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从 Kellogg MBA看中印对比

在Kellogg,亚裔的同学很多,有来自亚洲的,也有在美国长大的华人,印度人,韩裔和泰国人,菲律宾人。以前就听说印度人在西方很活跃,在我选的几门课上,经常可以看见印度同学摇头晃脑的说个不停,英文普遍都很好,可能是英文不好的都没能进Kellogg,5名2007年度全美Siebel奖学金(25000美元/获奖者)的获奖者中就有一名来自印度的同学。教授中印度裔也不少,Kellogg目前的院长 Dean Dipak C. Jain就是印度人。有一次上课,一位美国教授说10年后印度会超过中国,言语之间颇为肯定,当时我心中有些不屑,后来找了些资料,也和来自印度的同学聊过,对中印之间的差别作了些研究。

我个人对印度的了解仅限于它的电影,和在北京餐馆吃饭时,吃到的印度抛饼。它的电影有太多的歌舞,情节比较冗长,实在不对我的胃口。抛饼还不错。再有就是一些不太系统的知识,包括它的种姓制度,印度教对牛的崇拜,教徒每年必要去恒河沐浴祈祷,它的泰姬陵,印度历史上最强大的孔雀王朝,阿育王,由有着蒙古族血统的突厥人统治的莫卧儿帝国等等,不光是我,大体上,我周围很多人对印度的了解恐怕也现与此,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印度通常与古老,不发达,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差等映像联系在一起。当然很多中国人对印度的软件业和印度“硅谷”班加罗尔也影响深刻。国人不太了解的是数年前,“印度道路”曾经举世知名。这就是政府对市场活动实施超级管制,样样要许可证,事事要审批。结果,为政府官员权利寻租创造了机会,贿赂被制度化了。走市场经济之路,又要让行政官员过左审右批的瘾,腐败官僚也许比中国更甚。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中国这些年一直在发展,印度也没闲着,时至今日,中国人对印度的看法也许需要修正了。

根据最近瑞士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了《2006年国家竞争力评估报告》,中国的排名从去年的48位下降到了54位。另外,引人关注的是,印度的排名从45位上升到了43位,将领先中国的优势扩大到了11位。而按照世界经济论坛去年使用的旧指数,中国是第49位,印度是第50位。被统称为BRICS的新兴市场国家巴西、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四国中,只有印度排名继续上升,其他三国都发生了大幅下挫,巴西和俄罗斯同时下滑了9位。印度的竞争力可见一斑。

世界经济论坛是根据各国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公布的硬数据和对企业高级主管进行的意见调查结果来对全球经济体竞争力进行排名的。由于硬数据在竞争力评估中所占的比重不到三分之一,所以近年来也有不少人士怀疑其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硬数据的确能够说明硬道理,更多体现的是现状,但软数据同样具有指标意义。如果说世界经济论坛竞争力排名的技术核心来自意见调查,而受调查的对象又是企业高级主管,那么调查的结果则显示了跨国公司对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评价,其潜在的含义则是跨国公司对一个国家市场潜力和投资环境的判断,其中包括对将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从这个意义来看,从长期来说,跨国公司可能更看好印度。

  作为亚洲两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作为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两个有着一段情感复杂交流史的国家,中国和印度,既是一对谨慎交往的朋友,更是一对暗中较劲的对手。  中国人也许能够接受新加坡和日本的竞争力在亚洲领先的事实,但对于印度领先中国,更多的人失望多于困惑。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中国和印度因为创造性地解决了人口众多和制度转型等问题,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启动得早,但印度追得很快。两国的发展模式显然是不同的,中国的模式更东方化,印度的模式更西方化,主要区别就在于政府的不同角色以及由此导致的内生还是外生的不同发展路径,东亚模式显然更强调政府主导以及扩大出口。

