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帖]K的申请MBA之道


大多数人的误区是认为GMAT非常重要。其实GMAT只是向学校保证你不笨,GMAT的好坏和你上的学校的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我所认识的进了TOP 7的人中GMAT的分布是670到750。个人认为如果GMAT上700就没问题了。与其在GMAT上花时间,不如认认真真把工作和课外活动搞好。但是,如果你大学的成绩狂差(我是说GPA 2。5以下,而且工作经验少于2年),你最好把GMAT考到730左右。


另一个误区是GMAT多考几次没关系。事实上这因学校而异。有的学校只看几次考试的最高分,有的学校看得是平均分(比如INSEAD)。这在学校的招生网站上都写的清清楚楚,最好看清了在考。


上回说过,我大三的时候就开始学习GMAT,但是纯粹是为了学习英文,真正开始准备考试是2008年初。从准备到考试用了4个月。用得复习资料包括Official Guide, Kaplan, 和网上荡的一些机精。记得但是把Official Guide作了一遍,觉得挺简单的,后来在网上找到了一些机精,作得时候觉得超级无比的难(后来发现很多答案都是错的) 。因为但是准备了5月回国(去建图书馆) ,硬着头皮考了。我还记得考前时候特别紧张,一个晚上都在拉肚子,3点才睡觉,8点就开考。我自己觉得数学部分不难(好在我是工科的) ,英文部分也不太难,只是时间很难把握。因为考试的时候你不能回到前一页去检查,所以我每道题都当场检查了一遍,可是英文部分做了一半时突然发现只剩下半个小时了,于是我慌了,连蒙带猜的把剩下的题做完,当时想肯定上不了650,结果分数出来是710。我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我还在GMAT最重要的误区中,觉得非750不可) ,沮丧得不得了。


建完图书馆之后,我就恋恋不忘的想重考GMAT,后来找了个INSEAD的学长谈了谈,学长说,还考什么,INSEAD看得是平均分,你想要750,下次就得考790 (注,GMAT满分800) 。我觉得学长言之有理,就死了重考的这条心。


后来我的同事们,GMAT670,690的照上名校,我开始彻底领悟GMAT的非重要性。

收藏 分享

申请MBA---工作经验


很多人问我工作几年后申请MBA比较合适。我的答案是这取决于你的工作性质,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个人的生活经验。

就工作性质而言,不同的行业或部门本身可能就会决定你什么时候应该去MBA充电。在我比较了解的咨询业,大多数人工作2-4年后会去MBA读书,也就是说你工作1-2年后就要开始申请。而对于大多数咨询公司来说,MBA是升职的必须条件。你不想去也不行。在企业界,大多数人工作3-5年后才开始申请,而且选择的余地更大一些,包括全职,半职,和Executive MBA.

申请时的市场供求也很重要。比如今年由于金融危机,做金融的申请者特别多。对于他们来说申请回比较困难一些。甚至于一些本身不是做金融的,但毕业后想去金融业的人,今年的机会也特别少(学校会怕你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影响它的名誉)。还有一些常识,包括超过30岁的不要申请Harvard和Stanford(它们要的是年轻人),工作经验少于两年的不要申请Wharton(只有2%机会),印度工程师GMAT不足750免谈(人满为患)。

最后就是个人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工作经验较少的人来说,你最好可以有很多事实和数据说明你的成熟度。很多时候学校对个人的生活经验更感兴趣。

说教了这么多之后,再让我用亲身经历说明一下。

我2007年7月开始工作(跑题的说一下,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真的非常辛苦。第一个月我都是11点到2点下班,一边哭一边走回家。记得当时的日记写道:“看见银行卡上的钱一个劲地往上窜,可是都没有时间花)。工作不久后就意识到自己很快就要去申请MBA了,必须开始做准备。

正好那一年公司有一个同事被HBS录取了,我赶快跑去问他申请经验。他对我说申请TOP 7 都差不多,但进HBS得看运气。他的情况是他在同一个客户那里做了一年(大多数咨询项目都是3-4个月),因为有一个经理辞职了,他正好有机会代替那个经理(比他高三级)管理了一下这个项目。项目本身不难,但因为是越级管理,写在申请作文上非常impressive。他还建议我尽量做长一点的项目,这样做超越自己级别的机会多一点(如果你在咨询业,这招真得管用,因为人员流失率特别的大)。

我听取了同事的经验,尽量争取做长一点的项目,果然一年之后,代替了一个辞职的资深咨询师(比我高两级)管理了一个项目。这个经验成为我申请中重要的achievement之一。

