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关于MBA学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reddragon    时间: 2010-7-10 10:53     标题: [转帖]关于MBA学什么

关于MBA学什么

MBA
课程无数, 学过的模型无数, 读完之后自觉满腹经纶, 讲起来头头是道. 可真正用起来却未必. 2个例子就知:

第一个例子, 大家都做过西南航空的Case, 教授要求分析西南的优势, 怎么分析? 我们教授要求用麦肯锡的7S模型列举其优点. 很多同学就这么列举了, 教授就觉得分析的很comprehensive, 给个高分.

不过我有个问题
, 任何一个企业, 我让你找10个优点和10个缺点, 你能找到吗? 只要你还经常看看财经杂志什么,我估计你就能做到. 再来一个问题,假设你有一家亏损的企业,你分析出10个问题, 假设解决每个问题要花费500万成本, 而你手头只有1000万资金,你怎么挽救这个企业?

所以我写的西南航空的
CASE就没有照抄7S模型,我提出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西南无法和大航空公司竞争主流航线,所以它只能在支流航线上打主意,而支流航线面临的乘客不足和陆地交通的竞争, 这就要求西南要降低成本运营, 这是西南的核心思想, 降低成本的方案很多,其中有一项是降低人员成本, 那给员工工资低了,还要让员工拼命给你工作, 怎么办? 那无非就是用family culture. 并不是说西南领导者从一开始就想过用family culture来降低成本,或许他本来就喜欢这种文化氛围. 但是我想说在当时这种情况下, family culture really does work, otherwise, it would be a big problem.

如果认为西南的核心竞争力是
family culture , 并认为这个文化战无不胜, 那么当你照搬这个culture去运营一个高毛利率公司时,给了员工行业第一的pay, 还要和员工family culture, 平白的增加了成本被股东骂了,可能你还不服呢!但是你什么时候听说高盛大张其鼓的吹嘘它family culture???(顺便说一句,我的教授连看完我的case的耐心都没有, 直接comments要我用7S)

如果你分析西南有7个优点,那么是不是说当你运营一个企业的时候也要着意打造这7大优点呢?

再来一个例子, 我们都会使用five force模型
随便挑个行业,比如新能源电池吧, 用个five force, 把东西罗列了,然后呢?? 然后说这个行业好! bullshit. 我都不需要分析就知道好
所以深入的问一个问题: 什么情况下用five force? 或者说用five force是为什么? 大家可以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能马上清楚的回答吗
很多MBA,包括一些Marketing managers用这个模型都是忽悠的..反正分析了,做个PPT看起来很好, 是受过MBA正统教育的...
我之前在做一个industry analysis时候就遇到这个问题, 我发现很多模型, 我用了, 只能让看的人feel good, 但并不能改变我对这个行业的判断和结论. 换句话说, 我只是因为用模型而用模型, 罗列的数据和情况, 但是罗列完后很茫然, 不知道有什么改变?
参考strategy的教科书, five force模型1)determining the competitive intensity and attractiveness of a market, 2)applying this model helps usto forecast industry profitbility in the future and to devising strategies for changing industry structure
我现在用这个模型, 已经能初步明白为什么了, 我会把分析和行业的发展阶段, 行业的毛利率变化, 行业发展的增速联系起来了
这些都不是学习的时候明白的, 都是用多了看多了之后明白的.

随便说一句, 很多教授都是经济管理或者金融学博士, 研究过模型,做过些项目咨询, 却没有真正工作过, 他们教授的东西, 要听, 但同时更要学会独立的思考.

共勉

作者: elaineyll    时间: 2010-7-11 08:52

顶!所谓模型,都是对现实的简化;而一旦简化,就必然有前提和假设,所以利用模型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大的局限。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BCG矩阵,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用BCG进行分析的时候想过其适用的范围?例如,BCG 矩阵的前提之一是经验曲线的存在,在经验曲线效应不存在或很微弱的行业,用BCG矩阵显然是有问题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模型或者一个分析方法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反应了那个年代管理学的认识。BCG矩阵的时代,是强调市场份额的时代,但是后来涌现出众多的专业化得小公司打败了市场的巨人,或者说能与巨人共生。这些都让人们重新开始审视市场份额的重要性,反应到战略分析上来,BCG矩阵,这样一个如此强调市场份额重要性的模型,公司在多大程度上能真正的依靠他来决策呢?

