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新版清华MBA媒体见面会实录

2008年9月24日,清华经管学院推出新版清华MBA活动在北京清华大学顺德楼举行。以下为活动的实录全文: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我是清华经管学院MBC教育中心的毛东辉,接下来见面会正式开始,今天的见面会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将由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为大家介绍新版清华MBA的总体情况;接下来将由清华经管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主任高建教授介绍整合实践课程的情况;再接下来由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副教授介绍新版清华MBA软课程的情况,然后就是接受媒体提问。今天参加新版清华MBA媒体见面会的主讲人首先是钱颖一教授,接下来我们欢迎钱颖一教授解读新版清华MBA。

  钱颖一: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今天我感到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向新闻界介绍清华经管学院关于MBA项目的重大改变,同时也推出新版清华MBA。2008年对MBA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因为今年是MBA教育的100周年纪念。一百年前在1908年美国的哈佛商学院首次推出一个新的学位项目,叫做MBA,开启了全世界MBA教育的先河。

  在中国是从1991年正式开始MBA的教育,到今年也有17年的历程,在这样的时候,清华经管学院推出了新版清华MBA,这在国内是首创,而且我们也力争做成国际领先。大家知道清华的MBA教育在国内有着特殊的地位,就是在1991年当时教育部选择了若干所高校,试办MBA。清华经管学院是国内第一批开设试办MBA项目的院校之一。而且清华经管学院也是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因此清华的MBA教育在全国的MBA教育中都有着她的地位和影响力,清华MBA教育是国内最好的MBA教育之一,在各种的排名中名列前茅,比如在教育部的项目评估中清华MBA是名列第一;在媒体比如《经理人》杂志连续三次都是名列第一。

  既然我们的项目这么成功为什么要改革呢?我想说明的是这次我们是主动改革,是为了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与新的时代要求相比,目前流行的MBA教育存在着三类问题:第一类是认知上有误、第二类是课程上有偏颇、第三类是内容上有缺陷,这些都跟我们时代的要求有所差别,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改革。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目前流行MBA教育的问题,首先是认知上有误。我们通常把MBA的学生和其他的博士生、硕士生一起通称为研究生,大家觉得很自然。其实仔细想一想研究生这个词是从英文graduate student翻译出来的,这里没有任何一点研究的意思,它只是说本科毕业后学生。因为历史原因在过去中国的本科毕业后的学生大都从事研究工作,所以把他们都叫做研究生。下面我想说的是看起来很简单的翻译,实际上引导出的误导对MBA产生了很大的影响,MBA是本科毕业后的学生,不是研究生。MBA教育也不应该是研究生教育,而是本科后的职业教育;MBA学位也是一种职业学位。虽然我们大家在平常都说MBA学位是职业学位,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各个方面都会体现出MBA教育偏离职业学位教育,误当作是研究生教育,这特别反映在(第二类问题)课程的偏颇上,我从四个方面说明:第一是在知识、能力、品格三个方面,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和品格软技能的开发,如果是研究生教育,当然主要是传授知识,但是作为职业教育却不应该,它应该是达到知识技能、能力、品格比较全面的教育和训练,结果造成了“硬课程”很多,软课程特别是关于能力、品格的训练太少,在仅仅有关的少数几门软课程和硬课程一起上的时候,学生们往往因为硬课程的硬性要求,而忽视软课程,最后导致学生缺乏软课程的教育。

收藏 分享

  课程偏颇之二:课程是按照老师的专业学科设置,比如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多是一些职能性课程,做学术研究可以,但是这样的知识传授与专业学科分界,形成一个一个隔间,只是一个一个单独的学科各自教授。这样做的结果是,也许学生学习了不同职能方面的课程,但是缺乏整合性的能力和教育,但是现实中企业的问题多是整合性的。

  课程偏颇之三:课程的方式与研究生课程的方式没有区别,基于理论学习,最多是借助案例学习,但本质都是从书本上学习,案例也是在教室中讨论与实际有关的东西。都缺乏实际,结果MBA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从经验和实践中学习,而从实践中学习更贴近实际。

