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十年---从中专生到PHD的心路历程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城假日    时间: 2008-9-23 13:19     标题: 十年---从中专生到PHD的心路历程

十年
引子:写下我的经历,并不含有自我炫耀的意味,因为我不是特例。在我的身边,还有其他一些有着相似经历的朋友们。把它写下来,是想要说:只要努力和坚持,就一定可以接近自己的梦想,即使每次只能前进一小步。这是我的人生体悟,也希望与所有的朋友共勉
我是一个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我的家乡是位于长江沿岸的一个中小型城市,如果将历史向前翻,在清代的时候,这是一个军事要地,并且在此地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虽然幼年的我性格内向,但骨子里却很骄傲。请理解这种骄傲,它并不是对于别人的轻视,而是相信自己能做出点什么。
具体是什么,我并不知道。十几岁的时候,觉得流浪是件有趣的事,幻想能够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可在现实中,母亲严厉地监督着我,所以在很长时间里,我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孩子。我就读的是市里最好的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和现在的孩子不同,那时的我,对于未来没有什么考虑,而母亲听说读中专比较好,毕业以后就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中考之前,我填写的方向是中专。实话说,那时的中专并不好考,分数线和录取比例同重点高中差不多。考试前,我并不担心什么,对于考试,我很少担心。结果也没有出人意料,我顺利地进入了一所本市的师范学校。»
进入师范学校以后,我才真正了解中专是什么。不好意思地说,在这之前,我还没有中专和大学的概念,而它们真正的不同是,当你置身中专,你的未来已经被注定了,就在不远的将来。我开始后悔了,我害怕可以预知的将来和一成不变的生活,而那时,已经逃不脱了。
中专三年,过得有点浑浑噩噩,现在已经没有多少残留的记忆了。三年之后,我逃也似地离开那所学校,开始了工作生涯。1997年,那年我18岁。
我的工作单位是一所小学,离家不远。母亲执意要陪着我去报到,在办公室里,我见到了两个中年妇女,她们是校长。母亲和校长寒喧的时候,我感到羞愧,在她的面前,我一直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她安排了我的生活,对此她很满意。她不知道在前一天晚上,我偷偷地哭了,眼泪就那样莫名奇妙地掉下来,为着即将开始的新生活。
我成了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那个时候,我是学校里最年轻的老师,面对着很多和父母年龄相近的同事和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学生,去适应角色的转换。刚开始的时候,我感到沮丧和不甘心,那是所有的年轻人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而生活会将你的棱角磨平。可是,几年以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很苦恼,觉得自己是一条生活在玻璃鱼缸里的鱼,始终被困住。终于,在2002年的暑假,我只身来到上海,找到一家学校学习英语。
作者: 小城假日    时间: 2008-9-23 13:19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我并不是很明确,当时只是想到我要走出那一步,才能决定以后做什么。当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暑假结束,我才不得不面对现实,是选择留下还是回去。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考虑,我开始去找工作。那时的我,虽然已经取得自学考试本科学历,但在应聘的时候,依然面临些困难。上海这个一个城市,让我很快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它,同时又折射出自己的渺小和无助。
那段日子过得异常艰难。时常困扰我的并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如何在这个城市立足。半年之后,我决定离开上海回到安庆,继续我的小学教师生涯。那个时候,我丢掉了对于生活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开始反思:我究竟可以做什么?怎样才可以真正走出去、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活?几年之前关于考研的一些朦胧的想法再次浮上心头。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出路。我从来就不害怕尝试,即使尝试会让我头破血流,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会去争取。»
那是2003年初夏,我买了一些考研的教材开始复习。在学校和专业选择问题上,頗费了些心思。因为自学考试考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理科也不擅长,所以我考虑的是上海的文科类高校。经过比较,我选择了华东师大的中文系,尽管我对它一无所知。后来事实证明,在专业课上确实是占尽劣势了。非常感谢当时所在小学的校长,他支持我的备考,并准许我在考前最后两个月请假在家复习。»
虽然没有熟人在考研上给我指点,但网络为我提供了很多信息,不至于太闭塞。就这样一个人在家复习、做題,直到春节前十天参加考试。在考试前,我的心态通常比较好,不会很紧张,真正的紧张在2月份,我的成绩出来后。虽然单科都过线了,但由于专业课成绩不是很好,所以总分只有338分。这是一个有点尴尬的分数,比我预想的要低得多。就这样在忐忑中又过了一个星期,全国分数线下来了,文学专业居然是335分,比前一年高10分。再一查华师大现当代文学的情况,当年特别热门,分数线居然划到了350多。那一刻,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只是在想:怎么办?怎么办?»
那个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欲哭无泪。当时,一个好朋友对我说,你呆在家里干着急也不是办法,还是去上海一趟吧,去学校看看。于是,我又一次只身来到上海,找到华师大的研究生院去咨询。研究生院一位老师查了成绩之后,告诉我以我的成绩,根本无法进入中文系的复试,但可以试着调剂去别的院系,比如GJS。虽然对GJS没有概念,但听了那个老师的建议,还是匆忙赶到了GJS的办公室。

