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ZZTuck MBA 第一学期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stream    时间: 2010-12-20 10:49     标题: ZZTuck MBA 第一学期总结

本帖最后由 stream 于 2010-12-20 10:50 编辑

从8月底踏上美国大陆到今天,已经在Tuck过了近四个月的时间。经历了残酷的Fall A、Fall B和找工作的洗礼,结束了最后一门考试后,几乎每个人都在床上昏睡到第二天中午。现在已经是冬天,窗外的白雪,Big Green晚上五彩斑斓的圣诞树,宁静的校园,只有在这个时刻,我们才有时间和心情去欣赏这里的美。

整个介绍会按照开学后的大事记分块记录,前辈曾介绍过的如outward bound之类的就不再赘述。分类如下:
1. outward bound
2. Fall term
3. Wall Street Trek & 找工作之finance 篇
4. 找工作之consulting篇
5. 找工作之corporate 篇
6. 找工作之non-profit篇
7. 找工作之entrepreneur篇
8. 找工作之……others!
9. 学校culture——study group
10. 学校culture——faculty & staff
11. 学校facility & 其他资源

一天肯定写不完了,争取在winter break的时候update完毕~


1. Outward bound:看过Tuck前辈们答疑贴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Tuck的传统项目,在一艘小船上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11个同学一起漂流在茫茫大海上,从一个目标划向另一个目标,从那一刻起开始建立友谊。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间,船上的同学还会定期聚会,大家之间有了问题还是会互相寻找帮助。

2. Fall Term:Tuck的Fall term分为两部分:Fall A和Fall B。其中Fall A 1个月,Fall B 2个月。Fall A基本算是一个适应期,让刚来的人先迅速适应美国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方法,很短,但课也不少。Fall A有四门课,两门quant相关的课,两门case based的课;Fall B有5门课,三门quant的课,2门训练leadership的课。Fall的课业负担是非常重的,尤其是Fall B。在和校友networking的时候,只要提起来Fall B,不管是多资深的校友,都会色变。记得有一次和一个banker聊,他说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我问他,那和Fall B相比如何?他的回答是,也差不多就那个样子了,但Fall B更累,因为连续两个月都是如此。Fall B的accounting和Capital Markets是最让人头大的,期中考试结束后,一个CPA对着我愁眉苦脸的说,她也不是很确定自己是否作对。想起当年面试官说过的,Tuck的课业负担很重,尤其是Fall,要做好准备,现在才明白其中的分量。

累归累,玩可一点都不能少。几乎每天晚上,镇上的小酒吧里堆满了Tuck学生,每周都有party。Party是Tuck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动,大部分Party都是有主题的,80's Party, 90's Party, 等等。所谓有主题,也就是说要穿costume (即将来Tuck的同学们注意了,一定要准备点costume啊~ 太需要了)很佩服这里美国人的想象力,穿成什么样的都有。除了Party,还有各式各样的园游会,也是穿着costume组成team玩游戏。Hocky是一定要参加的,不管男女,不管会不会划冰。这里的Hocky分几个档次,什么都不会的属于Tripod,牛人都去Team A和Team B。当然,绝大多数都是Tripod队。前一阵我们这里举办了一场the worst of the worst的Hocky 比赛——亚洲队 v.s. 拉丁美洲队。一个是从来没划过冰,一个是从来没见过雪,上场之后娱乐效果可想而知。还没开始比,双方已经摔倒一片。能划着带着球走几米的都是super star,连裁判都是划的跌跌撞撞,与其说在执法,不如说在场内捣乱碍事。Hiking、划船都是这里的传统项目,没事就去宿舍后面的connecticut river漂流;等雪季到来时,再去附近滑雪,也是很乐趣多多。喜欢户外运动的人来Tuck绝对不会错,总有数不清的乐趣——即使在Fall term。
作者: stream    时间: 2010-12-20 10:49

3. Wall Street Trek & 找工作之finance 篇

在绝大部分中国学生的印象中,Tuck不是一个Finance school,这点毫无疑问;但如果说Tuck提供很少的finance就业资源,那绝对是错误的。

开学第一周 ——这个印象太深刻了,JP Morgan就来到学校开始做investment banking training camp,为那些对IB感兴趣的同学进行入门级培训。紧接着,几乎在一个月之内,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Citigroup,UBS,Barclays,BoA Merrill Lynch,Larzard,Harris Williams……以及一堆大大小小的投行都来到学校做company briefing。那些大行更是多次造访,office hours,Mock interviews,dinners,cock tails……各式各样的networking 活动塞满了日程。有时候真替这些银行捏把汗,一个教室也就坐了50来个人,他们大老远跑到这里,太委屈了。如果遇到一些小的不知名的bank,CDO得发信通知大家给点面子,show up一下,不然公司第二年就不来了。从这点上来看,Tuck的确不是一个finance school。同学中想做IB的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和印度人,绝大多数是转行的。我们常常感慨,如果是白人,在这里想转行做banking简直太容易了,竞争非常小。对国际学生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和文化,这个在后面细说。