有了这份难得的经历之后,我就大胆的在只有1.5年工作经验时申请了学校。我当时的理由是就算我再在公司多待2-3年,我最厉害的achievement也不过如此。

如果你正在考虑要不要申请MBA,不如想想在近期的将来事业是否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你现在已到了瓶颈,不如早早申请。如果很快会升职或有更大的责任,不如再等等。

TOP

申请MBA - 课外活动


上回说道我如愿以偿进了管理咨询。轻轻松松读完大四的下半学期后,我开始考虑要用暑假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前面提到的偶像学姐毕业时去UN作了青年大使,去印度作了四个月的志愿者。我深受启发,于是也开始寻找作志愿者的机会。很幸运的是我的高中好友要去肯尼亚,我就和他们结伴去了肯尼亚的一个乡村,为一位酋长工作了两个月。这两个月的经历我毕生难忘(有机会可以在后面为大家详细的讲一下)。后来下决心要为世界出一份力量。

回到加拿大后,结交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个NGO,在北美募捐,为中国农村和民工的孩子建图书馆。这个项目我做了3年,一直做到后来我们在加拿大和美国设了7个大学分部,招了近一千个会员,在中国建了十几个图书馆。这也算是我工作以外的一个Part-Time Job.

课外活动对于MBA,尤其是美国的MBA来说几乎是一个必需品。HBS的招生文章中就有一项是你对你的社区作出过什么贡献。有一位HBS的MBA总结了一下,去HBS的不是去非洲的,就是军队,或者是麦记的。
http://www.economist.com/displayStory.cfm?story_id=11880213

我自己也遇见过很多申请MBA的人,为了十月的申请,专门赶在同年的夏天往非洲跑,然后在招生文章鼓吹自己对世界有多大的贡献。我觉得MBA招生处这样的人见的多了,自然能分辨出那些是真,那些是假。对于社会的贡献,作一次不难,难的是坚持。

TOP

申请MBA - 进入咨询业


很多人觉得MBA是一个捷径,想升官发财,想换工作,想出国,想出名,而且去非名校不可,读了MBA就大功告成。这样的人,往往很难成功。

首先,MBA是一个途径,不是最终结果。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为什么非MBA不可,这就是WHY。还要明白人生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积累,是厚积薄发,不是投机取巧,这就是HOW。

下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举例说明。

我17岁出国,在加拿大读的高中和大学。小时候的梦想是做农业或物理学家,所以大学时捡了工程系(觉得转系方便一些) 。不幸的是我们的课程很重(号称加拿大最难 ,大一270人,毕业时淘汰到100人) ,我资质浅薄,很快明白自己不是当物理学家的料。

大一大二的暑假,我在宝洁公司实习,认识了一位学姐,惊为天人。她是CBC,不但漂亮,成绩也优秀,毕业后去了Mckinsey, 后来又去HBS读书。就是通过这位学姐,我一下子对咨询产生了兴趣,也开始对MBA有了一些了解。

从大三开始,我拼了命的想去作咨询,可是我当时条件太差了。尽管成绩还不错,可是作咨询对英语的要求非常高,再加上我对商业一无所知,一点机会也没有。

我明白去咨询的难度,所以决定先休学一年去工作(这在加拿大很普遍),一边补英文,一边补一些商业知识。当时学校帮助联系的工作的机会挺多的,还有一些在海外(比如日本,美国)。我对自己的认识是,既然我不能在本土化上赢过我的竞争者,我就必须与众不同,在我的长处,国际化上下功夫。所以我特别选择去日本工作。

我在日本的一家机器人工厂的R&D中心做了一年程序员。白天工作,晚上下班就学英文(GMAT),练习Case Interview。一年中英文提高很大。

顺便插一句,在日本认识了几位要去INSEAD读书的朋友,当时就很欣赏INSEAD的教学理念,对这件学校有了很好的印象。

从日本回来我升入了大四,开学不久就拿到了几间咨询公司的面试,最后如愿以偿的拿到了一间咨询公司的录取通知书。

不知道在国内的情况如何,可是就算在多伦多咨询业的竞争还是很激烈。当年我所在的多伦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超过一万,就咨询业的不超过10个。印象中的录取分布如下:

1. Mckinsey - 一个管理咨询,一个技术咨询
2. Bain – 1 returned summer student
3. BCG – 2
4. Mercer(现在改名为Oliver Wyman)- 1
5. Monitor - 0
6. Deloitte – 3
7. A.T. Kearney - 0
8. ZS – 1

还有很多公司(比如Booz)在多伦多没有设分部。

TOP

谢谢分享 !!!!!!!

TOP

LZ太牛了[em57]

TOP

many  thanks !

TOP

谢谢分享

TOP

向LZ学习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