  课程偏颇的第四个问题就更是与前面所说认知上的有误直接相关。虽然MBA是职业教育大家都认同,但是现在却要求MBA学生与学术性研究生一样写毕业论文,写论文为什么会对MBA教育产生不良影响呢?因为论文的写作基础是研究,研究的特点是越窄、越深、越具一般性越好。但是管理工作的情况恰恰相反,要讲究实际、综合、全面、具体,所以结果就是MBA学生写论文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与MBA的培养定位南辕北辙。

  第三(类问题)是内容上有缺陷,现在MBA学生学了很多知识,也有一些中国企业案例,但是深度还不够。也缺少对中国国情的深刻理解,中国国情中有政治、法律、监管等等方面各种各样的国情,但是在课程中体现不够深刻。最近发生在华尔街但是影响全球的(金融)动荡需要对它有深刻的理解,同学对全球化时代跨国经营的了解也有限,但是现在这个时候中国企业要走出去确实很不易,最后学生们也缺乏全球化经历亲身的体会。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主动进行改革。当我们决心做改革的时候,我们发挥发扬了清华人一贯的作风就是严谨务实,我们的改革工作从2007年8月份开始,历时一年的时间,我们组织了三个研究小组、召开了若干场研讨会、座谈会,包括全日制、在职、英文班在校的MBA学生,也包括历届毕业的校友,还包括雇佣学生的雇主,同时我们也组织了国外考察,认真汲取国外的改革经验。经过一年的酝酿,经过全体教师的讨论,新版清华MBA的方案终于产生了,学院的院务会已经通过了。

  实际上新版清华MBA在上个星期一(9月15日第一周上课)就开始了,就是在2008级MBA学生中开始部分实施,我们希望在这部分学生中吸取经验,然后计划在2009年秋季在2009级学生中开始全面实施。

  下面我想简要介绍新版清华MBA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它的定位,经过非常认真、很长时间的讨论,我们学院的教师明确了下面的定位的四个要素:第一MBA的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是培养未来领导者,这是非常大的话题,也有讨论的说(我们)是不是培养商界领袖、管理者?我们把它定义在比较宽、比较高的位置上,未来领导者多数是盈利性企业,但也包括非盈利组织,政府机构。

  第二专业方向,我们把它定位于综合管理和领导力,这其中也有很多争论,因为有不少学校希望能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比如专注市场营销、专注技术管理、专注财务会计、专注金融。经过认真的讨论,我们觉得像清华这样的大学,我们是处于清华大学中的一个学院,我们有条件也有机会侧重于综合管理的领导力,而不仅限于某一个专业,这是我们经过认真讨论后的定位。

TOP

  第三,我们办MBA项目不仅仅是教育,而且希望影响社会,具体地说希望改变中国与世界的管理实践,通过我们的MBA教育、通过我们的教材、通过我们的案例、通过我们的论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影响中国与世界的管理实践。

  第四,我们的项目不同于哈佛商学院,我们是一所位于中国而且扎根于中国的学院,我们以此为自豪,在中国最好的课应该是在清华,而不是在哈佛。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新版清华MBA的定位,我们要培养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领导者。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重新设计了两年的MBA课程,顺便说一句我们有三年的在职MBA,我说的是以两年为例,照样会影响到三年的项目。

  改变最大的是第一年的核心课程,这在任何一个商学院的任务都是重中之重,第一年的核心课程我们首先分三类课程,过去的MBA教育不区分课程,都是一样对待,我们认为不对。三类课程是:能力与品格课程、必备知识课程、整合与实践。我们认为一个MBA的学生、一个未来的领导者,这是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而过去我们必须偏向于只是中间的定位。为了实现它我们把第一年的两个学期细分为四个模块,这是这次在结构上重大的调整,四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相互联系,而四个模块之间承上启下,第一个模块是第一学期的前八周,我们把它定位于自我认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品格;第二个模块第一学期的后八周,我们把它定位于分析基础,就是那些必备知识带有根本性、方法论的课程;第三模块是第二学期的前十四周,我们定义为必须掌握的管理知识;第四模块是全新的我们在第二学期的最后四周我们叫做整合实践,目标是为了整合前面学的功能性、职能性的知识。

  下面对这四个模块的每一部分做一个简要介绍。

  第一模块是自我认识,课程有管理沟通、批判与分析思维、领导力开发、职业发展规划、组织行为学、商业伦理与法律,它们的共同特点,我们称它们为“软课程”这些课程里面没有数学、数字,主要是自我认知,比如像管理沟通,我们将通过小班讲授来介绍如何和上级沟通、和同级别沟通、和下级沟通,也包括同媒体沟通等等。