Tuck几乎是所有大行的core school,每年每个银行都会从Tuck招走几个学生,这样分一分,到了最后,只要是想做投行的,只要肯努力,几乎都能有结果。对中国学生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语言和沟通。语言和沟通是两个方面,不能一概而论。这不只是Tuck的中国学生遇到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一样。下面讲一下这边的IB找工作流程(纽约),也算是我们今年得到的教训,希望能给有志于在华尔街找投行的同学们提个醒,早做准备。

Investment banking

IB的找工作始于Wall Street Trek。每个学校都有类似的Trek,就是在几天内集中拜访华尔街各大银行,和banker进行交流,留下名片和印象,以便后面继续follow up。Tuck的Wall Street Trek为期三天,拜访了10家银行(包括一家Private bank)。每家银行的schedule都相差不多。首先,资深校友会做一个speech,介绍公司的情况;其次,另外几个相对junior的校友可能会做一些case study,介绍投行工作流程;最后,就是networking,在人堆里找自己的target group去交流,了解情况。在这个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出来中国学生的劣势。第一就是语言,第二就是沟通,最后才是文化。语言很容易理解,周围都是白人同学或者印度同学,不管有没有口音,叽里呱啦一通说,至少流利,对方也听的懂。对中国学生来说,由于语言上存在短板,往往自信不足而不敢提问,或者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而不会提问,给banker容易留下没有自信、不敢说话、不善于交流的印象——当然,这是后期可扭转的。沟通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东方人的沟通方式和西方人不一样,他们的small talk技巧,很巧妙的引入话题,很自然的讨论经济形势,询问公司状况,对中国人来说,这些问题问起来总容易显得生硬。文化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劣势主要在cock tail、dinner的时候体现。大家一桌子吃饭,总不能再继续呱啦呱啦的讨论工作了,有的说自己的高中,有的讨论棒球,有的说美国的大选,我们就只能干瞪眼,完全插不上话。当然,就像CDO说的,我们的优势就是“interesting”,因为我们拥有他们没有的特点和经历,但如何让这些经历为自己增添光彩,就要个人私下努力了。

Wall street trek回来,就要挨着写thank you letter,开始follow up。做每个公司的research,和在trek上聊过的banker约informational interview,每周拜访银行,每次拜访都要聊几个人,就是后面几个月的生活。很累,压力很大,但这是事实。Tuck地理位置不便,大家都知道,所以每当我们拖着行李箱走进bank,对前来接待的banker说刚坐了5个半小时的车来到纽约,他们都非常impressed,立刻感受到诚意有多少。有时想想,这也未必是件坏事。在后面的networking活动上碰到过stern和CBS的同学,他们都抱怨说自己每天都要泡在这些bank里,一个班都好几百号人要做investment banking,和自己同学竞争都竞争不过来。拜访完bank,还要继续follow up,在每个bank里找会为你说好话的人,这样才能在他们最后内部discussion时得分。这对中国学生来说又是个很大的挑战,美国人很容易打成一片,而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天然的文化差异,导致很难建立这种personal的联系。这是我们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Topway上的童鞋们有志于在纽约做banking,提前努力了。

Tuck今年的申请截止日期是11月30号,closed list (公司发出的面试邀请名单)是在12月13号,这真是救了我们。其他大部分学校的closed list都是1月中才出来,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一直做networking到1月份,而我们在12月中就可以解放了,专心复习考试或者准备面试。

关于面试邀请,Tuck在这方面真是给足了学生机会。拿今年来说,申请BOA Merrill Lynch的人最多,有47个,公司提供的面试名额有24个,其中12个是公司发出的邀请,12个是需要学生自己用分数去bid。这就是说,对那些不善于做networking,或者前期表现不够好的人来说,即使很不幸没有被银行邀请面试,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准备面试,一鸣惊人从而获得机会。根据CDO的统计,每年有40%最后拿到投行offer的人不是closed list上的,所以,也可以说机会多多。申请人数最少的银行,Barclays,只有34个,同样提供了20个面试名额,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每个银行都会提供至少20个,至多24个面试名额,closed list和bid各占一半(不包括private bank和equity research的名额),说实话,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对我们这些career switcher来说,最大的感触以及失败就是没有提前做准备,不管是networking还是知识。很多banker会问我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对investment banking感兴趣。这个问题对career switcher来说至关重要,如何讲自己的故事,如何让故事make sense,如何证明自己在finance方面的积累和努力,如何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自己的兴趣,这都会影响到后面能否拿到closed list。另外,就是学着用美国人的方式沟通和交流,学会让别人喜欢自己。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该提供的资源和机会都提供了,剩下的,都是个人努力。banker们也说了,不管哪个学校,他们最终想要的是优秀的候选人,而没有比例之分。就像今年Tuck拿了UBS 的case competition的第一名,UBS的一批校友也脸上颇为有光,也会为最后的job placement起到促进作用。

