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申请攻略] 如何进入世界顶尖商学院(连载) [打印本页]

作者: hsWang    时间: 2004-12-12 17:49     标题: 如何进入世界顶尖商学院(连载)

一、如何选择商学院

既然MBA的学习能带来很好的回报,那么怎么样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商学院,是很多年轻人都会考虑的问题。根据《MBA之星》的介绍,选择正确的MBA项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未来的各种计划。改变商业环境对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以确保他们选择的课程适合自己的长远目标。对有前途的学生们来说,问题在于他们的终身计划是什么?MBA之路应该怎样走?

  随着商学院市场变得日益成熟,重要的雇主们对于他们从中招募人员的商学院也变得更加挑剔——学生们只是在申请时才意识到这一事实。选择MBA项目有点像选择一辆汽车。大多取决于你想跑得多快,你要花多少钱,以及你今后打算用它来做什么。随着竞争的加剧,进入顶尖商学院在任何时候都变得很艰难。

  来自顶尖商学院的MBA给雇主们带来较大影响,超过了来自不那么著名的学院的学生。花费反映出了这一点。正像汽车有相同的基本零件一样——四个轮子,发动机,方向盘——MBA的情况也一样。计划由核心管理主题构成,包括金融、营销、经济学、IT和组织行为、被称为选修课的额外选择。最后,通常有一篇毕业论文或一份公司内部报告。商学院的品牌是可以造成差别的附加物。

  随着越来越多的MBA毕业,选择合适的商学院就日益变得重要。商学院也与某些培训课程有着很强的联系。例如,凯洛格学院高度重视市场营销。芝加哥学院以培养出大批呱呱叫的人而出名。INSEAD以国际性而自豪。伦敦商学院以金融和全球战略而知名。麻省理工学院擅长技术方面、电子商务,并在财经方面有好名声。哥伦比亚在金融方面也很强,但它也与房地产和企业家有联系,与媒体和电影学院有良好关系。斯坦福在新经济的所有方面都很杰出,而加州的邻居安德逊学院则以娱乐业和企业方面见长。

  因此,选择合适的商学院,或者对口专业的商学院应当成为考虑的主要因素。

  商学院的名声都很重要。这与一切名牌产品是一样的;没错,顶尖商学院所销售的,正是名牌产品。顶尖商学院谈到教学质量和国际主义时就像它们是一种魔粉,魔粉在它们的产品上闪光,使它们有别于其他产品。如果商学院的经历只是学习,那么一位学生就可以去欧洲、亚洲或美国的许多商学院中的一所。根据教学情况,有些商学院可能与更加著名的兄弟学院一样好。但是,为了使真正商学院的金子发光,你必须去一所名气很大的学院。

  顶尖学院花费了巨大努力进入自己的市场。大量的小册子和陈列恰恰是夸耀的一部分。麻烦在于,包装有时可能进入到内容中。辨别有希望的MBA应当有超越市场的眼光。顶尖学院吸引了顶尖的教职人员。这是学院生活的事实。

  商学院比大部分机构更加靠名气维持地位。它们知道正是学院的信誉以及它的MBA的规模,将把顶尖的人才招进校园——招生如同钓鱼,他们知道哪里有鱼儿丰富的河流。但是,这个过程早在毕业前就开始了。顶尖的学院吸引了最优秀的申请人。[HJ]

  在国际上,许多著名的商学院都在竞争最好、最优秀的学生。我经常公务旅行在外,在飞机上浏览各种商务杂志或报刊,常常可以看到各大商学院所做的广告,特别是在要招生的季节。不仅登招聘广告,很多国外商学院还巡回在各大城市中心的五星级酒店举行MBA项目的介绍会,备上茶水点心招待有潜质的MBA学员申请人免费前来参加。相反,我看到国内举办的一些MBA项目的介绍会,不仅没有茶点,反而还要收门票费,可见中国现在的MBA市场还是卖方市场,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吸引优秀的MBA学员也是保障学校声誉的因素之一。

  商学院的问题是了解如何把它们的声誉保护得最好。它们在这里面临另一个两难处境。学院越是有声望,就越难改变方向。但是,不与今日企业界的变化保持同步,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逐渐衰退。所以,学院应做的是不断改进,而不是在面临危机时真正改变太大。持续的提高是它们在课堂里谈论的,却很难在课外讨论。例如,以20世纪90年代的衰退为例,加上来自企业界广为传播和日益增加的批评,美国的重要商学院在此之前并未意识到要做什么,这种批评变得越来越有关和敏感。

  对此就连著名的哈佛也一度疏忽。到20世纪80年代晚期,它都未能随着时代改变其官僚制度。它任命了一位精力充沛的新院长金·克拉克以图重新振作。克拉克是一位内行。他懂得需要改进什么。在上任的头6个月里,他在IT上投资了1,100多万美元,这是一个哈佛商学院落在了对手后面的领域。他还发动了对学院旗舰计划的彻底检查,包括MBA计划。

  在这方面,哈佛正在赶上其他的美国商学院。沃顿和哥伦比亚已经作出决定,彻底检查自己的全部课程。其他重要学院紧随其后。在欧洲,20世纪90年代初也有一个追寻灵魂的时期,所有的重要学院都把变化引进了自己的MBA计划。

  经济研究机构在MBA学生当中所作的研究显示,他们广泛赞同北美和欧洲关于影响自己选择的各种因素,其中,声誉居支配地位。

进入一所顶尖商学院很费力。任何一个既定的年份接纳的人数都受到计划规模的限制,所以,无论申请人的质量如何,都会为位置直接进行争夺。例如,哈佛每年接受大约900名MBA学生。该院要确保那些位置给予最好的900名申请人。要在哈佛商学院做一名MBA,你必须确定你是被选上的少数人之一。

  斯坦福(商学院硅谷),也许是所有学院中最难进去的,接受率一直是7%左右。1999年和2000年里,斯坦福有730个MBA位置,而收到了6,606份申请。成功的申请人的GMAT成绩平均是满分800分中的725分。这非常不容易。在其他地方,这种竞争也很激烈。例如,1999年和2000年,只有1,250个位置的哥伦比亚,却收到了6,406份申请,只有11%的申请人得到了批准。GMAT的平均成绩是700分。

  顶尖学院申请过程的设计是要剔除较差的候选人。有一段时间,当很多公司试图消除官僚主义时,大多数商学院却强烈抗拒潮流。它们要求充分注意有前途的学生,也期望学生经受磨练。正是这种方式,确保了只有那些认真对待MBA的人才能进校。尽管过程极为复杂,可商学院想要这一切。

  正如一位学生看到的:“进入芝加哥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跟每所学院一样。显然,你需要顶尖的成绩、良好的等级和很好的工作经历。芝加哥真正喜欢的其他东西有:积极的自愿活动,对该校、它的计划、资助的深刻了解,对你来说与芝加哥有关的特殊东西,一段工作中的领导经历,对于你所做过的事的理解,你想芝加哥的学位在哪些方面给你好处。我给予潜在的候选人的劝告是:认识你自己,了解该学院,然后准备好经受申请和面谈的考验。”

  申请进入所有顶尖的商学院都是不容易的。但也有几个人,他们看来不费力就进入了自己选择的学院。“我在网上申请,除了文章外,我发现这个过程一点没有痛苦。面谈压力很小,一天就定了。”一位范德比尔特的欧文学院的学生说。但是,这都是例外。

  商学院究竟寻求什么?顶尖的学院想要:

  ※坚实的学业记录——最好是第一等

  ※良好的GMAT成绩(650分以上)

  ※工作经验(始终为欧洲的商学院所看重,近年来在北美的学院也正日益变得很重要)

  ※领导的潜能——如通过体育、俱乐部、学生会和工作经验显示出来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

  ※高度的主观动机

  ※相信它们是你的首选学院(无论是否真实)

  

  还有,各学院日益想增加自己的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条件是:

  ※国际性经验——对美国学院来说,这通常意味着一张外国护照

  ※性别——女生对男生的比例近年来在提高,但比例依然很低

  ※少数民族,增加种族的多元化

  ※不同寻常的职业或生活经历

  ※口语优秀,口才好

  顶尖的欧洲学院,特别是INSEAD、伦敦商学院和IMD,把更多的重点放在国际性经验之上。“它们看来要寻求国际性的和‘有趣的’人,而不是像在美国那样明确的有突出成就的人。如果你有几个国籍,那就突出最稀少的一个。”一位在欧洲商学院的美国人说。

  总的来说,我觉得选择商学院应该首先分析你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你想去一个比较自主、相对独立的学习环境,芝加哥商学院则是很好的选择。相反,如果是去了凯洛格商学院,团队学习则是事先确定好的和所强调的。如果想去华尔街工作,则沃顿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商学院传统上都会向华尔街输送很多MBA毕业生,几乎达到毕业生的50%,还有芝加哥商学院,也受到华尔街的欢迎。

  商学院的地理位置也是很多学生考虑的因素。是去大都市,还是去一个能安心读书的地方要考虑好。有的学生想选择有特点的学校,以适合今后从事行业的要求,不同的商学院有不同的侧重。

  此外,学校教学的方法,教材的使用,课堂的大小,学生构成的来源,有经验教授的比例和资助条件;学校职业介绍能力等等都可以影响人们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来读MBA。我认为还有一个选择学校的好办法,就是向已经从事你理想职业的过来人寻求咨询,他们的建议往往是最直接和实际的。

  最后一点就是在选择商学院时,一定要现实一点,有自知之明,要考虑到竞争的激烈性。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清楚知道怎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读一个最合适的MBA,得到最快的回报,打造出自己的新天地。


作者: hsWang    时间: 2004-12-12 17:50

二、商学院的排名

由各种杂志报纸发表的排名榜对商学院名声影响最大。有些人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了商学院的排名之上。最著名的商学院排名榜是由《商业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编辑的。英国的《金融时代》现在提供了惟一的真正全球的排名。

  也有一些知名媒体,不时地参与到MBA排名中来,如著名的《华尔街日报》。该报2001年4月30日在一份调查了1,600多家公司后所发表的调查评比报告中,将加拿大毅伟商学院评为全世界除美国本土外排名第一的商学院。

  评比的意义何在?一次,在一个国际管理学术会议上,一个印度商学院的院长与哈佛商学院的院长似乎漫不经心地谈论着一期《商业周刊》有关MBA课程的排名:“为什么这次评估你排在第五?”印度商学院院长问道。哈佛商学院院长反问:“那么你怎么理解这次斯坦福排在第八?”其实,这些国际著名商学院并不在乎具体的名次,但它们却非常在乎他们要进入前10名,或15名,因为不少指标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在这样的排名中保持在某个层段中的位置,就已经能够代表学校品牌的含金量了。

  在一个新排名快发布时,顶尖商学院的院长们都担心自己的学院落后几位。一旦结果出来,经常会有不同的情形。那些结果不错的学院往往醉心于谈论排名,用以后的两年时间吹嘘它们在这个或那个重要领域打败了自己的对手,比如它们的毕业生起薪多少,或是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数量。竞争优势的那些微亮光环都被抓住,并被用来支撑学院的形象。

  当然,被排名迷倒的现象并非商学院所独有。多年来,美国的法学院是非官方机构排名的对象。事实上,美国顶尖的法学院和领先的商学院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都提供通向巨大财富和权力的通道。选择恰当的学院至关重要。

  这里的问题是,商学院的排名榜或等级,不存在任何官方的认可。特定的高度市场竞争的实质,美国人对谁是“第一”的迷恋,不可避免地促成了某个杂志报纸准备去填补的真空。今天,确实有很多这样的真空。

  比较著名的排行榜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年度排名。但是,最有影响的无疑是《商业周刊》杂志排列出的美国30所顶尖学院。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以媒体为基础的排名榜所具有的影响力。不过有人认为杂志报纸在这方面是品质的仲裁者的观念,有点荒唐可笑。然而,《商业周刊》发布排行榜,却是使美国领先商学院的院长们睡不着觉的一个原因。

  《商业周刊》排名的位置每两年更新一次,其基础是学生们的反映和公司招募人员的调查问卷。“让顾客说话。这是《商业周刊》背后的哲学。"1998年排名结果附带的社论评论说。对一份杂志来说,这是一项巨大的任务。

  美国《商业周刊》截止到目前最新的一次商学院排名,是2000年12月的那次排名,其中包括了美国和世界顶尖的商学院。《商业周刊》的排名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不妨来看看它的标准。

  独创的问卷调查正在不断完善,2000年还增加了衡量学识的指标。

  在2000年的评比中,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又一次在《商业周刊》的最佳商学院排行榜中名列第一。对于沃顿商学院而言,这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它从1994年起就开始占据榜首位置。沃顿商学院这次夺冠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学生们对该院“我能做到”的文化津津乐道。在每个用人单位列出的意向表上,该院都名列前茅。人们认为,沃顿富有独创性的课程设置能不断培养出具有高超技能的毕业生,这些学生在全球任何地方的重要岗位上都会有杰出表现。此外,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研究生院正紧随其后,该院在1988年到1992年期间一直排名第一,而且2000年又大大缩小了与沃顿商学院的差距,这归功于该院学生的高度评价。凯洛格的毕业生们非常赞赏那种同志般的友谊以及家庭般的教学气氛,那种环境有利于学生们共同学习和成长。戴维·皮科克最近刚从该院毕业,目前在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市的Bain公司工作。他认为:“凯洛格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一种文化,它以学生的要求和需要为基础,不断赋予这种文化新的涵义。”

  沃顿和凯洛格之间的竞赛难分高低,而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在2000年取得的巨大进步几乎具有同样的戏剧效果。斯隆管理学院从1998年的第15名升至第4名,这是令人震惊的飞跃,该院成为30所最佳商学院排行榜中进步最大的商学院。学生们认为,斯隆管理学院的环境富于企业家精神,班级规模较小,每年级大约只有350名学生,在那里受教育收获特别大。同志般的友谊以及同商界的联系,对提升哈佛商学院的位次也起了很大作用,使该院从两年前的第5名升至现在的第3名。处在第5位的是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自1994年以来,该院的名次一直在稳定地攀升。杜克大学经过努力提高了女性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这一点得到了学生们的赞誉。2000年,女生入学人数占到了杜克大学新生总数的41%,比其他任何一所商学院都高,而其20%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比例也接近第一。2000年还有其他一些进步飞速的学校:弗吉尼亚大学达登商学院管理研究生院跻身于前10名,从1998年的第11名提高到今年的第9名。该院新任院长爱德华·史尼德尔在学生中非常有影响力。

  但是也有一些学校在2000年的排名中位次大幅下跌。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从上次的第3名降至第10名,学生们抱怨该校缺乏足够的设施。另外两所学校,斯坦福大学商业研究生院和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该院于1900年率先开创了MBA学位)都跌至前10名以外。斯坦福大学从1996年的第7名滑落到1998年的第9名,今年又继续下降到第11名,主要原因是该校学生一直对其教学和管理评价很低。达特茅斯大学从第10名剧降至第16名,是因为用人单位和该校学生均对其职业介绍办公室深感失望。

  自1998年推出具有独创性的商学院排行榜以来,《商业周刊》一直在改进和完善评价方法。2000年,他们将排名的院校从25所扩大至30所。这样做,是因为现在入学人数一直在不断增长,而且社会对工商管理硕士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扩大名单绝不是对这一排名所做的惟一改进。《商业周刊》甚至进而推出了欧洲和加拿大商学院的排名。他们还制定了一个评价商学院师资队伍理论成果的作用和质量的有效标准,并把这部分评分内容称之为知识资本。在这一项上,杜克大学得分最高,麻省理工学院紧随其后位居第二。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研究生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也由于知识资本评价得分较高而提升了他们在整体排行榜中的位次。然而也有一些商学院,如密西根大学商学院、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和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因为此项得分较低影响了最终名次。

  2000年评价方法的改进,是对评优模式的重要完善。《商业周刊》并不是依赖于研究生管理入学考试成绩或对学校名气的武断估计来进行排名的。相反地,它们与MBA课程的顾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直接接触。它们向82所商学院的16,843名2000届MBA毕业生发放了内容详细的调查问卷,其中有15所商学院在美国以外。这是迄今为止《商业周刊》调查的商学院和毕业生最多的一次。

  《商业周刊》收回调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出了大量结论。其中最主要的和最明显的结论是: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商业界,那些排名靠前的都是能够适应变化的商学院。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要求商学院能够立于席卷全球的技术浪潮的潮头。如今,学生们可能通过网上学习获得MBA学位,可以去海外的知名学府,或者根本不需上商学院就能得到高薪的工作,因此各商学院争夺学生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另一方面,自14年前《商业周刊》开始对MBA项目进行排名以来,该杂志一直致力于使这个排名榜尽善尽美。几年来,它们增加了发放的调查问卷数量,同时也增加了接受调查的商学院和公司的数量。它们认识到,随着世界的发展,也要革新自己的评分体系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基于这种考虑,2000年该杂志在几个主要方面发展了其排名体系,相信这样一来,2000年调查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以往两年一次的6次调查。例如,他们引入了一个衡量商学院在思想领域的影响力和声望的指标——“知识资本”。这一新的指标在总的评分中约占10%的权数,学生的评价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在余下的90%权数中各占一半。