  领导力开发待会儿有杨斌老师以这个为例讲解,他现在开了这方面的课。我们从入校第一天起开设职业发展规划这门课,过去我们只是做一些讲座,不系统。今年开始我们有系统的课程,从职业定位、自我认知开始,(帮助)每一个学生了解自己将来适合走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道路。

  批判与分析思维也是我们明年开的(新)课程,这是一个深度的,对案例、著作甚至电影、电视剧一些文献系统的、深度的开发与分析,最后落在写作上有所突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MBA非常缺乏的技能是不能够很好的、简短的或者向CEO或者向下属写出一个备忘录或者是方案。

  第二模块我们集中了会计学、管理经济学、数据模型与决策,这三门课是分析的基础,会计告诉你做帐的基本语言、数据模型与决策通过数据模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第三模块我们集中了前面四门课是任何一个商学院都要教的必备知识:公司财务、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战略管理,但是我们在后面加了两门课,这两门课程针对我们的项目特色是中国制度环境和全球化时代的管理。全球化时代管理为跨文化、跨国界的管理提供必备的知识。

TOP

  第四模块整合与实践是这次新版清华MBA的重头戏之一,我们设计了一个整合性实践课程,有三个方向供学生自由选择,管理咨询方向、创业管理方向、信息时代的管理方向。首先这是真实项目、整合课程,前面是从书本上学习,现在是从实践中学习,包括六人团队、课程报告、小组演示,最后是教师指导、校友参与、企业合作。具体的说管理咨询是成熟期,比如像上市、兼并这样的问题,而创业管理是还没有做起来的企业或者刚刚成立的新企业如何管理,其中需要写商业计划书;第三个信息时代的管理充分利用清华经管学院的信息平台,我们在这方面非常强,如何在新的信息化时代从事管理。

  第四模块的特点是两个,一个是整合性,绝对不能是单一的问题;第二实践性,就是真实的项目,通过一个真实的项目演练。

  新方案在第二年也有亮点,我们第一学期是知识深化,同时也有全球化经历,有一部分学生将到海外的学校交换一个学期,对于没有去海外的学生我们也充分利用寒假的时间举办短期的海外学习之旅,希望能有全球化的经历,当然全球化经历的推行要分阶段的实行,因为要考虑到具体的情况,所以比例会逐年提高,但是方向非常明确。

  最后第二年的第二学期,我们将改毕业论文为综合案例分析报告,现在的学位要求每一个MBA学生必须写论文,清华在过去几年取得了试点的机会,就是可以在毕业论文、毕业报告中选择一个,由于种种原因,MBA学生大多写毕业报告,它是一个研究的小项目。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决心改毕业论文或毕业报告为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因为我们觉得这对MBA学生带来的价值最大,具体的要求是一定要深入一个企业、针对一个管理问题、解剖一个综合案例,完成分析。所以案例分析报告必须要达到综合训练的要求。

  又回到我们刚才说的要有综合性、整合性的要求,大家可以看看我介绍的第一年、第二年的课程,虽然很简短,但是它回答了我在一开始提出的,对现在流行的MBA方案的检讨做了一个完整的回应,当然说它认知上有误、课程上偏颇的四个方面,最后是内容上的缺陷,刚才我们介绍的方案一一的回答了刚才说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方案一方面改动非常巨大、另一方面也是缺什么补什么,极其具有针对性。

  最后我概括一下,我想说新版清华MBA有很多亮点,但是其中的主要亮点是第一年的核心课程我们做了非常大的结构上的变化、内容上的更新,第一模块集中开设领导者必备的“软课程”,一系列的“软课程”这让MBA新生一入校就感到耳目一新,感觉到进入了一个完全新的学习环境。第四个模块是我们这里的重要亮点之一,就是因为它是基于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新开设的基于整合、实践的课程,也是一个必修的环节。第二年课程中的亮点有两个,一个是全球化经历,我们的具体步骤将逐步增大。另一个是第二学期我们将改毕业论文或毕业报告为综合案例分析报告,来达到对学生综合训练并且由理论贴近实际的培养目标。

  最后也借媒体对2009年想报考MBA的学生讲几句话,希望这些考生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选择清华经管学院,选择成为新版清华MBA的第一届学生,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国的MBA教育在世界MBA教育的一百年之后的新的一百年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系主任高建教授给大家介绍整合实践课程。

TOP

  Q: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今年是MBA的一百年,但是我们看最近耶鲁、斯坦福MBA课程都在改变,咱们现在也在改变,我们想知道是不是就跟人似的,活到一百岁,这个东西生命力最开始很旺盛,慢慢的开始衰退了,现在是不是说MBA必须得改一些,已经跟现代时代有很大的不一样了,如果要改的话三位觉得方向是什么?