各国对发展模式的选择都是基于本国国情,包括对传统文化,可供利用资源,发展阶段,阶段目标的界定等内容的分析,很难说塾优塾劣。但是,看看印度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环境,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先让我们看看大环境,任何经济都是由个体的基本经济单位组成,在现代社会也就是各个企业,整体经济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这些个微观经济单元的运行绩效,反过来,企业的组织行为特征和它活动的社会环境之间也是一个“适者生存”的关系,什么样的环境孕育什么样的企业。

I.语言环境

由于曾经是英帝国的殖民地,印度在语言上更靠近西方,英语和印地语一样是其官方语言,特别是在社会中层和上层非常流行,在与欧洲和北美等英语国家的日常商业活动和政府交流中,语言的同一性无疑有助于减少交流的障碍。

II.市场发展主导因素

差不多延续40年的“尼赫鲁-甘地”政制建立了印度的独立、民主政体和相当不错的独立司法系统。但是,长期主导印度政府的经济学却认为,印度经济资源匮乏,要是听任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而不是由政府指导利用资源,怎么可能加强国力并消除贫困?于是,印度成为“民主制+计划经济”的实验田,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复杂、非理性的控制和许可证体制,对生产、投资和外贸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控制”。印度虽然没有实行前苏联式的全盘国有化( 虽然印度国有经济占GDP 的比重从1960年的8%激增为1991年的26%) ,还允许私有制企业存在,但是,对于一个事事都要受到干预的业主而言,“私有制”所代表的决策自由大打折扣。凡是资产规模200万美元以上的印度公司,无论什么所有制,其主要的经营决定,甚至董事会成员资格,都要得到政府认可。许可证体制使得行政部门“从无所不知的分配者和国家经济利益的平衡者,转变为无休止的、武断的官僚政治统治”。 1991年的拉奥总理差不多是被逼到了墙角。国家的财政状况极其糟糕,以至印度政府甚至讨论出售驻日本和中国的大使馆以筹措应急资金。但是危机也给了拉奥内阁、特别是他的财长辛格和商业部长奇丹巴拉姆向“不起作用的资本主义”发起进攻的机会。印度的经济政策急速转变。而拉奥革新的核心内容就是改革原有的许可证体制。过度的管制和控制而导致的市场竞争不足捆住了印度的手脚,消除左批右审制解放了印度商业传统的活力。也就是在1991年,印度的改革废除了许可证,开放了市场。南部城市班加罗尔出现了简化税制并提供卫星通信设施的软件技术园,这个日后的全球最大的IT外包基地初现雏形。

把经济发展的权力换给市场是印度在衡量制度资源之后的一个合理甚至是被迫的选择,因为在尼赫鲁父女执政时期,强国的愿望也促使该国政府发展了不少的国营企业,前苏联模式在印度显然行不通,其结果只能是放弃。印度为这种市场自发地生长的确付出了时间的代价,在东亚一片欢呼之时,印度经济只能长期低速前行。不过,91年改革后,印度以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证明了自己选择的正确性,预计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保持8%-8.5%的增长速度,而印度的经济增速则维持在7.5%-8%。

III.法制环境

印度的软件业发达,印度一国软件生产量占全球软件总产出的16.7%,年度软件出口达到四五十亿美元,除了美国天下无出其右。Infosys 技术公司是当今印度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是成立于1981年的私营企业。1999年4月,Infosys 技术公司以过去五年每年利润增长66%的业绩在美国Nasdaq上市。到2006年9月为止,Infosys技术公司的股价约为129美元,公司市值仍在16亿美元以上。在上文中世界经济论坛的排名中,主要根据宏观经济管理、技术革新和公共机构质量这三项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这三个指标事实上可以合并为一个,那就是技术革新,因为宏观经济稳定和公共机构的质量完全可以通过技术革新这个最终产品来得以体现。中印差距的一个明显反映就是技术革新。技术革新和多个因素相关,社会总体教育普及程度,产业结构,甚至还有民族性格,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法制环境。创新的成果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创新者的努力能得到补偿,才能鼓励更多的创新行为,形成良性循环。

