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zz在职复习GMAT三战终破700,少走弯路,直达彼岸 [打印本页]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5     标题: zz在职复习GMAT三战终破700,少走弯路,直达彼岸

本帖最后由 myice 于 2011-1-13 16:41 编辑








考试经历:

一战惨败


二战再败

二战经验

三战准备


3战的复习策略

三战的经历


关于复习资料


关于考试策略/pace等


关于寂静

关于心态

关于文科生

关于培训班


关于GMAT带给我的

关于材料的使用方式

关于所谓的“如果能再来一次”


复习计划

关于感谢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5

本帖最后由 myice 于 2011-1-13 16:31 编辑

* 昨天,哦,不对,因为现在已经是凌晨,所以准确的说应该是前天上午场考的(21日),只请了半天假,下午就回了公司干活。本来想当天晚上写的,结果实在欠了太多工作,一直干到凌晨3点,于是决定第二天再写寂静以回馈大家。结果刚才上来一看,发现题库已经更换。感叹自己走狗屎运之余(之前差点把考试改到23日),更觉得自己应该多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毕竟方法还是更实际些,总比不靠谱的题库时间要靠得住。虽然自己分数不是很高,但也许对部分,尤其是时间不够或在职的同胞有一定参考作用。特别是我走过的弯路,和有过的错误assumption…

简单说说背景。05年某南方重点本科毕业,专业非business方向。四六级都是70+(当年的百分制)。在校期间曾经准备过GRE (最后没考),考过托,拿到了几个英国的admission,同时在毕业前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再三考虑之后,决定放弃毕业去英国的机会,留下来先工作,打算工作几年再读MBA。毕业后一直在某fortune500公司做marketing至今,工作中80%读写是用英文,听说也需要频繁使用。总体上英文一直没丢,也受过这类考试训练,所以基础还凑合。

从下定决心准备申请以来,先后考了三次。
第一次8月底,5xx
第二次10月下旬,6xx
第三次昨天,7xx
平均每次成绩都在以50+的幅度提升,基本上各种分数段都经历了,整个GMAT之旅也算功德圆满。备考经历自认为算得上是“典型”的那类“在职屡败屡战型”。下面用几个“关于”来记录这半年来的一些内容和想法。

关于一战惨败:

在去年6月底决定读MBA之后,咨询了一个做留学顾问的朋友,以及参加了一些B school的巡讲,确定700分作为自己成绩目标。那时候还不知道啥是寂静,也不知道什么是“换题库”,而是基于自己的两个principle (a.9月前杀掉G, 9月中杀ibt, 争取赶第一轮申请;b. 2个月的复习时间应该足够了,毕竟不像当年GRE那会儿还得花很长时间背单词)报了8月底的考试。

为此还专门在考前请了5天年假,连上周六周日,有7天在家full time复习时间。回想当时,觉得自己的time planning做得还正好。但是实际情况却是,I just made a stupid assumption… 我严重低估了balance工作和学习的难度,我发现每天想在910点下班回家之后静下心来做题是件极不容易的事。7月份又接了一个大project来做,让我每天疲于工作。印象中OGOG补充材料花了我1个月才完成,而且还只是verbal部分。当时从论坛上下载了一堆资料,还按照我平常project management的方式做了详尽的project timeline,信誓旦旦要在考前一周完成,可谓雄心壮志啊!

结果现实情况确是我只在开始休5天年假前把OG给搞定。更让人头疼的是,当我在家休假复习时,发现断断续续做过的OG已经都忘得差不多了,最让我紧张的是,当我信心满满的考前3天做prep的时候,发现中国同胞的强项在我这儿也成了软肋,数学竟然只得了44,而当时我还没怎么碰过数学部分。不幸中的万幸是身边有一个本科读数学专业的女朋友,帮我搞定了许多难题,但整个过程也是耗时耗力的,远超我2天啃下数学的现在看来十分不切实际的计划,错误估计数学难度的我直到考试前也还是没有把概率问题给彻底弄明白,仅仅熟悉了所有的数学专有名词和做完一遍OG数学部分。

最后一战结果可想而知。按下report的那一刻,尽管我无比失望巴不得立刻找个地洞钻进去,但所幸的是觉得希望也还在,毕竟我还没有full on to drive myself… 原计划要做的GWD, 逻辑大全, 小安阅读法,全都没碰过… so… I really do not deserve 700+ at that moment…

PS: 突然发现已经凌晨4点,明早还要上班,先贴上这些,明晚接着写。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5

