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备考心经] [转]“掌中的细沙”760详细操作计划方法-超级推荐

考完,按下键盘,760的分数跳出来,如愿以偿。

可是,我没有能马上放下。还是想在紧张的申请阶段留出这样一天,整理自己的思绪。

时光强大,人海茫茫,我们走过的每一天那微妙的感受,如同掌中的细沙。为了自己,愿意梳理一下这段短暂时光的体会。

其实对后人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因为那些传说中的CD前辈大侠已积累下无比伦比的财富。在金字塔上再垒高一粒细沙,似乎意义不大。我这样做,也许只是对自己有个交待。

但是,如若可能对人有所启示,是我的荣幸。

我按照下列的顺序写,着重写即使CD资料如此丰富的情况下,我遇到的困惑纠结,自己的方法与总结、一些资料。

一、关键体会

我觉得GMAT要考得好,有这样两点:单科技能(掌握GMAT要求的能力与知识点)+ Pace训练

而决定你是否能达到必要的单科技能水平和pace训练程度,是四个变量:1)你的基础、2)设定的目标、3)采用的方法、4)投入的时间。这四个变量相辅相承。就像数学一样,我们只能通过已知的、无法改变的数量,来求解未知的变量。因此,你要做到的是,了解自己已知的变量,求解未知的变量。例如,如果你只有X个月的时间,在无法改变自己英语数学水平基础的情况下,你只能调整方法、调整目标。而如果你目标远大,一时你的基础又提高不上去,你只能投入更多的时间、改善自己的方法。

而我最深的体会是,大牛们的方法真的都是有用的,但是他们的方法、投入时间、目标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所以你会发现,不少大牛说的很不一样。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你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自己的安排与方法。

举一些最简单的例子:

要不要背单词——大部分人说不用背,也有人说必须背,你听谁的?

语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有人说要做大全987,有人说宁可多做几遍OG,你听谁的?

还是语法,有人说要“一日三练”,光总结不行;有人说宁少勿滥,反复做OG,反复总结,你听谁的?有人说LZM好,有人说白勇有用,有人说只要看OG,你选什么?

……

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这些答案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而你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做出判断、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再了解、再判断、再调整、再实施……尽快摸索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迷信某种方法必灵,在复习过程中带脑子。

在细写我自己选择方法与计划之前,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比方说,我自己是背单词的,因为1)我自觉单词量不是一般的差;2)而且因为有了《杨鹏17天背单词法》,背单词是一个体力活,不太费脑子,相对轻松,成效明显;在还未进入复习状态时,背单词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按照计划一天天执行下去,适合帮助自己进入复习生活;3)最后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在背单词的过程中,我上大学时用过《杨鹏17天》,觉得有用,但是我调整了杨鹏的方法。

例如,杨鹏说,第一轮背完后12小时后要复习一次,因此应该早上背晚上第二轮复习,或者晚上背早上第二轮复习。可是,我根据自己的情况估计,我生活比较没有规律,没办法保证早上、晚上都有时间,因此我的第二轮放在第二天,第一轮背与第二轮背不分早晚,所以有时会隔了36小时。这样当然效果差些,但因为比较适合我自己的情况,我更容易坚持下去;效果差比没有效果强,是吧?

再比方说,按照杨鹏说,最终要背到隔十五天再复习一次,这样才算大功告成,再也不会忘记;而且,应当把背了好多遍也没有背下来的单词记下来,再复习一下。可是,在背完隔七天后,我GMAT复习已过半,我确实觉得一方面背单词有帮助,另一方面确实GMAT不像GRE,对单词的要求确实不高。我就停背了。

举这个无聊又繁琐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

 

 补充OG11(sc)部分总结,希望对大家的sc有帮助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收藏 分享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纵览前人经验,摸索自己的方法,按需调整,坚持到底!

二、复习计划

指导思想是,逐门上单科,最后练整体

不要一下子上,会overwhelming,一门相对了解掌握而进入提高、巩固阶段后,再开始下一门,由自己的弱项开始。一般建议从语法开始,其次是阅读或逻辑,最后是作文和数学。顺序与每门投入的时间,依据各人情况。比方说我,阅读花的时间反而很少,因为我工作时阅读量大,平时一目十行惯了。

整体必练。因为:

1)虽然复习单科花费时间,但是Pace最终决定了你发挥的水平。因此在单科训练时,一定要有一部分掐时间的训练,单科复习到后期,当然要严格地掐时间;计算自己水平时,也一定是掐时间下的水平。Again,时间也不必迷信,根据自己的情况。方法说,我到了最后的最后,我的语法也没有达到普遍认为1分钟一道的水平,而我的阅读普遍好于2分钟一道的水平。人各有所长,没关系的。

2)考GMAT是个思想高度集中三四个小时的体力活。你平时可能掐时间做一小时题,出来喝个水啊、上个洗手间啊、吃个苹果、发个短信、上网看几个网页……但考试时是连着四小时。所以最后至少要留1-2周,每天完整一遍计时模考。适应性训练。

3)单科训练时,你连续做语法,满脑袋都是语法,一读句子不由自主地就注意句子结构主谓宾啥的;连续做逻辑,满脑袋都是逻辑,一读句子不由自主就注意各个元素间的推理关系……但考试时,是东一道西一道夹花着来,这也是要花时间适应的。

4)要训练自己如何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不纠结,放弃题。说的容易,一边关注题目、一边换算所余时间、一边想着要不要放弃……这也是要练的。

不过别担心,单科技巧打下了基础后,整体训练是个熟能生巧的活。

我自己的计划很简单:

第一周——热身:

细续置顶贴子进行GMAT扫盲、打印了许多大牛的心得,开始整理自己的思路计划。

收集备考资料、制订初步计划、报名考试。

开始背单词。

Tip 1:那些大牛们的贴子,我至少看了有50篇,哪记得住那么多啊。所以,我先扫一下觉得比较好的NN贴,有点感觉了以后,先只看有关总体复习计划;等到了开始单项时,再一项一项地只看跟那个单项有关的经验,每个单项起步时,花半天时间看、订具体的单项计划并收集备考资料。

Tip 2: 整理贴都力强完善,因此链接来链接去的,一个贴子链到下一个贴子,会晕。我整理了一个表格。起步时,看我用红色标出的贴子就够了。红色是我认为最有参考价值的N人贴。

 