在那里,有位老师問我知不知道这里的研究方向,读过哪些书目。我如实地回答说不太清楚,读的书也不多,但以后会努力学习的。老师犹豫了一下,说要和其它老师商量,才会决定是否接受我进入复试。接下来的几天,我住在华师大简陋的学生宿舍里,每天都去古籍所問問情况,其实我并不擅长与人套近乎,有时不知道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站一会,这是我那时唯一可以做的。一个星期以后,我跌跌撞撞地进入了复试。20049月份,我正式进入GJS成了一名硕士研究生。»
终于再次来到了上海。这一路走得太辛苦,早就没有了当初预想的欣喜,倒是异常地平静。我的导师W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同时带着些许学究气的学者,虽然在复试时他就向我提过问题,但我早已没有了印象,开学后,才算是第一次见面。记得当时他問我们有誰想要继续读博,我回答说我要走一步看一看,如果适合做学问就继续读下去。这是真实的想法,要知道,在那时,我对于做研究基本上没有概念,在这之前也没有写过真正的学术论文。我只想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即使那时还没有方向。»
在校园之外閑散了七年,再次回到校园,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尤其对于上课。在同学们之中,我属于偏大龄,他们大多是应届生,生活中充满着梦幻的色彩,而我,则显得有点不同。第一年,上课,应付地交作业,收获并不大,也没有写出论文。二年级上学期结束,我开始考虑下一步的打算了,那时看来,似乎并不适合做学问,所以和朋友合计,打算筹备开办一个家政公司,开始市场调研和撰写计划。但接下来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计划。»
那年寒假,W导师回家途中路过安庆,找我谈了一次话。他说希望我考他的博士。那是我第一次严肃地面对考博这件事,以前只是想想而已。我后来考虑了一个星期,开学的时候决定要去考博。那次筹备公司的计划,也就搁下不提了。
寒假的时候,写了第一篇论文的初稿,后经导师的修改,成了一篇看上去不錯的论文。那篇论文的完成,增长了我继续读书的信心。»
我以为接下去会读W师的博士了,虽然他的研究方向我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我想,只要花时间,还是可以做好的。可是,由于另一个同师门的同学也提出考W师的博士,所以W老师提出让我们两人各交一份未来五年的研究计划,然后组织考核小组来选择。那时,我的心情有些复杂,但还是去写研究计划。中间的过程不论,最后的结果是选择了另一位同学。我一点没有难过和遗憾,我知道W老师放弃了我,他的心情会比我难过。通常来说,做选择的时候会比较难过,我已经做过选择了,所以不会遗憾。后来听到别的同学告诉我,W老师曾说,我不跟他读博,会有更好的发展。»
后来我在想,其实我是个运气不错的人,能进入华师读硕士,很大程度上取得的是同情分,无论从知识功底还是科研能力上来看,在同届的同学中我都排在末位,老师们同意接收我,是因为觉得我有诚意。接下来,我也并不是异常努力地去学习,时常会迷茫和不知所措,有着很多想法,并容易被那些想法干扰,但在硕士三年级时,我获得了全国古典文献学奖学金硕士生二等奖。不知道为什么,并没有特别欣喜,我是不容易特别欣喜和特别悲伤的,可能与我骨子里一直都比较骄傲,以及一直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有关。这两种矛盾的品质结合在我的身上。
作者: 小城假日    时间: 2008-9-23 13:20

接下来还是要考博的,C老师成为我的学习道路上第二位最重要的导师,当时我准备考他的博士。我们在此之前的一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认识,此后,C老师一直指导着我,引领我走向一个新的学习领域。我以为我会读C师的博士了,但命运将我推到了另一个地方。在准备考C师的博士时,他建议我可以考虑同时申请香港的大学,并且可以将后者作为第一选择。不得不承认,C老师是一位无私的导师和学者,被我幸运地遇见了。
 
现在我是香港中文大学一年级的PHD了,我经常会回过头去看,而这一看,就是十年漫长的时光。在我是一个中专毕业生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去想象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但我的优点是,从来没有放弃,总在尝试着寻找出路。我会戏谑地说:老天并没有特别厚爱我,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与天抗争来的。我真的相信,一个人只要有信念并坚持不懈,总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的,只是一个时间的长短问题。如果你愿意,十年又算得了什么?






欢迎光临 国际顶尖MBA申请交流平台--TOPWAY MBA (http://forum.topway.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