  教师也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学生一直要求商学院要拥有最好的教师、用更为吸引人的方式教授实用的课程,尽管他们并不总能达到目的。许多商学院承认,要在这方面获得高分,他们需要做得更好。一些商学院,如杜克大学商学院,已经开始实施培训计划来帮助教授们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些教授们通常更适合作为思想家而不是当老师。院长雷克斯·亚当斯说:“如果我们教得不好,我们就吃不上饭。”

  公司对聪明的MBA毕业生的渴求,意味着他们的起薪会很高:30所最佳商学院的MBA毕业生的薪水,2000年的中位数已提高到12693万美元,比1998年的11142万美元增长了14%。有28所商学院的MBA毕业生,每年补偿金的平均数超过10万美元,而1998年只有18所学院,1996年只有5所。

  调查中发现,沃顿的职业介绍办公室非常出色,学生们对其给予很高评价,他们每人平均能得到36个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这是它们调查的工作机会最多的学校之一。毕业生们惊奇地发现,“沃顿”这个名字就是敲门砖。

  学生们同样受益于沃顿一流的师资队伍,例如金融学教授杰里米·西格尔,他针对金融市场发表的定期总结性报道无人能比,还有房地产和经济学教授罗伯特·英曼。

  在所有受《商业周刊》调查的商学院中,凯洛格的学生是最快乐的。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的学生对学校鼓励团队工作和广泛的校园招聘也给予高度评价。学生们说,他们非常欢迎在公开论坛中与商学院管理层会面,以共同对商学院第一年的课程安排进行重新设计。即便周末外出到波士顿附近的比肯希尔喝点啤酒通常也会变成关于第二天课程的小组讨论。斯隆毕业生伊莉莎白·林说:“我真的非常了解我的同班同学。我们所有人一起工作,而且不仅仅是在课堂上。”

  人们认为像斯隆商学院那样有大量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是件好事,从斯隆商学院毕业后,30岁的斯科特·鲍尔在位于达拉斯的从事软件咨询的技术公司工作。他说:“我从我的同班同学那里得到的国际经验现在可以帮我应付多种商业环境。”这位前美国陆军军官还去了一趟韩国做推销公司的服务。他从在斯隆学院的亚洲同学那里知道在美国非常奏效的、典型的硬性推销方法在亚洲行不通。他说:“因为我曾经接触过许多种不同的文化,我知道与这种文化打交道时该怎么做。”

  排在斯隆商学院之前,位列第3名的哈佛商学院得益于其92年的悠久历史和显赫声望。从哈佛毕业的商界领导人比从其他大多数商学院毕业的都多,学生们对此感到骄傲。他们喜欢该校近4万人的校友网络,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有力的工具。毕业生们还对教学质量和选修课的范围非常满意,尽管他们抱怨教授们经常无法提供课外的咨询指导。同时,在对公司的调查中,该院的排名也提升了3位。从毕业生具备的出色市场营销技能到一流的金融才能,几乎每一项指标哈佛都能排在前5名。

  在《商业周刊》的排行榜上还有其他一些学校取得了巨大进步。弗吉尼亚大学达登商学院重整旗鼓,夺得了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的第2名,而1998年其满意度排名曾落到令人沮丧的第15名。这样,该院在总体排名的位次向前推进了两位,居第9名。如果不是在知识资本评价方面稍有不足的话,该院还能再靠前一名。学生对其教学的评价仍然是第1名。2000届毕业生里德·汤森谈到曾经有一位教授在一次难度大的宏观经济考试前的星期天来给他做私人课程辅导,他说:“即使是我不认识的教授都知道我的名字。”众所周知商学院的功课负担是十分沉重的,而这个学院的功课负担稍微轻一些,毕业生对此表示赞赏。

  《商业周刊》排行榜中的一些商学院还需要自身更加努力。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就确实需要加把劲,自1998年取得可喜进步以后,其学生评价得分大大下降。毕业生们认为该院所做的提高生活质量的努力还不够——他们对商学院教员能提供的帮助方面的评分在所有30所最佳商学院中最低。在MBA毕业生满意度方面,该院排在第24位,是前10名商学院中学生评价部分得分最低的。商学院院长罗伯特·哈马达称该院正在尽一切努力满足学生,但是设施缺乏是公认的事实,在培养团队精神方面所做的努力也不够。哈马达说:“我们的学生认为这两项都需要进行改进,他们也有权这样要求。但是这需要时间。”

  斯坦福大学是2000年中又一所退步的学校。其商学院的学生对教学和课程的评价最低。如果不是因为知识资本评价得分很高的话,斯坦福的名次会下落得更厉害。知识资本得分高是由于斯坦福拥有杰弗里·普费弗教授和豪·李教授,他们分别在组织行为学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有所建树。实际上,院长罗伯特·乔斯认为斯坦福大学学术研究的传统是该院的支柱,他说:“从长远看,这能使我们强大。但是学生很难认识到这一点。”

  也许是这样。但是该院在学术上的杰出表现并不足以打动用人单位。他们对该院职业介绍办公室的评价是所有学校中最差的,认为它与外界的沟通效率低下。很多求贤若渴的公司都不再参加斯坦福的校园面试,包括英特尔公司和戴尔计算机公司。

  另一方面,斯坦福商学院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报酬并无抱怨。为什么要抱怨呢?他们起薪的中位数为165万美元,包括工资、奖金和其他补偿。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指责该院教师和管理层缺乏对学生需求的关注,而且他们认为教师为搞研究而牺牲了教学工作。因此,斯坦福在学生评价部分的排名下降了7位,从1998年的第8名降到2000年第15名。这说明要满足这些商学院毕业生的要求,仅仅帮他们赚到大把钞票是远远不够的。

  美国《商业周刊》在2000年的排行榜中首次对商学院的学术成就及其对工商界理念的影响力作出评判,是评价优秀商学院的一个标准。

  10多年来,《商业周刊》一直按照单一标准为众多院校的MBA项目排座次,这个标准是:客户满意度。那些被学生和用人单位给了最高分的学校最终名列前茅。这种排名方法效果一直不错,它能反映出哪所学校的课程设计最具实力,培养出的学生最出色、最受企业的青睐。

  现在,为了使调查更全面,《商业周刊》增加了一个新的考核因素,叫作“知识资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单凭MBA毕业生第一笔薪金的多少或者他们的才智还不能充分说明问题。所谓“知识资本”在这里是指各顶尖商学院的学术水平以及它们对整个工商界理念的影响力。这个因素很难量化,但是该杂志认为已经找到了评估办法。在2000年中,知识资本的分值将占到院校总排名得分的10%。

  那么又是如何评估知识资本的呢?首先,该刊请几所商学院的院长和学术项目主任评选最有影响力的几份专业学术刊物。结果挑选出12种,其中包括《金融杂志》、《美国经济评论》、《营销研究杂志》、《经营研究》和《战略管理杂志》等。

  接下来,他们研究了每份刊物过去5年的内容,目的是发现哪些人是5年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以及他们在哪些商学院任教。根据他们所撰写的每篇文章的长度来分别打分。在此期间,在一所以上的商学院任教的教授的得分被加在他们目前执教的院校。此外还搜集了同期《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上刊登的书评,以发现哪些人的著作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列在《商业周刊》评选出的最畅销书名单里的著作得到了加分。最后,根据院校的规模,我们把每所院校的各项得分相加,再除以全职教员的人数。

  这场思想大竞赛的获胜者是杜克大学,该校因拥有几位在各自研究领域享有前卫地位的教授而名列榜首。例如,保罗·齐普金在他研究的供应链管理和库存策略理论方面发表了大量的专著。他已执教23年,过去5年一直任教于杜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委米特里斯·贝尔茨马斯和莱斯特·瑟罗两位教授发表的著作名列该校榜首,使该校在这场大竞赛中排行第二。瑟罗的畅销书《资本主义的未来:今天的经济强国如何塑造明天的世界》集中阐述了他的理论,即全球经济是美国贫富差别越来越大的根源。

  把这个新的指标加入排名评分后,得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结论。一些院校,如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因其知识资本得分而在整个排名中向前跃进了一到两级,而另一些院校,包括密西根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和纽约大学的名次则略有下降。继杜克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之后,知识资本得分最高的是斯坦福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单就各院校的得分数而言,如果不考虑其教师队伍的规模,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在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沃顿商学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思想争鸣已在所有大学商学院蓬勃兴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对于一名MBA学生来说,有比高薪工作更重要的东西。这些优秀的商学院还让它们的学生接触最好的管理理念,当这些学生获得MBA学位后,这些理念很可能为工商界带来久远的影响。

  美国给商学院排名这种做法现在扩展到了欧洲。有些人相信,美国式的排名也许在美国有点意义,那里教管理已有100年,二战以后各个公司就一直从商学院招募人员。美国的MBA项目大多相似。然而,欧洲的情况不是这样。很多欧洲人被整个大西洋地区美国式的调查的前景吓住了。他们听说美国的MBA院长们经常只想到排名在6个月里跃居榜首。

  “美国的问题在于人们喜欢排名榜,而不是靠学生们来做。"一位欧洲的商学院安置办公室人员说道。“院长们不该向杂志报告,而该向自己的项目报告。"一所欧洲重要学院的前任安置和招生人员接着说。“整个事情都失去了控制。"

  早期排列欧洲商学院的努力都没有产生相当于最著名的美国观点的信誉。有几次排名被商学院破坏了,或被威胁采取法律行动或被拒绝参与破坏了。《金融时报》于1999年1月首次发布了新的全球排名,正在改变绅士们的游戏。

  权威的英国《金融时报》的排名,使得以前十几年仅仅靠美国权威杂志来给MBA的排名开始改变,而且大家开始有了一些不尽相同的角度。《金融时报》在2002年确定顶尖学校的三个测试是职业发展、多元化经历和研究能力,这是评判商学院优劣的三项重要标准。

  《金融时报》对全球顶尖的商学院全职MBA课程进行排名,2002年已经是第四年了。这种排名是对MBA以及培养他们的商学院的价值和综合评估。其所选择的标准使得各个商学院具有全球范围的可比性。院校的排列名次,还是根据它在三大方面的表现来确定的:MBA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尤其是在市场上的购买力,多元化经历,以及学校的研究能力。

  共有149所院校经挑选参加MBA2002排名。排名是根据两张调查问卷回答整理汇编后再进行独立评估而确定下来的。一张问卷发给商学院,另一张发给3年前毕业的班级。

  通过对1998年毕业生的调查,《金融时报》跟踪了解MBA学生的发展进程,从就读MBA课程之前,到毕业时刻,再到工作单位。问卷分发给98届所有MBA,他们或将答卷邮寄回来,或通过互联网完成。

  排名榜以不同的形式和规模被推出。但所有排名有一样东西是共同的:它们都只是评判一所商学院的方式。你应当根据学院所说的、学生们和校友们告诉你的、商界的看法和你自己的感受来权衡排名的情况。

  排名问题的另一面是,它们到底依据的是哪些数字?这取决于你用什么尺度来看。但是,至少在一个判断的方面,即工作安置和起薪的数目,答案不那么让人放心。通过极为复杂的统计方法得到的数字,来自最可靠的来源——商学院本身。但没有人查对数字。有些人可能对此没有疑问,包括很多编制排名的人,而有些人则有疑问。这导致了创建一个组织专门确保这项了不起的工作中的数字精确。

  MBA职业服务顾问委员会(CSC)的创立是为了使每个人保持正直和严密。它主要得到了美国各商学院的资助,现在致力于评估和提炼一系列标准这一有价值的任务,作为它的成员的那些学院可以利用这些标准去报告薪水和为毕业生提供工作。这是比学业更重要的利益。不过,在国际上,也包括在中国,有不少人对MBA学校的排名持有不同的看法。

  “在从事MBA市场研究过程中,我感到学生和毕业生高度评价他们所在学校的利益所在,因为学校越好,就意味着更好的工作在等待他们。而在我的工作中,很多人都认为MBA高校排名这种东西是一种信息的误导。”在2001年世界MBA巡展中,主办方TopCareer公司总裁Nunzio这样说。

  西班牙IESE学院的MBA指导教师EduardoAbascal认为,MBA院校排名使很多学生忘记了去思考哪所学校更适合他们个人的需要,只不过鼓励他们一窝蜂地奔向排名最靠前的学校。

  他还认为,授课方式、课程长度、语言需求以及学校历史方面的变化都使得MBA课程,哪怕只是全脱产MBA课程,都不具备可比性。

  在欧洲一些国家,仅仅是地点的不同,就使得MBA课程在学时、案例授课等方面与美国的院校有极大的不同。法国HEC管理学校的校长BernardRamanatsoa就认为他们的学校是最好的学校之一,但由于它的法语文化背景使它的排名永远不可能在最前面。

  那么,想攻读MBA的人员应该怎样对待《商业周刊》、《金融时报》或者是《MBA就业指南》的排名呢?

  Nunzio说:“首先,不要依靠最后的排名去决定选择学校的顺序。看看那些排名靠后的学校,然后再决定这个排名的标准是否适合你。”

  《商业周刊》在它的研究中,比较注重MBA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且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评价作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金融时报》的调查中不包含对招聘单位的考查,却把学生毕业3年后的年薪作为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同时以学校培养的博士生数量进行排名。

  评价方法的不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在《商业周刊》和《金融时报》所排名的前11至25个学校中,只有UCLA,卡耐基梅隆和北加利福尼亚是重叠的。

  《MBA就业指南》的调查方法,是在大型跨国公司中调查他们最喜欢哪所学校,最后做出哪些学校是最受欢迎的结果的。

  “我们所采取的方法是简单而透明的。大多数MBA学生选择进行再学习,或者是想借此改变自己的事业,或者是想推动自己进一步前进,无论是哪一种,这个事业的结果才是最有力的证明。”Nunzio说,“而且,我们并不试图去对学校进行排名,而是按字母顺序列出在美洲、欧洲和亚洲最好的前10个学校,再列出以后的25个,全部是按字母顺序。”

  《MBA就业指南》还将每个商学院的优势加以阐述。“因为很多商学院的历史非常悠久,教学经验也很丰富,我们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排名来说明哪一所好一些。但是,它们都各有各的长处,比如你想学IT经济,那么麻省理工商学院经验更多一些,如果你想学金融,我们会推荐伦敦商学院的MBA。”

  Nunzio还说,他们发现,许多中国学生更倾向到美国商学院去学习,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学生对欧洲学校不够了解。事实上,欧洲商学院虽然历史只有三四十年,但它们的发展更全面,而且都具有很高的国际化水平,并且由于录取标准严格,教学质量都很高,这很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很多跨国公司都愿意到欧洲商学院去寻找人才。现在,很多美国学校也在同欧洲学校合作教授MBA课程。

  “无论如何,我们非常愿意把更多好的课程介绍给中国学生,但关键是,你要找到你自己真正需要的。”

  不过,我也注意到中国本土的商学院也开始跻身世界百强。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表明中国的商学院也开始向国际接轨,朝国际一流的商学院迈进。

  据英国《金融时报》2002年公布的全球工商管理硕士(MBA)全日制课程的最新排名,位于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次进入百强,名列全球第92名,在四个入选的亚洲商学院中名列第三。这是中国内地商学院首次进入世界百强,成立只有7年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也成为有史以来进入这个国际权威排名的历史最短的商学院。

  此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项目还获得了《金融时报》全球第29名、亚洲第2名的成绩。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也发布文件,正式认可中欧颁发的MBA学位。这是国家有关部门首次正式认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颁发的硕士学位。

  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张国华副院长说:“这些评比其实是有实际意义的。你当然可以不承认它,但是你将永远被这个体系排斥在外。”张国华说,“我们最初认为,我们有实力参加这样的评比。即使排名靠后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你就可以按照国际标准来要求自己。”

  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的MBA评测主要都由媒体进行的,张国华说:“我的了解是,最权威的就是《商业周刊》和《金融时报》。”

  据说英国《金融时报》甚至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长期负责这项评比工作,以保证评比的专业性和公正性。评测往往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研究、访问的结果之上的。“你可以在报纸上查到你每项指标的得分,你可以提出你不同意这项分数,但几乎没有学校提出异议。”张国华认为,“这些评比之所以为所有的商学院接纳,关键是它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这种原则也决定评比都是由中立机构来办,因为没有学校能够左右《商业周刊》和《金融时报》的取向。”

  《金融时报》对今年全球商学院MBA课程的评比制定了21条评测标准,不过在一般国际认可的同类评比中也可以找到许多共性:首先是要求学校提供一个充分真实的数据,学校要填写很详细的表格;另外要求学院提供某一届学生的名单及电子邮件地址,供评测机构逐个访问;评测机构往往还要求访问毕业学生就业的单位,要得到这些就业单位对学生的评估;著名的商学院的院长和著名跨国企业的态度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评比结果;还有的是有一些加权,比如地区性的工资差异的系数。

  评比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促使一个商学院用国际公认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过程。

  国内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商学院评比。张国华认为:“如果我们的国家存在这样的系统的话,就不会存在还要教育部分配MBA名额这样的情况了。因为人们都可以自己选择去好的学校读书。这对促进国内商学院教育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金融时报》全球MBA年度排名的主要依据是毕业生的收入水平、收入增长率、职业前景、目标达成、教授的国际化、以及学院的研究业绩等21项指标,通过对全球商学院、著名跨国公司、MBA校友和《金融时报》专家团的问卷调查综合评估在业界有相当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位居前3名。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是另三家进入百强的亚洲商学院。

  如果认为排名榜可以影响你的潜在雇主的看法,那么就值得看一看排名榜。但是,如果你要把自己的决定放在它们的基础之上,那就得仔细阅读,用其他标准权衡它们,以得到一幅全面、公平的图景。

  更重要的是鉴定的问题。被认可的课程是那些经过独立认可机构批准的课程。应该认真地看看这些东西。顶尖学院都经过美国商学院联合会(AACSB)、英国MBA协会(AMBA)这样的机构或欧洲质量提高系统(EQUIS)这样的新的欧洲标准的认可。这将是你的质量的保证。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也有了全国评估机构。

  我2002年2月在从加拿大回北京的途中,顺手拿起一份加拿大《金融邮报》,其中一篇文章提到了商学院评估也日趋国际化。实际上,国际上的许多商学院都越来越重视这些权威中介机构的评估,而这也可以成为学生挑选商学院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即所选的商学院有没有得到这些权威中介机构的评估认可。而这些中介认可机构,不仅评估认可本国的商学院,也越来越多地评估和认可其他国家的商学院,AACSB在美国之外,拥有179个商学院会员,我知道许多加拿大的商学院也是其中的会员。而且,申请成为其认可会员的商学院越来越多。“商务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化,商学院都希望得到更多国际上的知名度。”AACSB评估委员会服务主任MiltonBlood如是说。RobertOwen,AMBA协会评估协调主任说:“商学院的评估是告诉消费者通过评估的MBA项目达到了一定指标和标准。”因此,我认为,商学院如果通过这些评估,必将成为学员选择商学院的一个重要参考。中国的商学院,应当尽快加入到这种国际认证和评估中去,和国际接轨。


作者: hsWang    时间: 2004-12-12 17:51

三、MBA资格考试

MBA入学资格考试,在国外主要是GMAT。这对有些人来说,是通往MBA道路上的又一道障碍。“在GMAT考试中得700以上的分数,然后忘掉考试和分数。"一位塔克的学生说。但对有些人来说,它是一场噩梦。GMAT神话背后的真理是什么?