第二周——语法突破

OG11很细的一遍(详见后),每天整理30题左右,最后1-2天整体回顾一下。

继续背单词。

第三周——语法提升 + 逻辑突破

       语法:Prep笔记一遍,每天40-60题左右,计时做、计算正确率、看笔记和分析。

逻辑:OG11和OG12各一遍(重题不做),计时做、计算正确率和分析。

继续背单词。

第四周——语法巩固 + 逻辑巩固 + 阅读开始

语法:Prep笔记第二遍,每天50题,计时做、计算正确率、看笔记和分析。

(这一遍是我最终760的基础。)

逻辑:费费LSAT135题和老Prep,每组18-20题,平均每天2组。

       阅读:花半天很仔细地学习了《小安阅读法》与《木木逻辑简图》,OG11每天8-10篇。

(我的阅读不太具有参考价值,因为我发现自己阅读确实比较强,我一开始就是错误率<10%,90%的文章不超时,约10%的文章觉得难。但要知道,阅读强和语法训练绝对是相关的,阅读的要义,“宏观”在于文章整体架构思路,“微观”在于长难句的突破。而语法训练就是在教你利用语法读懂句子结构,句意到底在讲什么,大量训练后,你看长难句自然有进步。

第五周——Verbal收尾整理 + 数学突破

这时,我把Verbal此前还没有完成的进度完成;

对各门进行了适当的整理回顾。例如,把一些我自己觉得特别tricky的语法点又再简单梳理了一下;把逻辑错题又回顾了一下;把阅读OG11试着按小安第X遍给复习了一下。

数学:先做了一遍OG12(因为买到12了,倒没有觉得11和12有什么区别)。然后开始做费费难题,后来因为时间来不及,没做完。对于50就够了的人来说,直接做JJ吧。

第六周——每天一套模考练pace + 作文突破 + 数学JJ

       Prep 只有两套,第一套Prep,然后每天一套GWD、认真分析,最后一套Prep留到考前。

作文:花半天Argument入门,练了几篇;再花半天Issue入门,练了几篇。

花了两个半天看完了所有Issue的题目,在脑袋里过了一下可以写几个理由。(其实看JJ和黄金80大概就足够了,没听说谁写了题外的。当时不是怕万一吗?^_^)

开始做数学JJ,每天40-80题。

第七周——继续完整模考(带作文)+ JJ

      继续每天一套GWD,带作文,仔细分析。

       其它时间作机经。争取做2遍。我的阅读JJ看得极细(下面细说)。

中间空过两天停考了,花时间把语法OG整理与Prep错题、逻辑错题飞快地又翻了一遍。

(因为其实这时每天训练的题量比以前下降了,以前单科每天几十题,而每天一套模考只是有十几题。而且这时以前掌握的思路形成了一种感觉,有时知识点反而模糊了,需要再回顾一下。)

考前两天最后一遍Prep正式模考。

考前最后一天,又翻看一遍所有JJ。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三、单科心得

§         语法

语法尤其重要,因为考试时语法题多,尤其前10题,决定了你的分数段;JJ最难记最少,you are on your own。语法对中国同学来说普遍难,内容多,复杂多变,有时候简直觉得没有道理可讲。

材料:

我只做了

1)OG11 + 网上找到的对OG11每道题的具体分析,138题。

2)老Prep破解语法笔记,320题。

3)GWD约七八套,连模考一块儿做的。

我放弃了大全(因为做了30题后,我发现,第一没有时间了,第二没有讲解,第三有些题风格不一定贴进,语法比较讲究微妙的风格、偏好之类;不如多做几遍有讲解的、风格又接近的OG与Prep。讲解特别重要,这一点NN们反复强调了,你可能依据一个语法点判断出正确选项,但一定要通过看讲解,多找出一些错误选项不对的地方,反复巩固加强判断语法点的能力。)后来发现,这对我而言,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也放弃了任何一本语法书,白勇的翻了半天,放弃了。因为我发现有些人愿意先系统掌握一个语法点(例如“比较”有这样X种表达法),然后再去实践中运用;但我需要通过例句来体会,那些每个语法点的罗列,我看了也记不住。所以,我最后是通过纵向总结,在例句中掌握了语法点。

幸运的是,已有先人资料,把OG11的语法点,再用中文点了出来,点得更明白,而且还适当地把相关的语法点整理了一下(例如这道题考到了这个比较,就把比较的用法又都说了一遍);Prep笔记也是如此。确实是宝典。

方法:

1)首先一周,OG11一一纵向总结。

我在此强烈推荐自己做的语法纵向总结表格。

(在贴子的最后一行)

此前的纵向总结,都是多年前OG10的。我自己表格的语法点“分类”挺差挺差的(仅能参考!!!),因为这是我语法刚入门时分的,但大家可以利用这个表格进行自己的总结。

我把OG11所有题、所有OG讲解都贴进去了,每行一题。

然后每一列依次是:

“题目难度”——你做题时觉得难,就打个*号或**,***,这样利用自动筛选下拉菜单,可以只看你打*号的题。

“题号”、“题目与选项”、“OG说明”、“正确答案”——你可以把正确答案清空,做题,把字体放到和实际考试差不多大,直接在电脑上练。

后面的每一栏,是我分类整理的语法点,我分了十几类,如“比较”、“平行”、“主谓一致”。同样可以利用筛选功能的下拉菜单,选“Y”,把这一类的题集中地看一看。

我分类分得不好,但里面的内容,大多是OG11官方解释的直接翻译和可靠资源,深蓝色是摘自以前的NN分析和以前NN从白勇中摘录出来的,深绿色是讨论贴中来的,玫瑰红色是我认为的重点难点,鲜红色是我不理解的地方;有些语法点太长,一个格子放不下,直接链接到后一页。

耐着性子,用整整一周做完这个表格,我语法就入门了。

但是,当我一开始做Prep 2,错误率依然在20%甚至以上,我当时快哭了,觉得下了这么多功夫,还……但是,童鞋们,千万别灰心啊,拐点会来的,有的人早,有的人晚。

2)接着,用Prep 笔记“一日三练”。

网上有“练派”和“总结派”。一部分强调OG反复多看、多比较、多看;另一部分强调做新题、上量、练速度。

我说一句没啥用的真理兼废话,两者不可偏废。“总结”是帮助你牢固地掌握一个语法点,而“做题”时帮助你练习,在规定的时间里在句子结构故意被搞得复杂的情况下,练习应用语法点。这跟做数学差不多(你明明已经学会勾股定理了,但有时候画个特复杂的坐标图,你愣没看出来,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那条边来)。而这种在规定时间与复杂环境下语法点的应用,是练出来的。