在整个找投行工作的过程中,不得不说的是Tuck强大的校友网络和团结紧密的关系。Barclays是第一个来到学校开office hour的。所谓office hour,也就是和banker一对一的进行20到30分钟的交流。在进门之前,我还非常紧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刁钻问题,想想自己什么都没准备,吓得手脚冰凉。可是,我听到的第一句话却是,“不要紧张,我来这里是帮助你进入investment bank,而不是让你screw." 校友的一句话,立刻让人放松下来。听完我的故事后,剩下的时间都是她在一点点的教我如何将自己的故事讲的更好,如何增加细节,如何读deal,如何准备interview。没有judgement,没有不屑和冷漠,有的,只有帮助。接下来其他几家银行的校友也一样,不管senior还是junior。第一次去纽约拜访,我还没开口,对面的校友就说,“我们知道在现在这个阶段你还什么都没准备好,别担心,我们也经历过你所经历过的一切,后面我会帮你联系另外几个校友,你先和我们练熟了之后,我们会让你见一些非Tuck的校友,让你多建立一些联系。”这和我们所了解的banker完全是相反的形象。在UBS,一个校友听了我的故事,同样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不足之处在哪里,然后详细介绍在他们公司内部的speech上,senior management是如何定位自己的银行的。即使忙碌如Goldman Sachs,他们也总会想法抽出20分钟时间来为提供建议。就像校友说的,Tuck人少,所以更需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从而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同学之间也是同样的帮忙,外国同学的支持让人格外感动。第一学期,我们还没有买车,去纽约往往需要搭车。5个半小时的夜路,我们都只能靠一位印度同学开车,看着他常常累的睁不开眼,让我们都觉得非常内疚。从一个bank出来,大家也会分享互相之间获得的信息。这个banker的背景是什么,那个banker有什么兴趣爱好,这个banker刚做完什么deal,那个banker对哪个group感兴趣,都会分享,而非互相保留。我们要的是共同进步,而不是互相踩在彼此的头上向上爬。二年级的会帮我们做mock interview,给我们讲他们的经验,分享他们当年收集的资料。CDO也是随时需要随时约,哪个bank没有contactor,他们也会帮着一起发信,走“后门”帮我们引荐。

Investment Management

像我这种纯属打酱油,只是跟着去凑凑热闹。去申请investment management的人大多是具有投行背景的,实力都很强大,GS、MS的大有人在。来Tuck招聘的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公司也不少,说实话,大大超出我的意料。像Fidelity、MFS都会来,原谅本人孤陋寡闻,其他的实在不了解。对investment management公司来说,Tuck的问题就是学生少,对investment management感兴趣的人也很少,所以大老远跑一趟,没什么人捧场,代价很大。幸运的是,校友们都非常帮忙,尽力为Tuck学生争取机会,像我们的women in business conference,diversity conference,这些公司都会来开office hour。即使不来campus面试的,也可以通过联系校友去争取机会。同样,为了扩大Tuck在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影响,校友们都竭尽全力。前两天去Boston参加investment management trek,一个在Fidelity工作25年的超牛资深校友陪我们聊了一个半小时,亲自带我们去参观Fidelity的trading room,让我们颇为叹服。在平时上课的日子里,每天都会有很多校友回到学校拜访,其中不少来自investment management公司,同学们可以注册他们的office hour、breakfast、lunch、dinner,和他们获得直接面对面对话的机会。有一次,我注册了Blackrock的lunch,和Blackrock的资深partner一起聊中国和美国的PE发展区别,感觉还是大不一样。对那些有志于从事此行业的人,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进一步建立联系,甚至拿到一个工作offer也说不定。美国同学在这方面做的要好太多,很多人在我们还满头大汗写cover letter时,就拿到了intern offer,开始享受人生。Tuck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要如何争取及挖掘,看自己。

PE & VC

类似investment management,就不多说了。很多和VC/PE的founder或者partner接触的机会,校友都是很帮忙的,如何争取机会,看自己。

在Tuck,竞争已经算很小了,总共就280个人(2012届),资源平分到每个人头上,是绝对够用的。很多人将MBA当作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这是不假,但MBA本身并不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学校提供机会,提供敲门砖,剩下的,看自己够不够给力了。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