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MBA和国内有着很大的区别。五门考试成绩,2至3封推荐信和面试通常是国内MBA入学的要求;而美国商学院则不仅要求申请者提供GMAT成绩,推荐信,还要提供大学成绩(GPA),更重要的是申请者如何认识自己和看待自己的个人陈述(essays)。
Harvard商学院这几年来每年的申请者都在8000-10000人,其中大部分申请者GMAT分数在700以上(Harvard平均分为720+),为何每年只录取上万申请人其中的不过10%左右呢?仅仅一个GMAT高分,商学院根本不可能真正地了解你。那么如何才能使商学院真正全面地认识你,最终录取你呢?答案是你如何在商学院面前表现出一个真实,生动,与众不同的你。
衡量录取与否最重要的标准
学业能力的有力证明(这一点可以用申请人提供的成绩单、推荐信和GMAT分数作为参考);候选人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有力证明,范围涉及他们的全职工作、义工及课外兼职;未来潜在的领导能力。我们希望发现某种我们特别在意的个人品质和性格特征。诸如诚实、正直、成熟、守信等。有些是预料得到的,还有一些特点就不那么好预料,如自我意识、自尊、同情心、冒险精神、乐于处理棘手问题等。所有这些品质和性格均有助于我们的研究生和其他商业领导者走向成功。
多做自我评估,对生活做出反省
如果他们曾有机会作领导,或者被别人影响过,他们在这个时期是如何表现的。申请人在准备个人自述时应该做的事情是:多做自我评估,对生活做出反省,用特别的事件陈述自己的失败或者成功,对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做出反省,因为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非常坦诚、真实的申请人。
坦率并真实表现出个人品质和成长经历
如果他们能够非常坦率,像回答老朋友那样回答我们的问题,对我们的帮助会很大,而且,从长远看来,对他们自身也有益。因为我们想了解的是一个整体的人。有时候,申请人认为,因为他们申请的是商学院,所以个人自述就应该全部围绕他们对商业所抱的长久的兴趣来构思。事实上,有些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的事情,并不一定与商业经历相关。但是,谈论这些应表现出一些让我们喜欢的品质。所以,当申请人对此避而不谈时,意味着给自己造成了损害。
严肃对待并不断自省的自传
试一试给自己一星期的时间把个人自述丢到一边,然后在把它寄给我们之前,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写的东西。我们经常会接到一些电话,申请人急于“发表”自传,不久就后悔,希望我们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因此,先把自传放上几天;然后问自己:“这是我真实的形象吗?如果有人以前不认识我,读完自传后他们就能真正了解我了吗?”有时候,申请人身陷局中,不愿意给自己留点这种自省的时间。要严肃对待你的自传。
用书面申请资料来争取面试机会
申请人常常自以为是地认为我们看重的是他们的头衔,是他们比同代人晋升得快的事实(举例而言),他们还认为个人自述并不重要,因为他们有份量很重的推荐信,他们的头衔和薪水足够说明一切。他们想:“这么快的晋升足够争取到面试了。那时,我就会利用这个时机让自己与众不同。”但是,事实上,我们首先要根据书面申请资料来决定面试哪一个人。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有着如何成功的背景,他都要留出一段时间认真地准备个人自述;不应该自认为我们会在意他们目前所处的位置,因而就不去关注自传的内容。
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有着如何成功的背景,他都要留出一段时间认真地准备个人自述;不应该自认为我们会在意他们目前所处的位置,因而就不必关注自传的内容。另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给我们的回答是样板式的。有人对他们说:“我申请哈佛时说了三件事,”于是他们也谈同样的三件事(这些事对他们自己并不见得重要),所以,我们无法得到申请人的完整印象。
并非每一个人都有面试的机会。但是也并不是说有面试机会的人都可以被录取,相信这一点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去年,所有参加面试的人最终的录取比例为55%。但是从历史上看;这一比例应该在50%左右。
我们仍然继续提出大量的个人自述问题,这样做是想得到一个对申请人完整的认识,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GMAT分数并不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些,所以10年后我们再次要求提供GMAT成绩并不意味着要减少个人自述的份量。因为GMAT不能告诉我们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在与人交往中取得了什么经验,他又从失败中得到了什么教训。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