本帖最后由 myice 于 2011-1-13 16:30 编辑

2月3日
开始准备Essay了, 下班之后就一直查资料到刚刚。Ok, now let’s go back to GMAT again…

PS: 我想声明一点,大家请务必有选择的看我的经验,所有方法和策略都仅仅基于本人的水平和实际经历,如果你和我背景相似,弱点优点相近,那可以大胆借鉴(我有信心自己的复习方法对于我的水平还是有效的);但如果水平比我高很多或者低很多,那一定要批判着看、选择着挑、结合实际情况着用。(想评估与我的水平相似度,具体可以结合我上面关于自己的背景介绍,以及此文一二三战中对我强弱项的描述,然后做出一个判断)

关于二战再败

吸取第一次的经验,我花了2,3个晚上重新浏览了前人复习经验介绍的文章。虽然这一步我在一战前做过,但这次的效果和上次完全不同。

一战前看精华帖很重要,主要是对基本知识进行扫盲,外加帮助自己在最短时间内组合别人建议的有效复习资料和安排复习进度。尽管这一行动在当时的确让我对考试内容和如何准备有了大致了解,但是仍然属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阶段,基本上别人说什么好我就下载什么。但其实由于每个人水平不同,并且每人给出的建议都是基于对自己做过的材料的判断,难免这些信息会有片面性,甚至缺漏。当你毫无头绪的时候看到A兄B妹C牛说出D,E,F三套方案时(尽管3套方案的核心内容可能有交集,但对于缺乏判断力的菜鸟,3套加在一起形成的并集绝对是terrible stuff),而恰好A, B, C君的分数又都达到了你的分数目标,这时候你的感觉可能不亚于第一次做一篇GMAT难度颇高的长文章了。至少我当时是这样的。结果是,我手上资料有很多,但实际上却只利用了20%,并且长时间被自己未能完成计划的现实所持续demotivate…

所以第二次重新审视这些“前人的经验分享”的时候就有的放矢的多了。一来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足,可以定向吸取别人针对你弱项的改进经验;二来也能找到些共同语言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失去判断力(比如A说白勇语法好,一定要看,B说Prep语法是最重要的,看两三遍都不多,放在第一轮时绝对是言听计从且赶快下载并且打印,第二轮心里则比较有数,知道需要靠哪种材料来才适合自己的补缺)。这是不得不提的一点变化,建议大家在复习一段时间后如果遇到瓶颈,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重新看一看前人帖子,会让你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可以及时纠正你的弯路,修正你的错误assumption。

通过总结,我确立了2战需要improve的两大弱项:数学+语法。然后,相对deprioritize 逻辑和阅读。同时,持续在潜水也让我知道了寂静和考试题库这些我没有充分利用的重要信息。于是策略便很清楚了,二战选一个最靠近换题库的时间考试,最后用3-4天时间把寂静做上几遍,在此之前专心语法训练,恶补数学。

恶补数学原因不必多说,尤其是有了我一战轻敌后血一般的教训。在这里想特别多扯两句对待数学的mindset,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屑,数学有什么好说的,easy job… 但事实上我觉得对于部分考生,数学真的不能小瞧(数学高手也请不要忽略本段,即使你符合我下面讲到的第一种类型,当然,略读就好)。在所谓我们中国人的“强项”数学上,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千万不要被众多50+的成绩所忽悠,想当然觉得自己身为中国人自不必担心这个。(此乃重大错误assumption)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6

本帖最后由 myice 于 2011-1-13 16:33 编辑

我的二战经验是:
第一,一定要及早知道自己在GMAT数学实战上的水平如何——所谓的实战水平并不是说OG数学正确率达到多少,也不是说是否看到很多题都能秒杀,更不要以为自己只需要把GMAT数学词汇都熟悉了就好——检验GMAT数学水平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直接用prep来测,连做3套,只做数学部分。
第二,针对自己在GMAT数学自测的分数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而不是傻呵呵的觉得我是中国人数学一定行。具体来说,如果Prep裸考(也不是完全裸,起码知道DS,PS都是什么类型,选项长啥样)都能平均50+,那恭喜您了,可以专心看verbal,考前随便把寂静过一遍(甚至不过也问题不大)就得了,如果有多余时间甚至可以像Edmundshi等好童鞋一样参与整理当月数学寂静,造福我这类人J;如果平均在47-49之间,那也至少可以在数学上放松些,大概把OG错题弄明白,近2个月的数学JJ做一遍,数学词汇背熟点,考前再prep个一两次确保水平达到50+就可以了;如果平均在47以下,那没什么好说的,尽管你的数学水平仍然远高于老美,能够归到中国人类别,但估计你和我一样,要么是文科生,要么是很久没碰过数学了,那么您老请起码得用2-3周时间来恶补数学,资料自然需要完整些(把前面ABC君提到的DEF资料关于数学的并集都做了也不足为过)。我二战时做完了OG,陈向东数学,狒狒数学,本月寂静3遍以上。如果做完这些还没办法达到prep成绩50+,那请找一下高手给你做个1 on 1, 专项攻克你的弱点,比如我女友就是我的GMAT数学老师,教给我高中数学老师都没提过的经典概率。在她的淳淳教导下,我至少能把题给做对了。

