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 WL转正 in @ Duke with $ 屌丝逆袭的故事

10已有 2085 次阅读  2013-03-20 17:23
我知道这标题多少有点惊悚,但其实就是一个“屌丝的逆袭”的故事。自己只是一只很幸运很幸福的非牛,无政府无组织,但是一路走来受益于太多的良师益友,觉得必须感谢和回馈,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申请的心路历程,希望能够启发和帮助到一些处在不确定和自我怀疑中的童鞋。态度决定一切。

背景:
English +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ajor, 4Y in international mkt and high tech branding. G740, T115.
Extensive extracurricular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orgs, Christian community service and arts. Overseas exchange and work experiences. Co-authored two books. Part-time simultaneous interpreter & trainer, etc.

昨天下午出差错过两通美国的电话,看着号码毫无感觉,以为是同事问我预算的事情就没在意(每天要和15个国家的人打交道...比如也门阿曼什么的...所以奇怪号码都不奇怪了)。晚上在同事婚礼上又接到电话,对方很默契地说他是Russell,顿时心里五味杂陈。毕竟和很多人不同,我和Duke的这一程走的太久,走的太近,走的太不容易。我说我不知道说什么好,Russell说你不用说你听我说就好。然后一分钟之内,我的世界就亮了。

Duke是我一见钟情的学校,因为不相信一见钟情,我创造了无数次机会去多了解它。可是二见钟情,三见钟情,四见钟情我就知道情况不妙了。Why school的问题想得越透彻,可选择的school就越少,导致最终我一共也没投几家,把自己置于极大的风险之中。由于一些私人原因,我申请仅此一年,不成功就是另外一条人生路,难免遗憾。

所以和每个被WL的人一样,知道结果的那一天是很不好受的。但可能得益于做同声翻译练就的职业习惯,再不好受也很冷静。分析后得出结论:没被Ding说明学校对我还有情,追求现在才开始。

第一件事:和自己的内心确认,第一时间反馈态度,找原因。
在第一时间表示remain active on waitlist之后,我给面试我的校友打了电话。虽然有些唐突,但是找到被WL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你将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乱做的努力可能变成无用功。从校友的评价中知道自己没有硬伤,可能和commitment有关(桑心啊我那么热情的essay表达和面试态度肿么对方木有感觉到呢?)问了很多校友,各种分析最终都落到类似的点上。

结论:找到你可以努力的方向。不可改变的硬件部分(如是否名校、名企背景,GPA等)根本不用考虑,因为没用;可以改变的硬件部分会很明显(如GT等,刷);如果没有硬伤,考虑差异化自己的update和态度的表达。

第二件事:补充package里缺少的部分,深刻思考自己的亮点,用从头申请的态度去面对。
我就是上一条里的最后一种情况。不是北清复交亦非500强已是既定事实,GT也无需再刷,关键就是要找到真正差异化自己的地方(WL很多时候也是特征不够明显的结果)并且坚持。于是我分析了Duke的essay,发现没有大篇关于professional achievement的内容,光看简历是很干瘪的。于是我写了非常详实非常饱满的update letter给学校,其中更多的是心路历程,和在每一次成长、每一个业绩背后我的付出和价值观。我呈现的态度是积极、耐心和乐观的,是想要增进了解和信任的,所有强调的点都是佐证我和杜克很fit的。就像少年时十年苦练琴棋书画最后终于拿到国家金奖一样,坚持和投入是超越天才的唯一方法。

结论:不要觉得AO会很忙不会仔细看你写的东西。他们会看,每一个字都记得,只是没时间回给你。黑纸白字会成为再度考核你的重要根据,某种意义上说,面试的作用都没有邮件来的扎实。如果有有价值的信息,多写无害。

第三件事:寻找更有效的推荐人
推荐信是很重要的,一封好的推荐信完全有可能把你从WL上释放下来(在我之前有过先例)。关键在于选择对的推荐人。在这个时期最了解你的直接上司也许就不是最好的推荐人选了,业界有影响力的校友会是最理想的选择。我只是很巧合地发现一个一起做过Google项目的美国同事(职级当然比我高)是杜克99届校友。于是主动联系、打Skype沟通、并且把相关工作邮件抄送给他让他更好的了解我各板块的工作,让他看到我在十多个国家做branding是多么挑战的事情;他明白我们公司文化,更明白我为了一点小小的变革在公司内部承受多大的压力。加上美国今年项目恰巧很多,我们工作上的合作就更多。中间我们各自海外出差,他在西班牙帮我又写了两稿推荐信,发给了杜克。

结论: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业界有影响力的校友,但校友推荐是很有效的。能找到业界名人当然锦上添花。

第四件事:了解AO的想法,有必要的话,要求当面/电话/其他网上Live方式沟通
不求反馈的update只能得到很礼貌的回信。主动询问对方看法或者约见的update, 可能根本得不到答复但是值得一试。申请季我因为太忙而没有机会访校,WL之后我到产生了“去看一次申不上也值了”的想法。于是从东南亚回来之后临时申请美国签证,打电话给众多美国朋友,说我来玩了记得收留我。写信给Russell, 借20分钟再聊聊,他居然同意了(实际聊了一个半小时,很多小细节,真是拿出了我全部的智慧…)。

我告诉自己这只是一次文化之旅,我并不想push学校,但我想要他们当面了解我这样的一个人,立体的,丰富的,然后顺便找回当初的自己。果然从踏上这片土地的第一分钟起我就满血复活,当有美国人说没感觉到我不是美国居民的时候,我知道美利坚是属于我的路。

结论:直接去campus未必是对任何人都可行的。可以考虑AO来中国的时候约见,或者用电话等方式。对方不答应没关系,就用写的,万一答应了就要勇敢把握。真诚就可以了,他们阅人无数,完全能读懂你的用心。沟通前后都要写信,这个很重要。

第五件事:Be yourself and be confident. 其他随缘
事情做到这一份上,就该调整心态了。WL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在学校眼里实力可以但态度不够或是或者实力趋中特色不够,但这些都是一家学校的想法,没必要耿耿于怀怀疑自己。不熟的果子摘了也是苦的,你有你的骄傲,你要找的必须真正欣赏你的伯乐。让学校来做last move, 我们自己只要等待缘分即可。

谢谢斑竹和太多校友在我最脆弱的时刻给我力量,我们多数人并非天才,以后的路还会有各种艰辛和挑战,但我相信态度的力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要义,也是态度使得成功二字具备了高于权利和财富的色彩和层次。个中意义,我们共勉之。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