包括要练习速度,比方说你觉得ABCD都不对,看完E觉得也不太妥,不得不把ABC D又回去看一遍,这样时间就浪费了。但如果你多练练,参考薰衣草的“前三词尾三词”,发现考哪些语法点,先通过一个有把握的语法点,迅速排除三个,2选1,不就快了吗。

练完再分析、体会、比较、多看几遍。所以一定的题量是必要的,只做OG就见识不够;而如何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铺开了片面追求题量,就造成对这个复杂情况下的应用白白做了,没体会、没记住。

我就认真做Prep,认真看笔记,没时间像OG那样归纳了,但我仔细看笔记,看每个选项错在哪儿,不理解的CD前人讨论贴

这样,俺又怀着绝望的心情做了七八天。因为俺只有六七周,别的还没怎么开始呢。

3)Prep 笔记,第二遍

每天50题,6天。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刚刚做过的,不少又忘记了。

这一遍绝对超值,做完这一遍,我加深了印象,做完心里很定,觉得明白了。

4)最后的总结归纳

最后,我发现自己有必要重做一遍纵向总结,但是时间不够了。于是,我只整理了自己尤其易错的,如in case的用法、double的用法、times几倍的表示法、总结性同位语、what的用法等,大概十来个吧。把这十来个有关的题都分别集中在一起看了一下,终于明白了。两个半天。

5)语法的系统复习到此结束。后面就开始做GWD了,一般每套错1-2个,有3-4个有疑惑点,略有疑惑的就查论坛。

后来模考的最后两周中,抽了大半天,飞快地重温了OG(把所有138题40秒每道做了一遍,其中三分之一略有纠结地就再看看官方解释),也重温了Prep笔记,我做的重点记号。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         逻辑

我的逻辑参考价值可能一般,只有一两个亮点吧。因为我觉得自己基础还可以,而且语法花了太多时间,所以相对压缩了逻辑的时间。

正如前面所说,我复习每一门单科前,先把NN贴拿出来,看看别人复习的材料、方法、进度、思路,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初步计划,收集好需要的材料,开始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依据自己的情况与水平调整。

目标制订与水平自测:

同语法一样,我先在NN贴中,先去看看这个单科应该1)平均多少时间做到,2)正确率最后达到多少。语法我发现较为公认是1分钟一题,10-15%错误率左右;逻辑是1分30-40秒一题,错误率10-20%。

于是我发现,语法我练来练去也达不到这个标准,动不动错个25%或更多;而逻辑我一上来就差不多了,时间勉强够,错误率15-20%,可能我逻辑的直觉还可以。因此我在逻辑上没有花太多功夫。

所以大家也先了解一下自己的水平,依据自己的水平调整自己投入这科单向的时间吧。

材料:

1)我只做了OG11-12(重题不做)—— OG是出发点、是大原则,尽管有人说偏简单,我也不敢不做。建议大家做OG12,因为Bold face的例题多。

2)狒狒LSAT135 —— 觉得自己逻辑好像做OG水平较好,听说LSAT难一点、长一点,就用了这个,但是错误率也还算可以15-20%。

3)老Prep 165题 —— 继续保持状态用。

4)GWD,连模考做的。

正如我在语法中说到的,为了锻炼在复杂语境中对知识点的掌握,需要较大的新题量来保障“见多识广”。我自己觉得,以我逻辑的水平,这种题量够了。

方法:

1)OG11-12掐时间做,每天30-50题,做完仅仅仔细看错题、疑惑题的OG讲解,并分析。

这是我在时间不够情况下、以及对自己水平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取舍。

2)然后用费费135与Prep,每天保证一定的新题量。掐时间做,平均约每天40题。依然仅仅仔细分析错题、疑惑题,不懂的查CD前人讨论贴。

3)GWD连模考做,仔细分析错题、疑惑题,不懂的查CD前人讨论贴。

重点说一下我的具体分析错题方法。我没有像语法一样做完整地分类、归纳,我没有做过任何针对题型的归纲(什么否定削弱、无因无果、有因无果,我都没有想过)。Lawyer1 大牛的贴子,我都没有学习过,扫过一眼,觉得不必记得那么复杂。

请注意,这并不是说备受推崇的Lawyer的方法无用,而仅仅是,不适合我!

相反,我采用的是另一位备受推崇的大牛方法(不好意思名字忘记了,回头查查),他的方法只有一两句话,意思是说,不用注意什么技巧,就是记得紧扣元素关系。

这句话深得我心,我看题时,就记得看题目中讲到了哪些对象,这些对象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这些逻辑关系凭什么推理成立,如何假设、加强、削弱之类。

因此,我分析错题、疑惑题时,认真地用中文,把题目中交待的内容、正确选项、我错选的混淆项,一个个写下来(差不像翻译简述了一遍),然后写一下,正确选项为什么对,我为什么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一遍加深印象。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这些例子我写在Excel表格里,现在直接贴过来的。

OG11-55题:

低收入家庭常常不能负担他们需要的小孩照顾。政府将对低收入家庭进行退税,退他们交的收入税,每个四岁以下小孩1000元。这个项目使低收入家庭的四岁以下小孩得到更多的照料成为可能(make it possible)

类型:Weaken

正确选项:许多(Many)低收入家庭收入太低,根本不交收入税(既然不交税,这个政策也不能退税,让他们有更多的钱)

我错选:一些(Some)低收入家庭,有一个家长可以照料小孩,不会将退税的钱花在照料小孩子上(至少他们有钱了,可能这么做,只是没有这么做)。

错误原因分析:1)题目的结论是“使A可能”,关键元素是可能性,反对的也应该当“A是否可能发生”,而不是“A会发生”。2)Many Vs. Some

经验教训:要紧扣结论中要求Weaken的元素。你看,我并没有去分什么类,我错,就是因为没有看清楚,结论中到底说的是“什么元素”,是A,还是A的可能?一旦我看清楚是“A的可能”,不需要什么技巧,也明明白白。

OG11-89题:

蝙蝠翅膀的血管网络仅用于散热,热量仅来自于蝙蝠扇动翅膀。因此,考古学家日前发现有翅膀的恐龙S在其翅膀皮肤下面有类似的血管网络,证明了假说——S飞时也扇动翅膀,而非仅仅滑翔

类型:Assumption,架桥

正确选项:S不可能长了这种血管网络,如果这些血管网络没有用的话。(意指这些血管网络一定有用。)

我错选:S扇动翅膀明的热量,不可能靠除了血管网络以外的方式散出

错误原因分析:

假设1:B血管网络仅用于散热,散热仅来自于拍动翅膀

假设2:S也有血管网络

结论:S也拍动翅膀

架桥:S的血管网络也用来散热,或者,S的血管有用(后者没有架到底,但架了)

