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欧商学院MBA陈岚:—改变命运的三次面试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里,MBA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似乎MBA是金钱和地位的象征,似乎MBA又是文凭或学位的象征。在众多的MBA追随者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去体味一下这三个英文字母背后的本质。为了寻找和透析这种本质,记者采访了一位成功的中国MBA,试图通过她的人生轨迹,来刻画出MBA教学的真谛。

引子:一个新上海滩金领丽人

  一个年轻女子在不同的位置竟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5月31日晚9:00,在上海淮海中路的太平洋百货地铁站口,记者环视四周,也没有认定陈岚,当再一次拨打她的移动电话时,十几步以外的手机响了,陈正像一个灰姑娘一样站在那里。

  几分钟后,在力宝大厦的咖啡厅里,面对采访机,28岁的她反应敏捷,思维缜密,态度亲和,两只眸子里逐渐散发出自信与从容的神采,或许正是这种神采使得她的面容亮丽了很多,这时,你已无法忽略她的存在。 

  过去两年中,陈已借势MBA由璞石打磨成白玉,从宝钢的工装女性转变为淮海路上瑞安大厦中心白领丽人。她说两年前自己是国有企业的一根螺丝钉,现在,她已经是世界著名跨国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咨询顾问,两者的职业价格的落差超过10倍。

  改变她的人生轨迹的是三次MBA面试,1999年3月面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0年9月面试伦敦商学院,2001年4月面试麦肯锡。陈成了这三次大比例淘汰的幸运儿。 

  陈自己却不这么看,她说:MBA的精神是自己战胜自己。

1999:面试中欧国际

  1999年4月,面对稳定工作和未来的梦想,犹豫再三的陈最终选择了中欧。  三年前,陈岚从武汉中南财经大学毕业,只身来到上海,在宝钢卖管线钢。收入和工作很稳定,但她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应该更精彩”。于是,她试图申请商学院是她找寻那更精彩的世界。和许多同龄人一样,MBA对她也是一个充满诱惑而又神秘的名词。 

  那时的陈岚是很善于考试的学生,因此她很轻松地考了GMAT700分,她颇不在意地说:这只是中等。但这个分数已经足以使她可以随意面试国内的MBA。

  中欧的面试令陈耳目一新。第一感觉是受尊重,她说:他们非常认真地对待你。产生这种第一感觉是面试双方坐着同样的椅子,仅隔着一张课桌,面试者CORE FACULTY(核心教授)、VISITING PROFESSOR(参观教授)与陈岚距离课桌同样近,他们微笑着提问。这与某些与提审犯人相似的面试有天壤之别。 

  与形式相吻合,陈感觉不到他们想在气势上压倒你,从而获得显示权威的快感。他们正给你一个很大的发挥空间,让你把你最想表达的表现出来。但提的问题却非常尖锐,并一路追究,并能从你的回答当中看到你潜在的东西。 

  “幸亏没有吹牛,否则会吹不下去。”今天的陈回顾说。面试中,“你在宝钢的销售业绩如何?”一个问题多米诺般引发一连串的问题,“具体的销售数字是多少?”“比上一年怎么样?”“你到底比去年提高了多少?是20%还是25%?”“提高的原因是什么?”进入中欧学习后,才明白这是MBA的一个基本素质,判断要基于事实和数据。 

  陈很喜欢这种新鲜的味道,但却很贵————1999年中欧的学费是5· 6万元人民币,那可是陈岚工作三年的所有积蓄,那时,她不可能预料到自己两年后她的身价。犹豫再三后,陈岚还是选择了中欧。 

  对于此后在中欧的一年半的转变,陈这样自评:进中欧时是个体的,出中欧后就觉得自己是几个层次的。你可以知道在国际层面上你是怎样一个位置,比如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在国际上的位置,或者是外国公司和中国的桥梁;在中国国内,我也会知道自己是处于怎样一个阶层;第三个是和校友的关系。这几个层次总结起来就是一个NETWORK(网络)。

  在中欧,教室中的课桌都是排成圆形的,导师站在中间,不时挥舞着手臂走来走去,陈说:这是促使人动脑筋去增加师生和同学们的互动性。“你必须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你还要很擅长发挥你的社交能力。”中欧教会了陈岚一套成功的社交观:第一是看看自己想要什么,第二是看看别人想要什么,第三是看看怎么做能够达到双赢的结局。 

  有合作必然有竞争。进入中欧,陈岚就进入到一个多层次的竞争与合作当中。“比完了智力比社交能力,比完了社交能力比英语”。这是陈岚所描述的中欧的竞争环境。中欧运用的是从西方引进的评估模式,在这种评估模式下,处在各个等级上的学生数量都有一个严格的量化指标,“你必须给自己加油,你没有地方可以退,你必须使你自己掏的5·6万元人民币物有所值”。 

  刚入中欧的时候,陈岚想:我只要自己好好学习就够了。没多久,她就开始警告自己:“这不是在上大学,我不需要分数,我需要的是成为成功经理人的能力”。 

2000:面试伦敦商学院

  2000年9月,临近毕业的陈岚又面对一次选择。一是去伦敦商学院做交换学生。二是不去,因为临近分配高峰,用人单位频频入校选秀。和外国MBA学校进行学生交换是中欧的惯例,在陈岚这一届110多名学生中,有30名左右能获得这个机会。