所以,所谓的模型、框架,很多时候只是用来帮助理自己清头绪或者告诉别人我已经理清头绪的工具。正确的决策,一定要超越模型与框架,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作者: nonozx    时间: 2010-7-11 22:34

LZ是真正的牛人
成功的公司各有不同,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分析找一些共性,为自己的公司作好框架,此为以正合
经过学习多个不同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有的东西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过来加以加工,就成了本公司独特的发展方法,此为以奇胜

单纯研究模型,都是咨询投行忽悠用的
作者: liexodus    时间: 2010-7-12 07:09

看完LZ的文章,有所感悟。

04年我不得不做一个选择,一是出国念书,二是去一家小公司在迪拜的分公司工作的机会。很庆幸我当时选择了后者。虽说只有五年多的经历,但是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方面很多,积累了相当杂的经验,但是我认为对我来说得到最宝贵的是养成的直觉和思维。记得曾经看过GMAT的一篇文章,越高级的经理越不会去用那些牛B哄哄的工具,人家都是靠直觉滴,哈哈。

不错,MBA会学到各种各样的分析模型。但是我认为工具毕竟是工具,如果觉得念完MBA,会使用那些天花乱坠的模型,有了文凭,就很牛,那我觉得还是别浪费自己的青春和金钱。MBA的最终价值还是体现在人本身,就像面试时考官说到的找到什么样的工作靠的是你自己,学校只是给你提供这样的机会。工具很多,但是如何把工具用好,则是要靠自身的经验和悟性,靠直觉和思维了。就好像同样是玩星际,你用的电脑配置再高,战略和战术素养不行,还是打不过人家用烂机子的,呵呵。

所以说我很不喜欢讨论学校好坏的问题,关键还是适不适合自己,能不能从校友身上学到自己缺乏的东西。现在学校教的东西都差不太多,教授也都是visiting的,不管上哪个学校,大家接受到的东西也不会差别很大。讨论学校好坏真的是太没意义了,大家没必要跟着各学校的marketing起哄。
作者: painsper    时间: 2010-7-12 22:26

各种技能和方法都是可以从书本上学到的,这个不是大问题。

关键的是运用这些知识的时机和方法。如何用?怎么用?这个更多地来自实际的经验和个人的悟性,二者缺一不可。 这就是大家都读了同样的书,可是走到工作岗位上最后却天差地别的原因了。
作者: piacia    时间: 2010-7-14 07:37

想起某个心理学家的话,个人看来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很有用的,I think therefore I am,也就是说当你对某个目标有那种信仰时,你才能真正的实现他感受他。

楼主的分享很好,不过为什么工作以后才能明白这些道理了?这些难道不是在MBA的过程中应该学习的吗?不要说教授没教,师者授业解惑也,他们只是给你指条路,可是真正的学习理解还在于个人,不是吗?我想这也是MBA的主要目的,一个真正的leader所应该具备的。

所以个人认为,对于一个真正选择了MBA的人,他应该有那种信仰,知道自己想要从中学到的,相信自己也能够学到,而且在那个过程中能够学到,要不你投资那么多干什么了?难道仅仅为了一个学位?如果还没有搞清楚这些问题,要到了MBA毕业后才搞懂,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学MBA?对己对社会其实都是一种变相的资源浪费。
作者: sunniers    时间: 2010-7-15 22:08

MBA和大学一样,所有的课程也好,模型也好,都为为了启发思维,而不是绝对的真理。读后结合工作实际,你会有发现自己的思维很有逻辑性,看问题较为全面,分析深度也大为提高,这是非常重要的。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