断桥:血管网络根本没用

错误选项:即使还有别的器官可用于散热,也不能否定血管用来散热

 

经验教训:没有明白原题的推理关系,一旦我把原理的层次一一剥离写出,就一目了解了。

在我所做过的约500题中,我这样总写了有50道(如果你每天5题,最多最多一小时)。我翻一翻,发现自己容易错哪几类。有些是因为这种题型没做过,一时糊涂,下次就不会错了;有些是因为元素没有认清;有些是因为元素间的关系没有理清(一般是元素较多、题目较长);我还发现,比方说我充分必要条件类推理易错,some Vs. many易错,题目故意把结论埋在中间而不是在篇首或篇尾……

渐渐地,我就训练出了自己的思维能力,紧紧地盯住元素与想推理关系,基本不错。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         阅读,直接说方法

最后写写可爱的阅读……估计同学们会觉得挺没有用的……因为,不好意思,偶只做了OG11,而且只做了一遍半。大家要记得用适合自己的方法。

1)首先,我还是水平自测,发现NN贴中公认,每分钟15行,每题1分钟。NN贴中还说了很多,要不回视,要记大框架,细节题回去定位。错误率20%。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我基本马上做到了每分钟10-12行,每题不到1分钟。我读得较慢,但是记得清,35行短文章,基本不回去定位,直接做出答案,最多回去瞄一眼确定。如果是长文章,略微忽略些细节,细节题回去定位。但我争取都读懂,错误率10%,每三四篇错一题,当时略超时。

如果我当时做不到这样的水平,我想我会再钻研别的方法的,宁可延考。

2)其次,我虽然没有严格依据携影姐姐、小安与木木的方法,一轮又一轮总结,但是,我仔细钻研领会了小安与木木逻辑简图;同时我牢记携影姐姐说的,宁可同一篇多看看,也决不做太多。

所以,OG每做一篇之后,我都写一遍逻辑简图。训练自己留意文章总体思路;同时,了解每一句话的作用,在上下文中是在干嘛,相当于每句都bold face一把。

如果你去看一眼我写的阅读JJ,就会发现,我是能够回忆得多么详细,为什么呢?因为我在训练中,就是要能认出每句是在做什么,读完那七拐八弯的文章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心里。

3)适当按题型总结了,主要总结 出题点
    
+ 措词
    + 错误选项的特征。

措词,就是留意正确选择的英语表达法。在GMAT中什么样的东东被称为是“situation”“phenomena”“theory”“opinion”“explanation”“define”“dispute”“supplement”“controversial”等等等等,体会一下,理解词在语言环境上的意思。

出题点,就是帮助了解GMAT爱出什么题,读到时敏感,无非是大写字母啦、大列举啦、对比啦、年份啦……

错误选项特别讨厌,“啊哟,这个好像在文中提过”,其实有一种错误选项是把其它不相干段落的地方插进来迷惑你,这样你会忍不住回去看一眼,确认无关。一旦发现,下次就会自信满满地想,“是提过,不过没有关系,是另一段的,GMAC的惯用手法了,真小儿科……”

这是举个例子,小安说过,“我不告诉你总结出来的规律,你自己总结吧,总结出你自己的规律。”

4)长短文章分开做。我先集中做完了35行内短文章,因为文章短,记得清,是当场记住还是回去定位方法与长文章是不一样的。然后集中做完了长文章,因为文章长,废话(考不到的话)多,这时可以适当读得快一点,心里有个大概的印象。

5)反复体会速度,加强自己对时间把握的能力。不断地试验摸索,要读多快。用携影姐姐的话来说,就是“在正确率与速度间找平衡”,渐渐形成自己的节奏。

例如,我先发现自己怕慢,读得飞快,2分钟扫完30行,啥也没记住,还得重读;然后又放慢,结果读得太细,力争每个词都理解,记得太多,好多根本没有考到,读完一篇一看超时好多;就这样调来调去,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从容不迫读到够懂的速度。真的考试时,你不能读15行看一眼计时器,就是得体会。

6)如何读JJ。我现场考试时发现,除非机经能像我写得那种水平(有点臭P,呵呵),对实际做题的帮助不大(除非你时间来不及了,直接照机经选)。机经实际上是零散的。如果你自己做题,还是要自己根据对文章现场的理解。JJ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你熟悉背景,大概知道讲什么。

对于比较复杂的现象,我建议查一查google/wiki,了解些背景知识。我举个例子。

我的机经原文:

第一段:开篇第一句是:Predatory pricing的战略,(这里用逗号或破折号插入,用同位语的形式补充了一下这个战略的定义,就是故意压低价格敢走竞争对手),是不怎么好的(原话大意是对压迫者本身的坏处比对victim的坏处更大)。原因是价格战要成功的因素在于(列举两个factor,句子都较长),包括1. 要本来市场份额就比较大,这样它降价才有影响力,2. 有足够的产能capacity来生产,3. 能够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最后一句好像总结这样会有损失,强调负面作用。(后面考到了第一段的结构,详见后。)
  

第二段:但是,也有人argue如果这些企业有deep pocket(口袋深,意指钱多实力强),也就是这些企业有其它盈利的部门可以补贴这个压价的部分。但是(转折),上述这个证据relevant(考到,问这个relevant是什么意思)。后面解释,因为这种补贴也应当以长期能够盈利为条件。递进,如果长期不能盈利,如果存在outsider financing 外部资金的提供者,这些外部的人也可以转而支持被迫害者victim,如果他们认为这种受害的情况是暂时的话。(最后一句比较绕,不要像我这样浪费时间看。)
  

第三段:因此,价格战成功还得有一个条件,就是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壁垒barrier高。(解释了一下,略。但是接着又否定):进入壁垒高往往意味着退出壁垒也高啦,(举例说明,)如果一个行业成功需要大品牌,但打造品牌很不容易,那竞争对手费了好大力气才搞出了品牌,人家也会赖着不走的呀。(后面又几歪了一些,总之,即使壁垒高,也很难)。

依据别人也许没有我这个版本完善的JJ,我查了Wikipedia什么是predatory pricing,你会读到:

Concept: In the short term predatory pricing through sharp discounting reduces profit margins, as would a price war, and will cause profits to fall. Competitors who are not as financially stable or strong may suffer even greater loss of revenue or reduced profits. After the weaker competitors are driven out, the surviving business can raise prices above competitive levels (to supra competitive pricing). The predator hopes to generate revenues and profits in the future that will more than offset the losses it incurred during the predatory pricing period.

