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0
- 积分
- 1309
- 经验
- 1309 点
- 威望
- 30 点
- 金钱
- 1748 ¥
- 魅力
- 973
|
张国华:未能带领“中欧”进十强成遗憾
日前,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全球MBA百强排名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课程位居全球第21名,名列亚洲第一。然而,就在这一消息公布的时候,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掌门人张国华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留下一个不能由自己完成的梦想—— 日前,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全球MBA百强排名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课程位居全球第21名,名列亚洲第一。这是中欧MBA课程连续三年在亚洲商学院中独占鳌头,连续五年进入世界百强之列。 然而,就在这一消息公布的时候,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掌门人张国华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留下一个不能由自己完成的梦想——“在过去10年里,我们通过各方努力创办了一所好的商学院;我们要再通过10年的努力,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办成世界前10所最好的商学院之一。” 创业多艰辛 作为中国第一家不依附于大学的独立的商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张国华在学院的创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1991年,他走出国门与国外合作开办了MBA课程。那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还未问世,只是被叫做中欧管理中心,总部设在北京。该中心有意南下,希望建立一个独立学院。这一想法与张国华的构想不谋而合,并得到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但是,因为当时国家教委已经批准国内26家大学试点MBA教育,作为第27个,中欧管理中心不在这个系统内,学位不能由国家教委授予。这就意味着学院的学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必然要经历一番磨难。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回忆:“有的人劝他别干了,没什么意思,但是他没有放弃。” 张国华不但没有放弃,而且从一开始就把自己这后半生的梦想定位在建立一所国际一流的商学院上。经过多方筹备,1994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立。张国华作为副院长和教务长,开始全身心投入学院的一切事务。 在学院建立之初,张国华简直就是一个全能的管理员,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管。张维炯回忆:“他非常辛苦!从课桌、椅子到车子、学生宿舍的安排,一切都要他来管,因为学校开始时什么都没有啊。” 这只是张国华要管的日常事务,而最让他操心的是生源。在学院市场总监周雪林的记忆里,那时候张国华就是一个推销员,逐家拜访公司。但是通知发下去,却没有人来报名。他又提出可以不要学费,请人家先来听课。从学院的统计数据看,学院迄今只有2700多名毕业生,以今天的规模来衡量,这个数字似乎应该更庞大,其原因也就在于当时前来就读的人实在太少。 然而,不论怎样,张国华都始终用尽自己的全部心血,全力打造中国的商学院的国际品牌。 办学求精品 既然是国际品牌,必然要有国际品质。张国华从一开始就坚持聘请国外的知名教授来任教,虽然经费不足只能请到兼职教授。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师队伍是到2003年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是在走钢丝,不能犯一个错误。”采访中,学院的很多人都提起张国华的这句话。张国华认为,国内的商学院都有知名大学作为靠山,即使有什么做错了,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没有这样的靠山,这就要求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如履薄冰,不能因稍有疏忽而铸成大错。为此,张国华多次带队到世界著名的商学院去参观。 在中欧名誉院长刘吉教授的眼中,张国华教授为人诚恳、工作细致、低调坚持。建校之前,欧盟方面原计划与上海交大管理学院合作,但张国华教授坚持构架全新的模式,建立一所国际化、自主品牌的商学院。他的坚持保证了中欧能够独立地追赶世界最前沿的管理学科教育,而且十多年的辛勤创业使他对国际化办学的操作得心应手,同时吸引了一大批国际顶尖的学者。 从2001年开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开始参加国际商学院排名。张国华说:“不要怕出丑。在国内做第一没有意义。” 有一次和同事出国考察,张国华带了一瓶子安眠药,他苦笑地说,看到自己和国外商学院的差距那么大,他睡不着。要让中欧在世界的商学院中排到前面去,这就是张国华睡不着的原因。 付出的汗水终归有回报,如今,中欧MBA课程连续三年在亚洲商学院中独占鳌头,连续五年进入世界百强之列,离张国华的十强之梦越来越近。 病逝留遗憾 世事无常。早在2004年7月,张国华出现便血症状,可医院把这当做一般的痔疮来治疗,张国华也没有在意。2005年初,在一次体检中,张国华的各项指标都良好,但到了2005年3月,一度消失的便血症状再次出现,而且更加厉害。 2005年4月,就在确诊为淋巴癌的前两天,中欧南京校友会有活动,希望张国华能去参加。张国华独自开车去了南京,早上去晚上回来。张国华生前的办学思想之一是“校友的事就是学校的事,校友好了学校也就好了”,但凡校友有什么困难,他总是竭尽全力,这为中欧建立了广泛而持久的社会关系。 周雪林说,张国华始终都相信自己会康复,而且身体素质比较好,因此化疗的间隔期比别人要短。2005年国庆节,张国华对周雪林说过了节就回去上班,周雪林劝他养好了再说。张国华还设想着能搬到学校附近去住,“经常可以到学校里看看”。可国庆节以后,本来以为得到控制的病情再次恶化,化疗变得频繁,但已于事无补。 张维炯曾请上海一位著名老中医给张国华检查过身体,老中医指出张国华的免疫能力很差,是连续的劳累所致。 “张维炯,不管我这一关过不过得去,中欧要继续办好。”在医院的无菌室里,隔着玻璃,张国华心里还是牵挂着学院的发展。 “我没有好好享受过生活。”在病中,张国华不止一次地说。病魔的无情,让张国华没有时间达到梦想的最后圆满。在他的生命里,时间永远是不够用的。张维炯和他是同学,共事20多年,谈话的主题似乎永远是工作。 其实,张国华的兴趣很多,他喜欢打乒乓球、网球以及高尔夫,还喜欢拍照,也喜欢看精彩的影片,然而,他几乎没有空闲时间顾及这些。在中欧10多年内,他没有休过一次年假;当他住院化疗的时候,他还多次主动把同事叫到无菌病房前,隔着玻璃用电话聊工作。 住院期间,张国华几次对张维炯谈到,“原来在上海交大的时候穷,现在中欧办起来,条件好了一点儿,也没时间休息,没办法享受。”当治疗有些起色的时候,他又说:“不做工作,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张国华喜欢摄影,买了很好的照相机,但是还没有机会用;喜欢音乐,也没有时间听。“我不能说别人应该学习他,但这就是他的风格,生活和工作难以两全。”张维炯说。 中欧依然行进在打造国际品牌的路上,只是,在拼搏奋斗的团队中,我们已看不到张国华的身影,惟有祝愿他的梦想能早日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