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PhD in Accounting申请总结

个人背景简介

本科:FDU会计(专业排名居中);

硕士:HKU会计MPhil (无GPA,只有pass/fail);

GMAT:720/4.5 (申请HKU前考的);

研究经历:MPhil是研究型的硕士,所以算是小有研究经历吧,至少读过paper,上过几门PhD seminar,正在写MPhil Thesis,但是没有文章发表;

工作经历:“四大”审计两年;

推荐信:HKU的老板和两个美国教授;
收藏 分享

结束语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牛人,也不是很聪明、很有天分的人。而且,在大学四年里从来就没想清楚过自己到底要什么,所以一直在迷茫中维持着班级中等水平。工作的两年让我得到了很多磨练,也逐渐辨清了自己的方向。当开始渐渐觉醒,意识到自己曾挥霍了那么多宝贵青春,忍不住暗暗心痛。于是,现在越发懂得珍惜,知道机会都来之不易,没有充分的准备只能看着它们擦身而过。

我很珍惜这个offer,更珍惜和我未来老板的师生缘分。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上天眷顾的那个人,所以对幸运的降临始终心存感激。我知道,如果不是在香港开会时遇见了未来老板,不是跟他交流过,不可能有之后的电话面试和校园面试。而且,更是感激当时鼓励我去和他交流的那个Stanford的Associate Professor,不是他的鼓励,就不会有之后的故事了。当然,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当年HKU的老板给我offer让我来香港读书,这些就通通不会发生了。真心地感谢他们!

UNC整个会计PhD program呈上升趋势,今年的两个毕业生都被Chicago看中了,其中一个是我未来老板的学生。但是,这么一个学校却不张扬,低调而温和,是我喜欢的风格。未来的五年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入门的过程,将来的路很长,能走多远就看自己的天分了,绝不强求。我是系里唯一的中国人,也是过去十年唯一从中国招的学生。之前他们不了解中国学生,但我知道,只要我表现不要太差,以后的师弟师妹们从中国直接被录取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所以,像我之前说的,不求成名成家,只求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学术,不给中国人丢脸就行。

要感谢的家人和朋友很多,但是大部分都不会上这个论坛,所以就不再这里感谢了。这些人中唯一可以看到这个论坛的是ProfCPA,是我要衷心感谢的人!ProfCPA不仅是个牛人,还是个好人!谢谢你一路来的支持和帮助,以后离你近了,会有更多机会交流的。如果将来有感兴趣的topic,希望有机会合作paper。

能力有限,篇幅有限,欢迎牛人们补充。最后,祝所有有梦想的人梦想成真!

TOP

会计研究简介

对于将来想从事accounting领域研究的筒子们,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些信息,方便大家了解这个领域,并为将来申请做好准备。

¨        基础——高数、线性代数和统计学。这是将来要用的工具,也是大家在进入美国PhD program之前要集中训练的。Top 30的program基本在开学前都有几周的math camp。如果大家可以提前有些基础,不仅可以写在简历里对申请有利,也会让将来的学习轻松不少。

¨        核心期刊(至于怎么分类的,我就不太了解了):

“A+” Journal: The Accounting Review (AR),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JA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AR)

“A-” Journal: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CAR),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RAS)

¨        推荐书目: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Watts & Zimmerman)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William Scott)

¨        Survey Papers:

JAE (2001) 组织了一批牛人写了各个领域的survey papers,基本总结了各个领域的精髓。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就会对accounting research有个初步了解了,写PS时,也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内容。

¨        Economics, Finance & Econometrics

这几个学科对会计研究也是很重要的,往往进入PhD program以后的两年里,都会有大量的课程让大家加深对这些领域的理解。还是那句话,如果之前有些基础的话,不仅可以写在简历里对申请有利,也会让将来的学习轻松不少。

这些内容都是要花一定时间来消化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可以了解一下这个学科,同时也看看自己是不是耐得住性子、有兴趣钻研下去。一件事情,在我们还有机会选择的时候,了解得越多越好,看的越透彻越好。PhD平均要五年,五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聪明人从一无所有到百万富翁。所以,请仔细考虑清楚是不是真的准备投资这五年,毕竟我们的人生都是有机会成本的。

TOP

¨        交流(非“套磁”)很重要,英文口语很重要

我不喜欢说“套磁”,这个词语总让我感觉有点儿坑蒙拐骗的味道;而且,说“套磁”,似乎就把自己放在了比教授低了一个等级的地位上,而真正的学术交流都是平等的。一个教授曾经跟我说,任何一个教授都不会瞧不起PhD学生,以往Accounting领域里具有开创性的经典研究都是PhD学生首先发出来的,后生可畏啊!所以,我更愿意说“交流”,平等地交流。

交流对于申请很重要,而且往往直接决定offer。我在申请前,跟差不多申请名单上50%的学校的教授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他们大多是来香港开会、开workshop或者是开PhD seminar的。其中有的学校是在和他们的教授交流过,才决定申请的。交流内容基本关于他们的paper和研究领域,有不懂的问题我就问,有想不通的地方我就说,有不同的观点我就提出。而当他们知道我在申请PhD时,都会简单问问我的背景,然后让我发简历给他们。整个交流过程中英文口语都很重要,它直接决定教授对你的第一印象。不管别的说的怎么样,至少要把自己领域的东西说得一个嗝愣不打,不一定非要很标准的美音,没有生硬的中国口音就行。我的英文一般,说别的不怎么行,考IBT时口语也很一般,但是可以把Accounting research的东西说得跟母语一样没有障碍,PhD seminar上present paper,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以及workshop上提问都没有问题。有时紧张了,还会说得更快。但是,仅限于accounting research领域,对于别的日常生活交流,我还有待提高!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在香港,没那么多机会跟professor们交流,而且他们大多不会回email,那该怎么办呢?办法只有一个:直接打电话给Professor!但是前提条件是,你真的准备好了,肚子有“料”,否则适得其反,不谈不知道,一谈正好向对方暴露了自己的缺点。有经验的教授一听就知道你是真对research感兴趣,还是只是说说的;对于你自己所说的领域,你是真的有一定了解了,还是只是不懂装懂的。所以,“交流”是把双刃剑!但是鉴于它对于申请的重要性,我还是建议大家在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积极交流,大部分的教授都是比较nice的,而且他们喜欢执着、勇敢、有想法的学生。