  第二个想问一下当前的经济问题,因为三位也都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当前中国经济很不好,中小企业贷款一直也很困难,最近央行货币松动了,对我们的企业会不会有一些利好影响。

  钱颖一:你说得很对,MBA有不少国外的学校确实在改革,我和杨斌老师今年在2月份到斯坦福、到耶鲁都去过实地考察,我们的改革是基于我们的需求、基于中国发展企业变革的需要,我们主要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

  第二所有这些学校都在改革,我想说的是大家都在与时俱进,把时间放得长一点,上一次MBA教育的重大改革是什么时候?是50年前,那一次的改革影响了50年,也够长的了,所以现在又是需要与时俱进了,需要有一些新的内容、方式,因为现在的经济和50年前的经济有着重大的变化,所以用与时俱进来解释更为恰当。我们是既基于我们的需要、又参考了海外改革的经验,一切我们觉得有用的都学习。对我们来讲我们清华MBA有一个特殊地位,我们也希望有一个引领作用,并不是说别的学校一定会学,但是我们这样做了以后国内其他的院校也会有类似的举动。这里面的趋势很多,一个趋势是刚才杨斌老师讲的,大家对“软技能”“软课程”、对人更为重视,这一点中国的商学院问题较国外的更多一些,这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比较短,我们很多老师过去是从理工科转过来的,所以自然硬课比较多。

  第二个就是高建老师讲的整合性,现在对整合性实践性的需求也是比较大的趋势,在我们这里更突出一些,也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比较短,老师的实践经验少一些,所以我们的问题更突出一些。

  第三个趋势是关于全球化,在西方、发达国家都觉得一个学生必须到中国来一下、到印度去一下。

  高建:我就补充一点,从一个教师的经历来看,在10年以前教的东西和现在教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第二方面中国的实践应该说是发展很快的,如果我们在教学和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没有走到实践的前沿去,我们很多的知识是落后的;还有一个方面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强调领导能力,我们知道知识贬值是很快的,但是能力随着和实践的接触、和企业家的接触和你自身的锻造,能力可以很快的提升。

  钱颖一:我补充一点,我们中国有一个特殊的国情,我们的MBA学生平均年龄是27、28岁,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1980,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是“80后”,“80后”的学生有他的特点,知识面很广,也有他的弱点,很多是计划生育后的一个孩子,他们在素质方面,特别是与人打交道方面可能有很多需要提高和改进的。这个现象在国外不存在,在我们这里 “80后”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从现在开始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是“80后”,所以我们更急迫,我们希望这些学生不仅数学很好、反应很快,但是在与人打交道上、在素质方面,如果以前的教育不够,希望在经过清华MBA以后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这一点的考虑也是考虑到中国重要的一个国情,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有紧迫感,我们要往前看,我们教授的对象学生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有一些远见。

TOP

  高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刚才钱院长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介绍,我主要是针对整合性课程跟大家做一个介绍,主要是以创业管理为例。