In essence, the predator undergoes short-term pain for long-term gain. Therefore, for the predator to succeed, it must have sufficient strength (financial reserves, guaranteed backing or other sources of offsetting revenue) to endure the initial lean period. There must be substantial barriers to entry for new competitors.

But the strategy may fail if competitors are stronger than expected, or are driven out but replaced by others. In either case, this forces the predator to prolong or abandon the price reductions. The strategy may thus fail if the predator cannot endure the short-term losses, either because of it requiring longer than expected or simply because it did not estimate the loss well.

So the predator should hope this strategy to succeed only when it is substantially stronger than its competitors and when barriers to entry are high. The barriers prevent new entrants to the market replacing others driven out, thereby allowing supra competitive pricing to prevail long enough to dwarf the initial loss.

读完google来这段,再对照我的JJ,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JJ不是用来做题的,因为考题紧扣考试中文章本身的逻辑结构。JJ是大概给你个概念,这样你现场读到一个表达复杂概念/理论的句子时,因为你本来对这个概念有所了解,你一看就明白了……读完理解以后,把它当作你早已知道的知识,具体文章完全忘记吧到现场专注于考题本身。

最后说一下我对阅读的总体体会。阅读只考一点,“在紧张的时间内,能够读懂”。

“宏观读懂”指把握文章结构与段内结构(每段讲什么,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是否定前句?引出后句?证明上一个观点?反对上一个观点?进一步解释?补充?),适用于主题题、态度题、段落作用题、句子作用题。这个通过逻辑简图、我前面提到的“每句都Bold face一把”一定能练出来的。

“微观读懂”指关注到、读懂一定的细节,即读懂重要的句子。首先具备基本的词汇量,其次能有读懂复杂长句的能力(可以通过杨鹏的GRE难句与语法训练提高),再次是迅速定位能力(通过题型总结对出题点敏感)。

我的细沙,到此结束。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以下是引用葵瓜子在2009/8/15 18:23:00的发言: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

LZ觉得实战的难度如何

都在说SC的变化很大 LZ是怎么感觉的 是不是和PREP或大相径庭

CR呢 也听说比GWD的CR还要难 选项特别的迷惑

RC 也是听说比GWD难

因为我没有考过 也不知道真正的水有多深

想听听LZ的见解

 

谢谢你!

首先谢谢你的支持!从简单的说起吧。

首先肯定阅读完全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难度差不多,你可以看看我写的JJ,其中有1-2题的题型没有见过(例如问某一段是怎么写的,相当于问全段每一句的bold face,出到这种题高兴还来不及呢,这不是难题库是什么),但是总体来说要求的阅读能力是一样的。最难的也绝难不过GWD里那几篇最难、争议最多的(像“印地安水权”那篇4题里有3题至今也没有公认答案的)。

逻辑也没有觉得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略难(可能是因为紧张)。有4-5题我觉得费了脑子,其中大概有1、2题有点半猜,可能因为运气好再加有JJ,所以蒙中了。这样就比GWD略难,因为GWD模考时,我已经复习到后期,大概只会有1-2题费脑子。


语法感觉比较明显,因为我能记得的,就肯定我考到了至少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语法点。

有一题具体内容我不记得了,(主语,however另一个主谓宾,谓语宾语。打个比方,Tom, however it is raining, will go to play tennis. )句意我也没有读懂,现场我觉得however只能用no matter how来解释,否则完全不通。反正这个考什么,我完全没明白,似乎是分句的时态。这样的题目可能不只1个。

还有我遇到一题,正确选项是在

Claims… are correct, regardless the debate’s outcome.

Claims… have been true, regardless the outcome of the debate.

考完在机经版上讨论时,大家还是觉得前一个偏对,我也选了前一个,觉得用一般现在时和correct更make sense,虽然the debate’s 表示所有格奇怪。即使OG与prep里有物用’s表示所有格,大部分也至少是动物、星球、国家之类。Debate这样一个虚的东东,为什么用’s?但如果是后一个选项吧,用have been又没有什么道理。

但是我想说的是,至少80%的题还是比较正常的。如果我们80%常考语法点正确率高,那20%错个一半,也可以接受的,对吧?反正我就只做了OG11和prep,不明白的题认真看讨论贴,重视单个语法点,也重视整体句意的理解。语法的JJ虽然少,这次50道,其中可能有一半多还特别不完整,但是哪怕你遇到2、3题靠谱的,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正确率。


说句实话,我算不上把GMAT完全搞通了的牛人,毕竟只搞了六七个星期。但是我觉得在我能有的时间里和现有水平下,没有走什么弯路。我当时最大的困惑是,大牛经验那么多,而且每个人的基础、目标、时间、方法各有不同,我怎么选,我该听谁的,我当时为这个常常struggle。所以我想拿自己做个例子,跟大家说,没有什么方法绝对的对或错,咱就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感受,选一个,执行下去。结果不会差!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我坦白自己看JJ了,JJ利大于弊的。但是一早也听说了不能依赖JJ,所以我复习时还是踏踏实实的,做好了没有JJ也要考到720+的准备。考试时就算遇到了比较可靠的JJ,每题我都自己做了,但是绝对帮助我考试时提高了信心和正确率,至少提高了考到750+的概率。

指导思想是,先自己踏踏实实复习,JJ帮助你个几题,增加信心,顺利地挥出你应有水平。

数学

我觉得GMAT数学很少真正意义上的难题(想想这些题,想想我们的高考,是吧?),我们只不过多年不做数学荒疏了。但是如果有些题型我们没有见过,现场想,就算能想出来,可能会花多时间,而且一紧张,可能就没有思路了。所以我把数学JJ做了一遍,又看了一遍,不记答案,记少数难题的方法和不熟的知识点。考试时读懂题目后能马上反应过来,现算也不慢。

比方说吧,1/44+1/43+1/42+1/41问结果的大小范围,一旦知道方法是

肯定大于1/44+1/44+1/44+1/44 = 4/44 = 1/11

肯定小于1/41+1/41+1/41+1/41 = 1/41,就一点儿也不难了。

在考试现场想,可能也想得出来,但有的难题可能会一时想不出来。事先用JJ都过一遍,不是很有帮助吗?做OG与费费、陈向东的难题,也是为了这个原因。

阅读

我自认为除非写到像我这样水平的,文章记得全、层次清楚、题目选项与选的依据都记得清、必要的英文关键词有、正确率把握大,(对不起,这一点我真的挺臭P的),帮助肯定有,但有限。