  大多数商学院都要求申请人参加管理学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MAT由管理学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委员会(GMAC)主持,它由130家管理研究生院组成。考试由普林斯顿的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实施,它的成绩满分为800分。它是一种一般的智力考试,评估理解和推理能力。它还有词汇和数学测试部分。

  GMAT考试在文化上是否偏向于针对非美国的申请人、尤其是日本人和其他亚洲的申请人,存在着一些争论。近年来,该考试已经根据这些批评作了某些调整。

  不过,GMAT考试只用英语(实际上是美国英语)这一事实意味着,有一种不可避免的反对另一种母语的倾向。如果你申请一所海外的商学院,而大多数商学院都用英语教学,你也许很适应。GMAT的总裁戴维·威尔逊说,一般来说,亚洲的候选人在数学测试部分的成绩比美国人高得多。

  1994年增加了作文题,但GMAT主要是多项选择。GMAT声称,作文题不是想测试申请人的写作技巧,而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它很难事先准备答案,但用过去的GMAT考试题练习,可以得到很大益处,尤其是对于不熟悉美国形式和方法的学生们有益处。

  各学院坚持认为,GMAT并不是对申请人的全面评估。“GMAT成绩很重要,"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学生反对说。“学院由正规的工程师控制着,但他们肯定在寻找能够证明自己有很强的数学技能的优秀文科候选人。"

  “我知道很多招生的人都想低估GMAT。不过,我要说,上一门预备课程并花很多时间准备GMAT考试,是重要的一步,这将增加你被录取的机会。工作经验等其他事情,不大可能像准备和提高GMAT成绩那么快地改变。"一位密西根的学生说。

  除非你极其自信、极其优秀、极其傲慢,否则最好练习过去的GMAT考试题,以增加自己的机会——特别是如果你不熟悉美国教育制度的话。有很多书籍和网络上的帮助。《GMAT复习指南》包含了700多道样题,一套完整的试题和对不同部分的有用的指南。在美国,考试费用为1995美元。从电脑公司可以得到复制的软件。花一些钱甚至还可以得到GMAT考试的家庭教师服务,虽然到底有多大帮助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哈佛99届毕业的中国学生陈宇华说:“如果你的GMAT成绩达到650分以上,已经足以证明你的英文、逻辑推理和数学水平过了GMAT这一关了,应该把精力放到其他更有用的方面。”

  GMAT考试可以在世界各地举行。它执行起来就像电脑适应测试(众所周知的GMAT入学才能测试)。以书面为基础的测试在各地一年举行两次,入学才能测试在那些地方不进行,但现在很少有这种地方了。根据GMAT计划助理主任帕姆·赖斯的看法,每年大约有20万人参加这一考试。1999年,大约18.9万人参加了世界范围的GMAT考试。

  为了参加GMAT考试,你要坐在电脑面前,看着屏幕一次显示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始终是中等难度。此后问题的选择取决于对前面问题的回答。要点是测试以这种方式适应你的能力水平。它意味着在电脑显示时你不得不回答每一个问题,你无法返回去,无法改变先前的答案。

你有75分钟完成37道数学题;75分钟回答41道词汇题;30分钟回答两篇文章分析题。数学和词汇部分用电脑,但两篇写作分析则不是。

  GMAT入学才能测试经常在北美和世界其他主要城市的约400个电脑测试中心举行。非正式的词汇、数学和总分,在测试完成后可在测试中心获得。正式的分数确认,包括作文分数,通常在几周后投递到信箱。登记表可从普林斯顿考试服务中心取得:邮政信箱6108,普林斯顿,纽约,08541,美国。

  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也送给学生《GMAT信息公报》,它细述了考试中心,发布了一些样题。wwwgmatorg网址提供了考试细节、样题和其他有用的信息。申请人可以通过电话确定时间表或者改变考试约定。考试可以在通知前几天安排。你可以按自己愿望参加多次考试——但每个月只能有一次。如果你认为自己能提高GMAT考试的成绩,就再参加——再参加。你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参加多次这一考试。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执行这一考试的机构,只向商学院报告最近三次考试成绩。

  大多数用英语教学的学院,都要求证明英语非母语的人能够跟上课程和参加课堂讨论。托福是作为外语的英语测试,是被商学院广泛接受的对外国学生的标准。不过,像GMAT一样,它也受到了批评。托福的细节可以从普林斯顿的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获得。

  说到中国MBA入学资格考试的方面,我认为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和国际通行做法有一定的差距,应该尽快改革,以扩大更多优秀生源的渠道。据《投资与合作》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善利明确表示,现在的全国MBA联考还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复试分数线是根据当年联考的成绩和全国计划招生的人数划定的。这样的体制势必造成通过面试选拔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才的空间较小,多数学校在MBA录取中,主要还是根据笔试成绩。而仅仅通过几门课的笔试,根本就无法考查一个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和管理潜质。

  长期从事MBA教育工作的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陈章武先生也认为,在联考中考了高分的学生未必就有管理能力,而相当一部分有管理经验和管理潜力的学生因为在分数线以下就只能和MBA擦肩而过。据他介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清华在大面试中常淘汰一些高分考生,有位笔试成绩在全国都能排前50名的学生,在面试时表现出来的知识面、沟通能力都非常差,很明显,他只是把考试的5门课掌握得滚瓜烂熟。

  朱善利分析,MBA体制方面的尴尬还体现在,现在联考每年只举行一次,而且考试科目偏多,不利于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而且工作繁忙、没有充足时间备考的考生,而能考出高分的,往往是那些没有管理经验,只是一心想通过拿硕士学位改变目前环境的考生。陈章武指出,在目前的招生制度下,录取和联考成绩联系过于紧密,给学校和考生都带来很大压力。因为考生一年只能考一次,一次也就报1所学校,一旦失败,就要等来年再报、再考。这样也给学校录取背上很重的心理包袱,淘汰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必须慎之又慎。

  我认识一位今年没有上MBA录取线的学生,仅差20分,工作经验不错,英语非常好,但就是上不了名校的MBA。如果他能有机会参加面试,我想他是一定能通过的。可惜在目前体制下,他没有这个机会。

  显然,所谓正规的MBA教育体制存在严重缺陷。而在中国,还有其他渠道可以帮你直接跨入MBA大门。与北大国际MBA学生平均入学GMAT成绩640分的高标准相比较,美国西南国际大学MBA中文班的入学资格仅为大专以上学历或相当于大专文化程度,参加工作五年以上的企事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它以实务经验认定入学标准,不需要经过托福考试。其实,这样的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清华、北大等高校MBA缺陷。但也有专家认为,诸如此类的MBA大多数良莠不齐,很多是滥竽充数,其学历基本不为中国教育部认可。

  因此,尽快改革MBA招生和考试制度迫在眉睫。朱善利和陈章武都建议,中国MBA要向美国的GMAT考试方式靠拢:减少考试科目,用综合性考试代替单科考试;将选拔性考试改为资格性考试;增加考试次数,延长成绩的有效期;给学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是否设置联考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联考成绩在录取中占的比重应该由学校自行决定。

  根据最新的消息,2002年清华MBA复试分数线,根据考生MBA考试成绩情况,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消除工作年数对考分的影响,折算出标准分,按标准分划定复试分数线。凡五门笔试总分在320分以上(含320分),标准分在278分以上(含278分),且单科分数不低于50分的考生,有资格参加清华的MBA录取复试。MBA复试分为3个小时的综合测试、个人面试、小组面试三部分,除此之外还要进行英语口语考试。面试主要从思维方式、灵活性、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商业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修养风度等方面对考生进行综合考察


作者: hsWang    时间: 2004-12-12 17:52

四、工作经验和推荐

良好的工作经验对于成功申请商学院是非常重要的。回想我当年申请在加拿大读MBA并获得资助,与我两年半在中国外经贸部的工作经验是分不开的。

  过去,很多美国的商学院接受的学生都有限制或者毫无工作经验,这在近几年里有了 显著变化。这从美国MBA学生的年龄较大的情况上得到了反映。现在大多数学生进入美国的商学院时在以往的经历中至少有两年的工作经验。很多人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4到5年。有些美国商学院认为,要求有工作经历是从美国开始的。但是,在欧洲,主要是一年制的课程计划,各学院总是招募更加成熟的学生,很多学院坚持要有最低工作经验的年份。

  在某种程度上,美国的各个商学院后来才完全明白了这一事实:一些第一手的商业知识为MBA增加了很多经验。过去,各学院因为送出教室、受过训练的官员很少或没有实际的经验而受到了批评。各学院现在相信,某些现实世界的见识在毕业生走向夏季实习地、在他们重新进入工作市场时,给予了他们竞争的优势。这使他们更加依靠自己。工作经验的日渐重要,对于较少学院定向的申请人来说具有实际的影响。它提高了游戏的规格。在某种程度上,很好的商业经历的记录,有助于平衡不那么完美的GMAT考试成绩。所以,各个商学院要寻求哪种经验呢?

  “我们要寻求两样东西,"柏克利哈斯学院的入学与就业服务中心的执行主任埃尔莎·伊文思说。“那些在自己的工作世界里受到影响的人,和那些利用了周围环境之外东西的人。后一个方面涉及到国外的经历,或者是在自己以前的环境之外的非常不同的环境里建立公司。我们要寻找的是企业家和愿意冒险与尝试新东西的人。我们对于哈斯的社区具有很强的感受,所以我们也要寻求对这个社区作出贡献的人。"

  另外,许多人以为,职位是申请MBA的关键因素。职位越高,表示申请人的成熟度越高,领导经验越丰富,因此也就越有可能在申请竞争中脱颖而出。但这并不表示年纪轻、职位低的申请人就没有录取的希望了。

  不过,有大的跨国公司或知名公司经验的人往往能得到比较多的注视。这些人都被大公司挑选了一遍,能得到大公司或大机构的承认,也较容易得到商学院的承认。

  根据一些顶尖商学院近年的MBA招生情况分析,在申请MBA时,申请人的职业经历也非常重要。特别对年纪较轻、资历较浅的申请人来说,有以下职业背景将大大提升其被录取的机会:自主创业并且有很好的业绩;在有一定经济规模的家庭企业里任职;管理顾问业;广告行销业;投资银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以上这些职业都为从业者提供了参与全面管理的机会;这些职业的变化性较大,从而对从业者适应能力的要求更高;这些职业都需要从业者参与企业决策;这些职业都为年轻人提供了接触企业高层的机会;这些职业都能通过市场占有率、销售金额、投资报酬率、客户忠诚度或顾问收入等数据直接体现从业者的工作实绩。这些能力对MBA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各商学院在招生中,通常会对有此类职业经历的申请人网开一面。

  我记得2001年我参加北大光华MBA学员入学面试评分时,有一些在市场中摔打出来的申请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人尽管只有大专学历,但创过业,经过商,是学MBA的好料子。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有几年工作经验,到一定层次管理水平的人来学MBA是最理想的了。如果一个人有5年的经验,是个中层经理,再学两年MBA出来后会派上很大用场,能把管理知识及时运用到自己管理工作中去,相反,太年轻去学MBA,学了出来还不到进入管理层的年龄。等过几年到了进入管理层的年龄,而学的MBA知识又忘掉了不少,运用起来就要打折扣了。而且,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往往学习起来有亲身体会,带着实践学,毕业以后也可以马上投入到更高层次的管理工作中去,真的可以是学以致用。

  除了工作经验的要求之外,好的推荐信往往也是有助于学生进入好的MBA项目的有力帮助。我觉得在挑选推荐人方面,应当多挑选一些有影响,有经验,有业绩或在他的领域很有造诣的人,如跨国公司或知名公司的高级经理,著名教授和研究者,高级政府官员,有成就的拟申请学校曾经学习过的校友等。这些出来的校友,事业有成的人往往有很大的发言权。我认识沃顿毕业的MBA邹先生,在国内开了很大的一个牙医诊所,是我的一位朋友,他告诉我沃顿曾经委托他帮助面试一些申请去沃顿的学生。我也给毅伟商学院推荐过申请学生,毅伟商学院还给我来信表示感谢,并希望我能为它们推荐更好的申请人。我觉得这些学院之所以重视校友的推荐,应该是它们认为同一学校出来的校友在商业和管理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方面和学院较接近,看人比较准一些。另外一方面,推荐人的信誉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合适的人就不能随便推荐。

  哈佛99届的MBA陈宇华在谈到找推荐人的体会时这样写道:

  “首先,当然他要很欣赏你,因此会在推荐信中很努力地写上积极的评语。

  “在工作中很了解你的人,在赞扬你的时候,可以举出一些详细的例子。这类人的职位大多数可能是你直接的主管或项目经理。

  “推荐人的名声以及职位并不是很重要,当然如果你可以找到一位知名人士,他(她)很了解你,并且愿意努力地推荐你,那当然是最好的事。

  “就拿我本人的经历来说,我一共有4位推荐人,3位是工作方面的,一位是学术方面的。工作方面的3位推荐人都是我从前任职公司中最了解我的3位前辈,要说他们的经历背景,其中一位刚从商学院毕业两年,是我的年轻的项目经理,但是我与她在一起日日夜夜地工作了一年半,她可以说是我在事业方面的启蒙人和带路人。所以当我要她帮我写推荐信时,她不但满口答应,而且据她所说,给我写的推荐信足足有满满5页纸。我想这也是我进入哈佛商学院的关键原因之一。我的学术方面的推荐人是我在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数学教授。他可以算是在斯坦福大学里最了解我的一位教授了。我与他不但上课时见面交谈,而且课后我也经常就某些数学课题向他请教,我们师生经常在一起畅谈、讨论。所以他给我写推荐信时,便可以用很多事例、细节来支持对我的评价。

  “由此可见,找到了解你的人,能举出具体事例来推荐你,往往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有了好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好的推荐人,你申请MBA成功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作者: hsWang    时间: 2004-12-12 17:55

五、文章与入学申请

文章是申请过程的一个关键要素,它旨在展现候选人的才能。“你的文章要有创造性,要有一个‘好’故事讲述你为何要取得MBA。你的文章要谈到一些在团队里工作的成就或计划。"凯洛格的一位学生说。“在你开始写文章之前要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IMD,像其他商学院一样,要的是未来的领导人。在自己的文章里和未来的目标上,要注重领导经验。。"一位IMD的学生劝告说。

  这是一个好的劝告,但很多学生都说,文章是他们在面临进入商学院时的最大挑战。“写文章是最难的部分。我不知道怎么谈论自己,写关于自己的文章很困难。我与自己的老板和其他人有很好的关系,因此得到推荐不成问题。我为GMAT考试准备了约三个星期(没有上预习班),考得很好。"一位塔克的学生告诉我们说。

  文章无疑要求熟练地处理。大多数学院都要求最少两篇短文(有些要求更多),通常都是申请表的一部分。院方的目的,是收集对于个性、申请动机和态度的见解。在斯坦福,申请人不面试,文章被看成是候选人推销自己的机会。“我们鼓励学生们在文章中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玛丽·莫基尼说,“向我们谈真正对他们重要的东西。这实质上就是他们在面试中要做的事情,谈他们的成就、对他们有意义的事情、对他们有意义的人。"