中关村号称中国的“硅谷”,可是中关村和真正的硅谷差别有多大,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为什么中国无法复制“硅谷”,印度软件业竞争力为何领先中国?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个问题是关键。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专利制度。为什么软件产业在中国发展缓慢?为什么中关村靠买卖硬件过活?这就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所致。由于对专利制度的认识不深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有力,使得创新的人们失去了热情,也让聪明的中国人的才智受到了抑制,而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不得不靠卖苦力来参与世界竞争。胡锦涛主席曾谈到,要把中国的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源。但如果要让胡主席的战略能够变为现实,则需要制度方面的保证,其中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只有让创新的人能够享受到创新的快乐和成果,人们才会争先恐后去接受教育,去寻找创业机会。遗憾的是,众多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为了获取短期利益,有意无意忽视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翻牌、盗版生产盛行;政府,地方、部门保护严重。不可否认,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个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远远没有达到战略的高度。有人说,资本主义发展得益于两大制度,一个是股份公司,一个就是专利制度。这话不无道理。印度正是凭着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作为,提升了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4 10:09:21编辑过]

收藏 分享

IV.完善的金融体系

印度的金融改革历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但到1991年印度才全面启动金融改革。经过两个阶段的改革,印度银行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不良资产率从1998年的14.4%下降到2004年的7.2%;资产回报率从1992年的0.4%提高到2004年的1.2%。从银行体系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看,中国和印度均采用了渐进的改革方式;在改革进度上,印度先于中国。1991-2000年,印度基本上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对原有银行体系的改革;中国目前正处在银行体系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

印度股票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是其GDP的80%,而即使算上11月工行上市,中国A股总流通股市值大概在19000亿人民币,占2005年GDP的10%,也就是说,印度资产和财产的股票化、证券化的程度是中国的8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印度通过民间的和证券市场的金融证券化,使得印度配置和调动资源、利用现有资产和财富发展经济的能力比中国强很多。也就是说,金融化、证券化的程度越高的社会,越能够提供条件让大家更好地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尤其是从事更高经济增加值的生意的机会和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印度的银行体系中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有47000个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私营的。此外,还有差不多100多家商业银行,其中75%都是外资的或私营的银行。这种情况下,印度为创业者和企业所能够提供的融资手段和渠道以及融资额,就比中国多很多。

为什么印度的金融证券行业比中国更发达?根本原因在于有一个相对更加完善的金融行业环境。根本上来说,金融证券整个行业平时的交易都是票据交易、契约交易,如果没有可靠的、独立的第三方也即政府来提供契约执行的架构,也没有作为独立第三方的媒体来提供充分的可靠信息,那么诚信环境就无法建立起来,以金融票据和金融契约交易为核心的金融证券业就不容易发展起来。金融行业的发展对从业者和顾客诚信要求很高,法律制度以及执法环境必须保证,在契约执行上,犯错者必须付出高昂的犯错代价,保证行骗者不会在没有任何惩罚的情况之下就轻而易举地逃脱责任,保证新闻媒体等等媒介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以及所提供信息的准确度都能提升,金融证券市场上人们受骗的可能性大大缩小,从而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和金融从业者以及需要金融证券服务的人,加入这些行业从事市场交易。而且,由于行业内大量私营和外资金融企业的存在,造就了一个私有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有助于提高全行业的经营水平和资产质量。

V.财富模式

近些年,大陆的房地产价格一涨再涨,5年前在北京或上海买的一套房子,今天已经给房主挣回不少。出于逐利,在中国,出现对不动产的大规模投资。然而,构成一国和一个地区竞争力主干的,是在区际和国际间流动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当居民把财富都凝聚在不动产上的时候,也就存在着风险。因为靠这种方式积累的财富,只会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创造重要市场,却不会给自己的长久竞争力增添砝码,反而会直接削弱竞争力。在一个全球扁平化的时代,所有国家都加入到同一个竞争体系中来。全球化流动的产品和服务,并不因为你来自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就愿意为你的高价格埋单;性价比不如人,你的产品和服务就没有市场。