  首先我们做整合性的实践课程不仅是一个趋势发展的需要,我认为更多的是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以后就业到他的工作岗位上,岗位的需要。如果我们要发现现在课程建设方面,比如说存在的一些不足,我们需要去确定未来需求的定位,我认为从我们做整合性实践课程来说,如果说我们做一个大的判断,在我们这个图里面看左下角的位置,一个是基于过去的知识、经验和数据;第二个很多案例是一元化的,职能化的特点比较明显,第三个是分析性,以现有的材料去分析、解释、判断,但是作为学生、未来的领导者,他们所面对的这些问题有很多方面,会相互影响作用,最重要的一点他要做选择,是个决策性,这样我们整合性的实践课程从定位上说,从原来的左下角走到右上角。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我们整合实践课程主要的目标有三个,刚才和钱院长讲的一样,一个是真实性、第二个是决策化、第三个是多元化。对于真实性来说,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来自于实践的问题和来自于实践的要求,所谓决策性我们知道在既定的案例下,我们所发生的事情都是产生的,但是你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现象、原因,后面还有很多信息,目前我们并不知道,所以我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分析、做选择,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的训练。第三个是多元的,根据前面的一些学习,具备了一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但是现在需要培养针对多种原因影响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我们整合性实践课程还是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以多元化的知识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创业管理为例,我们把整合性的实践课程做了一个设计,这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大家可以看到左边的这三个圆圈是从2005年开始已经在我们的课程里面开设出来的课程,这些课程各有侧重。比如说侧重于在既定的基础下怎么实现基础商业化、侧重于创办了企业以后如何让创业者有能力领导企业以及在没有既定能力的基础下,怎么判断市场机会,把市场机会转变成一种市场的现实,所以在基础上我们可以往中间这个模块走,我们就既需要具备知识,也需要感触前沿,同时要对企业修改直接的接触。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创办新企业的计划、或者说新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案。

  通过这样一种工作,学生需要做什么准备呢,在这种课程里面不单是指某一个职能化的问题,你对新的技术创新的理解、对商业模式的判断,以及创业时期的组织安排怎么考虑。这些问题不再是单一纬度的分析,它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学习和分析。通过这种过程让学生能够得到综合、全面的训练。我们不看课堂的表现,更多是通过企业家的评价、通过投资人的评价,这样让学生知道他所做的事情的实用性与他思考问题的可行性,通过整合性实践课程能让学生学会什么呢?一个是把特色变成特长,如果对整合性实践课程做了一个很好的设计它不仅仅是新版清华MBA的特色之一,而且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形成一种特长,就是能应对不确定性的决策问题;第二个就是把现实变成现场,一般来说我们是作为旁观者观察现实,现在我们要走进现实,要到企业里面去,跟企业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三个把技能变成才能,所谓技能一般体现为重复的工作所体现出的效率,比如说质量,但是才能体现为有能力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能比别人看得更全面一些,思考得更深一些。这是我们在整合性实践课程里面通过对同学们的培训和培养,在他们的能力、观察和思考方面有新的进展,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TOP

  主持人:谢谢高建老师,接下来有请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杨斌老师发言,介绍软课程的情况。

  杨斌:谢谢大家,我相信在1个月前的时候人们议论2008年,可能很多人会觉得2008年会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联系在一起。但今天大家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而且不同的答案还在进一步的产生当中,也许有人会发现说今年是中国灾害的年度,所以有人盼望它尽快过去,对全球金融来说,它正接受着煎熬的时刻。如果这些东西对MBA学生来说只是成为闲谈的话,这样MBA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实践性?象钱院长刚才分析指出的,它是实用、实务,是具有职业性的教育,到底MBA是不是躲在象牙塔中间的教育,还是应该正视自己正确的定位,选择恰当的培养模式,结合一系列的、有组织的、有逻辑的课程,最后能够实现真正的管理。所以今天下午大家手里拿到钱院长的PPT,我觉得是个宝贵材料,其中所包含的思想今天谈也许还为时过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实践,甚至经过一段升华之后,再来看。这当中包括了清华经管学院诸多教师、校友、雇主、同学在校生、工作人员大家思想智慧的凝结,所以我非常荣幸的成为研究队伍中间的一员,并且今天目睹它正式的介绍给各位媒体朋友。

  在06年的时候我翻译了一本书,叫《管理者非MBA》头七章证明一点,MBA教育是错误的时间灌输错误的内容,带来错误的结果,它的批判性值得我们欣赏。今天钱院长和清华经管学院试图用另一种方法提出我们的方案,如果称为1.0方案的话,今天我想提一个2.0方案。今天钱院长的PPT对我来说非常有教育意义,实际上他关注了学生的选择、锻造和未来的学习,当中特别花时间谈到了锻造这部分,就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来说,怎么和中外企业深深感到困惑的,就是今天我们培养的管理人才,面临着在沟通、伦理和领导力方面的严重缺陷,而束手无策,就这一条,清华经管学院的MBA项目能做点什么,方案院长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头八周干什么、后八周干什么,核心就是俩字“操练”,你到这来不是像一个中学生一样,希望教授提供给你标准答案,然后来解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一点非常能体现“硬”“软”之分。他能够不断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看得更深入。当“奶粉”事件发生之后为什么看到一些领导者仅仅归咎于这是一些人没有良心造成的,如果在MBA课程上分析,为什么没良心的人全都集中在乳业行业当中,怎么没有在媒体行业当中,这不符合基本的概率分布,所以简单的归结没良心就是缺乏思考、缺乏分析的体现。我们如何让学生就这些问题无拘无束的,但是富有批判性去学习,所以我想我们的用意已经非常清楚,不仅仅是希望学生成为一个有效管理者的人才,而是希望他们终将成为改变世界,或者中国面貌的人物,这是在软课程这部分。