  文章是揭示你的内心活动的极好机会。行为是个人的。“哈斯的申请表打动我的是它没有把重点放在与职业有关的问题之上,而是放在了表现个性的问题上,这将过滤掉头脑不灵活的人。结果,哈斯的学生的经验和个性类型给人印象深刻。"一位哈斯的学生说。各个商学院想看到的是你,是一个具有开放、好思考的头脑的稳重的人。它们喜欢学生稳健。

  如一位斯坦福的学生看到的:“写文章是一种痛苦,要求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稳重、完美的人,事实上,如果你申请哈佛商学院或斯坦福,你肯定不是那样的人。不过,在总体上,我把这个过程描述为健康的,因为它迫使你进入短暂的反思。”

  申请人的态度是,每一次令人痛苦的练习都是一次机会——最坏的情况是,你会看出自己的某些不足。那些达到了终点的申请人说,文章使自己与众不同。“我可以肯定,它是学生入学委员会要求的一部分,要用你的文章创造机会。"一位学生劝告说。“这不是说你需要大胆和完全与众不同,但在100篇文章里,有80篇都会讲基本上相同的事情。然而,只有差别才会引起入学委员会注意。如果你的文章因独特、有趣而突出(不要用大话和历史资料去激起委员会的赞扬),那么我可以肯定,你的申请将比GMAT考试720分的人和来自好学校的人突出。‘好学生’每年有数百名,但领导者和有创造性的人太少。"

  在追求有趣和差别方面,学生们很容易忘记基本的东西。写文章时常见的错误包括:

  ※没有回答所提的问题。这经常是减掉和绕过了申请表上的问题,进入到另一个相似的问题上的结果。各学院说,它们可以阻止这一点。“申请人应当知道,每所学院都想感到自己就像是学生申请的惟一学校,"斯坦福的莫基尼说。“我们始终要求申请人切实剪裁自己的文章以回答我们的问题。"

  ※写申请人以为招生办公室想听、但不是自己真正想的东西。这是要求判断的领域之一。用一切手段提供一些对于经济状况的看法或你对社会政策的观点。最好不要进入自己的观点或以前的风流韵事太深。记住这一点,在提交文章前找一些你信任的人读你的文章。

  

  下面是一些文章提纲的样本,选自不同商学院1999年-2000年的申请表。

  哥伦比亚:(1)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MBA怎样帮助你达到这些目标?你为什么申请哥伦比亚商学院?(最多1,000字)(2)在回顾过去5年时,描述展示你的领导才能的一两件成就。(最多500字)(3)讨论一次非学业的个人失败。你在哪些方面对自己很失望?你从这次经历中得到什么教训?(最多500字)达登:(1)专门讲述你在获得MBA后的短期与长期职业目标。达登在达到这些目标方面将如何帮助你?

  (2)达登学院寻求独特的人进入未来管理者的班级。你的独特性将如何丰富我们的学习环境,增强你作为管理者的成功前景?

  (3)描述一次有意义的领导经历,做决定的挑战,或者管理成就,这次经历如何影响你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

  斯坦福:

  (1)什么与你最有关系,为什么?

  (2)给出你进入MBA的理由,如果正规的MBA计划不存在,你可能寻求怎样的选择?

  (3)除了国外大学的一些文章题目外,我注意到国内商学院也开始用写短文来对MBA申请人进行评估。如在2002年MBA招生中,清华将继续要求考生在考试前提交短文。考生要在短文中回答下面7个问题:(1)请介绍您当前(或最后一次)所在的公司和部门。(

  (2)请简要陈述最近一次您作为领导者(并非限于企业)的经历,简要说明您的工作情况、所起的领导作用以及是如何高效工作的。

  (3)请列出一位您所崇敬的人,并简述他(她)对您的成长有何影响。

  (4)请简要描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并简要说明其对您的影响。

  (5)请简述3件您认为最有成就的事,并说明您这样认为的理由。

  (6)您近10年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清华MBA教育在帮助您达到您的职业目标的过程中将起到什么作用?您如何顺利完成MBA学业?

  (7)(可选)如果还有其他一些有助于面试官更好地了解您的信息,请简要陈述。清华学院院长助理杨斌提醒考生,应对这篇短文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这是除考试、表格之外考官了解考生经历、能力等信息的重要渠道。


作者: hsWang    时间: 2004-12-12 17:56

六、MBA入学面试

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的国际招生主任多米尼克先生每年都要到北京和上海对候选的学生进行面试。如果通过面试,这些学生就可以去法国巴黎攻读MBA课程。这种在中国的面试进行了至少6年,他的学生毕业后分布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地的欧洲跨国企业。由于在MBA教学和管理上有丰富的经验,他认为MBA给学生带来的最大收获是:首先,MBA的学习大大扩展 了学生的经验,使他们获得与其他商业领域相关的知识。如果他们不参加MBA的学习,就很难有机会全面了解这些领域是如何运作的。其次,MBA学习的过程也是与所有同学分享以往工作经验的过程。再有,能有机会对更多的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这样学生可以了解企业正反、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有机会将自己对案例的理解与同学进行比较。

  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招收MBA的条件有两条:一是GMAT分数不低于620分,这表明学生具有较好的分析能力,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方法。另外,在对中国学生一小时的面试中,确保学生英语沟通没有问题。二是学生应具备坦率直言的个性,具有与人沟通、交流经验和取得商业成功的强烈欲望。多米尼克教授还认为,一个MBA毕业生最重要的才能是不但敢干,而且乐于冒险,而且有能力通过冒险成为一个企业家。MBA毕业生的另一项重要的才能是具备在团队中工作的能力,能够以一种卓有成效的方式为团队效力。

  多米尼克教授对接触过的中国学生的评价是颇有参考价值的。他认为:“中国学生的优点是:非常好奇;具有强烈的学习和成功的欲望;学习特别努力;上进心强。但是,他们往往低估了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努力和坚持的程度。有时候,他们采取行动的速度不够快,往往追求稳妥和尽善尽美,缺乏冒险精神。"

  我认为多米尼克说的这种缺乏冒险精神是很有道理的。在中国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冒险、敢于创新、创业和尝试新鲜事物等,是很难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符的。当今天市场经济呼唤不怕风险的商人或企业家时,这种风险意识或创新意识对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说,还显得十分不习惯。

  并非所有学院都要面试申请人。有些学院确实对面试很认真。有些学院也利用校友或访问教师在设得很远的地方面试学生。所以,如果有1983级的某人对你进行面试,不要吃惊。他们试图向你推销学院的好处。但不要放松自己的警惕。他们也会回去向招生办公室报告你是否是“正确的材料"造成的。

  正如任何工作面谈一样,你的目标应当是使面试者认识到你具有提供给学院的很多东西,将在某一天使他们感到骄傲。一位凯洛格的学生说:“在面试期间,不要试图成为并非自己的某个人。凯洛格真的要寻求杰出全面的人。你也许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但如果你不是一个善于和别人相处的好人,那么凯洛格很可能拒绝你。"

  实际上,我们怀疑他们会那么做,但并没有很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申请商学院,所以很难说。尽管如此,还是指出了总的要点。“强调团队工作和投入到自己活动和社群的程度。"华盛顿大学的一位学生建议说。

  面试的底线很容易:就是你本人。努力给人深刻印象;努力像他们喜欢的某个人那样去做;否则你不会进去。你不必完全坦白和直率,但你必须显得真诚。如果他们不信任你,他们就不会欢迎你进入他们的兄弟圈子。

  “面试过程旨在通过面试了解有前途的学生,所以在谈话期间要表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它不是你应当担心或紧张的一件事。让你天生的个性在谈话中发出光芒来。"达登的一位学生说。

  如果其他都失败了,你可以始终守住自己的幽默感。不过,这是一种不顾一切的方法。现在还不是说笑话的时候。一位斯坦福的学生描述了他的较为轻浮的方法:“为了进去,讲一个笑话。决不要忘记招生委员会每天都在看完美的申请,因此你需要显得更有幽默感。我记得描述了2000年足球比赛的实习,把它当做我如何做一个有主动性的领导者的例子(还有一些,但你得到了要点)。"

  你很有可能必须去那儿。我们不推荐这种战略,除非你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才子或善讲故事的人。它也许会对比利·克莱斯托尔或者罗宾·威廉斯起作用,但一般的MBA申请人可能不会那么有乐趣。

  一个聪明、准确的总结来自一位凯洛格的学生:“面试在凯洛格是极其重要的。候选人应当切实保证自己准备好讲述一个连贯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他们需要能够解释自己简历中的缺陷(我们都有缺陷),解释自己为什么想上商学院(显示自己想过凯洛格为何是自己的一种选择),解释自己毕业后要做什么,以及商学院将如何帮助自己达到目标(我认为这是其他很多优秀的候选人失败的地方……他们说了一些如想去网络工作的话……但他们用毫无逻辑的桥梁连接自己以前的工作经历,如一位产品设计工程师……故事必须让人理解!……记住……面试要坐在那里思考……)。"

  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的理论20多年来一直是标准的MBA的精神食粮。每一个MBA学生都知道与众不同是竞争优势的一种资源。要运用它。这特别适合于文章,但也适合于申请过程的所有方面。招生办公室每年都要见到成千上万的申请。其中大多数读起来都像一个模式。如果你能够令人难忘——就像能提出某种独特的东西一样杰出——那就去做。一个附带条件是,你不要过分。“我对申请的学生的忠告是要有趣,抓住机会和现出本来面目!不要担心力图去适应任何人的模式。我真的不认为有这种模式。如果你能同时把三者做好,就更好。"哥伦比亚的一位学生说。

  提早接受可以提供一种有用的与其他学院讲条件的筹码。要运用边缘政策和谈判的一般规则。尽管如此,要记住,顶尖的学院喜欢相信它们是你的第一选择,所以这一点要进入开场白。“我真的想来哈佛,但我已经被沃顿或斯坦福或芝加哥接受了……"是正确的方法,还可以抬高招生办公室给予的额外优惠。如果你不准备好迎接困难,就不会被接受,但这也许会帮助你弄到来自作为目标的学院的奖学金或其他资助。如果钱是一个大问题,有可能妨碍你做MBA,那么你就需要玩接受的游戏。

  国内商学院这些年来也开始十分重视MBA的入学面试。国内的MBA入学资格考试不是GMAT,而是教育部规定的一套考试科目,比较繁多,因此,有经验的学生往往不一定能考过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因此,加重商学院面试的比重,有助于更好地招收更多优秀的MBA学员。据我所知,北大光华MBA入学面试已在录取总分中占到了50%的比重。据清华经管学院杨斌介绍,清华MBA的面试向来很严格,而且2002年招生将进一步加大面试在录取中占的比重。每一个面试小组有3名考官,其中1名是清华自己的老师,另外2人是外请的企业人员,3位考官在面试之前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个考场,考生在哪一组和考官在哪一个考场都是随机抽签决定的。

  关于MBA面试,一直是很多有志于报考MBA的学员所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想介绍一下北大MBA99级的岳喜敬同学。他在1999年北大光华MBA的面试中,因面试成绩出色,以最低的笔试分数被录取。为此,他特地总结了一套MBA的面试哲学,值得报考MBA的同学参考。

  1.MBA面试中的常见问题

  许多人认为MBA面试中的问题浩如烟海,根本无法进行准备。其实,MBA面试中相当一部分问题很有规律可循。因为,MBA面试作为选拔合格考生的一项活动,其宗旨和核心是明确的,虽然面试问题千变万化,但都要服务于其宗旨和核心,围绕其宗旨和核心。

  总体上讲,MBA考生在面试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基本命题、定位命题和其他命题。基本命题,如你为什么要选择MBA,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学校等等;定位命题是基于不同的个人定位而产生的,比如,对个人定位为管理者的人,可能会涉及到领导艺术和管理方法等问题;对营销经理定位者,可能会问及成功的重大市场策划活动等;其他命题,不拘一格,问题有相当的广泛性。下面我们分别对三类命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1)基本命题

  基本命题的设计是从MBA选拔的标准出发,设计出的用于挖掘考生背景材料和特征的问题。而挖掘背景材料最佳的方法是找出典型素材,典型素材又往往是和“最”字及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转折点等联系最为密切,因此,基本的命题经常涉及下面的问题:

  和“最”字有关的,比如,你最大的成功/失败/痛苦/幸福是什么?你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对这样的问题,大家可自己构思一些,也可以从一些书中找一找,或采用“头脑风暴法”请朋友们一起想,关键是掌握“最”字的规律。

  和工作、学习、生活转折有关的,如你为什么要攻读MBA?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你是否认为你攻读MBA转折太大了点?我们注意到你一年内换了3次工作,为什么?你这样容易变化,是否意味着你现在选择MBA也仅仅是因为冲动呢?……

  和MBA概念和内涵相关的,如,你如何评价中国的MBA教育?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读MBA?你读MBA比其他人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劣势?你认为读MBA能给你提供哪些帮助?你最看重哪一点?……

  (2)定位命题

  定位命题一般和个人的自我定位及个人特质相联系。如定位为管理者,就有可能会被问到关于管理风格、激励、沟通等问题;定位为人力资源经理的,可能被问及绩效考评、人员培训安排、企业文化等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定位命题呢?有三个原因。首先,MBA面试是一个高度动态的交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面试官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从总体上控制着面试的节奏和进程,但面试的交互性使得面试官有时会自然地将问题集中在考生的隐含话题中;其次,定位说明了考生的成就、专长、个性等情况,面试官根据定位进行提问,检验考生有更强的针对性;第三,根据定位进行提问,可使多数问题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过多的生疏问题,影响面试的信度。

  (3)其他命题

  其他命题是指不便归类于基本命题和定位命题的问题,它包含的内容广泛而复杂。如,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管理、道德、经济、文化等范围。近几年由于网络经济和WTO成为焦点,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也很容易出现。平时应注意关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热点问题,有选择地对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形成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又如,压力性测试问题,面试官可能提出诸如“你工作5年还毫无建树,我怎么能相信你是优秀的人才?”这样令人沮丧的问题,以测验考生的压力反应。

  其他命题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而是它太广泛,不像前面两类命题那样通过总结一定数量的问题就能把握。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应将精力集中在对基本命题和定位命题的分析和把握上。

  其他命题中难度特别大的题并不是很多,不要总想着那些难题会让自己多么倒霉,要抓主要矛盾,暂时不要考虑难题,难题出现时,沉着应对,能表现多少就表现多少。

  2.MBA面试的一般原则

  MAB面试也像其他许多事情一样,取得成功也依靠某种恰当的方法和技巧。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自己脱胎换骨,但你完全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别人不同的印象。MBA面试有许多原则和技巧,最主要的有以下四条:

  (1)精心准备

  MBA面试的第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精心策划和准备。针对面试中可能提到的问题,首先设计好内容,适当进行一些个人或模拟演练,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精练、精彩。

  (2)自信、从容

  自信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本素质,MBA面试更是如此。自信是MBA的基本素质和特征。有些考生不自信是因为太追求完美的表现,怕面试时出现偏题、怪题使自己失分。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从本质上讲,考生不是和面试官交锋,而是和其他考生交锋,你没有必要在面试现场征服面试官,而只要在面试官心中建立对其他考生的比较优势就行了。

  要从容、放松。如果不能放松自己,心里很紧张的话,就很难有高超的自我表现。机智和才干只能在放松、从容的前提下才能正常发挥出来。

  放松自己,不但是更好地回答面试官问题的需要,而且面试中的气质或印象分,在你没有开口说话之前,就开始形成,并影响面试官给你的最终分数。

  (3)果决、干练

  由于MBA面试的问题涉及面很宽,有些问题回答不好是很自然的事。所以,不要试图成功回答所有的提问,面试官也不指望你能回答好这些问题。对于一些不太好回答的问题,重要的不是看你回答问题的内容,而是你的反应,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对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可以有几秒钟的思考,但思考时间不可太长,面试官希望你有比较快的反应。这时你要根据提问,给出一个明确的是或否的回答,然后论证自己的观点。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说理清晰,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分析透彻就能得高分,面试得高分的关键,很多时候不在于回答问题的内容,而在于你如何回答。

  (4)真实、坦诚

  MBA培养方向是职业管理者,而对职业管理者的道德要求是很高的。因此,在MBA面试中,考查考生背景的真实性及考生为人真诚还是虚假,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3.怎样在面试中进行自我定位

  MBA面试成功的基础,首先在于个人对自己的准确定位,以及确立在此定位基础上的整体诉求策略。面试前的自我定位就是通过对自我的精心设计,使个人能在面试官心目中产生个性清晰鲜明、符合优秀MBA特征的形象。

  自我定位重要的并不是改变自我,而是从面试官对优秀MBA特征的理解出发,塑造自我形象,并基于这个形象设计出一整套影响面试官对个人认同的最佳策略。

  定位时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你过去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的你和现在的你有何差异,如何实现个人的转折,如何使人信服你能成功地实现转折;你的优势、劣势是什么,个性、气质如何,等等。

  在个人定位前一定要以简历(报名表)和推荐信的内容为基础,结合自己个人实际水准,勾勒出一个大致比较适合于自身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应用策略和技巧加以塑造,使自己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其中的关键是要突出优点,淡化缺点,使形象适合自己,并用实证证明优点。

