我相关经验太多,不适合从头培养的associate program.

 
    

Milk round过后,班里至少20-30%的同学拿到投行的offer。其他人则开始各显神通,与校友联系,与老朋友联系,cold email,看报纸网站的广告等。
    

 
    

与很多同学相比,我算是一直没想清自己要什么的人,这与我当初入学的动机不纯也有关。因此选课时没有focus, 象吃大拌菜一样。平时读书,做research也无焦点,仍然把每天看Financial Times当成学校给我的负担。找工作也一样,从IBD, capital market, equity research, 到咨询公司,PE/VC, Hedge Fund,到工商企业商业银行,都在不停的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很多面试机会,从Mckinsey/BAH等咨询公司, Morgan Stanley/Merrill Lynch/ Lazard等投行,BGI/HSBCmutual fund/Hedge Fund, 到大小PEVC,永远在忙碌的状态中。但都有共同的特点,没有拿到OFFER。我相信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对各自领域做深入研究,似乎做什么都有点优势和经验,但所以都无法谈到要点。相反,一些没有相关经验但很专注的同学往往都找到不错的工作。如在LGINVESTOR RELATIONSHIP的韩国同学,专注化工行业的EQUITY RESEARCH(与他之前经验稍许相关),通过之前IR的关系,清楚的知道哪个投行需要化工业的EQUITY RESEARCHER,最后进入高盛. 没有相关经验,专注structured finance, 选修financial engineering, futures and options等超难课程的同学,也拿到几个投行的OFFER。也有IT背景,专注股票投资的中国同学,经过近50轮面试,拿到国际顶级MUTUAL FUND OFFER的。
    

 
    

其实可以理解。大多数机构都不愿意招一个30几岁且没有热情的新手。我一个前同事说的很好,你愿意找一个35岁,却没有相关经验的人在你手下,从底层做起?如果不愿意,你也不能期望别人愿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香港投行会面试只有两年经验,且无金融背景的同学,而不是选择我的原因。对我兴趣最大的,永远是那些与我经验相关的职位,如SAP咨询,金融机构(如花旗渣打财务的VP职位)和企业(如Google, 微软)的财务。但对我来讲,CAREER CHANGE是必须的,不管这份工作的收入有多高,毕竟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尝试改变。因此我义无反顾的回绝了所有银行或企业财务的OFFER,即使这份OFFERBASE收入比投行还要高。 而必要的勇气也是必须的,当LAZARD的人直接告诉你年龄太大不适合任何一个银行,但MCKINSEY面试做CASE INTERVIEW时你发现自己已经不适合做CONSULTANT时,你唯一要做的事仍然充满信息,面带微笑。

 

职业选择与学校的关系太密切了。在商学院,多数人都向往投行,所以剩下的人也跟着向往投行。这与铺天盖地的投行招聘,投行PRESENTATION及HOT的选修课不无关系。据一个交换到KELLOG的MBA说,本校的MARKETING教授不比KELLOG差,但MARKETING的氛围差得多。所以,有时我们在追寻个人梦想的时候,可能一不留神,变成了追寻别人的梦想。

 
    

现在的工作,把过去财务,银行,审计和咨询的经验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全新的极具未来增长潜力的行业,也算从各角度看最优的机会之一了。
    

 
    

回顾我走过的1年读书生涯,如果非要我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值‘。最重要的是你的眼界得到了拓宽,看到了以前不曾想过的机会(所以现在算回报率可能没有意义,因为你看不清未来的CASH FLOW),在金融知识得到提高之外,思维方式也变得更加逻辑条理。你可以再一次发现梦想,追寻梦想,不论最后梦想是否实现。总结一下,我们将有两个回报:

    

 - 财务上:如果读书前我们是个百元的债券(zero coupon),则读书后我们可能变成3张百元债券(即工作起薪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有了options, 即未来职业发展的平台,这份option的价值因人而异,且与外部环境有关,如果把握好,可能是几十张百元债券。至少,这份option的价值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可以自己决定它的价值。
    

 - 非财务上:你可以选择全新的生活方式,如选择你喜欢的城市,从欧美,到香港新加坡和大陆,地域不再受限制。除热门的金融和咨询机构外,公司也不再受限制,所以具有了重新选择地点和行业及职位的OPTION, 其价值也不能简单衡量。

 
    

上午还有几个朋友问我如何计算出国读书的投资回报率。我的看法是,出国读书象早期的风险投资,无法纯粹用现金流衡量。在BAIDU创立的时候,幻想未来的现金流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认清未来方向,把握机会,chase your dream and follow your heart. 如果连几十万人民币的投资还这么瞻前顾后,则未来很难成大业(从未来20年的角度看,现在多花20万,40万或拿全额奖学金而无需学费都没有区别)。以一个在香港投行的同学为例。她毕业的起薪在十二万美元左右,第一年年终奖四十万美元,未来多少不确定。谁能算清她的投资回报呢?谁还质疑当初投资几十万元是否值得?班里也有年薪30几万美元的日本律师,先到COLUMBIA读了法律硕士,再来商学院读金融硕士。他毕业回到原来事务所。我相信即使收入没有明显提高,他还是很珍惜重新读书的机会。毕竟,深入的美国法律和金融知识,可以确保他的知识结构在未来20年处于业内领先的地位。
    

 如果让我总计一下出国读BUSINESS SCHOOL的体会,我认为下面几点比较重要:

1.先工作几年,再出国读书

2.如果你的经验尚可,就别在国内读了,出去能更开阔眼界

3.也别工作太久,出国读书易早不宜晚

4.能读MBA就不读其他MASTER,能读最好的学校就读,成本不重要.如全球投行找ASSOCIATE往往选择不超过10所商学院,欧洲大概就是2-3所,美国5所左右。其他学校进就很难了。

5.不要考虑FINANCING,因为如果学校好,可以申请银行贷款。
     

6.不要太考虑机会成本,越是去最贵的TOP SCHOOL的学生,往往越是收入最高的,如高盛MCKINSEY那些年收入50万以上的往往是出国最积极的。同年薪三十几万美元的日本律师比 大家的收入基本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7.如果有工作经验,尽量不要读那些不要求工作经验的学校,因为跟应届生在一起,你留学生活与毕业工作都要被打折

8.喜欢哪里,就选择哪里的学校。如喜欢欧洲,就去英法,喜欢美国则当然选择美国的学校

9.选择学校也要看清学校的特长,如喜欢做CONSULTINGINSEAD不错,喜欢创业或VC就去STANFORD,喜欢PEHARVARD是最好选择

10.准备申请,则应该花足精力,从GMAT开始。因为时间长短,决定申请质量,申请学校的好坏,可能对一生都有影响

11.毕业工作:能进投行,基金,咨询就进,因为日后进工商企业商业银行的机会很多

12.工作地点:年轻的,可以考虑在海外工作几年,30以上的,如果致力于未来回国,则留在国外工作与回国工作比没有什么大的优势
  


作者: caicainiao    时间: 2008-9-25 10:57

QUOTE:
以下是引用赢智在2008-9-25 10:55:00的发言:

难得有这个贴,,,我有个问题憋了好久了,一直不敢问,怕被打,,,

就是,Wharton 到底有什么好?

好像其他学校都有很明显的风格,特点,,,

Wharton 是前50里,极少数我看不出特色来的,除了排名和毕业生去向,,,


沃顿的强项应该是FINANCE吧

具体我也不知道。。

 


作者: 赢智    时间: 2008-9-25 10:57

还有就是,学校大概根据什么定的 waiting list 名单呀?

谁能猜猜?


作者: 馨蕊    时间: 2008-9-25 10:59

QUOTE:
以下是引用赢智在2008-9-25 10:57:00的发言:

还有就是,学校大概根据什么定的 waiting list 名单呀?

谁能猜猜?

条件最好的人,学校没面试之前就已经决定要了,面试就是看看英文,看看具体的反应,只要看着和简历ESSAY上表现出来的形象差异不太大的话,就要了。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没达到学校的第一等期望值,但是也不是不可以要的,只是在两可之间,学校就把他们放WAITING LIST 上先HOLD一下。

每年强人总是手上一把OFFER最后挑挑拣拣,也总有人在自己的第一志愿的WAITING LIST上苦苦等待。

学校每轮发一堆OFFER,再HOLD一批WAITING LIST。等强人不要学校了,学校就看看WAITING LIST,从上面挑几个人补上来。 没有WAITING LIST,学校怎么对付那些拖到最后关头,抛弃学校的人呢?


作者: Distiller    时间: 2008-9-25 11:03

QUOTE:
以下是引用馨蕊在2008-9-25 10:59:00的发言:

条件最好的人,学校没面试之前就已经决定要了,面试就是看看英文,看看具体的反应,只要看着和简历ESSAY上表现出来的形象差异不太大的话,就要了。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没达到学校的第一等期望值,但是也不是不可以要的,只是在两可之间,学校就把他们放WAITING LIST 上先HOLD一下。

每年强人总是手上一把OFFER最后挑挑拣拣,也总有人在自己的第一志愿的WAITING LIST上苦苦等待。

学校每轮发一堆OFFER,再HOLD一批WAITING LIST。等强人不要学校了,学校就看看WAITING LIST,从上面挑几个人补上来。 没有WAITING LIST,学校怎么对付那些拖到最后关头,抛弃学校的人呢?

但是这样有一件事解释不了,就是差不多一半的WL 是没有面试的

我不针对具体学校,随便构造一些代表性数据,

比如,一个学校R1 报名5000人,发面试1000份,实际录取500人,另发100 WL(其中50人没有面试)

显然学校是会优先考虑最有潜力候选人发面试,所以那500个ding with interview 在面试之前应该比那50 WL without interview 更被学校看好

如果说定WL 完全是根据候选人实力的,就意味着那450人面试完全是彻底失败的,这数字太高,又不可能全都是试验性面试,只说明学校眼光太差了

另一种解释是考虑yield,学校把那些实力符合,但是看上去会最后去别的学校的WL,或者说这些人虽然能力符合学校要求,但优势强项不太匹配学校

但对于像HBS 这样yield极高的学校,应该有极强的信心不太考虑这个,但HBS的 WL w/o interview 比率并不比别的学校低

而且,如果说对于排名低点的学校,收太强的候选人会有的顾虑,HBS这样的学校不应该有,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自己的非主要特点就已经满足HBS的要求了,这么强的候选人应该尽全力争取,而不是放在WL上

最后一个解释就是,学校针对special pool keep back-ups,,,但这样又没法解释那些 美国本土、大众背景的白人WL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