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
- 0
- 积分
- 526
- 经验
- 526 点
- 威望
- 30 点
- 金钱
- 394 ¥
- 魅力
- 172
|
申请职业导向型Master的PS框架
在跟一些师弟聊过,也在论坛上看过一些朋友的帖子,发现很多人写PS就只着重写他的背景有多么多么强,多么符合这个专业的背景,而没有其他的东西,这样的文书咋一看很牛很惹眼,但个人觉得这并不能算是一份成功的PS。
在讲具体的方法之前,我先用比较strategic thinking的方法去考虑这个问题,就是:在有了其他那么多材料(GT, Transcript, Resume etc)的情况下,为什么学校要看你的PS?
说实话,你的背景什么的看一看resume就很清楚了,哪里实习,拿过什么奖,RL是谁写的,都可以很方便的、不需要咬文嚼字的得出你的背景强弱,而你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从transcript/GT上揣摩出一二,但只有一点学校是从冷冰冰的transcript/resume/gt得不到的,那就是你是否fit和你未来对学校可能的贡献. 先说第一点,什么叫fit?fit并不一定是牛,虽然很多情况下牛是fit的一个必要条件。举个例子,比如某牛人申请MISM,他全篇PS里都是写的对编程/算法的热爱,这就是不fit。这是极端情况,大多数人不会做这么傻的事(negative impact),但很有可能会在PS里miss掉对自己fit有利的因素。还有一种是是overqualify,比如在IT界做了5年的IT Manager,MISM出来之后的目标还是IT Manager,这就会让学校怀疑你是否有认真考虑过你的career path. 第二点,你对学校未来可能的贡献:短期来看,就是你毕业是否能找到好的工作,长期来看,就是你毕业5-10年之后是否会让学校扬名或有米到捐款,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商科院系往往喜欢招有entrepreneurship的人,想想就算一个人毕业后去GS做IB,5-10年后年收入打顶也就百来万,捐钱这些是没有实力的,但创业就是VC心态,一百个学生里只要有一个Google或Facebook,那对学校的经济和名声上有巨大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