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的意义何在?

该文章已被推荐到首页3已有 919 次阅读  2011-12-10 23:53   标签商学院 
商学院又被拉到了显微镜底下,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本轮金融危机促使它们对自身存在的理由进行一下反省。

然而,在我们弄清商学院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改革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想一想,商学院是如何演变成如今的样子的,其中有什么缘故。
 
《改革的根源、仪式和辞令》一书讲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商科教育的改革历程。正如作者奥吉尔和马奇所说,尽管本书的关注重点是北美,但美国商学院的模式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模仿。不夸张地说,我们目前的商科教育模式——不论优缺点——正是那些改革的直接产物。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商学院是——用当代一位观察人士的话来说——“教育界的贫民窟”。它们几乎不自主开展什么研究,而主要着眼于寻找最佳管理实践,再传授给学生。
 
二战后,受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影响,众多商业学者提出,只有经得起科学证明的知识才站得住脚。包括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在内的机构发布了一系列报告,认为商业教育必须更具学术性。
 
卡内基理工学院(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工业管理研究所(GSIA)是这场新学术运动中的开路先锋。卡内基理工学院即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GSIA决定提供建立在严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的管理教育。用奥吉尔和马奇的话说,改革者“宣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甚于解决问题”。
 
GSIA延揽了管理学领域一些最杰出的人才。它将影响美国的每一所大型商学院,最终也将影响世界各大商学院。
 
然而,GSIA的做法也存在一些影响至今的问题。首先,多学科的理念不过是口头说说而已。即使是在GSIA,重点学科领域也只有数学、经济学和行为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处于次要地位。其它学科则被彻底无视。
 
实际上,正如奥吉尔和马奇所说,学术严谨性和多学科研究之间存在冲突。严谨的重要性促使人们专攻一门学科。
 
结果,商学院分化成了一座座“孤岛”,教授们大多极为精通自身领域,而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
 
对学术严谨性的需要也影响了商学院发展和传播的知识类型。正如奥吉尔和马奇所说,商学院几乎都被要求在基本知识和实用知识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事实上,大多数学校都过分偏重理论知识,原因既与观念有关,也与研究排名和经费脱不了干系。
 
这本书的结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商学院改革者并未完成他们自己期许的崇高抱负,而这些结果至今仍影响着我们。
 
还有一点也令人不安:由于着重科学和学术严谨性,一些极其重要的知识——经验知识——未能进入管理教育的范畴。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