TOP

¨        花最多的时间在提高学术水平上,越早开始越好







对于这一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问题是该怎样提高。有时,我们感觉对一个问题无从着手,主要因为对该问题了解不够,信息不充分。同样,在回答“怎样提高学术水平”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对自己领域的都是做什么的有所了解。比如说,领域的核心期刊是什么?大领域下有哪些细分领域?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都有哪些?分别在什么学校?至于到哪里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想,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还有大家的师兄师姐们,自己学校的老师们,其他学校的同学们等等。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只要大家想要知道答案就不会有解不了的题,无非是时间问题。所以,我强调要“越早开始越好”,时间充分,准备也充分。







我想做学术的念头始于申请HKU之前,但是当时对学术知之甚少,只是简略了解了一下研究领域,结合自己当时“四大”工作的经验,写了篇幅不长的research proposal申请。由于但是申请已是5月中旬,只有HKU和Poly U可以申请,结果很幸运两个offer都拿了,最后选了HKU。HKU的课业压力不大,给了我充分的自由。于是,第一个学期属于“热身期”,开始了解香港的会计学术环境以及各个大学之间的差别。之后的两个学期里,一边准备自己的MPhil Thesis,一边开始往返于中文大、香港城大和香港浸会上了6个PhD seminar,经常去中文大和城大听workshop,还去参加了中文大和Poly U的两个conference。有机会我就多向有经验的教授和同学请教,多和从美国到香港来交流的教授们谈谈。这两个学期是忙碌而充实的,我对research的认识大大加深,也坚定了自己未来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认清了香港的学术环境和PhD教育体系,知道了这里和美国的差距。因为真的喜欢这一行,决定申请去美国读PhD,而不留在HKU直接转PhD。于是,我开始关注美国牛校的PhD program都是怎么设置的,课程如何安排,research要求是怎样的。并且针对了解到的信息,提前自学或者旁听一些将来有用的课程。有些牛校会有课程的syllabus挂在网上,更是方便了不少。这个过程没有人可以商量,全部自己摸索。于是,我经常碰壁,也经常迷茫,而且还会怀疑自己这样做是不是真的值得。所以,我想说,如果在想不通“值不值”时,就放开胆子去做,只要大方向没错,就一定会有所得!

TOP

¨        该申几个学校

我共申请了16所,全在美国前30。offer之前收了5封拒信(Wharton, Chicago, Northwestern, Columbia, Duke),拿了offer后withdraw了剩下所有的申请。UNC是dream school,所以给offer时我丝毫没犹豫就答应了。因为非常清楚自己想做哪个领域,而且也清楚哪几个学校在该领域有牛人,所以一开始只想申请5所左右。但是,经过前辈指点,还是决定多申请一些比较保险,毕竟在美国本土以外的中国人申请商学院PhD还是相当难的。现在看来,还是申多了。个人认为,如果目标非常清晰的,可以不必广撒网。这样做也许有些冒险,但是不为不对口的学校分散精力,集中准备目标学校,或许更能收获好结果。

¨        PS写的好不好,全看肚子里有多少“料”

我英文写的很一般,而且PS里完全没有华丽辞藻,开篇就直入主题——为什么要读PhD?为什么上美国读PhD?我以前的工作和学习经历都怎样影响我做出要读PhD的这个决定的?我曾有过那些研究经历?而且,这些经历对我将来读PhD有什么重要影响?我都为将来读PhD做了怎样的准备?我对该校的PhD program有多深的了解?我对未来5年PhD学习是怎么打算的?对未来10年的faculty生涯是怎么规划的?

这些不是很好回答的问题,但是等你真正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发现自己确实对自己更加了解了,而必定会在PS里言之有物。

TOP

申请过程

申请程序本身没有秘密,大家都一样考GT,填表格,寄材料。所以,就不再赘述,前人已经总结的很出色了。我想就主要说说下面几点吧:

¨        读PhD的目的想清楚

为什么读PhD?这应该是每个人在申请前要好好斟酌的问题。学术是严肃的,学者是严谨的。申请PhD最根本的目的应该是对学术的兴趣,否则很难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坚持下去。我申请美国的唯一目的就是因为那里提供了最好的学术环境,能帮我实现未来的目标。如果最优的学术环境是在中国,我不会选择出去。出国只是为实现目标所经历的一个过程,一种手段,但它决不是那个“目标”,不是最终目的。

¨        GT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T的成绩到中国人的平均水平就行,但是很多学校对口语的分数有严格要求,请大家一定注意!(关于英文口语,这个过一会儿展开说。)G的成绩个人认为700就够,当然上不封顶,但是没必要花大把大把的时间放在考个巨高的G上,多花点时间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更重要。

TOP

申请结果

Offer:UNC-Chapel Hill

Interview:USC (telephone),UNC (telephone+campus interview)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