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萌生出国的念头是在大二(我是小本,目前大四即将毕业)。那段时间,我在思考: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我意识到出国可能会适合我。当时的想法很朴素,我不喜欢单调守旧的生活,我希望体验各种不同的东西,渴望try new things.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一直呆在同一块土地上,是一件很让人压抑的事情。我向往着能有机会,去一个陌生的国度,体验一下别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看一看各地的湖泊山岭森林沙漠。我承认自己是那种有点理想主义的人。虽然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理想主义”和“缺心眼”几乎是同义词,但我信奉“快乐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因此决定将别人的看法搁置一边,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说到这儿插点题外话。即使是美国人,他or她说的英语也不是“完美”的。模仿的时候千万不要学他们说话时的各种坏习惯,比方说,Bush的南方口音,Palin的Eye-rack, Eye-ran和New-killer,以及Chandler Bing的“Could that report BE any later?"
第六,关于策略:诚实乃最佳策略。很多同学申请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纠结:教授问的这个问题,我是否应该如实相告?楼主也被问过多次这种"纠结"问题,楼主的个人经验就是:do not lie。比如,某教授给Offer前,问:你现在有没有offer?楼主答曰:有。教授又问:能不能告诉我是那个学校的?楼主答曰:是XXX学校,但比起这个学校,我更喜欢你们学校,所以如果你给我这个offer,我会感到很高兴(楼主当时也真的是这么想的)。其实教授都明白每个学生都申N个学校,而且不乏有申请者会拿到多个Offer。对现有的offers如实相告,不会影响你get one more offer。作者: 小筑 时间: 2010-5-25 14:55
六、对录取过程的浅陋见解
1. 关于面试
没有面试,是不是就没有希望拿Offer了呢?绝对不是。就楼主所申的ME和MSE这两个专业来看,多数Offer都是不经过面试直接发的。楼主申了十多个学校,面试的次数却寥寥无几。这些面试多数都还是那种比较随便的,唯一的一次正儿八经的interview反倒是悲剧。楼主的个人经验表明,interview和offer没有任何必然联系。所以,等到2月份甚至3月份还没有被interview过的同学,千万不要自暴自弃。; B0 m5 K# I9 t- `( q! g' D
上了WL之后拿offer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很多学校的WL是有排名的。如果排名很靠前,WL就是准offer,转正就是只时间问题。而如果排名靠后的话,即使有几个人拒了offer,也很难轮到你;这时候WL就是an euphemism for late rejection。楼主曾经被3个学校WL,其中有一个据说排名“near the top of the list”,结果5天后就转成了offer。而其余两个确是彻头彻尾的悲剧,直到415也没有等到消息。有些学校的WL是不排名的,这种情况更加复杂。作者: 小筑 时间: 2010-5-25 14:56
然而,新的追求总会带来新的焦虑。从此以后,苦苦等待了1个多月,除了几个Unfortunately(就是Rej的别称)和Congratulations, you are rejected(就是无奖或少奖的AD),什么也没有。难道后面的学校都要“全聚德”?难道我在“缘”里就注定要去这所学校?我不敢继续想象下去。那段时间,我总是不住地祷告:上帝啊,我的第一个offer,就真的是最后一个offer吗?
如果将申请过程分为几个时期,那么这就是“纠结期”的开始。从3月拿到第二个offer直到4月的某一天,艰难的2选1始终纠缠着我。独自**冥想时,脑海里总是同时浮现出电话里男导师那充满磁性的“I hope you could come here”的声音和女导师玉照里那蒙娜丽莎般的微笑。而我的心思就在这两股无法摆脱的磁力的吸引下,忽左忽右,犹疑不定。
自开始申请以来,我一直用Sarah Palin的照片作自己的头像。很多次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喜欢佩林?她不知道非洲是一个大陆,她会把nuclear这个词的音发错,她说她可以在阿拉斯加的土地上看见俄罗斯。她还出过各种糗事,以至于经常被媒体拿来开涮。这样一个笨女人,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你?更何况,历史总是记住胜利者,而你又为什么偏偏对这个落选的副总统候选人情有独钟?难道你喜欢她,就仅仅因为she is hot?
是的,她的看上去真的要比那些正宗的美国政客“弱”很多。她参选时只有44岁;她不是出身于政治世家;她没有多少政治经验,更没有当过参议员,只在偏远的Alaska当过两年州长;她没有上过常青藤名校,她的母校是University of Idaho,一个很多留美申请者眼中的“烂校”。
感谢我的父母。在我两年多来的出国路上,他们经济上尤其是精神上的支持是我的坚强后盾。当初我做出出国的打算时,他们义无反顾地支持我。因为他们懂得,爱一个孩子并不只是给予他/她钱财,物质以及生活上的照顾。最重要的是,在他/她长大的时候treat him/her as an adult
, 尊重他/她自己的选择,支持他/她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将来我有了孩子,我也会如此对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