好,还是用实际数据来总结一下。我,一战前3天模考4次数学,成绩分别是44,43,44,43,在恶补了3,4天数学没有寂静的情况下一战数学成绩45;二战用上述方法实践之后,考前再次模考2次,成绩为50,48,加上寂静的帮助,二战数学实际成绩为取模考的平均分——49。而数学成绩的提升,基本是我二战总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See… it really makes a big difference… 同时,可以看到Prep模考对于实际水平的预测是相当准的。(既然提到了,这里就提前说一下我三战数学成绩吧,实际考了50,考前模考一次,很巧,也是50)

讲了一大堆可能对部分牛人没什么价值的数学经验,再来说一说语法吧。如上面所提,这是我2战复习时除数学之外的另一个重点。把它从verbal的三项中挑出来并且花大力气来攻克,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题目数量多,占verbal分数的权重高,往往决定了整体verbal分数段;
第二,题目短,阅读量少,适合我这种复习时间不多的人,可以灵活利用零散时间来做题,比如抽出中午休息,晚上加班到深夜的这种少于半个小时的时间段做上个10来20道顺带着总结完毕;反而如果用同样的时间,用在逻辑和阅读你可能只能搞几道,ROI太低,
第三,个人对语法比较有感觉,做起来动力更足,可能这点是受到老托福的影响吧。想当年PBT的时候语法是相当重要的一项,战略地位基本等同于GMAT的数学,中国学生就靠它来拉分,所以5,6年前那段复习老托时打下的语法基础还是让我对这部分充满了信心。
而事实上,我的确在二战复习的实际操作时分配了40%+的时间给语法(还有50%给了数学)。其实这个策略也来自于对“前人经验”的二次收集和消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我一战后郁闷地回到家看到的第一个精华帖里某牛提到的关于“语法为王”战略的见解,我顿时感到了拨云见日的欣喜,而当我看到更多人不断在提到语法复习时都不忘夸一句“Prep语法笔记”很有用,我才发现自己原来错过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而这两个概念,我在一战前早期浏览牛人经验帖时都曾经看到过,但那时的我完全就像个瞎子,根本没有第二次看时那种“oh…原来是应该这样”的感觉。现在想想,这种体会大概只有在特定阶段才能感受到,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点和每个人在经历不同人生阶段的感受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总的来说,二战关于语法复习无他,唯旧Prep破解语法及其笔记尔(在本版置顶帖可以下载)。一战时候被我奉若Bible的OG11,终被我遗弃。事实证明,效果是显著的,策略是有效的。我在二战时把Prep旧版完成,共计300多道题,采取边做边看语法笔记的方式花了1个多星期的晚上睡觉前的2个小时左右过了一遍(晕,发现自己写中文也越来越像GMAT中又臭又长生怕别人看不懂遗漏某些重要信息的句子了,请童鞋们原谅我有时候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写作习惯)。我能看到自己语法正确率在整个过程中明显的提升。基本上以20题为一组,正确率从初期的65%左右增长到最后2组的90%和93%。让我终于看到了一丝“巨大”的曙光: )

这里插一句,从8月底一战完,我又因工作原因而停止了半个月的复习,真正的二战复习大概从9月中才开始,本来计划着国庆期间利用十一长假好好复习冲刺一下,结果却因为另一件重要的人生大事而影响了复习计划,那就是…..结婚,准确的说是领证。说来也惭愧,9月28日是我和女友在一起3周年纪念日,为了catch up这个特殊的日子,我特意做了精心安排,决定在9月27日在和她回到广州后进行求婚,然后28号带她去领证,接着正好可以从10月1日起闭门7天复习。结果我又做了错误assumption:谁告诉你领证完了你就可以轻易自行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了… naïve… 于是那7天我基本在陪家人和饭局中度过,Prep语法题加起来做了没有50道。等回到上海,距离考试时间只有10天了… (所以,请永远不要把计划排得负荷太重,一定要对每天可能遇到的情况有准确的ASSUMPTION… 否则,你只会不停打击自己)