  为什么叫软,刚才钱院长解释得很清楚,所有这些课程里面的核心就是一个字“人”,也正因此它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开这个课难度很大,我自己体会三大挑战摆在我面前,这也是这一年中我们抓紧研究的问题,第一这些软课程都是跟中国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它跟硬课程相比能够照搬西方的东西更少,案例从哪来、素材从哪来?第二个挑战师资的挑战,本身对教师是个严峻的挑战,从讲台上的教师转换成为带动思考的角色;第三个整个学习方式是个挑战,最后大家谈到领导力是不是能教,但是有一点它是可以学习的,钱院长所互换希望能够报考清华经管学院的MBA学生,他们是不是愿意接受这些挑战的学生。

  今天我想跟大家报告的就是,清华经管学院MBA新版的方案是一个终将在管理教育历史上写下一笔的,今天你会发现很多地方还有这样那样的为什么,而软课程是其中的一个亮点,想把这个亮点变成我们的强项,挑战多多,我们未来一年需要加油,谢谢大家。

TOP

  主持人:感谢钱院长、杨斌老师和高建老师,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各位媒体的朋友们。

  Q:我有三个问题问钱院长,第一个是从定位上看,清华的定位是未来的领导者,我们对MBA的一般认识是职业经理人,好像未来领导者、企业领袖一类的是定位于EMBA的,清华的定论是不是过高?在专业的方向上定位于专业的管理能力,这与哈佛有点类似,可能五年之后看到他们发展得更好、更快。对于中国来说最近的商业环境变化很快,是不是能给毕业生这个机会。

  第二个问题是,刚才钱院长都是针对学生介绍,如果从学院的层面上看,工商管理教育的研究不能坐在办公室研究,需要与企业结合,有没有学院层面上的平台,现在好多教授的研究都是基于个人的人脉,清华有什么样的平台与企业和教授之间搭建这种联系。

  第三个问题是商学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考试制度上的问题,参加全国联考,我们知道很多人毕业三年之后已经没有心思来考试,这对于录取的学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方面清华也没有可能突破。

  钱颖一:你的三个问题都是很到位的问题,培养目标未来领导者,实际上你要看一下国际上领先的商学院,像哈佛等等,他们首先定位也是在领导者上,但是未来的领导者并不能从职位上考虑,这个人可能是小企业的创业者,也许不是一个做得很大的,或者他是某一个部门里的,它不是以职务、职位来定的,更多的是以能不能改变这个行业、改变他所做的具体工作,我们觉得这个是领导者的素质,当然各人有不同的理解。仅仅一个词“职业经理人”这是描述性的,它并没有描述结果。我们这个是不管你做什么,哪怕是一个非盈利的小学校长,你可以是未来的领导者,但是你要有影响力。

  第二个问题我们也讨论了很长时间,假如不综合,我们侧重技术创新,这是一种可能、我们侧重创业我们侧重营销、我们侧重金融,这是另外一方面,但是我们觉得这种侧重连带而来的整个学院也需要在师资配置、资源上有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综合管理不管将来是什么行业,不管是创业也好,我们的基本判断是今后这个世界变化非常快。哈佛有一个调查他们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去的都是已有企业,但是之后有50%创过业。我们觉得这些知识给他打下一个素质的基础,而不是特别的侧重某一个行业、某一个职能,这个难度肯定要比专门一个方向难度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商学院走得不是这条路,它走得是要有一个专业方向。但是我们觉得这对我们来讲是极大的挑战,但是我们愿意冒这个风险,看看我们能不能做成功,而且我们是有条件的,给定清华的声望,但是潜在的回报是非常高的。