  (1)基于MBA素质特征的定位

  比如:按有代表性的MBA特征要求的6个方面来实施定位:①分析表达能力;②领导管理能力;③自信、勤奋;④个性、气质;⑤智商和眼界;⑥自我激励。分析表达能力:

  这方面的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自己通过直述性的诉求方式表现。如果你回答问题简洁明了,切中要点,分析问题层次清晰、有深度,这方面的能力会自然体现出来。所以,这方面的能力是面试时最容易被面试官识别判断的,应完全留给面试官检验,必要时,可以对这方面的能力表示一下自谦,但总的来说以自然表现为最好。

  领导管理能力:

  这方面的能力最集中的表现是你是否已经成为领导者或是管理者,如果是,一定要突出强调自己处于领导者或管理者职位,并在这个职位上表现出领导才能,这是MBA特征要求中极重要的方面。如果你从没担当过领导者或管理者角色,就不要吹嘘自己,没当过领导的和真正当过领导的人还是有显著区别的,面试官也有办法、有能力鉴别,这时诚实为上策。

  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表现自己的管理能力,比如:在学生时期当班长;是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在工作中是项目小组的核心;是朋友圈中的核心;在团队中发挥主导作用等等,都是表现自己领导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只要认真体悟和挖掘,展示领导管理能力的途径还是很多的。

  自信、勤奋:

  自信心十分重要,但一般也不要直接谈论自己自信。因为是否自信,面试官仅通过对你的直觉就可以大致掌握。但可以技巧性地表现自信的其他层面,如乐观、积极向上的形象和态度,有成功的自豪感,对自己的某些方面信心十足等。要着力刻画自己勤奋、敬业、坚韧不拔和对事业执著的形象,这些特征不容易通过直觉识别,但易于用生动的事例说明。

  个性、气质:

  气质如何,更多地是一种感觉。个性方面,大多数的特征是可以通过直接的诉求说明,如意志力、坚定性、正义感、热情奔放、风险意识和对困难的态度等,在个人的表现上有相当大的空间,可通过语言或实例来传达正面的信息。

  智商和眼界:

  智商用直觉是不容易检验的,所以也有较大的表现空间,但直接说自己智商高也不符合中国的文化环境。可通过引述和实证说明,如:学生时代获得的优异成绩、重要奖励;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创造性活动;幽默感和丰厚学识等。

  眼界通过你对事物或事件的分析所处的高度和深度来体现。眼界建立在知识的广泛性和智力的独创性以及广阔的胸襟等等的基础上,没有实力是无法展示的。因此,眼界是一种很高的要求,不可试图用技巧证明自己的眼界很高,眼界只能用实力证明,伪装不得。

  自我激励:

  要说明自己能够自我激励并不困难。个人具有的远大目标,对个人目标的明确程度和信奉及执著程度,渴望新的挑战,强烈的求知欲望,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等,都能体现出自己的高度自我激励特点。

  (2)定位原则

  要实现自己的有效定位,一要注意和简历、推荐信的内容、个人实际状况保持一致,要充分估计个人能够在面试中展示的形象,以此为基调,知道塑造的正面形象和优点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

  定位也是一种承诺。你把自己塑造成某一类型的人,你就必须能够表现出你是那一类人。所以定位一定要掌握分寸,既不能过高,更不能过低。定位过高,你在面试现场无法展现这么高的水平,面试官很难信任你。定位不能混乱不清,不论你如何定位,一定要能清晰地展现自己的形象。

  (3)基于角色和个性的定位

  由于定位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问题,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定位。如果你已经把自己定位为某一角色,你就要在某种程度上适合这个角色(不适合就是不称职,不尽责),表现出你在这个角色上的创造性和卓越贡献等。如果你定位的角色使人感到与MBA格格不入,与你现在的选择反差太大,你一定要事先准备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这时你已经处在被怀疑的状况中。

  4.面试中的重要环节处理

  (1)开场问候

  进门要面带微笑说“老师好!”称呼“老师好”非常亲切自然。开场白有可能决定整个面试的基调。所谓“前三分钟定终身”,即你给面试考官的第一印象,从言谈举止到穿着打扮将直接影响到你被录取的机会。要彬彬有礼,但不要显得过分殷勤;要大方得体,不要拘谨或过分谦卑。

  (2)自我介绍

  面试中一般要求考生作简单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时间一般为2-3分钟左右。自我介绍是很好的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自我介绍时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自我介绍中要突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并要有相当的可信度。

  其次,要展示个性。即对优点和特长等的描绘,使个人形象十分鲜明,不与他人雷同。

  第三,善于利用别人的言论来支持自己。如果一个人说自己很聪明,别人一般没有好印象,所以,要善于通过别人的口来表述自己。

  第四,要与自己的情况基本符合,不可夸张。面试中的自我介绍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人为修饰成分,这些修饰主要是对自己优点、个性等的总结提炼,而不是有意夸大或制造出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优点,总的来说应是与个人基本相符。

  第五,要符合一般自我介绍的常规,在内容、层次的安排上要合理、有序。自我介绍不要急于表现自己的优长,要合理、有序地展开,先对自己的大学学习、工作一带而过,然后再分层展开,要把有限的字眼用来表达你希望表达的核心部分,使重点部分得以突现出来。

  (3)准备向面试官提问

  一定要准备几个问题以便提问面试官。如果你面试的过程比较顺利,面试官可能会给你机会让你提出几个问题,这时你能根据现场的氛围提出一些合适的问题最好,否则,直接调动你准备好的问题提问,也能应付,总比提不出任何问题好。

  但出现面试官让你提问时,要注意是否真的需要提问,面试官请你提问是仅仅出于客气还是要考验你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仅仅是客气,你礼貌地告退就行了,若真的要考验你,就大大方方地提问。

  是否向面试官提问,还要根据自己的临场表现决定。如果你的临场表现很好,就不要再恋战,免得出现差错,反而画蛇添足;如果临场发挥不佳,则应尽可能抓住提问的机会,争取最后一搏,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作者: hsWang    时间: 2004-12-12 17:57

七、MBA入学申请成功案例

前面谈了不少有关申请MBA入学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申请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成功申请的例子。《北京青年报》曾报道过一个国内学员申请美国MBA的成功例子,比较有代表性。《北京青年报》在年轻人就业、职业生涯和出国留学方面的报道总是走在较前列的,其专刊《人才时代》很受年轻人的喜爱。

对许多人来说,去国外读MBA是可能改变他一生的大事。它不仅意味着学成之后将获得的高额收入和超值回报,更重要的,他的人生将从此上一个台阶,面前将会有无数的机遇。

  2001年,詹妮搭上赴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飞机,等待她的是弗吉尼亚大学达登商学院美丽的校园和为期两年的MBA课程。詹妮知道自己很幸运,她考取的是位于全美前10名的,有“小哈佛”之誉的达登商学院,而且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临行前,她详细介绍了申请MBA的全程经过。

  詹妮资料

  詹妮,女,大学毕业后7年工作经验,任职于著名国际大公司,做市场营销。GMAT考试成绩690,TOEFL成绩650,GPA4.0。

  詹妮一共申请了10所位于美国大学排名前20名的商学院,包括弗吉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密执安大学、达特茅斯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卡大学、耶鲁大学、南加州大学、印地安那大学,被10个学校全部录取,最后她选择了弗吉尼亚大学的达登商学院。

  詹妮是一个做事极端严谨、头脑清楚的人,决定读MBA之后,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份时间表并严格执行,2000年3月开始准备GMAT和TOEFL,5月考托,10月考GMAT,11月份办好推荐信和成绩单,12月研究学校并递交申请(在一个月内完成了给10所学校的申请书),今年2月做面试,3月份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

  选择申请学校

  在完成了所有相关考试之后,詹妮开始研究并选择学校。她首先在wwwbusinessweekcom这个网站上找到美国大学的排名及其他相关信息。詹妮选择学校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1、排名。

  詹妮决定只选择排名在前20名的学校,这是基于两点考虑:首先,她目前任职于外企大公司,职位及收入都很好,如果去一所没什么名气的学校,没有太大的必要性;其次,通常的说法是,只有排名前20名的商学院,才会有比较好的就业优势。

  2、录取率和报名率。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录取率很低,她就没报;还有一些高校报名率很低,就是说学校录取了学生,但许多学生没去报名,这说明这个学校恐怕不会太好,所以詹妮也不选择。

  3、学费。在前20名MBA学校中,有些学校的费用高达16万美元,而有些仅为6万美元,差距很大。一般肯定要选择学费便宜的学校。还有一种情况,如弗吉尼亚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都是公立学校,收费也比较低。

  4、专业特长及教学方法。不同的商学院在专业上也是各有侧重,比如芝加哥大学是以金融见长,而哈佛和达登都是属于总体管理的类型,且偏重于案例教学。詹妮特别注意,学校的教学方法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比如侧重案例教学的高校要求有非常好的表达能力,英文要好,善于交流,如果是特别不善言辞的人就不适合这种学校。

  怎样做入学文章

  詹妮能以100%的命中率被10所学校录取,必有她的诀窍。看看她是怎样做Essay(申请书中的文章)的。

  首先,詹妮找到了各个学校的网站地址(在wwwbusinessweekcom上就可以查到),上面有学校的详尽信息。然后直接发个E-mail提出要求,就会有人答复。

  在学校寄来的申请MBA小册子中,通常会有如下问题,如为什么要读MBA,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学校,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长项是什么,你想要什么,事业规划是什么,还有你的领导才能,职业成就,你的失败的经验等等。

  做Essay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学校的侧重点来分别突出不同的东西,但总体上有几点是很重要的。首先论文本身必须具有一致性,不能前面说你这个人很自信,后面的失败案例却是由于不自信而造成的,这样就会让人对你的真诚产生怀疑。其次Essay应该让人看上去非常务实和朴实,不必要非得很花哨。而且必须要用故事和具体事例而不是抽象的结论去说明自己的长项,故事应当真实而与众不同;还有就是应当能够让人感到你对生活的热情和自信心,行文时避免模糊不清和消极表达。

  詹妮认为一定要非常认真地对待Essay,不要以为TOEFL和GMAT考了高分就一定可以被录取,其实Essay往往比考试成绩更重要。工作经验少的人往往很难申请MBA,就是因为他无法在Essay中表述自己的工作经验,而这又是MBA最看中的东西。

  写推荐信的窍门

  要申请读MBA,推荐信是必不可少的。詹妮在请人写推荐信方面总结的经验是:

  1、推荐信应当请最了解你的长项的人写,不一定是级别越高的人越好。

  2、先弄清学校问什么,然后根据学校的要求,再找人写推荐信。

  不少中国学生在这个环节上会陷入误区,比如自己写好信再找个人签上自己名字,或者不根据学校的问题自说自话,会让学校感觉莫名其妙。而詹妮的做法既简便,又有效率。她把所有学校要求的在推荐信中要回答的问题都集中在一起,然后全部提供给推荐人,让推荐人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回答。这样推荐人事实上只写了一封信,就等于回答了所有学校的问题。也可以说,这是一封“万能信”。

  通常推荐人很多是你的上司,他们很忙,你也很难给他们提过分的要求,因此这种让推荐人只写一封信就穷尽所有问题的方法不能不说是个窍门。

  争取面试的机会

  尽管不同的学校政策不一样,例如芝加哥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印地安那大学不需要面试就录取了詹妮,但詹妮认为,还是应当尽力争取面试的机会。因为面试对于最后的录取,可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面试,不同学校的政策不同。有些学校看完你的申请后会主动与你联系,有些则是基本认为你合格后才会与你联系,还有的学校如密西根大学、芝加哥大学,需要你主动约学校面试。

  一般的面试都是30分钟,问题无非是你为什么读MBA,你为什么选这所学校之类。詹妮最终在10所学校里选择了达登,跟面试有很大的关系。达登负责招生的老师专门飞到北京面试包括詹妮在内的几名学生,问的问题很私人化,其中一个细节给詹妮极深的印象。他们在国贸见面,因为咖啡桌有点小,为了让詹妮坐得舒服点,老师使劲把桌子往自己身边拉。这个细节让詹妮觉得这所学校的老师跟其他的面试者有很大的区别。其他面试者通常是高高在上的,而达登让人感觉应该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学校。

  申请奖学金和贷款

  美国的商学院一般都有那种无担保人贷款。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完全依靠贷款,不自己花一分钱也是可以读MBA的。贷款的惟一条件就是你被学校录取。此次与詹妮一同去达登的一名中国学生就是申请了全额贷款,即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共计40,800美元,两年乘以2。

  由于詹妮的出色表现,达登给了她全额奖学金,这样她事实上每年只需负担13,000元的生活费即可。奖学金分两种,一种是如她这样,因成绩出色学校主动给的;还有一种是可以个人申请的,学校根据个人的需要而给付的。美国奖学金的种类很多,完全可能申请到,你只需在网上把申请表填好,等结果就可以了。

  最终选择达登

  詹妮以其出色的表现竟然获得了10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能不让人感觉到神奇。而最终决定放弃包括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这样有名的学校,选择弗吉尼亚的达登,詹妮认为自己的选择非常明智。

  除了如前所说的面试的老师有很强的亲和力,人文气息很浓,以及可以获得奖学金等因素外,更重要的,詹妮选择达登是因为这所学校一向以管理严格、成绩优异著称。虽然其规模不及哈佛等学校,但在很多美国人眼中,能上弗吉尼亚大学的达登商学院,决不次于哈佛。达登的百分之百的案例教学、通用管理方向无需通过选择专业、合作的学习氛围,甚至生活环境、气候等等都是吸引不少申请者的原因。

  詹妮的许多美国朋友告诉她,如果能顺利地从这所以“商学院中的西点军校”著称的学校毕业,不仅意味着可以接受任何挑战,而且,即便是在美国经济很不景气的情况下,达登的学生也会找到非常好的工作,待遇不会比哈佛的差。

  达登是一个百分之百采用案例教学的学校。而我们借助詹妮的案例介绍申请MBA的过程,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案例吧。

  关于弗吉尼亚大学和达登商学院

  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杰斐逊为自己墓碑起草的铭文只有一句话:“美国独立宣言、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的作者,弗吉尼亚大学之父”,他为自己一生的成就盖棺论定时只字未提做总统的经历。弗吉尼亚大学是由杰斐逊1819年创建的。近200年来,弗吉尼亚大学一直是美国最优秀的公立大学。她的建筑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在自己的领域中都享有第一流的实力和声誉。

  达登商学院继承了弗吉尼亚大学深厚的学术和人文传统,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和案例分析教学方法闻名美国。《商业周刊》和《金融时报》的调查结论认为,“达登拥有世界上最出色的工商管理教师队伍”,“最先进的设施”和“最忠诚的校友”。《商业周刊》2000年对MBA的专业排名中,达登获得多项世界第一:她的教师队伍、教学设施、高级经理培养都被誉为全世界第一;达登校友的平均捐款世界最高。


作者: hsWang    时间: 2004-12-12 17:59

八、莘莘求学路

 成功入学之后,MBA学生们所面临的是一场艰巨和辛劳的学习过程。面临大量沉重的学业负担,很多MBA学生发现很难结束所有的学习、网上学习和课外活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助理院长唐纳德·马丁提供了10条MBA的生存指南:

(1)确定自己的优先项目并盯住它们。

  (2)让自己参与课内课外的生活。

  (3)注重友谊、关系和职业目标的网络。

  (4)要记住,对长期工作感到愉快比挣到很多钱更加令人满足。

  (5)要记住,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很重要,但人际关系的技巧更为重要。

  (6)要让自己休息、犯错误、说“对不起"。

  (7)要领会加尔文·库利奇的话:教育、才能和天才都很有帮助,但坚持和决心才最终造成差别。

  (8)尽管有悬而未决的问题、不稳定的局势、未解决的冲突和未完成的事情,但要学会满足。

  (9)要记住,做自己的家庭作业远比不做要容易得多。

  (10)按这一原则行事:“我的性格的尺度是人弃我取。”

  打破学业负担的方法取决于学院的教学风格和哲学。有一种疑虑是,有些进取型的学院把自己的学生拼命推向他们对更高等级的追求。一位斯隆的学生说:“按照很多MBA学生的看法,学业负担的水平反而与前20名的地位是相称的(即排名11到20的学院促使学生们的学习非常努力,以便学院能够取得前10名。相似地,顶尖的10所学院很少关心学业负担,因为它们已经在前10名了)。例如,我听说,达登是一个杀手,而在哥伦比亚的朋友们就溜过去了。"

  此外,不是所有的学院都有相同的愿望要把作业和案例的担子加在你身上。“学业负担因教授的不同而不同,"芝加哥的一位学生说。“学生们有选择作业多少的权利,但贯穿所有芝加哥学生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他们在智力上很好奇,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欲望。由于这些特点,芝加哥的MBA非常认真地接受自己的课程作业和学习,结果工作都很勤奋。"

  除了讲演和其他的传统学习技巧外,MBA教学还有三种主要的方法:

  ※案例研究:一种由哈佛商学院发展起来的方法,它采用了被各个法学院所运用的方法

  ※工作计划:它注重商学院以外的真实的商业界

  ※小组作业:这涉及到在各种学习小组里进行学习(一般有5到7个人),依赖一种集体的研究方法

  大多数商学院都使用综合的方法。例如,凯洛格运用讲演、阅读、个案讨论、角色表演、研讨会、小组规划、实地研究、电脑模拟和独立研究。各个学院利用了综合的学习方法。有些学院,如哈佛,偏重个案方法,有些则较少依赖个案甚至完全不用它们。综合影响到学业负担。那些非常看重个案研究方法的学院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学习时间。

  一位富卡的学生描述了他的日子:“我们每天平均有3节80分钟的课(通常最多4节,非常偶然的时候有1节)。在头3个月里,一般的个案有20到23页的长度,后来缩短到平均10到15页长。因此,我们每天要读30到60页书。我通常在凌晨2、3点睡觉,上午9点半开始上课。课后,下午到晚上是与同学闲逛、吃饭,当然也学习。你实际上可以保持一种相当规律的睡觉习惯,如果你在课后学习的话,可利用非常短暂的休息吃饭等时间。不过,我认为,学习只是MBA经历的一个方面,一种很好的平衡始终对丰富的经历有好处。此外,有些课要求集体工作,这样当天的时间就得集中起来。”

“每一个月,我们都要做所谓‘案例书面分析’。它是星期五下午5点发下来的一个案例。上交是在第二天的中午。书面分析通常由学生们在星期六凌晨4到5点完成并提交。有些学生在凌晨1到2点完成,而最迟的是在最后期限前1小时。"亚洲管理学院的一位学生说。成千上万的MBA学生都有相似的经历。

  案例研究出口到全球,已经成了全世界MBA计划教育大厦的基石之一。案例研究方法是哈佛商学院早在1924年就确立的主要教学方法。它给学生提供一个公司的例子。根据叙述,期望他们提出对于那些事情做对了或做错了的结论,证明最好的和最差的做法,学到某些管理行为。

  期望学生们每周阅读、领会和准备大量的案例——经常一个晚上处理2到3个案例。要靠学生们决定如何安排时间处理这些案例。

  “每天晚上你一般都有3个案例要读和分析。有些人(我)在每个案例上花3个小时,有些人只读个案。我研究得相当艰难,每天晚上可能要花8到9个小时,而有些人只花3个小时。毅伟的成绩是以课堂参与和考试为基础的。因此,你为每天的课准备得越多,你就能够参与得越多。"在西安大略的毅伟学院的一位学生说。

  案例方法也受到了批评。在有些学院的一个特殊问题是课堂讨论的水平。“课堂参与可能较好(更有多样性),"一位塔克的学生说,“很多相同的人都举手发言,是大部分。大多数教授都不错,但有两个使人讨厌。我找到了很多哈佛的案例,我们用起来很痛苦,没有意义。"

  有些人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到不同的课程上,有些人却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果你想在所有学习之外有什么生活的话,那么就必须交替换位。大多数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案例之上,希望能贯穿到其他案例上。这种战略的问题在于某些冷不防的情况。教授们挑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那些案例,让他们在自己的回答中评估。在上课前你并不知道自己是否会被叫到。

  “真正的关键是使自己在课堂上谈话。你越谈得多——你就越少担心冷不防。"一位哈佛的学生说,“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便说——你必须阅读案例,如果你想得到积极的反馈,就要说出一些有质量的东西。真正的重点是在开始时,那时你不知道要出现什么——你周围的所有别的人什么时候会挑你的毛病,因为他们都在相同的处境之中——这就是真正推动第一年的重点。当你看到那些放松的人们时——他们都是很早就计划好了的人。"

  正如一位AIM的学生解释说的:“头3个月相当糟。因为AIM是一所案例方法的学院,课堂参与(CP)经常是我们获得通过或失败的主要关节,准备非常重要。一个胡说八道很在行的艺术家可以侥幸参与课堂讨论而不读案例,靠吸取同学们所说的东西作参考。不过,这很可能是一场赌博,尤其是当教授开始要求根据案例事实举证时。简言之,为了过关,学生们必须参与课堂讨论,而为了参与课堂讨论,他们就不得不作准备。”

  有很多不同的学习方法,因而,暗示可以帮助开拓案例研究的道路。MBA上课的方式因学院的不同而不同,但总的原理是一样的。一位亚洲管理学院的学生提出了以下对付案例学习的建议:

  ※划分作业。把案例划分到案例分析小组的4个或5个成员当中。然后碰头谈论指定的案例。

  ※只读选定的案例。有时,由于缺乏时间,不可能阅读和分析一切案例。这就是优先安排的时候。例如,如果你突然被要求分析最近的金融案例,你明天有金融课,但必须读3个20页的其他案例,外加那个金融案例,你可能只能放弃读金融案例。这样,你一般就都保持沉默,并在第二天的金融课期间仍然尽量不要引人注目。优先安排是关键,也是为了平衡在所有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但不必是所有的课)。

  ※查出案例的风格。例如,在哈佛的案例里,人们有时只读了头3页(以确定背景和问题)和最后3页(以确定选择和可能的解决办法等)就离开了。他们接着就去上课,听同学参与课堂讨论,把案例事实改头换面以支持自己的立场。从个人来说,我的确没有这么做,因为感冒和看起来像一个白痴比不参与还要糟。

  ※运用能够得到的技术。我不理解在干活儿时使用电脑会有极大方便时为什么人们还试图用手工干活儿(即收入申报,余额单等等)。它节省了大量时间,更容易对差错作出调整。

  

  哈佛商学院优先考虑真实的管理情景,把源于很多相互依赖的因素产生的问题当作主题。商业界和教师的研究是提供新案例的源源不断的资源。案例涉及到各种机构组织,从制造公司到政府部门,从非赢利机构到重要的金融机构。问题包括操作策略、计算方法、营销技术和管理方式。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因这一事实与众不同:它们都与真实商业情景中可以得到的约束和不完全的信息有密切关系。学生们被要求把自己置于案例里所描述的管理者的地位,在没有预先对于结果的认识的帮助下,作出分析和推荐行动程序。

  学生们先独立分析一个案例,确定问题,检查主要的原因,考虑可选择的行动程序,提出一套推荐方案。学生们经常于课前在小组里见面,讨论自己的发现,考虑选择办法,准备提交给总结会。在课堂上,在教授的提问和指导下,学生们权衡各种因素,研究主要问题,比较不同选择的优劣,按照公司目标提出行动程序。学生们然后反思课堂上讨论的问题,澄清它们并把它们结合进自己的概念框架里去。学生们在哈佛商学院要研究和准备500个以上的案例。虽然这事每天都做,但他们要学会发现不同情景的独特方面,确定问题,进一步提出分析的手段,以及设想和补充行动计划。

  不过,在不同的语境里,一门主课也许会遇上各种教学方法和解决办法。教师们一起工作,把各种概念合并到课程中去,反复进行相互影响、思考作出决定的过程和体现商业环境所要求的技巧的多样性。把教学和共同分担案例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能根据各种观点来考察问题。教室里的经验要进一步根据在所有课程的广泛的活动中的实际教学和参与来讨论。


作者: hsWang    时间: 2004-12-12 18:00

九、MBA学生经验谈

在求学过程中,学生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在《MBA之星》和其他有关资料里,有很多他们的现身说法。

  1.关于时间安排

  “这的确取决于在商学院想怎样处理学业负担和压力。坦白地说,全都与时间安排有关。全都与早早做事、以免匆忙有关。但是,还是全靠自己,因为有些人在忙碌时干得更好。照我的观点来看,全部是时间安排和自我约束的问题。"

  ——亚洲管理学院学生

  “大部分困难的事情是对不同的优先考虑进行平衡,以及考虑把自己引向多个方向。有很多学习小组,说出自己的优先考虑很容易,而你的各种学习小组会把你的第五个考虑当作他们的第一考虑,你也有责任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不要拖延——如果不去做,你就决不会赶上。"

  ——密西根学生

  “你需要非凡的时间安排技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关键。我的提示是挑选出你最想关注的东西,确保和学会其他的,尽可能快地做事情,这样那些事情和时间考虑就不会堆积起来。向学习小组和课堂提出你事先较少关注的而又需要做的工作,这样他们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你仍然有时间集中于其他方面,直到各种事情终有一天对你和你的未来目标最为有利。"

  ——得克萨斯学生

  “一旦盘算出要做的事情——最难的是在学习和发生在这种环境里的所有有趣事情之间预算自己的时间。CEO们,公司的报告会,肯尼迪学院的政治辩论等等——总是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发生。你必须很好地选择。"

  ——哈佛学生

  “核心的学业负担非常沉重,因为这全都与时间安排和集体工作有关。他们把每一样东西都扔给你,想看看你怎么处理。个案作业对每个人都是新鲜的,所以我们在最初的个案上花掉了大量时间。你可以通过安排时间减轻负担,准备好自己的想法去参加小组会,然后提出客观的或重要的问题,划分学业负担,剩下的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来做,直到你草拟出最终的草案。找两个小时的时间去见一群人是对我的最大挑战。是的,你得放弃自己的周末,首先完全放弃!"

  ——欧文学院学生

  “第一年很沉重。安排时间是关键。如果你没有上额外的课,那么学业负担较轻,但上商学院不上额外的课算什么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生

  “坦率地说,惟一的提示是,减轻学业负担就是有头有绪或者走捷径。"

  ——哥伦比亚学生

  2.关于优先考虑

  “我对减轻负担的惟一提示是要优先考虑。你会被指定比你能想到的更多的作业,所以你必须聪明地选择要做的事情。"

  ——达登学院学生

  “第一年是最紧张的,核心课程。每天期望至少有6个小时的作业。最糟糕的时候是第一年期间招募和学习矛盾的时候。为了在这种时候能处理得当,应当注意为自己的实习想做些什么并非常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因为有数不清的公司到校园里来面试。有很多第二轮或第三轮校外面试使你忙得不可开交,有时是在不在安阿伯尔的其他城市。因此,我的提示是要提前为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学习,从学习计划的第一天起就与招募人员联系,以便在实际招募开始时较为放松。"

  ——密西根学生

  “集中注意你为什么到商学院来,不要陷入放牧的心理之中。了解自己打算从经验中学到什么,就能达到目的,而不是使自己与所有机会失之交臂。"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生

  “柯南-弗莱格尔学院的学业负担并不轻松。我们被期望努力学习和与自己的集体一起学习。保持道路明晰的关键,是真正了解自己的集体和如何在分配作业时使自己的知识最大化。最初,每个人都想完成所有的计划。很快,就有人意识到这是不能忍受的,这时集体实际上开始工作得很好。还有,必须筹划出如何优先考虑。当然,实际上每个人都参与外面的活动,因而它们是一种平衡的活动。"

  ——柯南-弗莱格尔学院学生

  3.关于集体学习

  “有些主课对你比对其他人容易,有些人较难。集体一起学习平衡了互相的力量和弱点。还要记住,在结束时,你还在那儿学习。成绩不一定是你在这么做时成功的尺度。在第一学期里,不要忘记歇口气。时常记住,即使你在一门特定的主课方面不成功,也不要排除上更多课的可能性,只要你真的有兴趣。

  “你绝对必须在第一学期发展与自己指定的集体的良好关系。我的小组极其多样化——我是惟一的国内学生——所以要准备好清楚地交流看法和目标。我个人认为,由一些非常聪明的个人组成的集体却取得很差的成绩,是因为他们不能团结成一个团队。在第一学期与自己事先指定的集体建立良好关系和安排好随后的小组计划是关键。你必须优先考虑,有时把自己不想做的工作分解,学会自己按时把它做完。”

  ——奥林学院学生

  “凯洛格较费时间,并不难。在集体里学习是了不起的学习经验。不过,这对自己的时间表很严峻。有些日子,我在争吵中为小组会花了6、7个小时。看来每门课都有一个小组与之相配。"

  ——凯洛格学院学生

  “毫不奇怪,学业负担是难以置信地沉重;但把我吸引来耶鲁的另一些事情也是它所保留的恩惠:集体学习。有时候我经常感到彻底被压垮了,也有些时候我感到高高在上;我想象,这在任何高级商学院都会发生在大多数认真的学生身上。"

  ——耶鲁学生

  4.关于坚持下去

  “不被压垮的秘密在于经常在作业和阅读方面放松,确保自己与课程的进度齐头并进。还要利用周末进行阅读,以保证在一周里不会过分忙碌,有助于在整个一周里在学习和玩耍之间保持平衡。"

  ——柯南-弗莱格尔学院学生

  “不怕读书麻烦,尤其不怕买书麻烦。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课程和去上课不止是满足。我想自己在密西根期间买了三类书籍,课程又是一个不同的故事。"

  ——密西根学生

  5.关于平衡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平衡。不只是在安排学业负担方面,也在平衡学业、社交和发生的无数其他事情方面。首要的是记住:它只会持续两年(或一年多)。一批接一批的学生拥护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虽然大多数人承认,对他们来说,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一种渴望而不是现实之上。

  “不要参加得太多。在生活中寻求平衡——商学院有一套使人忙碌的办法,你以为它很正常,因为每个人都如此激动。要放松。记住自己得到的只是投入的那么多东西。要利用自己周围令人惊异的各种机会。参与社群和学院的各种活动。"

  ——富卡学院学生

  “我建议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表,力图同时上不同类型的课。例如,我最坏的习惯就是在上金融会计课时,同时加上管理、赔偿和公司价值管理的课程。它们都很好分析,但也给学业负担添了麻烦。

  "——欧文学院学生

  “商业不是一切。至少在一所不同的商学院上一门课——法律、公共政策、语言、艺术。离开校园一会儿以更新观点、一种自我感和健康,大多是现实的需要。摆脱MBA学院的泡影……休息一下,帮助居住地建一所房子,去露营。"

  ——富卡学院学生

  “每个星期抽出时间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如果你每周在个案上花了一些时间,就在使你愉快的一些事情上再花一些时间,这对你的全面健康(以及外表)将是有益的。"——达登学院学生

  6.中国MBA学生如是说

  “INSEAD的学习要求是非常高标准的,不论是课程压力、课前准备,还是团队学习。INSEAD的MBA不仅是关键的,也是十分有用的资历,帮我达到了两个目的,即有能力参加到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去和使我能从工业行业中转型到服务行业中去。”

  ——谢丹,INSEAD学生

  “MBA课堂教育是哈佛的中心,是以下四点缺一不可形成的:(1)好的真人真事的案例;(2)有经验的教授指引;(3)多彩的学生;(4)校友现身说法。”

  ——邵亦波,哈佛学生

  “学习管理的全部意义在于实践,管理精神应贯穿MBA管理生涯的始终。读MBA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学习精深的理论知识,而在于如何把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提炼出适合现阶段或者特定管理环境下的管理解决方案。学MBA的最大收获莫过于有了点管理精神。

  ——徐林,光华学生

  “小组做案例(Teamwork)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做案例之前,各自找资料、看资料,谁也不知道这个案例怎么做。但是当大家把各自的疑惑摊开了,想法说出来,集体的思路就慢慢出现了,后来谁也没想到的事想到了,没有做到的事做到了。”

  ——陈龙森,光华学生


作者: yiuoioityo    时间: 2004-12-13 10:03

好文章,顶!


作者: sunnyrain    时间: 2004-12-18 11:37

感谢!
作者: crossmoon    时间: 2004-12-20 10:57

good! 3x
作者: jojofgasw    时间: 2004-12-21 11:14

好文章!!


作者: sandyzeng    时间: 2004-12-24 10:55

斑竹,辛苦了

[em27]
作者: 小精灵    时间: 2005-1-4 12:26

many thanks!


作者: migei    时间: 2005-2-12 15:24

admire! I read it over again. Learn many things...


作者: sandyzeng    时间: 2005-4-22 21:00

thanks for share
作者: peterfeng    时间: 2005-6-2 15:12

多谢,正在拜读


作者: MBAshooter    时间: 2005-6-4 22:56

thanks a lot!


作者: 我爱德国    时间: 2005-6-25 15:07

好文章,真是经典.看了好多便,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越看越能看出点门道.