当然,总体心情还是喜悦的,特别是语法成功率有了“看得见”的进步之后。

于是在二战前3天模考了2次,结果虽然只有660和640,但我却对二战上700充满信心,因为,我知道这次还有寂静的帮助。

又错误assume了一回。

不得不承认,我还是很幸运,只是有时候自己还没有真正ready有把握抓住机会。3战是在换题库前一天,很多很多很多寂静,感觉做得特别顺,做完数学部分已经开始幻想着有可能51,于是带着兴奋的心情做verbal…发现同样有很多寂静,于是基本上看到逻辑和阅读类似答案就点,做语法也如复习时般有感觉。最后提前了1分钟做完。整体感觉非常非常好,基本上90%的题都有把握,再加上寂静的帮助,当时我绝对相信没有理由不上700,弄不好750+也有可能。于是我继续带着兴奋,按下了report键,我满怀信心的闭上眼睛,等着睁开眼睛时能看到一个我盼望已久的7字头。突然监考MM过来拍拍我肩膀,说可以出去拿成绩单了… 于是我睁开眼睛,可是,看到屏幕上却并不是7,而是杯具…
那一刻,我再一次想要钻到地洞里去…
好了,一写就停不下笔,怎么又到凌晨4点了… 得,睡觉去,明晚再聊聊三战吧…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6

关于三战准备

昨天又加班到凌晨,实在没时间写。好吧,今天是周末,和考G一样,事不过3,那么就在今晚完结我的总结。

二战完了走出考场,其实很不明白为什么明明就感觉很好但成绩却远低于我的预期?尤其是这次更有了寂静的帮助。

回家后我还是像一战结束时一样,看一下我以往收藏的精华帖。效果也一如从前,再次浏览即使是以前看过的别人经验总结,你的感悟也会有些不同。一些之前被你一带而过的内容会让现在的你恍然大悟。这过程我现在归纳为“自省”。

自省完之后,我立刻报了1个月后的考试,准备三战。

自省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有三点:

1、三四五战的人其实还是不少的,永远不要因为分数没达到目标就觉得自己是失败者。相反,你要告诉自己,此刻的你是个warrior,是个奋斗者。从这些经历过N战的N个案例中,我除了能看到这帮哥们儿每次失败后为改变而作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真切的,坚持不懈的斗志。而这点,有时候往往就像“老罗”(罗永浩)戏称的独家法宝“兴奋剂”(忘了具体是不是这个词儿,但就是这个意思)——每当他复习GRE快撑不住的时候鼓励自己前行而用来阅读的那一堆励志书籍——在你考试受阻时让你热血沸腾(刚兴趣的童鞋可以上网看看老罗在几间学校的巡讲,介绍他的奋斗经历,大家可以有选择的参考他的成功经验)。这既是新东方早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所依托的精神所在,也是我决定多花些时间写这篇文章的用意——如果哪怕只有一个人,在经历G失败的时候因为看到我的文章而重拾动力,也会让我觉得这几个通宵没白熬。

2、我的应试策略还是有问题。我一战和二战都犯了一个错误的assumption,就是速度比正确率重要。并不是说我只一味的去为了做完而做完,我的意思是,当速度和正确率有冲突时,我会在通常把不太能确认的题给快速放掉。但经过我两次的失败经验,和精华帖中相对比较多童鞋的介绍,我发现,当你的速度不是慢得令人发指的时候(比如,按照正常速度做题会超时15-20分钟者),其实保证正确率远比保证速度重要,尤其是前20题。这点和我一战时所理解的“前10甚至前5题至关重要”理论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你前20题能够更仔细投入更多精力,即使最后做不完题目,这种策略所带来的分数段提升,也很大机会上要比你“匆忙放掉前面不确定的题目,保证一定要做完”这一策略高许多。回想起二战失利,很大原因就是在“怕做不完题目”和“遇到大量寂静”的双重刺激下,把自己及早抛离了高分库。
这里插一句,值得一提的是,我在二战前看了几个GWD的讲座视频,名字叫做GMAT考试情商(可能没记全,大家可以搜一下,youku上有比较完整的视频)。总体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我强烈推荐大家在复习一段时间,比如做完OG一遍之后看一下。很多内容例如老管关于GMAT思维模式的论断,对于语法,逻辑,阅读三部分内在本质的说明,关于连错/未完成的重度扣分原则,让我曾经大呼“原来是这样”。看完这个对了解GMAT的应试策略应该有较大帮助。

