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职场新生代:不以公司为家

   “以厂为家”,这个口号余音犹在,职场新生代已经大胆喊出了自己的另类心声:不以公司为家!

  某咨询公司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以公司为家”这个理念,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前期的人群基本都表示认同,但生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职场新生代却大多表示反对。对他们来说,绝对的事业成功不再是最大吸引力,完美的人生应当等于健康的工作加健康的生活。

请别让我超时工作  

  样本:刘文峰 年龄:24岁

  刘文峰到公司不过2年,是个“小字辈”。公司是私营企业,所有人都看老板的脸色吃饭。老板对员工还算体恤,但他有个要不得的毛病:喜欢表面文章。见员工来得早,老板会笑眯眯地说:“好!好!”见员工带病上班,会面带关切,深情地说:“好!好!”看见员工过了下班时间还在伏案疾书,也会满目嘉许,重重地点着头说:“好!好!”在环境的“锤炼”下,员工的表面功夫已臻一流:早早地来,晚晚地走,看见老板就做“西施捧心”状,偏偏老板还就吃这一套。

  小刘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下了班喜欢和大学同学一起吃饭、唱歌、打保龄球,或者游泳、健身。每天,他尽量在8小时之内把工作做好,这样一到下班时间,就可以安排业余生活。于是,下班之后,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中,刘文峰的位子总是空空如也。久而久之,这个空位子,就像一粒沙子,硌痛了老板的眼睛。到了年底,员工年度评估结果出来,小刘的业绩、能力都过了关,就是“工作勤勉度”一项,成了公司倒数。老板语重心长地劝诫:“年轻人,工作还是不要太懒散!”但小刘呢,我行我素,依然按时上班、到点下班。但他的业绩一直不差,老板也找不出什么碴。渐渐地,居然所有人都习惯了他下班之后的那个空座位。

请别让我当“飞人”

  样本:李剑 年龄:23岁

  去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李剑突破重围,终于在众多学生精英中脱颖而出,进入某著名会计师事务所。进去才知道,公司名声在外,工作却极其辛苦,人人都是“空中飞人”,整日穿梭在各个城市的机场和宾馆之间,通宵加班是家常便饭。工作占据了李剑的全部时间,相恋4年的女友忍不住开始抱怨自己受了冷落。也是,工作起来昏天黑地,别说见面了,打个电话都得速战速决。就这样坚持了1年,女友终于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换工作,要么分手。

  思索再三,李剑申请调离原来的核心部门,转入另外一个朝九晚五的行政部门。公司的同事都为他惋惜,做业务多有前途,为什么……李剑一脸坦然:“我不是为谁做牺牲,我是为了自己。事业再有前途,没有了生活,我还会幸福吗?再说,我相信自己在新的部门一样能出成就。”

请别让我做“份外”事

  样本:吴兰兰 年龄:21岁

  办公室“新兵”往往都有被“旧兵”欺负的经历,吴兰兰也不例外。帮老员工买盒饭、交电话费,这种事情兰兰已经做过不止一次两次,但想到自己是新人,也就忍气吞声了。 没想到对面桌的Maggie变本加厉,竟然把自己份内的工作也丢给兰兰。兰兰以为是上面派给自己的任务,于是开了几天夜车,做出一份漂亮的报告,然后强睁着一双“熊猫眼”,把报告恭恭敬敬地递给Maggie。Maggie接过,漫不经心地一瞟,说了句“我知道了”,就没了下文。

  兰兰终于等到了上司对这份报告作出反应。上司在赞扬了报告数据详实之后,又赞扬了Maggie做事认真,说她一定下了不少功夫,收集了不少资料。得知自己为他人做了嫁衣,兰兰肺都快气炸了。怕跟同事闹僵,她没有四处声张,但从此Maggie或其他同事让她做“份外”的事情,她都坚决说“NO”。

收藏 分享
喜欢一个人需要一分钟的时间,迷恋一个人需要一小时的时间,爱上一个人需要一天的时间, 可是,忘记你,却需要一生的时间...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