  第三个招生问题是国家教育办有规定,我们无法超越现有框架招生,但是在现有的框架之下,我们也准备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吸收、吸引到更多的学生。实际上现在联考制度在改进,在过去的一、两年中,联考的题目已经从大学数学改为中学、高中数学,已经由考你的数学能力到考你的思维能力,现在最低分数线是100多分,所有都说明改变非常大,在这基础上我们有一系列的改变,我们会主动邀请一些学生,我们也将更多的吸取材料中的信息,而不是看简单的联考信息。清华不会违背现有的规则,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我们一定要招收到最希望招收到的学生。

TOP

 钱颖一:我们说得很明确。第一我们对全球化经历非常重视;第二我们会逐步实现,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现在商学院都要求有全球化的经历,很多是组织10天-2个星期,叫“全球之旅”。比如说去“金砖四国”,哪怕只有10天-2个星期,对人的感触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一个耶鲁的学生去莫斯科,后来学生谈出来的话跟他没去之前截然不同。我们也认为全球化经历多种多样,一个学期交换是一种形式,这个时间需要3-4个月;暑期的实习2个月;然后就是组织的“全球之旅”,通常放在寒假比较合适,我们也会慢慢的增大,当然这里面有成本问题,国际费用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购买力的能力还没有那么强,我们会逐步的提高。比如今年说明年开始百分之百要求,这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我们会采取行动,专门筹一些奖学金,奖学金的目的就是增长MBA的海外经历,这样的话,学生出一部分钱、我们奖学金里出一部分钱就可以了。事实上我们很愿意拓展学生的全球化经历出资做贡献,在目标很明确的情况下,再加上我们的决心每年都要加比例,最终每一个人都有这次经历。

  Q:我有两个问题,刚才杨斌老师提到了“软课程”和整合性实践课程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清华包括师资配备和教学方式会从哪些方面来保证这些新课程的质量,还有一个小问题,很多学生比较关心,就是春季MBA不再对外招生之后秋季的MBA会不会扩招。

  杨斌:我谈一谈师资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得“软课程”教师的来源能够更丰富、也更有实力。刚才钱院长说校友加入进来当教练,这不是纸上谈兵,他需要有很深刻的体认之后,并且能表达出来,在一、两个方面有所提高。我们还希望聘请一些业界有经验的人,他们以一种课程讲员的方式加入到我们的师资中间来。我们会发现从事沟通工作的高管人员不但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在40岁以后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年轻的一代,让更多的企业从中收益;第三个我们在考虑,动用一些第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本身当老师或者当教练本身也是对教师本身一个提升,二年级对一年级的学生过程会有所促进,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会拿走一些东西,我们希望加入软课程当中来。

  高建:关于整合性的实践课程,涉及到三个,一个是教案;第二是教法;第三个就是教师,我们需要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形成比较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主持人:我来回答春季MBA项目名额的问题,春季我们不再面向社会考生招生,但是秋季的名额仍然跟去年的秋季没有变化,最后一个问题。

  Q: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改革永远是要冒风险的,我想了解一下我们这次的改革,在操作面哪些是比较难的;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MBA在中国是出现不均衡甚至是良莠不齐的状态,我想了解一下这个模式是不是有可复制性,尤其是复制到西部高校。

  钱颖一: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你说得非常对,任何的改革都有风险。首先清华有一个传统,就是严谨务实。这次在讨论中我们所有的教师也包括MBA中心的很多职员,几乎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这个非常重要,你要做一个改革,让每个人觉得永远这个改革,我们这个方案不是个人的,是所有学院老师、职员的共同结晶。我想最大的风险是执行中老师教课的项目,仅仅是传授知识,老师把类似的研究拿来教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今天讲很多需要有教练、需要有参与,我听了好几次杨斌老师的课,杨斌老师的课极受欢迎,他教的就是领导力方面。他不单单是简单的讲,而是跟学生之间有很多互动。

  还有整合性,你让老师教自己的课很容易,但是让他教整合性,他要花很长时间备课。刚才所说的理念我们非常有信心,最重要的就是最后教出来的效果,我们的老师能不能够全心的投入并且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会几方面的努力来减低风险,一个是会聘请业界的校友,再有我们会对老师有一些激励,比如刚开始开的课程,我们的课时要求会有一些奖励,我们会降低风险。