3、逻辑是我二战复习时忽视的弱项,据我推测,这直接导致二战的失败。因为我太过依赖寂静对逻辑和阅读题目的帮助,所以只把有限的复习时间放在数学和语法上,几乎没看过逻辑。但是,实战过后,我发现逻辑寂静远比阅读寂静有效性差!第一,逻辑寂静出现的频率比阅读寂静要低。我阅读考到的4篇全是寂静,但逻辑只有4-5题是寂静(占所有出现逻辑题的40-50%);第二,回忆逻辑题目的准确性比较低,毕竟阅读只需要考生在考场上记住大致框架段落大意,而逻辑则需要把那一大段的主要信息全部记住,一旦少了某一部分信息,就会影响判断,这样一来到考场上还需要重新看,心里又急躁,像我这样整个二战期间没有怎么复习过逻辑的人,把很多不太确定或才纠结了一下下的题就都给放过去了… 后面再出现的阅读即使是寂静,题目也只会给你出些低分库的类型… 这无疑是个灾难。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6

言归正传,基于我自省后的总结,3战的复习策略制定如下:
1、语法、逻辑为主。均追求正确率,而不是速度。
2、数学、阅读为辅,仅靠寂静。
这次我充分估计了在职复习时间不够的现实(约2-3小时每天,如果遇到出差可能会中断),不追求大而全,但求集中在小而精上。

简单说两句操作方法及背后的考虑:

1、关于语法:虽然二战前正确率已经提升到80%-90%,但我仍然觉得这部分不能被忽视。一来手上还有2套新prep破解没有做完,担心有知识点被遗漏;二来我希望语法能够成为最有把握的部分,让verbal成绩尽可能在前20题处于高分区,无论是否到时候遇到换题库。于是我把新prep做了一遍总结了一遍,OG12做了一遍总结了一遍(我之前只做过2次OG11),考前把自己整理的语法笔记看了一遍。刨除中间大量的出差、松懈等时间,大概花了1个星期左右。
2、逻辑:上面提到了我二战几乎没复习逻辑,所以三战的逻辑复习主要从根基抓起。把OG12逻辑部分又做了一遍,花了约5天时间;把充分必要条件用2个小时深刻理解了一下;自己总结了一下各种逻辑题型的问法和思路,2-3个小时。结束。

计划归计划,和前两次一样,你永远不能预计重要project或者结婚的决定会穿插在其中制定,至少我没办法100% eliminate所有干扰我复习的事件。所以呢,三战那天又碰巧遇到公司一个重要会议,同时考虑到自己准备得还是不充分,于是果断取消了那次考试。

现在想想应该是对的。否则,可能也没办法上700。

后来又因为几个耗精力的项目和回老家探望身体不好的外公,让我整个12月再加上元旦几天都无暇抽身复习,所以三战计划一推再推,最终我决定挪到2月1日,距离上次换题库整整27天。不巧的是,我之前已经定了1月31日考T,也就是说我考完T第二天就要考G的三战,而整个2月上海都没有T的考位意味着我不可能临时推迟T的时间。于是我再次动用了5天年假,连上前后两个周末,共计8天完整的复习时间,最后分配了前7天给G, 第8天给T的复习。(T一共也只复习了这一天,希望能至少过百吧。) - 瞧我这计划安排的,实在是不人道,但这也是在职复习的无奈,you need to always manage the unexpected changes and fix the conflicts on your schedule…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6

三战由于是周一上午,所以没什么人。作文不顺,AA结尾的模板还没补充完突然时间到了,把我气得半死,心情大受影响。调整了一下,好歹顺利写完AI。每篇大概450字+(GMAT作文我分数都没有到过5,所以不多给意见,唯一提一下的就是,要注意控制时间,开头结尾别用太多字数凑废话,中间多写一些,如能在正文有4段会加分很多)。然后是数学,顺利,50%寂静,但因为心里总想着要“保证正确率”,前面20题做得很谨慎,用时很多,导致数学差点没做完(教训。这策略本应该只用在verbal, 数学有寂静还是可以大胆一些用正常速度速度。)。到verbal部分,前20题花了我差不多45分钟,每一题都仔细推敲加排除,异常仔细,但奇怪的是,除了阅读仍然和寂静上全中之外,语法和逻辑竟然50%的题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这点和二战感觉很不相同。抬头一看时间竟然只有30分钟,但我还有21题,不由得着急起来,不过我仍然坚持策略不变,宁可最后时间不够,也要确保相对靠前题目的正确率,于是乎做后面语法逻辑仍然是仔细但时感纠结,一旦遇到阅读寂静就加快速度抢个几分钟回来。到最后6分钟的时候,我还剩8道,其中还有一篇阅读,意味着我平均40多秒就要一题。说实话,这时候我真的紧张了,不管怎么说还是不希望最后几题是靠乱点或者空着来收场。这时出来了第4篇阅读,又是寂静,刚想窃喜,仔细一看….忍不住大骂该死,这篇恰好是所有阅读寂静里我只看了一遍的文章,因为当时是挂在网上的考古题材,我一懒就没有再回头看过,要知道其他每一篇我都看了三遍的啊!于是现场快速浏览,根据大致印象选了答案。这时候只剩2分钟,我仍有5题,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放弃CR花精力在SC上保证正确率(CR只选选项最长的)。可最后竟然有3道是CR… GMAT啊GMAT,还真是我错什么你就来什么…. 最后,拼了命赶在结束前一秒把最后一个SC选掉。做完后我心情糟透了,心想这次实在太BT了,前面题目花我这么老多时间却没有十足把握,害的后面时间也这么匆忙,别说700了,600可能都悬,于是气呼呼的点了report键… 可才过了3秒,跃入屏幕的数字让我一阵眩晕…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激动地回头看了一眼监考,突然发现她其实是这么的可爱…