希望以后能看到类似的超级文章和点评


作者: shouyang12    时间: 2005-6-25 20:47

很抱歉

俺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很烂

很多问题都没到点子

还把国内MBA和国外MBA混为一谈


作者: shouyang12    时间: 2005-6-25 20:50

下面这篇很不错

是关于essay的

The purpose of this section is to get you acquainted with the task that confronts you. The first step is to understand your audience and what your readers will be expecting. But you should view this knowledge as a groundwork from which to build your own creative composition, not as a set of limiting factors. Once you understand the context of your assignment, you must approach the brainstorming process with a free and open mind. Allow yourself to reflect without the interference of preconceived notions. Create a long and varied list of possible topics, and then narrow that list down using the criteria we give you.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is as essential here as it is for any important project. If you don't identify and develop the optimal set of ideas, then no degree of effective structuring or engaging language will make the essay as strong as it could have been. Keep in mind that the whole process of preparing these essays effectively will be of incalculable benefit to you later on, when your business school interviews take place. Candidates who do a good job with their essays invariably have learned more about how to explain and present themselves and thus typically bring greater confidence and skill to the interview situation. The Audience Most applications will be read by at least two people, and then will be seen by two to three more readers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case is borderline or clear-cut. The committee can consist of admissions staff, faculty, administrators, alumni, and students.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s committees have arguably the highest expectations for their applicants' essays because they place so much value on them. The essays require serious reflection. They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placing other parts of the application into context. Among qualified applicants the essays serve the purpose of revealing who is most deserving, most appealing, and the best match for us. - UCLA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Frankly, 80 percent of the people who apply to very competitive, top-tier MBA programs can handle the workload. So the question often becomes not "Can the student make it here?" but [rather] "how is the student going to contribute here, how is he going to make us stronger or make an imprint on the classroom and the out-of-classroom experiences?" - and that's what students have to think about a little more when going through this process [of writing their essays]. -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Take this advice to the next level: what you have to contribute should be something only you can contribute. Therefore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to ask yourself as you begin the process is this: how can I make myself stand out? The bad news is that you may be dealing with short attention spans and a cursory read. The good news is that many of your competitors will make the mistakes that you will have learned to avoid by reading this guide and using our editing services. This course will cover many tips and guidelines for themes and ideas for you to explore, but this section will mainly outline two principles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that have to do with writing audience-friendly essays. First, be concise. Nearly all the admissions officers we interviewed stressed this point, and the reason is obvious. They have too much work on their hands to be spending extra time on your application. Moreover, longwinded writing will not sustain their interest and can potentially hurt your chances. A good essay will make its point within the required space, or stay close to the suggested length. Some students fail to communicate their message succinctly. This is important because they're trying to communicate a message and extraneous information can dilute or diminish that message. -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econd, be interesting. Now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will go into making an essay interest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everyone has a basic idea of what that entails. If you didn't already know about the exciting particulars of your life, would you find the essay, on its own terms, enjoyable to read? Keep in mind that no matter how strong or fascinating your content is, the reader cannot appreciate this if he or she has stopped reading or paying attention. Tell us your story using interesting and lively essays. Please understand that people, not machines, read the essays. If you had to sift through 15-20 sets of essays every day for six months, what would you want to read? Interesting, lively, occasionally witty stories, right? Us too. - Stanfo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So these are the two principles you must keep in mind when evaluating your results and trying to determine how the audience will respond. If you can be concise and interesting, you will have gone a long way toward winning the reader's sympathy and standing out from your competitors.


作者: shouyang12    时间: 2005-6-25 20:50

Common Flaws Careless Errors There is really no excuse for careless errors, and having even one on your application can affect the way you are perceived. You have more than enough time to proofread and have others look over your essay. If an error slips through, your readers may assume that you are careless, disorganized, or not serious enough about your application. Remember that spell check does not catch all possible errors, and even grammar check is far from perfect. In addition to typographical errors such as repeated words, you have to read the essay carefully to catch mistakes in meaning that might come in the form of a grammatically correct sentence. Let these humorous but unfortunate examples be a lesson to read your essay carefully for unintended meanings and meaningless sentences: 1. It was like getting admitted to an Ivory League school. 2. Berkeley has a reputation of breeding nationalists and communists. 3. I'd like to attend a college where I can expose myself to many diverse people. 4. I was totally free except for the rules. 5. In a word, the experience taught me the importance of dedication, friendship, and goals. 6. I have an extensive knowledge of the value of intelligence. 7. I envy people with a lot of time in their hands. Vague Generalities The most egregious generalizations are the ones that have been used so many times that they have become clichés. For example, "I learned the value of hard work." That statement doesn't tell us anything insightful or interesting about the writer's character, because it has been said so many times as to become meaningless. Generalities come in the same form as clichés, except with different content. They are always superficial and usually unoriginal but haven't quite reached the level of predictability that would make them qualify as clichés. Consider this before-and-after set to learn how to evaluate this factor in your writing: Before: In the first project I managed, I learned many valuable lesson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 After: In the first project I managed, I made an effort to incorporate all my colleagues as equal members of a team, soliciting their feedback and deferring to their expertise as needed. Terms like "valuable lessons" and "teamwork" are vague and do not really convey anything meaningful about the applicant's experience. In contrast, the revised version explains the team dynamic in more detail, showing specifically how the applicant exercised teamwork principles. The passage should go on to include even more detail, perhaps by naming a particular colleague and discussing his interaction with that person. Sounding contrived is a problem related to overly general writing. Applicants often have preconceived notions about what they should be discussing, and they try to force those points onto the experiences they relate. The best way to counteract this tendency is to start with your experiences and let the insights flow from there. Think about your most meaningful experiences and describe them honestly. Often you will find that you don't need to impose conclusions because the personal qualities you're trying to demonstrate will be inherent in the details. If you decide that clarification is necessary, the transition should still be natural. Summarizing Your Resume Perhaps the most common personal-statement blunder is to write an expository resume of your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the schools are not interested in your accomplishments. However, other portions of your application will provide this information, and the reader does not want to read your life story in narrative form. Strive for depth, not breadth. An effective personal statement will focus on one or two specific themes, incidents, or points. Trying to cram too much into your essay will end up in nothing meaningful being conveyed. One common "mistake" in essays is to narrate one's resume, or life history, without any reflection or evaluation or self-criticism. -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 By narrating your resume, you not only lose an opportunity to bring your experiences to life for the reader, but you also ignore the task of self-evaluation, which is critical to business school admissions, as evidenced by comments quoted throughout this course Losing Sight of the Big Picture In the last lesson w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including details. But as always, quality is paramount: the details you choose should be relevant and insightful. Some applicants will describe their work in boring technical detail without the necessary reflection and analysis. What I oftentimes see is that people use the essays to focus on lots of things that are extraneous to them, such as their individual work experience; what they do becomes more of a focus than who they are. I am really struggling to get to know the applicants as people and I frankly don't want to hear about the minutiae of their work. I want to hear why they chose to do what they do, why they chose to go to school where they did, what they value about those individual experiences and the impact of these experiences on their development as people. -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One of applicants' biggest mistakes is that they don't see the big picture; they only see the small picture so they get involved in minutiae. They get too focused on what they've been doing, detail by detail. They just regurgitate or reiterate what they've been doing without much thought as to where they see themselves going. - The Amos Tuck School (Dartmouth College) Long-windedness Sometimes the same writer who relies too heavily on generalizations will also provide too many irrelevant details - and in this case we're referring to the truly irrelevant, not just the boring technical points. The problem is that writers often don't consider what is actually necessary to include, or they repeat points freely. Example of Irrelevant Detail: "After a meeting with my adviser, I returned home to think over the matter more carefully. Ultimately I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my global interests would best be served by a double majo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business." In this example, we learn nothing about the applicant from the mention of his meeting with an adviser. What's relevant are his interests and the decision he made based on them. The details about how he arrived at the decision are not illustrative of his character in any way and are therefore superfluous. Example of Redundancy: "The experience taught me a great deal about hard work. I learned that hard work requires focus as well as pure effort." The first sentence is unnecessary, because the second sentence makes the same point with more specificity. In addition to superfluous content, you also have to watch out for wordy writing. Wordiness not only takes up valuable space, but it also can confuse the important ideas you're trying to convey. Short sentences are more forceful because they are direct and to the point. Before: "My recognition of the fact that the project was finally over was a deeply satisfying moment that will forever linger in my memory." After: "Completing the project at last gave me an enduring sense of fulfillment." Certain phrases such as "the fact that" are usually unnecessary. Notice how the revised version focuses on active verbs rather than forms of "to be" and adverbs and adjectives. Big Words Using longer, fancier words does not make you sound more intelligent, since anyone can consult a thesaurus. Simpler language is almost always preferable, as it demonstrates your ability to think and express yourself clearly. Before: "Although I did a plethora of activities in high school, my assiduous efforts enabled me to succeed." After: "Although I juggled many activities in high school, I succeeded through persistent work."
作者: shouyang12    时间: 2005-6-25 20:51

Topic Selection After brainstorming, you should have a lengthy list of potential topics to cover. Because questions tend to be very specific, matching a choice from your list of topics to the right essay prompt should be a straightforward process. This section instead discusses ways to evaluat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opics in a general way, ensuring that each one as well as the whole set put you in position to make the best possible impression. Conveying Something Meaningful Does your topic convey something meaningful about your personality? Will the reader walk away with an enriched understanding of who you are? If you can't answer "yes" to these questions, then you have probably chosen a topic that's too generic. Search harder to find a subject for which you can take a more personal, original approach. Painting a Complete Portrait Even in a series of essays, you can't be so comprehensive as to discuss everything you've ever done, but you can aim to offer a coordinated argument that details the full range of what you have to offer. When dealing with multiple topics, avoid redundancy, and choose topics that will build on and supplement each other. To an extent, the essay questions are themselves designed to solicit a varied set of answers, but when there is flexibility, try to take advantage of that by having a big-picture strategy. If a question asks for your three most substantial accomplishments, try to choose topics from different realms of your life -- personal, professional, community involvement. At least one should be distinct from the other two in focus. Standing Out Is your topic unique? It's hard to have something entirely new to say, but you should at least have a fresh take on your topic. If you recognize a lack of originality in your ideas, try to be more specific and personal. The more specific you get, the less likely that you will blend in with the essays of your competition. Keeping Your Reader's Interest Will your topic be able to sustain your reader's interest for the entire length of the essay? It's true that good writing can make any topic fascinating to read about, but there's no need to start yourself off with a handicap. Choose a topic that will naturally be of interest to any reader. For this criterion, it's necessary to step back and view your topic objectively, or else consult the opinion of others. If someone described the basic idea to you, would you care enough to ask for more details? Staying Grounded in Detail You should make sure ahead of time that your topic is fundamentally based on concrete evidence. If you're choosing specific experiences or events, then the relevant details should be clearly available. But if your topic is more abstract, then you must be prepared to back up any claims with concrete examples and illustrative details. What to Avoid After you've determined that your topic meets the above criteria, you should do a last check that it also avoids the following pitfalls: 1) Resorting to gimmicks. While creativity is encouraged, there must be substance to make your tactics worthwhile. Don't expect mere novelty to win you any points, and realize that you risk coming across as frivolous. Also, there's a good chance that any gimmicks you come up with -- writing a poem, writing in the third person -- have been done already. 2) Focusing on the negative. There is a separate section of this course dealing with how to address negative aspects of your application. But as far as your topic is concerned, the main idea should be focused on your positive attributes. This does not mean, of course, that you shouldn't mention past weaknesses that you have learned to overcome, as the emphasis there is still on the strength you demonstrated. 3) Repeating information that's listed elsewhere on the application. We have already mentioned this point, but it's worth making abundantly clear. Your topic should not merely be a list of activities or synthesis of your resume. Rather, it should offer the kind of insight that only you can provide in a personal manner. 4) Being too controversial. If you get a sympathetic reader, a controversial topic might help you to stand out, but you risk offending others and severely hurting your chances. You would do better to search for a topic that makes you unique without resorting to cheap shots or obvious cries for attention. 5) Seeking pity. You can describe misfortunes or a disadvantaged background, but do not use them as an excuse for bad performances or to seek pity. Doing so not only could sound manipulative, but also means that you haven't emphasized your strengths sufficiently. Thus, as in the case of weaknesses, you should bring up obstacles in your past only to show how you have overcome them.
作者: shouyang12    时间: 2005-6-25 20:51

Brainstorming Some people may want to use the following list as a springboard as they develop their own connections. You can browse the questions below without a specific structure in mind and see what results from that free-association process. On the other hand, some people prefer to have more guidance as they brainstorm, and for those people we have ordered and grouped the questions into a logical structure. Each subtopic begins with a series of questions and then an explanation of their potential relevance to the big picture. You may find that some of the questions actually appear on your applications, but our purpose now is more to spark ideas than to think about specific essays. Long- and Short-Term Goals 1. What draws you to business in general? 2.What is your ultimate ambition? 3. What short-term goals will help you to fulfill your long-term vision? 4. Describe what your ideal job position would involve. 5. What industries interest you the most, and why? 6. Where do you see yourself in five years? Ten years? 7. How can this academic program help you to reach your goals? 8. What attracts you to this particular school? We have started with the question of what you hope to be rather than what you are because the former provides a broader context into which everything else should fit. You possess a wide range of skills and qualities, of which some are more relevant and significant than others to your candidacy for business school. Once you clarify your long-term vision (even if you haven't planned as specifically as deciding which companies and what positions, you should at least outline areas of interest), you will be in a better position to recognize how the details fit together. The questions about your short-term goals and how the school can help you attain them also have additional importance because they may help you assess your current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which will come up again in later categories. Business is a very goal-oriented field. We saw several admissions officers comment on the importance of focus, and so your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are important in themselves as well as in their impact on your thought process for the remaining sections below. You must have a thorough and practical plan, and you must present it convincingly even if you harbor private doubts. Your degree won't be revoked because you later fail to execute your plan. What your readers want to see is that you're mature and clear thinking enough for business school at this stage of your career
作者: shouyang12    时间: 2005-6-25 20:51

Accomplishments 1. What significant challenges have you overcome, in your personal or professional life? 2. Describe accomplishments for which you have been formally recognized. What qualities did you demonstrate in your path to success? What does each accomplishment mean to you personally? 3. Describe accomplishments for which you have not been formally recognized but of which you are particularly proud. Take even more time to reflect on why these have special meaning for you. 4. Discuss an accomplishment in which you exercised leadership. How effective were you in motivating or guiding others? How did people respond to your leadership? 5. What did you learn that you can apply to future experiences? 6. What was an important risk that you took in your personal or professional life? Why did you take this risk? What was the outcome? Would you do it again? 7. Think of a time when you truly helped someone. What did you do? How did this impact the other person? How did your actions impact you? 8. Please give an example of when you exhibited creativity in a personal or professional setting. Describe your thoughts and actions. 9. Reflect on a time in which you failed to accomplish what you set out to do. How did you recover from that failure? How did you respond to your next challenge? The important point here is that you develop insight into your accomplishments beyond their face value. Your essay should not merely list your most significant successes, nor is it enough to say that you're proud of them. You need to dig deeper to discover what these accomplishments mean to you, what they say about you, and how you learned from them. Also, reflect closely on your path to achievement rather than the result itself. Significant Activities 1. To what non-work (or non-academic) activity did you give the most time over the past year? Or past several years? 2. What has been your most significant service activity? Your most memorable one-time volunteer opportunity? Your longest regular volunteerism commitment? 3. What has been your most significant cross-cultural experience? Why? How did it change your perspective? 4. Can you identify trends in your commitments? What do they say about your values and abilities? Again, do not summarize your resume. Don't feel obligated to bring up every activity you've ever done, especially if it has been sufficiently covered elsewhere in the application. Remember that dept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breadth. Your readers want to gain insight into what you care most about, and to see how you've devoted yourself. Community service and volunteer work can be great ways to demonstrate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compassion and civic concern, but you should not force the point if you don't have a significant track record. If you have one important experience, you can write about what that meant to you, but it shouldn't degenerate into a sermon about your moral commitment to helping others. At the same time, you should not feel obligated to stress community involvement at all if that's not genuinely important to you. A lack of sincerity would likely shine through, and you're better off focusing on activities for which you have a real passion. Your readers want to know about who you are, and not about who you can pretend to be.
作者: shouyang12    时间: 2005-6-25 20:51

Skills and Characteristics 1. What are y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2. How would your friends describe you? 3. What skills are you most proud of? 4. What values are most important to you? 5. Think of a team situation in which you've been involved. What kind of role did you take? 6. What abilities did you contribute? 7. What skills do you possess that are most relevant to business? How have you applied them to specific situations? How have you continued to hone them? 8. What personal qualities have made you successful in business? How have you demonstrated these qualities in specific situations? 9. Try to come up with unique combinations of your skill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ider how these have applied in past experiences or will apply in your future career. In this section you should begin by thinking broadly. Don't just name skills that you know the schools are looking for, because that will detract from the unique portrait you're trying to paint. Also, you might be surprised about how you can tie a skill from one area of your life into your current goals in business. That's why we also suggested that you come up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your skills and characteristics. This exercise will help you to see yourself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recognize all that you have to offer. Just as listing accomplishments and activities is unfruitful, you won't accomplish anything by simply naming skills. That's why this section has emphasized the question how. How have you demonstrated your skills and characteristics? Where is the evidence? Here again it'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e movement within this brainstorming section from broad to specific. Perhaps you showed a specific ability in activities unrelated to business. The evidence can come from this separate area and still be tied in ultimately to your current situation. Turning Points 1. When and why did you first become interested in working in business? 2. How has that interest evolved? 3. How did you become interested in the industry or company for which you currently work? 4. Have you changed career paths? What was your motivation? 5. Describe a defining moment in your current career path. What did you realize about your prospective career and about yourself? 6. Who were your early influences? 7. Did you have any strong role models, general or business related? In your responses to these questions, you may want to draw on answers from previous sec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ection is for you to begin synthesizing your previous accomplishments and activities into a coherent argument for your candidacy. Because there won't be room for you to describe every aspect of your involvement in an activity or job, you may choose to relate a particular episode that epitomizes the key points you want to convey. One issue you must be cautious about is placing too much emphasis on one-time events. In most cases, you will be adding meaning to a scenario retrospectively. Few of us are ever in the situation to make life decisions based on epiphanies. You don't want to attribute too much significance to any one event, because that would detract from your purpose of demonstrating a well-reasoned, serious commitment to your goals in business. Nevertheless, detailing the most meaningful, significant episodes from your background can help ensure that your essay stays concrete and personal.
作者: shouyang12    时间: 2005-6-25 20:52

