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藤校录取后,难免会被朋友们问及孩子是如何考取的等等。说实话,美国大学的录取不单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甚至是被录取了,也不能完全确定其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到底是哪些。尤其是我们华人对西方社会的认识,对西方价值观的取向与录取官们的价值观或多或少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纯粹是个人体会,与有需者分享, 仅作参考。
总体来讲,申请常青藤可以说是个综合工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同时还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因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早些开始准备,无论从学业上,社会活动上,各种特长爱好上,甚至与老师的关系上等等。因此孩子需要有比较强烈的motivation作动力,或者说把上藤校作为这一时期的梦想,并愿意为这一梦想而付出努力。毋庸置疑,需要或多或少地牺牲些休闲时间,打游戏的时间等,这些都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自制力,并且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如果没有这个动力,对孩子对家长来讲都是个比较痛苦的过程。
相信大家都明白成绩不是录取的决定因素,就是说功课成绩绝对不能不好,但是成绩再好也不能成为录取的决定因素。但是除此之外到底什么是决定因素呢,或者说这些名校到底在招募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从无数被录取的案例就可以看出来,这恰恰是让申请中的孩子们和家长们困惑的地方。下面是作为家长的一点分析和体会,虽然是些原则性的东西,相信有心的家长和孩子可以作为参考,对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案有所帮助。
毋庸置疑,名校们招募的学生是要最具有培养潜力,将来能够为社会做最大贡献,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孩子。那么怎样发掘这些有潜力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基本原则可循的。
不可否认,上帝给予每个孩子的时间是公平的,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那么在这绝对公平的时间里,一个孩子能做出的最大成就无疑就是藤校想看到的。从孩子所提交的申请材料中, 名校要看到的是这个孩子是否有目标或梦想,是否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克服困难,有计划地一步步去努力实现它,以及孩子辛勤努力所获得的成绩。这些内容无疑可以从孩子所取得的各方面成绩看出来。或者在某个方面特别出色,比如可以晋级到某个运动项目的国家级及甚至世界级比赛乃至夺冠,比如辩论比赛的优胜者等等。或者在某几个方面都比较出色。他们恰恰是从这些成绩的背后看到孩子的目标,孩子的热情及为之付出的努力,而且要取得这些相应的成绩,不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承压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可能达到的,换句话说也是孩子成熟度的体现。
虽然功课成绩不是唯一决定因素,但是请相信藤校在录取时还是很看重学业成绩等,比如SAT的分数, GPA的排名, AP成绩等。毕竟孩子入校后需要在更强的竞争环境下学习,而且还是要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藤校的声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们今后能够达到的学术水平。当然特长生(毕竟是极少数)可能不同,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值就不同, 而且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通孩子, 并不是靠某项特长进去的。但是学校所看重的不单单是分数字,还有这数字背后所隐含的因素。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某个孩子SAT满分,GPA很好的孩子被拒,不排除有其他的原因,但是通常学校完全可以从孩子的申请表上判断出孩子大约花费了多少时间在学业上才取得这样的成绩。比如,取得同样SAT,GPA成绩的两个孩子,如果孩子A在课外活动中花费了40%的时间,而孩子B只花费了10%的时间,就可以假定孩子A在功课上只用了约60%的精力,而B可能用了90%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哪个孩子更有潜力显而易见。虽然这种判断未必准确, 但是毕竟学校只能从申请材料中得到的信息进行判断。
固然每个中学所能够提供的课程范围,课程难度很不相同,除了SAT成绩之外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成绩可以衡量,但是藤校在录取新生时,除了看孩子的GPA成绩,还会参照孩子所选课程的难度,从而判断孩子是否能够挑战自己;参照所选课程的范围,判断孩子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以及外部可利用的资源(比如别的学校的课程,甚至提前选修大学课程等等)。这些无疑是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能够挑战自己,是否能够将周围资源最大化利用的从而将成就最大化的很好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判断孩子今后的发展潜力。比如孩子A和B选了同样5门AP课程并且都取得了5分,而孩子A的学校仅提供3门AP课程,另外两门是课余时间自学或者不辞辛苦通过别的途径学习到的。而孩子B所在的学校提供10门AP课程,他却只选了5门。那么在录取官的眼里,孩子A除了本校的资源外,还能够挑战自己,并且发掘和利用外围的资源;而孩子B连本校的资源都不曾充分利用。试想今后如果把两个孩子放在同样的资源环境下,谁更能够克服困难,谁更能够发掘和利用资源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谁的潜力更大就显而易见了。
而学业成绩之外孩子所能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在申请表上可以看到,孩子需要罗列出从九年级到十二年级所参加过的主要活动,包括社团活动,公益活动中的职务及所起的作用,参加过的竞赛活动等以及在其中取得的成绩,参加各项活动持续的时间(几个月或几年),甚至要列出孩子每星期在这些活动中所花费的小时数。说白了这需要孩子能够早些发现其特长或兴趣,并且在相应的领域有一定的实践,相当的坚持和付出,取得相应的成绩。总之越早发现,孩子越早参与,越早努力,越容易在申请前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成绩或认可。如果孩子能够坚持下来,说明他对这方面有热情有梦想,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为这一梦想付出努力;如果又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说明孩子在这方面很有能力和天分。实际上哪种特长未必那么重要(除非某个稀缺特长,孩子有兴趣容易取得成就, 还能押宝到恰恰是某学校所需的),但是一个有梦想,愿意努力又能取得一定成就的孩子正是藤校寻找的孩子。
不管是学业成绩还是特长成就,都是孩子个体素质,潜力的表现。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藤校还要看到这些有潜质的孩子,愿意也能够把他的潜力贡献给社会和家庭。这些有潜质的孩子中,有一定社会和家庭责任感的孩子,才是藤校愿意培养的对象。比如孩子做义工,参加环保活动,或参与一些关心时事,关注老人儿童,关注第三世界等的社团等,或者去打工补贴家用等都是孩子社会,家庭责任感的体现。参加相应团体的时间越长,越能反映孩子的公益心。如果在相应团体中有一定的职位,越能反映出孩子的领导能力。这些无一不是藤校所寻求的。
但是,上述所列的无论个人素质还是社会责任感等,基本上是通过一系列毫无生机的数字或清单的罗列来呈现的,并看不到一个活生生的孩子。而且基本上是事实部分,只要不粗心列错或有遗漏,基本不会有什么出入。属于硬性的条件,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罗列出一个不错的清单。而另一部分软性的部分,确是最难把握,也恰恰是最可能吸引录取官眼球的内容,即是申请文章和推荐信。当然还有面试。
申请文章的题目可能会有些不同寻常,也可能范围很广,让人觉得无从下手。但是这恰恰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话题,可以充分地展示孩子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不单反映孩子的语言水平,表达能力,也反映个体的成熟程度,对自我发展方向的发现和激情,对文化冲突的处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录取官们看过太多的申请文章,一般化的文章留不下什么印象。所以在有限的字数范围内,不要浪费篇幅在上述已列的清单上,尽可能展示自己在清单中看不到,又很能体现自我特点的其他方面, 让自己突出出来,给录取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荐信,推荐信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其重要性比求职推荐信有过之而无不及。通常是通过老师或长辈的眼光,从第三者的角度评价一个孩子。有个别学校还会需要同龄人的评价信。老师会直接把推荐信发给学校,孩子根本看不到。因此推荐信一定要找熟悉孩子且欣赏孩子的老师写,可以写得个人化些。这项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孩子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一个反映。
当然,最后就是如何将这一切全方位地展示给学校,让学校充分认识孩子—一个独立完整, 有特点,又有培养潜力的活生生的个体。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