首先,大部分JJ文章不完整,只有大意。其次,文章多题目少,你看到题目,除了少数主题题没读懂文章凭着JJ的大概也能做,其它的题目你还是得自己读。再次,JJ以中文为主,翻译成了通顺的中文,现场读到的句子是不一样,不仅是英文语序的,还用倒装、插入语之类,稀里哗啦地搞来搞去。除非你无条件地相信JJ,做不来就选。想到700+或720+,这样是不行的。

但是JJ的好处,首先是帮你熟悉大意,你考试时看到题不慌啊。其次是你可以像我一样,用专有名词google,把这个你不熟悉的现象、理论了解,到了考试现场,如果讲到这个理论,你已经知道它是什么了,文章选取了某个角度讲,你容易理解啊。这一点,某些详细的JJ和JJ整理同学们的考古,特别有帮助。有些宇宙啊、心理学啊、法律啊、动植啊,真是难的,但是你知道背景了、单词认识了,现场好理解。最后,偶尔照JJ直接选一两道纠结题的答案,有时可以救命。我有一题,当时没有思路。JJ的答案记得,可是也没有理解为什么。当时因为已经后10题,且肯定自己已进入难题库了,JJ提供者又是760的;所以虽然JJ提供者没有说为什么选这个,我觉得可以放弃,就照着JJ选了,至今也不知道是对是错,可是节约了时间呀。

关于专有名词google背景,是因为我做GWD时,有一篇难文章,我看了CD讨论也实在理解不了。我google了历史真实背景看,才终于弄明白了。所以我才想到把JJ中一些我自觉讲的东东比较难的,先google了一下。

但是现场一定要专注于文章本身,JJ的答案我没有刻意记,不小心记了几道。你看了我写的JJ吧,我每篇自己细读了,尽可能在自己判断情况下做的,因为做题时所依赖的信息,JJ中到不了那么详细的程度。JJ的答案就算是正确的,我还是自己判断后才敢确认。

逻辑

逻辑比阅读有相似又有不同之处,因为题目相对详细,但也有不够充分等问题。我看JJ时,把题目改成成三种色彩。最少的是一种GWD原题,弄懂(后来没遇到);一种题目完整、正确选项也似乎挺有道理的,我就记得了答案,现场自己印证,我想我自己也能做对,但是毕竟增加信心提高速度(比起阅读,这类题目还有挺多的);但凡有一点模糊,看过有点印象,权当背景材料,遇到自己做吧。我考完回来,发现第三类题我确实有遇到,但考试时就像没有遇到一样,完全没想起来我见过。

现场以自己为主,尤其是有JJ提供者的版本不一,各有争议时,我看时就让自己别去想他们谁对谁错,决不受他们困扰,自己做。

语法

本来JJ就少又不容易记全。我只理解并记GWD原题(遇到一道)。其它的同样当作背景看看,尤其是中文翻译有时可以帮助现场理解句意啊,好像有一两题考时遇到了;难得有几题题目清晰又完整,我就事先记得了,现场自己印证一下。一共才40题,1-2题有时也挺有帮助。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先申明啊,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NN。我就是在有限时间和自己的基础上,发挥了较好的水平,并没有把GMAT搞透。


你说的对,选老版OG的惟一好处是,现成的CD讨论贴、分类贴、知识点梳理多。

这一点,对数学不重要。

对阅读不重要,因为阅读题量本来就少,本来就是各版本通用的方法重要。

对逻辑也关系不大,而且OG12的Bold face例题、Evaluation例题明显多。


但是语法不一样,知识点多、细、每一道题可以发掘的多,现成的总结材料OG10和OG11多。我当时也struggle了这个问题,很想用OG10的菜鸟、携影等真正前辈大侠的总结。但是语法又最讲究风格、偏好的变化,所以新动向也重要。都出了OG12了,当时我想,用OG10有点老。所以我折中,选了OG11。

幸运的是,我在看语法版时,发现了一个新辈大侠的自己总结贴OG11语法,非常详尽。

主要在这个基础上,我才总结了自己的完整语法表格,少数不明白的地方我就查论坛,这样工作量小多了。我自己总结的表格在一楼的最后一行;我依赖的那份材料原文ATIM同学的参见这里,格式稍乱,我都包括在自己的表格里了。

自己总结的OG11语法笔记

 

 

后来我只用了OG11+老版Prep的语法笔记(那个必看,太完美了!!!)

我所以建议楼主,总体可以用OG12。如果觉得想依赖前人总结,语法用OG11我和ATIM的,PREP笔记,如果不放心,就去掉OG12与OG11中的重复题,我依稀记得不重复的才三四十道吧。这样你工作量小一点。

我前面在楼上对现场考试与OG、GWD不同的感受,已经说过,就算有少数偏题,掌握OG、Prep与GWD为主,以应该可以达到700、720+了。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就像我说的,因为我再用功也只搞了几个星期,OG看了2遍、Prep搞了2遍,所以我语法一直没有全对过,远远比不上那些真正的大牛。但是我个人,比较反对完全用语感,我还是赞成1)语法点要弄懂,2)要掐时间做一定量的新题以练习时间压力与复杂语境中的对这个语法点的掌握。语感毕竟不是那么可靠。(当然每个人有特殊情况,如果你语感超好,也不一定啦,我只是不相信我自己可以靠语感。)

并不是说“每”一个语法点都非得弄懂,而尽可能弄懂主要的、多一点的。人的脑容量有限、记忆有限,所以也不能指望OG看一遍二遍就会都记住,但是每做一遍、看一遍、自己总结一遍或者看大牛指出一遍,都是能够加深理解与记忆的。每个人量变到质变的遍数与题量可能不同。

我给你举个例子,下面4题是Prep笔记中,关于 as be the case with 的用法。你看一眼,想一想:

1)为什么这4题的比较形式要用as be the case with,而不是 as... as.../ like/ as/ than这种比较常见的形式;

2)其中的固定搭配是什么。

如果你明白了这两点,那这个语法点你就掌握了,估计下次一看到这种题,三下五除二就选了对的。至于你是怎么记住的,随便你,有人就是一道道题看,看到四次,就记住了;有人一遍4次没记住,两遍4次记住了;有人自己纵向总结,把这4题放在一起看;有人找到本语法书,里面也许讲了这点,并且举了几个例子……

你也许读到as be the case with...才顺,那样也行。可是你觉得可靠不?(黑体是正确答案。)

当然如果你语法已经很好了,可以只再看看你容易错的点。不要全部语法点都总结!