  杨斌:首先我们是新版清华MBA,“清华”这两个字不能缺少,对于MBA教育来说,它是不为上、不为洋(音)、要为实。北方和南方的院校都有在生源上、培养特色上的差别,今天我们方案中的很多地方不是不可能对其他的MBA教育有启发,但是它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现状、自己的需求面临挑战进行调整,我的课堂上也有对口辅导的大学,就是内蒙古大学。全球有五个沿海的高校支持五个西部院校他们的MBA发展,他们也会有很多启发,这一点在我的课程中间改进就会让我的学生接受能力高一些,但是他没打算把这个搬回去,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机,而且对清华来说,是尝试期,还要总结经验,我相信有更成熟的方案之后,会引来方方面面同行的关注。

  钱颖一:我想整个理念和我们开始做这个事情,我们预期在各所院校中有很大的影响,大家一起探讨,我们只是率先走了一步。

  主持人:感谢钱院长、杨斌老师、高建老师,感谢媒体的朋友,今天的新版清华MBA媒体见面会到此结束。

TOP

  Q:我有两个问题,为什么要改,上一次改革是50年以前,你觉得中国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像你们刚刚讲的,在以后的教育中可以补充一些文化的知识。你们刚才提到“三鹿奶粉”的事情,大家关注度也比较高,刚才杨斌老师讲到是良心的问题,这个是不是以后教育的方向。

  第二个问题整合创新跟以前的教育有很大改变,你们谈到说以后不写论文、不写报告,但是具体有什么方式?

  杨斌:你这个问题归结起来还是为什么要改,我自己体会我们这次在研究改革方案的时候,最重要就是聆听市场的声音,市场有企业,也有已经变成企业家或者经理人的校友、也有正在我们学院就读的学生,我们是紧密合作在一起来看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做得不错,如何把这个东西做得更好?因为商学院是离市场最近的,它是不能进行生产导向的,不是说我们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学院里面教营销的老师特别多,那我们这个学院50%的课程都是营销课程吗?不是这样。有些财经院校办MBA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课程是金融类型的,现在清华经管学院把MBA理清楚之后,结合各方面的资源,必须有逻辑的、有想象力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整理清楚,大家手里拿到的材料中间我们所体现出一学年的四个模块,不知道有多少稿子,大家反复的探讨,还不是我们心目中间和市场最接近的方案,但是是大家最能接受的方案,这里面有很多,既兼顾到背后的理性又有实用。

  钱颖一:我补充一下,以前我们调查了现在学生,他们不愿意写论文,太难了,他们愿意写一个研究报告,到图书馆看一看,有的甚至跑到网上下载一些东西下来。之所以想把它改成案例,一个案例你必须把公司的事说清楚,把它的结构、它的麻烦,为什么出这些麻烦,通常的案例是开放式,未必是最终的答案。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平台,将来要从学生中选出一个优秀的案例,进入案例库,这是重要的平台。

  话又说回来写案例很难,写成一个好的案例非常难,我们和哈佛长期合作,好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哈佛的案例,我们下一个月和哈佛合作出一本书是关于中国的案例,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在毕业之前提供出好案例的素材,这就够了。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刚才讲了领导力的开发课,我们将会把校友请过来,请他们担任教练,请他们来指导、打分,我们这门课的成绩不是老师打分,最后是这些有实践经验的人打分,权重要比老师占得更重,包括我们刚才说的校友的投入,现在已经也了一个“校友导师计划”这个计划已经做了一年了,就是校友回来指导现在的MBA学生,将来我们就有具体的东西了,我们的整合课程校友可以参加进来、代替毕业论文的案例分析也可以参加进来。

  高建:我们并不是说把学生最后综合训练的论文拿掉,我们是把它变成案例分析报告,对它质量的要求、难度的要求并没有降低。

  钱颖一:因为中国的学法规定你必须有一个东西才能完成这个学位,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内容,我们的决定就是案例,案例也是你写得比较系统的文件,这个文件作为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硕士条例的文件进入他的档案,但是内容非常多,不再是有研究的参考文献,完全是另一个路数。

  Q:我想提一个问题给钱院长,我看到新版清华MBA的亮点之一有一个全球化经历逐步成为必要的环节,这就意味着上清华的MBA都有上国外学习的机会吗?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