更不用说由于工艺,制度的原因,投资效率低下,2005年中国GDP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却消耗了世界9%的原油、20%的铝、30%~35%的钢、铁矿石和煤以及45%的水泥。

那么,我们的邻居印度在干吗?这些年,印度在软件开发方面、教育投入方面以及基础研究的开发投入方面,比中国相对要多。印度拥有1400万大学毕业生,也比中国要多。在美国大学的印度留学生人数为8万,而中国是6.2万。前述今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排名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各国在公共机构的质量和智力投资上的份额。印度同学告诉我,在印度,和中国一样,考起大学不容易,但是不一样的是,高等教育享受国家的大量资助,大学学费并不高,人民可以承受。当然,相比于中国,印度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文盲率比较高,印度政府也一直在努力进行教育改革,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极力扫除文盲,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国财富模式,决定了一国未来的竞争力。欧美人甚至印度人的财富选择了集中投向教育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从而创造出日益强大的跨国公司,正在逐步控制资源的全球分配走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却没有能够成长起世界级的大公司和世界级的企业家,更没有相同幅度地提升国人的福利水平和增强发展的后劲,比如教育、社会保障、科技研发。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两位教授也曾对中印之间的差距有过撰文,这篇文章说:中国过去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的是外部资本,而印度人靠的是本土企业家的崛起。

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外资进入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中国对外资的注入高度依赖。在1979年至2000年的时候,引进外资是3462亿美元,而其中的93%都是从1992年到2000年投资的2826亿美元,2002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引进国。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如果我们剔除了非国有这一部分,1993年到1994年,外资投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是30%。

第二个特征,外资的投资比例上升、外资跟中国的合作项目急剧下降。

第三,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当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出口。中国制造业出口的51.2%是外资企业控制着。同样的数字,台湾在20世纪80年代高增长的时候,外资控制出口量是26%,印尼在1995年的时候是29%。

还有,外资企业是遍布大部分行业、大部分地区,这个其他国家和外资引入也不一样。其他国家外资引入都集中在少数行业、少数地区,而中国是大量的行业和地区都存在外资。与其他国家外资相比,中国的单个外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都是进入竞争性很强的行业。

外资为什么流向中国?美国教授说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的政策对国内私人企业的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当然限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目的不是为了引进外资,而是为了防止私人企业的崛起和传统国有部门进行竞争。但是客观上,这时候就给其他竞争者留下了非常大的空间。所以一方面欢呼外资在中国巨大投资的同时,中国所有的民营企业家应该有一丝悲哀:捆住了私人企业的手脚才使得外资大规模进入。

中国这前些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增长主要依靠众多廉价劳动力,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制造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服务,生产鞋、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等。从国外转移到中国来的生产技术含量并不高,即使是电脑生产,表面看来高科技的含量很高,但这些技术实际上已经非常标准化,成为简单的生产内容,利润率也并不高。当然,这些年通过改革开放,的确使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上升到新的高度。这些转变为中国经济增长走出以简单的制造业来创造工作机会、增加收入的模式,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和基础。

但是相比之下,如果中国不在制度方面有所突破,10年后谁笑谁哭恐怕就很难说了。没有一个中国人会认为自己比印度人笨,但没有人知道印度的未来会怎样。

天空没有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我们看不见的并不代表就不存在,印度政治家在心底一直视中国为来自北方的威胁,我们当然不必睚眦相向,但是需要正视这个正在崛起的邻居。

我和一位在Kellogg同班的印度同学就中国和印度的关系聊了很长时间。中印都是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大国,在历史上有很多共性,在改革的道路上双方有值得互相学习的地方。对于双方,彼此都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市场,我们都同意,中印合则两利,双方都应给对方机会,双方也应该努力把握对方给予的机会。

TOP

呵呵

[em05]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