Prep 1- Q59

A new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apaya was produced not by seed companies who have been motivated by profit, which was the case with mos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previously approved for commercial use, but university and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researchers who allowed growers to use it free of charge.

(A) produced not by seed companies who have been motivated by profit, which was the case with mos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previously approved for commercial use, but
(B) produced not by profit-motivated seed companies, the case with mos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previously approved for commercial use, but
(C) produced not by profit-motivated seed companies, as was the case with mos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previously approved for commercial use, but by
(D) not produced by profit-motivated seed companies, which was the case with mos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previously approved for commercial use, but was produced by
(E) not produced by seed companies who have been motivated by profit, the case with mos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previously approved for commercial use, but by

Prep 1- Q120

Like any star of similar mass would do, once the Sun has exhausted the hydrogen in its core, it expands into a red giant, eventually ejecting its outer envelope of gases to become a white dwarf.

(A) Like any star of similar mass would do, once the Sun has exhausted the hydrogen in its core, it expands into a red giant, eventually ejecting
(B) Like any star of similar mass, once the hydrogen in the Sun's core is exhausted, then (前面必须加 and) it expands into a red giant and eventually ejects
(C) As in the case of any star of similar mass, once the hydrogen in the Sun's core is exhausted, it will expand into a red giant, and eventually ejecting

(D) As any star of similar mass would, once the hydrogen (氢气是主语) in the Sun's core is exhausted it will expand into a red giant and will eventually eject

(E) As would be the case with any star of similar mass, once the Sun exhausts the hydrogen in its core, it will expand into a red giant and eventually eject

Prep 2-Q39

As it is with traditional pharmacies, on-line drugstores rely on prescriptions to be successful, since it is primarily prescriptions that attract the customers, who then also buy other health-related items.

(A) As it is with traditional pharmacies, on-line drugstores rely on prescriptions to be successful
(B) As with the case of traditional pharmacies, on-line drugstores rely on prescriptions to have success
(C) As is the case with traditional pharmacies, prescriptions are the cornerstone of a successful on-line drugstore
(D) As traditional pharmacies, so on-line drugstores rely on prescriptions to be successful
(E) Like traditional pharmacies, the cornerstone of a successful on-line drugstore is prescriptions


   
Prep 2-Q96

There are hopeful signs that we are shifting away from our heavy reliance on fossil fuels:  more than ten times as much energy is generated through wind power now than it was in 1990. 

(A) generated through wind power now than it was
(B) generated through wind power now as it was
(C) generated through wind power now as was the case (这是惟一一题用in的,因为后面是年份)
(D) now generated through wind power as it was
(E) now generated through wind power than was the case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以下是引用usocean在2009/8/17 17:28:00的发言:

很少见到如此切实的帖子。

你说的逻辑的一段深得我心。

能请教一下mimi同学,GMAT的阅读该如何提高呢?我现在每天为此食不甘味啊。

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法呢?你提到的长文章和短文章分类练习,我觉得是个好方法。最好还有细致的描述

当然,你的阅读基础比较好,对我这样阅读能力很很一般的人来说如何快速提高呢?


 

先说说我自己复习过程中的体会,再说说我对提高阅读能力的建议吧。

指导思想: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关于我自己的实际体会:


 

实在是对不起,我对阅读能借鉴的非常有限,因为在OG11第一遍时,我80%的文章不超时(按15行一分钟、每题1分钟计),超过时间的,也就是20%的时间最多。正确率90%,每三四篇文章错一题。

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我为了进一步巩固速度与正确率,主要的工作放在找出读得慢与错误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与总结工作。重点是哪类文章慢、哪类题慢、为什么慢。

1. 是否回去定位,如何定位。我发现自己慢的原因之一,在于回去定位。这种定位不仅是细节题,包括宏观类的主题题、态度题。


 

细节题回去定位大家都理解,主题题有时也要定位,因为文章逻辑曲线七拐八弯了好几次,在做主题题时,可能需要很快地回看一下文章整体的flow。例如,文章先介绍了对一种现象的解释,又介绍了一种的解释;这时可能需要很快地去看一眼文章描述这几种解释的概括性句子,从而决定主题到底是“介绍一种现象的几种理论(并列重要)”,还是“介绍一种现象的新理论(重点是新理论)”。

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就尽量训练自己主题题不要回去定位,读时留意,因为最后考试时4篇里一般至少有3篇是要考主题题的。


 

而细节题有时候能够不定位,凭印象做,但是我发现为了保证正确率,最好的方法还是回去定位。所以对于细节题,我的方法是读文章时尽可能读懂每一句话,但是不要追求记得太细;例如一看到大列举,我决不会跳过(以免影响理解,你看过我写的JJ就会知道,我从来没有跳读过,什么都至少读过去),但也决不会去记得太细,只需记得这里为什么列举了、大概列举了什么就行了。

对于细节题,适当做笔记,就是提炼首字母,如人名、地名、年份。这需要做纵向比较,对出题点敏感,(这一点NN们说得很多了,我就不罗索了)。

2. 还有一类易耽误时间的原因,是对错误选项的理解。因为从A读到E,你不由自主会对A到E都进行一下思考,这样错误选项排除得慢,就会耽误时间。而排除得慢的原因,是因为往往错误选项确实在文中出现过,对记忆有干扰。

我把题目分类型,然后归纳一下错误选项的特点。以主题题为例,错误选项可能是1)以偏盖全,只写了某段的主题;2)用词错,如明明讲理论 theory,它用 explanation,明明是 strategy,它用method(这个请参看第三点);3)重点错,例如长篇大论地引用了一个实验,其目的是为了证明一个理论(理论本身可能只在文章开头闪现了一次,但是为全文定了调子),但选项说是为了解释这个实验。等等等等。以文中提到的两个对象的对比题为例(例如问它们有哪点相同),错误选项可能是1)明明它们不同的方面,2)根本没有提到过的方面,3)不同的方面说对了,但内容说反了(比方说他们年代相同,但明明他们都是古代的,说成他们年代都是现代的)……一旦你熟悉了错误选项的类型,就敢凭正确选项的那一处定位,毫不犹豫地否定错误选项,而不是把错误选项出现的地方也去定位一下。


 

正确选项也要如此好好体会!!!!!!!!所以按题型归纳很有帮助的。


 

3. 对抽象词的理解。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作者对文中老观点全盘否定,可能主题题会用dispute、point out flaw;如果作者承认老观点也有道理,那主题是supplement(补充)、extend(延伸)、introduce several(介绍几种)、qualify(有保留地界定)……在我的总结过程中,会加深对GMAT对哪些类型的思路用什么词。类似的词很多,从名词如strategy/ method,动词如define/contrast等等,做完题分析时,想想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在这题这篇文章是贴切的、不贴切的,肯定非常有帮助。