Complex Questions Complex questions are those that consist of a series of interrelated questions, and for business school applications, the most popular essay of this type asks why you want to pursue an MBA and what factors influenced your decision. Unfortunately, writing a strong essay is not just a matter of answering all the questions individually. The essay prompt is designed to provoke a coherent response that addresses each question in a way that builds synergy. This section will teach you to identify and develop a strong overarching theme as well as to organize your content in the most effective structure. Themes The reason we start with themes is the same reason we suggested you start your brainstorming by thinking about your long-term vision. The overarching theme you decide on will inform the manner in which you organize the rest of your content. This theme is analogous to the thesis of an academic essay, though it's often less explicitly stated. Finding an overarching theme is essential whenever you have an essay that incorporates more than a single idea or experience, unlike the straightforward essays discussed in the previous section. When we use the term "theme," we mean something that usually has multiple layers. A strong essay that answers the "why MBA" question will never boil down to a statement as simple as the following: "My reason for pursuing an MBA is X." That kind of theme would invite a repetitive structure that merely includes a series of paragraphs offering evidence for a single point. Instead, your theme should introduce complexities, as in the following: "While Experience A inspired my commitment to Field B, my efforts to reach Objective C will require an MBA education, through which I will gain Skill Set D." By asking about your long-term goals and past experiences, the schools are guiding you toward developing this kind of encompassing thematic statement. There are essentially two ways to set forth your theme. The first is to bring it up in the introduction, usually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paragraph. At this stage, since you haven't explored your concrete evidence, the theme should subtly indicate the direction the essay will take rather than try to tell the whole story. The second approach is to ensure a strong flow between paragraphs, connecting each point with previous ones so the underlying theme gradually emerges. Then the conclusion wraps these individual themes together and includes some kind of encapsulation of the material that preceded it. Below we will us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se two tactics. The Upfront Approach The theme of this essay comes down to the following: "Yet the more I learn about the business sector, the more the uncharted territories in the Chinese market enchant me, especially when they invol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et fever.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these economic trends in China is my number one motivation for pursuing an MBA in the United States." Later in this first paragraph, the applicant defines her short- and long-term goals more specifically, but by offering the digested version first, she gives the reader a clear idea of where she's headed. The first half of the essay goes on to explore her interest in China's economy in further depth. The essay then flows naturally to the personal aspect: how the Columbia program will help her to take a leading role in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these economic trends." This applicant writes a succinct two-sentence introduction that spells out his theme: "This past year, intensive exposure to the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industries has allowed me to refine my career goal of launching my own high-tech company in Brazil, which will create jobs and help people become self-sufficient. Harvard's mission perfectly matches these objectives, and its MBA program will assist me by developing my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nd nurturing m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business world." Again, even without knowing what questions he's answering, we can make educated guesses based on the ideas he has seamlessly integrated. Essentially we see how past has influenced future in the first sentence, and we see how the MBA program will provide a bridge in the second sentence. The Gradual Approach This applicant uses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to introduce the reader to the sector in which he hopes to work. You'll notice that the essay actually unfolds similarly to the order of the individual questions from the prompt: from his background, to his current position, to his career goals, and to his decision to pursue an MBA. But the essay would flow regardless of the question order because there is an underlying progression of ideas as each paragraph builds on the previous ones. The final overarching theme then becomes explicit in the three-sentence conclusion. It's even more complex than the previous examples because it comes at the end, and the evidence is already on the table. Nevertheless, it's essential to synthesize the individual points you have been making, because the synthesis shows how everything fits together. Identifying a theme for these complex questions is a relatively natural process, because you know what issues you have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 is articulating in a coherent mann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your experience and goals and your purpose in pursuing an MBA. Organization Because you're answering a set of multiple questions, there are limits to the ways in which you can structure your response. Ultimately, you will either arrange your response as the questions are ordered, or you will not. Below we offer strategies for making the most of both approaches. Point by Point The most obvious way to organize your points is to align them with the order of the questions asked. The advantage of this approach is that the underlying outline will be natural to the readers because the schools are so familiar with their own essay prompts. What you must be careful to avoid is simply jumping around from answer to answer. Also, do not recycle the language of the prompt, with all your transitions looking like the following: "My background is…," "My short-term goal is…," "In the long term I plan…" This essay, quoted above under the Gradual Approach subsection, demonstrates how an essay can follow the order of the questions in a way that appears natural rather than forced. The writer is careful to write transitions that are focused on his own content rather than obviously circumscribed by the language and structure of the essay prompt. Hierarchy of Evidence The main argument against using the straightforward point-by-point approach is that it prevents you from constructing your case in the way that you think is best. For example, you might not have a great deal to say about the first question, but your response to the final question may be a point that helps you to stand out. Because your reader will be reading quickly and looking for the main points, it's often a good idea to start with your strongest evidence. You may even highlight your most interesting experience right in the introduction. This applicant faced the following question: "Please discuss your post-MBA short-term and long-term goals. How will your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when combined with an MBA degree, allow you to achieve these goals?" Her organization was roughly as follows: long-term goals, past experiences, short-term goals, with her reasons for seeking an MBA interspersed throughout. Clearly her interest in Taiwan (long-term goal) is a factor that distinguishes her, while her short-term goal of obtaining a corporate finance position is more typical. The latter is still an essential point to make, because it shows that she has thought through her career path, but she is right to open with a more original idea. How should you identify your optimal structure? Rarely will your short-term goal be your most interesting point, since it's usually a means to an end. It can fit in after your long-term goal or your past experiences or both. Your main decision will be whether to open with a description of your most impressive accomplishment or of the unique and innovative vision you have for your future
作者: shouyang12    时间: 2005-6-25 20:52

Essay Structures Straightforward Questions Essays that fall under this category require you to discuss a particular number (usually one) of experiences as well as a particular kind. For example, you may discuss an ethical dilemma, a leadership experience, or the three accomplishments of which you are most proud. The reason that structuring these types of essays is less complicated is that you have one clear primary task: to answer the question. You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integrating multiple ideas into a single structure, because the main theme has been provided for you. Although the task is clear, there are still ways to mishandle it. The following are strategies for ensuring that the structure you choose fulfills its purpose. 1. Make sure the topic is clear from the beginning. Sometimes, for example, people will describe a muddled situation but never clearly define where the ethical dilemma lies. Whenever you're facing a question that specifies a kind of experience, clarify how the situation you've chosen fits that category by the end of the first paragraph. If the reader has to puzzle over exactly what your topic is, that will distract him or her from the heart of your discussion. 2. Allow the story to unfold naturally. For essays in which you focus on a single experience, tell the story on its own terms, before you try to impose retrospective insight. For example, in an essay about leadership, offer the full details of what you did before you attempt to draw conclusions about leadership in general. If you want to tie a point to a specific example, put the idea after the evidence, so the flow within each paragraph is still from specific to general. 3. Cultivate dramatic appeal. Not all stories will have a natural sense of drama, but when the opportunity is there, you should capitalize on it. Set up the situation in the introduction, but don't give away the resolution. In subsequent paragraphs, show the gradual progress you made, but also don't hesitate to mention intermediate failures and obstacles you had to overcome. The effect of all this anticipation will be a more satisfying and impressive conclusion. 4. Consider using headings when discussing multiple experiences. When a question asks for the three accomplishments of which you are most proud, you are not expected to write a single essay integrating three topics. That's why we defined "straightforward questions" as those that define your scope for you. If you have to write about two or three experiences, you can treat each as a self-contained answer. To avoid awkward transitions such as "A second accomplishment that I am proud of…," you can use headings for each one. They shouldn't just be "Accomplishment One," but something more descriptive, such as, "Community Service Involvement." On the other hand, if you do have a way to integrate your topics, you should not hesitate to do so. As always, a coherent picture has more potential to convey the depth of your character than a fragmented one. The reason we point out that you don't need to integrate your topics is to encourage you to think broadly when choosing them rather than deciding on a set that is easy to package.
作者: johncheng    时间: 2005-6-25 22:43

以下是引用shouyang12在2005-6-25 20:47:00的发言:

很抱歉

俺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很烂

很多问题都没到点子

还把国内MBA和国外MBA混为一谈

呵呵,不过偶觉得这几篇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可读性的


作者: shouyang12    时间: 2005-6-25 23:28

  商学院究竟寻求什么?顶尖的学院想要:

  ※坚实的学业记录——最好是第一等

  ※良好的GMAT成绩(650分以上)

  ※工作经验(始终为欧洲的商学院所看重,近年来在北美的学院也正日益变得很重要)

  ※领导的潜能——如通过体育、俱乐部、学生会和工作经验显示出来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

  ※高度的主观动机

  ※相信它们是你的首选学院(无论是否真实)

~~~~~~~~~~~~~~~~~~~~~~~~~~~~~~~~~~~~~~~~~~~~~~~~~~~~~~~~~~~~~~~~~

泛泛而谈

表面文章

美国商学院要的是未来的BusinessLeader

只要能证明你可能是就可以了

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条件

只有国内MBA才会这么死板


作者: shouyang12    时间: 2005-6-25 23:37

一位学生劝告说。“这不是说你需要大胆和完全与众不同,但在100篇文章里,有80篇都会讲基本上相同的事情。然而,只有差别才会引起入学委员会注意。如果你的文章因独特、有趣而突出(不要用大话和历史资料去激起委员会的赞扬),那么我可以肯定,你的申请将比GMAT考试720分的人和来自好学校的人突出。‘好学生’每年有数百名,但领导者和有创造性的人太少。"

~~~~~~~~~~~~~~~~~~~~~~~~~~~~~~~~~~~~~~~~~~~~~~~~~~~~~~~~~~~~~~~~~~~~~~

尽管被入取的文章都独特、有趣而突出

但不是因为你的文章独特、有趣而突出,你的申请将比GMAT考试720分的人和来自好学校的人突出。

因为每个人的personal characters 本来就不一样

What I oftentimes see is that people use the essays to focus on lots of things that are extraneous to them, such as their individual work experience; what they do becomes more of a focus than who they are. I am really struggling to get to know the applicants as people and I frankly don't want to hear about the minutiae of their work. I want to hear why they chose to do what they do, why they chose to go to school where they did, what they value about those individual experiences and the impact of these experiences on their development as people. -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


作者: johnqiao    时间: 2005-6-26 16:16

以下是引用shouyang12在2005-6-25 23:28:00的发言:

  商学院究竟寻求什么?顶尖的学院想要:

  ※坚实的学业记录——最好是第一等

  ※良好的GMAT成绩(650分以上)

  ※工作经验(始终为欧洲的商学院所看重,近年来在北美的学院也正日益变得很重要)

  ※领导的潜能——如通过体育、俱乐部、学生会和工作经验显示出来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

  ※高度的主观动机

  ※相信它们是你的首选学院(无论是否真实)

~~~~~~~~~~~~~~~~~~~~~~~~~~~~~~~~~~~~~~~~~~~~~~~~~~~~~~~~~~~~~~~~~

泛泛而谈

表面文章

美国商学院要的是未来的BusinessLeader

只要能证明你可能是就可以了

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条件

只有国内MBA才会这么死板

呵呵,那么请问按照你的逻辑,如何证明你的MBA candidacy呢?


作者: Mikech    时间: 2005-8-7 10:22

拜读中,thanks!


作者: crazygirls    时间: 2005-8-17 18:17

thanks!
作者: eiwoun    时间: 2005-9-13 10:44

好文章,顶!


作者: Wateotegly    时间: 2005-10-7 09:24

顶!
作者: LHL888    时间: 2005-10-27 15:14

经典!


作者: 飘雨的午后    时间: 2005-11-19 15:00

jing pin!
作者: 虚无飘渺    时间: 2006-3-5 00:50

好文章,顶!


作者: mugua    时间: 2006-3-11 02:34

写得实在精彩!
作者: dancinggirl    时间: 2006-3-12 01:46

thanks!
作者: 虚无飘渺    时间: 2006-3-14 12:15

thx. ding!
作者: feelgood    时间: 2006-3-15 12:14

really good article!
作者: teyvhf    时间: 2006-5-18 11:48

多谢。非常好的申请指导!!!
作者: wutongyu    时间: 2006-5-25 01:09

经典文章,顶!
作者: 飘雨的午后    时间: 2006-5-26 01:54

great work!
作者: bujue    时间: 2006-6-6 10:25

up!up!up!
作者: tjbian78    时间: 2006-6-6 19:57

many thanks!
作者: highgmat    时间: 2006-6-8 11:55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celinapple    时间: 2006-7-5 10:12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上山爱    时间: 2006-8-22 09:25

many thanks!
作者: haitai    时间: 2006-8-25 13:04

拜读中,先顶一下!
作者: camman    时间: 2006-8-25 17:52

thanks for the share!
作者: stephanie_si    时间: 2006-9-4 00:07

拜读中!


作者: milkyway77    时间: 2006-9-18 10:27

很好的帖子,多谢分享


作者: victorto    时间: 2006-9-19 17:18

好帖,多谢分享。
作者: shhuang    时间: 2006-10-12 23:45

经典

顶一下!


作者: ireneyuz    时间: 2006-10-13 00:27

好帖,多谢分享。
作者: 第七只眼    时间: 2006-10-13 12:14

it's long not see this article.

really good article!


作者: biggun1819    时间: 2006-10-15 01:16

QUOTE:
以下是引用shouyang12在2005-6-25 23:28:00的发言:

  商学院究竟寻求什么?顶尖的学院想要:

  ※坚实的学业记录——最好是第一等

  ※良好的GMAT成绩(650分以上)

  ※工作经验(始终为欧洲的商学院所看重,近年来在北美的学院也正日益变得很重要)

  ※领导的潜能——如通过体育、俱乐部、学生会和工作经验显示出来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

  ※高度的主观动机

  ※相信它们是你的首选学院(无论是否真实)

~~~~~~~~~~~~~~~~~~~~~~~~~~~~~~~~~~~~~~~~~~~~~~~~~~~~~~~~~~~~~~~~~

泛泛而谈

表面文章

美国商学院要的是未来的BusinessLeader

只要能证明你可能是就可以了

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条件

只有国内MBA才会这么死板

期待阁下的大作!


作者: eiwoun    时间: 2006-10-31 00:22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Tigerli    时间: 2006-11-17 16:32

thanks for post
作者: yanx    时间: 2006-12-27 02:02

好文章,顶!


作者: Wanght    时间: 2007-1-23 01:19

great article!


作者: smilingfish    时间: 2007-1-25 15:14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feelgood    时间: 2007-2-4 11:02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celinewangs    时间: 2007-3-22 11:12

经典!谢谢!


作者: susanyakis    时间: 2007-5-9 14:59

good article!

thanks!


作者: bastencools    时间: 2007-7-1 22:02

very classical article!
作者: bobolan    时间: 2007-8-1 08:09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felicitymq    时间: 2007-8-2 06:40

many  thanks  !
作者: lankangtai    时间: 2008-1-29 17:48

楼主真是有心人
作者: zouweiyao    时间: 2008-1-30 19:58

thanks,ding !!!!!!!!!!
作者: exhilarating    时间: 2008-1-31 20:22

many  thanks !!!!!!!!!!!!!
作者: simbachu    时间: 2008-2-4 12:00

谢谢分享·!!!!!!!!!
作者: zouweiyao    时间: 2008-2-7 21:09

many  thanks !!!!
作者: willandgracer    时间: 2008-2-12 21:41

many   thanks  !!!!!!!!
作者: dream_piggy    时间: 2008-2-15 19:33

谢谢分享!!!!
作者: chriszou    时间: 2008-4-26 10:38

thanks
作者: anonym1106    时间: 2008-4-27 20:01

many  thanks !!!!!!!!!!
作者: moodraie    时间: 2008-4-28 08:49

many  thanks !!!


作者: fuchaoyang    时间: 2008-6-6 08:13

谢谢分享!
作者: purplebutterfly    时间: 2008-6-7 07:03

谢谢分享!
作者: Youcanmakeit    时间: 2008-9-8 11:48

good article!
作者: trifling    时间: 2009-10-4 13:30

谢谢分享

 


作者: bloomingdales    时间: 2009-10-4 13:31

好帖,多谢分享
作者: guojia1990    时间: 2009-10-4 13:34

谢谢分享,很有帮助

作者: aster2009    时间: 2009-10-6 06:47

many  thanks !~~~~~
作者: tonger    时间: 2009-10-8 07:02

谢谢分享!!!!!
作者: xiaoyuexiao    时间: 2009-10-10 06:53

many  thanks !@
作者: xiaoxiugirl    时间: 2009-10-19 21:32

many  thanks !!!!
作者: tulipmontreals    时间: 2009-12-6 19:26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bigbigboy    时间: 2010-1-25 14:07

谢谢分享
作者: keven_chen    时间: 2010-1-25 14:09

文章好长啊
作者: cattery    时间: 2010-1-25 14:09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bah-toronto    时间: 2010-1-30 16:08

谢谢分享
作者: kzang90    时间: 2010-1-31 06:58

谢谢分享!!!!
作者: lanpingzhen    时间: 2010-2-1 06:49

many  thanks !!!
作者: elaineyll    时间: 2010-2-2 07:03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