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国有银行在体制、技术性等方面的确有很大的问题。但,也要针对不同层面看这个问题。 基于“什么价格用什么样的人”的原则,我先要从中资、外资银行的薪酬体制说起。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基本是完全不同的薪酬体制,中资中的股份制银行基本也是沿用国有银行的模式(当然,这几年国有银行也有改革,但本质未变,股份银行也有向外资靠拢的,比如交行) 虽然说,从体制上讲,外资的薪酬模式在花费同样多金钱的前提下,是更有激励作用的,但是基层经理与普通officer的角度看,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在上海,商业银行范畴内,普通外资银行银行的员工岗位给的薪水是不如中资的(即便是中资中薪水倒数的工商银行,真的按照到手年薪算,比它差的外资银行有的是),外资员工也是人,同样能力的人,你说他是流向 钱多的地方还是钱少的地方?所以你大可不必妄自菲薄。 当然,外资有一种东西叫培训生,早些年是个含金量颇高的东西,不但薪水大大高于同样年龄的普通staff,上升空间也宽广很多,但是这两年, 培训生也越来越泛滥了,真正有含金量的项目还是那么很少的名额,很多以培训生名义加入外资银行的仅仅是officer mt而已,我知道的某港资小银行,其mt完成培训期后,薪水仍然只有税前4,5千一个月,这个行情在上海商业银行中,实在是有点悲剧色彩。 讲了那么多,只是想说,关键还是看你做什么的,很多外资银行在上海业务量很小,有些就是个代表处,基本没什么东西,一不见得业务比你熟练,二不见得薪水比你高,大可不必把自己看得过低。 当然,国有银行长线来看是没戏的,不但部门经理级别人士薪水明显不如外资,而且论资排辈太过严重,机会很难获得。这也是你选择mba的意义所在。 |