总结最后一次的经验,就一句话:正确率的重要性>>>速度的重要性。尤其是保证前10题,甚至前20题的正确率要远比被动的一味追赶“pace”重要得多。

以上就是关于我一二三战的经历,从决定准备考试到最后三战成绩出来,前后陆陆续续断断续续淅淅沥沥经历了7个多月,我从穿着短袖趴在大砖头一样的OG上奋斗,一直到穿着毛衣坐在电脑前做完最后一次考前的prep。流淌的时间、变换的季节见证了我这段特殊的日子。“迷惘”、“痛苦”、“停摆”不断地向我发起攻击,测试着我的意志,但是,今天,我终于可以拍着自己的胸口说一句——我顶住了!

-------------------------------------

当然,还没结束。由于上面的故事内容偏记叙文,我想,还是按照下面几个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话题,继续用“关于”来补充一下: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7

关于复习资料

这里仅列出我觉得有用的资料,记住,资料在精不在广。因为时间实在有限,我甚至从头到尾没做过GWD。所以,抓住最权威的、最具指导性的材料就差不多了。当然,还是那句话,和我复习时间&水平相似者直接提取,其他人就继续批判着看吧。

-语法:OG12+OG(verbal补充);旧Prep1+2 & 语法笔记;新Prep1+2
-逻辑:OG12+OG(verbal补充);陈向东 - GMAT逻辑推理(不用全做,看看几种题型归类即可)
-阅读:OG12+OG(verbal补充);杨继– GMAT阅读理解(不用全做,看看前半部分的文字介绍,了解出题策略和类型即可);寂静
-数学:OG12;陈向东 - 数学高分解析(XDF);费费数学宝典;寂静
-作文:AA七宗罪;黄金80题;GMAT官方题库及作文解析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7

关于考试策略/pace等

这部分我在上面有详细描述,总结起来这么几点:
Verbal:
-在速度不是慢的令人发指的情况下,保证正确率比确保速度远远重要(与其最后勉强完成前面错很多,倒不如仔仔细细做好前20题,把自己早早稳定在高分区中,后面即使时间不够连错几道也不会对你有致命性影响。我三战就是按照这个策略走的,实践证明,的确如此。)
-前20题尤为重要,值得投入权重更多的时间,而不仅仅是前5或10题
-我建议的pace: 前10题– 剩54mins;11至20题– 剩34mins;21至30题– 剩17mins;31至41题– 剩0min
Quant:
-数学保持正常速度,不用过于谨慎(1题验算个两三遍),也不要太过轻敌(直接脑子里过一遍就出答案,不在草稿上算一遍极容易出错)
AWA:
-头尾两端不要花太多时间却只为了堆积字数,要多留时间给正文
-理想段落为6段:1+4+1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7

关于寂静

-重要性排序:数学>阅读>逻辑>作文>语法
-数学、阅读一定要看。至少3遍。否则到考场完全记不住。
-个人觉得语法一定不要看了,除非有GWD原题出现就做一下。
-逻辑仅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看,一旦看也请至少2遍,否则不如不看。
-语法逻辑的关键还是靠平时积累吧,最好别依赖寂静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7

关于心态

始终记住并相信以下几点:
-每个人都能考到700+,区别只是在于尝试的次数和是否能做到坚持
-尽管GMAT是test in English而不是test of English,但低分不代表智商低,只代表你英文还没过关 or 你还没理解这门考试的本质和做题策略 or both.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7

