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申请人(32+)申请美国Top20 MBA项目的注意事项
最近看到关于大龄申请人的问题,楼主也大龄,而且做了很多调研,所以打算贡献一篇心得,仅针对排名美国Top20两年full-timeMBA项目。
一般认为对于美国商学院来说超过32岁的申请人就是大龄申请人,为啥捏?因为32岁开始申请,入学就33岁了,毕业时35。35基本是个被雇主关门的临界点,有些雇主会觉得超过35岁转行风险较大所以会存有就业顾虑。
32+的申请人,从学校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模糊分成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经常藕断丝连,总是难舍难分):对MBA项目的影响和对未来就业的影响。
1. 对MBA项目的影响:
(1) 项目的年龄分布: 前20项目里30岁以上的人好像不多,但仔细了解下来也不少。我去Duke参观时,特地问了一下这个问题,不料赶上了下课,若干个女生扑向楼主,争先恐后的自爆30+的年龄,甚是热情。楼主见状,信心大增。据Adcom说,年龄不是问题;据学生说20%-25%的学生在30岁以上,还遇到了一个37岁的全职学生,这个是男的。不清楚入学时32-33的有多少。其他Top20项目也差不多,Adcom都热情的向楼主表示只要不去投行或咨询年龄不是啥问题。其实,30+学生不是主流的原因很可能是美国大龄申请人本身就比较少,而且很多人的职业发展已经成型,也已成家,所以没有必要折腾。近年来貌似30+的申请人也越来越多(这条是楼主臆测,但应该比较靠谱),所以如果录取委员会以年龄来做pool的话,大龄申请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因为坑少。Top10的项目尤其困难,很多学校也说年龄不是问题,但需要与你的职业发展经历联合考虑。你想啊,20+的申请人职业都已经很成功,但还在养成,所以人家会默认这些人如果继续奋斗下去会更加成功。32+的人已经把职业成型的完整经历呈现了出来,那么会很容易显得逊色。不过Top20的项目貌似还是宽容的多,只要申请人其他方面没有明显不足,年龄对于top20项目来说不构成太大问题。
(2) 工作经验值:这个对32+的申请人来说是个双刃剑。优势为:可贡献的东西很多,会活跃课堂讨论,贡献团队leadership,成熟的人生阅历,更出众的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劣势也不少:是否不可再培训(要是非硕士博士的话,离开学校辣么多年了,再回去上学能适应吗),是否能够和20+的同学玩耍到一起去(人家还有不成熟的一面喔),是否会”倚老卖老“(让“年轻人”听自己的而不去主动融入群体),如果职业发展已经成型,为何要现在转型(外闹Why now)?这些问题,无论优势与劣势,必须全面考量,在申请材料以及面试中都需要明示+暗示给录取委员会。之后有机会我会说说面试到底需要干什么。
2. 对未来就业的影响:
(1) 行业选择:对中国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但就美国情况来说是这样:对年龄最敏感的行业是banking。Consulting问题不是很大。若毕业时30刚出头对两者都不是问题,但要是毕业时超过35岁,去投行可能性就不大了,因为一般这个年龄的人都拖家带口,一般觉得这个年龄的人很难一周工作80个小时。咨询问题好像不大,就是未来的老板可能会比你年轻。除了这两个商学院主要的毕业方向,其他业界的公司对年龄都不会很敏感,除非你的行业或职能转换的太大,那样不光商学院录取委员会会担心,未来雇主也会有同样顾虑。
(2) Career goal:这条其实和上面的行业选择密不可分,但因为很多人想去做banking或consulting所以单独列了一条。对于大龄申请人的职业计划,要做到比20+申请人的更加清晰和成熟。外闹必须要交代清楚。最好这些都inspirational。(大龄申请人在组织申请材料的时候其实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人生相对主流学生太丰富,触及灵魂的故事可能会很多,在主流商学院频频减少申请文字数量的情况下,必须好好斟酌。)
额外说一点:有条件的申请人还是去学校拜访一下,对于Top20的项目来说,这个确实会增加录取概率。Top20的项目都很玻璃心,担心自己的项目变成Top 10学校落选者的safety school所以他们很想看到申请人对他们真正的热情。特别是在见到Adcom的时候,几句话间若能让对方印象深刻,很有可能你会被邀请面试,进一步增加录取概率。另外,去campus visit或者找学生聊天,学生、校友或adcom都愿意晒幸福,但对于申请人来说也要策略性的了解下每个学校的downside。
目前只想到这么多,之后想到会随时补充。希望能帮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