  最终,跳出国门,亲自去看看世界一流商学院,并体验更纯粹的MBA个中三味的想法还是在陈的心中占据了上风。

  当然这是一个相互的选择过程,候选人的陈岚必须开始她在中欧的第二次面试。陈岚给她在中欧的前后两次面试作了一个聪明的概括:“第一次面试是看你够不够资格进中欧,第二次面试看的就是你能不能代表中欧。” 

  在通往伦敦的路上,陈岚碰到的是一个略显挑剔的考官。针对陈岚较少的工作经历,考官问她能不能和一流商学院中的学生有足够的交流。“我当时的回答是,我是在申请交换学生,不是申请工作,而且同学间交流的层次是很多的,并不仅仅局限在工作经历上。”陈淡淡地说。这当然又是一个聪明的回答,这样的聪明最终使得陈岚有机会西渡伦敦。 

  在伦敦,陈岚选了三门财务课程,但最后却发现三门课没有一门叫“企业家精神”的课收获大。这并不是因为这门课的教授好,恰恰相反,绝大多数时间他是隐性的,只是在关键时候出来点拨一下。

  在这门课上,陈与同学组成了一个国际小组,成员来自英国、法国、印度、中国等世界各国。小组要做一个本身不完善的项目,最刺激,最有挑战性的是这是一个在真正的业主委托下的项目,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真实的资本项目,而3个月后,会请当地有名的银行家、风险投资家来评判这个项目,这种逼真的商业环境逼迫他们发挥潜能。

  在这种环境下,小组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压力在哪里。为了捍卫自身的荣誉,小组会从早上9点开会到晚上12点,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不断争吵和合作。小组成员间首先要互相了解。因为成员间有不同意见,又会产生矛盾,通过争吵,成员间又有了一个再了解,彼此间就会有约定俗成。我知道你是这样想的,下一次我要给你解释问题,我就不能采取我的想法,我要尽量按照你在思路来给你说清楚。每个成员都会互相去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和处事方式,互相配合,互相修改自己的行为,最后才能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小组。这也上一个组织行为学的问题。 

  高效率的小组得出了高效率的解决方案,自然也赢得了投资人的青睐。而陈岚也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甚至她回国后,她的印度同学还推荐她做一个跨国资本项目的负责人。 

  在伦敦商学院的3个月经历,使陈岚难免要比较国内和国外的MBA。她说:“中国的学生在智力上绝对不会比外国学生差,差距主要在精神气质上。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国外学生往往认为我一个人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我一个人可以创立一个企业,我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到的事情,他们一开始就有这个决心和自信,但中国学生可能在勇敢地跨出这一步上更加保守一点。” 

  三个月的交换生的另外一笔财富是,陈拥有了一个伦敦商学院的永久E—mail帐号,也拥有了一批国际校友。“他们都是不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2001:面试麦肯锡

  回到中欧,陈岚又继续与麦肯锡的面试。 

  在陈去伦敦之前,陈与麦肯锡的面试已经进行了两轮。当然,麦肯锡也与陈的同学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其实,陈的心态放得很正,她没有认为自己正在跟同学竞争,“这是自己和自己竞争”。 

  对于麦肯锡的CASE INTERVIEW(案例面试),陈岚的感受是惊险:“现在想象都后怕”。必须把每一根神经都提到最高兴奋状态,使你能够非常快地意识到问题中设下的陷阱,并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这并不容易,” 陈岚说。 

  给陈印象最深的案例提问是:比如说你在坐飞机时碰到一个卖大马哈鱼的人,这个人对中国市场很有兴趣,他问你中国大马哈鱼的市场容量有多大。一个小时后你就要下飞机,你必须在此之前向他说明中国大马哈鱼的市场,具体到人民币或吨,你必须给他一个数。

  这似乎是一个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问题,但陈岚很快反应过来这是要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使的陈找到了突破口,她把这个混沌问题分成几个能解的小块,然后再把几个小块综合起来,给出一个答案。陈在灯光下嫣然一笑:“其实答案的绝对数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面试官关心的是你推理的过程。”  陈当时的推理是这样的,中国的人口是13亿,其中的3亿人可能是目标对象,因为中国的城市人口大概占总人口的20%。然后再来确定餐馆的数量,餐馆的密度是有一些规律性的,繁华的地方大概每1000个人共享一个高级餐馆(因为大马哈鱼一般是在高级餐馆才会出现的),然后再估算高级餐馆一天的工作小时是多少,客流量是多少,点菜的人中大概有多少会点大马哈鱼。这其中有很多的假设,你把你的假设摆出来,然后得出一个数字。 

  答对了!考官关心的不是你假设每1000人拥有一个高级餐馆是否正确,因为有了这个假设,你就可以查证它。结果数字无所谓,重要的是你的逻辑推理是否紧密。 

  四轮的麦肯锡面试证明陈已经相当地MBA。最后麦肯锡的决定速度很快,上午最后一轮面试完,他们在下午就给她打了电话,要她作出一个决定。陈于是在包括金融、医药、咨询等四家跨国公司的聘书中选择了麦肯锡。

  陈岚已经成为上海滩的白领丽人中的一员,高薪收入,高级写字楼办公,有一个中欧MBA的校友圈子,但她并没有停止上进,她知道,自己有机会成为麦肯锡的一员,是因为中欧的校友在麦肯锡为中欧赢得的信誉。 

  采访完毕,已接近午夜,她还要回到办公室工作,她说:这个星期天(6月3日)有一个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金融分析师认证)考试,好多中欧同学都在准备这个考试,考完后星期天要聚一次。“欢迎你来,”陈说完,转眼消失在淮海路上。
收藏 分享

hehe

TOP

俺校友啊.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