关于文科生

相对于为数不少的其他理工背景出身的中国考生,部分文科生在数学上会比较吃亏,千万不要小视,预留足够时间和精力,这有时候是决定你是否需要重考的关键。具体策略参考我“关于二战”的叙述。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7

关于培训班

-不建议参加,除非符合下面情况:
o懒,不愿意自己收集信息,希望别人帮你扫盲
o没有自制力,需要通过类似XDF来激发个人无限热情 (这是我唯一value当年大学期间所上过的XDF 的GRE班的闪光点)
o钱多,或者觉得几千块钱买个放心对你很重要
-否则,自己复习就好了。因为… 培训班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上大课的形式在我看来完全是让你”lost” everything… including 复习的pace,理解的level,你自己的个性… everything….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6年前我参加完XDF的GRE班后就直接放弃了考试,… (当然GWD的小班形式可能会好些,但如果你能在上完GWD的课程后考到满意分数,我相信你自己复习也一样可以)。说白了就一点… 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追求某种速成的技巧,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然后给予无私忘我尽情的打击。而这些,都不是培训班能带给你的。如果我报了XDF或者GWD的培训班,我敢说我一战可能仍然过不了600…因为他们不会像我一样了解我自己,自然就不会花50%的课堂时间专门为我讲解数学。
-所以,你要记住的只有一样,就是it is你自己…that make things happen…而当你已经知道自己要什么,还缺什么的时候,难道说怎样去达到对你还会困难吗?… that’s it…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8

关于GMAT带给我的

-除了为你申请B school提供必要条件,以及提升你的英语水平外,
-Verbal真切地帮我改进了生活和工作中相对应的能力。我现在平常和别人说话,写email或是写这篇帖子,不管写英文、中文还是火星文,都会无意中带着做语法题的痕迹。时不时会习惯考虑一下:“嗯… 前一句提到的“他”是否会带来指代谬误?”…. “我刚才写的那两个产品的比较是否前后对称?会不会让人误解?”… 当我突然反应过来自己这种下意识的动作时,不禁感叹我其实被GMAT train得更professional了,更严谨了…
-看很长很长的英文文章/邮件时,下意识会focus记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甚至预测出题点… (这个有点过了,正在往回调整当中)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8

关于材料的使用方式

这个learning比较另类,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提一下:就是建议全部学习过程尽可能在电脑上进行:
-一来记笔记方便(随时在错题旁边remark,涂改,增加,重写… 悉随尊便。我平常工作中就这样,开会,记meeting minutes什么的基本上已经不用纸质的材料做记录了,laptop 就是我最主要的“文具”);

-二来环保,别觉得老生常谈,对于倚赖网上资料的童鞋这点很重要,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你打印出来的资料有没有时间用完,一不留神你考试时间到了但身边还有一摞你发誓想要做掉的题目没有搞定,这样的浪费可就这是罪过了,你自己也会懊恼不已,如果真的想打印也请分批量力而打,千万别傻乎乎的逞英雄把所有资料都印出来;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你始终熟悉对电脑做题,尤其是长时间的看着屏幕做题,这点不多说了,经验之谈。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8

关于所谓的“如果能再来一次”

如果能够再来一次,根据我的实际状况,我会按照以下策略及复习计划以求一战即过:

1、准备时间留足4个月。因为在职复习,工作繁忙,每天只有2-3个小时,又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干扰复习计划,动不动就中断个一两天,所以时间一定要充足,给自己留足够buffer应对工作生活上突如而来的变化。但也建议最好不要超过这个时间,以免难以控制倦怠情绪。