4. 最后的最后,通过JJ,事先了解背景理论。有时候慢的原因,是文章介绍的那个东东很难,而GMAT文章比起真正的原文来说都很短,要用非常概括的语言表达一个复杂的事务。如果你对这个东东已经有理解了,那就会好理解得多。

这里有一个极生动的例子。本月JJ中有一题,讲一种叫“共感”的疾病,这种病的症状及其诊断方法本来就超难。(我先解释一下,这种病就是说,有一种人,天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等感觉是连在一起的,例如,他们听到不同的数字,眼前会浮现出不同的色彩,如5是红的、2是绿的。这种病长期以来,科学家都是不了解也不相信的,觉得这样人心理作用自欺欺人。一直到60年代,人们才开始慢慢了解这种病,而且发明了一些方法去确诊,他们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和正常人不一样。有一种方法叫pop-out(跳出),就是给他们看一堆密密麻麻不规则排列的数字,都是黑白印刷的,但是其中的数字不同,例如一堆5中,夹杂着一些2,这些2刚好排列成三角形。我们正常人看起来,就是一片数,费好半天劲也看不出区别;但因为他们眼中的不同数字是不一样色彩,他们能很清晰地看出一片绿色的5中,有一个红色的2组成的三角形pop-out(跳出)。通过认出这个三角形的反应时间,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真的能“共感”。)

你想想,用英文说“有一种disease叫XXX(一个不认识的单词),科学家们用pop-out的方法来关判断病人(many 5s(用s表示复数)中2s能否pop-out)”,这么抽象怎么能理解呢?(除非大牛吧?)但是如果你看了我上面那段说明,再看看这幅图,你马上就知道什么是pop-out了。

所以最后的最后,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通过JJ中的关键词,把背景资料学习一下。我这次就尽可能把48篇JJ都google/wikepedia了一把。但是,这并不能直接帮助你做题,因为题目还是紧扣考试文章本身的,做题目所要求的细节在背景资料中根本没有(这是我在考试中的实际体会)。但是通过JJ,可以帮助你排除陌生单词,帮助你理解特别难理解的问题。这里顺便补充说明一下,我考前把JJ都google/wiki了,但是在实际考试中,发现作用并不大,题目内容本身越难,这种工作作用越大。而我考到的,只有最后一篇论述对象本身略有点难,其它都难在句子结构故意复杂、逻辑思路故意曲折、题目像逻辑题(要求推理)。


 

 

综上所述,你可以发现,我的阅读复习重点,在于速度与对文章的理解力(正确率)已经达一定水平后,如何进一步精益求精:熟悉GMAT思路、针对性地记哪些不记哪些、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对于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建议


 

1. 首先当然是多读。我以前阅读很差,后来读研究生时读了大量的英文研究论文,一年以后无意中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快了、生词少了。就像我有一年在学校,特别爱看英文电视剧(如friends、sex and city之类),但那时没钱,都是在网上下载看,网上版本有时没中文字幕,硬着头皮看,看了大半年,无意中发现,TOEFL听力没复习也能听懂了。多读肯定有帮助的,读什么,看你情况,当然现在就是读GMAT的文章,以及分析题目时,顺便去google和wike啦,有时候还挺有趣的。我现在读原版的《哈利波特》之类。

2. 《杨鹏长难句》和语法训练。正如我之前写的:

宏观读懂”指把握文章结构与段内结构(每段讲什么,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是否定前句?引出后句?证明上一个观点?反对上一个观点?进一步解释?补充?),适用于主题题、态度题、段落作用题、句子作用题。这个通过逻辑简图、我前面提到的“每句都Bold face一把”一定能练出来的。微观读懂”指关注到、读懂一定的细节,即读懂重要的句子。首先具备基本的词汇量,其次能有读懂复杂长句的能力(可以通过杨鹏的GRE难句与语法训练提高),再次是迅速定位能力(通过题型总结对出题点敏感)。

GMAT长难句的主要手法是插入成分、句序颠倒。本来好好一句话,“GMAT要好好复习”,非得写成:“一种由XXX机构、为了测试XXX技能、通过XXX技术开发的XXX考试,GMAT,是什么什么简称、如何如何重要、需要怎么怎么怎么样复习……”。通过高强度语法练习,你能够越来越快地认出句子的结构、读通句子。我这次没有专门练长难句,但我明显感觉因为前期狠狠复习了语法,每天读了这么多曲里拐弯的句子,长句能力明显提高。如果你基础不够,1)多读读杨鹏难句,2)遇到GMAT里的难句,也多读几遍。


 

3. 必要的情况下背单词,体会抽象词。这个结合上面一点的3。一般认为不需要再专门背单词(如果你六级以上,或四级不错),你自己判断,是否常常因为生词实在太多才读不懂。更重要是,遇到一些单词,重读时在语境中体会一些这个词的意思。例如qualify(有保留地同意、限制范围、界定),这个词本身不难记,但关键是理解在GMAT中,什么时候用这种词。


 

最后的最后,如果进行自我诊断


 

一种药治一种病,关键是了解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前人大牛们(我尤其PF传说中的小安同学,以及杨鹏老师,早年我上过他的课,对他自己总结的方法PF得五体投地)已经提供了许多良方。我们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问题,对症下药。

首先,掐时间做。如果你离15行一分钟,每题一分钟的水平差得太远(相差30%以上),那可以适当放宽时间。然后不掐时间:

1. 一句一句地读

2. 画逻辑简图,分析作者思路

3. 一个一个地看题

4. 回去定位(包括主题题也定位),明确到底为什么选这个

5. 一个个地分析错误选项,明确为什么不选这个

在1-5的过程中,尽量弄懂,查字典、分析句子结构、看OG、看前人关于此题的讨论贴等等等等,对照自己的思路。

6. 然后总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是因为单词不认识没读懂?某句关键句子太复杂所以有时间压力时没能好好分析就没读懂?理解偏差没读懂?细节定位不准确?文章结构特殊容易弄错?记性实在太差,完全不能记得,要边看题边看文章反复好几遍?…… 如此这般总结4-8篇。相信这样你能找出自己的问题,我们再来看各类训练方法中,哪种最适合你。


 

Your Future, Our Mission. Topway--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 service.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美国top10 MBA VIP申请服务

自2003年开始提供 MBA 申请服务以来,保持着90% 以上的成功率,其中Top10 MBA服务成功率更是高达9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