2、每隔1.5-2个月设置1次极为正式的虚拟考试日(使用Prep模考软件即可,无需使用其他的,因为Prep已经足够准确预测你的水平。总共可以进行3-4次。首次模考可以晚些执行,第二第三次之间可以间隔短一些)。目的在于让可能的二战三战四战…N战失败全部在真实考试前全部发生完毕,让所有的“痛定思痛”、“总结N战经验”都如实的早点出现。有点类似高考一二三模。还记得吗?那时候每个人其实都挺把那考试当回事儿的,以至于每个学生的发条总也松不开。这里也是同样的道理。这点上,执行的关键在于一定要严格模拟真实考试情形的每一步:
a.比如设置一个考试房间(安静隔音),并把所有考试工具准备齐全,包括耳塞、草稿纸、笔。其他无关物件全部拿掉。而考前一天不能进入该区域。
b.虚拟考试前2-3天,参照实战准备方式,把数学所有寂静做3遍,把阅读、逻辑所有的寂静都看3遍,充分紧张起自己的神经。可能有人问你的Prep里面也没有寂静题目,看寂静有啥用。我的意见是一定要看,三个好处:a. 实践证明3个月内的寂静在实战时出现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并且相对更反映目前GMAC题库内容和类型,尤其是数学,所以认真看了寂静即使2个月后再考也是有帮助的,就算到时候再捡起来重新做一遍也会快很多很多;b. 锻炼你遇到考试当天(或考试前3天内)换题库时控制现场情绪的能力,毕竟像我二战三站都在换题库前一天的情况还是很少的;c. 看寂静可以增强模考的真实性,这点就不多说。
c.作文也要尽量模拟真实来做,可以到下载区下载一个“AWA计时器”,直接在屏幕上显示倒计时,有文本框可以输入作文。最好不要自己脑中或者手动计时,我的经验是,自己计时对于模拟真实考场的有效性要差很多。因为倒计时显示会像实战一样让你的神经始终紧紧绷着。

3、准备好足够多的精神食粮,即精华帖、备考心经、GWD视频、罗永浩讲座、俞敏洪演讲。当你倦怠松懈时,看一下;当你复习遇到瓶颈挫折时,看一下;当年被无尽的工作/学习/生活上的事情折磨得想放弃时,看一下。相信我,you will be reenergized…

4、找一个考试伙伴,最好和自己目标考试时间match,并且在同一个城市住的别太远。推荐找个异性,效果最佳,你一定会发现偷懒的几率变小了很多。如果有家属了,那就退而求其次找个同性吧。这样一来,互相监督计划的执行,上面几点策略也比较能得到保证。

5、不要太早报名。建议确定一个90%能肯定的考试时间,先放到calendar里,然后在考前1-2个星期,根据上月更换题库的时间,后推25天报名(一般情况下90%都是在上次题库更换的28天+以后再次替换)。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8

如果能再来一次,按照4个月的时间,我会安排具体复习计划如下(仅供参考)。基于每天平均2-3小时复习时间,周末5-8小时的情况来设计。同时预留了每周有2-3天因为加班或其他突发事件无法执行:

Month 1, Week 1:搜集备考心经/精华帖(2-3 Days);【OG12+OG (verbal补充) 】边做边总结(不含数学);
Month 1, Week 2:【OG12+OG (verbal补充) 】边做边总结(不含数学);
Month 1, Week 3:GWD讲座视频;Prep旧1+2 边做边看语法笔记
Month 1, Week 4rep新1+2 边做边上网看语法讨论
Month 2, Week 1:陈向东 - GMAT逻辑推理;OG12及补充材料逻辑部分第2遍
Month 2, Week 2:杨继– GMAT阅读理解;OG12及补充材料阅读部分第2遍
Month 2, Week 3:OG12数学部分;陈向东 - 数学高分解析(新东方出)
Month 2, Week 4:陈向东 - 数学高分解析(XDF);费费数学宝典;AA七宗罪
Month 3, Week 1:当月寂静;Prep第一次模考;旧Prep1+2 & 语法笔记
Month 3, Week 2:旧Prep1+2 & 语法笔记;新Prep1+2
Month 3, Week 3:新Prep1+2;OG12+OG(verbal补充) 语法部分
Month 3, Week 4:OG12及补充材料逻辑部分第3遍;黄金80题;GMAT官方题库及作文解析
Month 4, Week 1:当月寂静;Prep第二次模考;旧Prep1+2 & 语法笔记
Month 4, Week 2: 旧Prep1+2 & 语法笔记; OG12及补充材料阅读部分第3遍
Month 4, Week 3:【OG12+OG (verbal补充) 】总结
Month 4, Week 4:数学&阅读寂静;Prep第三及第四次模考;正式考试
作者: myice    时间: 2011-1-13 16:28

关于感谢

最后,要感谢LP在我身边担当我数学老师,回答我许多傻问题,还帮我解决了概率这个老大难问题,没有你,我数学不可能得到50。感谢老妈在身后一直支持我,不管我重考几次,她都会发短信打电话持续不断的提醒我要挤时间来学习,我经常在复习感到痛苦时想到你的短信就立刻充满动力了(哈,有一点儿夸张的成分,但不多)。最后的最后,要感谢感谢无数留下了自己备考心得的好童鞋们,和感谢辛勤整理寂静的兄弟姐妹们,没有这个平台,没有众牛们在考完后还提供的无私分享,没有寂静垦荒牛的付出,我想我不会这么快有机会写下上面这些文字…

再次衷心感谢。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